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理由:下载了《寅次郎的故事》全集后,看不完。
观后感:这部电影以寅次郎侄子的视角,讲述了寅次郎去世之后身边家人和朋友的故事。
中间穿插了很多寅次郎系列作品的镜头,对我这种没看过两眼寅次郎正剧的人还算是友好。
融合了家庭温情的成分,倍赏千惠子饰演的母亲角色(桜)特别和蔼可亲。
印象中家里的老母亲大概就是这样的形象吧。
妥妥的治愈系电影。
侄子有一句台词:“我时常想起舅舅的大方脸....”。
真是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今年正值《寅次郎的故事》50周年,电影也迎来了第50部作品。
《寅次郎的故事 欢迎归来》 看着寅次郎第一次回到柴又;看着樱花和阿博相识;看着满男出生,懂事;然后长到和我一样的年纪。
相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三部曲”的留白,《寅次郎的故事》第一次让我深切的体会到《雕刻时光》中那句:电影这门艺术是借着胶片纪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身上、物质上留下印记,即雕刻时光的意义所在。
车寅次郎这个人物在设定之初就戴着传统道德的枷锁,这些枷锁导致寅次郎在接下来的电影中产生许多不可调和的冲突。
寅次郎可以自由地四处旅行,做着小买卖,只维持自己基本的生存就可以。
因为寅次郎从登场开始就是一个父亲与养母去世,又与抛弃自己的母亲有着激烈矛盾的角色。
因此,对于寅次郎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唯一有着血缘亲情的地方就是叔叔婶婶那间六代相传的点心店。
而维系着寅次郎亲情道德的就是这个老屋里的一群人:叔叔,婶婶,妹妹,妹夫和外甥。
寅次郎会时隔半年或者一年回到这里,不但为了消除旅途的劳累,也为了和亲人在一起。
所以他每次回来,都会带着当地的特产,无论大小,无论好坏。
虽然回来之后经常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但这一切总会随着时间而消失,这是一种只会出现在亲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旅行与回归成为了寅次郎生活的方式,年轻时毫无顾忌地离家出走,但骨子里那份对家族和故乡的固执却驱使寅次郎回到柴又,日本古老的价值观在寅次郎身上闪耀着。
自由的旅行放在没根的寅次郎身上可以,但放在满男身上却不行,满男长大后曾三番五次离家出走,想像舅舅一样自由地生活。
与当年的寅次郎一样,同样在叛逆期,同样顽劣,但满男有个普通的幸福家庭,一个溺爱自己的母亲,一个严格又有点固执的父亲。
他不可能跨出传统道德的底线,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不孝。
寅次郎的传统爱情观,在48部电影中出现过两次强烈的反差:一次是第24部与国外爱情观的反差,另一次是第37部中与现代青年爱情观的反差。
一个因为空间而产生,一个因为时间而产生。
寅次郎的爱情观却深深打动了许多人。
平等地对待女性;大方地出手相助;超脱身体关系的情感;爱情的责任感;男性的勇气。
寅次郎的故事24:寅次郎春之梦 在第24部中,寅次郎对于恋爱失败是这样说的:“什么都不说,用眼睛,我用眼睛回答明白了,希望你幸福,然后转过身,默默地离开。
只有这样才行啊。
这才是日本男人的做法。
”纵观寅次郎的爱情旅程,没有一部不是如此,不用语言来说出‘我爱你’,而是默默地揣摩对方的心思,在失败之后,说一句:“祝你幸福。
”然后默默离开。
寅次郎虽然平时心直口快,做事放荡不羁,但对于爱情,寅次郎有着他人都没有的谨慎和责任感。
四处漂泊的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爱情和婚姻的重担,说出:请和我结婚吧。
这些话之后会不会对对方造成困扰,每一次寅次郎都经过长久的思考。
好几次在寅次郎准备恋爱的时候,他总会先找一份能稳定下来的工作。
寅次郎曾多次与单身女性共处一室,但无论两人是多么熟悉,女方是多么主动,寅次郎从不会做出有些许越界的行为。
而是为对方安排好一切,为对方的名声着想。
