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最精彩还是在美食这里,那种把素食做得这么鲜美的感觉,就像日本寿司一般的精致和细腻。
曾江和归亚蕾演得极好,果然是老演员,很精彩,最大败笔是霍思燕,我就觉得真TMD假,做作,真不适合演一部这么文艺的电影,她就是比较适合那种急功近利的拜金女角色,这种如果换桂纶镁来演,我肯定给足5颗星星啊!!!
蓝正龙感觉就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男“花瓶”。
看着是可有可无的!!!
其他角色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还是很狗血的一个怀旧故事,N年前的恋人又在异地重逢了啊思密达!
毫无疑问这部片子的取景令人神驰向往,与“饮食男女”的主题相对应,电影里着重渲染的环境,菜肴都没有一丝烟火气,非常有情调,意境。
当然,不免令人唏嘘这是只有当今贵族才能享受到的“境界”,那就不免比烟火气添了更多混沌复杂了(一点狭隘之心)。
霍思燕饰的高级白领瓦儿非常出彩,八面玲珑,成熟懂事,境界自然比现实中的同类人高,偏偏这么完美的一个女人竟找了个IT男,除了她说的“不是同一类人”这等原因,张全属于工作狂那份的职业传统也是关键。
这种矛盾在生活中很正常,宽慰的是剧中是个美满的结局,大妈与爸爸的这段凄美恋使她深悟了有些美好一生只有一次。
生命只有一次,刻骨铭心的东西会占据一生,即使只作为记忆存在。
她更懂得了珍惜。
蒋梦婕扮相令人倒胃,拙劣的演技使她在老戏骨面前更没有存在的地位。
蓝正龙像杯白开水,在归亚蕾和霍思燕的夺目炫技下更显得摆设品样态(PS:打扮有点韩少的感觉哦)莫非导演本就没有想过如何设计这个角色?
整个故事还是显得过于仓促,有一些矛盾的聚集点并没有表达好,令观众失望,或许导演功力尚浅。
本来想看1994那部,看到快一半发现不对啊,这里面怎么有杨洋和李沁???
1994年他俩才多大,于是乎发现看错了,我决定算了,看完吧,于是后面还有点煽情还有点感动,还哭了,大概是太久没看这种所谓的烂片没那么麻木了,哈?
于是我又决定在没有看那部的情况下赶紧来评分,免得我又对比之后降低印象。
至于电影开头的菜作为颜控感觉还不错,素菜能做成那样不错了。
至于剧情嘛,还行吧。
嗯 第一次看是2012年上半年 那会貌似我还没有被某人以及他的大作拉下水 那时候霍思燕蓝正龙归亚蕾苹儿什么的都是浮云。。。
看完后 脑子里萦绕着的是 花生肿么做豆腐??
早上几点起来摘茄子??
放一宿是指夏令的六七个小时还是冬令的十一二个小时???
由此。。。
我还又重燃了对小当家的兴趣 还有这货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2789329/接下来的56789几个月里渐渐知道了一些本来不该也不需要知道的事。。。
然后我的人生里好像瞬间长满了荆棘一样。。。
随便往哪走一步都扎得浑身都疼。。。
今晚 在CCTV-6(还是7?
还是8?
9?
反正是电影频道啦。。
╮(╯▽╰)╭)和新闻联播的共同作用下。。。
我有幸又重新看了这部电影。。。
于是 从那位大伯见到大妈然后貌似又含羞别下头去的那一刻 我心里的千万匹草泥马开始奔腾了。。。。
所以这部片的主题一定不是倡导健康饮食绿色生活的吧?
所以这部片的主题难道是告诉我们哪怕过了半个世纪白发苍苍了还是能再续前缘即使分隔海峡两岸也可以千里姻缘年来相会共度了了无几的余生的一段贯穿中国近代和现代的跨越三代人的黄昏恋么??
小兰。。
小兰是谁?
小兰是你小女儿呀。。。。
(忘了呀!!!
尼玛他真的忘了呀!!!
