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头就自信心满满,Harry Escott打造的颇有汉斯季默氛围的配乐伴奏下,开篇的抢劫案与片头设计配合的天衣无缝,导演克里维和摄影师艾德·瓦尔德拍摄伦敦的方式令人联想起罗杰迪金斯为《007天幕杀机》拍摄的上海——霓虹闪烁,色彩对比强烈,而且美轮美奂。
这场短暂又刺激的追逐戏为影片接下来将发生的一切奠定了基调。
但是故事一般···虽说有港片的影子在···最多也就只能落个··暗黑系警匪片了···连个枪战都看得平平无奇的···
云之东/文看完《双雄》首先要感概港片曾经的风光,欧美有不少导演都是港片的粉丝,比如美国知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双雄》的导演埃兰•克里维无疑也是粉丝之一,他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电影受吴宇森、杜琪峰很多影响。
而整部电影也确实会让人不断想起那些经典港片《喋血双雄》、《辣手神探》、《龙虎风云》等,以及电影里的热血江湖和男儿情怀。
《双雄》的故事也带着港产警匪片的格局,充满正义的孤胆警探和走忧郁绅士风的悍匪同陷一盘阴谋杀局,两人从对手到联手,将真正的罪犯和幕后的腐败分子铲除,杀出一条正气凛然的血路。
血路里的两位男主角不负众望地战得火花四射。
饰演警探的詹姆斯•麦卡沃伊凭借与性感女神安吉丽娜•茱莉的《通辑令》俘获不少中国影迷,英俊的外表和迷人的蓝眼睛一举成为最受欢迎的好莱坞男神之一。
《双雄》里他蓄上胡须,蓝眼睛里闪动着沧桑与倔强、愤怒与执着,誓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饰演悍匪的马克•斯特朗身手干净利落霸气,眼神和气质却有着一股抹不去的英伦忧郁味。
两位男主角的气场作了个很有意思的反差设计,警察有悍匪的冲动劲,悍匪反而有一股绅士风,如此互补益发让两人亦敌亦友惺惺相惜的男儿情义碰撞交融。
只是受限于影片的属性与定位,亦或者是英伦风在骨子里就少了一点港片的血性,所以两个人之间英雄遇英雄、英雄惜英雄的张力和火花略为不足。
电影的枪战设计也满载港式暴力美学,从开场的警匪车战到宾馆激斗到酒吧混战到客厅对决到最后的码头终极杀,各场枪战都洋溢着香港警匪片里肆无忌惮不加节制的激情,看得十分过瘾。
而慢镜头捕捉的动作,金属光泽纷飞的弹壳,则流泻着吴宇森式的东方诗意与独有美感,恍惚间好象穿越到了香港街头,看男人们酣畅淋漓的战斗。
电影的画面质感也要点赞,冷萤蓝由头带到尾,突出在繁华城市和幕后黑手神秘冰冷的遮掩之下,涌动着真相探寻所必须掀起的波澜。
而所有的一切,都好象结局码头的大火拼般,终被命运轰轰烈烈的撕裂、吞噬。
这样宿命的暗示,应该更接近中国影迷的情感,作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最后一部引进大片,制造出如此浓浓的港片情怀,倒算是个意外的惊喜。
作者:沙河小子暗黑、警匪、枪击、血性...将所有这些元素组合到一部电影中。
那肯定会是一部相当精彩的黑帮题材影片。
影片中有警察神探有黑帮大佬。
有人代表正义也有人习惯邪恶。
今天(12月6日)上映的《双雄》正是这样一部影片。
看到詹姆斯·麦卡沃伊和马克·斯特朗所饰演的警匪角色在影片一开始从抢劫到两者大打出手上演强力追捕大戏时。
观众很难置信这是一部来自英国导演带有浓重英伦气息的警匪题材影片。
在电影迷的印象之中谈及英伦风电影你很难想到一部正邪两面持枪对轰的影片。
至少以往的影片中即便是枪战片导演们更加注重整部影片架构的工整性。
从而忽略了对枪战镜头细节的表现。
当然在日本、香港、欧美黑帮题材警匪枪战片发力全球市场之后。
英国人也尝试着拍摄出一些黑帮片。
但是这些影片带有浓重的英伦色彩。
例如《夹心蛋糕》、《性感野兽》。
在英国人拍摄的黑帮题材电影中这两部称得上经典。
但在影迷看来这样的带有英伦色彩的黑帮电影就像英国的男人们一样绅士。
无论是动作上还是场面上都大显斯文。
这样的影片很难让人有血脉喷张之感。
很显然英国导演埃伦·克里威想通过影片《双雄》完成突破。
他一直在努力让影片摆脱英伦味道成为史诗。
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黑帮警匪题材电影要更有男人味。
所以当我们看到影片邀请詹姆斯·麦卡沃伊和马克·斯特朗来担当主角便不足为奇。
这两个男人一眼看去便很铁血也很爷们儿。
