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视剧看了不少于两遍,从2000年的第一部,到2008年的第四部,张国立、张铁林、王刚、袁立“铁三角”也成了经典,将剧中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
😍🤒😍 初看这部电视剧时主要是看热闹,理解的比较肤浅,越看越感觉剧中好多情节反映当今的一些热点,好多的事件映射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令人深思,比如在《笔谈奇案》单元中,就映射了当今上网交网友的社会问题。
不去考虑历史真实性,这部戏拍的很有深度,非常值得现代人用心去看,用心去理解。
👏👏👏
《铁齿铜牙纪晓岚》一共四部,最初是想以“戏说乾隆”的方式演绎纪昀这位大才子。
由于市场的需要,后几部越来越闹腾,第一部还是很典雅的,充分显示了编剧们的文化素养。
比如纪昀被绑架,身在戏班,不断利用自己的才学优势发出信号。
见戏子们扛着“五纪六位”的牌子上台,顺手一拨,就成了“纪五六位”。
和珅看出这是《庄子》的典故:“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这四个字历来有不同解释。
清人郭庆藩《庄子集释》:今案五纪即五伦也,六位即六纪也。
《白虎通》三纲六纪篇曰: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
此皆所以为疏戚贵贱长幼之别。
不曰五伦而曰五纪,不曰六纪而曰六位,古人之语异耳。
乾隆笃定地说:“纪晓岚排行老五,人称纪五。
他果然在此间。
”这个设计堪称巧思。
后来王亶望案发,乾隆迷恋才女苏卿怜,将其藏在和珅府上,以便前去私会。
纪昀设法助其逃走。
乾隆大怒:“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美女,你能不动心吗?
”纪昀承认:“动。
”随即“动动动,动动动”共说了三十九次。
这是金圣叹的典故,出自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会岁试,以《如此则动心否乎》命题,其篇末有云:“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
试问夫子动心否乎?
曰: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连书三十九字。
学使怪而诘之,人瑞曰:“只注重‘四十不’三字耳。
”这道考题源于《孟子》: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显然“动心”说的不是情欲。
《孟子注疏》认为,这是说因责任重大,有所恐惧而意志动摇。
金圣叹在玩文字游戏罢了。
纪昀强谏道:“皇上,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三十九年前是可以动的。
可皇上您已经不惑之年了呀。
”是同样的诡辩。
就连“老纪和二金三爷”的称谓,也能在《西游记》中找到类似的例子。
灭法国那回,孙悟空定策: “列位,这一去,把‘师父’、‘徒弟’四个字儿且收起。
”八戒道:“除了此四字,怎的称呼?
”行者道:“都要做弟兄称呼:师父叫做唐大官儿,你叫做朱三官儿,沙僧叫做沙四官儿,我叫做孙二官儿。
”猴子尚且尊师,老纪就没这么客气了。
和珅不满这个叫法,“和二,怎么这么难听?
