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八后的早十听力课在看 看到第54min 先把这部分的感想记录了还好没在资料馆看 不然绝逼睡着但是挺好的 我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了洪常秀 侯麦的这种慢速话痨电影了 甚至还有喜欢 因为让我平静 让我能够思考 而不是单纯地刺激我的感官 是留给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甚至我都觉得不敢开倍速了 1.5倍有点太快了对于已经习惯这种慢速电影节奏的我依旧是超长对话式 超长镜头 很生活化的完整呈现第一段和第二段 从女主和朋友在第一座山上切到第二个朋友在可以看到这座山的窗台写作的镜头切换我很喜欢~~~谈话 吃饭 有客人来访主人与其在门口交谈 女主透过监控器看门外的她们的对话(感觉像代入了一个旁观者观察者的角色) 以及打开窗户和门看外面的街道和景色--前两段就是这样的重复洪常秀和金敏喜是情侣吗?
看电影真好 让我感觉人生都有意义了 心里都踏实了 感觉这个早十课我都感觉精神充沛不再空虚和焦虑和浮躁了电影让我的人生安定且有意义目前可以给出4星 还是很愉悦的 而且许多关于婚姻 伴侣 相处 自我的讨论还是很切中我的看完了最后的二三十分钟 感觉巨无聊也许这种电影还是适合我上专业课的时候需要保持警惕来注意老师而边分神来看3.5星
只有从别人的眼光里逃走,才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管见谁,都要说很多不需要的话,做很多不需要的事情。
女主只要吃了别人的东西,就要不断向对方道谢和夸赞。
结婚后,喜欢的人天天都在身边,女主才会越来越懒得见人。
直到丈夫出差几天,女主这才去见了关系亲密的朋友们。
去见面的女人关系由近及远,发生的事情也是一个比一个有看头。
离异单身的姐姐住在首尔郊区的独栋别墅,归园田居的生活不亦乐乎。
偶尔来觅食的流浪猫很招人喜欢,就算邻居怕猫来投诉虽然抱歉但也不予理睬。
-我们喂流浪猫又没有违法。
当真是结婚后都不出门,女主都是第一次去朋友的新家。
都是熟悉的朋友,女主来的时候都带着对方喜欢的礼物。
到了第二位姐姐家里,女主对着住所和食物一顿猛夸,看得出来是真心喜欢。
即使目睹姐姐在家门口回绝小男友,她也没有八卦打听别人的私事。
听着姐姐诉说自己的荒唐事,女主只是站在一旁抚摸安慰。
没想到,最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偶遇打破了友好舒适的画风。
在电影院偶遇情敌着实有点措手不及,是不想见又没办法避开的熟人。
不难看出两个人的风格很像,因为同一个男人结下恩怨情仇。
对方因为抢走女主男友充满歉意,但是女主早已对此释怀。
因为不在意,女主并没有关注对方的生活状况。
她确实不知道这是对方开的电影院,没想到刚好赶上前男友在这里办签售会。
没有对方插足,她也许就不会认识现在的丈夫,生活才会变得平和又惬意。
-但我每天只要感受到爱就够了。
结婚五年第一次和丈夫分开,这件事情跟三个人都讲了一遍。
同样的事跟不一样的人重复说,是真的喜欢才会讲。
不同于女主的前男友作家,一直在重复同样的内容感觉像是硬背下来的,会显得一点都不真诚。
听起来,人人都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也有不为人知的怨言。
洪尚秀的电影里,总是会重复出现一样的情节,但是讲的故事从来不会重复。
生活不也是如此,总有很多东西一直在重复,人和人的情感交流带来变化。
1、喜欢影片中现代的艺术的装修风格!
2、并不是水泥森林的美丽的窗景;
窗景3、《小说家的电影》里的金敏喜更有亲和力,笑得更娇媚;4、10亿韩元约600w CNY,房子一年押金5亿韩元约300w CNY,减免1亿韩元约60w CNY;5、在这部片里,金敏喜依然是和丈夫感情很好,洪尚秀是借着拍电影秀恩爱的吧?
6、好真实,像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的纪录片,侯麦的风格好像也是这样?
审美(包括穿着、建筑室内设计、摄影取景与构图)太好了,吊打一众vlog;7、看得我很想吃百奇百醇百力滋;8、本片的内容是金敏喜和过去的朋友聊天,和第三位不太熟,也不想聊。
金敏喜和前两位聊天时,对方提及婚姻或者丈夫,金敏喜都会很开心地说和丈夫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每天都能感受到爱意;9、为什么第三位丈夫事业有成,她却说“活着不是很有意思”;10、金敏喜和第三位曾经位于同一个圈子里;11、这么尴尬的气氛为什么还硬要聊?
12、人被问及不想回答的问题。
会笑上一阵子再打哈哈;13、比起金敏喜与第一位朋友聊起的“逃走的女人”,金敏喜自己才是那位逃走的女人,主动逃走,与过去不常见的人、不常待的风景碰撞,寻找新的自我;14、雨贞是第三位;15、第三位抢了金敏喜的男朋友,郑成谷;第三位和丈夫生活从细节上看得出不幸福;16、金敏喜的糊弄学技巧:①是吗?
