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复杂的人物事件简单化、类型化。
所有呈现的片段围绕预设的主题,隐去同主题不相符的内容。
而隐去部分有着相当的“真实”价值。
镜头语言、剪辑、台本指向制作人员肤浅的价值判断。
如果你拥有成见,这部影片会加深成见。
如果你知道事实不是如此,你只会觉得愤怒。
很遗憾掌握了如此多的资源竟做出这样的成片。
两星给可看性,有许多不易见到的场景。
两星也给这部影片的观感—恶心。
==========================================================================如果此片定位于纪录片,那么各种人为的“拼接”处理并不妥当。
而且影片的虚浮的价值判断和无处不在的导向,实在是太难看了。
1.比如剪辑掉暖胎圈,赛车不经过暖胎圈直接起步。
将A车的镜头拼接到B车。
将时间线打乱制造气氛等等。
2.红牛阿塞拜疆的撞车事件。
事故发生后,赛会对两位车手均给予训诫处罚。
FIA声明摘录如下:“两位车手都有责任。
33号赛车(维斯塔潘)两次变线,尽管变线幅度比较小。
3号赛车(里卡多)承认他尝试超车时向左侧抽头太晚了。
因此,尽管事故的起因是33号赛车的变线,但是3号赛车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听证期间,两位车手都表示了悔过。
”(http://sports.sina.com.cn/motorracing/f1/newsall/2018-04-30/doc-ifzvpatr5144141.shtml)罗斯布朗的评论摘录如下:“在巴库站正赛中,里卡多与第一弯之前撞上了队友维斯塔潘的赛车,两位车手都退赛。
两位车手都受到了FIA的训诫。
不过布朗在赛后的简报中没有对此次事故的当事人进行批评。
“我不想评论哪位车手应当对此负责或一支车队应当如何管理车手,但我认为赛事干事对于两位车手做出训诫决定本身是正确的。
但我会从技术上进行强调,一旦里卡多确定要走那条线,而麦克斯改变赛车线以便封堵那条线,那么里卡多就只是一个‘乘客’“,布朗写道。
”(http://sports.sina.com.cn/motorracing/f1/newsall/2018-05-02/doc-ifzyqqip7942215.shtml)红牛要求两位车手向车队道歉。
领队霍纳评论摘录如下:“他们已经被告知需要冷静下来。
我们不想介入他们之间的争夺,但我们曾经多次强调过,他们必须在赛道上给队友足够的空间,那样我们才能让他们比赛。
在那次不幸的事故发生前,他们都是那样做的。
我不想责怪他们中的某一方,因为他们都需要为这起事故负责。
他们知道自己完蛋了,而且必须回到工厂向所有员工道歉。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9135653229259535&wfr=spider&for=pc)劳达的评论摘录如下:他(劳达)说:“在我看来,70%错在维斯塔潘,30%错在里卡多。
如果维斯塔潘你整天往他身上挤,那你到底是让可怜的他往哪里去呢?
这道理是很简单的。
”而在谈论到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时,劳达则透露:“如果他们俩都是奔驰车手的话,我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和托托一起,告诉他们这起事故致使他们工资降了多少。
我们曾经(劳达是指过去处理汉密尔顿与罗斯伯格的问题时)确实曾考虑到过这个方法一次,但最终并没有到不得不这么做的地步。
”(https://voice.hupu.com/f1/2294506.html)SKY的Ann对此次事件的评论也明确表示“It‘s a racing incident”,即比赛事故双方有责。
(http://t.cn/Ru0B5UA?m=4234612089241517&u=2175227337)附某位小车手对此事件的评论。
比较偏激仅供参考,摘录如下:“周日上午最后一场小组赛,我因为前两场被罚得太多,已经失去了晋级决赛的机会,当成训练吧。
我的速度不错,倒数第二圈时有个家伙,从后面离我还有一个车身时就想从内道塞进弯里,我自然不会留给他空间。
于是他直挺挺的撞上我一起出了赛道。
我下车问他想干什么?
他理亏沒吭气。
这情况和巴库站时里卡多超车撞击维斯塔潘差不多。
我看到很多车迷在指责维斯塔潘,作为车手,我认为追尾全责。
我们每个周末在赛道上拼搏战斗,没有理由和义务留出空间来让后面对手超越,后面的人必须考虑超车的风险,这就是我的态度。
”(https://mp.weixin.qq.com/s/8sps3RDBxfWZLjHUuVrQag)以上摘录的是官方、红牛车队、围场人士、车手对于红牛阿塞拜疆的撞车事故的评判。
较争议的地方在于3、33号各自负有多大的责任,见仁见智。
但是本次事件属于“赛道事故”,即双方有责是共识。
而在影片第三集,本片仅播出两位当事人VER和霍纳对此的中性评论—霍纳:对阿塞拜疆撞车非常生气、VER:我们在争夺名次,但是你当然不想同你的队友撞车。
任何表达此次事故是“赛道事故”的观点都没有呈现。
而另一位当事人RIC则"可以"明确表达—“我很清楚我不是肇事的人,我算是被迫感到内疚”,同时配合剪辑的画面,各种明示暗示阿塞拜疆撞车事件是一次“责任事故”,责任在VER,RIC是无辜的。
至此,本片的主线和基调已经开始变成批判红牛,而RIC遭受到了不公的对待。
而RIC遭遇到的不公还在继续...3.2017年,据说VER与红牛新的合约超过了里卡多的价码,会让RIC很受伤。
VER的2018前半个赛季确实很糟糕。
但事实是2018年已经是他在红牛的第三个赛季了,也是他和RIC做队友的第三个赛季。
红牛和大部分人一样清楚VER和RIC之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在影片中并没有展现。
RIC说道:红牛喜欢制造头条打破纪录,所以他们更青睐VER。
言下之意我和VER之间没有差距,甚至我的表现更好?
