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内心深处应该不是个尊重女权的人。
从他的小说《进攻女生宿舍》就开始极尽所能地描写女生的现实与功利;到《买凶拍人》里那位温柔而缓慢地用贪婪置丈夫于死地的台湾老婆以及滑稽残忍的一帮偷情名媛;再到《大丈夫》里偏执捉奸的太太团;一直到《破事儿》“大头阿慧”一段女生越精明命运越悲惨的设计,彭浩翔越来越激烈地讽刺甚至是诅咒女人的愚蠢造作和贪得无厌;到“做节”一段,让固执愚蠢的女人口皎呛死,彭浩翔的恶毒随着剧情中男人的米青液迸射而出,狂喜地颤抖着达到了报复的巅峰。
到了《志明与春娇》,彭浩翔的态度缓和了,春娇被设计成相对善良可爱的女人,虽然也有些小心机但总体上还相信爱,彭浩翔对她虽然最温和宽容,可内心深处却依然未与女性和解。
春娇以“她同意或默许男的搞她男的却以爱的名义没搞她”来判断男的人品不错,认为仅仅浪费一些时间,推迟早晚要发生的姓交就可以令爱情升华,这和做节中口皎呛死的女人观点一样,彭浩翔显然对此不以为然,并隐晦地表达了“越动人的爱情往往越是女人严密控制男人并向男人索取更多的筹码”的一贯态度。
但彭浩翔并未因此引起大多数女性的反感,除机智幽默的叙事风格缓冲了内核的尖锐外,彭浩翔对女性的贪婪愚蠢并非厌恶和歧视,而是一种恐惧——女性已经够丑恶,但男性却表现出更为不堪的自私猥琐和软弱,以至于面对女人的诡计束手无策。
只有美智子和天宫真奈美那样虚构出来的女神代表着真善美,她们以被侮辱和被损害的AV女优身份,反衬良家妇女欲求不满的可憎嘴脸,安抚男人道貌岸然下的狂躁不安。
彭浩翔《一种风流》的封底写着:文字像she精,写多了,射多了,都会稀。
泼墨经年,恰似纵欲,却又何尝不是初登涅盘,一种风流。
拍电影也是这样,九年九个片——2001买凶拍人:初夜怒射,彭sir一炮成名,被誉为新一代开山怪。
2003大丈夫:硬度不够,举而不坚。
2004公主复仇记:阳萎得漏洞百出,令人担心。
2005青春梦工厂AV:厚积薄发,屌爆了的回归。
2007伊莎贝拉:乱沦总是生理亢奋心理纠结最终导致射得有点战战兢兢。
2007破事儿:讲完整故事像一日一夜,累得一会儿硬一会儿软,并且只爽一次。
还不如投机取巧当一夜七次郎。
2007出埃及记:杀夫团伙的故事讲得不算精彩,女上位彭浩翔不擅长。
大概是一年仨片难免体力不支,仓促间只能如此节能减排了吧。
2010维多利亚一号:我还没看到,听说是重口味,是三年没出片憋的么?
2010志明与春娇:重口味完了回归小清新,向《倾城之恋》致敬的《禁烟之恋》,和平年代的全港禁烟自然没法像当年香港沦陷那样促成白流苏跟范柳元高粘度太极推手一般勾心斗角有血有泪的爱比死更冷,但被没心没肺的志明与春娇拿来作为练习眉来眼去剑情意绵绵刀干柴烈火掌的借口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此说来彭浩翔在导演里真算是相当浪的了,纵欲这事儿是腰子越好责任越大,而创作当然就是脑浆子越多责任越大了。
彭Sir,不要停,一库!
一库!
一库!