②重复对方的话③是啊④你说得对;17、看见了《小说家的电影》里的导演,也就是雨贞的丈夫郑成谷,演员名叫权海孝;18、金敏喜为什么要去地下室呢?
真的是因为想见前男友?
19、这部片获了银熊奖之最佳导演奖;20、本片剧情很弱,为什么标签里还有剧情?
明明只是vlog;
千禧年以来,韩国导演洪常秀的作品成为影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即使被很多影评人誉为法国新浪潮侯麦的传人,似乎也无法抹杀和掩盖他独树一帜的作者风格。
而当洪常秀在2015年遇到缪斯金敏喜,在合作《这时对那时错》之后,他的创作力更是惊人地爆发,此后每年间都有两至三部作品面世,在各大电影节亮相。
虽然去年他意外地蛰伏了一年,但是今年的新片《逃走的女人》再次回归柏林,不负众望地拿下最佳导演银熊奖。
这是洪常秀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首次获得的个人奖项,尽管三年前同样是在柏林,他那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已为金敏喜成功摘下柏林影后的桂冠。
这部新作鲜有地将女性置于叙事核心,聚焦于亲密的女性情谊关系上,有别于以往种种纠缠不清的男女感情故事。
影片以三段式结构展开,讲述金敏喜饰演的女主角趁丈夫出差之时,外出走访女性朋友。
前两个是在她们家中见面重逢,第三位则是在电影院咖啡厅偶然碰见。
她们见面时吃喝谈天,却也不知不觉地袒露出各自的心事和隐忧。
洪常秀在貌似顺手拈来的聊天情节里大胆剖析当代韩国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从而引出他作品中少见的女性觉醒意识。
第一位见面的是离异的女朋友,她离婚后在郊外种菜养鸡,还收养流浪猫,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第二位是单身女友,她是没有经济压力的普拉提教练,在心仪者和追求者之间左右逢源。
反观身为人妻的女主角,见人便炫耀自己的婚姻生活,结婚五年了跟丈夫形影不离,没一天分开过,却说不出真正的幸福感。
当她遇到第三个女性朋友,发现她和自己昔日的前度男友结为夫妻后,更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这几位女性的简单刻画,立即显现出韩国现代女性对待婚姻的迥异态度,单身也有快乐的权利,而婚后的女性却未必得到真正的幸福。
尽管三段故事发生在不同的空间场所,但女主角和女性友人见面时,明显表现得轻松自在,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没有男性在场和打扰,以便导演深入刻画女性之间的情谊。
不论是感情深厚的姐妹,无话不说的闺蜜,还是曾经结下恩怨的情敌,最后都能在和平共处的环境里找到彼此宽慰的暖心时刻。
然而,每一幕的最后总冒出一位不受欢迎的男性角色打断这份和谐感,第一个是投诉流浪猫的男邻居,第二个是穷追不舍的诗人男青年,第三个则是女主角的前度男友。
这些男性角色,甚至包括全程没露面的丈夫,俨然都成为了剧中女性角色一心想要逃离的对象。
片名是“逃走的女人”,这是在讲女主角逃离家庭生活吗?
她和丈夫过着如胶似漆的生活,为什么要逃离呢?
情节里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却透过不少细节道出,这种婚姻生活并不是女主角想要的幸福。
在前两段故事里,均出现一幕女主角打开窗户的镜头,第一段窗外是清晨的大自然风景,第二个场景里她望出窗外是想一睹年轻男诗人的样貌。
这两个镜头都暗示出她对单身女性生活的羡慕和期待,相比之下,她在花店里打工,没有太多客人的工作显得乏味无趣。
而在结尾的神来一幕,她与前度的对谈过程里深感不适,匆忙逃去,却在一念之间返回到电影院再看一遍电影。
这个相当高明的结局与香港女导演黄绮琳作品《金都》的结局异曲同工,在《金都》里女主角独自身处于一个餐厅里,任凭丈夫狂轰滥炸的短信,一边吃面一边手机下单订购了一张心仪的餐桌。
这两个结局都不约而同地象征着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对于金敏喜来说,她原本想要逃离中年油腻的前度男友而回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但事实上她开始觉悟出丈夫也并非真正幸福的庇护所,于是出现了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一幕。
与其说她成功逃离了男性,倒不如说逃出了一直沉浸的虚幻幸福,开始掌握自己未来的方向。
洪常秀一反以往错综的叙事结构,在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里采取了平铺直叙的线性叙事,却又在三个段落里使出重复与变奏的招牌式元素(山景、削苹果、吃饭、在门口聊天的男女),使得这个日常化的叙事文本浮现出暗号式的趣味。
出现在三种不同媒介里(监视器、门禁和电影银幕)的影像无疑又令这个稀松平常的故事显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视点转移和心理投射大大丰富了人物内心戏的刻画手段。
变焦和推拉镜头更是出神入化,尽管这些小把戏已成为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对象。
最出其不意的是动物描写,这是以往作品中难得一见的亮点。
公鸡和母鸡的趣闻在影射男女关系,而出现在门边的猫咪更成为了化解冲突的妙笔。
这个柏林最佳导演的殊荣实至名归,尽管有点姗姗来迟的意味。
你真的觉得关住女人的是生活吗?
