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终究还是要落在“现实”两个字上,剧中的魔术师是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巧妙的在想象和现实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又克制的保持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让我们看到改变命运的,终究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自身的性格,欲望,还有无可躲避的时代。
台北的中华商场,是无数卑微人物的聚集地,也是时代的烙印最深的地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人生的舞台很短,一眨眼就演完了。
经历多年的筹备,根据著名华人作家吴明益的代表作《天桥上的魔术师》而改编的电视剧,终于得以在今年跟观众们正式见面。
自二月开播,到三月落幕,赢得不少影迷的追捧,最终在豆瓣上定格为8.6分。
但论质量,哪怕上9分也不为过。
最初,这部小说也有拟拍成电影的打算,但考虑到改编的体量以及吴明益个人的意见,最终还是以10集电视剧的形式呈现。
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由台湾导演杨雅喆编剧兼执导。
他曾凭借《囧男孩》和《女朋友,男朋友》立足影坛,后又以《血观音》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从而被更多内地观众所熟识。
而此次则是他阔别十余年后再次拍摄电视剧集,足见这位原著铁粉对这个故事的重视。
2012《女朋友,男朋友》
2017《血观音》对于《天桥上的魔术师》的影视化,吴明益本人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评价其为“试图抓住原著精神的全新的故事”。
虽然该剧在为期一个月的播出期并没有引起轰动性讨论,但凭借极高的改编完成度、深邃的主题和艺术价值,已然足以跻身本年度最优秀的华语剧集之列,值得被更多的观众发现。
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讲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华商场里几个商户家庭之间的一系列既充满魔幻又现实伤感的故事。
西门町天桥上突然到访的神秘魔术师依次见证了这些故事的发生,但他从来不会主动去干预他人的生活和意愿,只负责实现那些想要去到传说中的“九十九楼”的人的愿望。
故事中的“九十九楼”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没有人可以做出解答,因为留在那里的人与物再也无法回来。
消失的东西必须留在九十九楼,否则它们就不再真实存在了。
这正如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悲伤感悟:那些消失之物,只有在真正消失之后,你才会意识到它曾经的存在,也才会去缅怀它曾经带给你的美好时刻。
在我看来,剧中的“九十九楼”,其实是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的归宿,是惨遭社会歧视和迫害的性少数者的归宿,也是无法逃出自己生命困局的所有人的归宿。
无论是形式上还是主题表达上,该剧《天桥上的魔术师》都与去年亚马逊出品的口碑不俗的科幻剧集《环形物语》接近,两者均以一种隐秘的视角讲述了人类各有不同的生命困局。
2020《环形物语》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这句台词无疑是整部剧的切入点。
整部剧正是以这句台词为起始,从而引出一个个断舍离的故事。
有恋人之间的断舍离,也有亲人之间的断舍离;有个体与其所爱之物的断舍离,也有个体与过去的自己的断舍离。
虽然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隐喻,但导演杨雅喆拒绝了折中的更通俗化的改编;而是让剧集继续以延续原著精神的面目展开,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埋在那些无法回头的去往九十九楼的“消失”当中。
而整部剧所关照的“消失”,远远不只是去往九十九楼的那些处于社会弱势的、不快乐的人。
用心体会的话我们会发现,“消失”的还有被时代抛下的事物。
剧中的中华商场,即是销声匿迹之物的代表,甚至可以说它是整部剧的真正主角。
这座在上世纪60年代落成、于90年代被拆除的商场,曾经是台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公有综合商场,是集聚着几代台北人重要记忆的地标建筑。
即便是已经消失近三十年的今时今日,它仍然被许多人所铭记。
吴明益便是众多铭记者中的一员;某种程度上,《天桥上的魔术师》便是他写给这座消失的商场的情书。
吴明益曾在采访中谈到自己对中华商场的印象,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不堪的时代终将被清算尽管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的主体仍是关于不同个体的生命困局,但剧中每个角色的生活似乎都在无形中被台湾长达几十载的白色恐怖所笼罩。
这是剧中一条被低调处理的线索。
如果说《天桥上的魔术师》对戒严时期的侧面反映,在大多数单集中只是以学校教育的恐怖面向、大人们聊天过程中的突然中断,以及隐藏在人群中既突兀又神秘的人物来加以暗示,而在颇具黑色童话气质的单集EP4中,这份批判则不再掩饰。
这集中,从开篇课堂上学生们大声朗读的课文,到中华商场内各商户之间秘而不宣地传印不可告人的书籍,直到最终的那场使人丧命的火灾,将戒严时期的恐怖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新电影时期,我们姑且还能看到年轻激进的创作者们对政治说不;而如今,真正呈现和反思灰色黯淡的戒严时期的影视作品却并不多见。
尤其是长期被言情剧霸占的台剧市场上,这种表达几乎是被架空的。
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之所以大胆保留这层表达,与亲历过这段岁月的吴明益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这是其身为艺术家的责任。
对这段历史的反映,即是对剧中“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的呼应和践行:美好的回忆会被人们记住,不堪的时代也终将被后世清算。
台剧史上的一次壮举投资高达上亿新台币来制作电视剧集,这在以往观众辐射面狭窄、粗制滥造的肥皂剧占有率居高的台剧市场上,几乎是一件痴人说梦的事情。
