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可能是25集的长度过于冗长,一开始进入节奏略温吞,考验观众耐心。
而最后又有点草草收场,都能感到反派赶时间抓紧伏法的紧迫感。
除此以外,整个剧情的疑窦丛生、抽丝剥茧、拨乱反正、峰回路转都展现了近年来台剧一如既往的硬核实力。
如果压缩到15集左右,会上一个台阶。
②刑侦路线的节奏感把握比较好,但最大的违和感在于这个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似乎不该如此折腾。
不是很难破的案子,悬了十几年,又是暗网又是放蛇又是栽赃又是无间道,到最后正邪双方都付出很大代价后,发现这个案子不过尔尔。
我要是枉死的反派的话可能要气到吐血,大波士啊,我纵然顶包认罪也不至于要到送命的地步哇。
还有一点违和就是,这个地级市,想来人口也不会太多,居然有这么多头面大佬要排队器官移植,比例会不会过高了一点。
③演员是亮点,人到中年的周渝民不仅长相梁朝伟化,演技也是。
张榕容稳重端庄,走在正确道路上。
李铭顺老而弥坚,中枪离世一场戏承包了全片泪点。
考虑到花了很久才看完,总体三星。
1、任非从桥上跳下去打捞塑料袋,穿着厚厚的卫衣长裤和运动鞋,拜托,好歹请把这些衣服脱掉,因为游泳的时候很重,会造成生命危险。
之后他回到岸上裹着毛巾保暖,居然还穿着卫衣坐那发抖?
不会失温吗?
2、电视新闻报道任非跳桥,称是市民手机拍摄画面,结果新闻播出画面和电视剧实际画面一模一样,横屏高清,任非的脸拍的清清楚楚,请问谁家手机在夜里拍黑呼呼下着大雨的桥下河流,能拍出这4K超高清分镜镜头?
3、什么法医能从被冲到河里,泡了水,又淋了大雨的藏尸塑料袋里,找到另外一个受害人的血迹?
还在一天之内?
你要说发现了和第一个受害者血型相同的血迹还勉强说得过去,直接说是第一个受害者的血迹?
DNA拿胶带粘死在袋子上了是吧?
CSI都得给你下跪。
现实中的刑侦和严谨的刑侦剧绝对会告诉你:由于受到比较大的破坏,能找到的线索很少。
阮安妮,飾演樂蘭KTV經理阿蘭。
EP01:警方查案查到KTV,她出場説明情形,痛訴兇嫌對小姐暴虐。
公視紀録片《神戲》:阮安妮,生於越南清化。
後嫁給中國台灣嘉義人張芳遠,生二女,以歌仔戲為業。
論夫家身價,不如阮氏清桃夫戴立忍。
第一集,她露臉客串。
我差一點沒認出~,阮氏是中國台灣社會新移民的傑出代表。
在其身上折射出堅毅,卓絕,韌性,執著的人文精神。
EP14:記者季思琪(紀培慧飾演)親自造訪,尋覓線索。
花了两个半天补完了《逆局》。
说“半天”,是因为两天都是晚饭时分才开始看,然后看到第二天快天亮……当然,两天的节奏不太一样,第一天刷完“第一季”12集,是在饭前就看了2集,然后一口气看到第二天凌晨6点半,是的,尽管是冬天,但外面的天也已经亮起来了……第二天就轻松很多,晚饭后才开始看,咬着牙刷完“第二季”第6集,实在耐性耗光,后面6集都是拖进度条看的,只有“谭队牺牲”那部分,看得比较仔细,其他都是草草略过。
最大的感触一如标题所写——如果《逆局》没有第二季该多好……《逆局》开篇确实很惊艳,情节展开迅速,矛盾激烈集中,人物形象鲜明。
开场的连环分尸案,够惊悚也够尺度,非常抓人眼球,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尽管知道不到本季结束,可能不会有最终结果,但还是忍不住想要立刻知道真凶。
所以,这种感觉像什么呢?
对,没错,就像去年春天补《白夜追凶》时的感觉!
也是开篇就呈现了一起大尺度连环分尸案,主角对真凶做了精准的犯罪剖绘,确立了其专业、高冷的精英人设,一下子把观众的心抓住了。
其实,《逆局》和《白夜追凶》在很多细节上都非常相似,以下我稍微贴几张图。
不过,先声明一点,这不是在影射说有没有借鉴,或者是否撞梗,甚至可不可能抄袭,纯粹就是看《逆局》时,脑子里不断在出现《白夜追凶》的类似画面,就感觉还蛮亲切的事实上,因为同为犯罪悬疑类题材,且都是连环分尸案,有些细节相似、人设相同、情节发展相近是肯定的。
这就像同为川菜馆子,那必然会有宫保鸡丁、水煮肉、干煸豆角、麻婆豆腐等几道川味看家菜!