影片表现的的确如此。
可是奔驰也有和红牛同样的想法?
摘录如下:梅赛德斯车队非执行主席尼基-劳达透露:梅赛德斯车队去年曾经尝试签荷兰车手小维斯塔潘,最终维斯塔潘选择了留在红牛车队。
劳达对此的解释是,马科博士下手更快。
“是的,我们真的和维斯塔潘谈过,”劳达在银石赛道对《ORF》电视台说,“我们在2017年夏天跟他和他的父亲谈过。
”“汉密尔顿是最棒的车手,但是他需要一个能给他施加压力的队友,这样他才能展现出真正的能力。
他需要有人来激励他在赛道上的表现。
”(http://sports.sina.com.cn/motorracing/f1/newsall/2018-07-06/doc-ihexfcvk6193776.shtml)影片首集就对比了澳大利亚站VER的失误和RIC的好成绩。
在阿塞拜疆站,影片又是以VER“故意”撞车、RIC无辜受冤的笔法叙述。
直至摩纳哥站,VER犯错撞车失去前排发车的机会,RIC逆势夺冠完成救赎。
多好的剧本。
从不被车队看好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到最后取得比队友更好的成绩赢得胜利,这是多么痛快,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儿。
但是我想说...经历过糟糕的上半赛季,VER和RIC的差距也不会消失,特别是综合VER当年下半赛季的表现。
而整部影片直接掠过下赛季VER的强势,仅一带而过。
毕竟这就不再让人觉得痛快和激动人心了嘛...4.第四集,RIC选择与红牛分道扬镳。
影片之前的铺垫和渲染也让这个决定看起来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末集,最后一站发车前,台本写道:A:“红牛今天下午遇到小问题了吧?
因为VER和RIC不能同时使用夺冠策略(winning strategy)。
”B:“当然了,RIC要离开红牛了,我想即使要做选择显然也会选择维斯塔潘对吧?
”果然,在比赛中红牛让RIC身后的VER先进站,台本:A:“RIC在赛道上领先VER,但VER的策略可能更好。
”B:“我觉得红牛已经不再想取悦RIC了,反正他要去雷诺了,对吧?
”直至最后,VER第3完赛,RIC第4完赛,RIC果然输给了VER。
霍纳TR中向RIC表示完祝福后,切到RIC的采访:“我感觉我每场比赛都很努力,但在我的控制以外老是有事发生。
这是很让人灰心丧气,我只想好好表现,获得胜利。
”终于,RIC要(能)离开红牛这个伤心地了。
而影片交代的阿布扎比站红牛策略上的人为操作又让人对红牛多了一分愤慨,对RIC多了一分同情。
可是事实是上述所说吗?
这里需要从前一天阿布扎比的排位赛说起。
规则规定,Q2做出最终成绩的轮胎用作起步。
在Q2第一次飞行圈时,红牛给RIC和VER都换上紫胎。
但是Q2第一个飞行圈后,红牛两位车手的紫胎成绩都不理想,不能保证安全进入Q3(反例是2019年澳大利亚站因为红牛过于自信GAS在Q1被淘汰)。
所以Q2第二次飞行圈,RIC和VER均换上最软的粉胎做成绩,确保顺利进入Q3。
VER使用粉胎的成绩顺利进入Q3,之后中游车队成绩全部完成,RIC第一次紫胎做的圈速已经能让他进入Q3,所以红牛便让RIC停下来放掉第二圈。
这样RIC和VER的起步轮胎就不同,RIC使用紫胎起步,而VER是前六位中唯一使用粉胎起步的车手(紫胎起步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到了正赛,VER因为使用更软的轮胎磨损会的更快,且由于引擎问题,VER起步即落到了第10名,一路超车对轮胎的损耗更大。
所以在VER无论如何都需要在RIC之前进站。
从排位赛Q2开始的一系列阴差阳错,让VER和RIC的策略不一样,最后VER完赛名次好于RIC。
而到了影片中,影片毫不忌讳的将原因归咎于红牛车队的偏袒与不公。
这也与前集RIC的独白呼应:“现在和红牛的关系就有点尴尬了,我预计会被孤立”。
阿布扎比回场圈,霍纳在TR中向RIC表示完祝福后,比赛工程师紧接着向RIC表白了:“Anyway... I echo Christian's comments mate,it's been a pleasure for the last five years.Thank you.”“Yep you're a ******!” “I love you too.”。
当然这一段被忌讳地掐掉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6954422?from=search&seid=9064913297579521467)RIC在其他采访中透露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和西蒙是完全两种性格的人,西蒙(比赛工程师)和我,我们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且差异之大是你能够想象不到的。
但我们之间拥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他理解我,我们之间从来不需要猜测。
如果我在比赛中表示有前进的欲望,他就会不断地为我的比赛添加燃料。
他和我很对路子。
他是那种在周日的比赛中我会想念的人。
”(https://m.weibo.cn/2814877363/4308880647817123)影片中的剧情可能是人们喜闻乐见且愿意相信的,影片没有表现的种种却构成了更真实更复杂地Formula 1。
制作人员是没有能力分辨其中的缘由还是有意这样处理?