但随着近几年《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等一批剧集的热播对台剧市场造成的刺激,以及Netflix、爱奇艺、腾讯等外来平台的竞争,这种不可能被《天桥上的魔术师》实现了。
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以高达两亿新台币投资,一举创下台剧预算的历年之最。
两亿台币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去年台湾本土的电影票房冠军《孤味》也仅拿下1.9亿台币。
2020《孤味》将如此高昂的资金用在制作《天桥上的魔术师》这样一部题材小众、且仅有10集的小体量电视剧上,足见投资方的魄力,也侧面说明了台剧正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如导演杨雅喆所认为的那样,这个记录恐怕很快便会被其他台剧打破。
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中不仅有大量非常烧钱的CG特效处理,而且为了尽可能地求真,剧组光是为了重现消失的中华商场全貌,就花费了8000万预算来搭实景。
美术组对中华商场里各色各样的几十家商铺的考古和设计也均做足了功夫。
以至于因为场景复原得过于有模有样,不少曾经经历过中华商场繁盛时代的中老年民众,甚至不惜以假扮成群演的方式前来此地凭吊。
而为了节省开支,整部剧并没有任何大牌演员坐镇,甚至主演中的一部分还是从未有过表演经验的新人。
由于拍摄的是以80年代为背景的戏,演员在正式进组之前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文化培训,以熟悉那个年代的氛围。
杨雅喆导演对演员素质的要求极高,再高难度的表演都需要演员们亲自上阵,哪怕只有一两个镜头。
生性内向的儿童演员去放声叫卖商品,青年男演员因角色需要而苦练穿高跟鞋跳钢管舞,类似的情况在拍摄中比比皆是。
两亿台币的耗资、长达一年多的前期工作和长达三个月的拍摄,虽然未能使本剧成为爆款,但在剧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时刻是值得的,这也是必将载入台湾电视剧史的一次壮举。
即便观众们看不到工作人员在幕后的努力,但在观看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也必然能够感受到它的细腻和美妙,并被其中真实质感的人物所打动,被属于八十年代记忆中的中华商场的怀旧气息所感染。
该剧已于上月底正式剧终,感兴趣的影迷不妨趁着热度尚未完全消褪的当下,好好看一看这部优秀的华语电视剧,哪怕是冲着两亿台币的创纪录投资,或是吴明益和杨雅喆的名头。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ep5大小佩那里就开始哭泣,一直哭到最后。
特别伤心特别无奈的一长段故事,但因为带着旧日光晕,所以再伤心再无奈底色也是温柔的暖色调的哀伤。
我不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段记忆从身体里抓出来,又一笔一笔绣在荧幕上,我只是看着大家哀伤的眼睛流泪,在所有抓不住的事物面前,在一切物是人非的故事里,我以这样的心情怀恋你。
所有消失的东西都在九十九楼,东西原来只有用消失才能证明其存在。
nori烧掉自己的梦,“因为他怕你们不喜欢”。
那时候甚至觉得魔术师很坏,怎么能鼓励nori上99楼,后来发觉魔术师无所谓好坏,他只是帮你的生命发出提问,问每个人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魔术师是我们心里的声音,会善待每一个依然相信着魔法相信着爱情或者随便相信着些什么的小孩。
那些怕被人看见不喜欢的梦,都会找到点亮最黑暗孤独时刻的火柴。
nori究竟去到了哪里,算命人说“这个孩子命格很特别,他还在找自己的路。
”特丽莎说漫漫人生路是阴间路,我和小不点一起打个冷战。
完美男孩nori有个守不住的天大秘密,那时候我真的好恨三个撞破秘密的小鬼头,如果不是发现那片仅存的小天地,nori大概或许可能更平稳地过渡,没什么东西是爱不可包容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nori消失数天后给美枝子打电话,想带朋友回家,“很乖,很漂亮。
”美枝子在那么惊慌几乎已经受丧子之痛的时刻,仍没有松口,没有说你带她回来只要你好好的妈妈什么都不在乎。
妈妈的爱没有能冲破最后那层幕布,哪怕她隔着幕布看到了孩子微笑的表情和哭泣的眼睛。
所以魔术师说得没错,“是你不让你儿子回家。
”,于是做不了有nori的梦。
但当她穿着nori的校服乘列车去寻找,思念爱甚至愧疚带她穿过梦境或踏上阴间路,在这个妈妈不熟悉也实在难接受的世界里,看到女扮男装的人她大叫“No”,看到女扮男装的你第一反应还是保护你。
就像《谁先爱上他的》,每次看到阿杰谢幕妈妈送花给他我都忍不住流泪,因为你觉得他变成大人之后受了很多委屈很多苦,那么烂的遭遇那么烂的人生,妈妈的爱像天幕一样遮下来,护住张牙舞爪自我保护的小孩。
nori,自由了就好了。
日本客人来鞋店,他说Simle for me,我更愿意相信那是nori托他带话,他很幸福,不论是走了跳出世俗标准获得重生的阳间路,还是彻底解脱的阴间路,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没道理不自由,不幸福。
结局又看到nori温温柔柔的笑,只是穿学生制服就很好看。
穿白色学生制服的nori是藏在人群中的普通男孩,穿黑色球服最风光,是大家都羡慕都爱慕的完美男孩,在小房间里穿漂亮衣裙时是最孤独的漂亮男孩。
自此目睹小八被霸凌致死,nori的服装慢慢颜色淡下去,布料慢慢变柔软,笑容慢慢变少,眼神慢慢变绝望。
其实每个背影美枝子都看在眼里,但她没有做出那个选择。
她太信任他了于是觉得他可以处理好,可他没办法站在衣柜里和全世界宣战。
最后美枝子梦到nori,你们原谅彼此了吧。
小不点进电影也很伤心,自此nori消失这个家就破碎了。
爸爸不由说分的暴力和妈妈“为什么消失的不是你”让他彻底伤心。
看着小不点顶着乱糟糟的头发一直走,脸上褪去曾经的快乐无忧,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带上一层平静忧伤,真的好难过。
于是他跟着心里的魔术师上了99楼,留在电影中,用自己的消失向父母表示抗议。
还好父亲的泪让电影世界下雨,小不点重回现实。
你是要以消失彰显存在,还是只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这是小不点的选择。
隐身人是金鱼泡泡的plus,原来99楼上全都是对世界失望的人。
可明明一点点爱就能把他们留住。
第一二集,99楼小黑人。
致我们童真想象力的无限浪漫幻想。
现实部分,小不点又皮又可爱,哥哥的爱,玩伴的支持,好多场景看得想哭。
奇幻部分,小孩的只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非常出彩。
第三集,水晶球。
青春期的敏感多变小心思,稍纵即逝的友情爱情。
阿派啊,不仅不惹人厌反而让人同情怜爱。
第四集,石狮子。
导演野心初露,梦游的傻阿盖与大小配的笑刊掩盖不了戒严(?
