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辉在监狱29年,他的眼睛总是笑着,说话也很温和,可他一旦可能受到欺负时,那个年轻的小辉就出现了,这时候,他表现得暴躁,暴力,却又正义凛然当他偏过头去,对着空气说话,样子蛮吓人的,他始终走不出监狱,说阿sir不让他走,他很痛苦,那什么时候能走呢?
我要做什么才能让我走呢?
阿sir很冷酷地告诉他:到时候你自然知道!
我不知道这个阿sir,王晶导演是为了指代谁,是老天?
是良心?
是社会公正?
是阿辉内心的警察?
看着阿辉的敬畏、无奈、彷徨、恐惧,令人不忍。。。
他命案在身,哪能不受老天的报应。。。
我想:那个手持气球的小男孩是不是理解因为气球的飞走而丢了爸爸?
所以当气球回到手上,他才能心安,才能走出旺角?
注定他是要死的,因为,那是走出去的代价。。。
自由就像那些飘在空中的蓝气球,看得见,却抓不住。。。
这里面不仅他一个疯子箭猪是个丧心病狂的疯子,好色,胆小,怕死,不讲兄弟情义,这样的人比真正的疯子更令人憎恨;小凤是个弱智,用我们当地人话说是癫子,长得眉清目秀,逃脱不了被箭猪强暴的厄运;阿辉的母亲七家,因为不愿面对儿子坐牢的事实,而疯疯癫癫,七家心里清楚,疯子辉心里清楚;那个采访疯子辉的女记者,丝毫没有同情心,却利用疯子辉的同情心达成和peter的交易,和疯子又有何区别。。。
影片里最令我感动的镜头:妈妈说我好久没有洗头了,于是阿辉为妈妈洗头,大小凤回来了,阿辉要去开门,妈妈欲言又止,开完门,妈妈已经停止了呼吸。。。
29年来,她太累,太辛苦,太痛苦。。。
现在看到儿子平安归来,又有儿媳在身边,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阿辉看到妈妈“睡了”过去,对妈妈说,“你不要这样子,刚才我们还聊得好好的,正聊着,你又走了……”大凤意识到老人去了,失声痛哭起来(偶之前还不曾落泪,却被大凤的痛哭给引爆了)悲伤是可以传递的,小凤看着大凤哭起来,小凤也哭了。。。
偶觉得阿辉的妈妈——鲍起静刻画妈妈细腻形象,真情流露,很感人可能因为扮演的是神经分裂者的缘故,张家辉的表情木讷,感觉演得并不十分好
喜欢张家辉,看了两遍~觉得这部剧好黑暗、好现实,也看不懂这电影表达的是什么!
有几个疑问一直想不明白~1、最大的疑问,最终是全程腹黑攻心计的披特成为赢家?
披特跟箭猪争老大,最后利用一篇报道借刀杀人促进剧情发展,箭猪最终得到报应死了~幕后黑手披特顺理成章成了赢家!
2、箭猪的幕后推手,那些老辈也一个都没事?
3、大凤,这个妓女两天性格大转变成贤妻良母?
4、佳仔还有蛋挞是什么样的设定存在?
另外,最终的受害者就是小凤了,全程无辜啊😂小辉说的对,好人只有被欺负!
如果没有那些人一再逼迫,小辉又怎么会再次走上~有些命案,背后总是有那么多憋屈和无可奈何啊
完全是冲着影帝才去看这部片,张家辉的片子就数千王之王和证人最喜欢,虽然是扮演不同的角色,显然觉得他扮演喜角更有前途,有星爷的影子,很少看这种港式黑社会片子,没想到却认识到另外一位身材这么正的莫小奇,双重人格的经典题材片,黑白两道之间的明枪暗战,感觉一切还好,对王晶的片子没有多大印象,只知道其中必有biggirl看,也就算没白看了,一星给影帝,一星给大凤姐....