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恶心,还有遗憾。
说实话,以前的F1只关注汉密尔顿,维特尔,kimi。
通过这部剧集让我之后会更加关注印度力量,雷诺,哈斯这些车队。
这里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速度体验,真正感觉到拿着超级驾照的他们的厉害之处。
每一个人都很厉害。
没有了大舒没有了螺丝,原来还有这么多牛逼的车手!
车队经营不易,车队经理的压力,通队竞争、撞车。
让观看者激情澎湃。
由衷的心疼奥康!
另外加油里卡多!
加油kimi 的新车队罗密欧!
好多年前关注过几年F1,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坚持下来。
但是相信男人对于引擎的热爱永远都不会停歇吧,这不是电影电视剧中那种可以制造出来的引擎声浪,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场的声音。
最爱的是发车时,五盏红灯倒数后那短暂停顿的半秒一秒,什么声音都没有,这安静的瞬间意味着之后让肾上腺素爆发的轰鸣是多么的动人,20辆顶级赛车同时起步所产生的那种震撼,这就是纯粹的爱。
只要看到(engine roaring),哪怕没有声音只有画面,都能激情澎湃。
问问身边为数不多的车迷吧,有多少人真的关注过HAAS,威廉姆斯,索伯等中下游车队?
曾经还有调侃如果你举个末尾车队的旗子去现场,有可能被请去车房观赛。
这部记录片却很好的抓住了普通车迷所无法关注到的赛车背后的故事,车队1号2号车手之争,你以为雷诺丢了把引擎供应给红牛的机会,却发现他们得到了里卡多。
车队间存在各种供应关系,却又有竞争关系,相当微妙,你可以看到车队经理之间的明争暗斗,却又保持公平竞争。
你可以看到父母家人在现场的焦虑表情,才知道车手们是用生命在绕圈,任何一个闪失都有可能丧命,别人的任何一个闪失也有可能让你丧命,每一个crash后的机师通话,第一个问题永远都是are you ok?,在等待回复的那几秒真的度日如年,作为旁观者可能无法体会那种心情。
团队合作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没有任何针对任何一个人的责怪,这是团队的工作,哪怕那个负责装后轮的技师没有把轮子栓好,你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安慰,是我们下一场继续努力的话语,哪怕车手自己做了一个不应该做的动作导致赛车失控退赛,回到车房的那一路,依然有机师陪伴,也只会问他do you want to have a rest now?,车队主管也会事先告知大家:你们知道待会不要多说什么。
如此各类细节在片中各处都可以发现,这是我们热爱的比赛,这更是片中人们热爱的事业。
每当黑底白字显示哪位车手没有拿到来年的合同时,我的心情是没落的,这意味着他即将离开他所热爱的顶级赛事,或暂时或永远,我们谁都不会知道,他可能放弃所有假日去努力练习,希望拿到下一个合同,日复一日地坐在冰冷的架子里,脚踩塑料板,手拿方向盘,闭上眼,重复赛道上的每一个动作,记住每一次加速,每一次换档,每一个转弯。
任何人加入这个赛事都是可喜的,任何人退出这个赛事都是可怜的,毕竟只有20个位子可坐,20个世界上开车最快最稳的人。
看美剧就来公众号【天天美剧吧】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天天一口气刷到凌晨三点依然欲罢不能。
最神奇的是,第二天白天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困。
这部纪录片像是一剂肾上腺素,疗效持久,刺激又猛烈,以至于天天到现在都是被打了鸡血的状态,见人就想安利一下这部了不起的作品。
叫什么名字呢?
《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
共10集 | 单集40分钟Netflix出品。
F1车迷必看,非F1车迷三秒种草成功。
豆瓣9.5分,清一色的五星好评。
简直是最好看的赛车纪录片,没有之一。
记录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最顶级的的赛车比赛——一级方程式F1,在上个赛季2018年台前幕后的故事。
先来简单了解下F1,全称: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是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的“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之一。
F1比赛采用单一年度联赛制度。
累积全年比赛积分来决定车手和车队的成绩,积分排名第一的便是年度冠军。
举例去年2018年,F1比赛共设了21场分站赛,分别在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摩纳哥、奥地利、英国、德国、匈牙利、比利时、意大利、新加坡等地举行。
本赛季有10支车队的20位车手参赛。
参赛的车队有梅赛德斯、法拉利、红牛、雷诺、哈斯、迈凯伦、印度力量、索伯、红牛二队、威廉姆斯。
其中梅赛德斯车队在21场分站赛中获得总积分655,排名第一,成为2018赛季世界车队冠军,这也是梅赛德斯车队在2014、2015、2016、2017赛季后连续第五年夺得车队年度冠军头衔。
他们的赛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赢得了世界车手冠军。
在赛道上,世界冠军的争夺,是赛车手们在时速320公里下的极速求生,压上性命的玩命豪赌。
一切都瞬息万变,无法掌控。
翻车?