)的恐惧氛围。
阿盖拍爸妈那段简直惊悚。
第五集,文鸟。
阿派抱佩佩那里心碎一地,泪崩。
第六集,影子。
诺里的秘密,无奈的无奈。
第九集,金鱼。
美丽又残忍,孩童受伤的自我保护与互相依靠,有强烈共情,哭得好大声,停不下来,后劲还大,抓心挠肺。
开始的没人要和第一集呼应开始铺垫。
痛了就冰起来,冰到麻就不痛了。
不要听不要看,金鱼泡泡就不会破。
阿胜,你的鸡蛋要全熟还是半熟?
(没记错的话是前面诺里的话吧)特丽莎的暗写,阳光在水瓶里跳跃成金鱼,街上的光影配合音效仿佛泡泡实体,大海上升,都是最爱。
第十集,超时空手表。
起点是小不点,落点也是小不点。
小不点终于还是去了99楼,残酷又真实,没有回头路,小孩被迫要去永久告别,哈破赖哈破赖,再次泪奔。
最后的奇迹却又极致温柔,点题消失就是存在,向前走让过去消失,过去才真的存在。
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超时空手表(第10集)】里的故事,与,张艺谋【一秒钟】有同样的故事串啦,啊哈。
纪录片里的故事,纪录片里的人,不是不重要,观众如果想看到,哪怕一秒钟,也可以跟那啥。
电影时空容量,照片时空容量,文字时空容量,人的记忆被烧毁,灵媒还在,小孩子说,哦,秦始皇诸葛亮乌衣巷朱雀桥雷峰塔寒山寺虎门炮台开国大典西行漫记佛法东来……。
最後一集真的給我很大的震撼。
因為從第五集白色恐怖給佩佩一家帶來的不幸開始,感覺小不點身邊的所有人都在離開,因為現實太過於黑暗和壓抑,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像玫瑰少年的爸爸懇求的那樣:“走!
快走!
別再回到這無情的地方來了!
走!
去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但最後一集不同,導演讓小不點回來,也在殘忍的現實裏留下了一篇美好童話。
小不點想要去的地方,不是99樓的烏托邦,而是一個有愛的現實世界。
而當他的城市被大雨顛倒的時候,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懷抱,那就是真摯的愛和思念。
消失和存在的關係,或許就像火車離開和到達台北時必經的同一個轉彎。
在名為99樓的轉角處,一棵思念的樹等到了貪玩的雲,兩隻金魚遊向了不知名的蔚藍海洋,旋轉著的美漸漸被更多人欣賞,磁帶正停在由A面向B面翻轉的瞬間。
而那之後,又將是怎樣的風景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陀螺电影《天桥上的魔术师》,也许是今年以来对岸声势、阵仗最为浩大的剧集。
不过在内地,它却几乎没有什么讨论的声量。
就个人对前六集的观感,可以下的判断是:你可以错过去年金马奖的任何一部台片,却不能错过这部台剧。
剧集改编自吴明益的同名短篇小说集,以他小时候成长的八十年代台北西门町中华商场为背景。
小说将众多人物的成年追溯视角视作起点,“移步换景”式地拉扯出他们曾经的记忆。
转换视角间,是真真假假的诉说、虚构与现实的分野,从而轻巧地带出时间流逝之感。
此书在台湾的文学界本就引发过诸多的讨论,又在《血观音》、《女朋友,男朋友》的导演杨雅喆的执导下,斥巨资耗时五年改编。
其一经开播,自然能在台湾影引发巨大关注。
简单总结,《天桥上的魔术师》中的每个短篇都会换一种样貌,吴明益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才能统摄起书中冗杂分立的多种小说类型。
无论是梦幻细碎的都市怪谈“外包装”,还是这些断裂分散、以一个个“记忆体”呈现的故事,亦或者是其中影影绰绰的隐喻……它们的影像化难度都很高,更难以被剧集这种方式所结构。
看完小说,我更要惊呼的,是杨雅喆的改编之妙。
相对而言,剧集非常注重类型化与结构上的“移花接木”,呈现出的是一个主支线分明,如一幅散点展开又能相互咬合的拼图。
开篇两集,故事从孩童视角出发,对商场中的几个主要家庭与魔术师的整体形象进行铺陈。
在台湾庶民剧的外壳之下,魔术师的介入,轻松打破了整体风格的界定。
传说中,在99楼,人可以看到自己曾经失去的最爱的东西。
在那里,一切曾经消失的东西都会回来。
掌握上楼途径的,就是由庄凯勋饰演的魔术师。
这位魔术师的形象,在每个角色的眼中都不尽相同。
他能猜测人的内心、预知未来,甚至将现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像是流浪汉,又有点像死神,或者是心灵读测者。
但无论他是谁,他总是能改变人的一个生活瞬间,将角色引向命运的岔路口。
而从第三集“水晶球”开始,杨雅喆则显示了他“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一面(毕竟是拍《血观音》、《女朋友,男朋友》的导演)。
剧集犀利地揭开戒严时代的恐怖与伤痛,是如何持续地影响着每个人;同时又将解禁开放后,那种“由冷到热”的动荡感与压迫感倾泻而出。
不由感慨,片头罗大佑的一曲《之乎者也》,配以台湾的新闻老照片,其中的寓意,就是将民众的沉默与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片虚无,给刻画出来。
第三集中的两个奇幻之物,分别是猫妖与水晶球。
前者是寄居在唐先生西装店天花板的猫,能听懂人话,更能召集群猫,幻为男性的形态。
后者是魔术师卖给锁匠家的大儿子阿派的宝贝,转到某个角度,就能看到人心中的“至尊元”。
这两件奇物都与这一集的主角阿派息息相关。
他陷入进了一场三角恋,与衣店的实习生阿猴共同追求眼镜店家的女儿,却在追求失败后逐渐发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实际上是阿猴。
而令人意外的是,原来阿派的心里住着的也是一只猫。
一个人要如何定义“喜欢的原因”?