女主人公趁丈夫休假的三次拜访,分别到了不同的朋友家,和对方的聊天中,慢慢掌握对方生活的状态,生活的不如意,鸡零狗碎,似乎每个人过得还好,似乎她们又都过得一般,充斥着生活的不如意,找不到的工作,被母亲抛弃的女儿,被邻居投诉的猫,被男诗人纠缠的情感纠葛。
而推开窗,仁山的风景,花房又给人开阔,希望的感觉。
似乎逃走的是一个女人,抽离不如意的、无聊的生活几天,摆脱无人光顾的花店,在影院这个特殊的场域寻找某种开启新生活的契机。
只是,监控,摄像机形成的新窗口,却又血淋淋地揭示出生活的不如意,半夜徘徊吸烟的26岁少女,在门外祈求爱情的26岁男诗人,和当年逃离三角纠纷的女主。
最后的最后,女主再度遁入电影院,进入虚幻的叙事(片尾的海水拍打着海岸),逃离真实的生活(片头的小鸡啄米),只是这世界真的有可以逃避的地方吗?
我承认自己从来不是洪尚秀的铁杆影迷,尽管也曾着迷于他电影里那些饭桌上的烟火气,也曾效仿电影里那些烂醉如泥的饮食男女,在首尔大大小小的餐馆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和朋友们天南海北聊着有的没的,每当坐在计程车后排望着窗外,就幻想自己是刚失恋的金敏喜,甚至还真的按图索骥寻去了北村方向,拍了一组自认为还很文艺的照片,还发现了加濑亮的自由之丘不在首尔,而在东京……尽管洪尚秀一直以来对我都有着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内心深处我却始终还是不愿意承认爱着他的电影,因为我总是不断在问:电影怎么能拍得这么容易呢,怎么能这么粗糙这样信手拈来呢?
好像上午有了一个点子,下午几个人凑在一起就能把片子拍完了,可电影,不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一件事情吗?
我承认,即便已经看过了十几部洪尚秀,也习惯了一开始认为比电视剧还要廉价的推拉镜头,但我对他电影中散漫的态度始终抱有一种偏见,尽管美国的伍迪·艾伦和法国的埃里克·侯麦似乎也都总在漫无边际的聊天,但至少他们的画面是精致的,台词也是考究的,而洪尚秀——我有段时间甚至怀疑他没有剧本,只有大纲,剩下的台词都是靠演员即兴发挥。
过去的洪尚秀就是这样,让人难忘,却没能真的让人着迷。
一切直到《逃走的女人》。
其实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并不觉得这部和过去的洪尚秀有什么不同,还是一些人漫不经心的聊天,漫不经心的吃饭,嘻嘻哈哈吵吵闹闹,直到最后一场戏,金敏喜背对着镜头站在那里犹豫了很久,最终才决定转身回去,独自重看完一部电影,那一刻我才目瞪口呆,仿佛整颗心都被深深地击中。
电影中,面对每一个人对自己近况客套的询问,金敏喜的回答都出奇的统一:“五年了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在他眼里爱人就要形影不离。
” 那这次出差为什么又会短暂分开?
那一刻,她多么想让人继续追问下去啊!
可是无论姐姐、闺蜜和前任,没有人在意,更没有人真正去关心她的话和行为之间的矛盾之处,他们只顾着说着自己。
她们谈论着烤肉和水果的搭配,谈论着隔壁家养的鸡,她们向邻居的女儿嘘寒问暖,她们因为流浪猫和邻居撕逼;她们谈论着自己的存款和新认识的男友,她们用假装厌恶的方式,炫耀着自己的一夜暧昧;她们用虚伪的道歉来宣示着自己的胜利,她们用假装疲倦的口吻,炫耀着自己美满的婚姻…而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你只能云淡风轻地说着我很幸福,然后独自躲在漆黑的影厅里大口吃着垃圾食品,冷暖自知。
是啊,你想找一个人述说,却发现到头来却只能沦为一个聆听者,因为无论是热烈的,平淡的,纠结的,欣喜的,每个人都投身在自己的生活中不亦乐乎,而只有你是一个多余的旁观者,你为了排遣寂寞而来,却发现比过去更孤独了。
每个人都可以去冒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换来一份看似无聊而俗套的幸福。
而这些人看似轻描淡写的讲述,此刻在你眼里全是赤裸裸的炫耀,这样看似平静简单的生活最伤人,每一点都在不断像针一样刺向你,越刺越深,唯有逃走,才能解脱。
所以,这部《逃走的女人》最厉害的一点在于,最重要的也是它最想讲述的,反而是那些在电影里没有出现和被刻意隐去的部分,那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恍然大悟的微妙情感,这像极了某种报喜不报忧的新闻,你需要领会的,永远是那些没有出现在画面里,和没有说出口的东西——愈是喋喋不休,就愈是拥有更多留白。
你多希望自己的欲言又止在那一刻被看穿,你多希望有人真的能洞悉你的孤独,撕掉你伪装的坚强,轻轻问上一句:“亲爱的,你究竟怎么了?
