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期待好久也是命运多舛的电影,但在我看来电影里现代故事和昭和故事是完全割裂的,不是演员的问题,也不是导演的问题,山田洋次的细节几乎好的不能再好,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但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昭和时代勉强算是敢爱敢恨的女主和满腹才华的男主到了老年完全像变了个人。
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电影中主角离开电影厂的五十年绝口不提只会让人觉得变化生硬,唯一提到的是男主曾经抛妻弃子和别的女人私奔。
这也是我最不理解日影的地方哪怕男主赌博酗酒,抛妻弃子只要能完成什么就应该被原谅。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空白的13年》里也有这样的父亲。
也许原谅真的是日本的底色 但我真的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演到电影获奖时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但忍耐看完全片后,才感觉到山田导演的厉害不只是能够把疫情完美的融入到电影中。
故事最后也许是在讲原谅,但更多的是乡在原谅自己。
他赌博酗酒临死前也算是无赖选择为了电影而死。
也许他依然坚持电影会有更好的结果,也许不挥霍才华会有更好的成就,但人生不是电影我们无法用傍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选择,只能在人生岔路上做出自己认为正确方向,当多年后回看自己的选择时或许后悔或许庆幸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曾切实经历过,体验过自己选择的味道这样就已足够。
“只能选一种方式后悔”人生的确是这样。
最后夸一句永野芽郁真的无敌
这破片的观感比《地狱花园》还差多了——后者只是单纯的蠢,这破片看了让人气炸了:整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拍得很平淡,主线还是狗血的三角恋。
到后半部分则直接从平淡到气人了:男一这个渣男虽然有才华,但第一次当导演受到了挫折就彻底放弃了;对此,女一这个纯恋爱脑因为死心塌地地爱死了男一,放着老实可靠且生活踏实的男二不要,硬是义无反顾、九头大象都拉不回地跟了男一。
要说,虽然这破片的前半段就有表示男一年轻时就喜欢赌博和酒精并且有风流属性,但面对这样的好妻子你好歹该珍惜她吧?
结果这渣男偏不,不但变本加厉地沉迷赌博和酒精,为此不止一次借高利贷拖累全家,还在女儿读初中或高中时一度跟小三跑掉过。
但我们的日本好妻子——女一照旧对他始终不离不弃,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了几十年。
于是到了这破片的高潮部分:这个男一当了几十年的渣男后,最后靠着他当年亲自写的剧本拿了一个日本电影剧本领域的大奖(他的外孙在其中还对这剧本进行了大量修改,毕竟都过了几十年当然得修改,所以其实这就是他和他外孙共同创作了一个新版本的剧本),在颁奖典礼上由他的女儿说了他自己写的获奖感言(他自己因为沉迷酒精而身体最终出了事,于是进了医院参加不了颁奖典礼):他亲自写的那获奖感言里倒是通篇基本都在感恩妻子——女一默默付出、任劳任怨了几十年难道就是在等你这个渣男丈夫在一份获奖感言上感谢她?
(哦,还有请求他女儿原谅他这个无可救药、一无是处的混账父亲——他还知道自己无可救药、一无是处啊)。
到了结尾这个渣男男一在好人男二开的电影院里看着北川演的女配当初主演的电影时死掉了我不仅完全不感动,还只是觉得靠!
这渣男终于死了!
总而言之,这破片的片名不该叫什么《电影之神》而该叫《如何成为一个日本好妻子》,因为这就是一日本女德宣传片。
PS:分享一段神台词:
这是北川演的女配在大结局部分里对渣男男一说的一段台词,我只想说:我靠,这是什么畜生台词,丈夫几十年来一直沉迷赌博和酒精,在女儿上初中还是高中时还一度跟小三跑掉过,这当妻子的还能幸福!?
那除非是受虐狂才行了 差点忘了说:要说这电影有啥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里的演员们的演技表现基本都不错,尤其是泽田研二演的老年渣男男一,把一个老渣男的落魄、无能、败家、无赖、厚脸皮、好赌和对妻子的愧疚(呵呵)都生动和到位地表现出来了。
据说萧伯纳老年看自己年轻时写的剧本,大摇起头:“太复杂了!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那么复杂!
我要把它们改得简单点!
