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Go LaLa Go!

主演:徐静蕾,黄立行,莫文蔚,吴佩慈,李艾,宋宁峰,江铠同,吴剑心,刘芊孜,王菁锳,肖和平,罗异,孙卓,郑心潼,安子,宋拍潘,苏小明,王大勇,赵宝刚,于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0

《杜拉拉升职记》剧照

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2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3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4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5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6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3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4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5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6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7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8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9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20

《杜拉拉升职记》剧情介绍

杜拉拉升职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杜拉拉(徐静蕾 饰)是个初入职场的小白领,由于前任老板总是对她性骚扰,所以她决定跳槽,进入了著名跨国企业DB。DB的销售部金牌经理王伟(黄立行 饰)与HR副总监玫瑰(莫文蔚 饰)是一对地下情人,但是由于两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以至于谁也无暇顾及家庭,双方大方分手。杜拉拉刚来DB,遇到了互相斗法的伊娃(李艾 饰)和海伦(吴佩慈 饰)。因为一次巧合,在电梯里邂逅了患有幽闭恐惧症的王伟,两人从此熟识。因为总公司高层要来中国分公司视察,因此中国区总经理和HR主管商量要重新装修公司。然而玫瑰却在此时患病需要动手术,其他人也避之不及,唯有初出茅庐的杜拉拉勇挑重担,并以其坚强不屈完成了这个重大的任务,受到了上司的赏识。而且,公司还在泰国举办了庆祝派对,期间杜拉拉与王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是这段办公室恋情却遭遇了重重的阻力…… 本片是徐静蕾的第四部导演作品,根据李可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罗马宝贝第一季东北“大仙儿”无字的情书生死狙击第二季龙虎门自拘于家酸世代擒贼先擒王路西法在乐响舞动时哭泣的拳头选举日恋爱操控师花园里的吸血鬼Trace~科搜研的男人圣诞老人告诉我国家宝藏:历史边缘楼下来的人换屋假期别巡检爱在回响桃花缘起儿娃子幕后杀手我的秘密室友佐贺的超级阿嬷爱情狂想曲火爆警探遗爱如燕而至

《杜拉拉升职记》长篇影评

 1 ) 《杜拉拉升职记》——爱情编年史而已,不是拉拉的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爱情编年史而已,不是拉拉的升职记1,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里寻找剧情,还不如在无关紧要的剧情里寻找广告铺天盖地的植入广告,看得我后来看不到广告的情况下便开始情不自禁地在片子里找广告,我想“我看你还能把广告往哪里藏……”有广告才有钱,有钱才有好电影,所以有点广告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不能光有钱没有好电影。

也不要老是搞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黄金搭档式”的恶俗广告,完全就是在广告里插入无关紧要的剧情……比如那个买跑车的那一段,我非常想知道这段算不算是剧情,这段剧情有没有写在剧本里,是不是后来为了广告填上去的?

一个没有房子的女人,要买个跑车干嘛用的?

一个没有房子的男人,还能买个跑车去骗一骗女人,但是一个没有房子的女人呢?

你也想用同样的方式骗一骗男的吗……呵呵,不知道是编剧的想象力还是投资人的想象力起了决定性作用的……2, 不是一个“小人物”的升职记,而是一个“白骨精”的恋爱史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主题是爱情,不是工作。

而且在这段恋爱编年史里,也有很长的时间是杜拉拉同志的感情空白区,大概有几年的时间,刚好反应了这个时代的杰出女性都是这样子的,为了事业忽略了感情。

杜拉拉是幸运的,最后收获完美爱情,因为她在电影里,生活的剩男剩女应该没有这么幸运……3, 我本无邪在我还很小很单纯很傻很天真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性感,就天天看娱乐新闻扎堆的报道:“性感天后——莫文蔚怎么怎么着”,直至今日,我自以为已经懂了一点什么是性感的时候,还是不知道,她到底性感在什么地方……愚民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情,愚弄一个青少年“我本无邪”的心灵就更加可耻了……因为我们会从一个“作为男性的角度”来分析和怀疑自己,到底自己的性取向是不是有问题,还是你们这些媒体实在太狗屁了,在帮助别人炒作的同时,完全丧失了一个正常人的审美标准和社会责任……4, 上司很丑很能干的,下属很笨很好看这个故事的演员找的很不类似一般的偶像剧,但是比较符合生活的逻辑就是:上司,都是很丑很能干的,下属,都是很笨很好看的……5,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德逻辑问题以外,总体还行,不要仔细推敲,感觉还算舒服就行了,故事比较幽默,歌功颂德的话不说了,三颗星,适合恋爱男女观看,价钱应该也不贵

