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尖点地的刹那,地板震颤如未愈的旧伤。
格鲁吉亚的舞室悬满镜子,每一面都是透明的囚笼,折出梅拉布的脊背——绷直如弦,却藏着一截欲坠的弧度。
传统舞步要骨骼沉进地心,他却将脚踝绷成反叛的弓,每一次旋转都撕扯着空气里凝固的教条。
伊拉基推门而入时,带进一缕阿尔卑斯山巅的风。
他的手臂划破寂静,舞姿是刀刃劈开冻土,裂痕中渗出野花的腥气。
两人在镜前交错的影子,缠成藤蔓绞碎玻璃。
梅拉布的指节贴上对方掌心,触到的不止体温,还有蛰伏二十年的春雷。
深夜的街巷成了他的私密剧场。
路灯泼下昏黄,影子在砖墙上疯长,脚尖踢碎月光的银屑。
那些被白日吞咽的即兴舞步,此刻从毛孔中迸溅,混着汗与喘息坠入石板缝隙。
暗处有醉汉的哄笑,有野猫的呜咽,而他只是闭眼旋转,任由发梢甩出星火的弧线。
家族聚餐的餐桌下,膝盖无声地撞向木纹。
父亲谈论国家舞蹈团的荣耀时,梅拉布的叉子正在瓷盘上刻出细痕。
母亲的叹息漫过番茄汤的热气,弟弟的鞋尖在桌底轻踢他的胫骨——所有未出口的质问,都成了喉结处肿胀的刺。
最终站在选拔赛的聚光灯下,他脱掉刺绣礼服,露出汗湿的白衬衣。
评委席的惊愕凝成冰棱,而他的肢体已烧成熔岩。
当第一个违逆传统的腾空跃起时,吊灯摇晃,镜面炸裂,二十年规训碎成霰雪纷扬。
嘘声与碎裂声里,他听见自己的骨骼在重组,铮铮如破土的春笋。
黎明前的黑海边,盐粒钻进趾缝。
潮水漫过脚背时,梅拉布忽然想起伊拉基消失前最后的耳语:“真正的舞步,是自由落体时的姿态。
”此刻他张开双臂,浪沫在睫毛上结晶,海风灌满肺叶——终于明白,那些被称作离经叛道的震颤,不过是身体最诚实的祷告。
这样的好电影真的是让人眼界开阔,增长知识。
看的第一部格鲁吉亚电影,在这个慵懒的下午。
贫困窘迫的家庭,保守封闭的社会风气,甚至夹杂着与亚美尼亚民族矛盾的国家背景,开出了一朵同性爱情的孽之花,注定开不出结果?
故事与意大利风格的《请以》相似,《跳舞》更加接地气与真实。
《请以》是富裕高雅的青春挽歌,《跳舞》是贫困世俗的低沉物语。
有格鲁吉亚血统的瑞典导演勒万·阿金带着自己首部格鲁吉亚语作品《然后我们跳了舞》来到72戛纳导演双周单元。
本片也是本年度戛纳第一部上映的LGBTQ题材作品,受到了众多关注。
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舞蹈和自我认同的成长故事:一个年轻男孩Merab和他的搭档Maria自幼就在接受格鲁吉亚舞的训练,他们都在一个专业舞团内准备一场演出,而在某一次彩排期间,一个突然出现的替补演员Irakli威胁到了Merab首席舞者的地位,并将和他一同竞争唯一一个晋升国家级舞团的名额。
这个“闯入者”将Merab的平静生活搅得天翻地覆,Merab从敌视到敬佩,最后却被Irakli深深吸引,两个人“超出边界”的隐秘关系卷带着事业、家庭的各方面压力逐渐超出了Merab的控制,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认识自己……
本片海报,同时也是《Screen》杂志戛纳第3日场刊的封面图作为LGBT题材的电影,《然后我们跳了舞》处理得非常细腻和完整,总体上表现不错。
Merab的角色设计非常丰满,导演将一个年轻男孩的自我认同过程讲述得深情且饱满,这其中,主角复杂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社会地位、格鲁吉亚对LGBTQ群体的保守态度以及高难度的舞蹈动作等内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足可见其功底。
特别是影片中精彩的舞蹈镜头,剪辑灯光和音乐的配合恰到好处,流畅而过瘾。
例如演员们在Maria家中度假时Merab戴上假发在Irakil面前起舞的段落,窗外落入屋内的月光和灯光,冲击心脏的低音和对Merab肢体动作的展现,让人印象深刻,而影片最后的一支舞甚至可能成为日后舞蹈题材电影中的经典段落。
然而,电影的缺点也是如此显而易见:整个故事都在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不疾不徐地展开,每一次剧情发展似乎都有其他电影的影子,套路满满,不足够令人意外,也自然失去了很多吸引力。