加起来好像和尚小二。
”在后续几部中,他一会儿剃度出家,一会儿倒开水赚吆喝,真成和二了。
首发于2022年4月
谁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照样也是一台好戏,纪晓岚、和珅、皇上,这三个人缺了谁,恐怕都没有当年那么多笑料了。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首歌歌词写得很好啊,很喜欢。
铁齿铜牙纪晓岚演唱: 戴娆秋雁两行江上雨天南地北的人讲道理的是知己殿上君王堂下臣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说的都是理噢 唱的都是曲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噢 说的都是理噢 唱的都是曲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说的都是理噢 唱的都是曲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噢 说的都是理噢 唱的都是曲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
从年初到现在,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把铁齿铜牙纪晓岚四部重新看了一遍。
一百六十多集,看完唏嘘不已。
第一部结尾的时候居然还落泪了。
如今全部看完,大家褒贬不已,但普遍认为前两部最好,第二部是巅峰,第三部最差,第四部虽然主演回归,但是很闹。
对此我也基本赞同,第一部拍的很古朴,算是起,把一个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人物渐次登场,人物关系慢慢清晰。
在第一部里和珅还尊敬的称纪晓岚为纪先生,在大牢里纪晓岚还对和珅这样的军机首辅抱有希望。
杜小月很出彩,太后很关键。
不偏不倚,中庸之道,这是中国人的活法,有人可能觉得不满,但几千年以来自有其道理。
铁三角是权力的制衡,这样才能保持平衡与和谐。
除了老纪、和二、黄三的铁三角之外,我想说的是,他们身边的人也能构成铁三角,那就是杜小月、刘全、太后。
这条线其实也非常重要,大家可能只重视杜小月,忽视了其他,其实在第一部中太后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很多事情又是刘全帮着和珅办的。
只可惜编剧也未能体会到其中的关系,这个铁三角应该再强调一些。
小时候很喜欢看的一部电视…铁三角真得很好…张铁林在的地方…国立老师就要给他去让位…纪晓岚的风趣幽默却不失大气…皇帝还是那么霸气…和珅也如一往的深入人心…坏坏的却不讨厌…还有杜小月的率真可爱…莫愁的温柔善良…莫愁和皇帝的爱情让人唏嘘…杜小月的情感纠葛也让人揪心…祝君豪的知书达礼…丰绅殷德的坚毅果敢…最后纪晓岚和和珅为了留下皇帝携手合作…共同做的努力也让人十分动容…
先祭出一段原剧经典的纪晓岚和珅监狱对话。
“纪晓岚:好酒 真是好酒 来来来 请请和珅:到底是纪晓岚啊,一尝就知道这是好酒啊!
:行了吧,和大人!
有这样的好酒,你还能不孝敬皇上,来来来。
:说实话这酒只能与知音分享。
:堂堂和大人,你的知音会在牢里?
:三国时曹操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今夜,和某有同感哪!
:和大人,大奸与大善岂能并列。
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呀?
:行……君忠我奸,君廉我贪,君贤我恶,行吧?
天下清名被你占光,天下恶名被我占光,那你我岂能不饮上一杯呀!
:和大人,咱们还是得说点正事吧!
燕城这帮贪官哪,把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那和大人不觉得惭愧吗?
:我倍觉欣慰,纪先生有所不知啊,这一斤口粮啊,可以换三斤麸糠,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了。
:可麸糠是给你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哎呀,灾民还算人吗!
(纪晓岚震惊脸)
图片来自网络:你不要把眼睛瞪那么大。
你知道不知道,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牲。
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啊?
那是好东西!
:此话出自堂堂和大人之口,真是令人震惊。
:你当然感到震惊。
你是一介书生,你只会在书斋里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
:当朝者不公自当抨击!
:你干嘛火气这么大,来来来,喝酒,喝酒。
纪先生,你见过这个吃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吗?
你看,你不知道。
我再问你,你见过这千里平原所有书皮都被啃光的情形吗?
易子而食,你当然听说过,那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已,我是亲眼见过的呀。
这换孩子吃,就是锅里的一堆肉。
你以为我毫无人性是不是,你以为我只知道贪钱敛财是不是,我亲自到灾区去过,到那一看我心都凉了。
不管朝廷发下来多少救灾的粮食,永远也不够。
如果我不设法变通一下,那你在灾区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白骨咯。
:可以朝廷再请求拨放嘛!
:朝廷,你知道国库还剩多少银子?
你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
眼下国库就是个空壳子了。
:可朝廷还是发了赈灾粮款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在侵吞这救灾的粮款。
: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谁去发给他们赈灾粮款,是你发,还是我发?
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
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我去卖命。
:贪污受贿居然还有了大道理。
:这是几十年官宦生涯换来的大道理,这是千千万万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金道理呀纪先生,他你怎么就不懂呢你?
: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
和大人,你怎么忍心在这饥民的口中去抠出一粒粮食呢。
:又来了,行……喝酒…… 官字怎么写,上下两个口,喂饱上面一个口,才能再去喂下面一个口。
:宋有包公,明有海瑞,愧杀大人也!