 2 ) 月满轩尼诗VS杜拉拉升职记

马克思说过:悲剧和喜剧往往从对比中来……这边厢是母亲过世,替舅舅的小店卖抽水马桶的打工姑娘;那边厢是位于建外SOHO高档写字楼里五百强外企的丽质白领这边厢男主人公是得靠姨妈和妈养着每天11点还睡不醒的平凡香港小市民一枚;那边厢男主人公是风情冷酷美女环视年收入50W美刀的销售总监这边厢女主人公是大陆上世纪60年代常用名爱莲;那边厢女主人公雅号拉拉这边厢男主人公跟宠物抢名字阿来;那边厢男主人公有外文名David这边厢女主人公前后只换三套衣服;那边厢女主人公一个镜头一套OL、晚装、休闲装,除了50余套衣服,外加一件白色胸罩,和一套什么都不穿这边厢是茶餐厅的菠萝包和叉烧包;那边厢是红酒和牛扒和无数巧克力这边厢买辆二手面包车差点要抢;那边厢买辆马自达小跑花了3秒这边厢真爱肇始于一次不看好的相亲;那边厢第一印象跟时髦地幽闭症有关这边厢女主人公法庭上见完前男友又跑去外面追囚车再看一眼前男友;那边厢因为搞不定谁先回家等物业修天花板男主人公就在车上跟前女友说分手这边厢男女主人公感情升华于讨论侦探小说;那边厢男女主人激情喷张在公司福利泰国游的酒后ONS这边厢是男主人公在老妈的婚礼上淋着雨终于明白自己心底是爱着那个姑娘;那边厢是被喷泉淋透才开始玩暧昧这边厢女主人公张大嘴巴让男主人公看蛀牙;那边厢女主人公矜持地保持OL范儿为爱情闪转腾挪这边厢是一对老姐妹为个持家老男人出点小状况;那边厢是4、5个花姿摇曳大美女为几个钻石王老五大展风情这边厢是拥挤香港小市民温情脉脉;那边厢是职场败犬女各种由头勾心斗角这边厢拍个片子到处找钱;那边厢满眼都是植入广告这边厢岸西还是默默拍《亲密》的岸西;那边厢徐静蕾已经不是沉静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徐静蕾这边厢结局是下雨的春天男主人公又在茶餐厅偶遇一个人在看侦探小说的女主人公;那边厢结局是游人如织的泰国爱情许愿树下女主人公不经意落寞回眸看见了凝视自己的男主人公——好吧,总算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你们知道的,马克思不可能说开头那种话的。

 3 ) 建议富士康重播《杜拉拉》

http://zone.ku6.com/viewfilm/4077.html 你是来调情的还是上班的?

——《杜拉拉升职记》悍客.罗电影一开始,先来一排CBD的特写,俨然一副职场电影的范儿。

但是主角出场,镜头语言交错切换,杜拉拉站在喷泉旁边换鞋的时候,英姿飒爽的莫文蔚拉风滴走过——我就知道,这他妈绝对是个爱情片。

你见过哪个职场片里男女主角斗嘴斗到莞尔一笑,party趴到酒店肉搏,甚至连喷泉里洗脚也楞是拍出了查泰来夫人在雨中的感觉。

倒是有几幕颇借鉴了青春偶像剧的手法。

比如韩剧式的泰国逃跑,男主角拉着女主角抱着一身累赘,直跑到三点满布的海滩——躲过坏人的追逐。

日剧式的许愿树上挂卡片,男女主角多年不见,然后在异乡故地重逢。

于是上演了一出难舍难分的尔侬我侬。

至于台湾偶像剧常用的楼道里唱歌,港剧里常用的电梯事故,大陆言情剧常用的办公室三角恋——尤其是杜拉拉喳喳呼呼敲门进来,莫文蔚回转身来,那种尴尬与默契,是只有大陆中年人才能体会到的经典情境。