”本片就是导演献给自己的作品,不需要观众想得太多,甚至简单到略显生硬的情节和一句“用心看电影”的台词,都在明示拒绝分析和阐释。
主人公堪称费拉不堪、才华配不上梦想的典型,他没有把一生都扑在电影上,没有对电影做出任何贡献和影响,也称不上影迷,更奢谈“电影人”三个字。
电影对他而言是神圣的东西,自己在电影面前卑微渺小,一旦发现自己驾驭不了就仓皇而逃,一辈子都不敢染指了。
这也是导演以耄耋之年面对电影时仍然战战兢兢的样子。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电影就是电影,是个艺术品,是个商业品,而已。
但对于一些人而言,电影二字,意味着一种无限崇高之物,是神。
片名《电影之神》,不是说主人公是“电影的神”(神经病还差不多),而是说“电影这个神啊”,万事万物都有神祇,电影当然也有“电影神”!
主人公和他的朋友都是“电影神”的虔诚信徒,电影院就是他们的神庙,放映机和银幕就是他们的神像。
所以,影片最后主人公要去影院里看老片,看DVD是不行的,DVD对于这种老信徒而言,无异于异端!
这是信仰,所以别分析,别写影评,用心体会吧!
祝大家在电影中,永生!
我完全可以想象,单薄的剧情和大男子主义的人设有多令大多数观众厌恶。
我也完全可以想象,真诚袒露内心脆弱的山田洋次有多让电影人动情。
这世界上背负梦想的人,有的是因为无法实现梦想的痛苦,而陷入泥沼自暴自弃之流。
他们曾经追梦时的闪光,又让多少未经世事的女孩动心。
只是不可能有谁做到像电影中的太太那般为一个人奉献一声。
颇为玩味。
这部电影也如同主人在影片中写下的剧本一样,对失败追梦者而言是虚假却美好的电影世界。
时隔56年,2020东京第二次奥运会如期“不”至,人生的轨迹不也一样吗?
用电影作为媒介,脚踏时间之弧,详尽主角人生的现实和梦想;如今的日本,以迟暮之年的男主和落幕之势的电影院遥相呼应,年少的追梦之魂,被重新唤醒;所谓魂,是刻在男主的人生里的,之所以看到不如意的现实人生,才知晓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才知晓遗憾,才有重新来过的动力,这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一种精神;人生啊,这种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就像,银幕内和银幕外的距离,像山水宏导演追求在伊豆半岛那日落一瞬般,如男主导演的剧本打破银幕距离那创意般,这种如期不至的“距离感”像极了人生;而电影院观众与导演,演员之间的三角距离,片刻溢出导演赋予剧情,演员赋予灵魂,观众代入生活,给电影赋予上神灵,而彼时电影院这个空间才会显得格外珍贵,如看完别人一生一般;7.5
男主从始至终都是自私的,而且躲在家人爱的后面自己却放纵不羁、不顾妻子女儿。
电影之神真的会眷顾这样的人么?
我也很不喜欢最后园子从银幕走出来和老头子说的那些话,这是临终前的自我安慰么?
明知道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为了走的舒心些就把自己的感受加给别人,明明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家人不幸之上的,偏要安慰自己说自己是幸福的妻子就会感到幸福,从老头子自私的角度单向理解这句话也不错,但是人与人之前是相互的。
你又为别人做过什么呢?
所以你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这句话,就觉得它特别不中听。
《电影之神》为题,是不是把爷孙互动写剧本得奖,把奇迹再现的重点落在外孙身上,让男主浪子回头的最后把对电影的热爱传递给家人,把自己所作所为的反面教材好好反省一下。
但是电影为什么没这么拍呢?
大概因为人是很难改变的吧,所以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男主是彻头彻尾的浪子,你给他金子他就都花去赌博喝酒了,哪里来的回头。
所以看完感觉电影之神眷顾的是一个只顾自己风流快活的浪子?
讲真演男主的这位老爷爷演的真的超好。
反而觉得苏打没有把那种放浪风流演出来,反倒是苏打总有点小清新的感觉。
这部作品作为100周年纪念电影,带来的感动是有(不过也被园子那些话磨灭地差所剩无几了)。
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它不太令我满意。
说点题外话,片尾曲苏打唱的好听,洋次郎的曲也好听。
采访的时候他们问咩酱:苏打给你什么感觉?
