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电影结束20分钟前,都一直在想,这样的电影,打三星差不多了吧?
实在是陈词滥调。
好吧,怪我看得太晚。
彼时可能引领潮流的故事桥段。
拍摄手法,到了差不多10年后的今天,自然更是经不起推敲了。
哎,讲故事的人,最怕的不就是擅长挑剔的人么?
可是,当看到小谢童鞋扮演了接生婆的角色,我觉得这样的镜头还是应该让广大淫民群众都欣赏一下,当年刚满20岁的青涩少年,是如何演绎这么复杂的心路历程的,嘿嘿。
本片最大的亮点便是主角多是音乐人吧?
黄老邪老师不过一神叨叨的文艺中年配角而已。
伍佰很酷,枪法很赞,卢巧音也还凑合,即使不是亮点也不足以成为败笔。
倒是千亿媳妇徐子淇真是非一般的清纯啊。
那美丽的笑容真是让人着迷。
想到她现在三年两抱,少妇风韵十足,真是感慨万千。
貌似还要在为生儿子而努力。
哎,做人难,造人更难啊,为富豪造接班人难上加难啊。
另那一坨用放大镜杀死蟑螂的恭硕良同学实在太有型了。
我建议色女们都看看这部电影。
他把人比成蟑螂的论调倒是让我想起王家卫老师一向喜欢的文艺腔。
事实上,人怎么可能比蟑螂剽悍呢?
水演不死,又能出现在任何一个有食物的地方,打不着也踩不死,繁殖能力比谁都强,多么厉害啊。
哎呀,我真是离题千万里。
就为了小谢接生、千亿媳妇的美丽、伍佰的枪法、恭硕良的装酷,这部电影还是可以看看呢,怎么说也比灵灵狗、非常完美、十全九美之类综合素质高上几百倍。
影片最后的镜头,小谢脏兮兮的鞋子和徐子淇的大头鞋排排站,格外温馨。
这也算是分外有创意了吧?
广告片里表现爱情就可以借鉴一下吗,嘿嘿。
这片子挺帅的 动作利落 看得挺爽 挺潇洒 BTW伍佰在里面是挺像一只蟑螂的 哈哈 打不S的小强 他老婆也挺逗的 他俩爱的很深很深 很多细节都显示的出挺不错的片子
《顺流逆流》是个多有哲学味的名字,我奔着苦情而来,是因为印象里是讲解人生甘苦冷暖自知的片子,其实是跟别的电影弄混了,没流莫名的眼泪,却体会到了十足的观影快感,所以想啰嗦两句。
我欣赏的一句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有时候急也急不得,做好眼前事。
那我们面前的这座山,我觉得徐克的这歌最适宜。
因为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合宜的当然是这般伶俐、洒脱、聪明、冷静的电影。
镜头灵动十足,好似颇懂得体贴主人的猎犬,带你四处打探,只一眼扫过,便明明白白,随即轻巧转身,跃入下个场景,决不浪费你的时间,却告诉你足够的信息。
你和灵犬相处已久,彼此只消一个眼神便可会意,当然无需拖泥带水,放白鸽舞翩跹的慢镜,你们早一起打个来回,又弄清不少细微末节。
随着这样的灵犬自如跃动,探查人世,乐趣自是不必说,好在彼此的贴心。
导演把你当作贴心的一个,你也免不了跟他默契配合,共做这智力的游戏。
慢有慢的好处,快也有快的愉快处。
快节奏的社会,当然看了过瘾的还是这般凌厉剪接、运镜灵动的。
而且这个快法决不僵化,而是非常调皮聪明,像个活物,因为它用足手段,使你觉得它是活的,不仅是通过里面的人物、故事,而是运镜就有这效果,你难免代入,觉得自己一时间也这般灵活不羁起来,你就会喜欢这电影,因它让你一起活起来。
慕名已久。
一部信息量很大的片子。
