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起床,过了一分钟了。
”“白露,衣服,重折。
”“白露,饭盒,仔细摸,有痕迹,再洗一遍。
”“白露,按顺序按顺序,摆整齐。
”“白露,这次考试为什么掉了一名,说说吧。
”“白露,我今天晚上不回来了”“喂,露露呀,我是爸爸,今天……那个,你妈今天晚上不回家是吧?
那你晚饭打算怎么解决?
是这样的,我想着吧……好久没和你一起吃饭了,要不今天晚饭一起吃?
没谁,就我和你,还有……还有你林阿姨……”“奥,……好。
”这是白露记忆中最后一次和父亲的通话。
那天的饭局上,她没有了一点优秀生的风范和礼仪,对着那个抢走自己父亲的女人咄咄相逼,最后这场饭局,以她吐了一地而尴尬结尾。
之后父亲很少打电话来。
即使偶尔电话响起的时候,白露也会在第一时间挂断。
她不稀罕。
至少是姿态上的不稀罕。
至少得是姿态上的不稀罕。
她是高材生,她对自己的生活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掌控,软弱是不容呈现的部分。
白露爱上秋水的时候,一直以为秋水也是那九十九里面的一部分,她满心欢喜,并且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可以将这一份感情格式化后牢牢掌控,没有一点差错,不存在肉眼可见的偏离。
这样的生活,让她有着无比的安心。
然而她错了。
人不是照片,也不是药瓶,没办法把心思念头都拿出来分门别类一一核对清理,秋水是那百分之一的不可控。
而这一点不可控就像病毒一样,让她九十九的井然有序全盘摧毁,分崩离析。
其实秋水不知道,闺蜜不知道,柳青更不可能知道,在大门打开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里,白露脑子里充斥叫嚣着的唯一念头是:只要他不在,不管有没有什么,都什么也没有。
可是他在。
“砰”的一声,白露感到胸腔里有什么东西爆炸了,她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只觉得每一步、每一句话都格外沉重,像是被血黏住了。
直到那一刻她才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爱秋水。
爱到丧失了理智,爱到无地自容,爱到如亲人般融入骨血。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用了。
他不爱她。
不够爱她。
而柳青,她的情敌,又是那么妖娆妩媚风情万种的女人,白露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噩梦,在一个全副武装的敌人面前,她唯一的武器是年轻。
甚至连“我们在一起四年了,感情很好”这种她一直奉为事实的信念都说得像是在虚张声势,她输得一败涂地,却又不甘心缴枪投降,在一场竭力挽回的独角戏里,她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疯了的傻瓜。
白露后来无数次回忆那个夜晚,那个歇斯底里的夜晚,那个血流成河的夜晚,那个北京的夜晚,闷滞中带着点凉意,有蝉鸣,有蛙叫,有星子和月光,有耳光,有吻,有哭泣,质问,脏话和哀求,那个年轻的夜晚,没有理智,没有尊严。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没有了十年前那种挂掉电话的决绝和矜傲。
大概只是因为她是白露,而他是秋水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原来在这个故事里,伊人不是她。
冯唐的小说里总是有姑娘。
而这些姑娘都是美丽而痴情,天真而憨傻的,然而她们喜怒无常、决绝和优柔并存,因而这些特质又另男性感觉她们神秘且不可控制。
这些都是男性对女性的物化。
如果是女人看女人,绝对不是白露或柳青这般纯粹。
处女座的大学女友,不苟言笑的表情,极端的控制,碎花裙子和直发。
成熟的御姐,丰满红唇,叼着烟坐在五星级酒店里。
这些都是一个荷尔蒙鼎盛时期的少年勾勒出的女性影像——画面中的女人淡薄而简单。
她在倒霉终于来的第一天把整包的避孕套倒在你的脸上,但你只看到日光。
男性对女性的认识始终是局限的,刻板的。
而李玉用女性的敏感拍出了几个女性角色的一些细节。
充满狠劲儿的白露,皮肤不是很好,有一些雀斑和小颗粒,鼻梁和脸部的轮廓是干净刚硬的,一点多余的弧线都没有。
没有化妆的脸总是淡淡的,却在发现秋水在柳青家里的时候,涂满了一脸的红油汁。
秋水和白露的感情比起《匆匆那年》之流,更贴近真实的青春。