具体配料上可能稍有差别,但主料都是一样的,所以,每家川菜馆子的菜单,单看菜名几乎是雷同的,至于味道怎么样,那就得看各家餐馆颠勺大厨的真正水平了: 以下贴图中,上图为《逆局》截图,下图为《白夜追凶》截图:
1、同款装尸块的黑色塑料袋
2、同款新兵看碎尸呕吐不止
3、同款用解决连环分尸案做筹码,与警方做交易
4、同款曾经身为警察,却因为“案子牵扯私人情感”而主动离职
5、同款犯罪剖绘,划定罪犯心理安全区,帮助抓捕
6、同款犯罪剖绘天才的会面
7、同款警局烟不离手的“暴躁老哥”版队长,甚至同款乱糟糟的卷发
8、同款专业冷静、技术出众,人又漂亮,看似高冷实则很会关心别人的法医御姐
9、同款警花做饵色诱,却险被狡猾的罪犯得手
10、同款耳目敏锐,特别会挖新闻,却引发模仿犯罪的女记者
11、同款连环杀手模仿犯其实,剧情和人设中还可以找出更多相似之处,这都很正常,毕竟题材相同,涉及到的人物身份和性格也会相似,至于故事本身精不精彩,那就各擅胜场了——《白夜追凶》的爆点在于“长着同一张脸的兄弟俩分享身份”,潘粤明老师的分裂式演技是重中之重;《逆局》男主的困境在于,从一开始他就是等待审判的囚犯,不但没有查案的自由,而且能接触到的信息极为有限,并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
整体来说,《逆局》第一季12集相当精彩,虽然也偶有拖沓部分,有些细节也禁不住推敲,但人物都还算立体、丰满。
尤其是对分尸案真凶张逸帆的刻画很成功,她的心理状态、前因后果、黑化逻辑,都能自圆其说。
特别是谭队促使她放下枪自首,以及她相关情节的闪回,颇让人有几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感受……第一季里不拘小节、“淦”字不离口“暴躁老哥”版谭队,看似不声不响其实专业技术过硬的小宇,甚至最后在法庭上解开衬衣露出伤疤的吴玉馨,都让人感慨颇深。
哦,对了,我还特喜欢关铭洋!
这个最初因为“打赌”输不起,而不得不主动帮助梁炎东的小狱警超可爱啊!
最后时刻,他看着“梁炎东无罪”新闻跳起来的样子,并非仅仅因为赢了一大笔钱,更因为心中那份未泯的正义。
按说梁炎东出狱后,不但重新拥有了人身自由,也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因而应该大展身手,所以,第二季的案件复杂程度、罪犯的狡猾程度、抓捕的困难程度,都应该得到提升才对,但很遗憾,第二季在延续第一季设定的基础上,案件侦破和情节发展,严重拉胯!
第一季的连环分尸案和性侵致死案,虽然不是密室类,但多少有一些本格推理的影子,对犯罪动机的剖绘,对人证物证的寻获,基本可以自圆其说。
其实,有些部分也显得欠缺合理性,不过,看守所毕竟是普通人无法接触的特定场所,有些违背常理的地方,也可以理解。
总之,第一季并不完美,但所有瑕疵在整体合理并且尺度较大的情况下,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非常遗憾的事,进入“社会派推理”的第二季却完全不是如此……第一季的真凶,在被揭露前,观众是完全不知情的,而延续到第二季的性侵案、圣美广场枪击案、非法器官买卖案,这些真凶和幕后主使,观众最低限度在第二季第4集左右就已经都明确了!
就算是作为警局内鬼的杨羽璐,从谭队怀疑她的那一刻起,观众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了。
也就是说,第二季的案件,本身没有“悬疑”可言!
尤其是在面具杀人魔陆齐跳楼后,就更是什么都没有了!
包括杨羽璐的真实身份——作为一名出色的犯罪剖绘专家,她会在梁炎东几乎劝住了陆齐情况下,突然说出“你父母会有多难过”这种话来刺激陆齐,就已经是明明白白在脑门上刻“内鬼”俩字了!
梁炎东那么敏感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起疑是不可能的!
就算碍于“没见过面的同门师兄妹”的关系,不想轻易怀疑,那在搜查陆齐家时,谭队主动要求同往,并让梁炎东一起去的时候,他也应该心里有数了!
然而,梁炎东第二季“迟钝”得要命!
那么多明晃晃的证据摆在眼前,他却统统视而不见……拜托,你可是第一季在问责房里,仅靠着媒体报道的只言片语,都能准确剖绘连环分尸案凶手性别和心理特征的梁炎东啊!!!