咩说:总觉得苏打是个音乐人。
打:别这么说。
(凭借回忆复述多有遗漏,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淑子的选择是对的是错也许不重要了,不是所有人的爱情都会是圆满的。
就算你选了一条在别人看来是错误的路,但是只要你选了,这条路的主角就是你,那是将要面对的生活,别人又替代不了。
在老头子走后,淑子会怎么想呢?
那些曾经的悲欢离合琐琐碎碎的事情,永远都是她一辈子的回忆,可能夹杂在泪水和辛酸中的也会有美好幸福的回忆吧!
总感觉看完电影之后,好放不下淑子。
电影之神你既然眷顾了一个负心汉,下辈子由你来带给淑子幸福吧!
:-D笑
纪念日本大片厂“松竹映画”成立100週年,最能代表松竹精神的电影类型是家庭剧;继小津安二郎之后,当今之世,最能彰显松竹家庭剧传统的导演,除了山田洋次,不作第二人想。
山田洋次山田洋次改编自原田舞叶的小说,在肺炎肆虐期间完成的新作《电影之神》,向昭和松竹以及日本电影黄金时代致敬。
肺炎疫情漫天席卷而来,原定饰演男主角老年时期的志村健仅仅出席读剧,便不幸染疫撒手归天,转由称霸1970、80年代日本乐坛的巨星泽田研二继任。
人际隔离,死亡逼近,世界翻天覆地,促使编导山田洋次改弦更张,大幅调整剧情,让情节紧紧贴近现实,呈现过去近两年来人类对抗疫病的惊悚异境,更加上因为民众移动自肃、戏院面临倒闭的经济困境,彰显艺文活动受害之重。
当下现实全再现,第一次,电影这么接近当下,无论具体抽象。
描绘松竹映画百年传奇,必定要提及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旧传统、新浪潮之争,山田洋次并未直接呈现新旧对立,而是借着老导演、年轻摄影助理之口,侧写不同电影美学。
年轻的摄影助理乡(菅田将晖饰)说得一口好电影,满腔编导的新手法,誓言打破旧思维;乡终于有机会编导处女作却陷入恐慌,毫无现场执行能力,隐隐然透露山田洋次对新旧之争的看法。
再者,表面上,山田洋次以戏而不谑的幽默,揶揄了小津安二郎运镜的规矩,操纵演员表演的严厉;深入看,这是他向松竹前辈致敬的方式,就像一个极亲的密友,用酸言酸语挖苦好友,字字句句都透露着交情。
乡失败的电影梦是致命一击,让他自此一蹶不振,纵情于饮酒赌马麻木自己,爱情与婚姻却是他一生的救赎。
乡的妻子淑子(永野芽郁饰)代表日本旧时代女性的原型,当亲人好友出言相劝:“乡不会让你幸福”,淑子坚韧地回应:“重点不在于他会不会让我幸福,是我会让他幸福。
”
淑子的深情诚然高贵,只是以现代眼光看来缺乏女性自觉,符合“贤妻牺牲奉献一生”的刻板,几乎就是《雨月物语》片中,田中绢代所扮演的妻子现代版:纵然化作鬼物也要归返人间照拂不忠落魄的丈夫。
然而,我们看看周边亲朋好友或者社会新闻,这样照刻板原样搬演的丈夫妻子在当代还会少吗?
