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了半天为什么372次都是字,为什么郑伊健能逃脱,为什么暗战续集没有暗战1那么有目的性有挑战性,转念一想,发现杜琪峰就是想表达一种娱乐精神:凡是硬对这部电影追根究底的人都和那个胖子一样,永远找不到答案,有时候硬是追根究底还不如站在另一个角度,把它看成是一种娱乐,大家一起乐乐而已……或许刘青云最后也明白了,他是斗不过郑伊健的……
在角色深度和人物关系上刻画得不如暗战1,剧情也不如1设计得巧妙。
但亮点也有不少,譬如郑伊健带林雪走出了输赢的执念,譬如他一句朱丽花让林熙蕾放弃了高大上的气势。
某些情节一直能想起暗战1,比如刘青云郑伊健的追逐到警察局算我赢之类的,于是脑中不停浮现暗战1的刘德华。。。
若能彻底抛开暗战1的影子,则更佳。
一口气重温了《暗战1》和《暗战2》,鲜明的对比让我觉得钱的作用不可小窥。
有第一部的珠玉在前,第二部单独开来还勉强骗骗人,但是也叫暗战,就自己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
第一部至少还有点意义。
刘德华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帮父亲报仇。
第二部就不知所云了,伊面为了让全球的青少年得到糖果过个愉快的圣诞特地来偷三件艺术品勒索一亿?
第一部里面还有一些温馨的细节,比如刘德华将宝石送给了偶然帮他解围的蒙嘉慧,比如刘青云对市民的关心,比如刘青云和癌症末期的刘德华之间的惺惺相惜,凸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情动人。
整部片子流动着暖暖的情意。
我总以为这部片子突出了香港电影离地那种可贵温暖的人情。
第二部除了做作和炫耀之外,空空动动,没有任何的动人之处。
里面那只威猛的鹰飞来飞去除了增加了影片的做作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用处。
白飞了。
累得自己一头汗,还浪费了刘青云的汽油。
唯一的好处可能只是让刘青云跟林熙蕾亲密接触了一下。
保护动物协会应该来干涉一下这种滥用动物的行为。
还有里面那场无意义的长时间的追逐,实在不能明白导演的用意。
看着伊面一脸暧昧的笑容,我一直坚持认为,他是暗恋刘青云,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他的注意。
刘青云的表现还是一贯的性格,不过跟第一部比起来,总觉得他变傻了。
我看的暗战2 与 IMDB 上的介绍很不同。
不知道为什么???????
http://www.imdb.cn/title/tt0295578
也许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会把这部片子拿来跟1比,好吧,剧情方面做得确实不如1那么动人心弦,片中的郑也远没有1中的华仔那么来的令人痴迷。
但是,这都不是2的重点。
只记得,郑最后一次跟林雪见面的对话:错了372次,为什么还要猜下去。
一句话,最终把一个赌徒从深渊中拉回来。
其实,影片中的黄启发,何尚生,朱丽花。。。
何尝不是带着赌徒般的执念。
片中,黄启发不止一次在办案中高喊,我是高级督察黄启发。。。。
好吧,这不是在卖萌,他只是想证明自己,他明明知道这个职位比他低,资历没他深的人(何尚生)处处压他一头,但他仍然时时在寻求一点存在感,在何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
最后的一句小心,所有的一切都一览遗。
再说何,典型的职业病加强迫症,每天没事也回找点事让自己不至于闲着的人,也许他无意高谁一头,也无意对谁呼来喝去,但他的这种焦虑常常无意间就影响身边的其他人。
但在这场无厘头的游戏中,他那时刻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渐渐松弛下来,雨中那段略带荒唐的追逐,纵然他追得满脸严肃,但在郑满脸戏谑的表情之下,任谁也不会相信这是警察在抓犯。
可以说何已经开始享受这场游戏了。
到最后,郑逃走并以他的名义将钱捐给了慈善机构,而何虽然还是孤独一人握着啤酒捧着爆米花,但他终于也闲下来享受空闲时光。
朱丽花这个角色,或者是因为剧情需要吧。
但是一句:我找朱丽花。
顿时让一个说一不二,甚至有些独断自主的女强人顿时打回原形。
她不再是什么总裁,什么负责人,她只是个女人,在找那只鹰的时候,对于同样喜欢对人吆五喝六的何,她终于展现出了女性的一面。
当然对于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留给观众自己发挥是最好的。
而对于这场游戏的主导者郑,当然,你可以认为他是个无聊透顶的人,不然怎会策划如此一场无厘头的游戏。
当然,你亦可以认为他是个真正的侠盗,因为自己是个一心想给人带来快乐的魔术师,一场游戏,一亿元,让非洲儿童欢度圣诞,让游戏中的玩家从执念中醒悟,也完成自己这场最宏大的魔术,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执念呢。。。
林雪算是被拯救了吗?