你不能出狱之后,因为没有了洗刷自身冤屈的紧迫性,专业水平就一落千丈吧!
如果说梁炎东的“降智”还不是最难以忍受的,那么,另一个男主任非就完全是人设崩塌了。
作为一个热血豪情的菜鸟,有冲劲儿、莽撞,但执着,偶尔会因为一根筋而造成麻烦,这都是观众能体谅的,犯些小错也无伤大雅。
可第二季里,他的横冲直撞,完全变成了无脑的鲁莽!
第二季案件侦破那么费劲,很多时候都是他在拖后腿【编剧啊,你就算要剧情注水,何必非要可着任非这一个角色下手呢?
让这么一个高行动力的人来拖慢节奏,真的很难忍受啊】。
当梁炎东告诉他杨羽璐很可能是内鬼时,他不肯相信,可此前,当他看到两个他信任的人——季思琪给谭队发过信息,他就当众咬待他如同亲生儿子的谭队,甚至赌气不接电话,还屁用没有,连怒气都发泄不了地跑去找穆雪松咆哮,这也太前后割裂了吧!
第一季里的任非,虽然也偶尔让人头大,但总体而言是冲动且可爱的,有着年轻人特有的阳光。
而第二季很多时候让人恨不得抽他俩嘴巴子,看他抱着谭队的尸体痛哭失声,实在没法有半点儿共情,只想通扁他一顿,然后丢下一句“你TM早干嘛去了?!
”此处扯开一句哈。
在剧中扮演患有“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也就是多重人格的性侵杀人犯陆齐的演员,叫曾敬骅,他曾在《做工的人》一剧里,出演李铭顺饰演的林明祈的儿子林俊杰。
那是一个非常阳光、开朗,有担当,三观正到爆的男孩。
他背着脚受伤的心仪女孩儿,在夜市上与女孩母亲的一段对话,还有他和小叔林明钦在路边摊的对话,简直让人击节赞叹!
当然,他更有名的角色,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里出演男主之一王伯德【对,有一场著名的浴室play】,那是一个看似阳光热情,但最终却不够勇敢的男孩……这部剧中,曾敬骅饰演了一个被悲剧童年困扰,为了逃避痛苦而发展出其他人格,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也不能将其他人视为生命,甚至无法正确分辨人的痛苦或快乐的杀人魔!
邪恶、变态、残忍,但也有种诡异的魅力,大概我有点儿带入“小杰”的滤镜吧虽然其实,这部剧里,他和李铭顺好像根本没有过对手戏!
哈哈哈哈哈哈哈扯回来哈!
一个男主被强行降智,一个男主更是彻底崩塌,再加上最拉好感值的谭队又被早早被发了盒饭,然后剧情还毫无悬念可言,这剧还怎么看?
更可怕的是,对剧情发展和人物建立有意义的闪回是必要的,但完全一模一样,或者90%都一样的闪回情节反复出现,那就完全不能接受——就算非要注水不可,这种简单粗暴的重复,也太不拿观众当回事儿了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出现煽情必有的“慢镜头”,人物都在以0.5倍速说话、做表情和动作,这是在强迫观众必须2倍速看剧吗?
渲染情绪的慢镜不是不能用,但要有时有晌,恰到好处,一集剧实际时间不到40分钟,闪回慢镜相关的能占去四分之一,这叫TM什么玩意儿啊?!
讲真,给无用的配角加戏,拉时长,虽然很无耻,因为拍出来的都是废戏,不过好歹还是花时间拍了一下的,尽管拍的东西毫无意义。
但像《逆局》第二季这样,就用90%以上都一样的闪回内容,反反复复来回放,以及人物的0.5倍速慢放来拖时间,那叫不要脸好么!
另外,剧情上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有些必要内容也缺乏交代。
当然,后者可能和我拖进度条有关系,估计有些情节是我自己看漏了,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就此原谅剧情上的各种前言不搭后语。
据说第二季的内容大幅脱离了原著,我没看过小说,不知道是否如此,但给人的感觉就是——画了个天大的饼之后,真相还没巴掌大,然后满脑子“就这?
就这!
就这?!
”杨羽璐这个人物从出场开始,几乎就全程失败。
唯一的高光点反而是被识破后,在口供房里的那场戏,当她说出“一个失智老头儿的话有什么可信”的时候,那份用力强撑却早已破碎不堪的所谓“信念”,是让人感慨的,那场戏张榕容的表现,也是她本剧中最好的呈现。
我无论如何没法想明白,作为一个平安夜要去户外广场维持秩序的基层警员,如果说她中弹后,陆振生纪念医院愿意花钱挽救她的生命,是穆雪松多少有那么点儿良心亏欠【毕竟,她是“制造混乱掩盖真相”的无辜受害者】,那之后用“肝移植排队被权贵抢先”来引诱杨羽璐,导致其黑化,就完全没有道理可言!