当然,他们在调情的同时,也会偶尔想起自己的本职工作。

杜拉拉同学主修办公室文秘,兼职负责装修等一切事宜,还在百忙之中抽空做了一本公司历史的画册——并且因此于一年之后终于被老总发现且在员工大会上提出公开表扬,甚至又过了一年之后的第一次升职,在某种程度上也依赖于老总对杜拉拉画册的好印象。

男主角负责出差、旅游、度假,飞到美国看望母亲,躲到泰国旅游景点开餐馆;或者在百忙之中抽空让杜拉拉联系一下全国各个大区的负责人;他还要跟莫文蔚探讨家里修下水管道的问题,跟杜拉拉探讨辞职及徒步远游的问题,还要抽空在办公室所有人面前把吴佩慈骂得狗血淋头——关键是,在吴佩慈离职之前,要每天表演至少一次。

其它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莫文蔚负责开人——也许是因为她的英文名字叫Karen;吴佩慈负责被骂和被开除,业余负责告诉杜拉拉一些八卦,同时自己也杯具的成为了别人的八卦;其他龙套还有负责倒咖啡的伊娃和负责发现杜拉拉画册从而推动剧情发展的老总。

总之,每个人都很忙,而且都在百忙之中抽空完成了本职工作——最终,大家实现了导演心中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杜拉拉升职了。

因此,我郑重建议,在富士康中国所有分部重播此片——你看,一个负责装修的办公室文员,不声不响经过两年时间已经月薪过万,经过五年时间已经成为世界500强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这是多么赤裸裸的励志故事,何况还有伟大到掉渣的艳遇和爱情。

生活如此美好,也许可以不跳。

 4 ) 《杜拉拉升职记》:徐静蕾堕落记。

文/冯凝 我记得高中语文老师对我们讲作文的时候,拿徐静蕾做过例子:当时那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刚刚上映,她说,最近老听人称赞徐静蕾是才女,于是琢磨着,这年头是不是“才女”的门槛降低了,看了《来信》后才知道,老徐“才女”的名头名副其实——据说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只不过如果王老师现在还在教语文,我想她一定会用《杜拉拉升职记》做例子,然而从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最终成片的对比看来,她要教给学生的是另外一种修辞手法,叫做“虚张声势”。

《杜拉拉升职记》大可算作是徐静蕾自毁才女形象的一大步,无论是《我和爸爸》还是《梦想照进现实》,我都认为虽然徐静蕾摆脱不了正式步入女性主义之前的那种稚气,但至少她从行事与创作作品本身,都带有了一丝在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女导演中坚守的一面,对于一个演而优则导的女人来说,更多的要求实在有些过分,因为她不像蒋雯丽一样,有一个超一流摄影师兼导演老公。

因此,根据之前的作品和原著小说推测,《杜拉拉》应该是徐静蕾将她那种小资情调的女性主义发扬光大的契机,可惜我们没有猜中过程,也没有猜中结果。

根据李可的原著,杜拉拉的故事本来应该建立在一个运气超好的女小强像蜗牛一样“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结构上,中间穿插了一段俗而不媚的办公室恋情。

但徐静蕾硬是将杜拉拉职场成功学的部分删减到只剩下爱情故事的框架,以邂逅-交往-误解-重逢来统筹整部电影,对于一向追求探索实验的徐静蕾——《梦想照进现实》的单空间双人物,《来信》的茨威格小说中国化——来说,期待与真实的落差令人扼腕,而这样的创作脂粉气十足,学生腔浓重的后果便是,既满足不了白领们对职场宝典的渴求,也无法抚慰影迷影评人对老徐的期许。