它是一部“标准模式”下同志电影,尽管从内到外都尽可能“做个周全”,相似的情节很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找到新的共鸣点。
LGBT题材近年来虽然火热,却有些难以走出创作的“困局”,“寻求内心的自我认同”和“向外诉求反歧视与平权“成为两个雷打不动的母题,虽然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却逐渐成为了创作的枷锁。
反观近年来同志题材的口碑佳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2017)《跆拳道》(2016)《上帝之国》(2017)等作品不再重复以上两个母题,反而直接展现同性之间单纯的暧昧,表现那些或清纯或浓烈的感情:一方面,角色们仿佛不会被“我是不是Gay"这样的话题所深深困扰,而是直接接受并投入到情感当中;另一方面,他们也仿佛没有很多外界压力,而是在文本之中构建自己的“乌托邦”,《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选在了意大利的Summer House中,《跆拳道》选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郊野里,《上帝之国》选在了约克郡山岗上的牧羊之地,多少都带有“与世隔绝”的意味。
这样的设置让尖刻的社会议题在影片中缺席,但同时,影片却因为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观众,反而让LGBTQ人群的情感更能引起广泛共情,让其他人群充分理解和感受性少数群体的内心世界。
2018年,《爱你,西蒙》的口碑飙升,也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母题设计,长久以来困扰同志群体的社会压力在影片构建的空间中好像从不存在,自我认同是自然的、被接纳也是自然的,一切都没有很大困难,困难的只有恋情本身——电影好像脱掉了“取向“这个标签——换句话说,”取向“在电影里仿佛是不存在的,剩下的仅仅是一个年轻男孩的追爱游戏。
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LGBTQ电影更多的可能性,为这类题材的发展描绘了全新的概念图景;另一方面,它也因为回避了残酷的现实而承担了“不负责任”“脱离实际”的骂名。
当然,还有像《湖畔的陌生人》(2013)《鸟类学家》(2016)这种“另辟蹊径”,靠情欲来解构议题的话题之作,在此就不一一细表。
《然后我们跳了舞》重新又回到了之前的套路。
说它处处相似,是因为太多其他的电影讲过类似的故事。
舞团内A角和B角之间争斗和羁绊,不难让人去联想《黑天鹅》(2010),甚至《黑天鹅》中也有过Les情节的段落。
“同一个单位内,两个起初水火不容的男孩却因为各自都有高超的技艺而彼此吸引,最后相爱,又不得不因为圈子内普遍的Homophobia而分开”,这样的故事模版,在《我的冠军男友》(2018)《自由坠落》(2013)和《当我们17岁》(2016)里都能看到,特别是《我的冠军男友》,某种程度上,《然后我们跳了舞》仿佛就是舞蹈版的《我的冠军男友》,高度重合的剧情走向真的削弱了很多趣味。
勒万·阿金也尚未能打出作者自己独特的印记。
虽说格鲁吉亚的背景设置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也许是导演大有可为的一个方向,但片中的格鲁吉亚被建构成了一个被批评和需要拯救的文化空间。
影片开始不久,女演员们就在讨论国家舞团中因同性丑闻而被开除的著名舞蹈演员Zaza,直接向观众宣告:格鲁吉亚舞舞团是一个对LGBTQ群体不友好的集体。
片中,Merab的导演处处刁难他,他哥哥也点醒Merab说“他就是不待见我们”,除了父辈的恩怨之外,更重要的是导演看不惯Merab身上一直存在的阴柔气质——他在开头就批评Merab说“你的舞蹈不够有力量”,中段还告诉他“格鲁吉亚舞曾经有过比较女性化的动作风格,但在五十年前我们就改革掉了,现在舞蹈中最重要的就是Masculine”。