杨羽璐那会儿真的就只是个最基层的普通警员而已啊!
高高在上的穆雪松犯得着亲自下场来忽悠她么?
季老师也是后来在教授杨羽璐的过程中,察觉到她的能力和野心,才判断说她“以后必成大人物”的,那穆雪松又是如何看出病床上重伤的杨羽璐“金鳞岂非池中物”的呢?
其实,悬疑剧不好拍的一个问题在于,不能什么线索都不给观众,那样会看的一头雾水。
可一旦线索给到了,因为观众是上帝视角,而剧中人不是,所以掌握不好的话,很容易发生观众觉得局中人蠢的情况。
或者说,这一点无法完全避免,但优秀的悬疑剧可以做到,给观众足够的线索,但又把最关键的那一条线索隐藏在观众的注意力之外,当主角最后解密时指出这一条,观众方有恍然大悟之感,既被尊重了智商,又感到主角确实厉害。
这种感受完美的悬疑片当然有,但可遇而不可求,大部分悬疑片都难免在一些细节上让观众觉得“他们怎么这么笨?
”不过,只要这种感受的次数不多、程度不严重,观众一般都能容忍,毕竟上帝视角么。
然而,一旦让观众觉得主角很蠢,而且这种蠢还不止发生了一次时,观众就会失望,而其中最糟糕一种情况是,早先这个角色并不蠢,后面为了延续剧情冲突,甚至就是为了拉时长而智商突然掉线,这就完全忍不了了!
看守所里性命危在旦夕的梁炎东,和出狱后重回精英人设的梁炎东,根本是两个人啊好么!
难道说他的剖绘和推理水平,是和危机程度成正比的吗?
一旦没有对自身安全的威胁了,就“井无压力不喷油”了?
总之,就是,这片子顾头不顾尾到最后只能逼着人放弃逻辑……哦,对了,忽然想起来,《逆局》和《白夜追凶》身上都有“大尺度”的标签。
其实,那些所谓“血腥”场面,我就觉得还好啊,并不怎么恐怖或反胃,看到《逆局》开头的白字提醒,我还是做了心理准备的,就倒了一杯水放在手边,没放零食,但看了两集后,还是忍不住吃东西了——夜间刷剧完美配搭之“啤酒+花生+麻辣鸭脖”所以,第二天嘴角开始长泡……估计我对欧式血腥类的东西并不怎么害怕,可能因为我很喜欢吃动物内脏,也喜欢吃猪血鸭血啥的,但比较受不了东亚式的心理恐怖,还有会让人觉得恶心的东西,好在《逆局》和《白夜追凶》里并没有这些。
终于拖完最后的6集,外面的天再次蒙蒙亮了。
躺到床上,心里最大的感受是——幸亏,《白夜追凶》没有2!
想想看,按照《白夜追凶》最后留的线索,显然第二季的终极Boss应该是警队高层的内鬼,也许还有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可很明显,一把手不可能是反派,那就只能是某个“副手”,地位大概也就比杨羽璐高点儿有限。
然后,连《逆局》里一些看起来比较血腥的犯罪场面,以及对一些敏感社会问题的触及,《白夜追凶2》里也都不会出现不说,最后还得是一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充满希望的阳光结尾……那TM还拍个P啊!!!
最后,看着《逆局》第二季烂尾到一地鸡毛的惨烈,我真的特别庆幸《白夜追凶》没有2。
毕竟,这是一个周梅森看着《突围》结局跌到豆瓣5.3,而《人民的名义》依旧站在8.3,故而在媒体采访时忍不住感慨时代风向和过审标尺已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说出“这类政治剧很难再出现”的年代……所以,还是再次庆幸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幸而看到了《白夜追凶》,也幸而没有看到《白夜追凶2》吧!
最后的最后,《逆局》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台词,是记者季思琪面对任非说的那句话——“你知道我们【指媒体】为什么是‘第四权’吗?
”是的,曾经,也有过,很多,值得敬佩的,调查记者……以及,每年的11月8日,是记者节。
Fin
终于看完了逆局,整体还不错,jc有点弱,很多点我都想到了。
还有一个bug:在找吴出庭时,记者明明是手机落在咖啡馆,但到咖啡馆门口还没进去,就拿手机打了110,不合逻辑。
副座那么明显,竟然要在最后才能看出来,从劝人跳楼就该怀疑了。
画地图找安全区域,这不已经是破案基本标准了么,为啥非要等梁律才能知道?
