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盖·纳蒂弗
主演:海伦·米伦,泽德·约瑟夫,克劳德特·威廉斯,亨利·古德曼,艾玛·戴维斯,奥利维亚·布罗迪,罗坦·凯南,卡米尔·科坦,乔纳森·塔夫勒,埃利·皮尔西,拉米·希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3
简介:海伦·米伦饰演以色列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总理果尔达·梅厄,故事围绕其在赎罪日战争期间面临的严峻而高风险的决定展开。详细 >
比较传统的传记片风格,在现在的zzzq下分不会很高了。PS.看到现在拉胯的IDA,达扬梅厄沙龙们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IDA战斗力的源泉还是基布兹和左派集体主义。
再现了果尔达·梅厄夫人晚年经历的最重要的事件——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大战,赎罪日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听闻梅厄夫人是个铁娘子,尤其是关于慕尼黑惨案之后的高调复仇记,对她很感兴趣。但看完此片,并无波澜。战争十八日,一个领袖在白天的冷静果敢应对敌人,每一个不眠夜的悲伤哀悼,人类的情感共通
人物的塑造和节奏感都很好,只是对于那些对这段历史不够了解的人来说,观影门槛有点高了。
果尔达其人的一生当然是一个传奇,她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在他人看不见的黑暗里,她依然是那么地孤独。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无法轻易瓦解民族仇恨,甚至无法拯救那些因战争而丧失生命的年轻的面孔。和平共处似乎总是一种奢望,在那些隐秘的角落,总有些伺机而动之徒不惜一切也要摧毁这难得的和平。终其一生她都想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想让她的国家和子民安居乐业,也许未来终究会有实现的那一天的。
近年来最好的海伦米伦,以色列版的至暗时刻。相较于一般的人物传记,该片半数的女性角色帮助延展了主人公更加个人的性格光谱。
所以巴勒斯坦人又不见了?以色列人保卫自己的国土,但同一土地上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你们却吝啬一个镜头!
以色列铁娘子
现在的世界局势我真的厌战争片了
好烂!太脸谱化了,太刻板了,果尔达除了不停的吸烟毫无其他特征,除了精湛的化妆技术,完全看不出是海伦米伦,像是戴着面具在表演,全片毫无看点。
剧情平铺直叙,缺乏戏剧张力。
俗称以色列铁娘子的总理梅厄夫人在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若干天表现,她嗜烟如命,面对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战争从最初的失败到战局扭转,她焦虑恶梦,呆望着一具具披着以色列国旗的士兵的尸体,眼含热泪望着失去儿子后悲痛欲绝的女打字员,斩钉截铁的向基辛格表达战斗的意志,紧张失眠情绪低落的吐血吃药,冷静沉着的面对战争委员会的审查,这是铁娘子吗,这分明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希望和平、反抗霸凌、内心坚毅的老太太,战胜野蛮的敌人靠的是实力、果敢和冷静。
决断 承担 坚持 和基辛格的几场戏漂亮
以色列铁娘子果尔达·梅厄夫人的传记片,聚焦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作为总理的果尔达的表现。影片较好地还原了那次战争情形,海伦·米伦非常传神地刻画了处于至暗时刻的果尔达形象。影片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政府官员及时上电视及前线向民众告知战情;二是作为总理的果尔达,总是最关注前线士兵被俘死亡情况。作为民选政客,这两点是决定执政优劣的关键点。结尾梅厄夫人去世,配乐似乎用的是珀塞尔《狄多与埃涅阿斯》中唱段《当我长眠地下时》的旋律,倒很是应景。近年来难得的未被政治所裹挟的传记片,因此多打一分。其实此片讲述上亦有很多问题。
看46万多字的【先发制人】都比电影精彩
有人味的女总理
以色列立国的小剪影。
一部电影解释了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电影开篇,便是一国元首如同受审一般接受议会质询,果尔达身上体现了现代国家的公仆精神,兢兢业业,朴朴素素,接见美国国务卿是在自己狭小的餐厅里,一盘罗宋汤便是国宴。相比之下,有些貌似国家不过是一座原始野蛮的猴山罢了,个个沐猴而冠
关键的心情-08/28/23 at AMC Garden State 16
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又起来了,很难想象23年2月本片上映,这么巧吗?查了一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行文复杂,难以体会,我觉得打两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大陆和宝岛,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也可能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北朝鲜和南朝鲜,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半岛正统。本片讲了20世纪中叶以色列刚建国时,女总统为了保护政权而做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单方视角展现了以色列在和埃及的战争,也通过基辛格到访展现了以色列和当时世界两大阵营美、苏的关系,也难怪2023年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也都继续支持着以色列。3星及格吧,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缺点。
