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雷诺阿比较老气,对他关注不多,但在博物馆也见过不少其大作,自以为对他还算了解。
看完这本画册发现我错了,或者说又是标准艺术史的错,通过代表作认识的雷诺阿并不能真的代表雷诺阿。
完整的雷诺阿由印象派之前的摸索阶段、印象派阶段、回归古典主义阶段和晚期大融合阶段构成,这本画册所精选的作品很好地覆盖了雷诺阿的一生,William Gaunt所写引言文笔极佳,读了好几遍。
这样对待……病痛中的老人……,应把我们送去泥巴和坑道中。
这是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来自于老态龙钟的雷诺阿。
很特别的一部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的作品。
虽然影片自始自终雷诺阿这个人物仅仅如同一个时代或者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存在而存在,很多的故事放到了他身边周围的人物。
但这就是法国人拍传记类影片的考量,也是法国观众希望获取的感受,同样也是他们对待一个艺术家接纳的胸怀与认知的初衷所致。
Renoir是一部很美的法国电影,讲述印像派画家雷诺阿以及其子雷诺阿的故事。
电影风景很美,女人很美,生活很美;但是却从内到外透着一股深刻而无法抗拒的悲伤。
这股悲伤贯穿整部片子,从始至终,被背景音乐衬托的恰如其分。
这股悲伤来源于无法抗拒的命运(生命的局限性),以及终会打破宁静的现实与丑陋。
如同老Renoir所说:you can not fight with your fate.这让我想起诗人阿尔蒂尔·兰波所说:将怀疑的彩云笼罩大地,对永恒强力的反抗就是徒劳。
生命是有局限性的,老Renoir逃不过病痛,小Renoir逃不过战争。
老Renoir被病痛所折磨,每天都要经历一场浩劫,小Renoir是拖着受伤的腿跛着回家的。
在小Renoir回到家里之前,这个法国乡村的生活充满了宁静,欢乐与艺术,他的到来使得现实与丑陋介入。
影片中一处很强的对比就是Andree骑着自行车走在马路上,路边的草地里卧着、躺着、站着的受伤的军人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走过的美女,他们有的跛了一条腿,有的瞎了一只眼,脸上蹭满了尘土泥巴。
丑与美的冲突,就是小Renior重征入伍与Andree宁静乡村生活的冲突。
小Renoir对法国命运的关注也是老Renoir沉迷艺术与女人冲突。
另外I,影片描述故事的发生时间也很特别,故事发生在一战期间,科技、文化、哲学都在这期间进行着革命。
老Renoir最初是画盘子的匠人,后来机器被创造了,也就是工业革命发生了,流水线普及了,工艺品变成流水线上的商品了,他不再需要手绘杯盘了,于是他拿起画笔变成了画家;而他所在的印象派又是美术界极具革命性的一个流派,影片的拍摄角度突出了光影在印象派里面的地位,他在努力不住瞬息万变的光线,他作画的速度越来越快,因为他想要尽可能准确的捕捉光线的变化,他在用颜色来塑造形体,而非线条,他直接观察自然而非在画室里面作画,他一辈子在尝试以孩子的方法作画,其实说的是要用孩子般童真且不曾受过任何概念所污染的眼睛从新来观察这个世界,云不再有边界,女人不再是独立于自然的轮廓线,而是浮于地平线上的一抹色彩,这一点是现代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最早体现;另一处革命就是mass culture“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的兴起,小Renoir和Andree最终进入电影业,进入好莱坞。
但是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不会随着革命而变化的。
Renoir从来不把他自己看做艺术家,他把自己看做匠人,世界上没有艺术家,有的是画匠、有的是木匠、有的是手工艺人,只有一个崇尚艺术的人抛弃浮华与美丽的表象(说白了,就是抛弃文艺装逼气),像一个工人一样一笔笔作画,一刀刀雕刻,他才能做出最真实的“美”。
还有便是,绘画中的女人总比电影中的女人要美丽,画面上的女人永远是缪斯(如Gabriel),电影上的女人总有着成为商品的可能性(如Marilyn Monroe)。
影片美丽的画面之下带着一股深刻的忧伤。
因为忧伤,美变得更美。
“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的丑陋,死亡、疾病、战争,我为什么还要增加更多的丑陋,我要创造”美“。
”“一个女人,不管是娼妓还是女王,都值得同样的尊重。
”“病痛会失去,美会永存。
”蔡艺璇美国 北卡罗来纳 2013.6.8 凌晨12:02
女的被遗忘和匿名,男的成就了好莱坞各项荣誉。
闷。
夜行的火车,硬座车厢加到不知第几节。
肤浅快活的年轻姑娘,带着口音,眼睛亮闪闪。
不规划的人生,嗯,婚姻不应当是,找个靠谱的男人草草过一生?