前几集每个大体都缺了一部分,这信息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罪犯特征吗?
为啥jc自己都不知道……总体来说,演的还行吧。
唯一的亮点就是,事实证明,帅哥老了也是帅哥。
😂😂😂
看完发现不是悬疑刑侦剧,本质是不能动脑子来看的商业爽剧…8分以上太高了点。
剧情的bug实在太严重,越到后面越拉胯。
第8集,分尸案凶手挟持人质她前夫居然跑她面前嘴炮骂她,然后换人质用柔弱的姑娘换五大三粗的壮汉警队队长,在场到底有谁的智商是在线的……第9集,男主找到了方可茜扔到柜子底下的嫌疑人衣服饰品,警方搜索现场连个这么明显的东西都找不到,台湾警察都是废物吗。
整个电视看下来,分局除了小宇这个网络人才还有谁在干活的?
剧中的一切发展都很弱智,只有最低级的刑侦剧才会大量地通过警察无能来反衬律师男主的厉害。
女警察被猛击头部活了下来,石头他们出警中枪了也没死(抓危险凶犯不穿防弹衣就是方便中枪对吧),陆齐从贼高的楼上摔下来没有粉身碎骨,换个心脏活蹦乱跳还能杀一个健康人类,结果到了队长,分分钟不到挂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不是不能死,你但凡写的细腻一点…严重怀疑整个剧情是依照一步步想要得到的结果往回再来编发生过程的,有一种想要装高级探案剧的不高级感呢。
至于第二部分的副分局长,明白编剧是想要表达正义没有捷径这个观点,但是能不能好好写她的人设和剧情。
器官移植黑交易都是警届商界政界高层,院长入狱之后居然活的好好的,人周渝民在里面被杀了好几次了无孔不入的,就没人想杀院长灭口?
圣美枪击案,我都甚至一度以为杀议员是借口无差别杀人才是主要目的最后来个惊天大秘辛神转折解释为啥无差别杀人,结果最后真就只是杀议员,啊这?
这种降智剧情真的很难不吐槽,都编的什么三流剧情
豆瓣的影迷,你們好,我是莊絢維,很開心能在這和大家互動。
首先要感謝你們在《逆局》播映的十一週之間給予我們眾多的支持和討論,從第一集上線之後,我就常常關注大家的留言,因為這次集數較長和排播的關係,我得到了一個特別難得的經驗,有別於以往(在作品完成後才能看見觀眾的回饋),我能夠在後期工作的空檔滑著各位的留言和評論,看著你們各種精彩的推理、對劇情的拆解、對角色的鼓勵,感覺在工作時,多了一份你們的陪伴。
請容許我任性的說一下,逆局分了十一週才播映結束,我知道這個時間對許多觀眾感受上太長了些,其實我理解大家想用最快的速度追完整部劇的心情,也理解等待下週集數的痛苦,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逆局』最好的觀看方式,就是如此。
在每週等待的時間裡,時間創造了一個觀眾和故事對話的空間,觀眾能夠回頭思索腦內的資訊,每個情節、每個線索、每個角色細節,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推理、去沉澱情感,更重要的是,也能讓『逆局』陪你們久一點。
《逆局》講的是一群人用自己的方式走在以正義為名道路上的故事,即便目標一致,衝突和試煉卻也從中而生,在製作『逆局』的過程中,我跟著角色不斷思索正義到底是什麼,其實我也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卻對許多在這條路上殉道的人多了幾分理解,正義的道路就像是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我們只能向著前方的光緩緩前行,譚隊的生與死就是那一道光,他毫不在意自己能否到達終點,只管紮實踏好每一步,而那些留下的足跡,足以讓梁炎東、任非和昌榕警員們在這條路上持續往前邁進。
最後一集,任重對任非說『你是個好警察,我希望你永遠不變』,是我在現場臨時加入的台詞,那是我心裡想對任非說的話,一路上陪著這個菜鳥走在這條路上,看著他挫折和成長,看著他越來越像譚隊、越來越像梁炎東,我希望他能成為那一道光,照亮正義的道路。
《逆局》兩個篇章已全集播映完畢,目前製作和宣傳工作也終於告一段落,非常想念一起奮戰過的全體工作夥伴們、演員們和劇中的角色們,我們一起支撐著彼此完成了這個故事,想當時總是覺得日子好長,現在卻覺得太短,我們還有故事沒說完吧,我相信,後會有期。
首先是关于演员年轻演员演技太年轻了,我口中的年轻演员包括周渝民,周渝民更违和,因为台词,这么多年台词功利一点都没有进步,演大陆古装剧也是这个口音,这个台词念法,这些表情。
然后就是处处的小地方的违和,这就是剧组的问题了。
比如一开始下围棋,我从小学围棋,周渝民下的那一步,我愣住了,为什么下这里???