看的时候几次勾起了回忆。
大学的日子是充满了荷尔蒙却又限制多多。
离家在外的孩子们总是容易冲动和失控,暴怒和大哭混杂在一起。
回头想起真的如片头破掉的容器,碎片满地。
最后的结束就如白露和秋水通宵吵架闹分手,一忽儿的极度憎恨,一忽儿的温柔恳求,最后大家互相折磨得精疲力尽,说一声分手。
可是恋情不止是那些碎片啊,还有担心大姨妈没有来时两人的焦虑,还有自习室里轻轻靠在肩上的疲惫。
这些碎片,竟然在电影里显得没有那么痛苦,清亮的日光、满树的春风、张楚的歌。
有几个瞬间竟然觉得,所有痛苦撕裂的回忆,都是美好的。
正如李玉镜头下,音乐中那般的美好。
我相信是李玉让这些镜头变得温柔。
痛苦都变得轻轻淡淡的。
柳青更像是自恋的冯唐意淫出来的一个角色。
久不毕业的大学生对学院的厌倦,对社会成熟女性的向往。
一个荷尔蒙激发又对生活无力的少年渴望拥有“成功男人”怀中的女性,并且他能拯救她的“失足”,但是他又无法承担,所以那个女人因故在某个清晨离开。
而在她情人众多的生命中,他竟然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喜欢”的一个人。
似乎世界上除了他这个多情脆弱的少年就无人可喜欢似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亦是男性作品,女性导演的模式。
男作家自恋猖狂的态度,也是被女导演的温柔细腻掩盖住。
只记得那个衣着寒酸,冬夜里蹲在男人门口等待的小女孩,低眉敛首却又坚定有勇,孤独的孩子用所有的热情来爱一个人。
这是女性对于爱情的执与怕。
片子的最后反而落了俗套,观影过程中的体验优于观影后。
两位主演都是不够细腻的人,但是也表现得比想象中好。
也让我们都想起,多年前某个万物生长的夏天。
所谓冯唐,骚情大于才情,所谓李玉形式大于内容。
冯唐的骚情加上李玉特有的表现手法,《万物生长》成为了一部内容上骚情,形式上生猛的青春电影。
冯唐的《万物生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以及裤裆里的思想激荡,来缅怀某种青春的内心肿胀。
李玉的《万物生长》则把小说里啰里八嗦下半身思考外化成了一种人类在荷尔蒙分泌最为旺盛时期的,对于肉体与肉体之间激烈碰撞的强烈渴望。
不陈述理由,不解释原因,就像是亘古不变是自然规律,在那样的年纪里,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成长,爱就狠狠的爱、恨就不顾一切的恨,喜欢了就死命的咬上一口就像一头小兽用口水和尿液来划分领地,不爱了就让地球全部毁灭让,大不了让上帝再重来一回。
有那么多的青春片,讲了那么多俗烂的故事,却忘记了青春本来就是一件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
李玉的《万物生长》,只展示,不解释,只呈现青春的仪式感,注重的是情绪和感受而非故事或戏剧上的的起承转合。
这点和冯唐的小说很像,故事里的人来了又走了,他们来来去去,最后都变成了故事,青春也就这样结束了。
电影里冯唐的金句还在,骚情也还在,只是被李玉抽干了一切故事性元素,全部转化为展示人物情绪起伏的各种片段,激烈的争吵,毫无顾忌的喧哗,肆无忌惮的爱,歇斯底里的恨,往死里灌酒,拼了命的亲吻和抚摸,青春的凶猛在电影里被展示的淋漓尽致。
李玉,还是那个李玉,晃动着的运动镜头,素颜出镜的范冰冰、歇斯底里的女主角,为爱癫狂的女配角,优美的空镜头,大段的配乐,人物的剪影,流动着风景和在风景里的男女主人公、肉体上激烈碰撞、以及激情过后的遗憾和落寞,也就是冯唐口中所谓的“拔出悔”。
“拔出悔”李玉和冯唐的第一个契合点。
本来《万物生长》是很难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讨巧的是李玉导演找了一个快速带入情绪的捷径,那就是气味,冯唐的书中有各种关于气味的描写,李玉通过视听语言在电影呈现出了各种味道,通过味道来传递人物的状态和情绪。
气味是李玉和冯唐的第二个契合点。
一开场就是福尔马林爆炸的味道,夏天的汗味儿、男生宿舍的臭味儿、秋水身上的尿骚味、柳青身上的香水味、女生宿舍的屄香味儿、大排档的烧烤味儿、燕京啤酒味儿以及啤酒喝到嗓子眼的胃酸味儿、花前月下的丁香味儿、大体的腐臭味儿 、解剖室里酒精味儿……最后是爱情变质后的酸味儿(这是李玉自己加的)。
各种味道在电影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一种味道的出现都和人物的情绪和状态相关,把味道拍出来,让观众感受到,进而去体会人物所处的情感状态,这是李玉导演的高明之处。