喋喋不休的中年男人,谈吐跟穿着一样体面。
老练的世故,所以就是大叔的魅力?
睡着的英俊男人,来自智利,有迷人的眼睛。
满身香皂混杂香水的憨厚同伴,异乡让人友善。
The more we talk,the less the words mean.
这是一部悲伤又美丽的传记故事 法国电影中 人物的感情总是被描绘的细腻又温柔 整部电影围绕着浓浓的悲伤氛围 老雷诺阿被疾病缠身 小雷诺阿被战争所困 老画匠说道我们这一家子都没有好过 经历了丧妻 但是对画画的那股热忱 让人非常感动 “我不允许我的画里有黑色 生活就已经够痛苦了 我想要简单一点”画家的每一幅画充满了艳丽的暖色调 甚至女模特的身体轮廓都是用色彩描绘 但是一点都不刺眼 就像整部电影的进度一样 让人极度舒适 不紧不慢 刚刚好 颜色没有让人觉得刺眼 很舒服 “我要把我最后的力气都用尽 在画画上”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 那必须用尽全力 老画家对画画没有杂念也没有贪念 不求名和利 谦逊低调 称自己为画匠 不喜欢别人叫他艺术家 他并没有被周遭的生活所污染 让人觉得悲伤惋惜的同时 更多的是感动 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 但是又充满了温暖 雷诺阿庭院内外的环境 画室前的树木丛生 鲜花怒放 和快乐有说有笑的佣人 让人觉得这种生活简单中充满了惬意然而小雷诺阿爱上了女模特 准备的说是被女模特调情 但是有一个疑问她究竟是什么身份?
妓女还是演员?
老画家的高素质也让人敬佩 没有被美好的肉体迷惑 只是欣赏她的身体 但是不管怎么样 电影当中都透露着人人平等 女仆和雷诺阿一家 她们没有把这些在家中工作的女性看成是地位低下的佣人 而是称之为家人 从儿子回家女仆们的热情拥抱 到老画家对待女仆也是没有多余的要求 并且教育儿子 不管是女皇还是妓女 都值得被尊重 给人很正确的三观 虽然儿子起初对待父亲怨念已深 但是父亲始终教导孩子做人 告诉儿子“不要和命运作斗争 做你自己想做的 我不会阻止你”如此自由的家庭观念 让人敬佩 但是最后始终逃不过命运 父亲的死亡 和女模特结婚又离婚 但是他一直遵从女模特的那句 你不要害怕 用知道你自己是谁 勇敢去做导演 最终真的做成了导演 论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是有个了不起的女人 连老画家也最终没有逃过爱情的魔力 她说道我一生都亏欠你母亲 我的血液里都是焦躁不安 直到你母亲的出现 是她让我内心平静 还有整部电影的历史背景和这一家的氛围有着鲜明的对比 一战开始 战争持续 老雷诺阿厌恶战争 儿子确想要在战场上实现自我价值 有些讽刺 战争不会停止 病痛会失去 但是美会永存 直到生命的尽头 老雷诺阿也没有停止画画 没有停止自己的热爱。
不懂艺术的只需要知道,这老头是个幸福的老头就行了,在绘画界人送外号:幸福的画家。
说2个段子他的画到处洋溢着幸福,自己本身长相很严肃的人,但内心却很温柔,导致当时他身边有很多女性相伴,有个女明星很喜欢他(按现在的审美也算漂亮吧),雷诺阿给她画过一副肖像,画的名字叫:珍妮 莎玛丽,你们去感受下那个女人的目光(・∀・)。
还有幅画是画一个少女的,那个少女本来是模特,但后来女孩睡着了,雷诺阿来了后,保姆想要叫醒这个女孩,但雷诺阿制止了,说她现在就是最好的模特,后来女孩自然醒了,看到雷诺阿后很不好意思的说:“抱歉,我睡着了”,雷诺阿笑着说:你摆的姿势很好,我已经画完了。
那幅画的名字叫:sleeping girl aka girl with a cat纯手打,算是科普吧,他二儿子后来去拍电影了。