对于女性,寅次郎表现出了男人应该具有的传统美德。
这与寅次郎身上的诸多缺点形成鲜明反差,让这个角色令人又爱又恨。
寅次郎的故事37:幸福的青鸟 寅次郎的热情和情谊不止体现在对于女性身上,还体现在对老人,对朋友。
他会爽快地为一个陌生老头付酒钱,会请陌生老头喝汽水,会特意坐船祭拜一起流浪的朋友,会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兄弟。
一个重情份讲信义的日本人,一个摆脱狭小地域和思想的人。
寅次郎的‘疯言疯语’充满着对生活和抱怨和奢望,对世间情感的琢磨,对社会发展的担忧。
就像许多剧中的疯子一样,寅次郎展现了一种神性,但世人无法理解。
正如寅次郎对于美国的评论一样,与叔叔婶婶不同,他不崇拜美国,而崇拜自己的国家,虽然他无视了黑船事件带来的开放,但他明白一个人如何能变成强者,不跟随和崇拜,而是放逐自己。
寅次郎曾说过应该具有武士的道德,而他自己却成为了浪人,由武士阶级脱胎而出,具备武士的美德,落魄却又自由,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拔刀相助。
一个站在时代转折点的男人,与浪人是如此相似,面对时代的巨轮,寅次郎代表的传统道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变得盲目无措,他一方面嫌弃寅屋和朝日印刷厂的落后,一方面空谈发展前景。
一方面接受着满男的想法,然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
而寅次郎自己的旅行节奏也越来越快,后期的电影中寅次郎多次这样说道:“我没有目的地,只是跟着风走,风往哪吹,我就往哪里走。
”与《用心棒》中的浪人是如此相似。
扔树枝决定去处 我觉得一个人之所以完美,是因为他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他的优点和缺点。
寅次郎有着诸多令人厌恶的缺点,爱吹牛,鲁莽,理想化,不思进取,自以为是。
而山田洋次对待这些缺点就像帕索里尼在“生命三部曲”中的手法一样,通过幽默,讽刺而又通俗的手法展现在观众眼前,把恶的事物用这种手法来掩盖,荒诞不羁。
‘物哀’思想贯彻在日本人的思想中,也贯彻在这一系列电影中,诸如寅次郎的相识和离别,第二部中强烈的生与死,疏远与近亲之间的反差,富美对于弟弟的希望。
都犹如樱花般迅速凋落,稍迟一步就赶不上时间的步伐。
让人联想起《步履不停》,我们有时候会慢一拍,但最终还是要走下去。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山田洋次导演的这48部电影(第49部是爱情故事总集篇)犹如一幅幅风俗画,把不同的日本环境,不同的日本人,不同的时代痕迹,完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画面又得力于山田洋次导演惯用的大景别镜头和对细节的把握。
大景别下不同群众对叫卖的寅次郎的反应不尽相同;一个中景包含了4个不同的表情;寺庙中那只瘸腿的狗;年轻人床上不经意整理出的大量纸巾。
甚至是第42部中那段教科书一般的摩托车拍摄技法,以及对于景别的选择。
这些要素使得电影有着山水画般的风情和韵味;有着浮世绘版夸张的人物和形态;有着风俗画般的时代细节和场面。
剧情片不比商业片,没有非常明显抓人眼球的冲突,但正是这种缓缓的起伏,犹如大海,平静却可怕。
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种种趣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看完48部之后反而意犹未尽,山田洋次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
从1969-1995年,电影《寅次郎的故事》拍摄公映了48部,直至演员渥美清去世,未完成的第49部才被迫停止。
2019年,已经年近90岁的日本电影导演大师山田洋次又拍摄了这部世界上最长的系列电影的第50部《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以纪念这个风靡日本社会半个世纪之久的平民喜剧人物形象诞生50年!