比如秋水带着柳青进入解剖室,满眼都是人体标本,福尔马林的味道立即充斥鼻腔,接着他们喝的是酒精,观众的嘴里也似乎能够品尝当那生猛的味道。
酒精混合着福尔马林,两个人似乎都要彻底的洗净自己,在各种人体器官面前坦诚相对,他们激烈的接吻,但医用酒精究无法洗净他们的灵魂,等到终于掏心掏费了才发现他们之间的爱似乎也不那么纯粹。
于是他们只能像是泡过了福尔马林的大体一样,硬着心肠彼此伤害。
激情终会退却,人怀念的不过是青春时的内心肿胀。
除了这各种气味串联起的情绪,和冯唐的几个金句,这电影其实更像是李玉的个人作品,当柳青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这电影就已经和冯唐的小说渐行渐远了,李玉的故事基本上还是一个女性视角的故事,阳刚之气到了女导演手里难免不变成阴柔唯美。
韩庚奉献出了演员生涯以来最为出色的一次演出,他终于捅破了和黄晓明之间隔着的那层窗户纸,基本上可以并驾齐驱。
李玉导演把他调教的非常好,依稀看到了导演当年调教范冰冰的影子,做男版范冰冰也许对韩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影片的结尾一般,为了大团圆而大团圆。
结尾前面一场戏拍的非常好,秋水和柳青在湖边激情过后,柳青独自离去,秋水一个人吃这柳青点好的早餐。
秋水愤愤的狼吞虎咽,一种青春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这里作为结尾可能更有味道。
冯唐的小说加上李玉的映像风格,喋喋不休的故事遇到了一个懂得通过简化故事内容而只传递故事情绪的导演,简直是天作之和。
《万物生长》电影比小说更招人喜欢,因为它够简单,够直接。
谁能把冯唐的骚情影像化,非李玉莫属。
当初知道电影是范冰冰和韩庚演的时候,总觉得两个人有点不搭,后来,倒也还是可以。
总体来说,范冰冰还是很美,很清纯的。
但是,韩庚的发型,让我有点接受不了,演技什么的倒也还可以。
电影的开头,是从医学院开始,一开头,就是一地人头。
燥热的夏天里,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在考试,过度紧张的厚朴一脚踢炸了装满了福尔马林和人头(对,是真的人头)的玻璃缸。
看着四散飞奔的人头和带着惊恐表情躲避的挨个出场的主角们,突然间就觉得,诶,看样子,这电影估计不会叫人失望。
看起来有点小恐怖,倒也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范冰冰和韩庚在最后的那场戏,演出了不舍与悲痛,倒也是个好的结尾。
年少时,总觉得人生应该像电影一样,不爱则已,爱就要轰轰烈烈。
终致体无完肤。
才明白,让人成长的,绝非伤痛,而是当你遇见一个人,无须多余的语言,你发现你的生命被他照亮。
让你觉得,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过,要好好和他一起过。
瞬间万物长生,仿是天地作合。
《万物生长》,校园的青春爱情剧我们实在看的太多了,就在要审美疲劳之时,这样一部虽然故事相同但风格另类的文艺风格的,足以让观众眼前一亮。
在我看来,影片的叙事手法和细节,让我觉得在这里把爱情拿来当行为艺术,也使得一贯压抑的文艺风格变的别有格调和逼格,一次很大胆的尝试。
总之,值得一看。
文/梦里诗书 何为《万物生长》?
在电影中就是运用低俗荷尔蒙笑料培育出生理正解的青春冲动,搞怪加无病呻吟的感思已然成为国产青春流水线万年不变的“经典”配方,乍看精致讨巧的暖色实质全然情绪难起,更不谈何番慰藉可言,青春在生长,只惜根已萎。
背景做的再好终仅只能是浮于表象的地气,那老旧的出租面包车,那过往的寝室课堂,还有作为医学院主场必要的氛围营造,电影在某些细节上的怀旧做足了功夫,暖色为主的摄影与抽象动画的结合倒也不失文艺,却始终没能扎根于根本,通篇的人物情感渲染要么是不说人话的文邹台词,要么是一味痞气的穷尽恶搞,既要逗乐观众,又要突出导演自身那股子不能失的文艺范,奈何却没有能拿出手动人以情的干货,多番拼凑的青春祭奠,只是一场涣散的无病呻吟。
中国诸多的青春片犹如一台复读机般,毫无创意的重复着一个又一个大相径庭的故事,青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调调,在李玉之手亦全无做出何种改编,这依旧仅是一场早已难夺人心的忆青春,而《万物生长》所塑造男主秋水斡旋于三女之间的种种,这在现实要么是花心男要么是骗子的二选一,硬是被电影掰成了一场纯爱,过往是真情,现今是真爱,未来是君生我未生的相见恨晚,那什么是虚情假意呢?
很遗憾没有!