:对……清官的确令人佩服,可清官也令人畏呀!
:和大人,您就是无敬无畏,所以才无法无天了。
:那我问你,古往今来多少清官多少贪官。
: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
:对呀,那我不依靠他们我依靠谁呀。
要是没有他们撑着,那就是个屁,我容易吗?
说实话,这满朝文武,我最不愿意得罪的就是纪大人咯。
:可是我常常得罪的就是和大人。
:这不又回到那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喝酒。
” 这一段极为经典,我本来也是因为这一段重看《铁齿铜牙纪晓岚》。
现在看来和珅纪晓岚再没有什么绝对的善恶之分了。
有个观点我很认同——和珅纪晓岚同朝为官,皆为皇上办事,在各自的立场上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和珅是实干主义,纪晓岚是理想主义。
很多事情交给纪晓岚是办不成的,和珅却能办成,但是如若没有纪晓岚这类人物,世事就更为悲哀了。
和珅是在已有的环境,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做好一件事;纪昀是力争改变不公现实使得现实更趋向于理想。
在现实中不能很好的存活下去,自顾不暇如何能够改变其他。
全剧的时间设立在清朝,和珅纪晓岚都是为封建王朝皇上效力的臣子。
没有这个大背景,剧中很多情节会变得荒诞可笑,也正是因为这个背景,所有人物都无法跳出三纲五常。
关于《红楼梦》的部分,皇帝因此书有违自己统治遵循的道礼法教,下令删改这本多人保护的好书,这样的思想上的统治在今天也是能看到的啊。
由所谓人伦礼教所导致的悲剧在剧中处处都是,至情至性的湘云无法摆脱不幸婚姻绝望自杀;才女苏卿怜只因皇上青睐失去自由无奈剃发出家;寒门状元只因拒婚惹怒皇帝贬为平民,十年寒窗毫无意义;数不尽的文人雅士被捕风捉影的冠以反清复明的罪名致使家破人亡。
自由平等是多么可贵。
言论自由是每个人都应该力争的权利,当随便一句话就能被莫名其妙按上罪名,人心惶惶,信任缺失,世界就太黑暗了。
作为一部喜剧,剧中轻松的点当然有很多。
说一个唯一让我心动的点吧。
第一部第33集34分,纪昀为救忠臣洪御史暗中让小月行动,结案后皇帝在金銮殿颁布奖惩,要治小月的欺君之罪,小月支支吾吾不愿说出幕后的纪昀,纪昀见状自己站出来承担罪责。
张国立演的好啊。
纪昀站出来之前目光像是紧锁小月又像是放空,表情平淡中又像是带着丝丝微笑,瞟了一眼皇上后目光又回到小月身上,似是不舍小月挨骂,紧接着就站出来了。
不忍同伴受责主动站出的桥段各类剧中都有,此处不同的是,纪昀这一站既没有褒奖自己暗中救人的傲慢,也没有为自己主动承担而感到骄傲,更没有面对欺君之罪的恐惧,只是果决而又平淡的站了出来,这一站与世无争,淡然如水。
纪昀不争功亦不争罪,他根本就不在意功与罪,只是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
这一“站”站出了一个成熟稳重而又淡然脱俗的谦谦君子形象。
也不知道是否由此站出了我的柔软少女心,总觉得后面的桥段煽情戏份变多了。
十八年前的电视,如今看起来仍然令人津津乐道。
虽然不是正规历史剧,更多的是戏说的成分,而且戏说的内容也是有野史可遵循的。
全剧幽默诙谐借古讽今让人忍俊不禁呵呵一乐,但我想说的是:现在拍的什么垃圾电视剧!
除了宫斗就是打胎,延禧和如懿什么题材垃圾片,十八年前的乾隆起码还是忙着民生天下,现在乾隆天天都在家里长假里短的!
现在人审美还不如二十年前!