另一方面很多影迷在看过影片之后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为何在观看《双雄》时很多镜头让我们都感觉如此熟悉。
沙河小子看过影片之后也有同感。
比如阳台交谈这一经典镜头。
对。
这一经典镜头源自《无间道》。
影片的很多镜头中观众还看到了《喋血双雄》、《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的影子。
但是和前辈作品又不完全相同。
导演埃伦·克里威在影片中加入了自己的东西。
从而令人物的个性及风格更为突出。
一幕幕经典镜头便脱胎换骨般呈现于观众眼前。
当然除了情节设置令人感觉似曾相识之外。
影片《双雄》偏暗黑偏阴冷的整体质感及色调其实是大导演迈克尔·曼擅用的风格。
对于这些埃伦·克里威并没有刻意隐瞒什么。
他自曝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港产动作片的影响。
而迈克尔·曼的作品风格也是他极其喜欢的东西。
换而言之埃伦·克里威喜欢神秘感。
因此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导演埃伦·克里威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向黑帮警匪题材影片前辈们致敬。
因为埃伦·克里威在完成影片风格突破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毕竟先前国内的相似题材影片并无成功案例。
《双雄》的拍摄埃伦·克里威只能学习国外优秀黑帮警匪题材经典影片。
另一方面讲将这些东西呈现于观众眼前。
实际上是他对前辈们以及前辈们作品的一种尊敬。
在实现突破令影片成为史诗性作品的同时。
导演埃伦·克里威并没有完全摒弃英国电影人所注重的影片工整性及情节流畅性。
从最开始匪徒雅克布·斯特恩伍德带领手下洗劫银行事成之后与手下驾驶摩托逃离现场。
到勇猛果敢的警察麦克斯·莱温斯基只身追赶厮打过程中被雅可布射中腿部致其逃脱。
影片从一开始便奠定了一个极为鲜明的主题。
之后的故事必定围绕这一幕展开。
而三年后藏身冰岛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雅可布因儿子卢恩于机场被枪射中倒毙。
雅可布只能被迫再次出山。
警探麦克斯自然而然再次与雅可布狭路相逢。
两人之间的纠葛及接下来的故事便顺理成章娓娓道来。
可以说整部电影之中的情节都是环环相扣极为流畅。
一条主线贯穿整部影片。
其中又有几条辅线横向带动。
整部影片进程极其工整。
正所谓有因必有果而非天外飞仙般突然进入镜头令观众无可是从。
另外对于大多观众而言影片的快节奏及不断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枪击声甚是刺激。
观影过程中不少观众体内荷尔蒙激增惊叹这样的影片才有男人味。
总之这样一部纯爷们儿警匪黑帮题材电影在2013年行将结束之时登陆大陆院线绝对算是一个好的福利。
一年以来看过了各种题材的电影之后不妨看一看《双雄》。
相信这将是2013最后一次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
重口味影迷会为之痴迷。
12月6号,本年度最后一部好莱坞进口片《双雄》,将在内地影院压轴上映。
这部英国新锐导演埃兰·克里维执导的黑帮动作电影,由于有世界大师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担任制片和监制;久未露面,但在内地拥有极高人气的“好莱坞一哥”詹姆斯·麦卡沃伊出任主演,在开拍之初,就受到全球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又因本片剧本在2010年英国剧本“黑名单”(2010 Brit List,业内最具潜力剧本)上名列前三甲,因此还未上映,就被冠上了诸如“最值得期待黑帮电影”、“最具风格黑帮动作片”等称号,足见媒体、观众、业内人士对本片的厚爱。
简单概括,《双雄》的故事主线有两条。
一是麦卡沃伊追捕抢劫银行的逃犯未遂,并被打伤右腿,为了将其捉拿归案,引发的一场长达数年的猫鼠游戏;另一条线则牵扯到英国的政治、竞选、帮派斗争、以及各利益团体间的苟且勾当。
由于第二条故事线的存在,使麦卡沃伊和马克·斯特朗饰演的大盗之间,警与匪、正义与邪恶、恩怨与情仇,变得界限模糊、不再对立。
导演埃兰·克里维采访时说道:“麦卡沃伊饰演的警察深陷麻烦,他无法从受伤的阴影中走出来……他的生活停止了。