)那你还记得我不嗯。。。
苹儿(于是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清晨第一缕阳光中手挽着手在小菜园里行走 温馨的end)你们。。。
你们。。。
姑且不说那两个可怜的被遗忘的女儿 呜呜呜。。。
你们。。。
置那个陪你走过大半个世纪还给你生下两个女儿但是都木有在剧中出现的小兰的麻麻何在!!!
怪不得她都没有在剧中出现。。。
连给她烧纸的镜头都没有。。。
因为这是告诉大家如何与阔别五十多年的情人再续前缘的!!!
以及哪怕生了两个娃大半辈子都给了他也比不过粗恋的那一个小小的回眸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想想吧。。
多心寒。。
以后你的另一半年老了健忘了 然后遇到了他的粗恋 (也许甚至都不用遇到 片中老年子抱着他的女儿(注意 抱着 他的女儿)嘶声力竭的喊着 我什么都忘了却依然记着她十五岁的样子。。。
) 于是。。。
呵呵呵呵呵 然后我心里千万匹奔腾着咆哮着的草泥马自知藐小选择集体咬舌自尽了。。。
最后 如果苹儿是apple的话。。。
那为什么白苹不是white apple呢。。。
还有 觉得这个类型怪怪的。。。
剧情?
抓壮丁?
破镜重圆?
还是黄昏恋?
喜剧?
那一定是apple了。。。
爱情?
应该是家庭吧。。。
都婚外情了好嘛。。。
--那两个女儿应该素亲生的吧???
要素领养的话。。。
我岂不又是浪费感情了。。。
其实 也许这个破镜重圆素个好事。。。
两个孤寡老人相谐相伴 好像依然你十七她十五 估计做为一个爱他又善解人意的的亡妻也不一定会有意见(错了 是一定不)。。。
但素。。。
大哥 起码去扫个墓和她说一声吧!!!!!
太心寒了。。。
连女儿都不记得了!!!
呜呜 我要找粑粑。。。
前后看过两版的《饮食男女》。
内容比较类似,也都是用饮食当主线串起人生的诸多变故和情感。
李安的拍摄手法自是高明很多。
但是把电影当成一个作品,探讨其故事的完整性,结构的逻辑性什么,对于我这种普通观众来说实在无聊;相反,看每部电影之后,我倒是想超脱于电影之外,看看它哪些细节触动了我哪些条神经。
这种偶然性和随意性才是更有意思的。
对于探讨情感的电影自己是些许有些排斥的,因为它容易被拍得沉重,演地沉重,让人看起来不轻松。
更推崇的是深入浅出,能够轻松地把那种情愫表达出来才更显高明。
李安那部故事原委已经模糊,倒是记得两部电影里的父亲都是极固执的,整天闷闷不乐的,心事重重的。
新版的《饮食男女》,老人把遗憾的记忆背了一身,在他被壮丁与师傅师妹失散之后,就从来没开心过了。
虽然之后结婚生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却一直沉重地活在回忆的阴影里。
餐厅是为初恋所开,菜是为初恋所做,健忘也是为初恋所得吧。
最近看徐铮拍的《搞定岳父大人》知道了一个契可尼效应,觉得非常有道理。
契可尼效应,简要概括就是:越得不到的东西,越难以忘记。
“例如,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20题,其中19道题你都完成的很好,就是剩下的那一道题把你难住了,到考试终了时仍未得出答案.事后,你与同学对答案,那19道题都是对的.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道题被你深刻而长久的记住了,而那19道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
” 但事实很可能不是其他19道题就比起那一道题来得简单。
人们总是对于自己未能完成的事情念念不忘,或是遗憾,或是恐惧,或是敬畏。
他们会想尽方法挽回,或者弥补,或者挑战,或者超越。
这种欲望导致的行为有好有坏,在工作学习上可能促成你更上一层楼;在不可控的感情上却常常会让你变得后悔不能自拔。
在所有情绪中,后悔可是伤害力最大的啊。
人们常常觉得初恋最美好,并不是因为那个人最美好,而是因为初恋这件事情并没有继续发展成更完整的婚姻,就变得残缺,未知,而美好。
买东西也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就是因为越容易得到的东西你是不会去珍惜的,只有你千辛万苦淘来的才值得珍藏。
所以片中的老头不幸福,因为他永远活在得不到的初恋里,这个包袱背了一生。
去过美国这么多国家公园,印象中觉得最好的总是鲍威尔胡,后来发现,并不全是它吸引人,而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深入腹地,把几十个湖上的峡谷都玩下来,是我想象中的美好填补了太多未知的东西。
其实后来想想,黄石、Bryce Canyon、Deadhorse,哪个会逊色呢,只是因为它们在我眼前一览无余罢了。
事物的未知性和未完成性,才真正是勾起人们前进和继续探索的动力啊。
人性如此,很多男女关系的把式,正是有效的利用了人性这一点。
什么女生一定要男生追才在一起啊,什么欲擒故纵啊,什么回眸一笑啊,什么女王什么公主啊。
神秘感变成了恋爱里很关键的要素,女孩子一直在抑制把自己的真心全盘托出,男孩子也总是会被那种主动示爱的女孩子吓跑。
但是如果真的了解了人性,真的能够稍微跳脱出人的欲望逻辑,也许你会幸福的多。