电影混乱的节奏是影片的又一大败笔。

《我和爸爸》中,徐静蕾同样以略显碎片化的桥段拼凑起一部生活流风格的电影,然而《杜拉拉升职记》显然不能如法炮制,因为一段父女故事可以以情节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线勾连细碎的场景,但一个女白领的成长,必然要求导演呈现出每个阶段的特点——虽然徐静蕾强行用月薪和职位的升高来结构杜拉拉的发迹,但这种依靠特技生硬的分割,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她也许是想模仿《罗拉快跑》那样让游戏式结构,飞速剪辑,分屏并置统领电影节奏的方法,但《杜拉拉》的观感又是那样的缺乏起承转合,缺乏必要高潮,于是最终结果是碎了一地的散片。

也许《杜拉拉》早已输在选角的阶段——黄立行磕碜的长相和那双小而无神的眼睛,与原著中王伟的形象相去甚远。

那个在故事的尾声成为了杜拉拉另一半的男人应有的伟岸、善良、一丝丝的大男子主义,在黄立行的身上被唱流氓歌的秉性瓦解得荡然无存,似乎从未拍摄电影的他又有那种新人普遍的怵镜头感——估计在拍MV时他可以用翻天覆地的街舞动作掩盖那双已经很小都还是要经常看镜头的眼睛,但在电影胶片数倍放大一笑一颦的境况面前,他的道行还是太浅。

对老徐的电影创作历程总结一番,我发现《我和爸爸》《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有姜文助阵,影片的质感达到一定水准,至于《梦想照进现实》是王朔的剧本,两名主演的台词功力因为剧本的原因得到了充分发挥,而到了《杜拉拉升职记》,那个举着金曲奖奖杯的黄立行只会对着镜头傻笑然后被取笑,酿成现在的苦果,我想应该是才女徐静蕾选错了男人的缘故罢。

 5 ) 欢迎在广告中插播电影

虽然没细数过杜拉拉是不是九十分钟换了五十套衣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九十分钟内每分钟都有广告。

看着老徐每次都把杯子上立顿的Logo对准镜头就觉得好笑,准确的说这部电影是和开映前面的广告是联播的,中间插播了几分钟激情戏和爱情肥皂剧。

恩,感谢Lenovo, 立顿,12580,马自达等等等给老徐和黄立行留出了一些秀感情的时间。

 6 ) 烂片

昨天看完《毒拉拉》之前是因为要画画,所以翻本电影看,又想着眼睛基本不会盯着屏幕,所以看本中文的比较知道在说什么所以就看了这大烂片静蕾大妈,细数下你的广告,当看到莫文蔚从马自达上款款而下,我就开始汗了然后是款款的体贴的立顿红茶各种各样的lenovo智联招聘……虽然吧,现在商业大片经常出现广告,钢铁侠也能在多拿滋上惆怅啊,变形金刚要靠google啊但是起码保证有看头嘛这个烂片也好意思放广告你这不是逼着人去想“香飘飘,蚕丝精华”的流星草原嘛打了2星,给莫文蔚和黄立行一人一颗静蕾大妈你的演技实在太差了,真的很差,说台词到表情根本就是杯具谁给她惯上才女的称号的?

应该直接拉出去TJJTDS让人受不了的烂片啊烂片烂片!!

烂到匪夷所思另外说一句,大妈,你的粉底好厚啊,但是请把脖子一起涂涂白,请!!

 7 ) 《杜拉拉升职记》“才女”幻灭记

《杜拉拉升职记》打的是中国版“欲望都市”的口号,这样一部本该很时尚的电影被我们的北京大土妞徐静蕾拍的乡土味十足,如果不是“洋气的”莫文蔚及时出现救场,这电影真是一点看头都没有。

原小说被称为是中国女白领的职场生存手册,小说我没看过,无法对比。

但我敢肯定的是这电影看完后对我们这群女白领的职场生存没有任何帮助。

电影的前半小时,杜拉拉还时不时的在博客上发一些工作心得以及牢骚,虽然所分享内容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职场经验。

再之后这一块的内容就完全省略了。

电影在讲述杜拉拉是如何“升职”时,举的若干事件也不够代表性。

在“公司搬迁”事件中,杜拉拉满脸委屈又很没底气的对销售部喊道“搬!