飞轮?
着火?
连环撞?
撞到粉身碎骨?
太常见了。
自相残杀?
甚至死亡,也屡见不鲜。
“当车手开始感觉害怕,他就该退休了。
”
在比赛的背后,也是政治、金钱、技术、各种资本混合冲击下的全球较量。
一支F1车队需要赛车手、试车手、车队经理、技术总监、工程师、技师以及经营管理人员、医师、营养师等各种专业人员来组成团队。
车队每年的各种花费上亿美元,因此,每一支F1车队的背后都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支持。
比如法拉利和梅赛德斯两队,他们代表着自己厂商的技术实力,所以母公司会不惜成本地为车队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运营。
而其他队的情况就不这么乐观了。
一支小车队的运营资金只够大车队的零头。
比如威廉姆斯车队,私人车队,1977年成立,白手起家,辉煌一时,近年来也呈现了疲软的态势。
一位加拿大亿万富豪劳伦斯斯特罗尔为威廉姆斯车队投入了重金,挽救了即将没落的威廉姆斯。
但是,投资还附带了一个条件。
威廉姆斯车队的主力赛车手需要换成劳伦斯的儿子。
至于,劳伦斯儿子的车技如何?
我就不吐槽了,大家可以剧中看。
最戏剧性最让人忍不住吐槽的是,当印度力量车队的背后资金大佬出现问题,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加拿大的劳伦斯再一次成了接盘侠。
而他酷爱赛车的儿子,将在2019赛季,再一次跳盘成为印度力量的首席赛车手。
在2018年F1比赛中,威廉姆斯只拿到了7分(梅赛德斯655分 第一),倒数第一。
那么2019年,这倒数的锅轮到了印度力量?
所有F1车队中,红牛,最是特立独行。
作为一家功能性饮料厂商的附属车队,公司投入资金不多,也不具备任何技术优势。
比赛用车使用的是人家雷诺的引擎,在赛场上,还在和雷诺车队同台竞争。
因为赛车在赛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雷诺方面从不透露任何引擎技术细节,红牛车队的负责人对雷诺存在各种不满,剧中还曾这样吐槽雷诺:“在引擎供应方面,我们付的是头等舱的钱,拿到的确是经济舱的票。
”
而对于雷诺来说,红牛是他们的顾客,也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但关键的是,同样的引擎,甚至可能更高技术的引擎下,雷诺在F1中取得的成绩却远不如红牛。
这就尴尬了。
两家相爱相杀了十几年,但是,在去年2018年,却发生了最让人意想不到哭笑不得的决裂。
作为速度与激情的象征,一级方程式遵守着最残酷最无情最现实的优胜劣汰法。
缺钱?
Out。
技术差?
Out。
成绩不行?
Out。
每个赛车手都在拿生命赌博,你还指望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友谊第一相亲相爱?
别天真了。
即使是同属一支队伍的两个赛车手,哪怕是同归于尽,也不相让分毫。
更不用说那些不是一个车队的, 能动手就不瞎BB,即使是新闻发布会,也敢大骂对方“娘炮”。
车队也是如此。
自1950年创办F1比赛以来,每个赛季都会有车队退出,而他们的空位总是会很快的被其他车队补上。
从开赛至1995年,就有85支车队被淘汰。
为了不成为F1比赛的炮灰,车队和赛车手们都是在极速中求生。
这里还要赞一下网飞,也是很懂观众了,每集正片开始之前,都会先用短短的两三秒让观众舒爽一下。
播放那段最让人顶礼膜拜的神速秒换轮胎。
F1比赛中,车辆换胎时间也要计入比赛用时,所以,为了在比赛中赢得千分之一秒的领先优势,各家车队展开激烈争夺各种拼手速,三秒、两秒、1.92秒,换四只轮胎,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但是,如果失误,那就太太太恐怖了。
哈斯车队,就是个典型。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揭幕赛中,哈斯车队赛车手的马格努森开局惊艳,但经历了进站、换胎、出站之后,原本应该狂飙起来奋起直追的赛事,却慢慢地慢慢地停了下来。
因为车轮没有正确安装,导致赛车手只能退赛。
但更恐怖是,当哈斯车队的另一位赛车手罗曼·格罗斯,在经历了进站、换胎、出站之后,也靠边停车了。
同样的失误再次发生了,两次换胎,导致两位赛车手全部出局。
这对于整个哈斯车队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对赛手车来说,更是终生抱憾,为了世界冠军,连命都赌上了,结果却被换胎给耽误了。
在这个顶级赛场上,容不得失误,任何一点点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最终比赛结果的天壤之别。
哈斯车队的失误不是个例。
红牛车队的丹尼尔·里卡多,在2016年摩纳哥大奖赛中,在排位赛中拿到了他生涯中的第一个杆位,在正式比赛中,也一直顺利领先。
比赛中,丹尼尔被告知需要进站换胎,但是开进维修站之后,却发现那里没有轮胎。