情感部分拍得相当好,桥段也都精巧温暖,堪为学习榜样,两对恋人的对比或卿卿我我,或视同仇陌却爱意涌动、杀手和保镖的角色冲突,父亲和刀头舔血人生的理念冲突,共同交织成一部拥有庞大的信息量的影片。
几段黑帮打斗场面和情节设计,在当年也应该是深受好评,当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评判,包括快速凌厉的风格已经成为本片的标识。
在打斗交锋过程中的情节设计,一贯是徐克的特长,他的动作场景有华丽丽的特色,虽然不专业,但能明显地感受到他的风格,多点镜头切换自如酣畅,有时候要看上两遍以上,才能体会这种镜头语言带来的场面冲击感以及同样丰富的信息量。
无奈音效太差,实在影响观看效果。
部分情节,例如音乐盒,例如阿杰雇佣兵身份及经历的交代,都有点突兀,让人一时半会不能明白,人物的行踪和思路也是天马行空,例如阿政到南美的海滩度假,怎么就在一个中国小店邂逅了莫名其妙买音乐盒的阿杰,然后又在阿杰岳父的生日宴上再次遇见,又如最后,慧慧都快生了还莫名其妙迫不及待地往红磡火车站跑以致有车站产子的所谓险情出现,而阿政本来明明在阿杰家的现场,怎么就心有灵犀地劫车往红磡火车站跑,这才完成了救护慧慧并帮助生产的惊险过程。
让人不得其解。
以上算是瑕不掩瑜,可是为什么只给三分,原因是电影的理念通过了错误的人物来表达。
这绝不是说演员的表演不好,相反,本片三个男生伍佰、谢霆锋、恭硕良的角色都非常适合演员本色,两个准妈妈也秀色可餐。
黄秋生这样的老戏骨更是锦上添花的点缀,有了他,片子的厚重和属于港片的生活味直接提升了n个档次。
问题在于,电影似乎想表达一种因为爱和生命的到来,生活变得明确而有意义,跟过去告别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过程,虽然惨烈但只要身怀绝艺就绝不会没有希望。
相比之下,阿政这个人物差强能够解释这种理念,令人惊奇的是年仅二十一岁一直在酒吧混的他怎么就突然成为一个相当合格的保镖,而阿杰这个人物,正如伍佰的感受一样,演到最后发现这个人物除了对老婆好,对阿政网开一面显得江湖义气还在之外,基本是个负面人物。
而电影让他一个人去解决捣乱演唱会的黑帮,也是硬生生地要帮他洗白,相当地牵强。
人生的扭转,绝不会这么戏剧性,这么简单的套路和电影整体营造的复杂人物关系、庞大的情感信息完全不匹配。
只能解释为徐克的确是有无法遏制的浪漫情怀。
阿杰和阿政两个人物性格的塑造,阿政相对立体丰富也真实一点,阿杰的性格就非常空洞,但按理说,阿杰才应该是反应电影思想最重头的人物,可惜除了动作抢眼帅气之外,整个人很空洞乏味,因此更加无法深刻地阐述主题。
所以,这部电影是一部力作,但所有的用力点,没有集中起来,因而显得散乱,前半部尤甚。
有衔接问题当然也是必然了。
以上评论出于今天的眼光,有点苛刻了。
徐克是我喜欢的导演。
王家卫风格影响遍布整个宇宙啊,徐克这部《顺流逆流》明显也是有浓浓的王家卫情调,还有吴宇森的白鸽子,在《喋血双雄》中吴宇森把白鸽子这货玩得淋漓尽致,徐克借用了,整部电影剪辑干净利落,畅快淋漓,会获奖是理所当然的。
谢霆锋年轻时的电影几乎都是本色演出,酷,拼命三郎。
伍佰演一个雇佣兵也是酷。
最后到达红馆,我有种猜到结局的预感,那就是,谢霆锋伍佰卢巧音恭硕良一起在红馆开心的开了一个演唱会,散场,片尾曲《不是定律》响起!