在杨雅喆这里,答案是:“不单是那个人,还包括了与对方相处的时间以及场域的氛围。
很多人在青少年时会有个要好的朋友,那个人让他心动过,可是除此之外,他这辈子可能不会再遇到同性有那样的感觉。
我不觉得剧情应该被写成同性恋,我觉得它应该更模糊。
”
也就是说,杨雅喆并没有以同志题材先行切入处理,同理于第六集中鞋店家庭的哥哥Nori的女装倾向。
魔术师给了他一盒心愿火柴,有些像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火柴里,Nori能看到自己渴求的人生,那绝不是自己每天都要在人前伪装成“直男学霸”。
阿派与Nori在性取向上的不固定,随着他们人生的改变而产生波动。
而这两个男生引出的,则是当时社会压迫下,性取向固定者所遭遇的矛盾与纠葛,也就是另外两个被留白的“幕后故事”——袁富华饰演的西装定制店老板唐先生,猫妖即是他对男生情欲的投射。
守着商场中唯一需要推门方可进入的店面,也说明了这个角色日常向他人封闭心门的状态。
被大家发现怀有女装倾向的小八,他的身份是无法结婚的迁台老兵的养子。
岁数可以当他爷爷的老兵都可以接受他的倾向,但他却被一群不谙世事的年轻人霸凌致死。
这种隐匿自我所带来的窒息感,在第四、五两集中迎来了更高潮。
第四集“石狮子”,在开篇就以荒腔走板的儿童舞台剧形式,暗示这集将涉及戒严末期白色恐怖的留存。
当时,有关人等通过搜查、禁止自由书籍,并派驻监察队对商场进行监视,对违规者予以制裁。
阿派的弟弟阿盖,被锁匠爸爸送了一把“神奇钥匙”,而这钥匙竟在自己的恶作剧下,可以打开庙门口石狮子的内部。
这让阿盖可以躲进它的身体中,暗中监视商场的各个角落。
也就是在监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监察者正在监视私下印制进步刊物的书店一家。
会移动、监视人的石狮子,实则是阿盖自己的梦游幻症。
现实揭晓之时,也是监察队的迫害与书店一家人的倾覆之时。
一场大火夺走了书店一家四口中三口人的性命,唯一幸存的女孩佩佩,还要独自面对无法走出的阴影和监察队的持续监视。
“生老病死,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取自《金刚经》的这句话,也即是剧中“时间”的替代密语,成了治愈在高高悬置的时代恐怖中留下来的人的“药引”。
越往后看《天桥上的魔术师》,越会发现这部剧集与小说的核心,在于“消失”。
消失的物,消失的人,消失的情感与记忆。
因为消失,才变得更加刻骨铭心。
反观中华商场,它实际上一体两面,同为“记忆模型”与“田野现场”。
这座即将消失的商场,看似是所有故事发生的背景舞台,是魔幻发生的特殊地域;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幕后对象,因为它本身也是台北的缩影,更进一步说,它其实成为的是“台湾之于世界”的隐喻。
正如小说开篇所引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话语:“我真正想当的是魔术师,但我变魔术的时候会很紧张,只好避难于文学的孤独中。
”换言之,许多无法明说的情感和记忆,作者将用“文字的魔术”把消失的过往给“变回来”。
因此,《天桥上的魔术师》并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复刻这种末代商场情怀的“怀旧小说”。
它是通过集结这一个个似幻似真的年代故事,见证台湾自戒严时期之后,社会整体的遗存与变迁过程。
这个过程中,虚幻的魔术达成了对现实的隐喻,而可爱又残酷的叙述质感,则勾连起故事与记忆之间的鸿沟。
小说对时代背景中高悬的恐怖给予适当的留白,也并不对具体的社会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与之不同的是,创造一个时代暮色下,更显残酷的“梦游世界”,是杨雅喆的野心。
当时,社会看似即将翻开新篇章,但这种过往遗留的毒害与面向未来的希冀,仍旧持续地对抗着,隐秘在日常生活里,令人感到“忽冷忽热”。
当梦游将醒,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这个世界仍是如此冷酷,容不下多元与真实的声音。
现在台湾的发声环境虽已截然不同,但那个残酷时代的影响却从未消失。
“消失”的另一层面,则在于故事、记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吴明益把自己写作的秘密,藏在了这部短篇集的最后几段话中:“故事并不全然是记忆,记忆比较像是易碎品或某种该被依恋的东西,但故事不是。
故事是黏土,是从记忆不在的地方长出来的。
故事听完一个就该换下一个,故事会决定说故事的人该怎么说它们……只有记忆联合了失忆的部分,变身为故事才值得一说。
”魔术师真的存在吗?
如果仔细阅读过原著,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答案:同时存在与消失。
所谓的“魔术师”,就是每个人对于逝去往事的记忆。
我们都会长大,渐渐遗忘自己小时候为之激动的一个个“魔法时刻”。
但是,那些在幻想中产生的幻象,它们并没有在我们的身体里消失。
在一篇文中,杨雅喆聊了一个很有趣的改编历程:编剧团队在改编原著的过程中,书写了非常多全新的细节与桥段,渐渐地,又把这些当做是原著里本来就有的内容。
而这其实是反复阅读原著从而产生的幻觉。
“一如小说里面长大的童年伙伴聊着往事,却总是无法拼凑成同一个故事。
原来记忆会随着时间过去,产生不同版本的‘真实’……发酵出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八十年代台湾众生相’。
那时我忽然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魔术师,因为感动,所以执着地相信自己的故事才是真实的。
”这种虚实相间的创作历程,启发杨雅喆将整部作品的核心找到一个安放的地方:“那个当年商场孩子们幻想出来的九十九楼,消失的、欲望的东西都在那里。
消失的人和事随时可以存取,即便来自不同时空的人,也可以因此交换生命经验而发生共感。
”
也许,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从《天桥上的魔术师》的时代暮色里,发觉一些模糊的身影。
他们与自己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或是恰巧就存在于我们记忆的角落中。
疑幻似真。
“也许,我们真的活在一个梦游的世界。
”
《天橋上的魔術師》迎來大結局!