========================我看过其他关于彭浩翔电影的评论,最没味的就是“导演指出人生困境中的出口”之类的片儿汤话。
我认为这种话说了等于没说,好多好多影片都可以冠以这句话,贾樟柯电影是可以的,周星驰电影也可以,甚至《阿凡达》,你这样说,也不会有错。
你们要是也想从电影里找人生困境的出口,抱歉啊我的评论不合你们胃口。
我从电影里看出什么,就写了什么。
也可以说,我心里有什么,就从电影里看出了什么。
我心里有的就是两性之间都是用爱掩饰着的控制和被控制。
关于这一点,你们用不着否定我,也没法否定我。
你们应该亲自看电影,然后想想你们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如果你们谁更牛逼一点儿,也可以心里有什么,就拍什么,那你就是个人风格鲜明的导演了。
从小就心里想着为大伙儿的人生困境找出口,那你就是……少年牦啧东了。
========================什么叫角度犀利心理阴暗呀,脑子里都是锯末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http://www.douban.com/note/81151670/
老书里讲一个性急的人去吃面,还没到门口就喊:“怎么还不给我上面?
” 老板端了面来,“哗”一声全倒在桌上。
“你吃起来太慢,我还要刷碗呢!
” 急性子回家跟老婆抱怨这事儿:“真是气死我了!
” 他老婆一听这话,火速卷上行李卷。
“你都要死了,我得赶紧改嫁。
” 果然就改嫁了,没成想洞房第二天就被撵出来。
她问后夫凭什么,那男人回答:“你还有脸问我?
我白娶你了!
今儿一早也没给我生个儿子!
” 古人吐槽急性子还是很有一套的,今人就不同了。
城市里到处是行色匆匆的人,凡事一定追求更快、更快和更快。
既然其他事情都要速成,没理由感情婚姻上拖慢进度——这听起来也非常合理。
有刚满20岁的姑娘吐槽异地恋好辛苦,我们一干哥哥姐姐围坐一圈,深以为然地频频点头。
劝她要么想辄胜利会师要么做好最坏打算的话哽在喉头,几次要涌出来又咽下去……大家互相交换个眼神,心照不宣。
再见她是冬天了,街边偶遇的。
她像是已经在几个月里经历了前世今生,英姿飒爽地甩甩长头发:“分手了!
”她穿一件挺括的长大衣,用细高跟噼噼啪啪砸着脚下的冰层,动作跟着语气抑扬顿挫。
“非让我再等一年。
一年?
一年之后我都多大岁数了?
” 我额头“唰”就一层汗。
内心OS可想而知:一年后你多大?
也不过21岁吧。
当然,他究竟为什么让她等,我们不得而知;她的取舍也自有她的道理,外人不好妄加评价。
不过她的话倒是让我想起一个段子里俩人吵架,男孩负气转身走了,女孩冲着他的背影哭喊:“你走吧!
找你89年生的老女人去吧!
” 我们的时代有不少弊端,只有一点好,就是年轻人已经不再对内心的渴望和自身的短板遮遮掩掩,多了许多坦荡、潇洒和直接。
一次翻版权公司的书单,挑了几个出来,把书名发在人多的群里吼大家来谈谈第一印象。
几本书马上脱颖而出:《30岁前嫁个小小有钱人》、《三个月摆脱单身》……有人甚至已经等不及书出来,“非常想看!
书名非常吸引人!
” 想想也没什么,既然英语班的大海报上敢写“3天搞定六级单词”、“7天速成高分GRE”,为什么三个月还不够人家“脱光”?
通常来说,女性对年纪还是要敏感一点儿。
年轻姑娘会给年龄设几个“坎儿”,比如25岁,比如30岁。
再怎么说不在乎,对这个数字还是忌惮的,近乎是一种大限将至的紧迫感,与是否经济独立、事业成功、驻颜有术都没有直接关系。
事实上,在相亲这件事上,30岁往上的确不如“2字头”的选手有竞争力,男方很可能一听数字就没有了见面的热情,介绍人再怎么磨破嘴皮子也改变不了那似铁郎心。
这么说来,或许20岁姑娘对年纪的焦虑是一种睿智的未雨绸缪。
到了一定年纪还没娶妻成家的男人,压力也不见得小。
我听过不少30岁挂了零的男人吐槽说常被爹妈碎碎念,已经到了每相亲见了第一面回家就被催问“能结婚吗”、“什么时候能结婚”的地步,实在不胜其扰。
惹急了也跟父母拍桌子,“才见几次啊就结婚?!
