网上看到不少人说,中国拍不了这样的电影,想了一想确实挺难的。
不过我觉得关键点,不在于网上比较集中的几点比如“中国人很少用苹果电脑”“百度一搜出来首页全是广告搜不到有用信息”之类的原因。
我觉得单就剧情来看,最核心的一点难道不是中国人几乎不怎么用邮箱吗?
或者说,中国人似乎没有电影中那样信息集中的场景?
网迷1、2两部破解案件的核心都在于主角掌握了邮箱进而获取了更多账号和信息。
在电影中美国人手里,邮箱=中国人的邮箱+微信+验证码接收器+手机密保验证器+各种APP信息和操作记录(银行流水、网购记录)等等功能的集合,总之除了电话、视频通话和即时消息之外几乎所有的网上交流都会通过邮箱进行,连骗色都要用邮箱联系。
加上有谷歌这样大公司加持,一个谷歌账号不仅仅是邮箱,还几乎覆盖了你生活的所有方面,连行踪定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即使邮箱里查不到的东西,只要用邮箱重置密码就能登上对应的账号,没有什么获取不到。
回头想想自己,虽然也算半个互联网行业人,但只有工作上会用到邮箱,下了班几乎就没用了。
其实自己大部分账号跟邮箱根本没有关联。
日常生活中,聊天用微信,验证码接收、密码找回用手机+少量邮箱,各种生活操作信息分布在APP历史记录+公众号消息+短信通知等等。
没有一个信息集中的出口,最多只有手机能接近这个水平。
中国人如果要达到电影中那种“解剖性”的泄密,恐怕只有丢了手机、并被人破解了才能达到,不过一把手机依然没有完全覆盖影片中的某些功能,此外一些关键APP还有单独的验证,如指纹、面容、手势等等。
而且,如果一定要拿到对方的手机才能展开调查,在电影中恐怕也不太好表现。
除此之外,两部电影中都不止一次出现了在网上能直接搜到私人非工作电话号码、甚至能关联上精确定位。
我好奇一个普通人在网上能这么容易被联系到吗?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都不会让自己的联系方式就这样暴露在网络之上吧,还是电影的夸张表现?
总之当我自己脑子跟着电影走的时候会想象着如果中国翻拍一部《网络谜踪》,每个节点是否能有本土化的改编?
就发现即使把百度设定成和谷歌一样强大的搜索引擎、即使虚构几个平替的产品,剧情上依然有很多并不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硬伤,如果主角只是一个普通网民而非民警之类身份的话故事恐怕很难展开。
恐怕这才是网络谜踪式电影本土化最难的点所在吧。
不过我也只是一个十八线城市的小社畜,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习惯上会跟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少差别,所以如果有不同使用习惯的人也欢迎指正,XD
【原创字幕】豆瓣的小伙伴们好~我们是弯弯字幕组~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热门电影是《网络迷踪》2如今的社会,电子产品盛行,手机在现在社会甚至不夸张的说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
随着一种电影形式出现了,桌面电影。
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集中或者全部电脑桌面为载体,观众犹如对着屏幕看电影!
桌面电影最早雏形是出现在2011年,18年是桌面电影的一个顶峰,网络迷踪斩获7500美元票房,但制作成本却不足百万就制作完成。
桌面电影把小投资大回报体现的淋漓尽致。
网络迷踪2,延续桌面电影的方式,讲述另外一个故事。
相较于第一部是父救子,这一部则是子救母。
故事开始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与母亲因年龄差异而不和的家庭场景下。
女儿精通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而母亲只能操作简单的日常功能。
但意外开始在正常的一天母亲与男友外出旅游,到了约定好的回家时间,但母亲却未回来。
当意识到母亲可能出现了意外时,女儿选择了利用她所熟悉的网络从母亲的各种社交平台开始找起,甚至还利用技术黑了母亲男友账号寻找信息。
这一波流程操作下来,不仅刺激非常,还能学习了解到我们如何在网络世界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
一系列猛如虎的操作下来,原来发现原来母亲和男友旅途很开心,甚至被求婚,可能是忘记了约定时间,女儿看到这后放松了下来。
然而,突然的一篇媒体报道中显示他的母亲被劫持了,使得刚放松下来的女儿陷入到了担心伤痛下。
在此时,剧情再次迎来反转,被劫持的母亲却是假冒的!