结尾时刻,当Merab用女性的动作融合在自己的舞蹈里时,舞团的指导专家直接愤而离席,他认为Merab羞辱了格鲁吉亚舞……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他本身的气质就难以符合格鲁吉亚舞这个以阳性为美的艺术,导演在这里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他并不喜欢这种成规,因此他借Merab的哥哥David之口告诉他、也告诉观众:“你必须离开这里,格鲁吉亚没有你的舞台”……这是一个清晰明确的讯号,也是一个暗示,传统的格鲁吉亚尚未准备好迎接LGBTQ群体的解放,它需要外力的帮助,而这里也恰好揭露了一个保守和开放的矛盾:在David的婚礼上,主持婚礼的牧师甚至都要专门提点“全球化进程”,暗示它带来了“不好的风气”,破坏了传统。
可惜,尽管这样对立看似无法调和,但导演明显是希望Merab走出去,格鲁吉亚走出去,让外力影响和改变这个传统观念依旧占据主流的地区。
但不得不提及的是,影片选择“舞蹈”这个点作为切入口,是非常别致而有深意的。
正如前文所讲,尽管故事模式跟《我的冠军男友》高度相似,但这次的背景不再是球队,也不是印象中“阳刚味爆棚”的消防局、警察局、工厂、男校甚至监狱,而是舞团,由此带来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影片在艺术上实现了双重的表现。
正如短评中豆瓣用户@Grigia 所评论的那样:“舞蹈身体作为身份、性别、传统、现代、情感、语言的转移媒介,身体即宣言”。
电影本身在传达意义的同时,舞蹈作为“里艺术”表现了太多角色的情感。
Merab和Irakli的感情源于舞蹈,在一支一支的舞蹈当中,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两位演员精准表现出了这个复杂的层次,从前期带有挑衅和“斗舞”意味的表演到后期调情时的舞蹈,身体语言表达了一切,令人目眩神迷。
特别是最后一支舞,它就像碧昂斯在《Dream Girls》最后高歌的那曲《Listen》一样,大声宣告“我找到了我自己”“这是属于我自己的舞”,在结局的时刻,舞蹈的表现形式赋予了更多丰富的含义,举手投足间,刻画的尽是全新的身份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层次。
不得不让人感叹这精准的选择,舞蹈段落的设计确实让影片增色太多。
除此之外,虽说在叙事上和文本中令人感觉凡乏可陈,但镜头中的一切依然维持了LGBTQ电影的高水准,那就是“美”。
无论是舞蹈动作还是演员颜值,都经得起考验。
男主角Levan Gelbakhiani舞技高超,骨骼清奇,肌肉更是漂亮,许多镜头都毫无遮掩赤裸裸的凝视他健美的身材。
同时,在Merab和Irakli接吻的画面中就可以发现,男主的脸真实的只有男二脸的一半大小!
实在是非常精致小巧了(后面有图为证)。
这一场恰逢有主创出席,实属难得。
勒万·阿金在影片开场之前特别提及:“明天(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影片在此刻放映有特殊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记住那些为LGBTQ群体利益奋斗的先驱,他们是勇敢的人,一如台上的这些演员,他们选择勇敢地和我一起完成这部电影,谢谢他们”。
主创参加放映会
影片主创影片放映结束,Croisette影厅的观众全体起立向主创送去掌声,掌声不断近五分钟。
奇异的是,这一幕跟电影的最后一幕形成了极为有趣的对照:银幕内,Merab跳完最后一支舞后,只有好友Maria一个人激动的鼓掌,而他略带落寞却骄傲地离开;银幕外,掌声雷动,经久不衰,男主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和每一位剧组成员拥抱——他也许从此就正式登上了世界影坛的舞台。
这一幕不禁令人感慨,艺术家也许是孤独的自我的,但艺术家始终是需要舞台的,Merab跳完最后一支属于自己的舞蹈后的寂寥,却在银幕外收获了无穷的认可,一个横跨银幕内外两种文化语境下的鸿沟若隐若现,电影和现实在此刻真切地对撞到一起,更令人深思:这样的鸿沟究竟还要存在多久?
到底何时,我们才能把属于Merab的掌声在电影里也送给他?
希望这一天早些来到。
文末福利:与我擦身而过的巴掌脸可爱男主
then we danced 然后我们跳了舞 有网友给它起名 以你的舞步撩动我,说是格鲁吉亚版的call me by your name,我觉得它就是它它就是 then we danced !
首先,想先夸一下这部片的光景!