难道你们当年刚认识就结婚了?!
”老妈妈当即双眼含泪,满脸写着“你个不孝子我生养你容易么到这个岁数不让我抱孙子就够不对了居然还吹胡子瞪眼到底是想怎样……不过妈妈原谅你只要你理解妈妈的苦心”之类千回百转的复杂表情。
大龄儿子立马自惭形秽愧悔万端,蔫儿下来忙不迭地承认错误了。
影视作品里的急性子是另一个套路,表现形式基本就是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嗖”,上床了。
观众对此早已表示毫无鸭梨,不管文艺片、商业片还是美剧、韩剧各种肥皂剧,万变不离的铁律必须是女主角吐水就一定是怀孕,吐血则必死无疑,一男一女总是在还没怎么样的时候就上了床……长此以往,没在电影开场半小时内或电视剧开播三集内上床的,反倒让人浑身不自在——怎么还没上床?!
这俩人到底要不要在一起?!
从“喜欢”到“爱”,可能是一瞬,可能是许多年,更可能永不到达。
扯着无辜的花瓣问“ta爱我?
ta不爱我?
ta爱我?
ta……”固然傻气到不可告人,却也是值得珍存的财富,因为那种怯怯的猜和怕,甜和苦,往往如奔流的岁月,一去不回,错过也就错过,越过也就越过。
性很美好,却是另一种好,酒不能替换茶,海不能取代湖。
“赶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是被嵌在时间里的,赶不上,也甩不脱,时间与我们同在,也与我们平行。
电影不厌其烦讲着时光旅行的故事,每个都动人心弦,或许恰恰因为我们对她无能为力。
《志明与春娇》里,两人到了酒店,志明只是抱着春娇睡下,并没做什么。
“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都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
”虽然事后证实这只是志明不巧刚被撞到关键部位的托词,在那个当下,这句简单的话语在酒店绮丽的陈设里盘绕着,像温柔的气雾久久不散,足以打动一颗女人心。
酒店窗外是永远行色匆匆的人们,这城市灯红酒绿,有些人没爱过就老去,有些人没恨过就逃离。
浪漫的大床有过多少娇喘,此刻却只听见彼此静默的呼吸……他们真的很不赶时间,在续集《春娇与志明》里仍在乐此不疲地分分合合。
《春娇与志明》的主题曲开头这样唱: When minutes become hours When days become years … 分钟奔流不息汇聚成小时,日子与日子终会叠加为年……好在我们不赶时间。
跟急性子的故事一起读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暮年丧妻,续弦祝氏,甚少艾。
然祝以非偶,每日攒眉。
卢见而问曰:“汝得非恨我年大耶?
”曰:“非也。
”“抑或恨我官卑耶?
”曰:“非也。
”卢曰:“然则为何?
”祝曰:“不恨卢郎年纪大,不恨卢郎官职卑;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见卢郎年少时。
” 如果时间真的可以任意回溯和追寻,你打算去寻找什么?
SDMS评分:89.5 分24号晚上坐在香港会展中心的演讲厅看完《志明与春娇》的首映,我坐在座位上还多愣了一会儿,然后和坐在身边的台湾影评人麥先生说:“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香港电影了。
”他“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从《月满轩尼诗》、《分手说爱你》再到《志明与春娇》,今年的港片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的强劲,如此下去,可以预言,2010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可能会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想到现在的彭浩翔,让我很自然地想到去年的昆汀·塔伦蒂诺。
为什么呢?