改編自小說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書中以虛實交錯的情節與魔幻意象引人入勝,讓文字轉譯為影像的難度極高。
不過,楊雅喆導演巧妙保留作家吳明益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所構築的原著精髓,更維持他向來喜愛在作品中影射真實社會事件的楊雅喆風格;讓《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版藏有許多台灣歷史案件與經典電影的影子,可說是讓《天橋上的魔術師》處處都有「彩蛋」!
而你在令人揪心的劇情中也有發現導演這些寓意深遠的安排嗎?
讓我們一起迎接《天橋上的魔術師》結局、一邊解密楊雅喆導演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情暗藏的各種彩蛋!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十集結局彩蛋!
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PHOTO BY LI SSU CHANG @JIMMY LEE《戀戀風塵》可說是楊雅喆導演從第一集就開始鋪的終極深度哏。
在先前集數的設定裡,可能會令人以為只是單純地向電影大神侯孝賢導演致敬,沒想到《戀戀風塵》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結局中更成為魔術本身的一部分!
第十集「超時空手錶」裡的小不點因媽媽的一句氣話,決定向魔術師許下前往99樓的願望。
沒想到小不點就這樣掉進電影《戀戀風塵》之中,成為銀幕上的一份子。
PHOTO BY LI SSU CHANG @JIMMY LEE 思念兒子的點爸每天入場看戲只為了再見小不點一面,甚至在想念兒子時都拿出手風琴彈奏《戀戀風塵》的電影配樂。
除了透過《戀戀風塵》讓《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結局與影集一開始能環環相扣之外,第十集也緊密回扣第一集就出現的許多元素。
不僅解開了第一集主題「99樓」的真實寓意,小不點在《戀戀風塵》電影世界所說的最後一段話「舶來品,三雙兩百,快來買!
」也是他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一集「99樓」於中華商場登場叫賣的台詞;細膩展現楊雅喆導演對整齣戲的縝密設定 若你再重看第一集,會發現那幕的小不點其實有點「不合常理」;在繁雜的商場中央,他的眼睛先是緊閉而後才緩緩打開,彷彿是從其他的時空降臨於中華商場。
另外,在點爸的眼淚落在《戀戀風塵》放映膠捲,使電影世界終於下雨,連帶啟動了小不點手上的「超時空手錶」,成功讓小不點回到真實世界。
PHOTO BY LI SSU CHANG @JIMMY LEE那只「超時空手錶」的首次曝光正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一集的第一個畫面,由哥哥Nori親手畫在小不點手上。
或許這樣象徵著:小不點能成功離開99樓,不僅是因為點爸點媽的聲聲呼喚,還有哥哥的親情加持。
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版裡,還有其他集數也出現《戀戀風塵》的影子,這些彩蛋將在文章裡依劇情分集逐一解析!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九集劇情解析!
特莉莎的神秘憂傷
PHOTO BY LI SSU CHANG @JIMMY LEE在突出的混血外貌之外,身型已明顯轉大人的特莉莎,與普遍仍未發育的同班同學相比更是顯得格外不同;男同學時不時會捉弄她、女同學則不願親近她,所幸善良的小不點仍對特莉莎伸出友善的雙手。
但有了朋友的特莉莎還是鬱鬱寡歡。
即使導演沒有明說,但還是透過了三個線索暗示女孩的痛苦秘密:因為害怕來自背後的偷襲,而讓特莉莎有著異於常人的爬樓梯姿勢;每當小不點出現在歐家時,和特莉莎相依為命的爸爸「天靈通」總是散發著所有物被侵佔的憤怒;沒有任何成年女子的歐家,竟然晾著顏色與款式都相當成熟的女性內衣褲,而吊晾這些衣物的人竟是「天靈通」!
雖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小說裡,並沒有明確寫出特莉莎決定離開家的理由;但楊雅喆導演還是從散落在故事裡的枝微末節,拼湊出這個讓女孩說不出口的性暴力悲劇。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八集劇情彩蛋!
與《戀戀風塵》同步的戀愛軌跡
@MAGICIANONTHESKYWALKFACEBOOK劇中讓人揪心的「猴蘭戀」隨著《天橋上的魔術師》進入尾聲越演越催淚,真是不知道惹哭了多少觀眾。
如果你熟知台灣經典電影,也許早已發現第八集「錄音帶」的劇情,也是向名導侯孝賢的《戀戀風塵》致意。
侯孝賢導演之電影作品《戀戀風塵》,中學時期的男主角阿遠、女主角阿雲。
電影《戀戀風塵》由侯導改編自吳念真導演的真人真事,是80年代台灣難得一見的愛情文藝片。
當時侯孝賢打破國片的矯情風氣,以長鏡頭配上寫實的劇情描述一對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更憑藉此電影得到國際好評,也帶動九份的觀光。
而拍攝電影出身的楊雅喆導演,巧妙地將《戀戀風塵》的劇情投射在阿猴與小蘭的戀情之中,藉此致敬導演侯孝賢與其電影。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阿猴與《戀戀風塵》的阿遠同樣為家中長子,揭因家境貧困放棄教育機會,隻身到台北工作。
在接到兵單之後,兩位男主角的女朋友也都不約而同地幫軍中男友準備信封,好讓對方寄信給自己。
而在《戀戀風塵》非常重要的元素「鐵道」(不僅男女主角學生時期就以火車通勤;兩人對台北的第一印象,正巧是火車行經中華商場)也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八集中頻頻出現。
PHOTO CREDIT:@MAGICIANONTHESKYWALKFACEBOOK當兵中的阿猴曾在給小蘭的錄音帶裡提過中華商場旁的鐵軌彎道,而小蘭也為無法回到商場的阿猴錄下火車行經的聲音。
而對於「猴蘭戀」來說,促成他們相戀、也是常陪伴兩人度過甜蜜時光的關鍵定情物便是吉他。
這也與《戀戀風塵》大量使用吉他作為配樂的主調有異曲同工之妙。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七集劇情彩蛋!