而一直在热恋旅游途中那个人不是自己的母亲。
而且发现母亲男友是一个有犯罪前科的人。
后续的查找过程中剧情多次反转,案情扑朔迷离。
所以母亲到底在哪里?
她是否还安全?
感兴趣的小伙伴查看评论区喔
“吉米教会的人”(打来电话)哈啰?
朱恩?
感恩。
你没事吧?
没事,我想是吧,怎么了?
所有的门都锁上了吗?
是的,是吧。
等等,吉米教会的人吗?
听着,有太多要解释了,但我们不知道谁听着。
好的,我还叫人来吗?
不,我不知道这个时候该信任谁。
听着,别挂电话,好吗?
(天啊,有人来了···)是我,别担心,一切都没事的什么?
你在这里干嘛?
我尽快抵达,我不是来吓坏你的不,我还未报警之前你得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听着,我知道这听起来荒谬,我尽快抵达,很抱歉这样子出现,但是有些事情,但是有些事情你该知道,我可以解释这一切。
朱恩?
你还在那里吗?
朱恩。
朱恩?
如果你听我说话,听着,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但是你有权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拜托,朱恩?
爸爸?
朱恩?
等等,等等好的 。
发生了什么事?
你的妈妈,她真正的名字是莎拉,当你还小的时候,我们一直吵架,他都不让我喂你,或者跟你一起玩,每一天都变得越来越糟糕,直到她把你带走,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找你。
她告诉我你已经死了朱恩,你不知道她能做出什么事来,她对法官撒谎导致我坐牢,那么她就能拥有你。
她对我撒谎?
十二年来的每一天,我不得不在东汉姆醒来知道她把你躲起来 你待在东汉姆监狱?
在德州朱恩,她夺走了我所有的一切,但凯文就在那里你不是他的顾问,你在监狱里见过他亲爱的拜托朱恩,我们能谈一会儿吗?
哦,不,朱恩。
救命!
不!
不!
朱恩被她的亲生父亲掳走了···
凌晨一口气看完了闺蜜一直力推的《网络迷踪2》,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爽的电影了,真是全程无尿点,紧张看完了电影整个人都睡不着了。
因为《网络迷踪》太深入人心了,所以一直对于2没有那么高的预期,开始非常平淡无奇,本以为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儿在叛逆期和妈妈的斗争,没想到,开片特别不靠谱的姑娘后期却变身FBI,踏上了找母亲的过程,在找不到妈妈的情况下,小女孩开始了自己的侦探之路,为什么说是侦探,因为警察都不愿意参与的二事情她却可以游刃有余,这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让人惊讶的。
小女孩凭借着自己超越警察的能力通过上网主动搜索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最终成功的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了一起,最后得出的结果却让人震惊,到底为什么震惊,原来这一切都是谋划好的,而谋划这一切的人却是小女孩的爸爸。
因为有了第一部的底子,所以其实2要突破真的挺难的,虽然从小姑娘开始从网上寻人很快发现妈妈的新男友不对劲,而且就算是为了要钱,为啥又要引入另外一个女人来假扮妈妈,这个疑点确实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想明白,最后小女孩的爸爸出场后才解答了这个疑问,但是绑架了妈妈后,究竟这个男人要干啥也是很迷,当然啦,在FBI判案的过程中,这么多的线索却没有一查到底,直到后期小女孩才开始抽丝剥茧发现了中间的秘密,这一点上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儿遗憾的,当然,瑕不掩瑜,不能掩盖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最让我着迷的就是美国的科技,第一部宣传的是苹果,这一部宣扬的是google,确实太强大了,嗯,还有就是为了不泄露隐私,手机关定位的重要性。
前面2/3也算是引人入胜,后面1/3有点降智,看到结尾,(⊙o⊙)啥?
就这?
剧情的不合理之处: 1. 前夫做了那么大的局,到底图个啥?