两个雷诺阿,一个缪斯。
美女模特安德列·海斯林(Andree Heuschling,1900-1979)早被人遗忘了,如今又拾起。
这么假小子的名字,表明她是雌雄同体。
她也被称为凯瑟琳·海斯林(Catherine Hessling),是印象派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最后的模特(前任是嘉布莉叶),也是他儿子电影导演让·雷诺(Jean Renoir)的第一个女演员。
片中的帅哥,一战中途军伤归来。
“提香也会爱上她,她的胸部和膝盖,有型还有硬度,细致的皱纹,像闪耀的金光。
完美的肉体!
”雷诺阿会这样嘟囔着。
这位大画家在滨海卡涅的最后几年(Cagnes-sur-Mer),丧妻,为痛风所苦,整晚呻吟,睡在“鸡笼子”里。
有他在,一切彷佛苦多而乐少。
谁料想他能重拾画笔,残年燃情?
——海斯林:“我要十法朗一天哦。
”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
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 常常想起,他的儿子就战斗在最惨烈的孚日地区。
他于1907-1919年间的居所目前作为雷诺阿博物馆(Musée Renoir de Cagnes-sur-Mer)对外开放。
里面的画室基本保持着原样,展出了他几幅作品。
周边有一片橄榄林,画家曾多次描绘这里。
山顶是建于14世纪的格里马尔迪城堡(Château Grimaldi)。
海斯林是父子之间的纽带,她是父亲最后的灵感,也是儿子的情人。。
父亲的辉煌事业即将结束,但儿子仍在寻找自己,他作为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的伟大事业尚未开始。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激动的人设?
在真实历史中,1917年,她的美貌被马蒂斯相中,于是推荐给雷诺阿。
但她最后却于1920年1月24号和小雷诺阿结婚,并于次年生下儿子。
43年才办完离婚。
两人最后在同一年去世。
桑榆未晚?
钴蓝色的海水,罗马似的松树,油润扑着金光的草坪……泉水的源头,幽谧的河岸,偶尔垂下白丝绢的瀑布,正是幽会的佳所。
在那天涯海角的景色里,天堂一般的油画也能织造。
就像他的油画,没有黑颜色。
老画家的一句话可以总结全片了:痛苦过去后,留下的就是美。
此语一年来一直萦绕心头,绵绵送力。
我热爱法国的艺术传记电影,不假掩饰的孤独与宿命主义。
充满口是心非,默默无言中蕴藏着火山一样的情感。
美的天平那一头,原来是一行行的泪水。
PS:雷诺阿语录:以前我的生活太复杂了,现在我只想简单。
(老年画得更快了。
)绘画应该讨喜,欢乐。
人要顺其自然。
让,不要违抗命运。
Seize everything life offers.(Bourdos导演启用艺术品伪造者Guy Ribes当手模,此人仍在服刑。
雷诺阿细致而沁入肺腑的笔触,仅此公能为。
)
如同达娜厄·让·雷诺阿(Jean Renoir):电影,当它被称赞的时候,往往是一种内在信念的结果,这种信念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你要抛弃那些愚蠢的故事和商业方面的困难,而去展示一向需要展示的东西。
是的,它就是一种信念。
回到老的雷诺阿:艺术就是情感,如果需要解释的话,那它就不是艺术我的血液里都是躁动不安。
非常规性是艺术的基本准则我花了40年的时间发现:所有颜色中的皇后是黑色noir!