櫻花瓣的暗示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品學兼優的Nori突然毅然決然地要前往99樓,讓點媽開始不停地尋找兒子。
當點媽真實地了解並決定要接受大兒子心中的秘密後,《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七集便以片片櫻花飄落在穿著兒子制服的點媽身上的意象式畫面作結。
而在第六集「影子」劇情中,小不點發現熱愛日本文化的哥哥Nori,在衣櫃暗藏著自己的神秘小天地;櫃子內除了擺放心愛的女裝與飾品,還貼滿櫻花圖樣的紙。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花期短暫的櫻花,在日本象徵著生命的「轉瞬即逝」;本集最後散落於點媽身上的櫻花瓣,既明示著媽媽總算理解、接近兒子真實的內心世界,也暗示著Nori在中華商場的花期已盡。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六集劇情彩蛋!
玫瑰少年殞落
PHOTO CREDIT:@MAGICIANONTHESKYWALKFACEBOOK第六集裡帶有陰柔氣質的小八被同儕欺負,最終在中華商場的洗手間倒地失血過多而離世,劇情正是在暗示事發於2000年的「玫瑰少年」事件。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在性平教育仍未受到重視的20年前,就讀於屏東某國中的葉永鋕由於個性陰柔,長期受到部分同學霸凌;因此不敢在下課時間如廁。
沒想到某天獨自使用洗手間的葉永鋕「不慎滑倒」臥於血泊中,因當時為上課時間沒被立即發現,導致憾事發生。
爾後「玫瑰少年」成為台灣性別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蔡依林也曾多次藉由音樂演出來懷念葉永鋕,更以〈玫瑰少年〉一曲以茲紀念。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五集劇情彩蛋!
白色恐怖的未解懸案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 因為禁書生意,而間接導致家中火災,柴家最終獨留雙胞胎一人「珮珮」。
而善將歷史融入劇情的楊雅喆,也在此影射至今尚未偵破的白色恐怖時期著名兇案「林宅血案」。
「林宅血案」是發生於1980年的政治謀殺事件,當時黨外人士林義雄因參與「美麗島事件」被起訴。
在他第一次接受軍法大審時,兇手潛入林家殺害林義雄母親、長女與一對雙胞幼女,最終僅有林家長女存活。
PHOTO CREDIT:@MAGICIANONTHESKYWALKFACEBOOK而對照《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柴家慘案,其中三個主要關鍵字:參加黨外運動被捕、雙胞胎姐妹、家中僅剩一人存活,皆不約而同地指向這起80年代的政治謀殺。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五集劇情彩蛋!
不只一對雙胞胎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除了影射「林宅血案」,楊雅喆導演也在此集藉由大珮小珮回望他2012年的電影作品《女朋友。
男朋友》。
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五集中,兩姐妹在空白籤紙上塗鴉時,便童言童語地說「一人要當樹、一人要當雲」,這段劇情不僅呈現大珮小珮的個性,也暗示了兩人在未來的不同命運發展。
PHOTO CREDIT:原子映像。
楊雅喆執導之電影《女朋友。
男朋友》,桂綸鎂飾演的林美寶高中時期在夜市擺攤,私下也偷賣禁書。
無獨有偶地,楊雅喆導演2012年的電影《女朋友。
男朋友》中,桂綸鎂所生的雙胞胎名字就是「小樹」與「小雲」;而桂綸鎂所飾演的林美寶,在片中也曾經營過禁書生意。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四集劇情彩蛋!
石獅子的隱喻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貫串《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四集的神獸「獬豸」是本集最重要的潛台詞。
劇中會夢遊的阿蓋,半夜會夢見自己進到石獅子的身體裡,並透過它的眼睛看見所有人的一舉一動。
而「獬豸」其實是台灣憲兵的象徵,憲兵軍服右臂徽章上的圖騰即為獬豸。
阿蓋在夢遊時可以透過石獅子的眼睛窺探鄰居家的秘密,便是暗示戒嚴時期到處都有執法的憲兵隊在進行監視。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四集劇情彩蛋!
誰是金聖嘆、誰是笑笑生?
NETFLIX在第四集中,同為戒嚴時期知識份子的珮爸與學校老師,在書店前面火花四濺、讓人捏一把冷汗的對話,其實暗藏著讀書人的玄妙諜對諜!
NETFLIX面對來對柴家進行警告的老師,賣禁書的珮爸巧妙引述明末清初的文學評論家——金聖嘆之言:「真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來抒發真心話;老師則答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笑笑生嘲笑這個世界。
」並在臨去時以金聖嘆的慘劇提醒珮爸。
文學評論家「金聖嘆」總是直言不諱地指出惡官陋習,反觀「蘭陵笑笑生」則是藉由《金瓶梅》諷刺官場醜態。
兩人都是批評當代朝政的先驅,但金聖嘆為此被砍頭冤死,而匿名寫作且風格較為隱晦的笑笑生,就沒有因此蒙難。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三集劇情彩蛋!
沒在小說出現的水晶球
NETFLIX阿派從魔術師手中買來的水晶球,是唯一沒有出現在原著小說中的影集限定物件。
楊雅喆導演設定水晶球是能看見人們的「至尊元」,也就是靈魂最深處。
此集中便透過水晶球揭曉:總以油嘴滑舌樣貌示人的阿派,其實內在根本是隻敏感又傲嬌的純白色貓妖;另也搶先暗示大珮小珮、小八在後續劇情的命運。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三集劇情彩蛋!
阿猴的身不由己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在階梯上碰上警察臨檢的阿猴、阿派與阿澤,因群聚遭到警察找麻煩。
尤其是身為原住民的阿猴,更被警察特別針對、要求掏出「身分證」.進而帶出阿猴身分證被雇主扣押的隱情。
此幕正是導演在影射發生在 1986年的「湯英伸事件」。
與阿猴同為北漂工作原住民的「湯英伸」,透過報紙上的徵人廣告應徵西餐廳職缺。
入職後才發現「西餐庭職缺」只是求職介紹所的幌子,後他被雇主強迫超時工作、扣留身分證。
楊雅喆導演之電影作品《血觀音》,中立者即為身分證被扣押的原住民MARCO。
PHOTO CREDIT:双喜電影。
九天後,他便因不堪壓力而在酒後殺害雇主一家,當時年僅19歲的湯英伸成為台灣歷史上最年輕的死刑犯。
其實這並非楊雅喆導演首次在作品影射此事件。
讓他奪得金馬最佳劇情長片的《血觀音》,劇情中也同樣提及原住民被僱主非法扣押身分證的無奈。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二集劇情彩蛋!