如果目的是绑架杀害前妻,也没必要请那么多演员在国外做那么多表演。
人越多越容易露馅,比如请的那个女演员,最后发现不对自己逃了出来,她难道不会报警吗?
如果目的是见到女儿,女儿已经成年了,完全可以用成年人的方式来接近她。
2. 狱友林先生帮前夫,最后连命都丢了,到底图个啥?
前妻失踪后,他根本没有办法全身而退,回到美国国内。
特别是,看到警察还想要拿枪,然后被杀,真的是剧情需要,编剧一定要把他写死。
他完全可以束手就擒,回国把事情讲清楚,最多是一个绑架案中的从犯。
(另外选角方面,这位华裔林先生的演员,长得尖嘴猴腮,一看就不是好人;相比之下,演FBI的韩裔朴先生一脸正气,堂堂正正。
老美真的是对华裔满满的恶意。
《杀死伊芙》第一季,也是如此,2个中国人,一个满脸横肉玩SM死了,另外一个矮小猥琐。
) 3. 前妻中了一枪没事,说说笑笑还能反杀前夫;前夫被玻璃扎了一下颈动脉,翘了。
好的,剧情需要。
4. 前夫过来找女儿的时候,女儿孤零零一个人在家。
妈妈失踪、律师被杀,居然没有一个警察、亲戚、朋友陪在身边。
好的,剧情需要。
5. 女律师为什么要和林用加密软件沟通?
瞒着前妻有什么意义?
6. 全程谷歌和各种APP玩得很溜,但是国外的网络安全真的那么差吗?
真的可以那么轻而易举地黑入别人的账户?
黑入别人的摄像头?
在中国,动不动就需要手机短信验证码。
拍摄的手法很有趣,全程观众看到的就是主角的电脑屏幕。
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电脑上展开。
想进一步聊聊的,是这部电影的题材,接下来会有剧透,如果你还没有看正打算看,可以先看了再回来。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女儿通过互联网,找寻约会失踪的母亲,结果发现背后是母亲费尽心思改名换姓带着女儿逃离家暴的故事。
女儿搜寻母亲踪迹的过程非常精彩,结局也算圆满,但背景故事确实令人揪心碰巧的是,咨询师成长团体中,我们的一位同辈咨询师也提出了同样的主题,只不过他面对的是一个父母离异,与家暴的父亲生活,暂时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青少年。
个案强度不仅伤害了那位青少年,同时也影响到了我们的咨询师,他感到似乎任何支持的言语都很苍白、无力的和徒劳。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想把家暴相关的一些信息,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
首先,家庭暴力是犯罪。
中国的《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自己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包括未成年人。
如果受害者需要法律援助,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或者公证处咨询。
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进行判刑。
以下信息供参考: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犯罪嫌疑人,情节较轻:拘役、管制、罚金等处罚,最高刑期不超过三年。
情节较重,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刑期不超过十五年。
情节特别严重,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最高刑期为死刑。
家暴者的心理特征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过强的控制欲情绪控制障碍自卑,自尊心脆弱不安全依恋模式传统文化下的男尊女卑观念 家暴者不限于男性,也不仅仅是对伴侣或者孩子,很多情况下也有成年人对老年父母大打出手的情况。
成因比较复杂。
通常包含但不限于个人早年经验,童年家暴经历,心理及人格障碍,酒精/物质滥用等成瘾问题,社会/传统文化因素等等。
基于以上复杂的现实,单纯期待对方第一次/数次出手后,能知错就改,似乎不是一个合适的目标。
很可惜的是,它通常是第一选择。
然而,有数据显示,基于复杂的原因包括羞耻和恐惧,女性平均经历30多次伤害之后才会彻底的离开/求助。
家暴者能做的主动寻求帮助。
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减少/停止暴力行为。
如果施暴者能主动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教育的干预,是可行的吗,有效吗?