他留在了过去,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人”,相反“马克斯特朗饰演的角色则更具同情心,他比我们的主人公更富有英雄气概得多”…… 乍一听,这个故事带有很强烈的东方宿命论,即因果循环,凡事都有双面性,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这也是香港的黑帮动作电影从八九十年代的辉煌期到现在,一直持续讨论的问题,如《喋血双雄》、《英雄本色》,《无间道》。
近些年,西方的影视剧也越来越多地涉及这个话题,史泰龙的《赤警威龙》、近年在欧美大热的剧集《妙警贼探》等都是经典范本。
《双雄》的导演克里维在十几岁时,就痴迷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这部电影确实受到了港片的巨大影响。
而西方的黑帮动作片,则由动作类型片中的警匪电影演变而来。
有别于香港的宿命论和“优雅又残酷“的人性探讨(吴宇森电影为代表)。
它将故事矛头更多地聚焦在资本工业社会的贫富不均,以及由此衍生的,类似于写实性的黑帮争斗和利益权利的拉锯,代表作是1972年上映的经典电影《教父》。
之后,随着科技、特效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观众审美口味的变化,西方黑帮动作片开始朝两个支流发展:迈克尔曼式的美国正统黑帮片和以盖里奇为代表的戏谑结构式黑帮电影。
前者的标志性元素是更大的故事场面、更刺激的动作打斗、更火爆的枪战戏码和更强烈的正邪对立感,是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注重视觉效果的强力表现。
经典影片《盗火线》、《惊爆内幕》和《美国黑帮》等都是此类代表。
盖里奇式的戏谑结构黑帮片,则更多彰显的是英国人的自嘲和幽默。
他们往往反其道行之,推翻传统黑帮片的生存规律,用近乎夸张的演员表演,一反常态的空间、场景、人物关系设置来制造冲突、使戏剧效果最大化。
用看似轻松的方式娱乐大众。
看看《海扁王》、《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票房和口碑,就知道这种类型的电影,近几年在全球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我们那一代人是看着《虎胆龙威》、《致命武器》、《铁血战士》长大的,而且那时来自东方的功夫片在好莱坞大受欢迎。
无论《黑客帝国》还是《巅峰时刻》到处你都能看到功夫的元素”…… 从小痴迷于香港黑帮片、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常年在好莱坞发展,这些因素在埃兰·克里维身上融合,并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奇妙的化学反应。
因此,在《双雄》中,我们能看到一场世界级的黑帮经典对决:电影开始,犯罪分子西装革履抢劫银行,快速的剪辑加上汉斯季默氛围的配乐,腔调十足、气势凌厉,开篇就极具《007》的格局和气魄;蓝绿色调的伦敦夜景、大规模的飙车戏码和枪火对决,则瞬间让人肾上腺激素飙升;为了给残酷的犯罪事件营造一种类似于死亡之舞的壮烈美感,导演克里维又在必要的时刻,用恢弘的配乐、优雅的慢镜、刺激感官的血拼画面,来解构一桩枪击事件,让人感受到的是吴宇森式“又残酷又优雅”的暴力美学;当你以为导演就此止步时,他纯正的英国血统又向所有观众开了一个戏谑口吻的小玩笑,因此在同一个场景中,温馨、不安、平静、杀机....这些对立的字眼会一股脑冲撞进观众大脑,屏息凝神、又让人感到大智若愚的魅力。
《双雄》由世界大师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担任制片和监制。
雷德利·斯科特不仅擅长拍摄史诗巨制,更是科幻、恐怖类电影鼻祖级人物。
手握金球奖最佳电影奖杯2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奖3座。
《异形》、《银翼杀手》、《末路狂花》、《角斗士》、《黑影坠落》、《美国黑帮》……几乎他的每部作品都会被全球影迷顶礼膜拜。
斯科特在采访中说道:“《双雄》的剧本很扎实、也很过瘾。
看完剧本,我就有种强烈的冲动,一定要参与到电影的创作中去……这将成为一部前所未有的黑帮电影”。
而挑片口味极为讲究、进来很少露面的詹姆斯·麦卡沃伊,为了接演该片甚至推掉乔·怀特的《安娜·卡列尼娜》。
这些都给了埃兰·克里维更大的动力和激情去创作该片。