前些日子在《王牌对王牌》中,铁三角在节目中相聚,更惊喜的是扮演杜小月的袁立老师也出现了,这勾起了我对《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的回忆,又在网上重新温习了一遍。
不得不说,经典它能称之为经典,是各方面促成的。
首先,是编剧邹静之,太牛了,虽说是戏说的,但嬉笑怒骂让你觉得历史中的人物本该如此。
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是铁三角的成功。
张铁林老师的乾隆皇帝,张国立老师的纪晓岚,还有王刚老师的和绅和中堂,每一个都是让人折服的演绎,尤其是王刚老师塑造的和绅,简直绝了,在我心中,他比纪晓岚和乾隆皇帝更加出彩,是无人逾越的存在。
还有灵动的杜小月,大美女莫愁,真真是每个都经典。
岁月不饶人,现在铁三角也有些年纪了,但他们这三个角色在电视剧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他们致敬!
现在剧情看起来有点扯,但乾隆、和珅、纪晓岚的装糊涂和聪明很好看。
看见皇上或者太后,和珅和福康安跪下来说“奴才叩见……”,纪晓岚说的是“臣叩见……”。
内心的身份不同。
第二集皇上对纪晓岚说贬你官是为了让你去查明赈灾粮款贪污事实,收到密奏后派了两批官员下来都查不到什么,明面难查。
第三集纪晓岚骗莫愁杜小月他们和珅和皇帝是仆人,杜小月想放了和珅和皇帝,莫愁让他们坐下,看出来是诡计。
第四集和珅装不会水,困在小岛上时和珅说被绑架时对鱼装没文化,那时皇上在场,只有笨人才在皇上面前卖弄文采,还想拉纪晓岚合作。
“纪先生,论文采,你高我一等,论为官,你逊我一筹。
”看到第四集真觉得和珅真的很厉害。
让刺客刺上十四皇爷的徽号,假装刺杀皇上,其实是想嫁祸,料到皇上聪明不相信。
只想一口一口的,把这个皇上和十四王爷的堤坝啃掉。
第八集和珅和纪晓岚狱中对话,是歪理好像又很有现实道理:一斤粮食换三斤麸皮能救更多的人,再大的官也要靠下面的来做事,要先喂饱下面的人。
第十一集和珅跟福康安说纪晓岚做事没轻没重,不在点上,但有他的作用,能装饰朝廷的脸面。
第十九集和珅说纪晓岚是一堵挡风雨的墙,少了他和珅就得风吹雨淋。
其实这世上最精明者莫过于天子,为人君者,都希望满朝文武能够相辅相成,却又相峙相克,取得一种均势,即平衡互相牵制。
第二十五集办任何事情都得揣摩皇上的心思干任何事都先下本纪晓岚想要彻查就彻查吧,旧的不去,新的就不来,甘肃这批官员算是烂根了。
和珅很会撩女人啊,之前的香云,现在的苏卿怜,一上来不是直接色色的,而是顺着女人喜欢的诗词歌赋书真心话说,顺带还隐隐说了些厉害关系,高招!
跟官员说话呀,也是很溜,厉害关系摆明,给人的感觉还好像送了很重的人情。
第二十七集和珅跑到陈辉祖那里勒索,陈辉祖装糊涂,这对话写得多好,编剧太厉害了!