明显可以提子了?
为什么不提了?
或者长一手,出口气也行啊,难道是神之一手?????
后面给了一个棋盘的全貌,然后对面的人还在说为什么?
我仔细看了下,哈哈哈哈哈哈哈,完全不会才是真的。
这说明了剧组根本没有找一个稍微会点围棋的人,简单的找个棋谱弄出来。
比如门禁卡的复制,去医院特殊区域首先普通卡,用手机或者其他的,确实可以复制,用手机nfc就随意复制了。
但是医院,而且是那种犯罪的地方,肯定会用加密卡吧,那玩意儿没法复制的,至少你先拍一个用什么超级计算机,去破解算法,然后再复制的桥段吧。。。。
就是你稍微懂点相关知识就会觉得违和的地方很多。
让我有种麻烦你看看书再来的感觉这里说明了一件事情,剧组在细节上并没有太用心,没有仔细的去思考。
吐槽。
你黑台湾警察也不是这样黑的吧,警察第一遍找不到证据,结果在一个其实并不隐秘的地方,男主进去找得到。
那么多警察抓一个女医生这样抓。
法庭问题,如果法官没有参与,那么就这点证据根本就没法判的,全tm间接证据,如果有法官参与,怎么就翻盘了呢?
台湾监狱也太好杀人了吧,监狱都这样吗? 随意带钢笔,重刑犯和普通犯人一起?
监控这么多死角?
我们公司都比台湾监狱安保强?
人均器官移植????
跟中世纪放血疗法一样?
生病了,来给你移植一个器官,台湾警队就这么多人移植器官?
太多这种地方,处处违和,看着很不舒服第一集捞个东西,搞的跟生死营救一样,队长居然夸他做得好,卧槽,那可是大桥哦,死亡率挺高的哦全剧让我戏份多的演员中,也就队长和张榕榕没有让人那么违和,比较自然总之这剧离谱的地方很多,你总不可能都说,台湾社会本来就酱紫啦,本来一星的,还是觉得拍的很用心了,就是尽力去园这个故事,想把故事搞大一点,但是真的没拍好最后这个分太宽容,就算是偶像剧也太宽容了,确实不太行的一个片子,居然8点几分我实在是不明白
《逆局》在前12集里,主要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触目惊心的连环分尸杀人案;另外一个是主角梁炎东涉事其中的性侵虐杀空姐案。
这两个案件其实跟同类悬疑剧比较来看,并没有太多特色:性侵虐待、分尸、连环杀人,空姐援交……都是悬疑小说、影视剧常用的元素,相似的元素也在《法医秦明》《谁是受害人》等悬疑代表剧中频现。
案件越离奇出位就越吸引人,但决定悬疑故事成败的根本因素只有一个——谜底是否能立得住、人物的动机是否可信。
很多悬疑故事高开低走、最终失败的原因就是在谜底揭晓的那一刻立不住,逻辑让人难以信服。
从这一点来看,《逆局》成功了。
不仅如此,《逆局》还赋予了它的故事浓重的现实主义的色彩和批判力度,指涉一些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性别歧视、女性的生育焦虑,家庭离散、人生孤独等。
无论是性侵虐杀空姐案还是连环分尸杀人案,都深刻再现了都市女性处境孤独和生育焦虑,她们在繁华都市为生存而挣扎奔走,追求着独立和自由;也承受着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压迫——要生儿育女、照顾家庭。
看不见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时刻拷问和监视她们,令她们不堪重负。
这种战战兢兢犹如在钢丝绳上行走的恐惧和痛苦,只有女性才能体会。
对于吴玉馨、方可茜这样漂亮年轻的空姐来说,生活只是看起来轻松光鲜。
但实际上,身处工薪阶层,她们的安全感和体面岌岌可危。
为了赚钱养家和给亲人治病,她们不得不去进行难以启齿的高级援交,沦为上层人物的玩物、泄欲的工具。
在面对权势的施虐时,她们不仅无法反抗,甚至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女性在社会中所遭受的性别和阶级倾轧,被这个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无论一个人在事业上多么成功,如果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就是失败的。
这无疑影响和左右了很多独立女性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张逸帆身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主任医师,本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但这一切,都被她不能生育而打破。
无法生育令她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她跟丈夫分了手,一个人走上了不归路。