不错的历史战争片 感觉后面声音情节都很不错也没有什么没用的凑时长 蛮不错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比较传统的传记片风格,在现在的zzzq下分不会很高了。PS.看到现在拉胯的IDA,达扬梅厄沙龙们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IDA战斗力的源泉还是基布兹和左派集体主义。
再现了果尔达·梅厄夫人晚年经历的最重要的事件——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大战,赎罪日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听闻梅厄夫人是个铁娘子,尤其是关于慕尼黑惨案之后的高调复仇记,对她很感兴趣。但看完此片,并无波澜。战争十八日,一个领袖在白天的冷静果敢应对敌人,每一个不眠夜的悲伤哀悼,人类的情感共通
人物的塑造和节奏感都很好,只是对于那些对这段历史不够了解的人来说,观影门槛有点高了。
果尔达其人的一生当然是一个传奇,她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在他人看不见的黑暗里,她依然是那么地孤独。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无法轻易瓦解民族仇恨,甚至无法拯救那些因战争而丧失生命的年轻的面孔。和平共处似乎总是一种奢望,在那些隐秘的角落,总有些伺机而动之徒不惜一切也要摧毁这难得的和平。终其一生她都想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想让她的国家和子民安居乐业,也许未来终究会有实现的那一天的。
近年来最好的海伦米伦,以色列版的至暗时刻。相较于一般的人物传记,该片半数的女性角色帮助延展了主人公更加个人的性格光谱。
所以巴勒斯坦人又不见了?以色列人保卫自己的国土,但同一土地上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你们却吝啬一个镜头!
以色列铁娘子
现在的世界局势我真的厌战争片了
好烂!太脸谱化了,太刻板了,果尔达除了不停的吸烟毫无其他特征,除了精湛的化妆技术,完全看不出是海伦米伦,像是戴着面具在表演,全片毫无看点。
剧情平铺直叙,缺乏戏剧张力。
俗称以色列铁娘子的总理梅厄夫人在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若干天表现,她嗜烟如命,面对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战争从最初的失败到战局扭转,她焦虑恶梦,呆望着一具具披着以色列国旗的士兵的尸体,眼含热泪望着失去儿子后悲痛欲绝的女打字员,斩钉截铁的向基辛格表达战斗的意志,紧张失眠情绪低落的吐血吃药,冷静沉着的面对战争委员会的审查,这是铁娘子吗,这分明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希望和平、反抗霸凌、内心坚毅的老太太,战胜野蛮的敌人靠的是实力、果敢和冷静。
决断 承担 坚持 和基辛格的几场戏漂亮
以色列铁娘子果尔达·梅厄夫人的传记片,聚焦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作为总理的果尔达的表现。影片较好地还原了那次战争情形,海伦·米伦非常传神地刻画了处于至暗时刻的果尔达形象。影片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政府官员及时上电视及前线向民众告知战情;二是作为总理的果尔达,总是最关注前线士兵被俘死亡情况。作为民选政客,这两点是决定执政优劣的关键点。结尾梅厄夫人去世,配乐似乎用的是珀塞尔《狄多与埃涅阿斯》中唱段《当我长眠地下时》的旋律,倒很是应景。近年来难得的未被政治所裹挟的传记片,因此多打一分。其实此片讲述上亦有很多问题。
看46万多字的【先发制人】都比电影精彩
有人味的女总理
以色列立国的小剪影。
一部电影解释了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电影开篇,便是一国元首如同受审一般接受议会质询,果尔达身上体现了现代国家的公仆精神,兢兢业业,朴朴素素,接见美国国务卿是在自己狭小的餐厅里,一盘罗宋汤便是国宴。相比之下,有些貌似国家不过是一座原始野蛮的猴山罢了,个个沐猴而冠
关键的心情-08/28/23 at AMC Garden State 16
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又起来了,很难想象23年2月本片上映,这么巧吗?查了一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行文复杂,难以体会,我觉得打两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大陆和宝岛,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也可能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北朝鲜和南朝鲜,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半岛正统。本片讲了20世纪中叶以色列刚建国时,女总统为了保护政权而做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单方视角展现了以色列在和埃及的战争,也通过基辛格到访展现了以色列和当时世界两大阵营美、苏的关系,也难怪2023年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也都继续支持着以色列。3星及格吧,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缺点。
不错的历史战争片 感觉后面声音情节都很不错也没有什么没用的凑时长 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