用命运强牵串起的天下人皆先负了我,我还未敢负天下人,不仅全然难进真实,更给人以一种蹩脚幼稚的逻辑,用荷尔蒙臆想的纯美直男癌,电影主线架构之失是崩塌式的。
无法让人忧伤的忧伤,八年的医学生生涯再长,也抵不过此番国产青春类型片后的标配综述,好像要不适当的伤感一把,不找个由头把同学一聚探讨下曾经的梦想和现状就不是一部青春片,更就不能突显该片自以深奥的生死情怀,但演了这么一把糟糕的东拼西凑怎么在最后点题?
电影以一种异想天开的方式,道出了这个前篇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命题,这不禁令我联想到《阳光姐妹淘》的收尾,同样是一场葬礼,前者以一场舞蹈令人笑中带泪感思久难平,而《万物生长》只想能快些跳过这说教的生死之道。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青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在中国绝大多数皆是未老先衰的致青春,根已萎的《万物生长》绝不会是最后一部,钱要圈,星要造,青春还得接着致。
著名女性导演李玉的新片《万物生长》改编自著名直男癌冯唐自传体小说《万物生长》,这件事儿听起来就很戏剧性。
直男癌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充沛的肾上腺素化作豪情万丈的自恋指数,有一种“全世界的女人都被我迷倒”的义薄云天。
一、直男癌的过去——小满“给你讲讲我的过去吧。
”当和他最爱的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没有按要求聊自己的现女友,而是讲起了自己的初恋。
直男癌都喜欢吹牛逼,在故事里添油加醋地神化自己,最后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直男癌的过去,小清新文艺。
那个女孩在他的记忆里,是夏日微风浮动的一缕秀发,是特写的一张朱唇,他深情暗恋了她三年,相处了一个暑假,虽然和女孩只是安静地平躺在一起,最大的肢体接触只是最后的一个拥抱,而他的心中早已炸起无数个惊雷,他的幻想中早已完成了无数次长驱直入的英雄式野合。
二、直男癌的现在——白露直男癌的寂寞必须找人派遣,他现在的女朋友就是最好的人选。
并不刻骨铭心,并不欲火焚身,一个深爱他的女生,因为年轻气盛,不懂得相处的技巧,就被当做一只移动的活体充气娃娃使用起来,并且丝毫没有愧意。
如果说谈论与小满的过去可以满足他的英雄主义,和柳青的不伦之恋可以偿还他的戏剧情怀,那么和白露的这段感情,只是一段人生道路的陪伴,他沉浸在过去,迷恋着未来,身边的白露和所有普通人的女朋友一样,外表普通,由于坚信两人会有未来而精打细算,不会为了男朋友翘课,只绞尽脑汁把他培养成有前途的潜力股,缺乏奋不顾身的罗曼蒂克。
这样的女孩子是真心爱他的,但是缺乏吸引力。
三、直男癌的梦幻——柳青柳青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风情万种,蜂腰肥臀,大波浪长发,迷离的双眼,烈焰红唇。
再加上她有着坎坷的身世,有着不择手段的野劲儿,有着行走江湖的侠肝义胆,如此难以抗拒,给了直男出轨的正当理由。
她的美貌没有减退半分,岁月却给了她大学生直男所没有过的阅历和勇猛。
一个不顾一切、不择手段、亦正亦邪又极端脆弱的美人,真是大学生直男的终极杀手。
他无数的夜里为她在自己正牌女友身边辗转反侧,并不介意她此刻躺在谁的身边。
并不是只有小女孩会迷恋大叔,风华正茂的男大学生同样也会迷恋大姐姐,这不是拜金不是恋物,是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与向往。
就像最后一个镜头,当秋水和柳青在街头相遇,他们看似又被命运牵连在一起,实际上他俩之间永远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看似近在咫尺,其实相隔两个世界。
这部电影中,李玉已经尽最大的力量在消减冯唐的自恋,讲了一个好故事,但是主结构仍然是阳性的。
除了范冰冰一如既往的扮演者西西里式的美丽传说之外,李玉在电影语言上延续了她一如既往的风格。
在一段完整的对话段落中,导演人为把镜头拆散剪碎,观众时而看到一个正景,时而看到一个侧景,甚至还有跳开逻辑线的正反打。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导演在刻意呼唤观众警惕对故事本身文本的沉溺与盲信,这样强烈视觉干预式的剪辑,也使得主角秋水的青春显得相同的动荡、慌张和不安。
在镜头叙述上,李玉使用电影语言赋予故事女性的敏感与阴柔。
《万物生长》是一个好故事,可能会是李玉最成功的一次商业尝试,也是直男癌作者与女性导演的一次成功阴阳调和。
傻缺电影,要说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男主角在酒店大堂跟女主说他觉得女孩像杯酒,什么越喝越醉,越喝越飞。
后面女主请男主到自己家的时候,就给男主递了一杯酒,表示:那姐姐这杯你尝尝呗但整体节奏稀烂,表演浮夸,选角不当,剧情矫情,狗血喷头,(也就中间那几段动画和演员穿插的片段算不错。
)子宫比喻成一间房子那一段,前脚男主女朋友刚说完她要通过高强度运动让宫壁脱落,后一秒剪切到一间老房子在震颤中墙皮脱落,吊灯坠落。
本来算个亮点,结果不知道是导演脑残还是她觉得观众脑残非得让男主角用本片中灾难性的旁白说一句:自那之后我想到子宫就觉得它是间老房子……(原话记不清了,反正台词也写的跟那什么似的。
)我一个男的都能看出来冯唐那原著小说就是青春期傻逼直男性幻想,李玉作为一个女导演看不出来?