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原本只需要3秒换胎的丹尼尔,直接被拖延了10多秒。
原本能拿到第一名的他,就这样被生生的耽误了。
赛场上,有赢有输。
这群比风还要快的赛车手们,压上性命,为了就是那一刻的荣光和辉煌。
喝彩声、呼声、香槟、美酒、奖杯、荣誉、骄傲……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看美剧就来公众号【天天美剧吧】
*不算劇評,單純個人體驗的記錄*一句話形容看到現在的體驗,想引用我最欣賞的球員之一羅本在2017年寫給年輕的自己的信裡,一直非常喜歡的一句話:For everything that’s about to happen, never forget that hunger. 剛看完第六集"All or Nothing"。
其實在看到3-4集左右內心就給這部紀錄片打出90+的分數了,掙扎在存亡線上的弱隊們一秒天堂一秒地獄的起伏,成熟陽光受大眾喜愛的功勛車手遭遇來自年輕氣盛的天才的挑戰,車隊之間因為供應商、贊助、財力的角逐而場內場外勾心鬥角。
多種視角終於在第六集匯聚成同一股聚光燈,打在這個財務極度不健康,但觀賞性絲毫未曾降低,甚至更上一層的賽場上。
所以趁著記憶還新鮮,寫一寫每集的感受吧。
E01: 摩拳擦掌 All to Play For里卡多無疑是第一男主角,也擁有男主角應有的一切特色:家庭溫馨,性格謙遜,實力過硬。
笑起來時很難不讓人感歎,愛笑的男孩運氣不會太差。
但完美男孩並不能勝任好電影的靈魂,所以E01的精華其實都在Haas車隊上。
Guenther Steiner,暴躁嚴謹的德國人,搭配兩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車手,一群菜鳥級的機師。
難怪記者也開玩笑:“你們只有212個人?
梅賽德斯去度假的人都比這多。
”然而也正是這組橫豎看下來都不靠譜的團隊,在排位賽拿下了歷史最好的5/6位發車的成績。
Steiner第一次給老闆Gene Haas打電話時,即使聽不見老闆的回答,也下意識想為Haas寫一本逆襲之星途閃耀了。
然而故事之所以是故事,正因為結局已經寫好。
打開wiki劇透,就看見兩個刺眼的RET & wheel。
兩輛賽車都在進入pit stop更換輪胎時因技師的失誤,車胎安裝不到位,兩圈,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雙雙退賽。
整個2018賽季Haas只在奧地利站4/5名完賽,摸到過領獎台的邊緣,但能繼續開天眼的話我們還會知道,2019賽季的成績不升反降,兩位車手相加也只有7次拿到積分,在全部十個車隊裡排名第九。
Life just won't get better, huh? 但輸掉的Steiner還是給Gene Haas打去電話,如此堅定地。
他不會忘掉從普通技師走到車隊領頭人這一路上永遠失不掉的hunger。
E02: 西班牙之王 The King of Spain之前接觸F1少之甚少的我也聽說過阿隆索的大名,而他的同胞小賽恩斯......對不起,幾場比賽後我記住的只有他是個西班牙人,他長得挺好看,此外一片空白。
這一集的交鋒較之第一集或許弱化了。
阿隆索表現出一個溫和的前輩形象,小賽恩斯也和長相一樣儒雅謙遜。
說起十四年前自己還是十歲小孩時最仰望的偶像是阿隆索,然後鏡頭轉向他們那時的合照。
西班牙站結束,兩個本土車手拿著國旗巡場,是看到現在少有的溫馨場景。
小賽恩斯下賽季就要進入法拉利,前往頂級車隊接替功勛車手,會是他朝偶像更進一步的台階。
競技體育該死的魅力之一就是小孩仰望星星,直到自己也成為星星。
E03: 救赎 Redemption從故事線來說,這一集是最接近商業電影質感的半小時。
但商業電影四個字意味著,庸俗。
里卡多與紅牛車隊走到了懸崖邊緣,他的隊友兼對手是未滿21歲的維斯塔潘——或者還可以給他加上一長串定語“參加F1最年輕的車手,獲得分站冠軍最年輕的車手,獲得最快圈速最年輕的車手,首位分站賽奪冠的荷蘭車手”。
對於紅牛車隊而言,二者擇其一不是難事,於情于理,人類都會偏心橫空出世的少年天才。
譬如《Rush》裡明顯受到編劇關愛的James Hunt。
當時看完那部賽車電影,我就在短評裡很諷刺的寫,人人都愛天才。
(沒說完的半句話是,我也愛。
)然後剪輯一串里卡多與維斯塔潘充滿火藥味的對話,重播幾次維斯塔潘兩次變線導致兩輛紅牛撞車雙雙退賽的場景,毛糙、目中無人、實力尚可人品不足的維斯塔潘形象瞬間立起來了。
後面的劇情走向變得很好猜,里卡多在摩納哥所向披靡,即使最後時刻遭遇故障也還是,維斯塔潘因為測試撞車第九完賽,里卡多完成了他在紅牛車隊內車手順位的救贖。
老男孩的勵志電影,類似2012年切爾西歐冠之旅。
不過倒也不想用“庸俗”二字形容這一集。
商業電影總歸是編劇導演們的人造成品,而紀錄片拍的是賽場上“正能量”的真人真事,在這個35歲後就會被“優化”的競爭社會裡,一切自我救贖的故事都容易賺到同情分。
E04: 赛车的艺术 The Art of War緊接著上一集商業電影的結局,E04反其道而行之拿出了最不庸俗的回答:是的,老男孩會得到救贖,但現實世界裡只有自救,無法渡人。
無法被渡的紅牛車隊遇上的是賽車心臟的問題:雷諾的引擎能否支撐起紅牛成績上的野心?