老年的乡与孙子合作改编自己的旧剧本,去除过时内容、增加新观点之后荣获编剧首奖。
在颁奖典礼上,乡感谢老妻一生护持成就了自己,这确实是极为常见的男性观点的情感表达:无法面对失败,终究一事无成的男子,如果能够好好活著,在人生暮年总也感谢妻子的付出。
意志力薄弱的老男人乡,除了靠妻还要靠女靠孙子,才能自在活下去。
《电影之神》是山田洋次写给自己的情书。
他的创作生涯长达60年,经历了日本电影风华正茂的昭和时代一直延续至今,看过多少勃发的创作者或者幻灭的电影梦,他对电影梦的坚持,以一贯的幽默自我解嘲。
《电影之神》也是山田洋次写给影迷的情书。
他插入诸多重拍场景,那些埋藏的谜语是召唤小津影迷的通关密语,看出来了可以会心一笑,看不出来也不会妨碍观众理解剧情,这是通俗的力量。
“电影是要用来感受的”,一句台词完美地凝结《电影之神》通俗剧之奥义。
电影最后再现《东京物语》终局,原节子搭火车双手紧握婆婆遗物若有所思的场景。
片中的桂园子扮演银幕上永远年轻的原节子,她走出银幕,引导在戏院看电影忽然病重的乡携手走进昔日的电影世界。
原节子于2015年以95岁高龄归天之时,山田洋次对传奇女神之死表达深切哀悼:“我不愿听到原节子逝世的消息,她是世上永远最美的女人。
”90岁的山田洋次用电影让原节子永远不死。
原节子“每一组镜头之间都住著神灵。
”山田洋次以一句台词娓娓道来电影之神的奥义。
那应当是剪辑之神,掌控了整部电影的节奏,连结声音、影像,才得以承载情感。
看电影《电影之神》有感: 下午看了一部永野芽郁的电影《电影之神》,说的是一个78岁的老头圆山乡直用自己年青时写的剧本参加比赛得奖的故事,老阿乡习惯赌马,还借了高利贷,追债的混混先是拨通他女儿圆山步的电话进行威胁,最后又跟踪尾随到她们家,一点也不害怕报警,原来借贷属于民事纠纷,警察管不了这些。
女儿对父亲的好赌也是无可奈何,几十年来都是死性不改,老阿乡和妻子松尾淑子、女儿,还有外孙子勇太住在一块,老阿乡有份扫地的工作,不过收入基本都是拿去赌博,输得精光也不知悔改。
无计可施的女儿忽然茅塞顿开,和母亲淑子一块去咨询专家,并且聆听专家讲解,回家后就和父亲开门见山,以后要介入父亲的日常开支,保管父亲的财务,觉得这样垄断了父亲的财务父亲就没有钱继续去赌博了。
气急败坏的老阿乡便生气的离家出走,去找电影院的老板寺林新太郎,他是老阿乡的故人,几年前重新邂逅,到了电影院见人就借钱。
寺林早被淑子交待过,所以对其借钱不予理睬,让老阿乡一块看老电影,他们看着看着,感慨万千,毕竟那些作品自己也曾牵涉其中,和女主角还是老相识。
在阿乡年青的时候,他在电影公司的片场里面做场记,和女演员桂园子属于零距离接触,桂园子不会傲慢,和大家就像是家人,和阿乡也很聊得来。
当年的寺林则是一名播放电影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就是呆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很少和外界接触,难得遇到送外卖来的淑子,当天就对她一见钟情了,可淑子却喜欢上了阿乡这个轻浮浪子。
那时候的阿乡就有了赌博的毛病,不仅松尾淑子喜欢他,连桂园子也对他有意思,特意约他一块出去度假,结果阿乡把寺林新太郎、淑子一块找来了,桂园子明白阿乡对自己没意思,也就没有继续示爱。
在聚会期间,寺林胡诌阿乡最近在写剧本,阿乡也配合胡说,还说的有声有色,让两个貌美如花的女生听了渐入佳境,羡慕不已。
阿乡当场发挥,胡编了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爱情剧本,说是女主很喜欢某个演员的戏,总是恋恋不舍的去看他的戏,忽然有一天,男演员从屏幕里走了出来,和女主谈心,一见钟情,带着女主离开了残酷的现实世界,一块回到温馨而浪漫的电影屏幕里面。
阿乡在片场工作久了,对电影的一些技巧和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技术,而且之后他也真的心血来潮,兴致勃勃的去写了自己胡编的剧本,居然也被老板认同了,并且让他来做导演。
我想到电影《王牌特工之源起》里的一句台词“如果上帝要人飞行,就会给他翅膀”,但是上帝给了人翅膀,事实上还得靠人去学习和掌握如何飞翔的技能。
那一天,片场的所有人都改口不叫他阿乡,而是叫他导演了,想不到第一天阿乡就因为紧张弄得肚子不舒服,连续上了几趟厕所,让大家觉得扫兴,又因为拍摄问题被剧组的人反驳,与他针锋相对。
阿乡一生气就吵了几句,不小心就从拍摄台上摔下来,直接摔成重伤,和剧组人员意见不合多少有点欺负他是新人。