他欠的一屁股债还是没还啊?
郑伊健要做劫富济贫的侠盗就悄么声地做好了,干嘛去挑衅警察啊,这不是徒劳地增加劫富济贫的难度吗?
除非用另一种解释,侠盗对刘青云是有好感滴,又搞不清楚人家的曲直,于是就做点事想起引人家的注意,所以说这不是暗战,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暗恋才对嘛。
酱紫解释反而觉得通顺很多呐。
当郑伊健踩着钢丝走到刘青云面前,当备受期待的暗战续集演成了名侦探柯南大战怪盗基德,我不知道当时在电影院的观众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看到那一幕后,几千只草泥马在我心里狂奔如果说暗战是缓缓而下的涓涓流水,那么暗战2就是不受约束的野马,混乱的剧情和诡异的逻辑实在让人无语。
故事一开头,郑伊健耍着一只鹰在公园装13的设定,就比前作刘德华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设定差了一截。
这样的设定也体现了暗战2定位的模糊,郑伊健为什么要跟警察作对?
这个问题到了片尾才用一个"为了小盆友"糊弄过去。
暗战2在逻辑上跟前作有很大的差距。
刘青云装出租车司机的这一情节,是最容易作出比较的地方。
首先我不知道为什么还会重复一个这样的情节,这个情节看过第一部的人会觉得没新意,没看过的人觉得扯谈。
唯一的作用大概是为了向看过暗战1的观众证明:”我跟第一部是有关系的!
“。
在第一部中,刘德华面对这个”出租车困境“用恐吓解决了问题,而在第二部中,郑伊健用:”我是魔术师“解决了问题。
在出租车里,郑伊健使出喷烟绝技,于是他逃掉了,为什么逃掉了?
因为他变了个魔术。
怎么变的?
没交代。
而“没交代”这个问题也贯穿了整部电影。
郑伊健魔术师的身份,是编剧对剧情处理不自信的证明。
这个身份设置导致之后很多情节显得很不负责任。
回到开头那一幕,如果这样一幕发生在现实中,那么达瓦孜传人料必会跪地哭求传艺。
在这个电影最后的高潮中,编剧给郑伊健设定了一条死路,而这条死路连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走。
于是为了能够扯圆,郑伊健被编剧推上了“天路”。
这条路是怎么搭起来的?
郑伊健何来如此惊人的平衡能力?
郑伊健由B楼来,那么他又怎么按下A楼的电梯按钮呢?
通通没有交代。
哦,不对,因为郑伊健是魔术师嘛。
”鹰“是这部电影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具,一开始我很疑惑为什么硬要把这么恶心的合成图案粘合到画面上,后来我才得知原来是为了让刘青云找到郑伊健。
而鹰把刘青云带到了郑伊健面前,也把观众带进了本片最恶心的一部分。
看到刘青云和郑伊健狂奔九条街,雨中踩单车,你吃雪糕我喝水,我不禁想,这样情节难道不是只会在爱情片中出现吗?
而回想起许绍雄的同性恋形象,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编剧好这口啊。
当然,这片子不是没有亮点了。
让我记住的亮点有俩,一是郑伊健设计从警察局拿钱二是林熙蕾和刘青云胸胸相应,喜气洋洋。
《暗战2》(中国香港/2001/杜琪峰、罗永昌)在豆瓣上6.6的评分令我有些吃惊,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棒的片子,高于《暗战1》。
也可能是我最近喜欢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大家口味不同吧。
这是一部少有的贼耍警察的故事,郑伊健饰演的贼带有魔术师和罗宾汉色彩,刘青云饰演的警察够聪明、够拼命、够个性!