[鼓掌]鼓掌,观众离席。
话说回来,都是因为有了孩子他们才拼了命的弄钱,若可以选择,先不要孩子,那女主会不会一直弯下去呢,而伍佰还是做他的雇佣兵老大,那这部电影怎么演下去!?孩子是新生希望,但也要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把希望都寄托于孩子是对自己和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老是看见伍佰和谢霆峰的组合。
《新警察故事》他们是父子。
最早想看的电影是《半支烟》,看《顺流逆流》的时候竟也以为这是《半支烟》,直到看到真的《半支烟》,才发现自己好傻噢。
呵呵。
还是喜欢上这电影了,看了两遍。
不同于以往的暴力或者枪战片。
“要生活就别管生猫或是死猫,最紧要就是别在洞里面饿死”,这是吉叔(黄秋生)总是念叨的。
在喧嚣和碎片中看见温情,一种暖暖的感觉流过,也许因为还有希望。
一个调酒师和一个卧底警察的一夜情。
再见面已是大腹便便。
因为是个倔强的女子,所以选择一个人面对。
阿政辞去工作,做保镖,帮她赚奶粉钱。
当他把自己赚的第一笔钱塞到她的门缝的时候,不断被推出,最后一次没了动静,他笑着离开。
她回来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狗撕碎了他送的钱。
从此以后再回家,看见的镜头是那只狗的嘴被戴上一个套子,她对狗表示歉意。
没有过分的宣扬爱情如何,却点点都是爱,静静的,暖暖的爱。
阿政认识了另外一个孕妇和他的丈夫,成了好朋友。
三个人一起在车上唱那首老掉牙的歌,仿佛幸福和童真外溢。
因为那个穷人阿杰(伍佰)刚刚用这首歌骗取了一只给岳父过生日的音乐盒。
阿政没有揭发。
在超市见面,她见他陪一个怀孕的女子快乐购物,脸上的落寞依稀可见。
他不知所措。
她听到另一个孕妇的解释转过头去的笑意,傻傻的幸福。
他出了事,她重回警局保释他,路对面的她看到她,第一次给了她一个微笑。
那个笑真的很美。
这是以后阿政被关在暗无灯光的货舱里一遍遍点燃打火机去复习的笑容。
这时响起了音乐《我的名字》。
只有这个笑才能给他支持下去的力量。
记得自己也曾经在难熬的日子里想起某个人,然后微笑。
呵呵,说起来难免絮叨。
我也是通过复习这些温暖,让自己的心一点点地暖起来。
见到一个不一样的伍佰,杀手。
同他唱歌的利落一样。
这个曾经冷峻的杀手却乐于在肉联厂做工人,守候一份最平常的幸福,他最常说的是:我是要做爸爸的人了。
总有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
阿政发现了阿杰的身份。
于是,发生了机场产子的一幕。
惊心动魄。
另外一面是万人演唱会的现场。
不肯放过阿杰的杀手组织策划着一场破坏行动,姑且这么说吧。
他挺身化解这场危机。
总指挥给他三分钟时间逃走,他告诉妻子他的真名,她以后会是一个人的生活。
我相信未来阿杰还会找到她。
最后的一幕是我最喜欢的。
阿政以为属于他的孕妇再次不辞而别,到了医院发现自己已经做爸爸了。
于是,最后的镜头是并排的四只脚。
没有过多的沉重。
带着微笑看完了看似是一场暴力的电影。
电影的意义在于什么?