”,如果不是销售部总监王伟(黄立行饰)发令销售部配合,未必会有人对她买账。

而这种“借力”的方式归结成“杜拉拉的工作能力强”未免有点太小看我们观众的智商了,这分明就是靠男人上位嘛;另外选取的细节是杜拉拉第一天担任总监助理“忙碌一天”的情景,工作任务是订机票以及统筹六地销售额——这是有多难?!

在这样的工作量下徐静蕾在公司从白天一直待到了半夜时分。

我们在银幕下看的咬牙切齿:你们这些电影工作者,实在是还不够了解我们白领的艰辛啊。

证明一个人工作能力强,除了歌颂她本人外,贬低周围的人也是一种方法。

导演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杜拉拉身边多了若干能力低、样貌美的女花瓶。

她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负责犯错,而且又个个都好像长了一个不长记性的脑子。

比如,领导问“电话会议安排好了吗”,美女的回答必然是“诶呀我忘记了,这就去”。

或者领导说“怎么三个月了你还没准备好?

”美女可怜兮兮的说“明天就好”(怎么听都感觉这事明天也未必能搞定)。

杜拉拉在这群“废柴”的衬托下显得不那么的“废柴”,而且又有一个绯闻总监男友相助,所以也就很能理解为何她能从一个小职员迅速升级到总监。

如果非要说我们能从《杜拉拉升职记》中“学”到点职场法则的话,那恐怕就是:尽量聚集在废柴周围,以及尽快傍上公司高层。

片中黄立行和徐静蕾饰演一对办公室恋人,两人的状态却始终游离在情侣之外,哪怕是再多十场激情戏也都救不了两位演员木纳的表演,眼神完全不来电,又彼此无法欣赏对方的冷幽默……演情侣演到这个份上也真的是悲哀。

所以当徐静蕾说出“我们分手吧”。

我在银幕下暗爽到“太好了!

大家都解脱了!

”一直都觉得徐静蕾是一个没太多特色的女演员,所谓没特色也就是说她演绎的角色换别的女演员演一样可以,或者可能比她演的更好更让人印象深刻。

当年她能凭借《将爱情进行到底》一炮而红,一半是因为当年大陆女演员中能演戏的确实没几人;另一半也是因为角色设置本身的讨巧,那时候的大陆银幕缺少一位像文慧那样清纯可人的银幕情人形象。

再后来徐静蕾做了导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里面当然少不了姜文的友情出演和精彩的原著。

后来再提到她的时候多数会在名字前面加上“才女”两个字,只是“才女”很少有原创的剧本,而人缘不错的她拍戏时总有一帮牛人相助。

《杜拉拉升职记》虽然有上面的总总不是,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无疑已经成功了一半:不仅请来了全球五百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做该片的荣誉编剧,更是邀请来了“时尚女魔头”帕翠西亚·菲尔德为影片角色做造型。

如此营销手段,难怪影片还未上映投资已经收回了三分之二。

所以当您在影院观看此片过程中,时不时会有这样的错觉“是在插播广告吗?!

”——没错,您这张电影票中包含了十几分钟的广告时间。

 8 ) 酒后的女人不要上--《杜拉拉升职记》的几点观感

  我进了电影院,优点小提:1:背景音乐和镜头切换感觉还可以,能反映职业世界的节奏。

还有学那谁-盖·里奇的。

2:玫瑰演的很到位,初期的经理(女)人有不少这样的,超级亮点。

半夜四点还看邮件很有意思,这是许多外企老板的事实情况。

3:小吴误发[email protected],这情节设计有趣也很现实,许多白领都乱cc bcc email ,也搞不清其实有些人级别很高或者根本不应该看这封信。

缺点如下:      1:职场的内容还是表面化了,变成了影片的墙纸背景,没有深入到业务和操作内部,使得升职变得说服力不足(貌似总裁的一句话误打误撞),也没有达到类似《华尔街》那种职场和爱情穿插但没有影响职场的深度主题,而本片的确被拍成了肤浅的爱情片,这是杯具。

这不是情人节电影啊,怎么去跟《非常完美》凑热闹。

徐才女你失去了一个创造经典的机会。

     2:时尚的过头了点,主要表现在女人们的穿着,上班不可能穿成这样肉感,裙子的高度是有规定的,聚会也不可能是晚礼服那种。

(Bidding的场面很熟悉,但是方案和报价展示不足。

到底是做什么产品?