面对初恋,你也许该这么想,鬼知道她和你在一起久了,是不是会原形毕露,满身长刺呢;对于得不到的事情,没有必要把它虚构成最完美,仅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就可以了。
看清人性的你也许更能以旁观者的心情看清楚孰是孰非,谁好谁坏。
事物呈现出的状态容易让人混淆事物的本质,把握住现在,很多幸福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没有感知到。
另外影片中很看不惯的是两辈人之间的关系。
女儿很懂事,厨艺也很好,想接管父亲的餐厅,但老爸的嘴里却总是小孩子懂什么。
父女间是有阶级的,是不平等的;父亲的言语太少,爱藏的太深,两代人的交流是如此匮乏。
东方人的父亲还真的是得好好学学西方人的家长,懂得放下,学会放松,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自己的往事,好好的和女儿谈一谈,好好的听听晚辈的意见。
固执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放下过去,放下身段,人才能活的自在,这应该是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吧。
不要老是回头看,也不要觉得未来是更美好的,且行且珍惜。
2012年3月份,由电视剧导演曹瑞原执导的《饮食男女2:好远又好近》,在内陆和台湾同时上映,借助李安的《饮食男女》的余热和提前预售,《饮食男女2》再次成为人们所热议的“事件”电影。
本文试图从两者的对比和比较中,揭示在商业大潮和娱乐至上的消费文化背景下,当下中国人对于以“情”为核心的东方式价值观和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的回归。
一、家庭伦理剧的当代改写电影《饮食男女》是李安“家”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他以家庭为核心,讲述了大厨郎雄,在妻子去世后,独立承担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逐渐长大的三个女儿,性格迥异,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与老父亲郎雄之间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矛盾。
年华逝去的郎雄也越感力不从心,只能靠自己的厨艺,每周天晚上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来维系家庭的和睦。
电影反映了九十年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变迁,以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的冲突、对立与和解,是一部典型的家庭伦理剧。
而曹瑞原执导的《饮食男女2》,则是围绕唐世杰一家人展开,讲述了老父亲唐世杰一段尘封五十多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的两个女儿,瓦尔和小兰的现代爱情故事,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故事和父女情深呈现了对家庭情感和美好爱情的回归,并将中华饮食中的素食文化穿插其中,传递出浓郁的人文哲思,可以说是时下流行的爱情片中的亚类型都市爱情剧。
从李安的《饮食男女》到曹瑞原的《饮食男女2》,电影类型上的转变意味着爱情主题的生成和伦理观念的淡化,爱情成为了电影的重头戏。
影片的卖点不再是李安视域中微妙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从解构到重组,而是当下社会所流行的以“情”为基础的感情消费。
在电影中,曹瑞原改变了以往美国式大片中爱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而是将美式的浪漫揉入中国式的含蓄当中,结合中国饮食中的素食文化,成功的宣扬了情感上的素食主义。
唐世杰那段跨越五十多年,仍然刻骨铭心的初恋,以及两个女儿的现代爱情故事,都成为影片展现的重点,以素食文化隐喻情感上的专一,是中国电影所特有的文化特质,也使这部新版的《饮食男女2》放弃了李安式的挑逗味蕾的荤菜展示,而成为一道典型的中国素食文化的大餐。
在影片中,时间和年龄都不在是情感道路上的障碍,反而因为有了时间的沧桑味道,而历久弥香。
相隔五十多年,唐世杰在内心仍然保留着对小师妹白萍那份纯净的爱,在回忆的镜头中,明媚的光线中,小师妹白萍编着两个小辫子,穿着色彩艳丽的花格子上衣,在满眼黄色的油菜花地里,跑着、闹着。
她纯净笑容的特写镜头,让人仿佛又看到了《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穿着色彩鲜艳的棉衣冲着镜头微笑的青涩模样;《山楂树之恋》的大远景中,静初站在开满花儿的山楂树下,微笑着向老三招手。
电影的宣传语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所以在唐世杰的回忆式镜头中,爱情也不会褪色,它永远是那么明亮的色彩,温暖的阳光。