數次紅牛領先的大好局面下因雷諾引擎故障導致的退賽也讓紅牛開始審視這筆交易,將賽車的核心交給競爭對手之一的雷諾,扔進水裡的大價錢能撈回多少好處?
錢買不到勝利,但勝利意味著花錢。
F1的生存之道就是比較誰的錢花得比較巧妙,這一集的核心理念。
對於車手來講,競技體育,菜是原罪;對於車隊來講,賽車圍場,窮是原罪。
好在我們紅牛車隊沒有慘到窮的地步。
結局是里卡多離開了紅牛,紅牛離開了雷諾,雷諾離開了小賽恩斯。
但再次開天眼的我們轉頭一看下個賽季的積分榜......
里卡多在雷諾過得並不順心,遠離領獎台的同時排名也在下滑;紅牛和豐田合作愉快,靠再次鞏固維斯塔潘一號車手的位置終於把他送進了年度前三;小賽恩斯在邁凱倫一鼓作氣,開著地球車擠進了火星組。
男主角沒有得到他應得的,生活會一直把大家欺騙下去,原來這才是F1的樂趣。
看出一絲絲Netflix攝製組那處處冒頭的惡趣味了怎麼回事......這集拍的蠻好,看了眼IMDB的分集評分,E03和E04也確實是最高分的兩集,分別是8.4和8.2。
E05: 高层的问题 Trouble at the Top我個人看得最入迷的一集,但我和大眾取向似乎不太閤拍,這集IMDB評分最低(但也有7.6就是了)。
(這集想仔細寫,未完待續...)
提到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你会想到什么?
在条姐我这个外行人眼中,F1意味着速度。
引擎的轰鸣声、快到起飞的车速、车辆相撞造成零件乱飞,这三点构成了条姐对F1最直观的印象。
可是,看了Netflix最近推出的纪录片《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F1对条姐来说不再是遥远且陌生的极限挑战,而是一项充满无限魅力的热血竞技!
F1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等级最高的赛车比赛,它当然是以速度论输赢,但速度显然不是F1的全部。
纪录片《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便向我们揭示了速度背后的故事。
F1是一项极其烧钱的比赛。
平均时速可达300多米/秒,启动后2.3秒便可实现0到200米/秒的加速,每跑几圈必须更换轮胎…强大的引擎、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车身、先进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主要有前鼻翼和尾翼)…
这些需要什么,需要尖端的技术,需要雄厚的资金。
法拉利车队和梅赛德斯AMG车队是当今财力雄厚、实力强劲的两大车队。
举个例子,2016年,法拉利车队的全年支出达到了3.3亿英镑,约人民币29.7亿。
像法拉利与梅赛德斯这样财大气粗的车队有着大量的资本去研发新技术,签约顶级的赛车手。
随之而来的当然会是十分亮眼的战绩。
而那些不那么有钱的车队,则显得捉襟见肘了许多。
哈斯车队总经理冈特·斯泰纳被问到车队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只有212人。
”这个数字受到了调侃,“你们车队的人比梅赛德斯休假的人还要少啊。
”
资本的操控能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它强大且复杂,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
但有一条无疑很明确: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你很难掌握核心技术,你会因为成本牺牲掉某些东西,这些都会成为夺冠路上的阻力。
平常看比赛时,我们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强者身上,就像那句俗话:世界第一高峰你知道,那你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吗?
《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这部纪录片,更多把镜头对准了法拉利、梅赛德斯等顶级车队之外的中小型车队。
它们有的在比赛直播中可能就是陪跑,就是衬托,甚至属于镜头一扫而过的那种。
不同于比赛直播,纪录片令我们更细致地了解了比赛成败背后的故事。
威廉姆斯车队曾经辉煌无比,曾九次拿下年度总冠军,更是让七个车手拿到车手总冠军。
可如今的威廉姆斯,不仅战绩一落千丈,还面临着资金问题。
幸而一位加拿大富豪出面,为车队注入了大量资金。
可投资总是有条件的,为什么要投资一支英雄迟暮的老牌车队呢?
