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40岁应该到了人生的高峰,之前的努力奋斗都有了一定的成果,有了安稳的物质享受。
人生的阅历也积累了很多。
习惯和性格也已经定型。
如果一切顺利,一眨眼就到了90岁。
偏偏现代人是需要颠覆自我的(或者这是人类相通的需求,欲望?
)青春时努力迎合,有了社会资本,这个时候也有了实现青春梦想的基础。
(谭盾的水乐堂我是真心觉得很有意思)奈何梦想总是与现实不合拍,20年前的梦想放到了20年后来实现就物是人非了。
做了很多很多,结果却背道而驰。
(你是相信市场调查,还是相信自我信念?
)不过反正人生在世,就是犯错改错,保持乐观。
嘻嘻哈哈,我要快乐的奔着最后而去。
如果不这样,也不能去死呀,这样就成全了那个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的命运的东西。
(我要快乐,特别简单的一句话,结果确是不快乐,争吵,冷战的前奏)幸好是喜剧电影,这对儿被安排的互补又相似。
有个导演上帝在指导安排着命运。
金钱,事业危机,青春不再的心理落差,青春期的女儿,各方家庭,这么多事搀和在一起还能happy ending,果然只有喜剧电影能干出来。。。
其实我同意电影啊,艺术啊,是生活的升华,有个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结局是类型电影的共同特点。
像我这样看个喜剧,还唠唠叨叨一大堆的人果然是忙完了没事闲的。
不过人生嘛,嘛,就是犯错改错呗。
(sorry,耐心看完的各位,就当是做了一回好人,练习一次网络倾听。。
)carotte(好像是这么拼写:-o)这孩子真是坦率可爱,不知道她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
梅根(好像是这么翻译。。
)虽然又花瓶,但是花瓶的存在价值也不能忽视,成了貌似好好学生的正面陪衬,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最基本的不能凭借主观印象去给一个人定性?
最后judy(好像是这么写。。
)high得人格分裂。
嗯。
传统的好好学生形象真的很唬人呢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双女儿,外有生活财务压力,家里要面对女儿们的成长和学习问题,还要不时的偷偷为新养了三个儿子的老父汇点生活费用。
最要命的是,在处理各种没完没了的纠纷事端之中,还要想尽办法来维系激情尽失的夫妻生活,可谓名副其实的亚历山大式生活。
一场40岁生日聚会,把所有亲朋好友聚集到一起,来一次矛盾大爆发,愤怒大发泄,或许是一次最好的排毒方式。
影片由《一夜大肚》的导演贾德·阿帕图自编自导,并且延续《一夜大肚》的风格路线,重口味不断,家长里短趣事成堆,不论大人小孩还是老年人,全部使劲浑身解数来为观众们演绎再普通不过的一家人的啼笑皆非事。
由保罗·路德和金发女莱斯利·曼恩联袂,以不避嫌任何禁忌话题为己任,展开所有令人大开眼界的成人话题之能事,从夸张的医疗检查到对小男生的无理威胁,基本上是囊括了所有成人间的那点卑鄙事。
如果对性感女神梅根·福克斯寄予厚望的话,可能会有点点失望,只有几幕短暂的配戏,还好把能展露出来的特色尽显无疑。
上有老下有小的40岁生活,是压力汇集的爆发期,小的步入成长期,老的进入暮年期,很多事很多情都到了该偿还的时期。
一点小小的火星儿,就很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面。
当然,争吵矛盾过后,日子照过骂架照吵,谁说不是,这就是中年人的生活。
只是不太喜欢里边过多的重口味桥段和表演过重的做作,拍一个纯净嬉闹式的《我爱我家》不是会更讨人喜,搞那么多粗俗烂梗实在让人难以为继。
也许,这就是美式的价值取向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之处。
很快,也许你我也要步入这个阵营!
看似一切和谐美好,但是风光下的烦恼也是处处是雷中年了,爱情有时成了调味品,有个青春叛逆的老大,乖巧现实的老二,神经兮兮的老婆,懒散自负的老公,伸手要钱的公公,基本不来往的生父,还有一个店里偷钱的伙计,最关键是,老婆以为老公只爱波霸,很多问题没有坦诚相见,而争吵就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不是本身需要吵架,吵架都是因为别的人和事,晕,似乎每家都这样。
如果我家也能这么完美解决的话,四十也没什么可怕的。
我似乎也看到了我们的生活,发脾气限制孩子的所谓爱好,张贴上墙规定严格的时间表,这难道是我们带他来享受生命的初衷吗,我们想改变自己,也想这个社会改变,回到我们曾经经历的童少年多好!
片子很啰嗦,但是种种正中下怀!
共鸣很多!