产品部门呢?

销售工程师呢?

售后呢?

MD你家公司到底是卖啥的)      3:影片没有介绍清楚玫瑰的职位,似乎级别是B或者C-level,那为什么说话和办公室的情况貌似都E-Level了。

拉拉除了顶头上司,为什么还要报告给她?

按理说销售部的秘书属于销售部的,人力资源和拉拉没有关系。

报告关系没有介绍清楚。

全球CEO来的太随意了,场面不够大,应该安排去见副总理。

装修的风格太现代,感觉还不如东方广场的公司们。

餐厅过份了。

行政秘书起薪3000元太少,也没有什么试用期,一般都6000、上万了。

私下认为公司的原型不是GE就是过去的朗讯科技(500强里叫什么Technology的好像只有它,而且它也是先搞什么名字就是叫orientation的)。

请作者李可确认下。

     4:女主角稍微国企了点,达不到外企职场的效果,时装不是穿上的,象是套上的,用力太重让人看得好累。

男主角有些太省钱了,长相很难让人信服,太随心所欲,看到让人有些郁闷,这长相真的不如现实中的外企员工啊。

总之,男主和女主演员都选择失败,结尾明显是东京爱情故事的山寨,但是两人的长相让人笑场(男主猥琐笑容令人作呕),浪漫效果大打折扣,可以想象换成gary grant 和赫本的效果。

金城武和章子怡也行啊。

(假设无泼墨门)5:没有任何一家外企是这样订酒店和机票的,都有协议酒店和旅行社的,这样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广告植入就很不好了,20来个广告植入有自然的,但是不少是不自然的,比如跑车、银行、移动、红茶等等。

支持广告植入,但是镜头要自然。

6:台词夹杂英文这是对的,符合外企情况,但是不是这样夹杂的,一般都是夹杂中文没有很好的对应单词或者本来外语单词更优势的词汇,或者专业相关的,没有把什么move夹杂的,包括许多玫瑰的整句夹杂情况。

这样就恶心了。

7:最主要的。

呵呵。

综合最近浙江的几起QJ案件的审判、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并参考文强案,只要是酒后,无论女方(女同事)是否主动,是否配合,是否自己开房,是否什么体位,王伟都犯了大错,牵涉刑事犯罪,最近在浙江发生的多起刑事案件都是判了10年以上。

这一点,我觉得制片方应该加行小字(请勿模仿,进入前需测试女方酒精浓度并录制叫床声和注意备份原始数据),以免误导观众,害了许多企业男青年。

(一般女方都咬死自己酒醉,类似杜拉拉这种“喝多了,全当没发生”,全是被男方摆弄什么都记不清了,所以只要对方喝酒了就要理智啊理智,万一万一对方变卦邪恶了呢。。。。

)片子还算流畅热闹好看吧,作为职场类型片的开拓者,本人表示支持,也预测影片会有好的票房。

 9 ) 《杜拉拉升职记》:光鲜亮丽的“中国梦”

    《杜拉拉升职记》(以下简称《杜拉拉》)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其实乏善可陈,无论导演手法还是演员表演,都仅仅只是合格而已。

但是作为一个流行文化消费产品,《杜拉拉》光鲜亮丽,每一格画面都充满了肉欲气息和物质符号,对于任何试图想和这种生活沾边的观众看来,看这部电影的过程都会是一次性价比不错的“中国梦”虚拟体验。

    请不要将《杜拉拉》这部电影当成一部职场科教片,它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办公室环境里,但它其实和个人梦想、职场奋斗什么的并无关系。