加拿大富豪投资威廉姆斯,是想锻炼自己的儿子,让自己儿子做队中的主力车手。
威廉姆斯牺牲尊严换来了这笔投资,但这并没有改变车队的窘境。
他们成为了2018年赛季的倒数第一。
红牛车队,近年F1赛场上强势崛起的热门车队。
因为老东家主营功能饮料,当初建立车队完全是出于推广宣传,所以引擎等赛车核心技术是红牛车队的短板。
红牛车队与同样拥有F1车队的法国雷诺汽车公司达成合作,由雷诺公司为其提供引擎支持。
红牛车队屡创佳绩,雷诺车队却接连失利。
雷诺一直不肯为红牛升级引擎,红牛便放弃合作,转而选择了本田。
双方开新闻发布会时,红牛的车队经理满脸自信,雷诺的车队经理满脸无奈。
然而,反转来了,雷诺挖走了红牛的首席车手。
双方再次见面时,又是大型名利场。
雷诺车队经理:“你现在需要新引擎,又需要新车手了”(吼吼吼地笑)红牛车队经理:“是的”(面无表情)“你还有钱花在引擎上吗,你把钱都砸在车手身上了”(冷面反击)雷诺车队经理:“我们的钱足够的”(笑不出来)雷诺与红牛算是杠上了,这很让人期待F12019年赛季啊。
除了红牛车队与雷诺车队的“相爱相杀”,来自东方的“骚粉车队”印度力量也是十分具有戏剧性。
印度力量车队由印度富商维杰·马尔雅创办,维杰·马尔雅是被印度警方通缉、欠有10亿美元的境外逃犯。
2018年赛季,维杰公开表示自己是无辜的,并且不会出售车队。
然而当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已经被警察逮捕了。
维杰被捕,印度力量车队因此陷入危机,加拿大富商又出现了…他买下印度力量,还和之前一样,他的儿子将是车队的首席车手…
多好的爸爸啊《一级方程式:急速争胜》虽然少了法拉利与梅赛德斯两大巨头,但它同样能让你结结实实地感受到F1的巨大魅力。
赛场上的速度争锋、同队车手间的摩擦、中游车队间的竞争、车队背后的资本角逐…能带你深入感受F1这项烧钱、刺激、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热血竞技。
This F1 document’s key point is survive as the title. So it really don’t put any focus on the champion and winning, or the trophy, flowers, champagne such things you will much likely to see on the TV. It really reveals the B-side of the game and let us to know much more truth about it.1) Speed really matters, you shall always try to drive on the edge, but when you over the limit, safety is your first concern.2) Your teammate is your worst enemy, no friendship between you two3) Age is second worst enemy, the longer you don’t win as grow older , the less competitive you will be4) Talent is not enough, money plays a massive role in the game5) Only 20 seats every season, no promise for next year ,even next match6) Angry, stress, betray, nasty tricky is everywhere in the game. Very cool docu, thanks for Netflix, looking forward to see next season.
其实一直没有特别关注一级方程式这项运动,觉得不就是开车嘛,还到处乱撞,看不明白。
直到前年第一次去上海赛车城看了一场法拉利的open day,发现赛车的引擎声既然可以匹敌飞机。
每当红色的法拉利从看台前飞驰而过时,你不得不捂住双耳。
之后,还是没有觉得这个运动有多么精彩,不就是飙车嘛?
直到上周末和朋友去开了次卡丁车,感受到即使是开80cc的入门车那贴近地面的加速带给你的冲击时,当过弯你必须用到核心力量来控制方向,我才感受到原来开车和看车是有如此大的差别。
开完卡丁车回来,我就迫不及待的想看这部剧了。
从第一集开始,就震惊了。
原来这是一个如此有血有肉,充满爱恨情仇、跌打起伏的运动。
丝毫不亚于我喜欢看的NBA。
这个运动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10支车队、10位车手、21个世界大都市,故事就在环球旅行中发生。
自己甚至产生了想去车队当一名机械师的“非份之想”,毕竟铁打的机械师,流水的赛车手。
不管怎么说,这觉得是五星好评的一级方程式入门佳作,让一个门外汉可以不再雾中看花。
如果你也好奇这个世界上门槛最高、速度最快、比赛成本最高的运动话,就从这部剧开始吧!
“当车手开始感到害怕,他就该退役了。
”《Formula 1:飆速求生》,Netflix出品的这部纪录片分别从车队、总经理、车手乃至资深F1记者等视角介绍F1这项血脉喷张的激情运动。
在导演的镜头中,你可以感受车队与车队之间、车手与对手甚至车手与队友之间的博弈,为的就是可以在每站赛后登上只有三个位置的领奖台,尽情喷香槟享受胜利的感觉。
在F1如梅赛德斯和法拉利等财力雄厚的车队,他们将不计其数的钞票变成了赛车上的零件。
哈斯车队总经理冈特-斯泰纳被问到车队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只有212人。
”这个数字遭到旁边的人调侃,“你们这车队的人比梅赛德斯休假的人还要少啊。
”有着敦实财政基础的车队可以对他们的战车做出任何改变而不考虑成本,但对于小车队,这明显是行不通的。
片子的节奏也是相当紧凑,要是你有时间,你完全可以一口气追完十集。
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先是在起点加速,渐渐提升到高潮,再到底部。
一环紧扣一环的情节呈现会让你感受到你正在驾驶着赛车进入几个弯道,脚踩制动踏板刹车进弯道,然后再一脚油门出弯,一个接一个。
在看这片子之前,我对F1的了解也极为有限。
这部纪录片适合作为F1新手入门资料,可以帮助你了解到更多的F1资料。
当然,以纪录片的角度来观赏这部豆瓣评分为9.3的佳作,说不定你就从此爱上了F1。
如果你问我2018赛季的F1和这部纪录片哪个更精彩,我想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F1我看了很多年,背后的工作也略知一二,但自从梅奔开始统治赛场以来比赛确实远没有了往日的精彩。
正当一众车迷的热忱开始消退之时,这部纪录片横空出世了。
作为一个以感性为主要认知模式的观众,我对纪录片向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过看完本剧之后,我想,假如一部纪录片能带给你对它所记录的对象的全新的,更深如的理解,那它必定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正像看完地球脉动的我仿佛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地球,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赛场。
首先带给我的冲击来自对中流车队境况的纪录(一部分原因是梅奔和法拉利拒绝了拍摄)。
我知道哈斯在赛场上力不从心,却不知道车队的每一员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我知道勒克莱尔的励志故事,却不曾面对面地听他放飞理想……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将F1这项体育运动所含的戏剧冲突完美而冷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去这难得的视角,本剧对于细节的捕捉更为动人。
记者会前霍纳的一句“西尔贝来了吗?