秋日里的乔治亚舞蹈💃,dance完了,提前入秋 🍂 🍁秋日暖阳氛围浓浓,这导演的光影布景也太棒了🌟整的人都想去格鲁吉亚🇬🇪这个国家旅游了😭其次,再来说说性别理论的问题,毕竟它还是一部绝对的LGBTQ影片
在格鲁吉亚🇬🇪,这个宗教和文化都极其坚定、传统的国家里,乔治亚,这个舞蹈,代表了国家芭蕾舞的水平和巅峰,也是国家文化的独特符号,它的舞蹈风格,对于男舞蹈演员来说,必须是阳刚,偏重男子气概,要man的这是主流,也是社会普遍的规则和认同 可是,男主角梅拉布,就是在学习这个舞蹈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性取向开始流动而本片,也是属于在同志 同性电影分类当中的第一个时间阶段,即寻找 确认的阶段 就如同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和本色一样,都是本来都是喜欢女生的小男生们,却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真正喜欢的、独特的对象,所以才有了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是迷茫、探索的,也是不确认、不坚定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一般都会设定一个非常厚重的社会背景,即男权社会,和当中对于男性取向的单一划分,也就是男女关系才是主流,男男就该浸猪笼的传统社会这时的男主角,一旦有了违背传统性别规劝的取向与行为,就会被看作是酷儿群体,也就成了性少数群体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不确定的,不知道自己这样是不是出毛病了,是不是错的,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但他也在遵从内心最顺心最舒适的选择,那就是做自己 也就是在无限的迷茫与质疑之中逐步自我确认 当然自我确认的过程不可能只是他自己自洽就能解决的,这时就会出现一些老人,即已经自我确认成功、性别转变了的跨性兄弟姐妹,这些已经颇有经验的兄弟姐妹,便会带着迷茫的他走去性少数人群最汪洋的大海中,让他了解,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看到和他一样的大家,都是怎么突破传统性别理论规劝、怎么自信地做着自己,而不顾世俗与传统的压制与惩罚在与这样的群体相处之时,应该是他最开心最自由的时候 这样的过程中,获得自信,终将便会得到坚定的自我确认 在片尾,自我确认一度达到高潮,他忍着脚部的伤痛,跳完了一支完整的乔治亚舞蹈,这支原本被普遍认为是要充满坚硬、刚强气概的男性舞蹈,现在却被他跳出了一丝阴柔、温情、妩媚的感觉,但是他跳起来却是那么的自信,舞姿的挥洒、昂扬,完全看不出来就算是少数能有什么毛病跳完整支,走出舞房,关门那一刹那,是本片最释放的一下子,表达了一种 我不需要一支舞蹈来规劝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潜台词时至此刻,男主角的自我确认已经完全达成!
虽然他和男二没有了后续,但是他已经打破传统性别理论,寻找到了自己的最内心的「本色」。
热恋中的男孩迈拉比轻盈的就要飞起来,不自觉的嘴角上扬,再熟悉的街道、旁人都如春风拂面,走路都可以自带BGM旋转跳跃不停歇。
不自觉的偷瞄,眼神交汇的欣喜若狂,用测肺活量的力道呼吸衣服上残留的味道,连一枚耳环都变得像信物一样重要!!
每时每刻全身心都在想你。
谈恋爱可真甜,热恋中的男生太可爱哈哈哈!!
(迈拉比的发型、身型,在恍惚间总有CMBYN中甜茶的感觉闪现)联系不到你时的思念浓烈 焦虑不安 六神无主,导致情绪易怒 疯狂发泄 又脆弱不堪。
谈恋爱可真失控。
再见时,偷瞄一眼的欣喜,再见你时还要喝一大口酒,还要认真整理下发型。
纵使心里有再多的疑问和不解,见到你时,都会变成当下的甜。
直到你说要收敛,直到你说你已有婚约。
然后简单寒暄,然后把那寄托热恋的耳环还给你。
然后用成年人的隐忍哭一场,擦干,然后离开房间。
谈恋爱也不都是甜。
到这里看电影的我也好像跟着谈了一段恋爱,只是恋情在结尾见面时戛然而止,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也担心迈拉比会情绪失控,在聚会现场发泄情绪,当他擦干眼泪,穿好外套,悄然离开的时候,真的一下被触动到,我觉得迈拉比很勇敢,也很体面。
玛丽在最后追出来,叫住迈拉比,拥抱他。
是我最没有想到的!!
真是人美心善的小姐姐!!
瞬间哭了。
在最脆弱的光景依然有人在爱他牵挂他。
玛丽真的是宝藏女孩!!
词穷了!!
这种牵挂和支持特别重要,至少在这部片子中,迈拉比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舞蹈,表达了态度。
动作无声却胜有声!!