曹瑞原给了我们一个物质时代的爱情标本,在时下流行的物质、金钱至上的感情消费中,他以一种温情的方式触摸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灵净土。
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一切都在以时间计量,物质上的极大富足,使得工具理想主义盛行,感性的匮乏,精神世界中的情感缺失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个文化症结,外表光鲜亮丽、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消费文化背后也难掩人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饮食男女2》正是迎合了中国人骨子里对于传统价值观中以“情”为核心的心理诉求。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情感仍是中国人价值观中的重心,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氤氲下,朴实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只要拥有了真挚的爱情,就有了美满婚姻的基础,只要拥有了个人幸福,就有了家庭和睦的前提。
真挚的情感,素食的文化,纯真年代那份含蓄、内敛、不夸张、不张扬的纯净爱情,离我们好远,又离我们好近。
中国古人所讲的“孝”、“悌”之义,“从一而终”之情,在现在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意义。
二、东方诗意特征的人文关怀《饮食男女2:好远又好近》不同于李安的《饮食男女》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都市爱情电影中洋溢着浓郁的东方诗意特征的人文关怀。
时下流行的都市爱情剧大都沉浸于都市景观的罗列展现或是趣味盎然的讲述三角式的无聊爱情游戏,很少有像导演曹瑞原那样固执的用大量的景色空镜头,来呈现大自然的神奇、神圣的客观审美性,并承担叙事上的功能。
在绿色诗意的桃花源般的景象中,用一个裹挟着亲情的爱情故事,来阐释中国人心中“家”的含义,传达的仍是以“情”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
同时,通过充满灵性的生态景观的呈现,来反省现代社会中不合理的生活结构,其背后蕴含的是当下中国人社会文化生态理念的转换。
1、特有的东方式情感表达。
曹瑞原并没有像李安那样,通过对家庭和父权的解构和重组,来最终达成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上的和解,他用一种更温情,更现代的方式展现来唐瓦儿、小兰与生性固执又是家中唯一长者的父亲之间的隔阂和缺乏沟通,中景镜头中父女三人的相拥而泣,完成了家庭成员在情感上的和解。
在某种程度上,曹瑞原弱化了父女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在东方式的人文情感关怀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渐老去,记忆力下降,寡言少语,感情含蓄的典型的东方式父亲形象。
在电影中的主人公唐世杰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就像中国人内敛、含蓄、不张扬的性格。
父亲唐世杰,在电影中的形象是长者、父辈、家庭权利的核心也是传统的象征,他的一生都在做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就像他的刀法一样精准。
电影中的第一镜头是给他的,全景式的画面中,他在厨房内仔细的巡视,教导自己的徒弟,练习刀法就像做人一样,身段放软就不会伤害到自己。
喜好清净、纯粹的唐世杰,像中国的大多数父辈一样,对孩子的爱也并不表达在口头上,在电影中通过两次富于意味的家庭聚餐来展现。
第一次家庭聚餐,在明亮的色调里,前景是迟到的小女儿小兰偷偷溜进家里,景深处是父亲唐世杰端出了精致的素面,及其认真的在女儿的素面上浇上新鲜的麻汁酱。
虽然老父亲唐世杰的话语很少,但是我们却能感觉到父爱在镜像中的流淌。
第二次是父亲缺席的家庭聚餐,雨夜里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的特写镜头,把父亲由于年纪大了,记忆力下降,而被警察带回来的狼狈展现出来,近景式的脸部特写镜头中,父亲依然平静的品尝着瓦儿的白萝卜汤,只是淡淡的说一句“去把湿衣服换了,容易感冒”,然后转身走开了。
虽然只是一句平淡的似白开水一样的话,却将一个看着自己年华逝去,却无能为力,内心坚韧的父亲形象展现出来。
即使是对于自己内心深藏的那份纯纯的初恋,他也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毫不张扬。
尽管在餐厅的外面,他一眼就认出了白萍,但却极力压抑着他那种尴尬与喜悦交织的不知所措的心情,就算在院落中与白萍的再次相遇,在重复的反打镜头和脸部特写中,他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轻轻的问一句,“萍儿,你怎么在这?