当看到一些女性怀了孕却不珍惜、急于堕胎摆脱体内的婴儿时,她既嫉妒又愤怒,先后杀害分尸四名孕妇,切下了她们的腹部、取走她们的婴儿,潜意识中,她希望能夺取和获得了她们的生育能力。
当看到前夫再婚拥有了幸福的生活,她的心态更加失衡,一度想夺取丈夫新妻肚里孩子的性命,偏执阴狠到让人不寒而栗。
欲望并没有令她活得更好,而是让她变得更饥饿更疯狂,更贪得无厌。
无论是空姐吴玉馨、方可茜,还是张逸帆,致命的匮乏感和焦虑感都紧紧缠附着她们。
社会对女性进行苛刻的价值评判和道德审判,她们承受了太多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也已经作出了太多的牺牲和努力,可是到头来却依然很难突破自身困境、难以护自己周全。
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发生在张逸帆在医院被警察围捕时,她挟持了人质、绝望的哭着,要求见自己从受害人肚子里取出来的婴儿,这个孩子因为早产而不得不依靠仪器生存。
张逸帆视他为自己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因为过早从母体剥离,余生可能都要在医院度过。
她觉得自己在救他,其实在害他;她也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救自己,其实她害了自己。
这段戏几乎是前9集故事积累起来的高潮:一个高知女性崩溃、质问,痛哭,没有答案,无力回天。
让人叹息于她的命运受困且无解无望。
在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人无法强求命中没有的东西,也无法依赖任何东西。
张逸帆一直认为,有了孩子,自己才能活下去,但她所经手的孕妇,都是想要拿掉孩子,因为她们还有前途、事业需要照顾和奔忙。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很多东西的价值并非绝对,也不会永恒。
当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和心胸多看这个世界,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取舍,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很多东西并非只有一个答案,人生也并非只能拥有一个结果(原创影评,署名党阿飞)
这剧看前面还是不错的,后面实在是太拉了,梁逆风翻盘,无罪释放后我看就没有再演的必要了,杀梁撞囚车到底意义何在,招惹警察?
要杀趁早,人家无罪了你来杀,这不更引起人们怀疑。
后面更是不知道在演什么,来来回回的陆振声,我是想看破案啊,抽丝剥茧那种,最气人的任还是梁来着,说陆振声的目的也是为救人,我K,杀一个移工救一个高官,也算救人?
逻辑都乱了,证据事实都摆在眼前了,当观众智障,整些没用的,问人指使人是谁,一会又死无对证,拜托,那不都明摆着吗,梁那么轻易的被陷害,反而事实摆在眼前了,又说没有证据???
竟然追查队长为什么死?
是梁的笔录没有写明白?
太多让我一脸懵的地方。
张蓉蓉我都不知道她在演什么,我想她自己都不清楚。
无语!!
哎,后面不提了,本片最亮点的是血腥的地方很清楚,没弄马赛克,这点太棒了,前面虽也有bug,但看着还是很吸引人的。
最后无罪,梁洗清清白后的笑,看着还挺痛快。
有些镜头,周渝民真的很像梁朝伟。
但是觉得陷害梁的手法有点太小儿科了,梁来的这一路没监控吗,怎么看他也不具备作案时间啊。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私人医院还能帮忙做尸检呢?
太助人为乐了。
用两个不相干的人威胁吴玉馨作伪,这有威慑力吗,直接杀死吴不让她去作证更简单吧。
梁怎么那么肯定吴没有被害呢?
我曾一度以为吴被杀了。
警察找吴一找就找到了,坏人就是找不到,最后就是戏剧性的一起找到。
串起好多事的圣美案件,要是说不明白就别勉强加进去了,虎头蛇尾。
看片头知道这个剧还有小说啊,咱也不知道小说啥样,看有评论说改编比小说好,那真希望能再好好改一改,后面那些没用的全都去掉,专心破案不好吗?
我觉得,要是能改成最后一集梁被释放,中间多插入些案件,每个案件和梁多多少少有点关系,梁一点点成功破局,是不是能好看些呢。
演技7分,摄影7分,配乐音效8分,美术6分,算是制作不错的剧集。故事很一般,剧本也略显矫情,5分。推荐一下。近几年算是不错的台湾省的连续剧。
😀看得我浑身难受,除了男主全员降智,当了那么多年警察的队长全靠经验推理,一点可能性都不想,武断又片面。而且也节奏太慢了开1.5倍速都慢,no!!!