17年偶然去格鲁吉亚旅游,我就凭直觉辨认出了这个民族的独特之处,爱上了它的艺术气质。
我从未见过如此鲜明和热烈的民族,因此从19年到2022年,甚至去格鲁吉亚生活了3年。
然而格鲁吉亚人的现实表面却充满了贫穷,慌乱,落魄,愤怒,无望和得过且过。
住在第比利斯的我觉得离我看见的的那个格鲁吉亚越来越远。
这真是一个悖论和讽刺。
在格鲁吉亚的时候一直找不到看格鲁吉亚电影的途径,直到今天才看到这部电影。
此时我已经离开格鲁吉亚,才找到格鲁吉亚的各种电影资源。
从每一部电影里,我更加确认,那个我知道的格鲁吉亚又回来了,我对这个国家的特殊欣赏并不是想象。
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刚到第比利斯,看到了极端保守势力去电影院围堵人们,不许看这部电影。
看完了电影,我觉得它是不是讲同性恋并不重要。
格鲁吉亚艺术都有一种真诚的气质,一种轻灵的,超越世俗生活的魅力。
在每一部格鲁吉亚电影里,你都能看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在贫困线上挣扎是所有人的现实,但唱歌跳舞也是所有人的日常。
他们有种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质朴和纯粹,这是所有已经实现了消费主义的民族所丢掉的,可能永远回不去的质感。
“你跳的什么鬼玩意?
砍了你的手。
”格鲁吉亚我们的民族舞要阳刚,知道吗。
男人有男人的样。
梅拉布,你太阴柔。
你不服气,所以比其他人来得更早,在练功房偷偷练功。
但最后收获的,仍旧是骨裂的脚踝——你的身体结局告诉你,人忤逆不了自己的本性,是的,跳不了违背本性的舞蹈。
——————————————————————————————————————--——格鲁吉亚舞蹈无性事(过去)格鲁吉亚留着很多历史的遗迹:东正教的教徒们结婚念的祷祝;前苏联遗留下的公共房屋,像我国仍然存在的工厂大院,阳光金黄色的影子憧憧。
还有格鲁吉性格舞。
和欧洲的同性题材影片相比,这部片子摇摇晃晃的镜头里展示的是什么:开头就通过老师之口讲出来的“格鲁吉亚舞蹈无性事”, 男女舞者之间不能有任何性张力,眼神也不要交流。
而是要展现民族出来民族气节:阳刚,坚韧。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也许李安那一句“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可以改写成 “这50年来性压抑的结果”。
在50 年前,梅拉布的父母作为舞者的时候,格鲁吉亚性格舞也许更加民俗化,性化,少zz化,不是吗。
就如同我国的古典舞与忠字舞之别。
可想而知,前苏联对阳刚的重塑就像那些钢铁巨兽。
此时俄国舞蹈家尼金斯卡在自己1930年代的日记中记下:“旧艺术死亡了吗?
新艺术是答案吗?
quan力会不会毁灭美?
”美是一个很零落的概念。
美若等于原始的话,那么舞蹈是最原始的艺术—早于文字和颌动的嘴唇发出的声音。
最原始的艺术表达最原始的人性:欲望,性,快乐,悲伤,等等。
那文明会摧毁美吗?
文明又等同于quan力吗?
———————————————————————————————————————————狗都不会去跳舞(现在)这句男主父亲说的话,实则是否定了他作为舞者的所有,碌碌余生。
在我们还在疑惑格鲁吉亚性格舞是什么,看见影片开头的白人就以为是芭蕾性格舞的时候,wiki这样直截了当的解释了格鲁吉亚舞蹈:Georgian dance (Georgian: ქართული ცეკვა) is the traditional dance of Georgia. It has its roots in the military moves, sports games, and dances celebrated during holidays in the Middle Ages.格鲁吉亚舞蹈是格鲁吉亚的传统舞蹈,取材并根植于军步,体育运动以及中世纪用来庆贺节日时的舞蹈。
那么我们便明白了,此舞蹈形式是不断进化的过程中。
那么试镜前来的舞蹈家拉着梅拉布的手循循善诱地告诉他:我们的传统舞蹈不必只有阳刚。
他明亮温暖的眼神鼓励这梅拉布努力舞蹈,“你是你父亲的儿子啊”。
就算舞蹈老师总给梅拉布使绊子,有了鼓励的他走了与他哥哥截然不同的路,又有了爱情的加持,他更加努力和热爱。
———————————————————————————————————————————“跳的什么鬼玩意?
砍了他的手。
”(未来吗?
)试镜日,曾经鼓励过他的开明的面试官犹豫地嗫嚅着:跳得什么鬼?