娱乐人的同时也给人以心灵的滋养。
所以阿政在开场就说了一句话:他们说这个世界本来什么都没有,最有power的那个,就做出很多东西其实是做出很多问题,很多矛盾,他却没有办法解决所以最后一天,他多做了一种东西,叫希望就是这种东西,使所有事情都可以从头再来体会了这句话的意义。
还是想几张经典镜头的图片的。
还是不会贴图。
那么,记下伍佰的这首歌《我的名字》。
百度居然找不到它的下载。
回到SOGUA。
有的耶。
我的名字歌手:伍佰 专辑: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词曲编:伍佰花会开春会来还有期待些什么该放的是否已经放手我还要什么理由轻轻说悄悄说微风一样的轻柔或许你也曾经经历过知道我没有把握我的名字飞进了雨中慢慢浮现在我心口请你原谅我的无法捉模因为我不曾爱过想忘的遗忘的总有涌现的时候该不该让你来拥抱我我知道我没把握眼前的你竟让我难过还有湿红了我眼眸我要全部放弃 全部从头因我握你的手已经足够已经足够刚刚找这首歌的时候,看到了电影的介绍: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的几位主角都是音乐人出身,剧中的退隐雇佣军人角色冷峻沉默,常被人叽喻面无表情演技超滥的台湾乐坛摇滚势力代表的伍佰出演此角竟像是度身订造一般,角色极具说服力,而谢霆峰也饰演得有形有款,角色极为显目的尚有出演南美杀手的恭硕良,造型异样突出,肢体语言及台词充满音乐的动感。
《顺流逆流》上映后虽未大卖,但票房亦算差强人意,而后两年,终于得到世界各地的电影批评家的认同,认为其风格化的凌厉快捷的动作剪接实为香港动作电影的典范之作,更被法国《电影手册》评为2001年年度十大电影之一,《时代》杂志评为2000年十佳影片第七位。
噢,忘了说导演了,是徐克。
徐克1997年第一次去好莱坞拍电影,当时,徐克被哥伦比亚选中拍摄了一部现代枪战动作片《双重火力》(又名《反击王》),影片由动作明星尚格·云顿主演。
然而,这部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表现不佳,被认为是徐克的失手之作。
之后,又拍摄了一部动作电影,同样也是票房不敬人意,也许是水土不服吧,于是徐克选择回到香港继续创作。
回到自己的主战场香港!
徐克拍出的这部《顺流逆流》简直太棒了!!!
影片风格虽然说是西方化了,但是骨子里仍然是香港电影的基因。
如此看来,却也毫无违和感,我简直太喜欢这种风格,整部电影充满了一股“侠气”。
谢霆锋像是一个刚踏入江湖的愣头青,虽然经验不足,胜在有一股冲劲,事事负责,极讲义气。
伍佰是一个杀手组织的成员,因为厌倦了杀手的生活,选择退隐江湖当一个普通人,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怎么能退出呢。
于是他又再一次踏上了战场和昔日战友一决高下,他冷静,沉稳,机智,对面各种危机游刃有余,这才是真正的绝世高手。
把枪战片拍成武侠片,我想整个电影界除了徐克,没人能做到了,此片动作设计行云流水,飘逸潇洒,丝毫不拖泥带水。
就如武侠片中的高手对决,刀光剑影,侠气十足。
动作指导是熊欣欣老师,也算是徐克的老搭档了,两人的组合能够产生如此化学反应,真是牛逼坏了。
可惜此片虽被法国选为2000年世界十佳影片之一,却并未造成巨大的反响,票房还是不理想,算是沧海遗珠了,不管怎么说,此片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我认为是徐克导演电影之中必看之一。
我能理解当年有人见到徐克这部作品时的喜悦,也许那时真是一种回归复苏的信号,再者后来一部《蜀山》,其实个人也还是挺喜欢的, 天马行空的故事设想其实完全可以拍出以往国人向往的那种侠义无限,只可惜电脑特技特效永远是国人心头的痛,而篇幅太大和故事硬伤也是掩盖不了。
再到《七剑》,对于人物造型对于动作设计的异议来得更多了,而这个时间也比较近,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顺流逆流》里启用伍佰无疑是一大亮点,他的国语和他唱的歌一样让人觉得非同一般。
影片的高潮部分实在占据了太多时间,以至感觉后半部分一直让人喘不过气,但最让人失望的一点,也就是到了火车站再到体育馆,非要把生孩子和命悬一线联系在一起,这种俗套真让人怀疑是好莱坞毒害还是类型片无法甩拖的症结,至于徐老怪学成归来的说法则不当一回事,你说,他还需要去学吗?
