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最开心的事是终于看完了《浪漫的体质》,里面的台词真的太好太好了1.“没关系,对于曾经爱过的人,本来就会在意一辈子。
Ta过得好不开心,Ta过得不好也不开心,要是跟自己认识的人好上了,那更不开心!
”2.“分手的理由,不可能只有一个,毕竟相爱的理由也不止一个。
总之爱情,就像是汽油之类的消耗品,没消耗完车就能继续开,消耗完了,车就停了。
”3.“不要去纠结你的心意会持续一天还是一千年,没有人是提前知道这个后才开始恋爱的。
去爱吧,不要浪费了时间。
”4.“不要总是和爱人讲理,非要争论出个对错才行吗?
非要打败对方吗?
相爱的人之间怎么能这样?
女人不是你能理解的动物,拥抱对方,说你爱她就好。
”5.“闲着不干活的时候,也不要有负罪感,虽然表面上是什么都没做,但视线未及之处,却并非如此。
我们的内脏不是在努力消化摄取的食物吗?
就算是干坐着,我们也是在完成一件绝对崇高的事情啊!
”6.“就像当初没有料到,这么努力所得到的结果也不过如此。
也许待着不动,名牌包包反而会意外地从天上掉下来呢。
反正是个奇怪的世界,不如在最低概率的事件上赌一把。
这就是我今天无所事事的理由。
”7. “也许是到了那种年龄,只对互相信赖的关系感兴趣。
我们的身体在传来信号——不要在没有信赖感的关系上浪费时间啦,这样对你的身体健康比较好!
”8.“撒娇这个词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啊?
英语里的lovely,cute是迷人,可爱的意思,法语里的Charme是把自己迷人可爱,有魅力的一面展现给别人的意思。
只有日语之类的语系里能找到意思一样的替换词,看来撒娇只存在于亚洲文化中。
但是,女人为什么一定要会撒娇呢?
”9.“告白的话,当事人的内心充满热情就行了,具体的用词有这么重要吗?
”10“钱会没有到什么时候啊?
”“钱,会一直都没有的”11.(恋人去世后的恩静)“你要活下去,要记住我。
不是单单的一个我,而是和你一起幸福过的我。
如果你也不在了,那么谁来记住曾经如此幸福过的我呢?
”“我总觉得自己存在的空间比我的身体要小,我痛到要把自己的身体蜷缩起来,配合那空间的大小塞进去,然后在那空间里勉强呼吸着。
那么那么痛,我却要继续坚持下去。
因为要记住你。
”12.“什么是爱呢?
我爱的人总能让我笑,让我突然就变得善良。
”13.最后是那句分手时的经典对话:“那我的幸福呢”“你的幸福为什么要问我?
”
30岁是一个负荷超载的词汇,尤其是对于女人。
30岁以前,青春动人、娇俏可爱,犯了错误也可以用“不够成熟”来搪塞过去。
30岁以后呢,你爸你妈、护肤品BA都会告诉你:你的胶原蛋白正在流失、你的皱纹正在生根发芽、你的子宫正在丧失功能!
要是你30岁且单身,喔,你过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将归零,耳边响起时钟的判词:tick tock, tick tock。
如果你也和老友记里的Rachel一样,感慨30岁大限已至,预想中的白马王子、郊区洋房、两个孩子一条狗都没有出现,不要慌,我推荐你去看一看这部韩剧《浪漫的体质》,一部讲述三位30岁未婚女生日常生活的轻喜剧。
小品剧,全靠台词堆砌,但实在好看。
有多好看呢,我和白白一起看,绝不快进,看完一集,相视一笑点头鼓掌。
导演艺高人胆大,找了一位演技派男主角,绝不靠脸,《请回答1988》里的正峰欧巴,然而看到激动时刻,白白对着屏幕大喊——这个男人,啊,我要!