砍了他的手。
这部片子的性镜头拍得很压抑,就像他们压抑的取向,压抑的舞蹈训练,压抑的阳刚之气。
也拍得很青涩,很短暂,只有短暂事后抱在一起的镜头,有一起回伊拉科利家见奶奶的温馨镜头,没有可以拉的长镜头,性的特写来突出禁忌的爱的刻骨铭心。
但回味无穷。
就像好梦一场终究醒了一般。
摇摇晃晃的镜头总是给梅拉布的脚和脚下动作,从一开始,伊拉科利就比他脚下动作稳。
也是老师更为中意的人,拥有着比梅拉布更多阳刚之气,却选择去骗女人结婚的懦弱之举。
———————————————————————————————————————————结局:“我以后会变成一个格鲁吉亚的死胖子,但我不在乎。
你不会,你要离开这里。
”在最后,梅拉布舞完一场。
潇洒转身,他的不靠谱的废柴哥哥,不同于消沉的父亲母亲,这样告诉他。
一个是留在格鲁吉亚的后果(他哥哥大卫),一个是离开的无数种可能。
离开后的梅拉布,不用再跳性格舞,可以跳芭蕾,可以跳现代舞,可以跳女性的舞步,可以跳中性的舞步,可以跳独舞,可以跳街舞。
什么都可以。
我想梅拉布的离开不仅仅是为了躲避性向的压迫。
这也不完全是同志片。
我想异性恋的男女也会受男子气概,阳刚之气的苦恼。
一生偏向阴影的高更在太平洋的塔希提群岛上生活时,说他终于可以离开男子气概的束缚的苦恼。
那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天堂般的阳光日子。
其实作为女性,我私心希望我也可以转身,可以离开,每个女性都可以转身,可以离开。
梅拉布离开的不仅仅是一个性压抑的国家,他离开的是不能呼吸的艺术,历史遗留下来的粗鲁的伤疤,在后苏联时代消沉迷惘的前舞者(自己的父母),压抑的,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自己的哥哥,吸“伦敦烟”的女友,奉子成婚的伊拉科利。
我用伦敦烟的纸盒装格鲁吉亚烟,是不是就会像在抽伦敦烟一样,是吗?
会吗?
当gay甜饼下载的,结果发现并不是爱情片,而是一个年轻人与社会的抗争。
硬盘里躺了好久,最后点开看是因为看到导演列万阿金是剧版《夜访吸血鬼》的导演,结果发现最出彩的是主演列文,他把主角梅李布的娇俏、坚定、纯真、快乐、期待、创伤、痛苦、决绝都表达得丰富真实又可爱,让整部片子的美好落到了实处,把一部虽然流畅清新,却稍显套路的片子变得光彩照人。
结尾那段舞蹈真是惊艳,回想起开头团长说的“格鲁吉亚舞蹈男性必须阳刚勇猛,女性要如处女一般纯洁”,而男主角一个人就推翻了这两句话,还呈现得那么美好。
本片19年上映,拍摄和上映时都引发风波,演职人员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胁。
今年9月,格鲁吉亚格正式宣布禁止LGBT宣传、同性婚姻和变性手术。
但我在期待列文的下一步片子。
PS:这是很久以来在屏幕上看到最多的吸烟场景了,格鲁吉亚人这么爱抽烟吗。
11月16日下午,距离《然后我们跳了舞》戛纳导演双周单元首映恰好半年,我有幸在大银幕前观看此片。
格鲁吉亚小国背景,素人舞蹈演员阵容以及未成名的瑞典导演,要不是电影题材,自己断然不会卡点抢票。
影片的观影人数和讨论热度完全无法和前年同为LGBTQ+的《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相提并论,目前也还远不及18年的《女孩》。
剧作结构上,《然后我们跳了舞》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相似处颇多。
从角色设计到选角,都可以地把Merab和Irakli分别对位Elio与Oliver。
但《然后我们跳了舞》拍出了另一种风味,不是南意的清新水蜜桃,而是更浓郁的高加索玫瑰。
荷尔蒙随着每一场舞蹈场景积累,迸发直至高潮。
因舞蹈直接使用肢体表情达意,跨越语言文化差异,触动观众,没有委婉生涩一说。
角色在摄影机前一旦跳起舞来,情绪通通外放。
尽管格鲁吉亚的舞蹈,无论是“男雄鹰,女天鹅”的Lezginka双人舞,还是表现山地男子坚忍不拔的Kazbeguri,于多数华语区观众而言都是陌生的艺术形式。
普通观影者能懂每场舞蹈中角色抒发的情绪,乃至导演背后的用意:广场的灯光下,Merab与Irabkli为游人展示真正的格鲁吉亚舞蹈,暖色调的光是他们两人情感升温的象征;Merab跟着Irabkli到酒吧蹦迪时,逐渐放开跟随电子音乐自由摇摆,产生一层现代与传统的对比意味;更别说两人确认关系后,Merab带上帽子跳舞撩拨Irakli的片段,情与欲溢满画面。
角色在情感宣泄上是直接的,肢体的,外向的;但外在的大环境氛围暧昧、压抑、保守,戏外的真实状况甚至与电影互相映衬。