而且还拍得更加剥削女性!
如果说《观音山》和《苹果》还算表现底层人民尤其女性在生活和社会当中会遇到的困境,那这部就完全是直男被迫害妄想综合征!
前后两个女性对象都被开大奔的处长在自己先后染指,(也不知道是李玉还是冯唐对于开大奔的处长有心理阴影)中间这一个还掌控欲太强!
到最后背叛自己的前女友临死前还对自己念念不忘,而后认识的大姐姐在自己当面说她是鸡之后还找回来,自首之前还得陪男主炮震沙滩!?
全篇沙溢扮演的白老师(武林外传联动?
)一直在说学医多伟大,学医多光荣,学医要严肃,学医要谨慎。
片中莫名其妙出现的那位大叔,死去的男主前女友以及最后突然复活的看门大爷(超现实镜头是你这么用的吗?!
)好像还想表达什么生命观和死亡观,到最后你表达了个** 还学医这个,学医那个,你们这就是侮辱医学,医学生估计杀人的心都有了。
(PS:看到有一篇影评说男主角前后经历的三个与他发生亲密关系的女性代表了国家在一段时间的两次转型,三个阶段。
不说这是否是过度解读,如果说李玉导演真有此意那这么说李玉导演除了一直模仿的娄公子,现在吕乐导演也成为她的模仿对象啦?
《赵先生》早已更清晰也更完整的完成了这个表达,所以不顾珠玉在前执意步人后尘,而且画虎不成那也就只能是东施效颦!
)最后即使导演是一名女性我还是要说,李玉导演您和冯唐大师一块都听着:我*******
一. 《万物生长》小说和电影的关系 冯唐的书看过,普遍说法是荷尔蒙十足,好在金句甚多,有足够的灵气和穿透力,能割开皮肤,直抵心跳的位置,才不至于被人断定为黄书。
也正常,年轻男人写女人,大多是仅关于他们自己是如何肿胀和坚挺的,是诱惑与嫉妒,是征服与背叛。
而唯有足够阅历的男人写爱情和女人,才能描绘出些许韵味——那是被柔情浸透的时光,字字句句融到你骨髓里去——大概男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血液终于把氧气运送回大脑,下笔终于才能清晰通透。
一直以来,我判断一个男性创作者最佳的样本就是看他创作的女人是否鲜活(无论画家、作家、导演,甚至是男演员与女性搭戏的方式)毕加索画出立体派的情人,拜伦要吟诵姑娘的眼泪来衬托她的美丽,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何其矛盾,甚至阿尔帕西诺在一曲探戈中如何优雅地与一个姑娘共舞。
他们在意的不仅是女人的姿容身段眼角眉梢,更懂得女人们的喜怒哀乐、欲望与执念,才使得作品中的女性落地生根,活色生香。
冯唐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自然谈不上是大师级,加上故事情节原本就散乱,很难想象冯唐这本有点抽象迷幻的原作会成什么样子。
没想到李玉这次干得挺漂亮,《万物生长》主视角虽然是韩庚饰演的男主角秋水,而整体故事则是用女性思维补完,将原作里情节不多的柳青这个角色扩展创作,贯穿起整个故事,顺带凑成一曲三角恋,而原作中“女朋友”这一角色也更加完整生动。
如此一来,散文一样的情节文字再次创作,糅合成为一部电影,能有始有终,有滋有味,说得上是佳作了。
二. 演员 外表是演技的一部分。
对于柳青这样的角色,演技再好也比不上真正的好外形,颜值是硬道理。
范老师何等美女,谁说不美就是不客观,连仅仅在飞机上偶然邂逅过她一次的陈丹青都惊为天人,偷偷给她画速写,还要在自己文章里不肯直接指名道姓地写起她,评价道此女五官“像王羲之的字,笔笔中锋,极姿媚的”。
描绘得非常传神。
这种外形的力量,就如安东尼奥·霍普金斯在拍摄《雷神》时,第一次见到锤哥的饰演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面对一个身高一米九金发碧眼的筋肉壮汉,老戏骨不禁惊呼:“这已经不需要任何表演了!