”其实我们不必去过分猜测,金敏喜和丈夫究竟是短暂分开,还是遇到了感情危机,甚至她从来都没有结过婚,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三场会面中,她始终带着一种强烈的倾诉欲和深深的孤独感。
你可以想象,她不愿意回到家中,因为自从那个人离开后,空荡荡的家比过去更孤独了,所以她想要逃走,可看到别人按部就班的生活,她却比来的时候更寂寞了,这时候,她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寂寞,或许永远都逃不走吧。
又到了洪常秀和金敏喜的秀恩爱时间。
和金敏喜相爱之后,老洪听劝减了肥,身材好了,精气神也足了,年届花甲,创作力倒没怎么减退,本就高产的他这几年新作仍旧不断。
同为韩国著名的作家导演,等李沧东的新片不容易,洪常秀的新片却时时出现。
当然,李沧东和洪常秀拍的东西大相径庭,后者如果有前者的抱负和野心,只怕也得难产。
格局小未必是坏事。
韩国影坛,拍政治讲阶级的人太多,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人也不少,但洪常秀只有一个,他离青瓦台很远,更不关心白头山,他习惯了把镜头对准男男女女,拍小情小爱。
这么拍下去也许上限不会高,拍到老也不会拍出像李沧东的《诗》那样有分量的作品,但我们该尊重洪常秀的任性,对于作者导演来说,任性本身也是表达的一部分。
新片《逃走的女人》,依然是他惯常处理的题材,依然是他固有的影像风格,片子依然不长,只有七十来分钟,女主依然是她,金敏喜,导演生活中的挚爱。
影片在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为洪常秀拿到了最佳导演奖,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德国,上一次参加柏林电影节,洪常秀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帮金敏喜收获了影后大奖。
这部《逃走的女人》,放在洪常秀个人的维度来看,算不上特别出彩的作品,早一点的《江原道之力》和《剧场前》以及近一些的《夏夏夏》和《北村方向》,都要比这部惊艳。
但不可否认的是,《逃走的女人》的完成度挺高,虽然是个短短的小品,但内容足够丰富。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和洪常秀过往的大部分作品一样,《逃走的女人》所讲的故事相当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
一个已婚女子,在丈夫出差时离家旅行,拜访了两个旧时的闺中好友,又偶遇了一个昔日的情敌。
三段式的结构,每段都充斥着大量的对话,在闲谈絮语中,我们得以窥见女主人公暗流涌动的内心活动。
电影的片名叫做《逃走的女人》,关键词当然是“逃走”。
看到这个片名,我很自然地想到鲁迅在那篇著名讲稿里的发问。
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女主角娜拉最终走出了家庭,鲁迅捕捉到了这背后的问题: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的结论很明确,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在鲁迅所处的时代,女性没有经济大权,要走出家庭做新女性,困难重重,前路茫茫。
而到了当下的社会,女性要“逃走”似乎要容易得多了。
于是,洪常秀要拍的“逃走”,不是逃离家庭那么简单,他没有试图解答鲁迅的疑问,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给出了新的疑问:在不考虑经济问题的情况下,娜拉走后怎样?
当问题来到了2.0阶段,也就会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逃离的不是家庭,那到底是什么?
看完《逃走的女人》,我们未必能得到确切的答案,但一定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事实上,影片中女主角的离家外出,在观众看来,只是一次拜访旧友的旅行,和“逃走”并不沾边。
她似乎也不存在逃离家庭的动机。
在和友人的对话中,她反复告诉对方,自己结婚五年了,生活幸福,和丈夫几乎形影不离,十分恩爱。
我无意质疑女主角和丈夫是否真的恩爱,但我不得不发问,女主角表现出很满足于现状的样子,但她真的满足吗?
还是说,她依然渴望去寻求生活中新的可能性呢?
可以这样解释,她的所谓“逃走”,不是被动的逃离,而是主动的出走,女主角走出家门,是为了和更多可能性相遇。
影片中女主角的三段相遇,是遇到了朋友和情敌,其实也是遇到了自己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第一位朋友代表的是,“逃走”后会怎样。
离婚后的朋友,和室友同住在郊外,远离都市,养鸡喂猫,似乎收获了“复得返自然”的快乐。
尽管用大量的空镜头展现出了大自然之美,洪常秀还是用了很多方式来暗示女主这位朋友的生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美好。
影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女主起夜,朋友被吵醒,问她怎么没睡着,女主问对方三楼怎么被锁起来了,朋友说只是太脏了,女主说你不相信我吗,对方说相信,真的就是太脏了。
这段对话其实挺突兀,倒不妨解释为,女主想问的其实不是房间为什么锁起来,她只是察觉到对方面对自己,似乎有所保留,并没有真的敞开心扉,而那些对方没有告诉自己的秘密,可能才是对方生活的某种真相。
在影片的第一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从都市回归自然,这可以说是一种环境上的“逃走”。
但大自然真的是万能良药吗?