两个人都是怪才,并且在我看来,他俩一先一后地将过分强烈的个人风格锻造成了一种可以称为极致的个人艺术。
如果说过去我们喜欢彭浩翔的电影,是因为“他有绝佳的搞笑台词”或者是“他有离奇到离谱的情节创意”。
那么就如同昆汀在《无耻混蛋》中,将话痨从“目的”转化为“手段”一样,彭浩翔的搞怪也从“形而下”走到了“形而上”。
这一步的跨越,就像是一条无限长尾地接近X轴的抛物线,突然从负到正,这里蓄积的个人能量是无法估量的。
我不清楚彭浩翔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从《志明与春娇》之后,我想,观众对彭浩翔的认识将要发生质变。
这种质变,就像本·艾弗莱克在07年拍出《失踪宝贝》一样。
《志明与春娇》的故事情节几乎不值一书,一男一女因为抽烟而相识,继而擦出火花,而在更进一步的发展之前,却出现了某种像是阴谋论般的你躲我藏,直到最后,在香港提高香烟售价的那个夜晚,两人的感情僵局被冲破。
其实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love in a puff》,很清淡,也很贴切。
这部电影的格局很小,就像所有彭浩翔的其他电影一样。
从“抽烟”而出发,这个点选得非常的自然。
不过这并不值得惊奇,彭浩翔电影一贯的特点就是起飞总是很平稳,而在降落的时候,却难免总有颠簸。
但是《志明与春娇》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的杂讯,这种处理的精巧简直不像是一部香港电影该有的素质。
整个观影过程,如果要说个人的体验,我觉得更类似于观看贾森·杰特曼的《在云端》。
彭浩翔的镜头语言一直很干净利落,有些人拍电影是大刀阔斧的,但有些人就是玩小刀的。
看贾森·杰特曼的电影镜头,感觉就像是小刀削苹果,一圈又一圈,皮也不会断,削完了就是一串。
而彭浩翔的镜头语言则散乱的多,但是乱中有序,就像是雕豆腐,这一刀那一刀,雕完一看,是个美女,也许还露出大半个乳房来,结果算是三级片。
《志明与春娇》又是三级片,18岁以下不能看,多让人无语?
这可是一部喜剧爱情片。
搞笑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让搞笑搞得有意义。
很多人会迷失在自己堆砌的笑料中,找不到电影的方向,而彭浩翔在《志明与春娇》中,从头到尾脑子都非常清醒。
他非常确切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可以玩什么。
这种从容不迫的感觉,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开车,有人要时刻挂念着离合油门,差不多时间了,挂个三档吧;而彭浩翔现在已经可以一边开着车,一边拉开窗子抽上一根。
当然,这与麦曦茵和他所合写的成熟剧本也不无关系。
麦曦茵对于剧本创作有一种异于常人的观察力和天赋,这一点其实在她的前作《烈日当空》中已经展露无疑。
我相信,彭浩翔和麦曦茵都是很懂爱情的人,不然他们对于一场感情什么样的时候该有什么样的火候,不可能拿捏得如此准确。
至于那些让人拍案称奇的绝妙对白,更是近年来的港片一绝,倘若我仅仅是将剧本复制黏贴一遍,我相信大家还是会看得捧腹大笑的。
而搞笑背后的那种相互试探的猜忌,那种偶尔流露的温情,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此外,不必多说的是,杨千嬅和余文乐的表演都非常的精彩,看起来就很本色,几大配角也是各司其职,任务完成得相当圆满。
一个成熟的剧本,一群合适的演员,再加上一个小宇宙大爆发的导演。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志明与春娇》是彭浩翔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
也是从《无间道》之后,我个人最满意的一部香港电影。
有幸看試影場,志明(余文樂)與春嬌(楊千嬅)拍三級片,場外有些不夠十八歲的小粉絲被電影院職員查身份證,不能進場,甚為難過。
場內,兩小時笑聲不停。