《双雄》在今年的格拉斯加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后,获得一致好评。
著名影评人Oliver Lyttelton评价本片:“紧张、刺激、激动人心”。
美国著名的电影网站更是对导演推崇有加:“影片比起想象中要出彩很多,使得导演埃兰·克里维成为继克里斯托弗·诺兰、鲁伯特·瓦特(《猩球崛起》)之后来自英伦的又一位前途无量的商业片导演。
” 神秘代码、惊天对决。
《双雄》将于12月6日,在全国院线大规模上映。
习惯了好莱坞犯罪片的大手笔,猛一看这部英国人拍的同类型题材,格局小,人员少,就连为数不多的枪战都放在夜场,多少有些局促。
《双雄》的故事大多数时间都笼罩在黑暗之中,把伦敦的夜景拍得颇有些科幻感,这也迎合了主创本就欲图揭露的政治黑幕。
而两位男主角从仇人到朋友的演变,合作干掉大Boss的情节,惺惺相惜的兄弟情,不禁让人想到了香港电影。
港片的商业手法本是从好莱坞和日本电影中模仿而来,现在反而是英国人向他们学习,用不高的成本构建线索和人物。
《双雄》开场的小高潮就十分具有港片特质,这场追逐戏其实只有一辆汽车,四辆摩托,入夜后空旷的商业区内,既不需要群众演员,也没有大面积毁坏公共设施。
这让剧组足以省下一大笔钱,十分小心地让正派和反派们玩个猫鼠游戏,弄点心理悬念。
当小警探莱温斯基停车路旁,细听摩托痕迹时,熟悉港片的影迷完全可以把这个场景挪到香港中环,让刘德华、郭富城或古天乐来担当此角,绝不违和。
此外,在警局里的冲突,也与港片里的情景相当类似,如今的好莱坞不太会如此设置,更加突出了孤胆英雄的不甘和艰难,冷静有余,热血不足。
英国人拍电影就和他们的文学、戏剧一路,即便是警匪片这样的题材,也会把节奏放得很慢。
《双雄》里有两条主线,詹姆斯·麦克沃伊和马克·斯特朗的个人恩怨是最主要的情感线,警局大佬和退伍兵的政治陷阱是悬念,外加一条被打断的爱情线。
按理说这三条线索足以让90分钟的影片丰富、紧张,可偏偏在英国导演手下,处理得拖拖拉拉。
男主角对于腿上的旧伤有太多的闪回,而他那貌似干练的女友,却只留下不知所云的台词就领了饭盒。
影片里两位警员出门都不带枪,女警被堵在集装箱里就只能抡榔头,编剧为了铺垫最后的悬念,不惜让之前的剧情里充满了逻辑漏洞。
此片的原名为“欢迎来到庞奇”,这充满了俚语的单词,反倒不如“双雄”明了。
比起麦克沃伊饰演的奋勇小警探,斯特朗的归隐大佬更显风范,演技和气度上完全压制了前者。
影片中最关键的一场戏,酒吧大战,斯特朗居然转身去救逮捕自己的警察,这份从容和侠气,让看惯了他演坏人的观众一时适应不过来。
因为格局的限制,《双雄》的枪战场面不算大,剪辑还算中规中矩,那些慢镜的运用也不比港片高多少,也多亏了两位主演的表演才挽救了全片。
据说影坛新锐麦克沃伊为了此片回绝了乔·怀特的《安娜卡列宁娜》,成片如此多有不值,同样是英国电影,古典的文艺气质还是比山寨的港片风味更靠谱,除非,导演是盖·里奇或丹尼·博伊尔。
文/言小夫不可否认很多华语片都曾借鉴外国大片的精华,尤其是欧美大片往往是很多华语片取经的对象,这源自于好莱坞大片确实在制作水准和故事构架上独树一帜精益求精。
然而殊不知当华语片越来越强大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优秀的华语片也成为欧美片学习借鉴的榜样之作,这标志着华语片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水准,且在世界影坛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比如这部引进大片《双雄》,其导演英国青年导演埃兰·克里维在拍摄过程中就坦言受到了《无间道》、《喋血双雄》、《英雄本色》等经典港式动作警匪片的影响,所以在影片呈现在我们华人观众面前时,虽然故事是发生在别国但却有着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尤其是片中的故事构架和很多场景,让我们很容易想到了吴宇森的经典大作《喋血双雄》和《英雄本色》等电影。
然而《双雄》虽然有着诸多经典港式警匪片的某些影子存在,但回归到影片本身还是有它自己的独特和精彩。
比如影片开篇虽然让人联想到某些港式动作片的警匪对决的惊心动魄,但导演用更加细腻的镜头和更加逼真的飞车党与警察的飙车来营造开门见山的惊险刺激,让这一场短暂而又戛然而止的警匪对决,在一声枪响和倒叙的方式中彻底吸引了观众,迫切的想要了解到男主角“麦克斯·莱温斯基”后续故事和整个情节的推动进展。