” 韩庚则全然卸下了偶像的感觉,从杂志硬照和唱片CD封面上走下来,散尽浮华,落地生根。
——但我认为偶像瞬间变痴汉这种情形可能是其粉丝不愿意见的。
去年韩庚虽然在《变形金刚》和《智取威虎山》中打了不招人待见的酱油,但毕竟都是美貌的酱油,岂料这次好不容易当了男主角,却是下巴有肉,皮肤又粗又油,从头到脚一身地摊货的抠屌青年。
无论《观音山》中的陈柏霖还是《二次曝光》中的冯绍峰,李玉电影里的美男子都是普通的装扮,她拍的就是普罗大众,因此男主角也必须都是寻常穿戴。
我不知道这样的韩庚还会不会让少女疯狂,但就外表而言,韩庚面容干净,鼻梁秀挺,眼神忧郁,而他一笑起来,弧线恰到好处的嘴角后面又露出淘气的虎牙,撩拨得姑娘们要心里一乱,作为舞蹈系出身的他,无论手腕的线条还是双腿的长度,都漂亮至极,真是少年与男人之间那段最佳状态,是的,原汁原味的鲜肉。
齐溪是个面容寡淡的姑娘,表现控制欲极强的女朋友再合适不过。
且与范冰冰完全是两个风格,一个丰腴,一个单薄,一个烈焰蓝金,一个素面朝天。
美中不足是略显老气,倒也难说是医学院女生的传神写照。
三.情节(有剧透) 一开始的福尔马林戏非常有视觉效果,没想到考试的情节被排得那么靠前,引出了几乎学校中所有的角色,一下子把观众带到医学院这个环境中去,机智的手法。
鉴于范冰冰是女主角,因此剧情很快安排男主角秋水在五星级饭店里邂逅了熟女柳青,也可以说,柳青在饭店里邂逅了秋水。
那种相遇,是只消一眼便知此后你与对方之间一定会发生一些什么,你说不出原因,但你却能100%确定,这种确定就像阳光能轻易穿透水晶一般不容置疑。
那一刻将永远印在你的脑海中,在今后的所有时光中时而惹你哭,时而又惹你笑,在那一瞬之间,万物生长,春风十里,繁花盛景。
你有点不安,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在心中做好了将为此人颠覆人生的全部心理准备。
女人是很容易察觉来自男人们的注视的,但男人则仿佛普遍察觉不到自己的失态。
柳青很自然地走到秋水面前,两人简简单单的对话,看起来随便聊聊其实是了解一下对方的身世背景。
柳青“偶遇”办完事的秋水又开车送他回学校,后来再次“偶遇”路边撸串的秋水,即使干爹在身边都要跟他打招呼——男女之间一切原本没必要的往来,都是对方在说“我对你有兴趣”。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写道: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有事没事的,秋水和柳青就碰头。
柳青不断来找他,拿药也好,翻译稿子也罢,和他一起玩蹦极又为他亲自下厨,秋水的女友撕逼到面前了还能保持一丝不乱的优雅。
秋水从来不跟她承诺什么,柳青也乐于当着这个姐姐,翻译费该给也照给。
他们两个之间是又彼此亲密又自由的关系,他们会时常见面,但谁也不会提出“在一起”,也许那一次晚餐之后他们会发生什么,只是秋水的女朋友闯来得正是时候,歇斯底里地宣告自己名正言顺的身份。
联系起之前秋水阴阳怪气地拿柳青身边的处长开玩笑,几乎可以证明,无论男女,在吃醋的时候是做不出任何体面举动的。
这段原创撕逼戏相当精彩,李玉把齐溪关在门外,等深更半夜齐溪歪在沙发上睡着了强把她拎起来拍,那怪那股盛怒之气如神兵天降,逼真至极,看得人倒抽冷气。
另外还听说李玉有暴打韩庚来给其增加戾气。
可见方法派的表演手法果然奏效。
打群架一段是全片的华彩,从前我对《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首歌感觉一般,现在已经单曲循环了。
秋水和白露虽然分手了,但他和柳青却也没能顺势发生什么。
对于柳青的个人生活,原来秋水始终是介意的,尤其是“处长”这个身份,仿佛是男人对长者身份压迫而产生的敌意,无论社会资源还是在爱情上。
秋水的初恋女友一段时不时贯穿在影片中。
那段著名的“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
”动画非常入境,其中“孔子”两个字被改成了“圣人”,非常得体的改动。
秋水关于初恋的回忆被割裂不久,就和柳青去了海边。
当时我很笃定地跟身边的肖恩说:“李玉的电影就是这样,到最后总是一男一女走到大自然中去沉默,不知道在干什么。
”万万没想到不久之后男女主角就横刀立马就地野合。
冯唐写秋水说起柳青对他的评价:“在床上象野兽,怀疑我是否真的受过那么多年教育,念过那么多书。