带着这些好奇,我翻了一些最新发表的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心理咨询可以提高家暴者对暴力行为的认识,增强其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改善家庭关系,并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发现各种心理干预方法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施暴者产生影响。
"An Overview of Interventions for Perpetrator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2021),该文综述了针对家暴者(亲密关系中)的不同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人际治疗、心理动力学等方法。
研究表明,这些干预方法可以减少家暴者的暴力行为,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和应对策略是的,很多施暴者都真的会后悔自己的行为。
然而事实证明,仅仅是后悔和原谅,远不足以帮助他们从伤害他人的暴力循环中脱离出来。
如果真的意识到自身行为错误,自控失败,感到羞耻,恐惧和焦虑的漫延已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重要他人随时都可能离散,那么就意味着,越渴望获得控制感的他们,越早已生活在失控中。
请求助。
请积极,主动这样做。
从咨询师的角度,会看到无论原因几何,最终家暴行为的发生,都与个体长期以来的错误认知和当下的情绪控制密不可分。
这个现状,除了少数认知发育造成的人格障碍之外,大多都与个体早年的经历社会环境高度相关。
而这些影响,是有可能被修正的。
没错,家暴行为本身是错误,必须零容忍。
但家暴者为何至此,还能去向何方,同样需要社会更多的研究,干预和支持。
在系统和结构性的问题发生改变之前,自救是必要的。
无论是施害者,还是受害人。
自救的最终指向,是彻底脱离创伤性环境,慢慢修复,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
家暴受害者能做的坚定自我保护的信念。
明白任何一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责任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身体和心理健康,包括寻求法律援助、离家出走、寻求庇护等等拒绝认同生活会一直如此。
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规划和努力。
过程可能非常艰难,不要放弃希望。
向外寻求支持。
妇女维权组织,家人或亲友的支持,提供住所、食物、经济,法律,心理援助等方面的帮助。
Image长期家暴对个体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如焦虑,抑郁,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等等。
他破坏了信任,灭绝了希望,种下了恐惧,终日小心翼翼,不确定暴力何时会降临的压力中,自我反思,愤怒,羞愧,迷惑,日复一日,无限循环。
影响深远,有些甚至是代际性的。
不少家暴者,自己曾经就是受害者。
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离开家暴的环境,远比外界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和艰难。
如果作为旁观者,无法提供任何实际的帮助,那么至少请不要谴责或批判受害者。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斗中艰难前行,远不是在手机上随手发一两句评论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任何人都不应该放弃希望。
没有一个个体应该生活在暴力和恐惧之中。
家暴是绝对的错误,没有任何理由或者借口。
离开,修复,重建。
从种下信念并坚守这一点开始,压迫的黑暗就出现了第一道裂痕,光便能从裂缝中照进来。
愿大家都能守护好自己,并积极寻求外界支持Yoooo 💪
这出戏的目的是什么?
一年前就已经找到母女俩,却花费这么长时间布局,让母亲重新坠入爱河。
极具耐心的靠爱情这么不可控的事情主导后续发展,和真面目暴露后的穷凶极恶气质极度不相符。
外出旅游失踪,同性的Kevin必然是重大嫌疑,那如此处心积虑的制造假象和让Kevin避开绑架嫌疑究竟哪个更好?
后者Kevin甚至可以作为Grace最亲密的爱人,在惊惶无措的June那里影响她寻母的走向,不是更容易完成目的么。
说一个谎言圆一个谎言,为了让人以为Grace失踪在哥伦比亚,你们雇人假扮她,雇人演绑架戏。
结果逃回国被抓的被抓,不结尾款让人捅出去的捅出去,反倒让事情变得败露。
而Kevin甚至连那个雇来假扮Grace的调酒女都不如,人家还是在逃回国的飞机上被抓的,你甚至都逃不出哥伦比亚。