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大部分人都称其为疯子……一个老年痴呆患者,大部分人都称其为疯子……一个弱智少女,大部分人都称其为疯子……一部电影里同时出现三个疯子算是比较少见的了(以精神病人为主题的影片不算)。
本片相比传统的黑社会片显得有些另类,倒不是说高于其他同类影片多少,而是看时总是感觉和以往看过的黑社会片不太一样。
但是要说意境有多么出色,反思又多么的深刻,倒也没感觉到。
人生的监狱,只有死亡的那一刻才可以出去。
这就是王晶这个死胖子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可惜我从一开始就猜到了。
不过总体来说,最近几年,除了金钱帝国,本片算是王晶拍的最好的一部片子了。
反正是暴力!
2010-03-08 22:53:36看不下去的是《旺角监狱》,巨傻逼。
与其说暴力,不如看看《侦探马龙》,索性血性到底。
烦了的时候就别思考了,胡乱上了烟丝,大斗大口,暴力电影。
去您母亲的三陪和方案,我嚎叫到天明@
他们是指,廖启智、张家辉、谭耀文。
不是因为缺钱,为什么要拍王晶的电影?
王晶,你能不能学学你老爸,拍不了电影,就该干嘛干嘛。
莫小奇奶子是够大了。
不过她的奶子还不值得牺牲一个多小时看这个破电影。
三星就上面那几位一人一颗。
王晶,如果你自己是在编不下去,至少也看点美剧,弄的不那么弱智,好不啦?
一种电影多重含义,影帝张家辉饰演的疯子辉实际代表了香港电影具体点说是黑帮电影的兴衰过程,在影片中也多次提到香港电影,疯子辉和妓女也多次提到,现在连香港人都不看香港电影了大陆都出电影了,这也王晶对现在香港电影濒临灭绝现状无聊和抗议的表现手法。
而疯子辉的小弟从演员挑选上,长相非常像陈冠希等现在新一代演员。
他把疯子辉当成偶像但是最后杀人的时候他并没有出手也没有成为帮派的主角人物,这也意味这新一代电影很难超越曾经的经典电影,但是外表是符合现在年轻人审美的。
帮派老大之争和警察的投机取巧而立功,也是有一定含义的,现在电影界为了某些奖,或者商业而失去了电影本身意义,也有不少电影浑水摸鱼得了奖。
疯子辉的死意味这香港黑帮电影注定走向死亡因为这是21实际,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方式都已经改变了。
影片中设置了三个疯子,疯子辉或许也正是代表了王晶自己曾经的辉煌,很难摆脱曾经的影子,话说随着近些年来港片的末落,王晶似乎也有点迷失了方向。
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也许不小心就会被淹没在后浪之中。
台词中也包含了许多老港片,刕象警官进入黑帮口角的饭店中说的:你们当自己是散打王(徐克)啊?开头混混躲避警察时说:老大,凲他们不是一般的巡逻队,凴是PTU(杜棋峰).即然,凛说到了香港电影,分我想说的其实象大家一样有说不完的话.不可否认我们70.80这代人是在录像厅泡港片长大的, 与其说这是一部cult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对现在香港电影的回忆或者总结的文艺片。
疯子辉最后还是死了,这是否也是香港电影的结局?
但是香港电影还是寄托了希望,希望在影片中表现在疯子辉的老婆身上。
会不会有小疯子的诞生,谁也说不定。
香港电影的生命力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故事开场就已经很文艺。
张家辉牢底坐穿,终于等到了保释的机会。
然而,张家辉却在感慨,到外面有什么分别呢?