第50部的海报 本片以寅次郎的已经成为中年作家的侄儿的生活和回忆为情节线,将侄儿过去与舅舅、父母、初恋情人的故事与今天的生活变故巧妙地交错、闪回衔接在一起,毫无违和、生硬之感,特别是看到已经75岁的名演员倍赏千惠子与她20岁时的青春影像来回衔接时,真是让人感慨岁月无情、人生沧桑、情谊永恒啊!
要知道那48部老电影都是用传统胶片拍摄,要经过多么好的底片保存及高清数字修复工作,才能把它们和用今天的高清数字技术拍摄的新素材统一起来,不仅是画幅、色调、光影风格要统一,还要让重搭建的家庭、餐馆、街道布景与过去的完全衔接。
搞电影的人看看它,会对百年传统胶片的电影制作与数字技术新时代的巨大转变和有机传承,深深地叹服!
重聚在一起的山田导演与倍赏千惠子等演员 这个系列电影上世纪80年代似乎只在我国公映过一二部,据说后来中央电视台引进了不少,估计看过和知道寅次郎的人也很少。
导演山田洋次和演员倍赏千惠子倒是因为其它的电影而在当时的中国观众中非常有名,诸如《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母亲》等。
那是八十年代一代中国观众的永恒回忆!
一部致敬寅次郎的电影。
其实挺喜欢这种温情述说平民百姓生活的电影,节奏缓慢,适合忙碌了一周后在家里细细品味。
借着电影思考,什么样的家庭会是理想婚姻生活所构建的家庭。
其实寅次郎家庭的鸡零狗碎也挺多的,不过导演经过艺术加工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让观众看完电影只记住一家人欢乐的一面。
所以吧,想要这种家庭的欢乐是不是必须承受这种琐碎呢?
残忍的今村两封戛纳,温暖的山田无人问津。
当然,并非真的无人问津。
作为一部致敬之作,几乎要做化零为整的拼接移置,想要完整维持一个整体强度便十分困难,如何闪回、怎么闪回、什么时候闪回都是问题。
况且素材繁多,怎样处理多层文本间的关系和重叠部分…棘手处如此之多、动辄得咎。
山田却依然落得大方利落,且还巧妙融入了新旧两层叙事上的嵌套功夫:千禧后日本社会主体面貌之满和泉的精神返乡——寅次郎系列前作的怀旧联络。
两重归返再次带来现代人主义与农乡精神一体共生的两歧。
至于这个结尾到底算不算大团圆,抛开最终《天堂电影院》式闪回抒情一段,成田分别显然是天各一方痛苦相思,而且初恋女友并未表明当今婚姻状态(已育有二女,并为言丈夫如何)如此看来怕是一场空梦,一部收官之作如此落尾,大家难免敞怀。
不过山田老师仍有高明转笔:两人别离一吻早已说明问题——女人当然是不会有婚姻之束缚才做得如此举动而心安理得,男人也道明丧妻六载之真相。
二人相对,在日本社会高度传统化的礼数约束下,没有什么比这一吻更好说明问题了。
《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的翻譯名字叫《男人真命苦》,講述的是一個叫寅次郎的男人,坎坷的失戀之旅,堪稱電影史最苦的系列,可是,就是這種描述男人在戀愛上失敗的電影,卻極有觀眾緣,拍了一集又一集,不僅挽救了導演山田洋次的事業,還讓其貌不揚的渥美清一舉走紅,成為日本國民象徵,而一系列電影的走紅效應,至今仍然令人感到費解,費解的原因也不在於找不出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了。
說來也有趣,六十年代的英國也有一部長壽系列,《007》,也是以詹姆斯邦德這種男性的主角為代表,不過和寅次郎相比,這兩個男人的魅力可謂天差地別,詹姆斯邦德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在美女與敵人之間來去自如,敵人想成為他,女人想征服他,看穿女人心的詹姆斯邦德睡了一部又一部的邦女郎,堪稱男人的終極夢想,女人的意淫對象,而寅次郎卻是其貌不揚,老土寒酸,沒有錢又過時,女人可憐他,男人不想成為他,而寅次郎總是表錯情,搞不懂氣氛,連成為備胎都不曉得。
而且寅次郎粗魯,性急,又好面子的江湖作派,幾乎集合了所有男性的弱點,唯一算得優點或許是他那張利落靈活的快嘴,作為街頭小販,總是把垃圾說成黃金,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說服對方,堪稱最強銷售,而他這張巧嘴,也往往能活躍氣氛,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打動了不少人的芳心。