从父亲各项监控女儿巨细靡遗以及Kevin就拍这么几张照片就因为动态模式穿帮来看,显然父亲才是网络高手,那这样Kevin的存在就真的没有意义。
如果说有,那就只有留下诸多痕迹,能让女儿一步步剖丝剥茧的发现真相。
2023美国惊悚片《网络谜踪2》,全球累计票房4245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8.2,IMDb评分7.3。
”人肉搜索“的电影版释义。
影片探究真相的全过程完全通过网络,是非常典型的人肉搜索,可谓是网络时代无处遁形,网络时代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引人深思,影片中完全通过网络查询真相的过程令人不寒而栗。
续集中文译名虽然叫做《网络谜踪2》,但无论是英文原名还是故事内容,都和第一部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同样采用了伪纪录片桌面电影形式。
第一部虽然不是桌面电影的先河,但是通过电脑屏幕人肉搜索来推进剧情的构思独具匠心,是2018年的黑马。
续集保持了第一部悬疑惊悚的高水准,将桌面侦破电影类型发扬光大,人肉搜索惊心动魄、思路清奇。
拍摄视角与时俱进地加入了苹果手表,腕带智能手表的拍摄角度是伪纪录片从未出现过的新视角。
随着智能穿戴的出现,未来的桌面电影肯定会出现智能眼镜的拍摄角度。
眼镜的拍摄角度在伪纪录片中出现过,但都是嵌入隐藏式摄像头的特殊眼镜,不是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是可以像智能手表那样和手机和电脑建立联系的,因此智能眼镜很适合出现在桌面电影里。
续集的剪辑方式与第一部有所不同,第一部更接近于真实的桌面展示,续集则在保持伪纪录片风格的同时强化了蒙太奇剪辑手法,目的是提升叙事节奏、增加内容含量。
续集为了画面的高清效果,没有采用真实的屏幕像素画面,在文字和界面上模拟了电脑屏幕,这一做法虽然让观众获得了清晰的视效,但是却由于失去屏幕像素感而失去真实感。
我看过多部桌面电影,都是追求屏幕原生效果而强化真实感和代入感。
结尾高潮戏通过监控录像画面切换的方式叙事,手法很新颖,巧妙地利用了监控录像的多角度来模仿电影拍摄时的多角度,通过镜头的挪移来引导观众关注重点画面,仅仅通过监控录像画面就完成了片尾高潮戏的叙事,叙事手法独具匠心。
高潮戏中女孩远程唤醒手机语音助手隔空拨打911求助的桥段非常新颖,与时俱进,剧情设计紧跟时代步伐,女孩既隔空唤醒手机语音助手来拨打911,又通过远程语音隔空与911报警,这个剧情设计真是巧妙,前所未见。
桌面电影由于形式的限制,角色不能离开电脑,本片中女主足不出户,完全通过操作电脑就查获了真相,真可谓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体来说,续集给伪纪录片桌面电影引入了新形式,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生机,桌面电影这一叙事风格独特的伪纪录片电影形式还很年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网络谜踪2# (Missing )(A-)真的好看!
你们一定要看!
不仅是满足悬疑探案片爱好者的好奇心,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网络搜索技术。
第一部《网络谜踪》(Searching)我就非常喜欢,因为里面教了如何用社交网络搜寻人和信息,而这一部也是!
只是这次不仅是社交网络,还有各种cam、网站和软件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人不出门,坐在电脑前真的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甚至远在海外也不怕!
《网络谜踪2》中女儿找寻母亲下落过程中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且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找到的。
这个系列的特点不仅仅在于讲述一个悬疑故事,更多的是展示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去寻找线索,寻找失踪的人。
因为在信息现代,几乎每个人都在网络上会留下痕迹,而摄影头更是无处不在,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掌握了更多技术,也能通过电脑寻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信息。
在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科技去帮助人们时,影片也展示了在如今的时代,隐私几乎不存在,各种软件也同样可以帮助犯罪分子。
技术本身的两面性依然是在本片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不去提起本片剧情,只希望告诉大家一定要平时注意学习使用各种电子设备,且掌握网络搜索技能。