随着镜头的切换一切都是新故事的开始,然而三年前后的身心俱创让“麦克斯·莱温斯基”整个人生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剧变中生活依旧进行案件也在逐个侦破,然而男主角的世界注定是离不开三年前的噩梦始作俑者“雅克布·斯特恩伍德”,新案件的种种蛛丝马迹和顺藤摸瓜,让这个曾经的危险分子再次浮出水面,并随着警方的一次突袭围剿的失败,将“雅克布·斯特恩伍德”的老谋深算阴险狡诈再次深化,也勾起了新故事精彩的开端。
导演对于剧情的铺陈延展,显然是做足了功课,不刻意却柳暗花明引人入胜。
然而随着一次次侦破的失败和案件的错综复杂意外频频,不止是男女主角开始迷乱就连观众都看的扑朔迷离,很明显故事并非单纯的正邪对弈,也并非善恶博弈这样简单。
连环案中案,警方背后势力的不断抖落,最后连撤到政局风云人物,让这一期简单的凶杀案,随着层层抽丝剥茧之后开始复杂更复杂。
这不得不说导演的功力,突破警匪片单一的正与恶的较量,也没有老套到猫鼠游戏最后警方大获全胜的结局,而是在一个个峰回路转中,警匪携手揭开事实真相背后,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惊天逆转的结局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合乎情理之中。
而伴随着一波三折的故事,影片对于男主角心理的刻画也会极为细腻真实的,比如一提到悍匪“雅克布·斯特恩伍德”他就会条件反射呼吸急促思维紧张行动失控。
很明显三年之前对方一枪打中他的右腿造成的后果,相对于男主角每天从受伤的右腿抽脓水和执行任务中不能做剧烈的跳跃和奔跑运动的身体痛苦的伤害,远远小于其内心造成的难以磨灭的伤痛。
这样的心理创伤,然男主每次面对悍匪都不能理智面对,成了他警察生涯中不能逾越的坎儿。
可是昔日的痛让人陈思反省时刻准备一雪前耻,但痛也叫人认清现实痛定思痛。
“麦克斯·莱温斯基”在一步步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后,居然在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后对“雅克布·斯特恩伍德”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这种暂时的认知同时摒弃前嫌携手合作。
这不仅是影片剑走偏锋情节的设置巧妙,也是刻画“麦克斯·莱温斯基”心理巨变的一个重大的转折。
一切都在说明,人人心中过不去的坎儿,总会有某一个刺激点让它催化人心改编抉择。
所以因为“麦克斯·莱温斯基”在案件的推到重演中,以及迫于时局和“雅克布·斯特恩伍德”的携手并肩之中,开始慢慢的审视自我,甚至到最后有点反省自我。
以至于最后他面对从队友变对手的“雅克布·斯特恩伍德”时,不再纠结于质问对方为何三年前没有一枪杀了自己,而是平静的举枪对峙之后悄然放走了生命中最想要制服的绳之以法的悍匪对手。
他不是漠然法律,而是让自己完成了一次蜕变。
正是这样的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让我们读到了导演的用意和苦心,再结合剧情和案中案的背后来看,让人引发的思考也是很多的。
加之影片令人感觉颇为独特的色调,冷肃中的冰蓝以及全景俯瞰的辉煌瑰丽,为影片平添了一抹别有的味道。
此外影片点到为止的枪战,以及父子之情同伴之谊、一出慢镜头的处理都是该片令人称赏不置之处,因而说《双雄》虽然有着经典港式警匪动作片的精华,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又是一部比较简单的警匪故事,故事的脉络几乎完全照搬上世纪90年代香港的警匪电影,在全新的拍摄手法和高鼻子蓝眼睛的演绎下又再度上演。
在影视搜索中输入一下“双雄”,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超过两页的内容,这几十部片名为双雄或者片名中包含这两个字的电影实在是不少,大陆的、香港的、外国的,过去的、现代的,其中还不乏各国拍摄的大制作和著名影星出演的作品,可以说是各种款式应有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
影片从一开头,就将节奏拉了起来,四个劫匪、四大包钱、四辆摩托,在黑夜中狂奔,一辆警车中的一位一根筋的警察独胆追凶,然后罔顾上司的一概告诫,成为了悲情人物。
当反派的面罩被拉开的时候,马克·斯特朗那张充满邪气的脸又一次出现在眼前,我这为什么要说又一次呢?