洪常秀告诉观众,郊外也有烦人的邻居,和都市没什么不同。
乡下人少,但鸡群里也有性别问题,公鸡会啄母鸡脖子后面的毛。
作为男性群体的一员,老洪自嘲起来够狠,韩国好男人少,连好公鸡都难找。
“逃走”之后的生活,并不像女主角所向往的那样。
到了第二段,女主角的另一位友人展现的则是另一种可能性,即没有家庭的生活。
没有家庭,也就不用“逃走”。
但女主角发现,虽然这位做普拉提老师的朋友经济条件很好,不愁吃不愁穿,但也面临着复杂的情感问题。
两人一开始聊天,对方给女主角描述出了一段浪漫的韩剧恋情,让女主角有些向往,但紧接着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假象。
原来,在浪漫的情缘之外,这位普拉提老师还有一段不太好摆脱的烂桃花,没有家庭的一地鸡毛,却有自己的一团乱麻。
在前两次相遇中,都出现了女主角开窗的镜头,这好像是在告诉我们,不同的生活,同样让她感到透不过气。
告别第二种可能性,女主角在一家电影院偶遇了自己昔日的情敌和恋人。
昔日的恋人已经成为了知名作家,而情敌和旧爱已经结婚多年。
女主角看到情敌,不免会想到,自己如果和旧爱结婚,没准就是对方现在的样子。
第三种可能性出现了。
在熟悉的“洪式尴尬”中,女主角先是和情敌寒暄,再是和旧爱叙旧。
在言谈中,她意识到,离开旧爱或许是明智的选择,对方自大而虚伪,自己对这样的男人根本无法忍受。
三种可能性被一一否定之后,女主角离开了电影院。
看着她的背影,我在想,这个2.0版本的娜拉,要回家了。
影片如果以此结尾,女主角的“逃走”也就要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选择,她想要逃离的生活好像已经是最优解了,这样的无可奈何,倒是更让人感到触动。
但洪常秀设计了更出彩的落幕。
走了两步之后,女主角回头了,她走进了电影院,坐进了放映厅,看着电影,随着她的视角,影片以大银幕中被海浪反复冲刷的海滩结尾。
潜台词似乎是,在经历了一场无疾而终的“逃走”之后,女人选择直视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
自始至终,女主角要逃离的都不是家庭,而是自我。
这个结尾,是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
有了这个结尾,这部《逃走的女人》才真正能被称为一部女性主义佳作,洪常秀和金敏喜塑造的这个2.0版本的娜拉才能够变得有血有肉。
但也不得不说的是,换个角度,很多时候优点就会变成缺点。
三段式的剧作让影片的逻辑变得格外清晰,让导演的表意变得足够明确,但“设计感”三个字,却恰恰是洪常秀这种导演的天敌。
当散文以议论文的方式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它的诗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同样是分段式剧作,如果你看过《江原道之力》和《剧场前》,就会发现洪常秀其实是在退步了。
不喜欢洪常秀的观众或许会对这部《逃走的女人》多出许多好感,因为它很好懂,没有任何“故弄玄虚”的地方。
但那些热爱洪常秀的人当然不会认为这样的作品能带来太多惊喜,“更有趣”和“更完整”相比,至少对于我来说,前者要更重要。
不可回避的是,聊到洪常秀,我们总会提四个字:自我重复。
洪常秀这种个人风格显著的导演,难免会自我重复。
他的特点无非是那老几样,非线性叙事、说骚话、尴尬美学、快速推拉、固定机位长镜头。
那些你熟悉洪常秀的地方,在《逃走的女人》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但如果说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恕我不够仔细,没能观察得到。
在这部电影里,洪常秀倒是没有玩结构,没做非线性叙事,但这能算是新意吗?
也许只是前几部作品里他所做的非线性叙事,并没有多么成功罢了。
影片中,女主角的旧爱,那位小说家被吐槽在电视里总说着千篇一律的话。
女主角自己,也总是对着别人千篇一律地谈起自己和丈夫的恩爱。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监控镜头,似乎也是导演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强调自己的存在。
他并不想撇开故事和自己的关系,似乎洪常秀就是在自嘲,如今的他,何尝不是千篇一律地用着类似的手法拍着类似的故事呢?