家庭生活片,关于快40岁的一对夫妻的生活。
家庭经济压力,孩子问题,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工作上的问题,两夫妻之间的问题等。
四十岁是惑还是不惑。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主要指价值判断即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
”引自百度。
英文片名只是表达了40岁,没有什么指向。
其实片中,四十了,不惑呢,某些方面确实是不惑了。
但是在这个快40岁的时候他们决定要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妻子和丈夫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但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是一个在40岁左右想要生活更美好的故事。
40-90岁一眨眼就过去了,很感叹时间过得很快,不光光是这个年龄段。
迷失,Lady gaga等都被提及。
人们-以下涉及剧透从Debbie38岁生日开始,因为生日相近,只有在Pete的生日才办派对。
在Pete的生日派对前,发生了两人夫妻生活问题,孩子间问题,Pete与父亲及Debbie与父亲的关系。
Pete的公司陷入困境,Debbie的店里被偷了钱。
在为大女儿担心,家庭经济不太好的情况下,Debbie怀了第三个孩子。
尽管很多问题,Pete的生日派对到了。
在派对上还是与爸爸们出现争吵,Pete知道了Debbie怀孕,也吵了架。
骑车出去了。
出了车祸被赶去的Pete的爸爸和Debbie送到医院。
之后,两人在听某人演唱,说要签下他。
两人在台下听。
远景。
完。
作为男人恐怕最痛苦的就是中年危机了,事业倒退,婚姻受挫,家庭琐事缠身,十面埋伏,最可怕的是早已经失去了锐意进取的野心,浑浑噩噩的混生活而不自知。
男主就是千万大叔中的平平凡凡的中年危机男,甚至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要卖掉房子,事业既不想《社交网络》中的扎克那么顺风顺水,顺应潮流,男主性格也没有《breaking dad》中Mr white的传奇经历和背水一战的决心,而这个身边的颓废大叔,仍然得生活下去啊。
要不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影片的最后,家中的几个人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但是,所有事却没有被改变,男主仍然要给父亲钱,甚至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珍藏的列侬亲笔画,(如果是我,我未必会舍得卖掉自己如此心爱的东西),仍然要卖掉房子堵事业上的窟窿,女人仍然为了商店中1w刀的失窃而烦心,青春期的大女儿仍然痴迷在LOST中,仍然喜欢和那个长相丑陋的小男生混在一起,小女儿仍然想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当然,只引起了姐姐的关注,姐姐才是妹妹的唯一的好朋友。
而生活却急转直下,向好的方面发展,为什么?
中年危机说白了就是感情危机,感情上去了,危机就下去了,既然改变不了社会和事情,那就改变一下自己吧,穷开心也是开心那!!!!!!!!!!!!!!
2小时17分钟的电影,我就这么一直看完了。
人说40岁到60岁的时候,是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因为要什么有什么,不需要为各种物质而去范畴了。
按照这样一想,我这4岁到26岁的时光过得确实不怎么开心。
不过,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烦恼,家庭,事业,朋友,亲戚,还有你下面那一帮烦人的小崽子。
生活总需要找点乐子,等我40岁的时候,是否还依然有激情,做个快乐的跳跃者。
一部比较符合常理,并且可以引人会心一笑的轻喜剧。
不过看了电影之后我的感觉是,相对中国人而言,老美是晚熟的,他们的晚熟是体现在过程中的。
同样一件事情,同样的结果,老美比我们简单。
我们则过于纠结,但纠结的结果也不过如此。
想来这可能就是我们老是被别人打打碰碰却总是含蓄的不会回手的道理吧。
人到四十,尴尬也好、成熟也罢。
不过是个人而已,人的一生逃不过这些问题。
但要是国家就不得了了。
总不会我们的国家也到中年了吧?
那实在太尴尬了。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看看现实中,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烦恼每天都困惑着无数中年大肚男;而三十岁,很多人开始发现晨勃有如腹肌一样,与大家渐行渐远。
三十而立?
怎么立?
这两年经常会想起1997年的那个9月,在我的高中入学仪式上,一位姓付的正校长很标新立异的把坚挺了几十年的老校训正式修改成了一句话:为四十岁做准备。
以前的老校训是什么,没人记得;之后的十多年,所谓的新校训也没有被大伙再提起过。
直到这两年,进入所谓的三十而立,我才发现那几年高中生活最有意义、最具价值的不是踢球、不是泡妞,更不是学会了多少方程式和懂得了多少物理化学反应,而是姓付的正校长那句话:为四十岁做准备。
虽然距离四十岁还有一段距离,但最近两年开始经常思索我的不惑之年什么样。
也许就像这部影片,不知不觉也就到了。
然后各种摩擦、冲突、矛盾,接踵而至。
很羡慕影片中的男女主角,虽价值观略有冲突,但终究是彼此相爱,才能让四十岁的摩擦变得那么温情,充满感性。
不得不说,两个人能白头到老,是个技术活。
四十岁,那么远;四十岁,那么近。
《四十,怎么惑》四十,中华古文化曰,该不惑!
是吗?
若惑,该如何呢?
这是部美国电影!