这一摔把阿乡的勇气彻底摔没了,他没有再继续,而是向老板提交了辞呈,老板也没有挽留他,可能觉得他连一点打击都受不了,不适合做导演。
离开片场后的阿乡和淑子结婚,过着清贫的日子,曾有导演劝过淑子,他说想拍电影的家伙全都是无赖,劝淑子不要和阿乡来往,在大家的眼里阿乡就是一个无赖。
这几十年来阿乡和游手好闲的人差不多,没事做的时候就在家里好吃懒做,有工作的时候就把钱都拿出去赌博,好几次欠了赌债都是妻子和女儿一块想办法偿还的。
淑子是一个很忠贞的女人,只要嫁给了阿乡就无所谓他日后怎么样,女儿对父亲的好赌也是一肚子苦恼,难免愤怒父亲的行为,可她又很孝顺,只能默默忍受,破罐破摔。
突然有一天,勇太从老寺林那里拿到阿乡年青时候写的剧本《电影之神》,觉得内容很不错,就劝老阿乡去参加比赛,并一块进行删改,创作,想不到一举获奖,拿下了百万元大奖。
老阿乡得知自己获奖后激动不已,特意跑到电影院去告诉寺林他们,大家都热情的为他庆祝,也有年青的导演愿意将他这部剧本拍成电影。
老阿乡年事已高,可能是太兴奋了,身体出现了状况,被家人送进了医院,出席颁奖典礼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有勇太。
老阿乡想在自己去世之前再看一遍桂园子的电影,那一刻,他终于看到电影奇幻的一幕,桂园子从屏幕里走了出来,他们已经几十年没见了,桂园子带着他进入屏幕,回到了曾经的片场,她觉得阿乡本来就属于那里。
圆山乡直在老年才被肯定了他的才华,这一幕确实来的很晚,假如当年的他能继续坚持,是不是有什么转机呢,离开片场后他喜欢喝酒,喜欢赌博是不是一种自我麻木,算是自暴自弃呢。
不过他有一个忠贞的妻子和一个孝顺的女儿,连外孙子勇太都能传承他的衣钵,也算是他前世修来的福了。
寺林曾说过“每一镜之间,都有神灵寄宿其中,那就是电影之神”,意思就是真正的电影,每一个桥段都能引人入胜,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烂片当然做不到这点。
桂园子曾被出水导演嘲讽演技,她不以为意,她说“引导笨拙的演员演出精彩的戏,不就是导演的工作”,桂园子的黑白电影如今以成经典,阿乡和寺林也经常看她的老电影去回忆曾经相处过的时光,人生苦短,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开心呢。
其实我和一些观众一样,都觉得阿乡配不上松尾淑子,当年淑子应该嫁给寺林新太郎,如果是这样,也用不着那么奔波劳累,可缘分总是出人意料,淑子用自己的一生守着一个放荡不羁,不务正业的男人。
电影之神做馒头的都有他的灶王爷,做电影的有自己的神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每次看到剧组开机,都不知道他们在拜什么,总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后来据说,拜的是四尊正神:一拜法兰西卢米埃尔兄弟无上开辟尊者佛陀,正副。
二拜美利坚格里菲斯过去未来大势菩萨。
三拜俄罗斯爱森斯坦自在王菩萨。
四拜拜关老爷、黄大仙之类。
记得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举行了颁奖典礼。
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李安说,“感谢电影之神。
我必须把这个分享给所有为了这个影片付出的3000人。
”追忆 似水年华没有人永远看电影,但总有人正在看电影,在任何的角落。
松竹映画公司成立100周年纪念电影,改编自原田マハ的小说。
90岁高龄的老导演山田洋次的命题作文。
可谓是老导演写给电源的情书,日本“谢飞”的最后一哆嗦,追忆了自己的青春,追忆了日本电影的高光时刻。
如果做一个类比,山田洋次就相当于中国的谢飞,二人都是八九十岁的高龄,都曾见证各自国家电影的高光时刻,不同之处是谢飞基本上已经息影,山田导演老骥伏枥,还活跃在日渐式微的日本影坛。
电影之神 三位一体在本片中,三是一个奇妙的数字。
比如故事中的三角恋,文本中的三角关系(剧本、银幕、现实)三位一体的互动循环,比如,三层镜像关系。
关于故事,有些套路化,无非是三角恋,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三板斧。