包括许绍雄和林雪,都在演技巅峰。
另外,我一定要说:郑伊健比刘德华帅啊,尤其是笑的时候。
这部电影肯定有很多暗喻,像是林雪饰演的落魄警察与主线毫无关系,为什么着墨这么多?
想说什么呢?
还有为什么三个人三次对刘青云说:“小心点。
”这些一下子看不懂的地方,正是评分低的原因吧。
但正是它的魅力。
贪、嗔、痴为三毒,此三毒残害身心,为恶之根源。
这个电影反映的是大城市里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所谓的第一部狗尾续貂之作。
我觉得影片的名字应该改成类似惊天魔盗团之类的,正是因为电影的名字《暗战2》running out of time 2,老让人联想跟第一部的联系,哪里没时间了?
为什么要“暗”战?
看完了也想不通,吊偏了观众胃口。
名字没取好,我扣一星,因此为四星。
影片一开始伊面第一个出场,带着南美白头鹰。
这鹰是南美土著的神兽,象征自由。
而且白头鹰的羽毛是土著与神沟通的信物。
这个头暗示伊面是接近神的角色,来拯救众生。
1、嗔嗔是由于逆境或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的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表现出来就是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朱丽娜(安吉丽娜)是第二个出场人物,代表影片的第一个故事主线。
她是保险公司高管,一出场就坐在奔驰高级轿车里,处理公司事务,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在公司开会,她杀伐决断,全是一个人说了算。
让下属给银行打电话取钱,选择不报警等,反映出这个人掌控欲很强。
直到伊面打电话来叫了她的真名:朱丽花。
我们才明白,她为了适应现在自己的身份,把名字改成了朱丽娜。
一字之差,但感觉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朱丽花的生平:取XX花为名的肯定为普通小老百姓,没什么背景,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打拼到现在的职位。
实际上在内心里还是自卑的,遇到下属的提议(报警),不同意,还发脾气(Call now!
)。
以上行事风格反映出,朱丽花是个对自己出身现实不满,但意图在工作上挽回损失的那种人。
姑且称凤凰女吧。
她的嗔,很多都是表现在工作方式上,以及对待下属的态度上。
一把年纪还没成家,下属“假洋鬼子”约她,约了九次都没成功。
何尚生还因此判断保险公司有内奸。
朱丽花代表了一类人,出身不好,但是通过打拼,有了很好的社会地位;但对于自己的过去,不想人提起,耻于让人知道。
这种扭曲的心理,导致她在工作上强势,易怒。
由于得不到而把愤恨转移到别处,此谓“嗔”。
2、贪贪是由于顺境引起的贪爱,或许贪恋某一事物。
表现出来就是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陈劲威(林雪)是第三出场的重要人物。
代表着第二个故事线。
他是警方的谈判专家,有很好的职业,跟主角何尚生是同事。
劲威沉溺赌博,而还因此债台高筑,但是他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
一出场还给债主推荐好马,想通过赌马来赢钱来还债。
后面伊面跟他玩抛硬币的游戏,他一共输了372次。
而且他每次都选择“人头”。
按道理,一个硬币连续372都是同一面的概率很低。
他每次都选人头,可见他对赢一次有多么渴望。
劲威心理或许会想,这次是数字,连着好几次数字,下一次一定是人头,于是就一直猜人头。
结果输的一塌糊涂,正是这种赌徒心理害了他,让他在苦海里沉浮。
陈劲威代表了一类人,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可是不满足,还放纵自己的欲望,于是慢慢被欲望吞噬。
有了还想要更多,谓之“贪”。
3、痴痴是不明事理,善恶不分,颠倒妄取。
表现出来就是过于执着某件事情,不达目的不罢休。
何尚生是警方的谈判专家,能力超强,反应超快,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在剧中展开和伊面的较量,两人斗智斗勇。
他每次出警都要跟上司黄启法说,你不要说话!