”与会上西尔贝不乏嘲讽的回应相呼应,我难掩狡黠的坏笑,勒克莱尔谈到他加入法拉利的理想时如是说“我心中法拉利是最理想的车队,我的教父比安奇(死于车祸)曾很有希望加入他们。
”我又不禁擦了擦湿润的眼角。
如今2019赛季落下帷幕,2020赛季冬测已经开始,我很高兴看到了多年以来最精彩的F1赛季,更期待本剧第二季的上映,也希望业界能暂且放下对流媒体的偏见,毕竟Netflix真的拍了不少好片。
最后缅怀一下19赛季逝去的英灵Thank you Charlie, Thank you Antoine, Danke Niki.题外话:疫情当前,作为焦虑高三党的我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Delicate and intense sport. “I need everything, give me everything.” “It’s heart attack after heart attack” 看到第8集时真实地晕车了 嘻嘻 想重温rush了呢
F1, MotoGP, IOMTT, WRC, Dakar Rally, X-Games, 24 H Le-Mans, TDF... Be bold and courageous, as mighty forces will come to your aid. - Formula.1.Drive.to.Survive.S01.1080p.NF.WEBRip.DDP5.1.Atmos.x264-AMRAP
真的是让门外汉三天种草F1哈哈哈哈非常抓人的纪录片
第二集团视角下的F1角斗场,面对资金+技术的双重压制,唯有Drive to Survive/(8.0/10.0)
虽然网飞多多少少给每个车手安了人设,但不妨碍弃坑回归的我看得津津有味。然后从21年再回头看哈斯三宝、乐扣、卡呆、奥康,多少有点唏嘘
希望每年一部啊!!!!
陪孩子看,希望能让他激发出来点什么
非常精彩的纪录片,顺利入坑。
想看法拉利··
仔细看会发现是编故事的起源,只是还没编得很熟练🚬光看这“纪录片”333变成仇人了😅唯一亮点法拉利梅奔没参加给了小车队镜头
第一季的剪辑水平真是巅峰,显得18年格外抓马,几乎每个人都贱出汁了,在后采暗婊it's not professional and not ethical!但16除外,还没有被窝法折磨的嫩生生乐扣😍网飞把333关系拍得好差,难怪鱼哥后来不乐意拍了,明明鱼哥面对anyone都defend like 🦁️,格罗斯让一直开f1是一种安全隐患🔥……难以想象网飞指定男主,鱼哥的纯牙皇后Denial不在(甚至英语老师也不在),24年还能有什么素材播(预测一下,会恶剪334的抓马争冠大赛。。R.I.P. 🪦💧 “Jules死去的时候有70公斤,是一个体格匀称的成年男人,他在铃鹿那场大雨中变成了自己体重的1/10,永远的守护着所有向极限发起挑战的人类车手。”
这拍的真的太好看了!!之前从没看过f1比赛,除了汉密尔顿一个车手都不认识,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里卡多太可爱了像只大型黑色拉布拉多,勒克莱尔和加斯利这种从小比到大的剧情真的好好磕!至于维斯塔潘…让我意识到要对博格巴马夏尔们心存感激……比起爱整活和懒,火药桶太可怕了。难以想象团体运动里有这么个水平高的刺头,分分钟更衣室爆炸的节奏。还有F1是真拼爹呀……还是喜欢平民运动,我头像这样的贫民窟小孩也可以当大英帝星才是竞技体育魅力所在😂
大學在上海第一次看F1,320碼撕破空氣的引擎聲引起的雞皮疙瘩至今忘不了。(Netflix牛逼*3
2024.03.14-15还行,切入点很明显......但真看比赛的应该会觉得有些误导向剪辑很搞笑hhhhh
下飯正好pre season看看 有些鏡頭確實帥
一个在退圈边缘反复横跳的人真情实感地跪求:每年一部可以吗?
到摩纳哥那一集 我突然才明白f1让我隐隐不适的是什么:名流、女性的身体、豪车、财富像ppt一样一帧一帧 赛车文化只是酒池肉林的一层底裤罢了
就看了两集多
奥康的经历真是心痛,但又那么真实。 场内场外,这就是为什么F1如此让人激动
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