故事一開始,因為禁煙,辦公室員工衝到辦公樓下圍著垃圾筒抽煙「打邊爐」、蛇王(開小差)、打牙骹(吹牛)、媾女(泡妞)、媾仔(泡仔),變成另類社交場合。
對白與其說是編劇寫,更像演員自發。
難得說仆街、屌你、呃尻我、做乜(門能,注:門字中間加能字),不會像別的「三級片」造作,演員不臉紅,語氣不刻意,志明像是演余文樂,春嬌像是演楊千嬅。
每個表情,每個情節,都讓觀眾滿足像狗仔隊心態去看別人的八卦事蹟。
他說笑,她附和,不知道香港以外的朋友在這部電影當中能找到多少共鳴;但對香港人,這電影寫出多少特區的人生百態。
這不是一部典型的香港生活片。
這只是讓一大部份香港人找到共鳴的電影。
香港拍的爱情片,一直都不大喜欢,可能跟城市的感觉有关,狭窄逼仄,感情也是不知而起,不知而终,莫名的聚散离合。
片中两个主角,出现的场合大多都是狭小的,楼房的背面,巷道中,转角处,小小的房间中,最后开着车四处转找烟,整个片子都让人感觉是逼仄的城市中无所谓的男女,快餐般的感情,在一起时没有深情,分开来也只是懊恼。
每个人都不深入对方的生活和内心。
不喜欢这种感觉,不喜欢这种爱情。
关于这部电影,如果去掉粗口与荤段子,还有那极具个人风格的采访实录,我很怀疑会是彭浩翔拍出来的东西。
有人说这是一部史上最纯情的三级片,要我说这部电影既不纯情也不三级,只是肥彭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阴险地将自己那点卑劣而洞悉的小观点放在以爱情为外壳的商业片中的现实主义作品。
事实证明,天才终究是天才,哪怕一直剑走偏锋,但是如果有天想开了,轻易就能获得主流市场的青睐。
借鉴,不妥私信删。
4月3号的油麻地,我与同伴一起奉献了自己的第一次……公开观摩三级片的机会。
虽然说没有遇到查证,可是看着银幕上那个巨大的Ⅲ字出现的时候,我还是情不自禁的抖了一抖:我靠,三级呀!
这可是像‘XX成熟时’‘红楼X上X’内样的三级呀!!
我的身后是一整个影院的香港咸湿观众呀!!!
当然,自我催眠还是不能阻挡这部片子荣登“史上最纯情三级”的一哥宝座。
虽然又是出轨又是灵异又是时钟酒店,但由头到尾一个吻戏都见不到,只能在各种各样的黄色笑话和粗口中意淫高潮。
重点推荐其中“C est la vie”和“Josephs”两个gag,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个厅里面都是浪笑不断。
当然,能让我们仰着头躺在第三排看完全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彭浩翔本人杀到现场来了!
最后十分钟,他一个人悄悄的溜进来,坐到右手边第一排。
胖脸在光影中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艺术feel。
(事实证明这也是当天唯一有艺术feel的时刻。
)电影收尾之后,彭导开始回答观众提问,说了n多好笑的内幕。
比如他说,其实他自己就非常喜欢把干冰丢到厕所里,欣赏“在天堂里拉屎”的意境= =|||。
于是他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拍一部电影,最后几分钟让男女主角一起到厕所里围观干冰厕所。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志明与春娇》。
(好……好随便的理由啊……)为了拍好这个画面,他还特地去买了好多好多干冰,按不同剂量在家里的卫生间不断的试,因为放多了烟雾会浓到看不清,放少了又没有那种一条一条涌出的效果……最后,终于被他实验成功了!!
那成就感啊!
(在场的各位都深刻的领会到了他的恶趣味。
)又比如说,这个电影其实只拍了15天就搞掂。
投资最大的项目居然是——买烟。
因为这个片从头到尾狂给镜头的幼卡和绿好彩居然是没有赞助的!!
(厂商便宜捡大了)还有那个被截钟的丑女的故事,原来是老婆的朋友的真人真事。
当初他要加入这个故事的时候,朋友还很不愿意的说:“这样不好吧?
你有没有改一些啊?
”彭导就回答:“改!
肯定改!
”于是就把见面的新加坡人改成了台湾人……= =|||之后我就代表内地观众感谢了导演赐予我们这么好笑的三级片……然后散场之后还截到了他本人合影。
虽然表情一如既往的酷,可是他还是超级好讲话的一枚胖子啊!