”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父辈们的情感总是饱含深意,令人隽永,虽然没有年轻人的情感来的热烈张扬,也不像外国人那样总是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但却像老酒,留在舌尖上味道是值得回味的,而这就是独特的中国式的情感表达。
2、社会文化生态理念的微妙转换。
李安的《饮食男女》中,虽然也是讲中国的饮食文化,但都是以肉食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荤菜,在影片中,每一次的家庭聚餐,郎雄都会亲自下厨,做一桌的鸡鸭鱼肉来联络与女儿们的感情。
在一道道美味菜肴的特写镜头中,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讲究。
而曹瑞原的《饮食男女2》,中则到处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的理念,也就是与荤菜相对应的中国人的素食文化传统。
像影片中的“莲花忠”、“素菜综合卷”、“花生豆腐”,均取自自然食材,通过精细的加工,而成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素”常与“禅”相关联,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它已经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就像唐世杰所说的“只有心中有禅,才能做出好菜”。
它既是中国古人追求恬淡、喜好清净、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含蓄,内敛,追求天人和谐统一的性格写照。
海德格尔所谓的人与自然的相处,是诗意的最高境界。
电影中大量出现的景色空镜头,无论是杭州西溪湿地的优美环境,还是素食餐厅里充满禅意的文化氛围,无疑都构成了对当下物质生活的反讽,同时也传达出当下中国人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蕴含着人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诉求。
时尚不再是购买名牌的包包,享受高级会所里的水疗,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绿色生活方式。
如影片中对于购买餐厅的暴发户式的人物的嘲讽,既揭示出当下社会存在的一种世俗风气,又是对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的极大赞扬,同时传达出时下中国人社会文化心态的微妙转化。
导演曹瑞原试图用唯美的镜像语言告诉那些沉浸于都市文明里无法自拔的人们,人类的根基是扎根于大地和自然,只有尊重自然,对自然怀有仁爱的精神,才能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就像方东美所说的“自然”是“天地相交,万物生长的温床”;是“宇宙生命大化流行的境域”;是“含蕴着理性的神奇与热情交织而成的创造力”;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的混溶圆通”;是“生命的讴歌”与“神圣的、幸福的境遇”①。
结语:显然,曹瑞原执导的这部新版的《饮食男女2:好远又好近》,无论是电影类型的的转变,影像风格的时尚化,叙事的通俗易懂,还是生态理念的植入,都更加契合时代的特色,更富于当代都市社会的生活气息。
多变的镜头,灵活的机位,多角度的明星脸部特写,杂糅着时下流行的时尚元素,把表面华丽的都市生活展现的更加精致、温情和充满中产阶级的小资情调。
饮食虽然代表着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生活秩序,在都市新的消费文化语境下,也具有了新的文化内涵;男女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中长大的年轻一代人,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对文化的读解方式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
文化语境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中国人文化里的传统意识和中国人性格里的含蓄、内敛诗意的东方化情怀。
注释:
片子还没看完,忍不住上来吐槽这是10分最后得3分的片子????
这75个人是上一部饮食男女的死忠呢?
还是电影超级发烧友?
我属于那种对王晶的《一百分男人》那种烂片都会给出两颗星评价的人,看到这里的打分,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太过宽容?