寅次郎這樣一個不討喜的人物,如何成為全民偶像,其實很大程度都是依賴渥美清的演出,他從小就混跡市井,從五湖四海的人們中學會逗趣而又忙不更迭的口條,這些童年養分,成就了日後渥美清演繹寅次郎的喜感,這樣一個人物,說起來往往風趣幽默,但卻又在自己暗戀的女孩子面前,狗嘴吐不出象牙來,像極了每一個男人在觸碰愛情面前的小心翼翼。
寅次郎的“不討喜”,或許在於他太真實了,像紀錄片的人物而非虛構成分的角色,甚至真實有些虛幻,寅次郎平常說話威風八面,總是像小孩子一樣得理不饒人,但在感情上,他往往是最早放棄競爭的人,像極了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或許是自卑,也或許是看透了自己並非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能對心儀的女子說出“因為我太愛你了,所以你應該和更好的人在一起”,如此溫柔的話語,總是令人不經意為寅次郎的善良樂觀而落淚。
這個在情感上總是劣勢競爭者的人物,卻總是很有女人緣,走到哪裏,都可以發展出一段情緣,而且總是失戀的他,卻總是做起戀愛專家,出手幫那些“愛在心口難開”的情侶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自己卻總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被現實澆了一盆無情的冷水,但寅次郎卻選擇了在遙遠的遠方,祝福對方得到幸福,默默轉身離開,這當然可以說是男人的自尊心作怪,但也可以是離開之時,把萬般無奈的思念埋進心底,只留給自己,這或許也是一種可悲的溫柔。
令人不經意感嘆到 男人啊,真是一種粗魯而又纖細的生物。
这一系列电影,从1969年拍到了1995年,26年时间,长片达48部,又剪辑1部,纪念1部,足足50部,居然没看够,这就是日本松竹映画制作的《寅次郎的故事》(日文片名:男はつらいよ)。
编剧、导演为山田洋次,由渥美清、倍赏千惠子、三崎千惠子、前田吟、太宰久雄、吉冈秀隆等等主演。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观影感受:1、电影描述的是在昭和经济奇迹的背景下,当日本全民一心忙于奋斗事业的时候,有一个热爱家乡却四处流浪、又四处失恋的浪子闲人寅次郎的故事。
通过观影体会才明白,原来大家都高估了自己,大家都是无用的人而已;2、昭和时代之所以能够发生经济奇迹,跟整体的社会氛围有关,大家都特别的团结和宽容。
这部电影也是特别的温情的看待这个世界,能帮就帮一把,但也不卖惨,御前大人(笠智众饰演)的去世、满男的失恋等等都一笔带过。
就像主题歌唱的,把泪流到肚子里吧,而脸上是微笑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继续加油生活吧。
经历了从喜剧到悲剧再到喜剧的过程,温情却不煽情;
3、真的可以作为日本旅游观光介绍片了,各地美景、美食、美器物、美装饰布置、当然最重要的美女-寅女郎。
从光本幸子、佐藤织江、新珠三千代、栗原小卷、浅丘琉璃子、岸惠子、吉永小百合、十朱幸代、樫山文枝、太地喜和子、京町子、真野响子、大竹忍、木之实娜娜、大原丽子、桃井薰、香川京子、松坂庆子、石田良子、田中裕子、都春美、竹下景子、中原里慧、樋口可南子等等吧,几乎昭和女优们悉数登场,让我们大饱眼福。
而我们的男主阿寅风流而不下流,好色而不淫,"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4、寅次郎能代表日本的地方也是在日本呆着最舒服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保持最恰当的距离感,他既能温暖别人又保持恰当的距离;
5、最后一集(48集)真的是有预兆,我一直认为最适合阿寅的就是琉璃子,但是两只无脚鸟,两颗玻璃心注定不能轻易在一起。
所以这里面又有一个层次,相爱何必猪猪肉肉呢,相见不如怀念,也是一种遗憾的美。
一部电影就算再长也拍不尽的人间的感情;
6、最后一点,我的父亲长得极像寅次郎,同样也是尝尽人间疾苦的商売人,同样笑对这个惨淡的人生。
寅次郎的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顶住压力,好好生活。
人生这辆列车大家开的都不平稳,学会乐观的面对人生的苦难,哪怕日子再苦,也要学会快乐。