40岁,记得这个题材还有张学友 / 2002年的《 男人四十》,那是都市情感片:人到四十的香港某中学国文教师林耀国(张学友)是业已消失的“好好先生”。
念书时是学校里有名才子的他,如今面对飞黄腾达、闲来便会打打高尔夫球的昔日同窗,只收获了一份难言的失落,但在他的“坏学生”胡彩兰(林嘉欣)眼中,他却是有内涵的成熟魅力男。
更早还有 李雪健 / 1992年的《四十不惑》,那是80年代初我国不少城市人口迷茫的眼神: 1980年代,中国大陆迎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许多夫妻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只要一个小孩。
人到中年的北京摄影记者曹德培(李雪健)和年轻漂亮的妻子段京华(宋丹丹)便是其中代表,他们与5岁的儿子汉汉组成幸福的三口之家。
曹德培个人也即将迎来事业上的高潮,他的影展正在筹划中。
和那些中国之四十比起来,这个美国影片,显然完全现代化,当然,人家原本表现的就是美国中产阶级生活!
那是真,不一样的!
因此,就本片而言,思想性与经济危机带来的物质冲撞、生活改观等等,这些美国人的东西,我们浮云看看便是!
从影片中体会些美国普通家庭的真实片段,或许更有益!
毕竟这是轻喜剧嘛!
给人第一感觉便是大打温情牌 贾德阿帕图难得这么认真地(注意 是认真)去拍一部关乎家庭与伦理的电影两个小时怎么看完的?
忘了 中间确实有些拖沓或者无聊的剧情 But..Whatever,Who cares.他们有两个别扭又顽皮的女儿 一边是多年未见 鲜少沟通的祖父 一边是生活窘迫 三个儿子的爷爷 同时有一个摇摇欲坠的唱片公司 一家员工不忠的服装店 就连自家房子都会被折价待售 更别说日益增多的婚姻危机这么多槽点与矛盾结合的 万千家庭典型于一身略带的严肃电影 配合着当时经济危机的大环境(虽然现在也没好哪儿去) 实在让人如鲠在喉 我们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太多影子 家庭无外乎责任与陪伴 但是这四个字谈何容易 我们总是想去做模范父母 孝顺儿女 但事与愿违绝不是偶然 影响着这个天枰的砝码太多了 两个人就连喜欢的音乐都能互相埋怨 更不用说埋着隐私的炸弹 外界接二连三的问题...女主时刻想告诉全世界自己还年轻 现实却一次次逼迫她承认这个事实 男主却早因为各方压力妥协 两个人若即若离的关系也串起了整个主线故事 中年人的典型问题都在他俩身上得到体现或放大总之 这是一部需要用心体会但又不需要太过较真的电影 大家都有中年之时 多看点例子或者解决方法总归还是有用的 不管是正面也好反面也罢...That will help.
雷蒙德卡佛的作品多描写普通人物不如意的生活,以荒芜苍凉的结尾结束。但在阿帕图的镜头下,一切的困顿和琐碎都在插科打诨中被消解干净,结局积极向上又充满阳光。从一夜大肚到四十不惑,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当代美国社会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窗口。最后,略冗长
中年危机片不是容易出彩的咩,这无聊到死的剧情是要闹哪样,要不是为了帅男主、靓女主、辣梅根,我才不会看这种片子。现在的chick-flick真是前景堪忧后果可怕。
三星半。矛盾支线越来越多,结尾收得有些草率。整体来讲很不错很不错。Ross被涮啦,哈哈。
人到四十,夫妻间的关系,小孩的教育,生活的压力,事业的瓶颈,与家人的相处。这时期会有很多疑虑和困惑。但不惑,是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境地。典型的虎头蛇尾电影,本人对女猪脚的侨情和说话语调减一星
女主好丑
2-...好难看的一部电影,全片都是难以下咽的刻薄和焦虑,这压根就不是喜剧片...梅根福克斯只能混在这种三流阿帕图电影里演配角,看来要翻身是难了...
算同类电影里面中上水平的了。
没到四十的还是别看了,看见自己的未来可不是什么好事.但我还是无耻的看了⊙▂⊙
阿帕图的电影其实一直都是由角色本身而非事件或笑料来牵动剧情,因此常会给人一种拖沓冗长节奏感很差的错觉。一旦深入挖掘和尝试理解角色,一切就豁然开朗了。“老处男”以来阿帕图总共才四部片,这部或许是最好的一部。保罗·路德太棒了。
吵得烦死了
被字幕组坑 了,根本没几句翻对的。
每一对组建了家庭的夫妇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婚姻后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吧,每天重复的生活、工作,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负担,疲于奔命应付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夫妇间的激情还能一如从前吗?阿帕图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只有让自己的心态平和,接受生活中一切好或不美好,包容理解家人,你才会真正快乐~
聒噪得不行不行的~~
阿帕图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
。。无语!~
大爱这种重口味家庭剧啦。各路大牌串场!!早知道当时就去电影院看了
這個結局.....有點無厘頭
我就喜欢这些阴冷腹黑的段子 再加Megan Fox就能到五星了..
美国中产阶级的中年生活。看起来平淡却罗嗦。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已经过身体的最好时期,年老即将来临,儿女青春叛逆。真是困惑
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 但是Paul Rudd的电影还是不厌其烦的选择去看 这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