变老的优势在于:你会越来越快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你带着自己的所有理论去观察自然的话,她会将这些道理全部推翻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我要进步!
我要画到最后一刻!
女人,不管是妓女还是女王,都得敬着点儿。
别做傻事,孩子!
海斯林:你一定得知道你是谁!
接受现实,别害怕!
与其通过冷冰冰的生平与成来认识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1841-1919),倒不如通过《雷诺阿》这个电影来作为切入点走近活生生的雷诺阿,正如电影里青春美貌的模特安德莉、回来养腿伤的次子尚·雷诺阿推开雷诺阿家的大门般真切。
电影讲述的是1915年,晚年雷诺阿在法国戛纳海边生活的一段经历。
这个与莫奈、塞尚同时代的伟大印象派画家此时已经是一个被爱妻逝世、儿子参战、自己关节炎病痛折磨得神经衰弱的孤独老人,行走困难的他只能蜷缩在轮椅上。
当看到他夜晚痛苦的哀叫、用药物针剂镇痛、孤独的与亡妻对话时,我不禁感慨:生活从没有放过谁。
就是这样被病痛折磨的雷诺阿依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
当年轻美貌的模特安德莉第一次拜访雷诺阿时,这个蜷在轮椅上的苍老画家用绷带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穿着类似医生白大褂一样的画衣,衣服上沾满了油彩,显得脏兮兮的。
他的手臂如同枯枝,骨节变形的手指上长满节瘤,贴着胶布,缠着绷带,每画一笔都要比一般人费劲了不知多少倍,为了免去换画笔的麻烦,他不得不使用同一支画笔,每用完一次油彩后,在旁边的松节油里涮一涮,接着再画。
苍白、褶皱、扭曲的手与鲜艳、明亮、充满生气的画作仿佛展示人生艰难与美好的纠缠。
而安德莉的到来更是点燃了雷诺阿的创作灵感,他开始绘画大量美丽、温润的女性形象。
有人评论雷诺阿晚年的女性人物画作代表着他艺术上的又一次复兴。
他常常让女仆们把他抬到室外,画她们嬉戏的场景,当一阵大风周起女仆们的裙子、掀翻野餐篮子时候,这个身心俱疲的老人会露出孩子般的天真和顽皮。
他喜欢用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喜欢用轻松的感觉勾勒亲情小品。
这时的雷诺阿绘画实现了清简,通过用颜色控制结构,将柔软的视觉触感表现的栩栩如生。
这样的风格让他的画作总能给人以幸福愉悦的感觉。
正是这种与人幸福的画作让他拥有比同时代法国画家塞尚更多的赞扬和金主。
我个人不认为他驱拥官方的心意,因为这正是他生活态度的映射。
“我一定要画活生生的东西”、“和我亲近的朋友们不用黑色做画,画画是一件美好和快乐的事,生活中烦恼很多,我不想再制造更多。
痛苦、绝望、死亡都不是我想画的”。
画画在他心里是对人的世界和对事物的世界的一种幸福的不附加条件的参与。
这个勤勉、多产的画家,一生油画有四千多件。
很难说是他用生命成就着绘画,还是绘画支撑着他的生命。
当医生建议孱弱的他锻炼行走时,他说:“我放弃,走路用掉我所有的力量,保留这些力量能让我画些画”。
次子尚·雷诺阿看到父亲身体虚弱也劝说:“你什么都画过了,该停下来了”,雷诺阿说:“痛苦之后留下美丽,我还要进步啊,我要画到力气用尽时。
”当他在身体不允许他离开房间时,他说:“我这样足不能出户,真是幸运,我现在只有画画了!