再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不要太认真了,梦里笑起来吧。
第五十年,第五十部,仅凭时间跨度和作品数量,就堪称影史上的奇迹。
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重启,山田洋次更在意的是“旧”而非“新”。
所有老角色、老面孔的登场——尤其是对灵魂人物渥美清的不断召唤,以及,对老观众的负责。
因此,主题是回家,而非出发。
故事没有任何门槛,仍是关乎一次爱情的错过,受的情伤也并非撕心裂肺,而只是生活的寻常点缀。
既然是一趟时光之旅,便毫不吝啬地大段引用过往素材,虽然在修复影像里故人变得更为可亲,但难免有过度泛滥与重复之嫌。
甚至对舅舅的坎坷情史做巡礼,展览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是臃肿的,但对洞悉男人之苦的人来说,也是可爱的。
抛开情怀,寅次郎归来 在IMDB上的6.5分比较贴切。
那些突然插入的过去时空硬切多少有点惊人。
但 寅次郎 系列是山田洋次的作品,50年后,无论怎么玩都是合理。
另一个震惊的地方是山田洋次居然把 寅次郎 里的演员几乎找齐了。
配上过去的画面和一点现在的故事,技术上其实很违和,甚至有点像一个电视栏目蹩脚的专题。
但情怀依旧能掩盖一切。
渥美清已经过世,小樱的扮演者倍赏千恵子现在只剩慈祥,吉冈秀隆造型变成帅气的中年大叔也有点认不出。
但最神奇的是后藤久美子,93年曾在 城市猎人 里和成龙王祖贤飙戏,眼见就是国际影星的路线,两年后出演完最后一部 寅次郎 再无新作,直到25年后这部 寅次郎归来。
25年能发生太多的事情,最后只剩情怀。
“我回来了。
”还记得这句经典台词吗?
每次在外流浪的寅次郎回到妹妹家,都会说出这句话。
“我乃东京葛饰柴又人士,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我姓车名寅次郎,江湖上人称疯子阿寅”。
寅次郎,乐观豁达充满幽默感,感情丰富却又屡次求爱不遂,热爱家乡却又一直在行走江湖的柴又男子。
从1969年到1995年总共拍摄了48部。
每一部都是单独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全新的故事,主人公也从寅次郎变为已到中年的外甥满男。
《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这部电影通过剪辑的方式,将寅次郎过往的48部电影糅合在这个新的故事里,向《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致敬。
作为《寅次郎故事》的续作,《欢迎归来》主要以寅次郎的外甥——作家满男的视角,回顾了寅次郎的故事,尤其是他那些求而不得、阴差阳错的爱情。
在这部续作中,寅次郎这位总是离家走江湖的舅舅,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是满男对他充满了怀念。
人到中年的满男,独自与青春期的女儿生活在一起,虽然已经成为一名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但妻子的离世让他内心充满了忧郁,他的生活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人生嘛,就像这海上的波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意外与初恋女友川泉重逢,他开心又难过,开心有机会再次相聚,难过于开心的日子无法持续。
在他和川泉相聚的日子他们回忆了舅舅寅次郎的几段感情插曲,满男也鼓足勇气告诉川泉太太六年前去世,目前和女儿独自生活。
他的爱情会不会有序曲,编剧没有告诉我们,这也很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给观众。
“人活着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电影其中有一段插曲,我感触良多。
从事UNHCR(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的川泉和同事在出租车上的一段对话,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没有不满就是幸福吗?