” 说实话这段激情戏拍得不差,非常有温情,但作为《万物生长》的激情戏,就要差一些了,仅比《黄金时代》中萧红和萧军的床戏好点有限。
私以为近年来国产片激情戏最棒的是黄渤和余男在《杀生》中的表现,男女之间万般思绪都揉进那几十秒里去,却没有半点色情,你推我进,十足演出了男人味和女人味。
韩庚吃早餐那段戏拍得很好。
老司机总教育后生温情后不要急着翻身睡觉,要搂着姑娘温声细语,犹如怀抱新生的婴儿。
那么一个对自己人生有清晰计划的漂亮熟女,睡过了不谙世事的男大学生之后抽身而去的行为好像也是不得体的。
秋水仿佛一夜之间连续失去三个姑娘。
那时韩庚嘴里噎着鸡蛋,脸上的惊恐焦虑和委屈,相当写实。
在支离破碎的闪回中,范冰冰终于说出了那句“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
” 年轻的时候我想过,一个漂亮的女人大约不会甘于平淡,她们会利用自己的美貌得到一切幸福。
过了好多年我才发现,相貌更漂亮的姑娘比其他姑娘过得苦多了。
之后的各种原创情节就不吐槽了。
“女神一直爱着你”这个设定令人感觉到电影很温情,简直像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像《甜蜜蜜》一样,两个人历尽苦难,修成正果。
而且有点正能量——你写书不成功你就干别的赚点钱(金丝眼镜不便宜),即将跟爱人分离也别焦虑若无其事地安排一场愉快地约会就走反正有缘人终会再见,男人对别的女人动心思了也无所谓太好了说不定就有机会可以嫁给清华男了。
这种情感的归属令人觉得安逸,觉得温暖,觉得不思进取。
这在李玉其他电影中是很少见的,冯唐的妙语让电影的台词质感变得尤其好。
无论场景配乐还是服装,也确实是有那些旧时光的味道。
我个人听不太惯京片子以及用京片子唱的摇滚,但我承认对于整体氛围的营造,相当成功的,段落起承转合都令人信服,配乐表演都不错。
《万物生长》难说是何其的佳作,不过既然冯唐自己也夸这片子,那么文学改编电影做到这一点,就是完满了罢。
END
对着梦中情人没有上下限地持续分泌荷尔蒙,直到猝死,每个人都冲动地就像发情的野兽,是青春。
看见人都不爽,对自己无可奈何,对世界失望透顶,总想着和谁打一架,哪怕自虐也行,这也是青春。
这样的青春,李玉都点到了。
青春原本如此,就像《观音山》里,每个年轻人都有支离破碎的过往,青春如同被蜘蛛网黏住的虫子一样,只有徒劳的挣扎而已。
于是不停做爱,于是打架哭泣,于是向往死亡。
电影《万物生长》里充斥着暴捩甚至变态的怪口味。
解剖尸体的桥段多得像吃饭,医学院随处可见的白色骷髅,四处翻飞的人头,福尔马林像洪水一样在教室里流淌……弥漫在大学里面的,再纯洁不过性,再堕落不过欺骗。
白露是整个影片里,情绪最饱满,最青春活力,最有说服力的角色。
她和秋水厮守,和所有男女那样相爱,然后被劈腿,不甘心,歇斯底里大哭大闹之后。
然后变得甘心,从容选择别人。
而与白露相比,柳青虚幻地就像一个梦境,莫名其妙地来去,如同聊斋志异里面的孤魂野鬼,加上范爷妖魅的气质,感觉太美太不真实。
她怎么会喜欢上秋水这么一个一穷二白的痞痞的穷大学生?
难道是报恩?
片方说主演是范冰冰,观众都看得出来齐溪演的白露才是,太抢戏了。
最悲伤的角色是小满。
故事交代的很少,却最可怜,导演吝啬得甚至没有给小满一个正脸镜头,只在停尸间才能看到她。
她的死像一面镜子,昭示了秋水鄙琐人性的大爆发。
停尸间里,秋水面对小满的那句台词深得我心:“那一刻你才知道你是有多么自以为是:你以为你一眼就能看穿生活,没想到生活却老是给你大耳光;你一直都觉得自己很痴情,可是从头到尾始乱终弃的好像都是你。
”“你是我这个夏天拥抱的最后一个人。
”这句话,小满对秋水说过,柳青也说过。
她们注定悲哀,似乎只是那个夏天秋水记忆里的一抹夕阳。
那个夏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在乎。
小满、白露和柳青分别代表了三种女人,是女人的三个阶段。
小满是秋水的初恋,她永远定格在少不更事的中学,是秋水影子一样的过去;白露代表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爱情,是秋水有滋有味的现在;而柳青成熟风骚,性感美艳,是秋水向往的未来。
这样的设定必然不是无意为之。
然而,这三种貌似完美的女人,都被秋水给搞丢了。
搞完女人以后,他就成了哲人。
明白了女人是什么样的生物,也开始了痛快地告别。
于是有了这部电影。
秋水是那么地闷骚。
于是,女人们开始问他,你怎么闻起来这么骚啊?