和珅呀,收了陈辉祖10万两,勒索之后还引导陈辉祖想是纪晓岚查封当铺和古玩店的。
转过头看到纪晓岚去,就赶忙去告发,真是太损了。
这什么时候都能捞钱。
虽为知己,话不投机。
金银珠宝可以挖地三尺,朋友和乐趣是可遇不可求。
第二十九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和珅提出议罪银,纪晓岚反对,皇上和纪晓岚说了如下话:朕贵为天子,毕竟不是天。
大公,未必无私。
你不喜欢和珅,但朕却离不开和珅。
做什么都需要钱,你去替和珅打理你行吗?治理国家就要复杂得多,什么人都要用。
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若都用你这样的人,国家可能会乱,你相信吗?坐而论道,所争无非一个理字,到现在还争不清楚,做事就复杂得多了,明知道是好事,不到时机不能做,明知道是坏事,一时之间当忍还得忍呐。
第三十三集看见他们三个太搞笑了,特别是和珅,真是见到他就想笑:-D。
一路上百姓不是就这样游来游去的,每个人说的话都很真实。
和珅买肚兜,老板说一百文,和珅砍价50文,老板说好好给你,和珅再砍价40文,老板就叫起来了你一个大老爷们买个肚兜还讲价,和珅赶紧说50文50文,掏钱。
曲阳县县令也不是完全听直隶总督尚荣的命令,尚荣让用刑,县令不发话下面的人不动作,县令让刽子手午时三刻才动手,刽子手不听尚荣的,坚持三刻才动手。
就是他们也太及时了……第三十六集杜君豪和丰绅殷德都想娶杜小月,小月选择了杜君豪,阿德很落寞,和珅看到很为儿子担心,他鼓励儿子去追求,还帮着做了很多事,虽然是不好的,但这样显得人物很丰满。
第三十七集之前以为小月和老纪互相喜欢呢,想不到就这样嫁了其他人。
第三十八集三姑是个人才,纪先生终于遇到克星了。
第三十九集老纪和和珅躲在假山后面听小月和阿德的对话笑死了。
小月教阿德不开心就骂人,骂:和珅是大坏蛋!
阿德不敢,说了一句:和珅是大……好蛋……老纪可开心了,想不到小月再骂一句:纪晓岚是大笨蛋!
阿德不懂说:纪晓岚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啊。
小月说:他跟和珅斗了十几年都斗不赢,不是笨蛋是什么?
两个蛋就走了。
第四十集莫愁快生的时候,没有接生婆,三个男人在那里翻书,笑死了。
结局很美好,笑一笑就好。
编剧文采很好,故事情节看起来就是戏说。
最近重温这部剧,顺便也赏析演员的演技。
深为王刚老师的演技所折服。
在我看来在这部剧演技排名,一档是和珅>纪晓岚>皇帝,配角里三姑也是演技精湛。
二档是小月,丰绅殷德,皇太后,莫愁。
丰绅殷德演技也较为出众。
莫愁戏份少,而且她是台湾人,台湾腔挺重,小时候没觉得,重看挺违和的。
祝君豪演技挺差的,表情过于呆板,上不了档。
小月可以说沾了铁三角(和珅,纪晓岚,皇帝)精湛演技的光,在剧中小月的台词很多时候都是一字一字蹦出来的,缺乏感情,和铁三角的台词功底没法比。
再说最后一个故事的三姑,觉得演的好好笑。
查了下演员名叫孙梦泉,原来在红楼梦里演过 李纨 ,还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副导演。
三姑的演技可谓精湛,很好的把握住三姑大字不识,偷奸耍滑,滑稽可笑的形象。
仔细看剧的话,三姑的表情是该剧最丰富的,把那种市井形象演绎的出神入化。
三姑念台词,通常都是一大段念下来,不带一点停歇,说得又快又符合人物形象。
之前看b站说一个演员演技好,就拿了一段长台词来展示。
三姑在剧中的长台词比比皆是,这功力可以说是一流。
再说王刚老师的演技也是出神入化,当然对于这第一档的演员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台词功力太强。
看铁三角演戏,你就是单纯听台词,不看剧就能知道演的啥。
而一些年轻演员的剧,你甚至是只能看着字幕才知道他们说的啥。