《顺流逆流》里的隔楼对战刺激过瘾,剪辑凌厉,保持极强的速度感,很是让人欣喜。
只可惜啊,总有昙花一现的感觉。
另外,黄秋生同学在港片中以配角身份出现的频率实在是令人无语,万金油啊。
徐克拍于2000年,应该算是小成本吧,不知道。
总之当时还没有拍那部引来骂名大而无当的《蜀山传》,不止认识一个人从《蜀山传》开始对徐克失去兴趣,什么技术超前其实不错自是后话。
两根线,两个男人,两个即将为人父的男人各自有着自己的人生和故事,命运的安排让两人的轨道开始交缠在一起……嗯,这个写法真的很俗。
谢霆峰和伍佰的搭档,相信有不少人是冲着伍佰去的。
说句公道话,霆峰不错,如果不是近两年的退出复出,伊的声势不止于今时今日样子。
起码,是会演戏的样子。
看着他,想起《头文字D》里的一众青年,杰伦同学的表现惨不忍睹,好在角色适合;冠希英俊归英俊,演的也还好,不可讳言的是根本没什么好让他发挥的;余文乐,本也没几场戏,从以前开始感觉就不及冠希(个人看法),不提也罢。
霆峰,只一个被关进货车黑暗中对着打火机的表情已然胜过良多。
伍佰,冷静万能杀手罗。
组织中最强大的人物,为了脱离组织甘愿过平民生活,却终是逃不过,引出许多事故,真真一入黑道万劫不复。
好在,是个happy ending。
个人觉得片子最大的看头不在两位主角,而在片子本身,什么镜头语言,拍摄手法,画面张力啦。
当然我这个外行人全说不出所以然,反正就是觉得好看,最直白的讲法是紧张刺激过瘾。
不同于好莱坞大场面大制作的视觉震撼,徐克的镜头给人的最大感受是精巧扎实。
不是那种简单的“哇,很眩”,然后就什么都没有出来就忘记的东西,而是一种有深度的感觉。
说不清楚什么样的镜头叫做有深度,纯粹个人观感。
另外一个,徐克一贯为人称道的,很聪明很有想象力,画面走向出乎你的意料,天马行空。
然后,喜欢开头和结尾的口白叙述部分和着画面很有些意思,开初的相遇戏也有趣。
卢巧音的角色蛮抢眼,隐忍、可爱、悲伤、坚强、凶悍,各式各样,一应俱全。
不能忘记的反角。
一直以来就是喜欢影片中那种嚣张跋扈聪明过人气焰旺盛俾睨天下不可一世的反面角色,很吸人眼球呢。
这个片子最优的部分就是枪战场面,不夸张领先世界二十年,极其反九十年代港片套路(徐克分镜的神!
前不久的九龙城寨算是近期比较好的动作片了,相比本片也就没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
哦!
九龙城寨的武指谷垣健治在本片饰演一个杀手,本片的武指是鬼脚七熊欣欣。
伍佰演回归家庭退出江湖的冷面杀手真的够绝,他就自带一种“哥不在江湖仍有传说”“天大地大老婆最大”的窝囊高手感。
两千年小谢的颜值秒杀现在一切顶流,他演这种有点聪明但不多的后生仔也是手拿把掐。
比较惊奇的是,伍佰所在的前组织里戏份最多的杀手,竟然是鼓王恭硕良,帅得跟现在判若两人。
有些台词也蛮有意思,“对低等动物比较宽容”“是不是每个孕妇都很难笑”“世界给他们定了没钱的罪”。
ost都是伍佰和霆锋的歌,很好听。
本片又提到了南美沙滩,南美真的!
港片疗愈圣地。
集中的枪战场面有三场,可能喜欢楼战的人比较多,那边特效啊人员点位啊都更复杂还有墙面追逐爆破之类的。
不过我最喜欢停车场追车的部分,伍佰巧用弯道迷惑对手,导致对面内斗,一个人胜过法拉利整个策略组。
跨世纪时很多位华语导演都有惊喜片出现,徐克这部尤为风骚,谢霆锋耍酷,伍佰是真酷。
电影语言牛,故事上就那样。暗黑无光的适者生存中,孩子才是希望。谢霆锋在黑暗的车库里点燃打火机,他与女警多次叠化在一起很浪漫。
垃圾啊。浪费我一个多少时!