金敏喜也在洪常秀的电影里,千篇一律地扮演着金敏喜。
看《逃走的女人》时,我还是会被她的表演所打动,我会想,金敏喜演得真好,就像《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一样好。
“一样”,哪怕是好,都挺不好的。
毫无疑问,在洪尚秀的镜头下,金敏喜的表现最自然最舒服,但我们看到过《小姐》里她的表现,难免会期待她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她别总是那么“舒服”。
金敏喜倒是不妨尝试“逃走”,找机会去演演朴奉李他们的电影,总和老洪秀恩爱,虽然不讨人厌,但对影迷来说,看太多次了还是会倦。
肯定有道德标准较高的观众会因为导演和主演的私人问题而不喜欢他们的电影,这我也无可厚非。
我的看法是,渣男渣女出轨,当然可以骂,但他们拍出了好作品,倒也不妨看看。
看电影不是做道德评判,道德标准太高的人,看不了电影,最好少看。
在影迷群里看见洪尚秀和金敏喜分手的传闻,心里暗自数了下也不知道是这对恋人第多少次分手了。
这对戏里戏外一直让影迷津津乐道的情侣就像洪尚秀做自己电影里的男女一样,在情感的纠葛中分分离离,在观众眼里他们本身的故事就像是洪尚秀电影的复刻,现实和虚构的电影有了交集让我们再看洪尚秀电影时也多了一份乐趣。
2015年金敏喜与洪尚秀通过电影《这时对那时错》相识,随后又出演了洪导三部电影,直到2017年两人同时出席戛纳这段恋情才浮出水面,最为狗血的是在这段恋情里金敏喜是以小三的身份出现的,因为洪尚秀本有家室,和金敏喜的秘密恋情无法再遮掩之时而背叛家庭搬出去和金敏喜在一起同居。
随后金敏喜和父母的争论以及和洪尚秀妻子的争吵都给这次不伦之恋增添了更多话题性。
提到金敏喜,她不仅是洪尚秀的缪斯,五年出演了七部洪尚秀的电影。
她的风情万种和略带神经质的气质,从出道以来就以韩国“章子怡”的名声著称,得到了诸多导演和男性的喜爱。
影帝李政宰,男模李秀赫,以及国民男神赵寅成都和金敏喜有过恋情,且都是被金敏喜甩掉的,在和金敏喜分手后都表示很受伤,由此可见金敏喜的魅力有多大。
在演艺的道路上,26岁第一次拿下百想影后,31岁又再次封后,而在34岁这年出演朴赞郁的《小姐》则让金敏喜再度迸发进入国际视野,成为洪尚秀的御用女演员后也让她是戛纳、威尼斯电影的常客。
所以这样的一个女演员和有韩国作者导演第一人之称的洪尚秀碰撞到一起,除了给我们贡献了更多面的荧幕形象外,也给我们解读洪尚秀电影更多的途径。
影迷圈里对于怎么观看电影的争论中,有一条是个人生活的经验是否会影响你某部电影的判断,这是一种主观的观看,比如一部在你家乡拍的烂片,看到你久违的风土人情,此时观看成为一种追寻,自然没有办法再去客观的评价电影的好坏,因为个人情感取代了自己审查的敏锐感,所以作为私人观影来说观看是一种情感的溯回,通过别人的故事得到真实体验的共鸣。
最从早看洪尚秀不屑一顾,认为这种衍生自侯麦的小品电影终归是模仿,随着对爱情追逐的体验增多愈发喜欢洪式爱情观念的琐碎,解构洪尚秀爱情的细节也真实的侧写出众生男女的爱情三观。
那么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有哪些常见的元素呢。
1、 选择性《这时对那时错》里洪尚秀玩弄起科幻的概念,用文艺化的手法开辟了两个恋爱的平行时空。
这里供出一个思考的节点,再给你一次机会会怎样?
尤其在爱情中这样的一个思考十分值得玩味。
和X女孩约会,很心仪,约会完询问X女孩对自己的印象,得到还是做朋友的回复。
回顾整个夜晚发生了什么,哪个环节没做好,今天穿的衣服不对?
选的吃饭地点不对?
说的话题不适合?
那么再重新来一次吧。
现实中我们没法这样做,要不再约别人第二次?
那岂不是更尴尬也不符合充满期待感的见面。
所以洪尚秀在电影里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意淫的机会,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作为看客不嫌事情大躲在荧幕后暗骂:“你看别人给你机会了你咋没察觉呢。
喝那么多酒干嘛?
说那么多尴尬的话干嘛?
活该不成!
”却忘了自己身处约会时同样也面对着这样的局面,一句不合时宜的话一次尴尬的主动可能早已经破坏整个约会,所以每一次失败的约会都是一次自我的询问:“能不能再来一次?
”。
面对恋爱机遇的多样性,可能经历再多的平行时空也是失败的,毕竟爱情是个谜,是一团充满诱变因素的激素体,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在爱情犹豫萌发之际早都有了定性。
2、 洪尚秀式幽魂不管你恋爱过还是没恋爱过,新的约会发生时过去的幽魂依然徘徊着,比如前女友\男友,理想型,暗恋对象,三观,生活习惯……。
这些徘徊在你恋爱复地的幽魂正辛勤的编制着你自我封闭城堡的外围藤蔓,所谓对新爱情的追逐却充满着过往经历的折磨,人这种感情动物是完全基于记忆来生长的。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金敏喜像鬼上身似的时刻在情绪的裂隙中释放着幽灵的魔力,放下何易,替代又何尝不是一次痛苦的记忆革新。
新的恋爱发生时,旧的幽魂还在作祟。
好像女性受幽魂的影像更大,强烈的对比性造成的纠结更多。
同样在和金敏喜合作的电影中,洪尚秀多次把玩这个概念,将金敏喜立于一个受往事牵连心事重重的人物形象。
还是在电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洪尚秀讲述了一个出轨导演和小三女演员的故事,而这正是两人恋情曝光不久后而拍摄的,这样的故事范本和现实的二重奏,将电影作为替身代表两人发言,洪尚秀是善于设置这样一个幽魂般的角色的,潜藏在文本、现实和影像之间,如此真实却又虚幻,所以我们常常能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有看见导演本人的错觉,这也是洪尚秀被冠以韩国作者导演第一称号的缘由。
3、 谎言和真实侯麦的电影《沙滩上的宝莲》里有个无敌的老秃子四处约炮,多方圆谎,游走在几个女人之间还能平衡的毫不露马脚,简直是男人的楷模。
而洪尚秀《之后》里的男人则没这种能力不仅妻子和小三的关系没平衡好还把金敏喜这个局外人牵扯入局。
维系爱情正反面的难道不是谎言和真实吗,无论是在过去和当下的游走还是在多重关系中的游离,节外生枝的小事何不视而不见呢,一份平稳的爱情反而是在用谎言建立真实。
在相知关系中,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只是男人。
所以洪式电影的故事推进是建立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谎言和真实情感之上的,而电影里男人往往是那个谎言的发起者,女人则是感情的受伤者。
2020年洪导不负众望再次携手金敏喜带来《逃走的女人》一片,同样的女主角,同样的散漫笔调简直是影迷一年一度的期待了。
但这次“逃走的女人”形象和传言中两人的分手,是否又是洪尚秀电影对现实的一次剧透呢?