格鲁吉亚编舞没有在工作人员名单上署名,担心公开姓名会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反同保守群体迫害。
电影里的Merab因为缺乏传统的男子气而不受舞蹈教练待见,末尾被发现和酷儿一起出入gay bar后受歧视;喜欢Merab的Irakli最终还是离开Merab,放弃国家舞团的席位选拔,顺从母亲的意愿回巴统与女友结婚;早已察觉自己男朋友喜欢同性的Mary选择蒙蔽自己的双眼,毕竟从抽完了从英国买来的烟,但留着烟盒替换上本土烟,抽起来还是有安慰作用;哥哥David纵情玩乐荒废舞蹈事业,和亚美尼亚姑娘玩大了必须结婚。
他们的反抗或顺从,真诚或虚伪,都是一次次表达和妥协的结果。
新生力量的活力与情欲,和大环境的保守与传统对比,使电影有了张力。
《然后我们跳了舞》并非完美,私以为Merab在舞团席位选拔前扭到脚,餐厅兼职被David搞砸,落魄到电话费欠费联系不上突然回巴统的Irakli,这部分像是手鼓鼓点突然变奏一样,与前面荷尔蒙层层堆积的稳定步调不一致。
诚然各方危机会同时压迫Merab,观众不禁会为Merab双手冒汗,但过于套路。
又可能是自己先入为主,《女孩》在拍Lara忍住尿道感染出血和脚趾指甲磨出血的疼痛练习大回旋,视觉冲击远超《然后我们跳了舞》里面Merab腾空旋转落地扭脚,尽管《然后我们跳了舞》的拍摄更具有观赏性。
很多镜头回味起来,更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
对比产生张力,在电影里有极强的体现。
不得不提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哥哥David婚礼上再次相见的两人结束关系,全景镜头里Irakli打开房门,离开房间。
画面剩下Merab的背面,他无力地坐到床上,静止了好几秒,仅有啜泣声。
此后接了一段难度极高的长镜头调度,近景平拍Merab一个人走出房间,经过一个个载歌载舞,觥筹交错庆婚男女,穿过走廊、绕过厨房,走下楼梯遇到热情招呼来宾的妈妈,画面里唯有Merab独自一人,与周围格格不入;然后镜头的运动速度慢下来,Merab打开房屋大门走出了画面;镜头一转对准房间内跳Kartuli庆祝婚礼的男女,他们对Merab的悲痛全然不知。
段落最后是大远景俯拍,视角像是Irakli从二楼的窗户看向庭院,发现Merab形单影只地离开房屋。
喜悲互衬,浓墨重彩。
还有令所有观众屏住呼吸,叹为观止的选拔现场。
此前的训练室布光都是侧面窗户投进稀疏的阳光,但选拔现场是东向有一整排高开窗户的场地,导演利用清晨的自然光进行拍摄。
披上深红色表演服饰的Merab被浸泡在普照阳光下,如同舞台上的聚光灯打到他身上。
而舞蹈教练和音乐演奏背光而坐,脸庞未被照亮。
教练不喜欢体型和气质均缺乏浑厚力量感的Merab,当Merab回旋动作失误倒地时直接喊停。
想起Merab带伤练习,没成功完成一次大回旋动作,自然地以为电影会在渗血绷带的特写镜头中结束。
然而电影继续,Merab的舞步不停。
他双脚划圈起身,全然抛开 “格鲁吉亚舞蹈只能展现男子气概,而不留柔弱以任何空间”的传统审美枷锁。
导演故意用流畅细致的慢镜头来展现美,展现他个晨光下绽放的玫瑰少年。
支撑身体的足尖、绷紧的小腿肌肉以及粗壮手臂都是力量的爆发,发丝、双手和腰线又是那么柔软,混杂了阳刚和阴柔所有的美。
音乐演奏不顾舞蹈教练,为翩翩起舞的Merab击打手鼓,直至Merab模仿雄鹰的结束动作完美结束。
影片太美了,值得花一个半小时观赏。
p. s. 观影结束半个月后才写影评,关于影片细节可能有较多遗忘和记忆错误,等资源一出会尽快修改完善😭资源流出后二刷,关于舞蹈片段的小发现如下:Merab和Irakli的双人舞一共跳了三次,广场和Mariam生日party上都是Irakli主动,每每共舞的两人都在回忆第一次训练室里的一拍即合。
原来相互竞争的两人从那时起就埋下爱情的种子。
Merab在选拔时改编的舞蹈,动作和生日趴清晨跳给Irakli的一样,他的爱就这样一次次舞出来。
将格鲁吉亚民族舞视为国家象征的领导看不下去提早离场,曾经看不惯soft的指导老师点头认可,倒也留下希望。
格鲁吉亚舞要求大开大合,力量健美兼备,小哥原本的舞蹈很美,有力量有柔韧,动作干净利落,然而在那个社会这样的人是有罪的,小哥在绝望中封神一跳,只有这样清澈眼神的男孩能跳出那样的舞,一开始他按照传统跳着乔治亚舞,然而他放弃了,最后他跳出了自己的舞,拉满了嘲讽,因为不够爷们的舞者是不合格的,原本的首席就是因为不够“爷们”被淘汰掉,所以老师愤然立场了,最后的结尾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已经不重要了。
那男性气质是什么,这样好的舞者难道就被男性气质所裹挟,像喳喳一样,只能走向毁灭?