”对于这样在我们平常看来是不幸的事,他没有抱怨,却称自己:“我是个幸福的人。
”但是如果极端的把他看成是一个生活在乌托邦里、毫无政治立场和爱国热血的人,我也觉得不那么公正的。
他大儿子、二儿子都积极投身于普法战争,并且一个胳膊受伤,一个腿受伤。
而当回到雷诺阿身边养伤的次子尚·雷诺阿决定再次进入空军作战时,他依然是支持的。
特别欣慰的是电影没有在雷诺阿桃色故事上用力过猛,毕竟画美女的画家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妙人,关于嘉比里拉只是一笔带过。
老画家的感情归宿依然落于让血液中充满躁动的他的神经平静的妻子阿莉娜·莎莉戈。
而模特安德莉与老雷诺阿之间的情感更像是父女,应该说就是父女。
因为安德莉与回家养伤的尚·雷诺阿产生了爱情,并建议他战后从事影视艺术,而这一切也确实成为现实。
大战结束后尚·雷诺阿与安德莉结婚,一起投身电影,尚·雷诺阿成为全世界知名电影导演。
影片的最后,导演用字幕写下了雷诺阿父子的后续。
有那么一行字些许表达了导演的惋惜:“当’尚·雷诺阿’成为全世界知名的电影导演,女的被遗忘匿名,男的成就了好莱坞各项荣誉。
” 也许《雷诺阿》在表达的,不仅是老雷诺阿不断追求艺术的晚年生活,它更想突出的是这位影响了雷诺阿父子的“艺术家”。
电影巧妙的运用了一个家族的姓为名,落点却藏在了一位看似非中心的人物身上。
分享之前写过的一篇https://www.douban.com/note/776740658/
与其通过冷冰冰的生平与成来认识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1841-1919),倒不如通过《雷诺阿》这个电影来作为切入点走近活生生的雷诺阿,正如电影里青春美貌的模特安德莉、回来养腿伤的次子尚·雷诺阿推开雷诺阿家的大门般真切。
电影讲述的是1915年,晚年雷诺阿在法国戛纳海边生活的一段经历。
这个与莫奈、塞尚同时代的伟大印象派画家此时已经是一个被爱妻逝世、儿子参战、自己关节炎病痛折磨得神经衰弱的孤独老人,行走困难的他只能蜷缩在轮椅上。
当看到他夜晚痛苦的哀叫、用药物针剂镇痛、孤独的与亡妻对话时,我不禁感慨:生活从没有放过谁。
就是这样被病痛折磨的雷诺阿依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
当年轻美貌的模特安德莉第一次拜访雷诺阿时,这个蜷在轮椅上的苍老画家用绷带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穿着大褂一样的画衣,衣服上沾满了油彩,显得脏兮兮的。
他的手臂如同枯枝,骨节变形的手指上长满节瘤,贴着胶布,缠着绷带,每画一笔都要比一般人费劲了不知多少倍,为了免去换画笔的麻烦,他不得不使用同一支画笔,每用完一次油彩后,在旁边的松节油里涮一涮,接着再画。
苍白、褶皱、扭曲的手与鲜艳、明亮、充满生气的画作仿佛展示人生艰难与美好的纠缠。
而安德莉的到来更是点燃了雷诺阿的创作灵感,他开始绘画大量美丽、温润的女性形象。
有人评论雷诺阿晚年的女性人物画作代表着他艺术上的又一次复兴。
他常常让女仆们把他抬到室外,画她们嬉戏的场景,当一阵大风周起女仆们的裙子、掀翻野餐篮子时候,这个身心俱疲的老人会露出孩子般的天真和顽皮。
他喜欢用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喜欢用轻松的感觉勾勒亲情小品。
这时的雷诺阿绘画实现了清简,通过用颜色控制结构,将柔软的视觉触感表现的栩栩如生。
这样的风格让他的画作总能给人以幸福愉悦的感觉。
正是这种与人幸福的画作让他拥有比同时代法国画家塞尚更多的赞扬和金主。
我个人不认为他驱拥官方的心意,因为这正是他生活态度的映射。
“我一定要画活生生的东西”、“和我亲近的朋友们不用黑色做画,画画是一件美好和快乐的事,生活中烦恼很多,我不想再制造更多。
痛苦、绝望、死亡都不是我想画的”。
画画在他心里是对人的世界和对事物的世界的一种幸福的不附加条件的参与。
这个勤勉、多产的画家,一生油画有四千多件。
很难说是他用生命成就着绘画,还是绘画支撑着他的生命。
当医生建议孱弱的他锻炼行走时,他说:“我放弃,走路用掉我所有的力量,保留这些力量能让我画些画”。
次子尚·雷诺阿看到父亲身体虚弱也劝说:“你什么都画过了,该停下来了”,雷诺阿说:“痛苦之后留下美丽,我还要进步啊,我要画到力气用尽时。
”当他在身体不允许他离开房间时,他说:“我这样足不能出户,真是幸运,我现在只有画画了!