而作为观众是否又见证了洪尚秀最好的创作时代以及金敏喜最美好的荧幕形象?
这一切只能交给时间去印证了。
男性是值得被辩护的吗?
两个女性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乐园?
三个女性是否可以构成一片乐土?
这些问题似乎都得到了回答,但总希望这样的结论,这样的图景都不是在静观得到的。
这一切对于演员们是切身的吗?
这很重要。
所以,导演与演员的交集就不仅仅在生活中体现着意义,更在电影中,这里那不合适的静观才可能被舍弃。
而这种,不知情者的不解,知情者的混乱,不知所云者的不知所云,才最终使得要表达,和可能被表达的一同传达出来。
视角多选在谈话之所以可能的场所——桌子的另一角。
一种不仅单可以被理解为静观,同样可以理解为参与的一角。
意义的模糊,模糊的传达,使命的完成都在这个桌子间,作为一种准备被给予。
摄影机在一个场景的反复移动,镜头的反复推拉变焦,场景似乎就慢慢的不再被把握为图像,而是一个个空间,越移动,越调整,这个空间就越立体,事情的,意义就越在这里发生,切只作为众多立体空间的联结,构成一个更大的意义空间。
它任我们挑选意义,也任意来到我们身边。
似乎有两种力量在驱赶女性,如胶似漆的理想爱,粘连不断的禁忌爱。
都让她在逃,也让她每时每刻都体会到爱。
但在时光的运动中,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有些东西是作为阶梯来呈现的,它们在渲染,在准备。
使得更有力的压迫,更无声的压迫得以可能。
能够使得你在某种不思考的时刻中领悟你应该领悟的东西。
雄鸡,总被领会为洋洋得意的,以至于成为了最明显的,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隐喻的字面意思。
夜里独坐抽烟的女性,甚至是监控中只能被显示为孤魂野鬼的女性,一边是昏睡,一边是几个母亲拥抱。
巧合中,使得激情与应该有的激情都难以成立,纠缠着的和应该去纠缠着的在眼下成为了绊脚石,时间凝结在了那里,被提供的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鼓励,但感动也在这里出现。
雄鸡,但已经温柔了很多,它是被疼爱的。
又再次出现,踱步在讲台中,一遍又一遍的不是别的,只是两种力量的融合,只不过他陷在里面太深,出不来,而她也滑走的太快,这里似乎有一些愤世嫉俗就显得更合适了,毕竟场子已经搭好了。
我在逼迫她。
复杂的男人在挤压她,她选择走另一条路。
天真的男人在追逐她,她理应走上空无一人的前路,迎接他?
躲避他?
不知道谁给出的指引,路标已经被划好了,只不过还没有来到这一步。
时机对了,返回影院中,返回荧幕上,去做女演员,去做被导演执导的女演员,去做被观众观看的女演员,去成为海边空落落的黑石头,空盒子。
终于把自己交了出去,成为了一个意义诞生的过程,自己圆满了,安心了,充实了,开心了,每天沉浸在爱中了。
又化身成为一个为还没有找到自己位置的沦落人的指路牌,它不但是一种思考的路牌,也是找寻位置的路牌。
男性是值得被辩护的吗?
答案总归是要在疑问处去寻找的,这应该也是真正进入问题的入口。
“他讲着同样的话样子真可笑,对着大家重复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之后就会后悔”“或者四处跟人吹嘘同样的事情”影片的故事很简单,金敏喜饰演的已婚女子在丈夫出差期间,拜访了昔日好友,对着三位重复着同一段话:“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分开过,这是5年来第一次分开,他想要这样,他说相爱的人就该永远待在一起。
”“你爱你的丈夫吗?
”“我不知道,这不是有办法证明的事,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哇,这就是爱情”这就是被爱的感觉。
”“他对着大家不断重述同样的内容,感觉像是用背的,听起来怎么会真诚?
”对着三位好友重复着同一段话,但却从没有一位好友问过是短暂的分开还是遭遇了情感危机。
你想找人述说,却发现到头来只能沦为一个聆听者,因为无论是热烈的,平淡的,纠结的,欣喜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不亦乐乎。
她们谈论着烤肉和水果的搭配,谈论着隔壁家的鸡,她们因为流浪猫和邻居撕扯,她们谈论着存款和新认识的男友,她们用假装厌恶和疲倦的方式,炫耀着自己的一夜暧昧,炫耀着自己美满的婚姻…而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你只能云淡风轻地说着我很幸福,然后独自躲在漆黑的影厅里,人生啊,永远都是冷暖自知的。
就如同电影的结局:电影可以看两遍,但人生是不能重来的。
真的好喜欢金敏喜啊!