第一章:好看!任非在最后一刻冲进法院 吴玉馨看到任非安全后那个眼神的变化好喜欢。- 梁炎东最后的法庭致词让我想到江阳 人性尚在有正义感的律师帅啊 以后不会只要被正义感打动就会想到江阳吧 哈哈。- 仔仔多拍拍湾湾剧吧 湾湾剧不错 - 第二章:等!- 第18集 好刺激!-第二章整体没有第一章 有的演员演技可以更好。23集知道杨羽璐是圣美枪击案的受害者之后有点感慨,如果她没有活下来,她就是墓碑上的一个名字。现在她活下来了,她追求自己的正义有什么错?不过好像所有的凶手都是在追求自己的的正义。法治国家即使是不杀人的侠盗可能也没有容身之地(不是贬义)。可法律又是为谁而服务的呢。不想了。好剧。
一开始很惊艳 后面就开始落于平庸俗套了 这种无差别杀人是为了掩盖特定杀人的看的太多了 周渝民胡子拉茬的样子是想学梁朝伟吧
朱轩洋演得好好,鲁莽冲动正直的菜鸟警察,谁能不喜欢!
台剧真的没法看,全是吸引眼球的噱头,没有营养的对白,自圆其说的冲突,最不能忍的是那一个个面瘫的演员。
这……大家也都太降智了吧。
猎奇补救不了无聊
尺度很大而已,剧情和逻辑都不怎么样啊。噱头倒是很足。
剧本的套路太落后了,顔值智商双高的男主被所有人冤枉,只靠一个犯罪侧写的金手指在牢里逆天改命……太脱离实际了,但凡对心理学有超过初中生水平的理解也不至于看入戏,套路可信度甚至还不如起点爽文……台湾真的不行了,一直停留在 1990s 的「领先」水准上,蛙式自满。
一般都是第二季狗尾续貂,但是当一部剧被分成了两半,它还是可以直接烂尾……第一章情节比较紧凑,智商(特指梁炎东,本剧jc全程f5的样子…)在线,除了一些小瑕疵,以及总觉得血腥镜头拍得有点没有必要的过分详细之外没什么大毛病。然而从梁炎东出狱开始,情节就逐渐散了,故弄玄虚不知所云,人物都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然而不知道他们在干嘛,梁炎东虽然还有残存的智商但是存在感变得很低,反派又超级明显,然后毫无意义的慢镜头长镜头特写镜头多到完全是水时长…编剧你要是第二章不想写了可以不写的…//没看过周渝民年轻时的样子,但是老了是真有魅力啊,有一种看梁朝伟拍电视剧的快乐…感觉坐牢造型更迷人//啊虽然文化上略有水土不服但是在中文剧里能看到骂街抽烟以及说媒体应该独立于公权力,还是太过难得应该好评!
频繁使用闪回,过度展示性剥削女性的画面,暴露的都是两位导演镜头语言能力的贫乏。勉为其难要说优点的话,就是刻画了警队内部从上到下的平庸与无能。要不是为了朱轩洋,我也不至于能坚持看完这一坨大便。
论打入内部瓦解敌人,没有人比得过李昌俊
周 渝 民 真 的 好 帅
三星半。可看性ok,但确实也有很多bug,煽情反转也很传统好猜,真正要描述黑白区分心里动态却也没有导演想表达的那么深刻。一直在想着局长爸爸故意圣诞加班让妈妈去教堂射杀妈妈的反转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来,有点失望。
喜欢第一章,比较犀利,可能因为对手是体系外的,把他们写得厉害一些,可以衬托出正道的光;第二章可能是不敢把坏人的内心挖掘得太深,塑造得太神,毕竟是体系内的或者说同一个阶层的,怕没法收场。昌榕警队整体看来真的能力有限,总被吊打,感觉小宇和小非哥已经是顶梁柱了……刚开始追的时候,想到11月才完结,感觉遥遥无期。结果一晃眼,简直一年就要过完了,太可怕了T_T
看了一集,新闻报道里竟然有警察下水捞尸体的近景,怎么的,现场记者和他一块跳了?一下出戏了,本来想好好看仔仔。
剧情比较老套路,男主角没有表情的演技也实数让人尴尬。
不懂这个分数是怎么上去的,空有画面没有内容,叙事混乱,逻辑矛盾,人物扁平,所谓的电影手法不过噱头而已
周渝民背锅第一人,谁死了都第一个怀疑他头上。警方的刻板印象,人民的混乱喧闹,变态的心理扭曲,媒体的歪曲事实,司法部门的蛀虫,狱中的恶霸,都是世上的利刃,每一刀杀死的都不是一个人,捅到的是人心,逐渐消灭世间的美好。罪恶不受惩罚,善良没了慰藉。思考的方式愈发简单起来,经验大于事实。小时候看到脑残台湾偶像剧很是不屑,没想到反而他们的剧作质量现在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准。剧作不应该是讨论谁的身份正义还是邪恶了,而是让观众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单一标准来分辨好坏。大陆剧的发展正好印证了错误的方向,穷人多奸诈,富人多天真,医生,教授,律师才能代表正义,因为职业光鲜亮丽所以不犯罪。难道真的要这么认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