就站在那里一直很谦虚的点头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握手的时候诚恳又温暖。
其实这个圆圆的导演就像他的电影一样,粗看是个冷笑话,体味一番之后,就能感觉到背后的细腻与温情。
这居然是三级片?
如此清新纯洁的三级片?
原来粗口太多也可以定义为三级片的,这才知道。
可对于一个粤语水平有限的内地人来说,这点粗口根本不会产生任何不适感,我倒是希望有,因为此片实在港味太浓,浓到不可能像当年《疯狂的石头》里偶然冒出一句“我顶你个肺”就能跟“别摸我”一样被人津津乐道,浓到有好多笑料没能让我接收到讯息从而爆笑出声。
是的,这是一个难得的充满地道港味的故事,背景设置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换了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行。
其实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复杂,或是有多少新颖之处,但当你看过著名导演所拍的所谓爱情喜剧的超级大烂片之后就会发现,要拍好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喜剧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此片的对白很生活,表演很自然,镜头很写实,节奏很平和,情节发展不温不火,没有高潮,没有低谷,就像一根松弛的橡皮筋,然而非但不觉得单调平淡,相反,幽默诙谐,回味无穷。
从这点上看,彭浩翔的确是一个讲故事信手拈来的高手,一个擅于将天马行空的火花不露声色的融入故事中的鬼才,诚如影片最后揭示时钟酒店真相的收尾,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精彩。
他以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告诉那些急功近利、浮躁投机的人们,我们厌倦了跌宕、狗血、肉麻,反感着矫情、做作、夸张,我们需要在轻松中感受情感共鸣,在嬉笑中还原爱情本质,因为我们不是45度角仰望天空的文艺青年,也不是谁都伤不起的咆哮情圣。
她,春娇,敏感,寂寞,装潇洒;他,志明,天真,浪漫,怕束缚。
两个原本扯不上关系的人,因为烟的牵线搭桥而相识、相知、相恋。
比起直接、呆板、毫无诗意的中文名,更喜欢此片的英文名“Love in a Puff”,烟是他们的爱情信使与见证,象征着他们的爱的形态——萦绕在暧昧、浪漫的氤氲,情绪得以松弛、舒缓,感觉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微妙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她的爱的取向——前男友给了她抽烟的理由,很自然地,他给了她戒烟的理由。
无需刻意说明,不着痕迹却也斩钉截铁,无需妄加考验,无心插柳即可水到渠成,这就是爱,最平凡也最完美的爱。
不是没有顾虑,不是没有犹豫,不是没有误会,但一切都是小小的,少少的,争执也好,折腾也罢,伤感也好,纠结也罢,很快就被戏谑和情趣所替代。
说什么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说什么不争长短,只争朝夕,现代人的恋爱模式就应该以在不改变原有生活状态的基础上获取最大的身心愉悦为目标,但他们真的很赶时间,又真的不赶时间。
欢爱如烟,能有多长、有多浓、有多深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但至少他们曾一起度过一支烟的时间,以后将一起度过一袋干冰的时间,一床嘿咻的时间,或许顺利的话还可能有执手变老的时间……他们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时间不是问题,年龄不是距离,感觉未必作准,合拍才最重要,合得来才能爱得欢,不然爱到最后只会剩下一副没有血色的皮囊,一场自欺欺人的想象。
看了这部片子我才发现,其实杨千嬅不搞笑的时候很美,她可以俏皮、娇媚,像个长不大的小女孩似的逼问“你约我?