因为既然这些技术存在了,且在快速发展,如果别人会,你不会,就容易让你成为被欺骗的对象。
掌握这些技术和技巧其实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中出现了女孩收到有“母亲”在其中的一系列照片,但这些照片没有一张完全清晰可以看到母亲的脸,不是侧面,就是头发或戴帽子遮住一部分脸,这就是很明显滴说明这些照片有问题,且发照片的人很心虚。
正如去年发生的#金泰亨Jennie合照 P图# 造谣事件也是如此,P图的人发的两人合照没有一张有两个人的正面,不是戴口罩、帽子,就是侧面、半张脸或各种掩饰,而且多张图都如此,就已经充分说明这些照片是有问题的。
特别是当照片中的人平时并不爱掩饰,而是常大胆拍照、发照片的人,突然如此扭捏,与平时行为不符,就应该提起警惕。
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并传播谣言,只可能有两个原因:1)这些人真的很笨,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2)明知道可疑却故意传播谣言。
我认为针对#金泰亨Jennie# 事件,第二种情况比较多,真心希望年轻人要多多用技术和知识武装自己,不要再被这种谎言所蒙蔽。
(金泰亨Jennie合照 P图# 事件的结果是P图造谣者已经被起诉并定罪)总之,不管是对明星还是普通人,任何时候,在看到多张“没有正面露脸”的照片时,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不要信以为真。
在各种技术都很发达的今天, P图或找人冒充都可以实现以假乱真的图片,但之所以遮遮掩掩,主要还是发图的人“心虚”的表现。
也就是说,也许技术可以达到掩人耳目,但突破口永远是观察人的行为以及分析逻辑性。
就像片中也出现破解密码的环节,这其实也是对人的一种推测。
就算没有网络技术,人平时的言行举止就可以透露很多信息。
《网络谜踪2》片中的小姑娘电脑用得好厉害,十分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且脑子很快,正是目前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要好好向她学习。
相反,如果片中银幕上展示的各种搜索方法,电脑软件甚至手机用法你都不知道,且不熟悉,你确实有很多功课要做了。
已经开始期待第三部,希望这个系列一直做下去,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确实需要不断被更新和被提醒。
作为十多年的记者,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擅长网络搜索的人,但即使如此,本片里依然有方法是我没用过和不知道的,所以就觉得又学到很多 这个时代,只要你擅长使用电子设备、具有搜索技能,人人都可以当侦探。
《网络谜踪2》(Missing)1月20日北美上映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主线剧情线:一、james出狱后和炮哥kevin一起进行重返社会学习,期间james跟kevin做了复仇计划二、james(kevin?
)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知道了律师的联系方式,从而找到了grace(这一步真的没看懂,不知道他怎么联系上律师的)三、kevin之后做了两件事。
1 认识bunny(演员)做旅行计划的伏笔 2 用james给的grace喜好在老年交友网站上认识并讨好grace四、kevin 约grace/bunny去旅游,中间james掉包了grace换成bunny,把视野引向哥伦比亚扰乱警方破案方向,其实grace已经在洛杉矶关着了五、june发现问题,上kevin的匿名聊天账号盘出律师这个深水狼,然后被james顶了账号看聊天记录,james提前gank律师,june无功而返六、james怕被june盘出自己身份和位置,直接上门抓junes回老家,母女团圆,母暴起噶james脖子,最后母女都活下来了,还被网飞改编成剧,大圆满结局感觉故事是这样把,看完,如有错误请指正哈说一下狼团队:1、James给人一种幕后大boss的人设,筹划了整个计划却一直不露脸,让kevin干各种脏活,用完就扔太冷酷啦泰库辣,结果最后的情节反而不知道他到底要干嘛了,他是想报复老婆还是说想重返往日生活,你说他想报复把那就是刀grace吧,但关了那么多天也没有刀啊,你说他想回归那女儿的美好生活把爱着女儿,又把女儿绑在椅子上。
后面他在挖坑是想活埋/埋尸体?
但是进门是想带走女儿,难道要杀女儿?
最后他受刺激了枪了grace,还是想先带走女儿(去干嘛?
意义何在),完全不懂他要干嘛了。。。
说个搞笑的细节,刚开局june通过好兄弟数据包查到了他去过james那里,直接打电话过去,james吓一跳,说你怎么会打到这里。
自己是jim(被june备注jimmy church),还给june鬼扯说kevin现在又真诚又改过自新了巴拉巴拉。
最后(上文的六)过去找june的时候,你那边电话倾情演讲呢,june这边一看来电备注,jimmy church,EXM?
(james:来电备注什么的你先别管,那不重要!