她总是好像什么都没讲,但却什么都在不言中,没有明显的情绪忍耐和流露,只是淡淡的,却看到了很多独孤却不依赖的状态。
看到一个大报编辑推荐,准备挑战一下,真的是“挑战”,因为我看到推荐的列表全是文艺片。但是,看完就很尴尬了,我预计自己的观影层次基本达不到能欣赏文艺片的水平,但是没想到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我对这个片子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整体感觉是“我都看了些什么”,大体梳理了一下,分4段,前三段均为5个场景加一个转场,大多为2人对谈,镜头固定,直接看困;偶然有推进镜头,又很生硬,观感不好。这种家长里短的故事,也没有达到台湾和日本一些亲情片能带来的感受。总体感觉,用手机就能拍摄出来吧。这都能获奖,国内的电影学院的学生们有机会了!哦,对了,豆瓣是文艺青年聚集地,应该比我感受的分数高1-2星。
我对洪常秀和金敏喜确实已经毫无理智可言。虽然他电影里的人物从来没拥有过幸福,但我的确很想和他们当朋友,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忧郁和不道德。很久不见以后,吃着烤肉,聊看见小牛会不会内疚,准备成为素食主义者,身体和意识以不同的方式控制我们。鸡毛蒜皮,拜访几个朋友,从假想的生活里逃走。
关于“每个女人的生活深处都住着一个自以为是的男人”的四重变奏,三个章节故事中的女朋友和金敏喜的角色自己。在和友人的叙旧中试图寻找感情生活的方向,不断重复说着的“好的爱情就是每天粘在一起”,到头来也更像是老公给自己画的一张饼,而非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影片看似给予了女性足够主动权(男人基本上是作为背景板出现),但每个角色其实都还是活在各自男人的阴影之下,她们能做和改变的并不多,而结尾处暗示的“还是回归内心平静吧”无疑是洪导“直男视角”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 NYFF58 by FLC Virtual Cinema (10/3/2020)
许知远,是你吗…🙄️
洪常秀最不能吸引我的影片。
撑把小纸伞赏鸡,可太浪漫了。
一个“五年没分开”说了三遍,到最后一遍对方吐槽老公总在电视上说一样的话的时候误打误撞的讽刺太好笑了。最后大概是终于对前男友失望,原本只是打着看电影的幌子,最后却决定回到影院彻底静心再看一遍。
观感竟然比《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更舒服,三段小故事写得妙趣横生。老洪大概是觉得恋爱有点儿腻所以出去溜达一圈,看别人家都不如自己,于是又安心回去过二人世界了。小逃逸情,爱情嘛,张弛有度更理想。
我和我的老公,一刻也不能分离
立青的字幕没有56.7kb版本的好
仍然是权力视角的。导演以一种叙述性的虚假甜蜜映射朋友恋情摇摇欲坠的实在,放大主角真正的孤独。逃开的女人转述着丈夫/亲密关系的缺席,而这一空白反而凸显出更加强势的在场。洪尚秀有点子自恋的。
“男人无用论”,不管是陌生邻居男人,还是年轻的男人,亦或是成熟的男人,甚至连公鸡在女人眼中都没有任何意义的连附属资格都没有的生物#70届柏林第六天第一场
只有最后一场偶遇,能够让我感受到些许不寻常的涌动。即便前三段都是有意思的女人之间的琐碎谈话,但还是没能让我感受到琐事真正带给女性的东西。
嘴里嚼着牛肉然后说出不知道牛群会不会理解我们其实有在同情它们这种话真是有点幽默在的。疑似洪常秀带着金敏喜下乡度假,顺便去探访几个朋友然后拍出来的故事。伪纪录片式的推镜,聊着什么爱情、插足和永不分离,像是在说着他们自己。
洪尚秀已经完全不顾任何视听语言了,看了金敏喜七十多分钟的尬聊,我突然觉得直接听音频也未尝不可。第一个短发女削苹果技术很不错。扰人的猫、扰人的邻居、扰人的诗人、扰人的男人。
洪常秀电影里的男人经常是一副痴情可怜样,苦苦央求女人,但又滥情不负责任。这部少了男性角色,感觉也少了一点火花。
终于有点喜欢洪尚秀了
没get到这种形式和表达的东西
老娘累了 都啥玩意儿小聪明 我是猫我就拒绝出现在电影里
看似自然日常,其实形式上的抽象性和巧妙的掌握依然显示出洪尚秀多年“玩”结构的功力。全片几乎沉浸在女性视角的世界里,用均匀到难以察觉的节奏,从宁静轻柔渐渐滑向茫然若失。在充满了各种镶嵌的世界里(监视器、窗、门、银幕,远山)讲起女主那一份“从未分开过的”仿佛不真实的爱情,全片就这么轻轻戴上了一种戏谑的寓言气氛。前面几段都是别人的故事,男人只有背影,仿佛并无实体,到最后一段,重遇旧爱,自己变成在门口和男人对话的人,然而这次不在是男人悻悻离开,而是女人更早知道并无沟通空间,决意逃走,但是能逃去哪里了,她在影厅里看的电影,不是依然是由男人创造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