徐克的才华到这部电影终止。“法国《电影手册》评为2001年年度十大电影之一,《时代》杂志评为2000年十佳影片第七位”
伍佰原来也有这么帅的时候。节奏有点奇怪啊,没看出来想表达啥,感觉像漫改电影,总有种有设定庞大的原著支撑,角色众多,但哪个也没说清楚的感觉。又有点看武侠片的感觉,镜头切换就如伍佰的动作一样凌厉,不知道是不是知道导演是徐克产生的代入感。台词嘛,又有点王家卫的感觉,总之是风格大于故事的一个作品。
刻意要复杂再复杂,连被小谢搞大肚子的女警都有个les身份,更不用说华洋冲突与红馆打斗
当剧中人物在行动,他们看上去并没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像是无意识的癫狂。没有悲没有喜,只有巨大的焦虑。这就是香港精神。
看到伍佰+謝霆鋒+徐克的陣容我驚呆了!拍得非常寫意,節奏凜冽,或說是凌亂,徐老怪的王家衛風你們感受一下~
对我而言过于剪辑的迷乱、凌厉,以至于剧情太快。
以前还挺喜欢谢霆锋的,现在特后悔以前的年少无知,人还是要有人品才行
徐克的电影.因为Nicholas看的.果然里面很帅,不过这部演技不怎么样.
補標。一年前出了藍光,第一次看完當場啞語,後面幾天回味那場在大廈裡的槍戰戲,又把那場戲來回看了幾遍。有南美片的情調,武俠片的飄逸,城市小資愛情片的輕浮與浪漫,殺手片的暢快,警匪片的緊繃。共冶一爐,味道層次分明,又互相滲入。說回大廈槍戰,讓人不可思議。空間、形勢、對策,組合成目不暇接的靜止、跳出、下墜、開槍、纏鬥。空間的縱深、裡外、角落,全部囊括。飛簷走壁,埋伏蹲守,槍林彈雨,於此進行。氛圍營造、鏡頭調度、動作設計,物理與視聽的兩層邏輯,都被粘合得如此縝密,瞬息間的決定,來不及思考卻又恰到其位。整場戲始終被一種難以言清的驚愕感所牽引,實在拍案驚奇,欲罷不能。如此精深的技藝呈現,往前,在《黃飛鴻》續集裡可見,往後,好像就沒有了。此乃徐克作品裡一道孤品,靜立在新千年伊始,還等後人重新發掘。
不知是否由于观看版本的问题,整部影片的声音都很奇怪,但楼道战调度实在绝。21年后回看这部片,许多地方的处理其实相当拙劣,不伦不类。
那些枪战镜头十分精彩,又不失徐克的小幽默.
畅快,徐克的黑帮片带着一股武侠的味道。影像风格独特。试想如果换做是杜琪峰拍,又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动作戏好酷炫。居民楼打成那样,香港市民依然镇定,这才是真风范。伍佰:就算不开演唱会,红磡也是我的舞台!
又名: Time And Tide导演: 徐克 (Hark Tsui)主演: 伍佰 / 謝霆鋒上映年度: 2000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语言: 粵語 / 國語imdb链接: tt0251433
有些时刻有着迷人的速度感,但其余大多时候都处在过载的杂交状态,某些桥段我只能理解为恶意发散了,you know what I mean,配合着那些“写意的烂漫”还真是审美趣味的媾合
徐克的作品,在两千年左右开始变得很令人失望,深海寻人,丑女林不坏,七剑,狄仁杰系列,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西游记,新蜀山,都很令人失望,威虎山还有点龙门客栈的影子,七剑也还有些许黄飞鸿的样子,但是其他作品,根本没有徐克的样子,风格变得扁平和通用,没什么美学标签,这部片子也模仿刘伟强,王家卫、游乃海、杜琪峰的风格,那一时期这种风格很时髦,手持,奔跑,恍惚,运动,旁白,长焦,硬调,高光,高对比,录像化,自然粗糙化,山寨配音,看起来很文艺,但是这显然并不是港片的嬗变正确,而是林超贤尔冬升郑保瑞那样的冷峻风港片证明了电影风格的地域标签,这片子的风格,不喜欢。而且五百,很拉夸,根本不会演戏,更不应该用原声。
奇怪的电影,按道理说这个卡司我是很欣赏的啊,怎么会看了近30分钟还是完全不能入戏,如果我不看电影简介,都完全不知道他们在乱些啥子。但是三十分钟一过,徐克的各种风格就在电影中一览无遗,一种拥有武侠浪漫风格的枪战片,不过也仅限于此了。盛名在外,而我看起来也不过是一般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