这样的废柴故事设定在《百元之恋》中似乎也看到过,作为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小众影迷,对于这样的老套就会略显审美疲惫,虽然故事始终没有逃离家庭片的窠臼,但是透过这些,你能感受到一位老导演对电影的拳拳之爱,对电影之神的敬畏之心。
#电光幻影# 《电影之神》,也许没有封神,也许只是人生的一场梦。
这部电影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时期,我心中非常期望的作品,然后实际的观影感受远远达不到预期。
作品的讲故事内容让我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割裂。
这个跨越时空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在年轻时期和年老时期,几乎判若两人。
当然,生命的阶段分很多种,人都难免会站在不同的位置点,看着不同的风景,我们确实很难明确的说,自己的人生到底哪一个阶段才是巅峰,但是汇合起来,他们可能看起来是极度不一致的。
但是本片作为一部作品来说,割裂的人生不可怕,割裂的人生却无法被说清楚,才是最可怕的。
影片中主人公的年轻时期,几乎是一部非常有色彩的作品,呈现了多种多样的感受,不算感动,但是气息浓郁,给人活泼和跳跃的感觉,就连色调使用也偏暖的黄棕感,主人公的热情从头到尾的铺垫着,那种感觉还是很令人畅想的。
不过有时候,有理想和热情,人生也不一定就能朝着幸福的方向去奔走。
我们都以为自己的努力是在争取着更好的生活,我们都期待日子会越过越好,殊不知人生的节奏本来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能做的是尽力,而老天爷的剧本,往往比作品更残酷。
苏打的演技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一直无法欣赏他的颜值,所以不能理解作为偶像和实力的他,外在的吸引力,可是恰恰相反的是,我欣赏不了的颜值之外,苏打接演作品的选择能力一直还是很强的,基本上演技方面的成熟感更令人觉得温暖。
不过平心而论,在电视剧中,他的表现一般来说更优秀一些,而电影里往往人设都乱七八糟的。
这部《电影之神》也是如此。
尽管是苏打主演,尽管演技已经尽力,但是人设崩塌。
这个主人公在成为独立导演的路上的优秀和尽力基本上我完全看不到,所谓电影之神,感觉是运气更胜一筹。
所以当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我感觉他是怂的,还超级玻璃心,虽然我能理解,但是这样的人生起伏不也成了理所当然嘛。
说起来,当老年的主人公和孙子谈论起剧本的时候,这个在老去后几乎令所有人不喜欢和讨厌的主人公,突然变得更真实了一些,虽然依旧让人不喜欢。
但是有时候又觉得,电影电视行业可能真的就是如此,不是如今的造星运动,而是当电影还是被认真的当做艺术对待的那一辈人心里,他们中间很多人说刻苦钻研的,也有很多人不是不刻苦,但是他们更加天马行空,充满了不确定性。
那种不确定性,不也正是电影和艺术中的某一种蠢蠢欲动,于是有些人不切实际的做着梦,他们只是一直想活在梦里,一旦梦链接在了现实,人就真的过得好累,只有持续的梦,才能留住他们的灵魂。
电影之神,大概也就是更适合神韵之意吧。
但是这依旧是一部让我期待过高,失望过大的影片。
有些人会逐梦,有些人会困在现实,有些人运气中实现了梦想,有些人一生也没活过真正的自己,有些人至死都觉得无趣。
谁又知道呢。
作者:小佛搞特
人生如此残酷,神采奕奕的年轻人转眼就老了,五味杂陈。相比于明着引用的几部电影,我觉得本片的主题更多地是在化用只提了一嘴的《生活多美好》,看似是励志片实则是爱情片,男主生命中最大的礼物都是那个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好姑娘。最后还是感慨一句,这部片的特写拍得真他妈的好。
有些凌乱啊
山田洋次把畢生對電影的愛拍進了每一個角色里。
大陆四五代导演的孩子们,你们能或者敢给父辈拍一部吗?陈某某张某冯某某
尽管故事多少显得有些老套,但导演山田洋次那颗热爱电影的赤子之心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感染观众。尤其是当曾经电影当中偶像从银幕走入现实的桥段,除了能让人想起《开罗紫玫瑰》里的动人爱情,还有“在电影中死去”的浪漫感也会涌上心头。