王刚老师最开始是因为播讲七十五回评书版《夜幕下的哈尔滨》而被广泛关注,又做过三届春晚主持人。
单看这简历,王刚老师的台词功力就令人信服。
无论是王刚还是张铁林、张国立,这些演员说台词的轻重缓急,语气都不是念出来,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是这个形象该说的话。
再说王刚老师对气氛的把握十分到位,在剧里和珅其实是一个丑角,是衬托纪晓岚的聪明才智。
在与纪晓岚的对手戏中,王刚老师用大量的细节来展现出来和珅的笨拙。
比如和纪晓岚坐同一板凳时,总是纪晓岚先起,然后板凳失去平衡,和珅做出要摔倒的样子。
在与纪晓岚争论时,有时会有一大段台词,在最后一句时,和珅就会变得一口气续不上来,满脸憋得通红,说出最后一句台词。
这时纪晓岚不急不慢说出自己的台词,就会显得和珅非常的愚蠢可笑。
为什么说是铁三角,就在于王刚老师通过大量的细节将整体的氛围衬托出来,做好了笑料的铺垫,然后由纪晓岚将笑点引爆。
然后说王刚老师对和珅其他特点也把握的很好,在除了和主角团的戏中,和珅还有大量与下级贪官的对手戏。
在这些剧情中,和珅往往是成竹在胸,胸有城府,不怒自威的形象,同时通过和珅的表情变化,将那种大官生气的模样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通过这些形象的演绎,使观众深信和珅是个贪婪狡诈之人,是足以与纪晓岚做对手的人。
剧中有很多细节,比如有一幕莫愁办案回来,受到皇上嘉奖。
虽然莫愁属于纪晓岚阵营的人,但和珅一眼看出莫愁成了红人,极力称赞莫愁,趋炎附势,谄媚的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出来。
比如有一幕和珅买肚兜,连五十文钱都想再划掉十文,把和珅抠门的形象就展现出来。
最后一个单元剧中,和珅为了儿子阿德所展现的父亲形象,也挺好的。
最后说王刚的形象。
演的和珅虽然是个大贪官,但其实观众并没有深恶痛绝,反而颇为喜欢和珅这个角色。
不仅得益于该剧没有过多展示和珅的阴狠一面,还在于王刚老师的自身形象颇为正面。
就从王刚老师担任三届春晚主持人可以看出,王刚老师的个人形象非常正面(想必王刚老师年轻时也是帅哥一个)。
王刚老师从细节,台词,氛围十分完美的诠释了戏说和珅这个形象,所以和珅虽然时配角,但留给观众的印象之深和主角不相上下。
当然张国立的演技也十分精湛,不过作为一个正面角色,能够诠释的东西要比和珅少一些。
另外张铁林扮演的皇帝虽然比不上王刚和张国立,但也还不错,这也可能是因为虽然是铁三角之一,实际戏份好像是和珅,纪晓岚戏份的三分之一,能诠释的东西也更少。
总而言之,我觉得如果有人想学演戏,看这部剧一定能从王刚老师和孙梦泉老师的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
而拥有这么演艺精湛的演员,铁齿铜牙纪晓岚不愧是难得的好剧。
(在我心中目前来看是第一)
人生很需要有能跟你吵架的 不厌其烦吵架的人 有水平吵架的人
看两个臣子在斗智,为了官与民,为了一己私利,奸臣忠臣从来都是相互左右,互相衬托互相利用。内地影视剧对古装戏一向是偏爱有加,无论是武打还是朝廷,好的收视率就是见证。被定格角色的两个人衬托着多变的张国立,把纪晓岚的生活戏剧化无限度加深,有点偏离轨道。
感觉比康熙微服私访记好看
听着片尾曲成长
铁三角很经典了,王刚老师的和珅实在讨厌不起来
这些古装剧只能看第一部,后面只能腻死你。。
别当真——只是优秀的古装剧,不是优秀的历史剧!
还行
铁齿铜牙两片嘴,三个男人爱斗嘴
没想到出了那么多续集啊。
小时候看的最多的剧,还有康熙微服私访记。
一般吧
蠢的太蠢,观感差。就和珅可看了。
和珅还是那个和珅,万岁爷变成了纪烟袋,需要适应一下。
纪宝宝~~
铁三角看他们斗嘴太有意思了
此片偏离历史很多。
又是当年看得十分投入的一部哇。
。。。
编剧垃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