”,也可以冷淡、清高,装作不在意,一生气又扔下一句“算了”扭头就走,作为小女人和独立剩女的结合体,她真的很适合演姐弟恋。
而余文乐,总觉得他身上有股闷骚的宅男气质,果不其然在这部片子里被挖掘出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志明并不木讷,他保留着童真和孩子气,因而被前女友视为幼稚,却正合春娇口味(其实也合我的口味哈,好想学他将干冰倒入马桶,领略一下厕所仙境的迷幻和飘渺啊),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合拍。
btw,不敢奢望,什么时候内地的禁烟令也能像香港这样严格实行就好了。
与公公幻想艳遇的原因完全不同,我实在是对烟味深恶痛绝啊。
珍爱自己,远离会抽烟的男人,除非那个男人为我戒烟。
余春娇,典型港女,丝芙兰店员,简单直接,有着稳定的男友,不再年轻。
张志明,闷骚港男,广告公司职员,小孩子气浓重,女朋友搭上新男人要离开,只能独自喝的烂醉。
然后他们相遇了。
其实他们原来的另一半都未必合他们气场,余春娇的男人思想简单,大男人主义,不带套爱内射,肚子饿只知道打发女朋友去煮面,答应女朋友的事情不放心上,女朋友于他如同保姆;张志明的女人,性感妖艳,风骚御姐,搭上法国男人,倒不单真为了钱(拜托,张志明开路虎的,我又想问候总菊了),只不过,始终还是成熟老男人,比较能够和她沟通。
例如,玩干冰有什么吸引?
大概她一直不会了解。
虽然情侣们既然在一起,也就在一起了。
用余春娇的原话就是,重新去适应一个人很累。
她没说的,大致还有反正就算适应了,也不过如此,该吵的架,该烦的事,该伤的心,来来去去还不是那些。
但是他们还是在一起了,天雷勾动地火,或者用公公的那句话,姣婆遇着脂粉客来形容最好不过。
他们会一起看着干冰从马桶冒出来大笑,他会让她想要戒烟,他也会为了她戒烟。
他们气场都普通,彼此无压力。
你遇到我,我遇到你,刚好。
一开始,是因为在角落煲烟。
对,烟是整部电影的引线。
戒烟后的香港,无论食肆还是酒店,都有一群群烟民躲角落吸烟区大口抽烟。
正如电影里角色说,就当多个机会识女仔,好过近亲繁殖拉。
然后你进我退我退你进,接近,期待,犹豫,争吵,吃醋,开房,表白,试探。
如同每对情侣要经过的或者在经过途中夭折了的男女。
男人害怕压力,于是听到18个月的电话套餐会恐惧;女人害怕关系中止,于是果断的退后两步,欲迎还拒;男人看到别的男人,会吃醋会惶恐会口不择言;女人一直等不到确切的承诺,不安焦躁;幸好,男主角突然想通了,然后皆大欢喜。
虽然,如果女主角不欲擒故纵,鬼知道结局会如何彭浩翔对于男女的心理,都把握的非常细致。
爱情角力里面表面的平静淡定下的暗涌,清楚明了。
只要有男和女,只要有爱情,只要有欲望,只要会去爱,男和女的战争,就永远不会结束。
就算在一起,也别以为修成正果,随时会突然跳出新的张志明和余春娇,同居四年后张志明可能也会不戴套内射视女友如保姆,余春娇或许会再遇见更合拍的。
但是那又如何?
这场仗既然开始了就不会停。
愿赌服输斗智斗勇劳心劳力,只有你不想打,没有你打不赢。
其实整部片最打动我的,是和公公地下情的女子角色。
那么辛苦的关系,她想要离开,却怎么也离不开。
就因为那个男的一句话,遇上你这段关系,我觉得是被祝福了。
其实就算是被诅咒,那又如何?