《杜拉拉》只是一个现代版灰姑娘的白日梦,白领也好外企也好,都只是这个白日梦里华丽的景片,观众最后看到的还是灰姑娘在聚光灯中翩翩起舞,和或邪恶或愚笨的姐妹们虚情假意地斗争,最后有惊无险搞定白马王子的故事。

    对于这样的一部电影来说,如果把那些文艺青年们基于电影本身出发而顽固坚持的小众审美趣味排除掉后,《杜拉拉》无疑能够在当下的市场上受到欢迎,并获得一个理应还不错的票房成绩。

环顾当下的国内电影市场,对于这种能够拉下脸面放下身段全身心投入去娱乐观众的产品,毫无疑问是会得到相应回应的。

考虑到《未来警察》和《越光宝盒》这样的电影最后都能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杜拉拉》这种精心迎合观众的电影,自然也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期望。

    作为一种翻版“中国梦”的精致模仿,《杜拉拉》中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徐静蕾或其他明星,而是片中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

它们或含蓄或奔放,出现在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和背景中。

在影片所设定的这个世界中,口香糖一定是维系这个世界运转的最重要的物品,因为任何时候车窗前和办公桌上都会有一瓶口香糖,即使片中主人公万念俱灰了无生趣准备离家出走或率众造反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在镜头前顺手带上一瓶口香糖。

类似的植入广告在影片中见缝插针,虽然试图润物细无声,但其实它们每一次在画面中出现都在无声无息地提醒着观众: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如果你不拥有这些代表和象征着你存在的符号,你就可以去死了。

    对于这种不无炫耀而且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我作为一个观众只能将其转化为一种观影乐趣,权当这部电影同时还免费附送了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因为有了这个游戏在分神,所以我在面对影片情节和人物时,也少了许多质疑的机会。

    只是对于我来说,当我把自己的判断力完全交给这部电影后,我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太过于苛刻的观众。

在我的心中,不断会有两个声音在不停地辩论,一个说你何必呢这电影拍的多有卖相啊肯定会大卖的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趣味上自绝于人民呢,另一个声音则低声地辩解说我的要求真的不高我只想看一个有趣的人物一个合理的故事一个能打动我的电影为什么就这么难为什么……    

 10 ) 《杜拉拉升职记》:黄梁一枕中国梦

有关单位已经发过好几回报告了,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有两亿人,绝对数字是大,不过除以总人口,还不到15%,反映在电影里,自然是广大观众们对中产生活的向往,而不是反思或批判——所以,《杜拉拉升职记》在国内电影市场一定会大卖,而极端波西米亚主义的《在云端》和消解中产家庭价值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纵使被内地院线引进,多半也是个门可罗雀的结局。

很佩服徐静蕾姐姐的商业嗅觉,在经历过《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梦想照进现实》三部文艺片后,这位写博客、做杂志、出书的才女终于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商业电影的大潮,于是,我们在《杜拉拉升职记》里看到了无处不在的植入性广告——开车时要在前窗放个口香糖罐子;喝茶时要把茶杯上的logo特意转向摄影机;就连拍摄男女主角吵架分手时,镜头也要死乞白赖的拉开,好让电梯门一侧的楼宇广告完整入画。

当然,商业没有错,广告也没有错,问题是电影中的广告妙就妙在“植入”二字,做得如此刻意,难免让观众的观影过程不停的被打断。

应当说,《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想赔钱都难的作品,有庞大的读者群和话剧改编的基础,而且又填补了内地白领职场题材的空白,只要稍加整饬,肯定会是一部佳作。

不过通片看下来,《杜拉拉升职记》实在差强人意,缺少戏剧冲突,剧情转圜也莫名其妙。

看到一半,我以为是三角恋大搏斗,结果不是;看到三分之二,我以为要揭穿外企背后的职场潜规则,结果也没有;看到结尾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个熟女熟男版的纯爱戏,而且戏剧逻辑如此的牵强——黄立行的工作证照片遗像般的挂在泰国芭提雅一棵来历不明的所谓“爱情树”上,好嘛,纤绳荡悠悠,情侣再聚首。

那你让Karen进来干什么呢?