谈起电影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睛都清朗,明亮,有光。山田洋次执着影迷的手,一起写下这封给电影之神的情书。“中秋节快乐,愿电影伴您入梦。”
潸然泪下,三星半。
看电影看到死。老年人抒起情来也是让人受不了。
从日本电影黄金年代一路看过来的影迷应该很清楚山田洋次想要追忆和致敬的那个年代。《电影之神》不算出色,但传达出的情感信息却很容易让熟悉他的观众捕捉住。
依旧是山田洋次式的家庭空间、女性出走/逃离与最终抚慰式的又多少有点一厢情愿的和解的答案,不过难得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而且是年纪这么大的导演,如此直接甚而是有点笨拙地探讨新冠时代的观影体验以及电影和影院空间之于人的意义,只不过最终从银幕里伸出的电影之手,没有真正表现出电影的力量,和很多个角色的肢体表达一样,是过于漫画式的。完全代入里面女儿的视角,她是一个说出自己的不开心、愤怒以及委屈的女性形象(怡微),喜欢桂圆子载着树子去找乡时候的坚毅与眼里的泪光,还有淑子望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说“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可惜山田洋次最终也没有给她们真正为自己代言的机会,就像乡以及很多个男性角色始终不敢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一样,而导演总是通过一个突发事件来解决这些事情。#11th BIFF#
这得多缺钙才能跪得下来啊~~~~~当然营销活计的不在此列
手里正拿着瓶朝日看着,电影里的角色也在喝朝日,就给人一种很生活的感觉,但如果是拿的勇闯天涯就不是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下雨的夜晚,前景是雨打在绿植上,隔着窗户阿乡同淑在告别,二人出来后拥抱在一起,我时隔许久久违的因为电影里的爱情害羞了。偶尔煽情一下,但就像后景伸出来翘着的脚或者要去叫救护车时慌乱的摔倒,这样的细节与可爱就是山田洋次吸引我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在于,仅用两个小时就打消了我想嫁给菅田将晖的念头
每个电影瞬间都藏着电影之神吧。在追求梦想的道路多数人是碌碌无为 或者失败的 或者可能成功来的很晚很晚,即使你有才华或者才华一般。你也可以提早认识到自己的才华程度 像男二一样有几个实现和梦想相关的方案,最终能够踏踏实实 稳定的实现自己的小愿望,这可能是导演想表达的吧。男主的转变当中太割裂了,确实让我觉得 这也太玻璃心了,可能换一种方式更好,但是可能又会不够戏剧冲突。愿电影之神 保佑我们。
活到90的年纪,才能拍出这样豁达的电影吧,让残缺的就这么残缺着,一辈子就过去了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又想笑又想哭。片尾曲真好。
前二十分钟把我看得暴躁到不行,以至于后续回忆很难代入。年轻时有梦有神又如何,都不是变成老无赖的理由,太割裂了这故事,演绎也没补救得了。
昨天刚好看了《倒数时刻》,今天就看到《电影之神》。两部都是在拍有才华的创作者,前者是失败失败失败然后坚持,后者是失败然后放弃。《倒数时刻》是林-曼努尔·米兰达当导演处女作,《电影之神》是已年纪90的山田洋次拍的第n部电影,这一新一老似乎都在向观众讲述一件事:你有才华,但你也不得不坚持。你有才华,也得相信自己有才华。奇妙之处,这两部电影都给有才华的男主安排了一个始终支持他鼓励他的好友,不管两人之间产生过什么矛盾,到最后依然能坚定地相信他有才华并支持他。看来,在男性创作者中最与他们惺惺相惜的未必是女友,而是好友。
30/8/2021 @ 英皇iSquare [summeriff]。算是近年山田洋次的失手之作吧。雖然好幾段有被感動到,但老實說年輕組和現代組兩段的割裂感太大了,而且真的談到電影有關的情節比想像中少。個人覺得尾段用自己方式去講Save the Cinema,可能才是山田洋次在經過後疫情時代最想拍的東西吧。
三星半。把看似无趣的镜头串到一起变成一部电影,就会有说不出的魅力,每一镜之间都有神灵寄宿其中,这就是电影之神。有被结尾“死在电影里”震撼到。
不吃情怀饭,不加情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