无非是换了一个大的牢笼。
这大概是故事的基调,王胖子没藏着掖着。
再看片名《旺角监狱》,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旺角卡门》,甚至连电源的色调都有些类似。
出狱后的张家辉,身不由己的陷入江湖纷争。
此时的老大已死,有能力的谭耀文和没能力但命好的黑二代正为了老大的位置各显神通。
谭耀文认为,既然是选举,就得公平,凭能力说话。
其实,在故事里头,谭耀文的角色还是很鲜活的,也没玩什么手段,至多,就是有点恃才放旷的意思,对老前辈不太尊重。
这一点,大概是“江湖”上最忌讳的,一个能力太强的候选人,会导致幕后大叔说话没有分量。
于其如此,还不如扶一个听话的,没能力的二百五。
这个二百五正好又是上任老大的宝贝儿子,不是正好么。
说出来有义气,背地里有实惠。
这帮大叔,算盘打得可精明了。
社团争老大,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家辉自然成了双方争取的对象。
廖叔如今人已不在了。
在故事里头演技在线,这个问题警察被廖叔演得活灵活现。
他和张家辉之间的恩怨,源自于当年张家辉立功时背后开的一枪。
虽然当年廖叔也是刚出道小警员一枚,经验欠奉,但张家辉械斗后想逃跑,背后开枪有什么问题呢,一直没搞懂。
整个故事一直在拿这一枪说事儿,有点糊里糊涂的。
廖叔做错的,大概是写了份“差不多”的报告,而这份报告,也是被上司“差不多”的认可了的啊。
王胖子这次也是亲自上阵,底层小人物,王胖子拿捏得还是蛮到位的。
他和张家辉产生交集,是因为一对苦命的姐妹。
这里又不得不吐槽一下那个扶不起的黑二代了,张家辉在办葬礼呢,在葬礼上把张家辉的弱智“小姨子”给开了,是个人也干不出这种事儿啊。
其实,张家辉始终不认为这姐姐是自己的马子,因为张家辉心里头还“住”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年打打杀杀的自己,文艺的张家辉和暴躁的自己,角色不断切换,张家辉只想做个文艺青年,可惜暴躁的自己却经常跳出。
不过,王胖子在故事里头也是夹带着私货的。
当年,“港片已死”的传言已经慢慢变得不那么“传言”,港人在制作电影时,已经是一片迷茫,王胖子能坚持“开工”,养活一大批电影人,实属不易。
只是,在那个大环境下,即便是王胖子自诩能把握市场命脉,也心里没底。
在故事里头,文艺青年张家辉经常的感慨大概具有代表性。
前阵子看到莫言说的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当两人发生争执,“主持公道”的总是会劝说善良的一方息事宁人,因为善良的一方“好欺负”,不会闹事儿,如果反过来,这事儿没完没了。
莫言对此比较疑惑,长此以往,这不是倒逼着人“不善良”吗?
这么“有身份”的人也搞不懂这样的问题,常人又能奈何。
故事的最后,张家辉始终没能走出旺角。
这个结局,不仅谭耀文喜欢。
王胖子难得文艺,虽然有点炒冷饭,但是喜欢。
如果让我打,我打4星,因为我不确定我看懂没,在我不一定看懂的情况下,我觉得不还不错。
我喜欢片子监狱的概念。
“走得出赤柱这个监狱,你又走不出旺角这座监狱?”而走不走的出只有自己知道。
牢笼是自己设下的套,唯有放下才是出路。
阿辉在监狱里二十九年十一个月三天十九个小时,依旧在看蓝气球。
蓝气球代表自由吧。
张家辉代表好人阿辉,细辉代表坏人阿辉(也是阿辉的爸爸吧),还有一个小孩阿辉(最真实的阿辉),最后坏人辉跪倒了,好人辉跪倒了,小孩辉拿着蓝气球走出旺角监狱,而跪倒在街上的阿辉才是阿辉真实的样子吧,一个沧桑颓废的胖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做了三十年牢好人辉还才三十加)。
而阿辉的分裂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想是中弹后吧。
不然阿辉如果最初就有精神病也没必要做这么多年牢了。
那么是谁分裂了谁呢?
张家辉和细辉都代表过去,小孩代表未来,小孩走出去了。
过去就过去了,旺角已经不是原来的旺角了。
很多惆怅来自于对过去的纠缠,于是分不清楚现实与虚构。
阿辉一个,丁家一个,小凤一个。
一个疯的,一个老人痴呆,一个弱智。
但是平常人又分的清楚吗?