(当然,本片的故事、剪辑都有一定的问题……而且问题很明显,故事感觉没有讲够,人物性格都没有竖起来)不说别的就说被各种评论嘲笑到无以复加的霍思燕,两个场面:一个是被“大妈气得够呛”向蓝正龙抱怨一场戏,霍思燕躺床上转过脸,由怨转喜的表情,棒。
一个是得知父亲可能失去记忆,落泪一戏,再配合憔悴的妆容,棒。
引用一句政治教材里的话,虽然因为过于官方而面目可憎,但自有道理:【自尊的表现是知耻,是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感到羞耻。
【自尊是对他人的尊重,懂得欣赏他人。
【不自尊的人,永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一个简单的词:尊重,好近又好远。
如此。
---看完了,一句话总结:有硬伤,但是依旧值得一看。
在考试周看了这部电影,无意中打开电影频道,真的是出于对上一部饮食男女的崇拜才看的。
看的第一幕就是霍思燕和老戏骨,恩,我邪恶了,还以为。。。
他们。。
然后看到大妈的出场,阿全的感觉很好啊。
看到最后我居然哭了。。。
就是吃茄子的那一幕。
临睡前还在想剧情,虽然电影真的很不怎么样,但是它就是触到了我的泪点啦!
不过,不得不说,这电影真心奇怪,这个大妈(如果不是我还挺同情她的老年悲哀和她轻松的生活态度)实在是个奇葩放在这个剧情里特别别扭,最后吃茄子那一刻也很奇怪。
霍思燕和阿全的搭配也很奇怪,感觉不到他们俩的感情。
她妹妹小兰也很别扭,这样一个角色硬生生放在这里。
感觉最好的应该要属年轻版的萍儿和厨师,拍得还挺唯美的。
看完电影之后回想,怎么这部电影好多情节都是那么别扭呢!
不过,我觉得感觉挺好的,留白嘛。
让你自己琢磨吧。
1. 杭州西溪湿地的景色很美2. 影片中的素食看起来非常有食欲3. 影片的配乐单独去听很好听4. 归亚蕾和曾江两位老戏骨的演技很赞5. 三个客串配角(张孝全,李沁,杨洋)足够帅,足够美集合了这么多美的元素的电影怎么就突然没味道了?
一部以饮食为主线的电影没了味道还怎能称作好电影?
1. 素食只是看上去样子很美,却完全看不出味道同样美。
片中人们品尝精致菜品的时候没有享受的表情,也没有对味道的称赞,反倒有很多嫌弃。
比如曾江的小女儿不喜欢吃爸爸做的菜,开始的时候有客人觉得味道变(差)了。
味道不美的菜,样子再好看,不如去赏花。
这是以饮食为主题的电影的致命伤。
2. 霍思燕和蓝正龙的感情线太弱,弱到可以删去,可如果删去了,归亚蕾和曾江还怎样相遇?
剧本的这条线很烂,也是影片的致命伤。
3. 景色虽美,有些镜头纯属多余,比如归亚蕾和外国舞伴坐在船上亮相的镜头。
归亚蕾的舞蹈虽美,会所找个外国舞伴正常,可多了好几对盛装的专业伴舞太牵强,有时间和伴舞排练么?
又不是拍舞蹈MV。
4. 配乐虽然美,有时候却和画面明显不搭。
悠扬的小提琴,温暖的大提琴,配上年轻白萍品尝士哲烧的菜的场景,或者萍儿在油菜花中奔跑的镜头比较合适。
然而,用于年轻白苹和年轻士哲分离的场面明显不合适。
比如从1:32:42到1:33:15的音乐,更适合烘托“重逢”时候那种感慨万千的情绪,而不是分离,再比如1:33:44开始的那句小提琴欢快而跳跃的声音,怎能搭配二人分别时候那种撕心裂肺的感情!?