这两年好莱坞电影中就这位,出现的频率着实有点高,而且但凡他扮演的角色,就没一次是好人,(至少在我印象中是这样)貌似约翰·特拉沃尔塔最近几年逐渐淡出之后,就这位绝对堪称目前好莱坞的首席大反派。
不过伴随着故事的推进,影片中又出现了“总督”——大卫·莫瑞瑟,这位一出场别看他扮演的是男主角詹姆斯·麦卡沃伊的上司,但自他一出场,我就坚信这位绝对是不善茬。
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很快的就印证了我的猜测,这一旦被印上反派的标签,想要翻身难也。
影片整体看来还算可以,故事脉络比较清晰,情节算不上非常复杂,但也有足够的曲折程度,影片中麦卡沃伊的表现还算不错,尤其是他围绕着他那条伤腿的表演,着实是有那么点意思,拿着大针筒扎进膝盖,把里面的积水抽出来,看着都觉得疼,而且这种事情还没隔一段时间就得来上一回,真是看的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呢向比较他主演的《X战警》前传系列,这部作品真的只能算是非常小的制作了,而且中影在眼下这个国产大片齐聚贺岁档的关头将这部电影引进,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抽数的意思。
看看各家院线的拍片就知道,这部影片想在国内有什么作为,几乎没有可能,观众们想看的都不一定能找到场次。
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可以用来消遣一下的电影。
Welcome to the Punch, 妙就妙在“Punch"一词,查一下小青年爱用的Urban Dictionary: “Punch ”在生活中有19种大大小小略同的实用意义。
主要的包括:a-To apply pressure to a surface by means of a fist. 向某人挥拳b-power, force, strength 权利,能量,力量c-A nice tasting drink. 一种饮料,多半是酒精量足的鸡尾酒d-...better than a kick in the nuts, 向某人的要害部位猛击e-(Verb) Old hippie technique of emptying the tobacco out of a cigarette, and refilling it with marijuana. - 将传统卷烟应用于大麻次要的有:a-To administer a narcotic, namely Heroin,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注射强力药物b- an immesurable sign of love for another person; 强烈的爱的信号c-To take a shit 大便而在片中"punch" 是一个集装箱的暗号。
因此对国内影迷把片名中妙用奇多的“Punch" 翻译成毫不相关,没有任何意义的“庞奇”两字感到无奈。
不过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也罢。
影片的导演是英国人Eran Creevy, 在此之前他有一部小有名气的"shifty", 详述了当代英国穷苦毒贩的生活。
Eran曾说香港的麦兆辉与刘伟强对他有一定影响。
在此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确实如此。
开篇蓝色与黑色相交的夜景与干净利落的镜头让人不难想到《无间道》而西装革履的抢劫犯是受了英式007式贴身剪裁时尚风范影响。
在开头10分钟绅士大盗与Techno 音乐混搭的高潮过后,影片情节进入了比较传统老套的前松后紧,比起去年同类题材的《The Sweeney》影片缺少了衔接的中段的小高潮。
再加上难懂的当地重口音,让我怀念起在家看DVD字幕版的好处。
本片故事的主线是生命力旺盛的小警察James小弟与老练深沉的Mark大哥矛盾复杂的敌友情谊,副线是政治家警署政要退伍军人的连锁阴谋。
外加一条极其含蓄的爱情线,微弱但关键。
故事本身并不新颖,香港人与意大利人把此类题材都挖尽了,美国人则用子弹火药征服眼球,相比之下英国人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故事说起来不够精致,子弹打起来不够火力,口味如低糖的健怡可乐。
还在有几个好演员捧场。
James McAvoy 如前辈Ewan Gordon McGregor,苏格兰式的活力与呱噪,起床关闹钟的镜头与他在《Wanted》里如出一辙。
Andrea riseborough是我近来最关注的女演员,自从《Shadow Dancer》后就爱上了她。