)然后june被水傻了CPU转不动了放弃思考了傻fufu过去开门了感受父爱如山。。。
没绷住。
2、kevin,炮哥,能骗那么多女富婆,也算一个老炮了,结果展现出来就纯纯工具人,在james这里估计是james承诺完事后给他一笔钱,台面上全是他在行动一点怨言没有,结果最后没钱困在哥伦比亚那里,最后被警察枪杀,完全没有任何老江湖的感觉,就像个听话的执行人。。
在june这里就更别说,个人隐私全无,完全一破案数据包笑死3、律师姐,说真的,完全不知道这匹闭眼狼到底什么时候被狼团队找到的,律师是很重要的一环,律师姐没暴露的话,grace不会被发现(因为,如果说律师真的是无辜的,是grace在社交软件上卖信息先被kevin找到了,律师才被kevin连带发现,那不合理啊,先grace那就没律师姐的事了,james直接上门刀都行了,所以应该还是先律师再grace)。
4、演员姐,emmmm,我不当狼了,我反水了,我还卖队友了!
(kevin因言辞激烈而被禁言,james眉头一皱感觉完蛋了只能冲锋干掉预言家看看这盘有没有机会了)太业余了!
james你的眼力价真的差!
emmmm,感觉还是第一部好看哈哈哈,智力和行动力都差太多了,上一部的主角是力排警方干扰然后获得精准信息,这一部的主角虽然不能说全靠警方,但警方确实干了一些事情,当然更多还是对手,真的。
太猪了!!
23333就这样把
援助律师的邮件落款缓缓出现的时候真的眼眶一热……
续集这水平很不错了,几条暗线讲得都很扎实。最后感觉像编剧玩脱了,非常套路地收了个尾。
第一次需要0.8倍速看电影。整部片子看下来酣畅淋漓。妈妈和女儿都太勇敢了!感觉米帝的互联网好奇怪,一顿操作猛如虎但居然他们改密码都是邮箱。最后的超级英雄:小度小度
看完后的感受:男人不如Siri、手表要买带sim卡的、好想买台MacBook。但是海报上居然没有8美元跑腿大爷!人家可是MVP!
爹都这样了妈妈还忍辱负重一句话不说任由女儿怀念烂爹嫌弃自己,结论就是人真的不要默默咽下苦楚要抱怨!!!!!!!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苹果全家桶,这就下单。
jc竟然查不出来孩子有个吸毒的爹,为什么要绑架妈妈又不杀了她
结尾有点弱,很多地方为了搜索而推进剧情太刻意,情节为了反转过于离奇,有点难以自圆其说了,搞半天Kevin在干啥?还找个女的假结婚,然后把自己搞死了?好好笑
都用Google One了,就是不开启两步验证是吧?都捏造伪证了,还要用live photo是吧?都清除硬盘数据了,不知道Microsoft 365还有云同步是吧?
这孩子可以直接入职FBI了
故事还行 剧本太烂了 细节跟不上 导致bug一堆 并且 跟1相比只是丰富了一些app 至于怎么让画面合理地出现在桌面上完全是胡来了 谁在家整天开着photo booth啊…
大型苹果设备广告加外网寻人大科普,看完发现apple watch也不是一无是处
還是挺不錯,但反轉有點過了,而且有點混亂,沒有第一部這麼驚艷。
苹果投资拍的吗?
差过第一部
我不是说此片不好看,而是被这政治正确给恶心到了。她爸是白人,她妈是黑人,她继父是黄种人。真够了,还有,我是真的讨厌这个女演员。从《隐形人》里面就讨厌她,(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讨厌莫小贝)算是个人情绪比较大的一次观影体验
勉强3.5,无论是故事本身、叙事技巧还是情感,都比1差了太多了。
一星扣在剧情走向太狗血,女主凭着一台MACBOOK就把事儿给办了,FBI+警察全员飞舞,慈父诈尸的桥段实在是绝,顶楼全剧组给你鼓掌👏🏻,每个角色都在人肉搜索中,不断反转这个逻辑剪辑的很优秀。最后20分钟Bug+狗血齐飞,母亲不知道旧家住址,Javi不知道报警,我大呼"excuse me?",最后全靠一句“Hi Siri”完成终极营救,从第一部到第二部,苹果赢很大。可以评为《苹果全家桶最长广告片》
Women help women.
图片验证码简直不仅反机器,还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