全公司就她一人有点海归知性女白领的气质,还承担着杜拉拉情敌的重任,不过Karen依然知心姐姐般陪着前男友远赴重洋面见重病的准婆婆,纵使撞破了前男友和杜拉拉的地下恋,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成人之美了。

杜拉拉进公司前总要换双高跟鞋,可这个细节纯粹是为了拍而拍,没有任何叙事功能,这样的赘笔不胜枚举。

杜拉拉的弟弟和弟媳在影片里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推新人也不是这个推法吧。

而杜拉拉的升职历程更是顺畅得可怕,连《丑女贝蒂》里的打拼都看不见,在中国当中产阶级,首先要学会中国社会的厚黑学,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上升通道。

而在影片里,杜拉拉跟上司的一夜情,那绝不是不道德的交易,而是干柴烈火、情之所至。

伟大的杜拉拉,在时下的中国,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进入外企后平步青云的黄梁美景,只可惜,看似独立的女强人还是逃不脱“二女争一男”的姨太太情结。

中国梦,对外是大国崛起,对内其实就是迈入中产的梦想,可惜海量的观众都不在有关单位的统计范畴里,于是,在电影里过过瘾,把照不进现实的梦想构筑在洋鬼子的企业里,然后看着徐姐姐常换常新的耳环,体味一下夹杂着英文单词的中文对白,再享受下若有似无的消费主义画饼,电影的功能达到矣。

当女演员,要靠罩杯说话;当女导演,要靠才华说话。

似乎徐姐姐这两点都不咋地。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4月10日)

《杜拉拉升职记》短评

你们丫太不厚道了...中国那么长时间有那么一部青春时装喜剧爱情片....我给四星..不挺好么..你们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就知道看妈妈咪呀看的欢...

9分钟前
  • 张小璐
  • 推荐

很放松的电影哦~,没去过外企的人不晓得到底啥样子,融科的楼道被借用了,哈哈

12分钟前
  • Starever
  • 力荐

好吧~~

14分钟前
  • 我爱大猪宝儿
  • 还行

浪费时间的烂片

18分钟前
  • 豆瓣1160
  • 很差

冲着老徐 我给打了四分以怀恋并纪念我记忆中那个纯粹的笑容明媚的女子~~

20分钟前
  • 咚咕隆咚神棍
  • 还行

我要做,会比杜拉拉做的更好

21分钟前
  • 苗艺馨
  • 推荐

徐静蕾的电影满分就是中规中矩。谢谢她带来了黄立行,谢谢她让我知道了半老徐娘也可以做清纯状。总的来说没有《非常完美》那么可怕,应该是非常平庸就对了。

26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故事非常不丰满;靓女走秀的时尚垃圾;抓不到题材的核心。

27分钟前
  • 虞葱葱
  • 很差

我看的可带劲了

31分钟前
  • 包子
  • 力荐

给三颗星的前提是你没看过原著PS: 看到我一向很喜欢的徐静蕾演成这样,说实话挺难受的

33分钟前
  • 深溪虎
  • 还行

抛开原著,帅哥美女还是能给人不错的观感

38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情节简单

39分钟前
  • 劳而获
  • 还行

没那么难看啊,挺好的

41分钟前
  • jojo『浊水是魔鬼纠结者…』
  • 还行

做作

43分钟前
  • 祖国幸运张格莱
  • 推荐

不够完美,但还是有些被打动了

44分钟前
  • 豆友2214657
  • 还行

原著没了。。。

46分钟前
  • Helena
  • 推荐

服装真的很难看。。。。黄立行真的很难看。。。。。徐静蕾真的老了。。。。。。但还算是一部时尚电影吧。。。。。。。

47分钟前
  • 刘小青
  • 推荐

请问黄立行帅在哪里了?!

49分钟前
  • 库索
  • 很差

老徐老啦老啦

51分钟前
  • 呼笑成疯弗雷德
  • 还行

I love Thailand

52分钟前
  • 冰山李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