尽管近来有进军好莱坞的迹象,但我总觉得她是那种演技一流但却火不起来的女演员,一种边缘的特质,在她身上很少能看到戏剧夸张的表演,多半是冷静与矜持。
Mark Strong绝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演惯坏蛋,偶尔演一下好人的角色让人过目不忘惊艳无比。
大哥把在《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里那种深邃复杂爱恨交织的眼神发挥到了极致, 眼神功力好比杨过当年的“黯然销魂掌”,相思所害,难以抗拒,广大基友眼福不浅。
且Strong大哥的口音是唯一一个我能听懂百分之百的,大概因为他户口在伦敦,曾经又在慕尼黑一心攻读律师学位,把口音国际化过。
像James那种格拉斯哥口音估计没有德国人能听懂。
无论怎样,大哥硬生生地把一部两星片提拨成了三星。
尽管国产片才是贺岁档的主角,但今年贺岁档的第一波热潮却是由多部好莱坞大片掀起的,内地电影市场整个11月完全被进口大片所把持着,几部华语电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更有影片《怒放2013》为避开这波热潮而改期上映。
到了12月则基本换成了国产电影主打,6日上映的英国黑帮动作片《双雄》成为了今年最后一部进口大片。
这部影片的导演埃兰•克里维对黑帮电影相当痴迷,他导演的处女作《变化》灵感就来自港片《英雄本色》等,《双雄》更是埃兰•克里维在黑帮片领域的延续和创新。
该片的剧本曾在2010年英国最值得期待剧本名单上位列前三,并被奥斯卡金牌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相中,出任制片和监制。
再加上好莱坞当红小生詹姆斯•麦克沃伊(饰演警察麦克斯)和实力派演员马克•克斯特朗(饰演犯罪分子雅克布)的加盟,所以该片尚未上映就被冠上了“最值得期待黑帮电影”、“最具风格黑帮动作片”等称号,让人对影片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双雄》的剧情并不复杂,故事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男主角追捕抢劫银行的逃犯未遂,为了将其追拿归案,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猫鼠游戏;另一条则牵涉到了英国的竞选、帮派斗争以及各利益集团间的苟且勾当。
两条线串在一起后,使得原先的警与匪、正义与邪恶、恩怨与情仇,变得模糊不再对立。
被逼上绝路的两个人选择了合体,互相提防却又卖命合作,既查出了雅克布儿子被杀案的凶手也将警察窝里的黑势力扫清。
这是黑帮分子父爱力量与普通警察的正义力量的碰撞。
诚如导演埃兰•克里维所言:“以往的英式黑帮片格局显得过于狭隘,他更希望拍出如《无间道》那般的黑帮惊悚片。
”也正因为于此,《双雄》的影像风格上带着一股浓浓港片的气质,天台谈判、街头火拼、警匪联手、黑警叛变等细节无不透露出强烈的吴宇森、杜琪峰、麦兆辉等港式警匪片的标签,更是能找到《无间道》、《龙虎风云》、《喋血双雄》等经典香港警匪片的影子。
也不知从何时起,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基友”关系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种时尚。
不管是五大三粗的汉子还是西装革履的型男,仿佛都将“基情”当成了一种可以公开炫耀的事情。
延伸到电影市场也同样如此,但凡是双男主为主线的影视作品也会时尚的卖腐起来,《大侦探福尔摩斯》、《雷神》、《X战警》等脍炙人口的电影都插入了让人口水横流的基情桥段。
《双雄》也同样如此,一开场两人的初次见面就在对方心底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最后这一文一武一柔一刚走到一起,双雄的眼神里尽是柔情。
如此养眼、刺激的双雄会在“基腐”效应的推动下俨然变成了卖萌无罪、卖腐有理的境况。
当港式警匪风格和暴力美学与英伦绅士优雅格调和盖世气质相融合,并植入了全球盛行的基腐情调后,《双雄》值得期待!
当画面上出现黑衣人,帅气机车,轰鸣马达,都市俯视大夜景时,确实心潮澎湃了一番。
激烈枪战,追逃,黑吃黑,卧底,反转,潜伏,一系列关键词涌入脑海。
当麦克斯出现时,隐隐感觉,他太纤瘦了些,与想象中与黑帮对峙绝杀的角色差距过大,白净的脸上溢满文弱书生之气,既无正义之感,也无丝毫侧漏霸气,更无蒸腾杀气,即便是几年后舍命只身追凶,仿佛也只是为了报当初一枪之辱,而那句“我的责任是抓坏人”在片中多次变异出现,是硬套的高大上主题。
于是只能寄望于其出神入化的演技,但总体而言,詹姆斯•麦卡沃伊的演技并不足以掩盖他的文弱样貌给人带来的先入印象。