那么一刻的欢愉,已经放不低了。
最惨的,是你根本遇不上。
例如女主被FACEBOOK网友宣判见光死的朋友。
于是能够被折磨,也是值得了。
我不懂电影,看电影只分好看不好看,再深刻的感想,就没有了。
当初看《买凶杀人》和《公主复仇》的时候,惊为天人,于是看完了彭浩翔的所有片,他成为我第一个粉也是唯一粉的导演,直到这部《志明与春娇》的苦苦等待。
过个几天就要来豆瓣上看看网上出片了没有,听说15日要出碟,更是得空就要来刷下载链接,终于在17日的早上下载完毕,等到加班完回家打扫好房间洗完澡,就差焚香了,我隆重地看。
看之前已经有朋友跟我说不好看了,我不相信,彭浩翔的片再不好看也有限吧。
可是真的不好看。
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讲了这么个简单的故事,中间穿插着见网友停车场闹鬼等莫名其妙的情节,哦对了,平生不看恐怖片的我,看到杨千桦在停车场那段,怕得不行,按了暂停,连上网,想问问已经看过的朋友这到底是不是恐怖片,可惜她不在线,只好鼓足勇气,离开电脑两米,透过指缝看完这段,看到余文乐的时候比杨千桦更想骂人。
以为乱码短信是结尾,拜托,这个短信我10年前就发过了。
彭导就想拿这个打发我们啦?
然后看到真正的结尾,脑中出来的还是,彭浩翔你就想拿这个结尾来打发我啦?
都是结尾惹的祸。
以往彭浩翔的结尾都是惊天大逆转的,可惜这次没有,这次人家玩儿小清新,于是我就失望了。
豆瓣上是好评如潮,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给的两星,到底彭浩翔是江郎才尽呢?
还是人家已经不屑跟你玩啦,人家想拍啥就拍啥,用15天的时间也罢,随便加入身边人的见网友的小故事来充斥情节也罢,自然有一大帮粉丝在里面读出亮点,你觉得不好,是因为你不懂电影。
可是明明就是情节松散,节奏缓慢啊,如果只是《破事儿》里的一个小故事的话,倒还可以接受。
而且演员选的也有问题,余文乐,给我一贯的印象是花心男或者是杀手男,又加上是彭浩翔的片子,总觉得背后会隐藏着个大阴谋,看他的表演很是诡异,总之和这个形象不搭。
杨千桦也没觉得演得出彩。
他们说放映的时候经常会满堂爆笑,我咋一口都笑不出来?
是我不了解粤港文化还是我活得太沉重?
但豆瓣上的评论还是很出彩的,她们说在这个啥都是赶时间的年代,能谈一场不赶时间的恋爱,是多么难得,可是我又要说了,这不是跟现实脱节吗?
我想,要么这是一部穿越片,穿回了纯朴的20年前,要么这是部科幻片,20年后的社会大家已经厌倦了车子房子孩子的话题,重新开始追求纯粹的感情。
豆瓣上的评论一路看下来,都是赞赏的,所以顶着锅盖来嚷一句“我觉得不好看”,有同意的吗?
如果这片子没有打上彭浩翔的logo的话,你们也会这么喜欢吗?
狗血对白+脑残剧情。就像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举个手机喊几个同学来玩过家家,顺便拍了下来。
有小亮点,小狡黠,小聪明,小味道。但是整体故事的结构其实很不扎实,也很缺乏说服力,有虎头蛇尾之嫌,人物是可爱的,但是就和整个片子一样,可爱而蜻蜓点水,不是点到即止而是根本浅浅掠过。港式黄腔很搞笑,余文乐戴着眼镜倒有种天真气。总之拍都市男女,没有比coupling更好的了。
我啥我觉得不怎么好看啊!
好纯情的三级片
其实,还蛮好看的格调小电影。
我看的是国语DVD版,一部既简单又普通的香港爱情故事,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顺畅到没味,结尾段落处理的很好,才让我看到了彭SIR的鬼才闪光
请问哪里好看了?
失望死了
从头到尾都是烟味儿,看得我胃疼。这种男男女女搞来搞去的天涯烂八卦拍成电影就成浪漫小清新了?主流审美原来都是这样的吗?我很失望。
很港式
众人一边抽烟一边开玩笑的情节不错。结局蛮让人欣喜
挺轻松 挺都市 但基本不是我的菜~
第一部我没看懂 完全没看懂 不知所云 讲的个屁 我觉得那个Bitto不错
@上海影城
超级有共鸣!!!!
有些事,不需要一个晚上做完,又不是要赶时间..
确实还不错,挺简单的爱情。
可惜国语配音废掉了
智商一百二,两人加一块
没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