”对于这样在我们平常看来是不幸的事,他没有抱怨,却称自己:“我是个幸福的人。
”但是如果极端的把他看成是一个生活在乌托邦里、毫无政治立场和爱国热血的人,我也觉得不那么公正的。
他大儿子、二儿子都积极投身于普法战争,并且一个胳膊受伤,一个腿受伤。
而当回到雷诺阿身边养伤的次子尚·雷诺阿决定再次进入空军作战时,他依然是支持的。
特别欣慰的是电影没有在雷诺阿桃色故事上用力过猛,毕竟画美女的画家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妙人,关于嘉比里拉只是一笔带过。
老画家的感情归宿依然落于让血液中充满躁动的他的神经平静的妻子阿莉娜·莎莉戈。
而模特安德莉与老雷诺阿之间的情感更像是父女,应该说就是父女。
因为安德莉与回家养伤的尚·雷诺阿产生了爱情,并建议他战后从事影视艺术,而这一切也确实成为现实。
大战结束后尚·雷诺阿与安德莉结婚,一起投身电影,尚·雷诺阿成为全世界知名电影导演。
摄影就像一幅油画
剧情很枯燥,并且画面也算不上顶尖,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一塌糊涂,尤其是女主。
几部画家传记片中看得最舒服、最满意的一部。以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晚年人生为切入口,讲述了他与后来成为著名电影导演的二儿子让.雷诺阿(名片《游戏规则》《大幻灭》导演)的关系;画面美轮美奂,台湾摄影大师李屏宾掌机,用逆光、软焦点、室内外光线对比等手段,充分再现了大师画中对光线、色彩的斑斓印象。各种细节令人难忘,77、8岁的老画家的台词也是句句精彩: “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的丑陋,死亡、疾病、战争,我为什么还要增加更多的丑陋,我要创造美“。“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一个女人,不管是娼妓还是女王,都值得同样的尊重。”“艺术就是情感,如果需要解释的话,那它就不是艺术。”“我的血液里都是躁动不安。我要进步!我要画到最后一刻!”
绚烂!《雷诺阿》最贴切的评价。
摄影画面很美,特别是色调。不过剧情、文本就亮点不起来,两个男人和一个女模特的故事,朦胧三角和女性唯美的法式趣味。
像圣埃克苏佩里说的热忱。
画面美,剧情糙
动人情愫+法国乡村。美。美如印象派,魔教。
风景和人物很美,摄像很美,通过大量的模糊来让观众感知画面的色彩,景深效果用的也很棒。女主长相和身材都很美,可是感觉她挺拜金和水性杨花?剧情有些不行,简介里的都没表现出来。
老年画家有严重关节炎、白内障、丧妻,一个女神般的模特却能燃起绘画的热情,就像往生的妻子特意派来的天使。配乐有点熟耳,很不错!
怎么会这么烂,到底要讲什么?艺术没讲,画家不深入,模特乱七八糟毫无美感……结尾垃圾
海报党...
对不起,但是真的除了美丽,几乎空无一物。
#🍋观影# 太美了,摄像了不起,光用的太好了!剧情一般,后四十分钟可以不拍。
光影极其出色。
美好絕不是畫出來的 是靠色彩
摄影大于内容,感觉被骗了
没错克里斯塔的年轻肉体美好的不像一幅画,色彩厚重而清透。很美。然后呢,没了。原谅我。我很少看文艺片坚持不到最后,我放弃这部了。我不承认这个是雷诺阿的传记电影,我就是不承认。
清新。
有种武媚娘乱入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