在两雄对峙过程中,他的表现像是一个不停向大人讨要玩具的不安小孩,哭闹,执拗,易怒。
而扮演“大人”的,则是双雄之中的另外一位,斯特恩伍德。
作为一名杀手,他脸上的坚毅线条,紧抿的克制的嘴唇,凛然无畏的眼神,则纯粹是按照正面人物的路数来塑造了。
他所做的一切,仿佛只是遭人利用,陷害,只是为了替儿讨回公道,与此并行的,是他不乱杀人,不嗜血如命,曾数次挽救麦克斯于水火。
两位同样往阳面塑造的人物对垒,因为缺少了正邪两方力量的平衡,出现严重的一边倒的失重感,让人焦虑。
尤其是,该片后半部分,双雄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共同联手对抗警局中的黑暗力量,这样的桥段在很多警匪片中似曾相识,两雄都做了某个事件中的棋子,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反而是正义之师的上司,但这样的反转过于牵强了些,所谓的深刻主题有生拉硬套之嫌。
当麦克斯问出那句,当初在隧道你为何不杀我时,相信也正是许多观众的疑虑所在,斯特恩伍德只回了一句,for what。
单纯这两个单词,不足以服众,不足以塑造这个人物的多元型格,不足以构成圆满完整的情节弧。
片尾,在天台上,两人终于将敌手打败,而此时麦克斯又回身将枪对准了斯特恩伍德,斯特恩伍德面对此景,则镇定淡然地与之对视良久,潜台词是,乖,别闹。
麦克斯的多次反复反悔,让观众感受到的并非他的内心挣扎,而是,分裂。
因为他最初心心念念的只是,自己将斯特恩伍德押解回狱,一雪前耻,个人恩怨无私地飘在了他职业道德的上空。
但情节推进中,导演或许觉察到这样的小处出发过于不上台面,而后欲时时处处将之强行拔高,剥离感,分裂感愈重,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混乱至极。
双雄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枪战中配合默契,“好基友”处处“激情四射”。
麦克斯与女搭档的暧昧恋情,则因缺乏交待,没有铺垫和过度,突兀而生硬。
甚至只在某次两人差点接吻的戏中,观众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他们早已暗生情愫啊,可怜没一个人看得出来。
情节设置方面,出现太多经不起推敲的敷衍了事的Bug,没有周密叙事,没有耐心寻味的多层嵌套,一眼望穿的情节处处充满漏洞和强行拔高的主题,加之两位男主频繁的深情对视,让人不停出戏。
预料中的硬汉对决,正义回转,始终没有到来。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让人过于失望的片子。
喂你滤镜调太绿啦!/摄影不错,整部电影好像是纯粹为了让这位摄影师练手而炮制出来的,后台好硬的样子。
编剧你的脑子被门挤了
这部电影的!蓝绿色调!太高级了太好看了,忧郁冷酷,空镜里的灯火璀璨城市也布上了一层神秘质感,男女主演员的蓝色瞳孔在调色下显得更加迷人。电影里卡脸的大特写数不胜数,舔颜盛宴…故事倒是挺老套的,老港片套路,但马克斯特朗和詹姆斯麦卡沃伊亦敌亦友的张力爆棚,枪战警匪阴谋政治腐败…开放式结尾…有点遗憾如果脑补一下男主Max被统治阶级陷害入狱,jacob突出重围将他救出,两个人伙同其他反抗势力推翻腐败政府(?)第二部剧情不就有了吗,但当然还是相爱相杀更加吸引人
评分这么低是怎么回事
故事太牵强
无感~
太失望。
马强太帅了啊啊啊 还有敬一美是条汉子 如果是我最后就和马强一起私奔 啊不是 跑路了
三星给一美的颜,一星给一美的呻吟,如果造型捯饬好点我就给五星了。
到处都能发现无间道的痕迹,可故事却又不出彩,枪战场面和盗火线比简直弱爆了,白瞎一美和马克两位演技精湛的好演员了
这种题材还是交给美国佬拍吧。你们一群操着苏格兰口音的人凑什么热闹=。= 【一美再装肌肉男我就弃了
一美又搅基,如果不是电影而拍成英剧或许更有看头
英国导演克里维致敬八九十年代老港片
很有风格,可惜了
从雅克布救麦克斯这个转折有了看头,整篇都感觉无趣..可惜了电影名字和男主。。呃。。
去腐国的飞机上看的。一美演的小瘸子警察是世界上最娇美的一枚小瘸子。虽然一开始还犟一犟,还是被马强叔收服了。马强叔看到一美的第一眼,就被他收服了。
两颗星是给詹姆斯的,剧情还好,但是我不得不说我是在家里看的,一切还好。
不理解Max为什么就因为隧道那件事一直抓住Jacob不放,还有为什么最后没有把Jacob送进监狱之外,那个放了几遍Max用注射器弄腿上的伤是又有什么含义啊。好吧,片子很多说不通或不理解的地方,但是意外的好看诶,是因为一美吗?(P.S.一美的牙齿好丑!)还有所有人的枪法都和裘花生有一拼
好好啦~張力十足~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