小黑人咒語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小不點在第二集中不斷唸唸有詞的咒語也暗藏玄機!
「A-ba-ni-bi a-bo-li-bev」這句能讓小黑人活起來的咒語,其實源自於以色列名曲〈A-Ba-Ni-Bi〉;只要聽過這首歌曲的人,肯定會對它的旋律耳熟能詳!
這首以色列歌曲〈A-Ba-Ni-Bi〉,在1980年時被改編成台灣歌手蕭孋珠的〈迎著風的女孩〉,成為80年代風靡一時的金曲;更在28年後由歌手庾澄慶翻唱成為〈愛你的只有一個我〉,意外成為縱橫台灣30年的熟悉調調。
而這句取材自原曲歌詞的咒語「A-ba-ni-bi a-bo-li-bev」,在希伯來文的意思為「我愛你」。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一集劇情彩蛋!
「發記皮鞋」的背後故事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天橋上的魔術師》一開場即以小不點的視角,揭開影集序幕。
不僅重現了老一輩台北人的中華商場回憶,在商場中的眾多店家裡,小不點家的「發記皮鞋」更蘊藏特別含義!
侯孝賢導演之電影作品《戀戀風塵》,阿遠與阿雲至中華商場買鞋之場景。
原來,《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作者吳明益家裡當年便是在中華商場開設鞋店。
不過,導演楊雅喆選擇不直接取用吳明益的童年回憶,而是致敬侯孝賢執導的《戀戀風塵》;他向電影場景借鏡,復刻了一模一樣的鞋店作為《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版的重要舞台之一。
PHOTO CREDIT:公視、MYVIDEO 因《戀戀風塵》的上映時間與《天橋上的魔術師》時空背景相似,都在80年代的台灣。
《天橋上的魔術師》就透過美術指導王誌成的巧手,還原當時電影中男女主角阿遠與阿雲在中華商場買鞋的場面,也算是為第10集、也是最終結局「超時空手錶」提前進行鋪陳,前後呼應的設定真是神來一筆!
《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一集隱藏彩蛋!
HHH大神是他
NETFLIX 一向在遊戲機積分排行榜封頂的阿派,竟然被不知名強者「HHH」給擠下第一名寶座!
這讓求勝慾極強的阿派心有不甘,想盡辦法也要知道神秘對手的真面目。
雖然阿派在日夜埋伏之下,看似總算找到傳說中的超級玩家「HHH」,但其實這組神秘的英文字母又是楊雅喆導演埋的另一個彩蛋!
這位制霸中華商場所有遊戲機台的狠角色,其實暗指的正是執導《戀戀風塵》的侯孝賢導演!
侯導的英文名字「Hou Hsiao-Hsien」縮寫後即為「HHH」;而法國名導阿薩亞斯曾以侯導為主角拍攝紀錄片《侯孝賢畫像》,該片之英文片名《HHH: PORTRAIT OF HOU HSIAO-HSIEN》也恰能證實此彩蛋並非巧合或牽強附會。
侯孝賢導演於2015年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之留影。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
此次在拍攝、製作《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的過程中,楊雅喆導演可說是毫無保留且頭尾呼應地展現他對侯孝賢導演的敬意。
转载自 BY ANGELINE HSIAO 與 DORIS LEE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drama/g35857900/the-magician-on-the-skywalk-easter-eggs/
五星推薦!
劇集講的是老舊百貨商場樓裏的人間煙火,每家住戶都有或多或少奇怪的執念,就是他們的日常譜寫了這一篇篇關於99樓的傳說。
一樣東西不見,你才會記得他曾是你的,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小朋友們的演技也太棒了吧!
喜怒哀樂都表現的非常好,完全不輸前輩演員。
特別是小不點,金鐘最佳新人值得!
最喜歡第六/七集里Nori的深櫃故事,在旁人眼中品學兼優的他其實內心有著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他羞恥于向別人傾訴,因為這個社會的偏見讓他害怕,所以他只能關上心門一味地逃避,這種掙扎和迷惘作為同類的我真的感同身受。
而家人的不認同是最後一條致命的導火索,我們多麼希望能得到最親近之人的理解啊,離開是最沒有選擇的選擇。
片中的媽媽從最初的難以置信到心死,然後慢慢的去學會接受這個事實,在找尋兒子的途中經過一個道場,裏面是各種看似妖魔鬼怪的形象,這都是世人眼中所被污名化的身份。
“有老二了不起啊?
有老二講話就能大聲啊?
”最後她發出了作為母親的怒吼,她終於明白不論兒子變成什麼樣,都是她最寶貝的存在。
片尾觀音形象的Nori在鋼管上旋轉的畫面真的太美了,這兩集憑藉出色的自我身份探討可以在華語劇裏封神了。
觀音本沒有性別,是男是女都只是為了方便普渡眾人而已。
華語劇還是灣灣走在前頭,二十世紀初的偶像劇讓所有人都患上台劇熱,本以為台劇走向沒落,但是近幾年的與惡,想見你,魔術師還是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社會的進步其實需要靠的是把不足之處拿出來討論,敢於直面自己的傷口和人生才會有新的篇章。
而陸劇反而因為審查的問題越來越退步,真的可惜啊。
满分,绝对的满分作品,以小见大结尾有深度,寓意比很多大制作的电影还要深,宝岛的剧制作真的是越来越精纯,从想见你到返校还有这部天桥上的魔术师,我不知道大陆给不给播但是真的给我震撼太深了;本剧从一个小小的商场出发,以小见大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历程和对每一位老百姓的影响;EP1的主题是赚钱和变钱;EP2就变成了为了赚钱而造梦,这又何尝不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EP3则变成有的人因为钱因为梦变成了动物一样的精怪(猫妖也好鱼精怪一对小鸟也罢);EP4,EP5则是国家机器的暴力介入虽然暗喻石狮子(没有心)但是也说清楚了绝对权力对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和真正罪魁祸首的隐匿;EP6,EP7我的理解是当国家机器都开始无力时,对每个家庭的崩塌式影响,男女界限不清,正常人开始BT(论彻底的失败却不自知的影响),正是时代的哀伤家庭不幸的开始;EP8如果说这世上还剩下最后一种甜蜜的回忆,那必定是情侣之间的懵懂的情愫,可惜在这集在社会的演变中这块净土也守不住了,守不住的也不只是我们平凡人的爱情,而是国家爪牙、人民守卫者:士兵的爱情,虽然最终惨剧没有发生但是依旧是令人唏嘘不已,如果这块土地都没了,还剩下什么?