韩庚演不出北京男人的那种感觉,太邪性,怎么看都像东北小流氓。
不过,秋水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这个角色虚伪得连自己都相信了,空有好皮囊,又有很多大道理。
他脚踏三条船,每个女人都对他死心塌地,每个人都只是陪衬,最后他再来一个人生大回顾大总结,用别人残酷的回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而那些花儿败的败,死的死,散的散。
可悲哀的是,女人都相信他,总爱着他。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没有女人会拒绝一个闷骚的男人。
而这个男人还会写小说。
每个人都有过这么一段青春,每个人也都曾经不是东西过。
青春不是人们意淫地那么完美,纯洁地似乎只会唱国歌。
青春里的每个人都像是杀人的野兽,躁动不安。
而负责回忆青春,杜撰青春美好的人,常常是那些已经没有青春的人。
看完电影,我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的青春,主角忧郁地撕心裂肺,我近乎无动于衷。
因为我不曾这么躁动分裂过,也许有,也记不起了。
我只是安安心心看书考试,没有酒精,没有爱情,没有解剖,没有所有情绪在一个时间的大爆炸。
可以肯定的是,我没有说“青春再见”那样的话,只是让青春悄悄地消逝于无形。
不过,看着别人的青春,也许是冯唐的青春,也许是李玉的,也是极好的。
三星半。节奏和编剧/剪辑功力不够。色彩挺好。
拍得真好~~混乱青春里,初识残酷世界,因它不符合想象而生出的愤怒、疼痛、失望、无奈~~韩庚不好看,但演得很好啊~~范冰冰就是又美又有万种风情的~~
豆瓣分这么低惊到我了……
李玉这个导演,看完《苹果》后我觉得她还很有情怀,看完《观音山》后我觉得她很有野心,但火候不够,看完她的新作后我觉得她已经堕落了。
费劲巴拉讲了大半天,不如张楚一首歌动人。2.5
李玉风格化影像的延续,配乐大赞,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群架绝了,有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国际歌加板砖的风范。李玉是调教演员的高手,连韩庚这种面瘫都被调教得会演戏了,不用说范爷了,只有在李玉的镜头下她才是一个演员。有几场戏的摄影都极美,特别是湖边和沙漠的逆光,只是焦点让人略捉急啊
我真的不想再看在宿舍里打炮的青春片儿了。
挺喜欢。电影一开始觉得微微俗套。后面却越演越有感。韩庚一身少年气,范冰冰好像就在演她自己一样。演白露的女孩子也好看。泼辣,有劲儿。一切都像个真实的故事。
像是改编了《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可以看
2015年最好的电影之一,很有那种感觉,额,感觉秋水就是村上春树小说里的男主人公一样(这样说对冯唐不公平😁),每个秋水心里都有一个柳青,就像渡边心藏直子,初君恋念岛本,得不到的,终都消失不见了。
当李玉遇上冯唐,简直是文青的狂欢。看开头的时候正在吃晚饭,福尔马林齐飞顿时倒了胃口,也正说明校园戏拍得不错,节奏紧绷荷尔蒙肾上腺素飙升,令人惊喜。遗憾的是后来依旧沦为了庸常的青春悼念,而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青春只有大学的人来说代入太难,面对秋水阳痿的声音和柳青满是脂粉的脸摸不着头脑。
太喜欢导演的拍摄手法以及画面,很多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很喜欢里面的所有配乐。尤其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现在脑子里还在循环。同为处女座的我特别能理解白露对秋水的情感,所以尤其喜欢白露去找秋水,与秋水争吵时的感受。因为爱你所以离开你,因为爱你,所以不能忍受你一丁点情感瑕疵。
没想到还挺好看。很写实、又很诗意。然后中间还穿插着一些超现实和CREEPY,配乐也够赞。另外看到最后你才发现原来主角是那些女人们,她们的不易、隐忍以及,你永远不知道女人可以为了爱情有多牺牲。支持国产加一星。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痴情的人,可是好像从头到尾始乱终弃的都是我。
根本不想看
在东非草原上safari的纪律规定大家是不能下车的。那几天里,只有在经过一片湖时,司机放大家下了车,同车人三三两两地拍照,我一个人看着那群近乎荧光的、颜色与周遭环境毫不和谐的粉色火烈鸟——想到了这个。
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女友是白露,可自己还是禁不住喜欢柳青。
不错
小黄书能拍成这样,不错了。冰冰女神一如既往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