请放心,这并不是那类“我30岁、一无所长、天降两个绝世帅哥拼命抢着要爱我”的狗血爱情片。
电视剧开头,就是主角们吃着零食,吐槽电视里的纯爱剧情。
身为编剧兼导演的李炳宪显然饱读诗书,看过很多韩剧,各种经典桥段信手拈来调侃一番,唔,韩剧解构主义。
这个剧颇有点日剧气息,每个人都是嘴炮,有说不完的话,朋友聚在一起是吐槽大会,连谈恋爱也是一男一女在唇枪舌战中擦枪走火,动了真心。
一切故事始于心碎。
第一集,三个女主角各怀伤悲。
真珠,大学男友,分分合合七年,最终因为男生的出轨而彻底分手,咬牙买下名牌包,决心严肃认真地追求编剧事业。
寒珠,曾经的校花,大学被男人苦追,意外怀孕生了小孩,男人此时却说要追求自由撒手离去,只好从头开始工作养活自己和小孩。
恩静,自己导演的纪录片意外获得市场好评,赚到了钱,然而深爱的男友癌症离世,过分悲痛走不出来。
都很惨,出轨、意外怀孕、癌症,韩剧狗血要素一个不少。
但也就到此为止。
之后的15集,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就是三个女人、一个gay、一个小孩住在一起,认真工作、谈谈恋爱、聊聊天、吃吃夜宵,不要太爽。
爱情在这个剧里,不是连贯的事件,而是对象,被观察、被拆解、被体验。
女主角是电视剧编剧,男主角是电视剧导演,其他主角都是影视行业从业者。
他们一边写恋爱剧本,一边谈恋爱,在现实和虚幻中穿梭,探寻爱情的种种形态。
明明相爱却不戳破的工作伙伴、有过很多快乐的回忆但还是分手了的初恋对象、想要分手又不够果决的懦弱男孩、怀抱死去恋人的回忆无法向前的职业女性、甚至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有办公室三角恋谈。
有恋爱中最好的时刻:心动、暧昧、宠爱、默契、依赖;也不回避那些残酷的部分:懦弱、疲倦、背叛、决绝、怨恨。
《恋人絮语》拍成电视剧,我想,也不过如此。
第七集很好玩。
女主角林编剧写不出告白的戏,和男主角孙导演讨论,两个人假戏真做约会了一天。
林编剧罗列了几种韩剧套路表白,都不满意。
纯情派。
两人在餐厅里,男生害羞转过头,对着墙壁表白:从一见面就喜欢你了。
土豪派。
在奢侈品店,男生给女生买手表。
女生问: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男生轻巧地说:今天是要送礼的日子,因为是我向你告白的日子。
耍帅派。
男生抖着腿,吃着冰棍,甩给女生一根冰棍。
女生问:干嘛?
男生说:不觉得很酷吗?
女:像个傻子。
男:那个傻子爱着你。
此时,孙导演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起告白的方式,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的那份心意,很好地把那份心意表达出来会更重要。
如果连观众都能把自己带入到那个情感的话,“我喜欢你”这一句就够了吧。
林编剧列举的表白路数,也没什么不好,只是事件感太强,为了告白而告白,格式化的浪漫,跟在宿舍楼下点蜡烛表白、求婚搞marry me气球差不多。
二十出头的小女孩,或许会倾心于这种戏剧性的告白,但像林编剧这样的轻熟女性,却难以被轻易打动,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孙导演说形式不重要,情绪到了、最平淡的话也可以表达最深的情。
嘴上是这么说的,他自己却亲身示范了什么叫做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的满分表白。
太浪漫了,抄下来供大家品鉴。
周末,女主角打电话约他出来吃冷面。
在面馆,男主角说:今天真是听到了好多我喜欢的声音。
用懒觉填满缺乏睡眠的周六早晨。
转动洗衣机。
再次回到床上,在床上滚了好久,看一会儿书。
阳光透过云彩照在我的脸上,心情很好。
这时候,洗衣机响起,是舒伯特的鳟鱼——我很喜欢这个声音。
明明应该晒衣服了。
但晒了阳光的被单软绵绵、很蓬松,舒服的不想起来。
快递来了——我很喜欢这个声音。
网上订购的衣服时隔好久才到,穿的很贴身,心情变得更好了,我决定晒衣服。
快要晒完衣服的时候,咕噜噜(肚子叫)——我喜欢听这个声音。
啊,要吃点什么,自己做好麻烦,但又不想订餐,正要吃拉面的时候,接到了编剧的电话——这个声音,我真的,真的很喜欢。
深情地讲完这一段,还酷酷地问编剧:不过,非得要告白吗。
30岁谈的恋爱,和二十出头会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这些年没有白活,人生、事业上都有一些长进,我猜测,大概会更清楚明白爱情的有限(聪明的早恋宝贝可能17岁就领悟了)。
恋爱无法提供柴米油盐、无法解决工作的挫折、更无法纾解人生种种无常。
至多是提供一些甜份,获得一些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生活无止尽的困境和难题。
就像男主角说的,对你的这份喜欢,让原本开心的一天,变得更幸福了。
也听好多朋友讲,现在再谈恋爱,肯定不可能有当年那种为你开天辟地、为爱奔走天涯的劲头了。
不过,这真的是坏事吗?