EP9对啊,还剩下什么,当一切都被淹没,我们就像是海底的金鱼,偶尔靠着一些氧气呼吸,在楼顶看到城市慢慢被淹没的景象就是最好的回答,父母沉迷于金鱼迷信的赌博也是一种隐喻,父母的争吵对孩子的指责,终于开始波及小家庭,家暴频发,众人渐渐失去了信仰和希望,迷信散布各处,家将不存;EP10人生如戏,你的戏还在嘛还是已经没戏了,这就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最终的最终会变成一个透明人,你说的话将不再有分量甚至不会有人听到,最终最终你只能通过电影里面的某一幕传达信息给关心你的人,甚至随时间推移你将无法再传达出来因为电影会下线(你已被淹没在潮流之中);看完这部剧久久不能释怀,仿佛看到了台湾整个发展史,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但是在那个时代能看到趋势的浪潮来临时一个小家庭的变化,让人难过,其中有的人守护有的人堕落有的人默默承受,人生如戏(有的小人物只是某几帧),愿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以不被浪潮淹没找到自己的彼岸;
99楼的理想国,小黑人逝去的童年与爱,水晶球照亮真正的自己,石狮子的坚硬也抵挡不了残忍的世道,文雀连接消散了的另一个亲人,nori走后只留给家里一片阴影,火柴给妈妈照亮他真正的样子,录像带不会为爱停下来只会继续向前播放,对现实绝望的人会被隐形的金鱼带到幸福天国,超时空的手表会唤醒亲人的爱。好想要nori这样的哥哥,好温柔啊,对弟弟好好啊!这么温柔果然是gay,哈哈。好像要阿派这样的男票,好帅!感觉他和nori好配啊!小不点回去了,可惜哥哥回不去了,好虐。几个小孩好可爱,和怪奇物语的几个小孩一样可爱。小八带他们三个穿裙子在天台夕阳下列队玩闹好感动。
受不了这种小男孩……我生活中已经遇到足够多烦人小孩了,没道理看影视剧还得细细品味“他们”的故事,还有,我对男宝割包皮痛痛打赌看裸女的这种笑点,不感兴趣。
血观音的成功肯定让杨雅喆膨胀了,但我始终觉得血观音也就是个狗血奇情片罢了。前两集还可以,到第三集杨雅喆就控制不住了,第四集的结局我就感觉会崩了,没想到崩的这么彻底。讲了那么多什么都没讲明白,到底想讲什么?人物的现实逻辑也都崩了,这么用力真觉得自己是大师啊,一会杨德昌一会侯导的
本以为是奇幻剧没想到是细腻的百货市场众生相,故事平缓娓娓道来的感觉,不算特别吸引人但蛮耐看
你快走吧 离开这个无情的地方
「那一夜,在河邊的空地上 / 沒有人相信腳下的手帕會載我們飛到遠方 / 而魔術師依舊翻弄他的手帕 / 一條祕密的河在他的眼裡流動」——陳黎〈魔術師〉
无聊,看不下去了
好爱你,台湾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个人原因 不是很喜欢这个类型🤔
题材不喜欢,但故事背景和质感又很抓人
弃剧了,第一集分了好几天看完……只能说不合我口味
导演内心应该还是很崇尚西式自由民主那一套垃圾。前面略显无聊,双胞胎的故事一下达到巅峰,接下来又充满同性元素让我不适,到最后一集小不点的故事又还不错。在岛内目前的政治环境下,这部剧应该算是深绿强推的神剧了。剧本身可以有 3 分,但是我还是想压一压这这么高的分数。
这部剧超强的啦!
奇幻融入市井实在不能说成功,心碎母亲幻梦一场哪怕不解释为魔术谁又能不理解?第三集原原本本拍青春三角恋已经足够足够好,谁看完最动情不是楼梯转角多一份宵夜和聒噪男高缄默而温柔的侧脸而是玻璃球里的猫妖?与恋恋风尘比起来真有点小巫见大巫,双视角叙述重复的地方太多显得疲软。看血观音就觉得了,杨雅喆有些一叶障目用偏力的问题,尽管他也能做出很好的“珠”,但到最后还是禁不住要买椟还珠。正如非要拔高升华出失去才是记住的主题,太过匠气。无论如何,我确信朱轩洋是一款比较级李光汉。(看到魔术师在天台晾内裤是我看这剧最快乐片段。补了一些关于中华商场的知识,时代的变卦,时代的变卦。
宗政缅邈后来改名宗政道,表字修远,是端国武皇帝宗政奭(表字昌懋)中子,母令狐娏生有三子长子即端国文皇帝宗政宏邈(表字识远)、中子宗政缅邈,次子宗政冲邈后改名宗政邃,表字玄远。宗政宏邈即位後勅封宗政道为亹王,宗政邃为逐王。宗政道、宗政嚞父子是大端帝国的天文学家、相卜师
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部剧真的是把隐喻做到了极致,好久没看过让我细思极恐,浑身鸡皮疙瘩的剧了。前四集看得我差点弃剧,从第五集开始急转直上。看下来整体感觉很像前两年的港剧《金宵大厦》,又有点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青年组演技最好的是阿派,儿童组是小不点,再加上拍摄手法和好故事。我最喜欢的是珮珮姐妹和Nori的故事,哥哥出走的时候我总以为他要去《孽子》的那个同志公园。每一集看得我都如鲠在喉、百感交集,这剧的后劲真的好大。台剧这样拍下去怕是能甩韩剧一条街……
四集弃,文件夹送进回收站。烂得可以打平大陆剧。
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