枪王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自欺欺人永远是个笑话。
于是,丁家回光返照了,枪王余还债了,胖子爆发了,大小凤离开了,阿辉解脱了。
可能有的人阅尽港片无数,觉得这部电影的故事还是像以前一样粗俗,烂大街。
这方面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抛开剧情不说,王胖子把张家辉饰演的这个角色提到了很高的层次,也成功塑造了莫小棋饰演的角色,其实这部电影只是披着黑社会题材的大衣,以人格分裂为手法,来表达一个主旨:重获自由,重新做人。
赋予了各个角色很强的活力。
我觉得光是这个主旨,就已经能把这部电影和其他烂大街的香港黑帮电影划清界限了。
到这又会有人说,人格分裂这个题材也已经过时了,但是在当时2009年,这个题材才刚刚兴起,且不说这个电影能不能成为王胖子自己的cult片(不懂可以百度),这次的题材拍出来的效果的确很成功。
下面来说说具体的,只用说角色的塑造,可以忽略剧情。
张家辉饰演的角色有三个分裂人格,一个是小时候的自己(渴望自由,天真无邪),第二个是进入黑帮的细辉,特点是容易冲动,重情重义,但年轻的他没有体会过人生,不懂人生的含义,而且这个角色的人格被定格在了进入监狱的一刻(假如进入监狱开始的一刻就得了人格分裂,那细辉这个人格也就再也得不到成长),第三个是进入监狱后的阿辉(也就是现实中的人格),这个是在进入监狱一刻才开始分裂出的人格,特点是平和稳重,渴望自由,但人开始变得麻木(从做事情都要细辉做决定能看出),正是因为这个角色的本性渴望自由,所以最后的这个人格反而和他小时候的人格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亲人都劝他离开黑社会的原因,就是希望张家辉能做他原来的自己,不要被黑社会同化,远离细辉这个人格。
也正是因为他渴望自由,心里的监狱直到片尾迟迟才被打开,而片尾被捅伤的的生命载体死去意味着两个人格也死去了,而渴望自由的灵魂—小孩人格得到释放(我觉得这个镜头最好处理成为:现实人格拉着小时候人格欢快的走出心里监狱,唯独留下细辉这个人格倒地死去,毕竟现实人格和小时候人格是一致的),而渴望自由的原因,也是一直被囚禁的原因,大家可以理解为做自己(可能多重人格的人自己也希望能做自己,也就是内心渴望的只有唯一种人格的自己,并且电影也没有交待他为什么一直觉得被自己心里被监狱关着的原因)这个角色诠释完了,这部电影想要诠释的也就所剩无几了,莫小棋饰演的这个角色既要妥协生活的无奈去做妓女,但却又是有血有肉(家人决不能被侵犯)的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女人,这个角色也有灵魂。
包括廖启智饰演的警察,内疚了三十年最后终于还了主角人情。
其实这两个角色,也最终渴望回归自己,渴望自由,才能过的安心和幸福。
阵容全是影帝金像奖金马奖之类的演员,也给电影加了不少分。
最后说一句,莫小棋的身材和气质没的说,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她,对狼友来说绝对是一个看点,不过她在其他电影里我感觉气质也一般般,女人到底是个什么鬼呢!
永远都走不出去
又见莫小奇~~~~~~~
HKF就应该这么来!
哭了
为什么王晶片总容易虎头蛇尾?让人又爱又恨地从5分逐步跌到3分?有时觉得只是差那么一两步的继续深入,但那一两步的差距,是他浸淫商业环境N年来养成的固有习性了。
莫小奇莫小奇莫小奇
我还真不爱这类电影啦。随便看看喽。
王胖子还是继续拍很有前途的A片去吧,玩什么文艺呢。
听不粗的黑帮港片,有些黑暗
有两种监狱是很难走出的:时代的大势,内心的牢笼。王晶明显是借着去年《证人》的成功拍了这部非雅非俗的《旺角监狱》。不说影片,但就张家辉的形象,还是沿袭得很成功的,去年那个独眼,今年这个一直保持着温柔微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还有就是莫小奇,确实妖娆魅力得很。
还是不错的。。。搞笑的是借着台词把杜琪峰给骂了。。。
王晶就是喜欢吃别人的剩饭
居然还有这么低端的黑帮片
晶爷正经起来的片子还是可以一看
觉得真系好唔错啊。王晶很久没拍出这样像话的片子了。影帝加影后加廖启智,演员是亮点。莫小奇挺好看的,身材也很好~
港片真的越来越没落了,一年都出不了一部好片
其实王晶也是有想法的,在屎尿屁与丰乳肥臀之下,暗藏一颗大导演的心
人生就像监狱一样
还是那句,留意王晶镜头的变化。
久违的港式古惑仔。旺角不是以前的旺角,香港电影也不是以前的香港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