。。。。。
不仅是自我的身份认同,更是借由传统舞蹈来对整个男权社会(男性阳刚魅力)的反抗和抨击。光线很美很暖,使得整个故事都透着一股不至于压抑绝望的明媚。结尾两段最佳,一是哥哥,二是舞蹈。
3.5,故事算是很典型的LGBT题材套路,但是运镜真的如舞蹈一般
不是不好。青春总是美好,可惜的是太过相似
#Cannes2019导演双周(1.5分)恰好触到我的雷点,难以煎熬的观影过程。
初次演电影的男主角跳得好,演得也好。我喜欢观赏舞蹈,晚年还喜欢即兴独舞,因此虽觉得这电影略嫌单薄,还是给它五星。
总有些人,虽经年累月努力,仍无知茫然莽撞。都是碳基物,熟了生不了,过了回不来,酸酸涩涩,刚好。
【Cannes 2019 导演双周】可能本身不太能理解男同吧,无法感同身受,看着看着就只想快进,不过两位男主长相还是蛮有CP感的。
都说年少时的爱最珍贵,因为满眼、满心都是你,为你笑为你哭,为你饱含勇气。
谁先喜欢谁就输了呗 万年不变的真理
报看,鸡零狗碎的,主题就是通过男主的舞蹈表达对迂腐陈窠的传统文化的讥讽!离异的爸妈,潦倒的家庭,酗酒的妈,卖菜的爸,操持家务的外婆,哥又是不务正业的软饭男,亦敌亦友关系微妙暧昧的队友,没开始就结束的逾矩之恋,扭伤的脚踝,失败的国家舞团入选考核(最后跳出了一种独美感,管你喜不喜欢,我得劲儿就行,哈哈哈哈哈哈)格鲁吉亚是真的穷!!!!!
爱时热烈,散时刚强,令人心碎
一不留神又在年末看了个年度favorite......工作没了,脚也伤了,爱人也走了,最后那个混蛋哥哥的拥抱突然温暖来袭。于是他跳起了那只舞,那叫,孤独的自由。
心都碎了,旧苏联的那些小国家总让人惊叹,即便穷,受诸多苦难,但他们的艺术和美感却永远那么出类拔萃。
3.5,有种割裂感,这种割裂与我不止是剧作本身,还有同类电影的观感。好像有一大批都依旧在自我认同的概念里折腾,有意义,但看得有些疲倦了。
“格鲁吉亚的舞蹈要有力而不能阴柔”,这句话奠定了1.0版本的故事内核,所以通过男孩成长视角来达成对这句话的反对,这注定缺少新意。好在男孩可爱舞蹈很美。#金马56#
借地说话吧:少说看了一百多部关于gay的电影了,超经典的就不说了,很多小众的都看过,为此还专门建了个豆列,因为刚开始对他们的印象受电影影响还挺好的,觉得他们是敢于直面人生的不一般的人。以至于有段时间好多“同志”误以为我也是同道中人就私信,后来对gay的印象就直线下滑。撩我的那些垃圾就不说了,光能看到的其他的,每天不裸一把,不秀一下,不漏个几把就感觉要死一样,恍然大悟,本质上他们其中很多还是男人,天天想着干天干地的臭男人。
怪神奇的,难得有同志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处能打动我
有点对这种叙事方式疲劳了…后面三十分种情节和影像都不错,但是女友和哥哥的安慰以及态度转变其实有点生硬。从坚强压抑到脆弱放纵再到坚强,情绪上的处理太依赖惯性了啦…
三星半,虽然剧情是个俗套的故事但舞蹈艺术加分还有这格鲁吉亚异族风情。真喜欢男主坚韧又柔软。然后我们跳了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