”车窗外的银座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潮,每个人都职业装扮,看不出表情的面庞,仿佛千篇一律。
我也在想,按步就班是不是幸福,因为按步就班里没有不满,或者说我们没有看出来任何人有任何不满,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社会结构、运作机制让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呢,也许吧,也许这也是一种幸福,至少我们有食物,有住所,也算是有人生了。
曾经年幼的满男问正要离家出走的舅舅:人活着是为什么?
寅次郎说: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说得真好,人生的幸福可能也就在为数不多地几次“活动真好”的感受。
要想扩大幸福,我们要懂得放慢脚步,去感受我们的周围,环境、天气、温度、我们吃的美食、我们看到的天空,悄悄绽放的花朵,还有很多,每一个被忽略的事物,当慢下来感受,就会体会到幸福。
“你看,这樱花多美啊,就像人生一样,虽然短暂,但却很美丽。
”人到中年的满男,无比想念舅舅,他终于理解了舅舅。
中午的他有很多淡淡的忧愁,或者说中午的我们有共同的忧愁,像喜欢找人一起吃饭的报社主编,我想他可能有太多的心声想吐露,像极了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
寅次郎在满男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是满男的精神寄托。
虽然寅次郎看似一事无成,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他屡屡碰壁,所爱之人并不爱他,始终处于爱而不得的尴尬处境,但他从未放弃追逐所爱。
当人到中年我看这部电影,不禁感慨万千。
或许每个中年人的处境都大同小异,日子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困难,但我们依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怀揣希望与向往。
正如余华所说,我们总要相信好运就在前方,它终会出现。
即便最后没有如愿,至少我们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人生没有低谷,高峰也并非巅峰,前面永远有好运!
【昭和美人合集】全员回归,除了渥美清,看新老片段不断地交叉剪辑真是感受到了时间的暴击,尤其是最后昭和年代美人的混剪,太催泪了
纯粉丝向的完结篇,寅次郎已经离开了二十多年,交代一下其他角色的现状,有意义,但没太大必要。外甥满男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用普鲁斯特式的回忆将过去的影像与现代时空交错,很多时候感觉是强行交错,以及停留时间过长。庆幸的一点是,寅次郎虽不在场,却仿佛无处不在,尤其是柴又站那场戏。
寅次郎安息_(:з」∠)_
2.5星吧,日本人真的很怀念辉煌的八九十年代
不了解这系列的前世 观片体验会大打折扣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
还是原班人马,只是都老了,故事的主角是寅次郎的侄子、樱花的儿子满男,以及在原故事里就有的初恋小泉。因为是几十年之后的故事,所有人都有非常合理的身份,人物的性格也有很好的延续。所有寅次郎的故事全都通过各个人的回忆来展现。这完全不是炒冷饭的故事,剧本非常完整,还跟寅次郎的故事架构有很好的呼应。这根本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像又见到了老朋友。👏🏻👏🏻👏🏻👏🏻👏🏻👏🏻👏🏻
寅次郎是男主的舅舅,男主已经长大,男主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和初恋一起去看初恋的父亲,想起了许多和舅舅的往事
(2021.6.12)电影连续剧寅次郎第50部,不仅是大结局,而且是回忆杀。因此一部没看过的我不成立看这个影片进行评判的资格,之后二刷吧。
还是渥美清的男人之苦好听好看啊
怀旧系吧,没看过之前的缺了点感觉,看起来好像以前的旧片更好看呀,现代男主的演技总觉得有些生涩……
初恋太让人心动了,女孩的脸颊太美了
老片子很好,这男主角大白眼一翻让人想抽他
山田洋次对东亚家庭的透彻理解,世人难出其右。
好厉害,故事讲得这么完整,充满细节。一段过去美好回忆。
煞费苦心,渥美清重现。
情怀片
愿过往余晖皆是美好
不容易啊,就这么一部一部看下来,这部纪念作品正好是第50部。恍惚间觉得他们这群人现实中也是这么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样的人生,那样的家庭,那样地伴随着岁月老去。看着那些熟悉的镜头不断闪回,想不被打动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只属日本人的情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