于是:两位老戏骨的演技被糟蹋了健康而美味的素食被糟蹋了优美的配乐被糟蹋了张孝全被糟蹋了李安拍的经典《饮食男女》也和一部剧本很弱,剪辑很差的片子同名了。
给影片2颗星,完全给那些美丽的部分(假如烂的地方不扣分)
说句真心话,李安的版本,虽然也长,但总能在某个镜头打动我。
而2012新版,真的就像王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除了镜头里的人工雕琢痕迹浓重的风景之外,我找不出影片里的一点点美感。
食色,性也。
饮食和男女这两个话题结合在一起,可供讨论和表达的事情很多。
可是我没看明白导演通过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
难道是男女之间深刻隽永的感情就像素菜的味道一样,可以在风吹日晒的世界里,无防腐剂地保存四十年?
如果说男女之间的感情和食物的味道联系在一起,那我表示赞同。
并且我还同意情感是和记忆里的味道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记忆是五彩斑斓的,其中味觉和视觉是辅助记忆的有效手段。
男女之间的感情可以和气味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香水这么畅销的原因吧。
片中父亲和大妈的感情就是通过食物的味道重新连结起来的。
然而,大女儿和小女儿的情感发展就不明朗了。
大女儿的男朋友总是忙到没时间接电话,这样不是两个人的感情交流就很困难了吗?
男友一副“我都这样了,你别哭了,我知道错了,但是不知道错在哪儿了的态度,你想要我怎么样呢”?
这样的感情趁早结束,对双方都好哦,两个人明摆着不适合嘛,谁都不了解谁,谁都给不了谁依靠。
小妹的感情就是更加糊涂和扯淡了,莫名其妙地分手,莫名其妙地复合,就像小妹脸上的浓妆莫名其妙变淡一样莫名其妙。
说到食物方面,除了炫人的刀工之外,没有太多的烹饪技巧。
而且食物和生活的联系仅仅表现在父亲教导女儿做事不要心急,要稳住慢慢来。
那些看不出是日式料理还是中国菜的素材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食欲,也没能对情节和故事有任何贡献。
就像大家所说,这片子就是杭州西溪+高级会所+网络游戏+奔驰汽车的广告宣传大片
我就是爲了張孝全~結果他就總共就三個鏡頭~那爲什麽還要佔據三分之一的海報來欺騙我們這樣的腦殘粉呢?!
感觉拍的不错,但是内容很随便,不知道具体是想表达什么,不过霍思燕蛮有气质,能撑起整个电影。
继续了94的温情
曾江赢了!
惊天逆转啊。。。原来饮食男女是那对老的啊。。。各种年轻的猪脚都是炮灰啊
爱情男女,饮食只是借口而已。
还不错的片子啊,怎么评分这么低
這片子明顯就是給名字害了.劇情是有點俗啦,但是導演拍得不錯,加上杭州的好景,兩位資深演員的演技,值4星了.能感受到那種安靜,還有結局的溫馨.
本以为是狗血的爱情偶像剧,没想到看完后才看到迅雷看看上写的备注是飙泪大戏...真的有几次眼睛湿润了下,不管豆瓣评论怎么样,感动到我了就是好戏~很细腻的内容,精致的拍摄。
霍思燕演技真心差,还是去时尚场吧。几乎没有记得住的情节。。。囧
完全是因为张孝全才看的,短短几分钟的镜头我也满足了。他真的不仅是眼神迷人,手指好看,连声音都那么有磁性,太让人欲罢不能了!!!顺便说一下,完全不知道本片拍的是啥。
有点乱
归亚蕾身材真正好,长沙话还是蛮蹩脚。不知道她和曾江是怎么忍受其他演员的烂演技的。
为啥豆瓣评分那么低呢,挺温馨的电影啊~
还好张孝全只是客串,实在是烂片一部,那个大妈的角色真是恶心到我不行
里面的素食比较诱人,谁叫我是吃货呢
好远 又 好近。
整个一杭州旅游宣传片那,太美了。主角各种违和,短手姐姐毫无气场,归影后要不要那么疯癫那。。还有好喜爱的蒋黛玉mm,不要浪费你的胶原蛋白,多拍点青春偶像剧撒!
感觉像硬把连续剧剪成了电影。角色和情节推进都比较失败,几段感情线索更是莫名其妙,只有高端素菜比较吸引人。比不上李安《饮食男女》的半个小指头。
4.6分?你们这打分也太能装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