但是他的不礼貌并没有换来上司的打击报复,反而大家都很罩着他。
警局交手那次,他输了。
女上司强制批准他休假,但是他并没有休息,还拉着黄启法再次去找朱丽花。
并告知白头鹰的来历,后来就有了都市追鹰的剧情。
前文说了,鹰是自由的象征,追鹰就是追自由。
里面有个小细节:尚生发现朱丽花左右不分,两人换座位时亲密接触。
朱丽花没有发怒,反而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可见,第一,大龄单身已久,对男人还比较好奇;第二,人很笨,左右不分。
工作上常以发脾气掩饰,再次印证其“嗔”。
再后来就是全片最基情满满的剧情,自行车追逐,慢慢的情怀啊。
后来伊面归还了偷的艺术品,尚生依旧执着于将其捉拿归案。
从这里看出,伊面不是坏人。
那尚生为什么穷追不舍?
因为他的痴。
仔细回味一下,伊面的每一个计划能够实施,都是尚生在推动的。
所以伊面对尚生说,我是魔术师,而你是我的助手,每个魔术师都有自己的助手。
总结一下,何尚生对上司默默地关心不闻不问,是为不明事理;伊面不坏,却要执着将其捉拿,是为善恶不分,颠倒妄取。
所以,何尚生是“痴”的代表。
4、渡劫伊面通过设计一系列事件,让朱丽花明白了“钱不重要,人没事就好”,让陈劲威明白了“我输了372次,为什么还要猜下去”,让何尚生不在执着抓人,一句“我饿了”,说明内心已经放下。
故事的最后,圣诞前夜,劲威扮作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发糖果,开始了新的生活。
朱丽花和何尚生互道节日快了,此时朱丽花已经放下了面具,开始接受自己的过去。
而尚生看到报纸后,嘴上说“饭都没得吃,还吃糖不怕蛀牙”,其实心里早已放下案子,享受圣诞。
他看到白头鹰后,掏出伊面给他的最后一个道具,哨子,吹响…仿若明白了伊面的用意。
整个故事在一片祥和中结束。
大家都享受生活,很温馨。
或许导演想说,人生很短,要尽情享受,不要为任何事情所困。
我们每个人都会死,每一天都是倒计时,所以running out of time也是对的吧。
5、其它国际歌配乐,是粤语音轨才有的,伊面第一次从天台跳下响起。
普通话配音没有。
国际歌是歌唱自由精神的,与白头鹰对应。
白头鹰及其羽毛的解读来自百度百科。
本文灵感来自电影《无间道》和《风云》最后,本人是先看暗战2,再看的暗战1。
看完2,再看1,竟然感觉1没2好,1太灰暗了。
不过1中的华仔很棒。
转载引用观点请注明出处,豆瓣,搬砖的知识棍子。
其实导演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人生不必太过执着,事事都求得一个结果。
而影评中那些和暗战1对比的人,有太多对片中细节产生质疑和问题的人,不就是跟何尚生、朱丽花、陈劲威一样的人么?就把这电影当成一个自我检验的标准,贪嗔痴不可取,人活一世就是不是应该放下过度执着,来迎接宽广世界呢,朋友们。
ps:片中伊面差点把我掰弯,太有魅力了
败笔 狗尾续貂 睇到有人话因为1太收得,投资方要求出续集,无奈老杜又无灵感,于是就本撇嚟,特登拍出一模一样嘅烂剧。算係对投资方逼迫嘅交代,但我觉得更似係一个挑衅
音乐好听,喜欢林熙蕾饰演的角色
玩过了。
太玄乎了
狗尾续貂之作。狗尾续貂之作。狗尾续貂之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算啦 和第一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有自己的风格,看起来很轻松。
剧情不紧凑
暗战这两部很好看
比一差远了啊!!还是华仔赞啊~
如果没有1我会给3星
动机呢?手法呢?
谁让你2呢
第二部,更无聊,刘青云完全被猴耍,有些题材,拍一部就可以了,拍多了,也就让人没了念想了
雨中骑自行车的段落很动情
还行吧……郑伊健的表演还是薄弱了一点
没什么意思
各种神奇的场面都用各种神奇的魔术解释么,么么。。。
不喜欢郑伊健、
经典不需多言,杜老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