剧里的三位女主角,都经历过一些心碎,也犯过一些错误。
或许无法那样莽撞冲动地去爱,但还是可以振作起来,再爱上别人,也会爱得更好。
小时候看电视剧里讲“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觉得很悲伤,如果注定要失去,那干脆一开始就不要拥有好啦。
现在年纪大一点,变贪心、变狡猾了。
的确,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无论是健康还是爱情,都不是理所当然、一劳永逸,因为知道会凋谢、会流逝,更要付出努力、好好珍惜。
最后一集,女主角靠在男主角肩头,说着略带神经质的情话:散步的时候讲一些无聊的笑话真好啊。
我讨厌火热,想要以这样不温不火的温度,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很久没有写了啊。
该从何说起呢?
想说的话有很多,却毫无头绪。
先从《浪漫的体质》说起吧。
我,遇到了非常非常喜欢的韩剧,是非常非常独特的剧,独特到好像用文字来记录和形容它就是一种降维。
但是怎么办,想要记录下自己喜欢它的想法,整理一下混此刻乱的思绪,那就用文字这个载体吧。
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个人,李炳宪导演,之前拍过《阳光姐妹淘》,但那不是我的菜。
有好几条主线,主要是说三十岁女性的工作生活恋爱状态的,是群像电视剧,which是我喜欢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
最中心的主线是作家林真珠,延伸开去有导演孙范秀作为爱人,纪录片导演李恩静和制作公司营销部室长黄韩珠作为最亲密的亲故,以及她们各自的爱人、亲人、同事、朋友等等。
有逻辑地记录一下这部剧让我如此喜欢的原因吧。
首先,这部剧让我意识到,一部好的影视剧作品,可以让人深刻地了解一个ta原本并不熟悉的行业,比如《Melo体质》。
清晰地刻画了导演、编剧、演员、制作公司、经纪公司等等一系列从事影视行业的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如何配合衔接,他们各自的工作状态,工作中会遇到的瓶颈与烦恼,背后的筹备工作,庞大的行业链等等,让人忍不住感叹 “啊,原来一部电视剧是这样被拍出来的”。
不得不让步的广告植入也好,总导演与编剧、选角导演、服装导演、配乐导演、场景导演、动作导演之间的配合也好,一部剧绝对不能忽视的预算也好,边拍边播,一边让编剧根据观众的反响修改后面的剧情也好,演员和经纪人之间的地下恋情也好,总之就是让我更加了解了影视制作这个industry,四个女人从大学同级同学到最后因为一部剧而聚在一起,各自从事着不同的工作,这是行业的魅力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最终有无得到什么抽象的收获,这些具体的知识进了脑子就已经不亏了,比如《机智的医生生活》向我展示了医生们辛苦的日常,《没关系是爱情啊》让我了解了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患者的日常,《Normal People》让我了解了爱尔兰大学生们的日常,虽说肯定不是完全真实和全面的日常,但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佩服编剧了,是在用眼睛观察用脑子写作,故事线的发展是自然不煽情的,人物是立体而自恰的,情感发展是循序渐进不突兀的,不把观众当作弱智,让作为观众的我感受到了尊重,好像自己代入任何一个角色,在当下也会自然地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选择。
呀,这个感觉真是很不错。
而真珠在剧中说的“怎么办,编剧想说的还有很多可是只剩下最后两集了”,也是李炳宪编剧和许许多多编剧的心声吧。
李炳宪导演的魅力之一——让角色代替自己说出想说的话,这部剧的标签之一就是金句频出,编剧是在用心写作没错了,就像我们苹果姐睡前也反复在脑中雕琢着歌词而睡不着那样,只要用心了就有效果,就能被观众看到。
接着,是剧中的各个人物了。
说实话所有人设我都喜欢,但是篇幅有限,那就说说我最喜欢的恩静好了。
因为喜欢看纪录片而成为了纪录片导演,这点就够我喜欢的了。
纪录片的镜头是客观的、理性的、记录下真相的、带有科普色彩的,知识就是知识,历史就是历史,不拖泥带水,没有拖沓的感性情感,这些对我来说很迷人。
而我们恩静就是喜欢这些东西的人,不屈不挠着地,认真地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因为纪录片成为了成功人士和富婆,又因为太多钱反而束缚自己而全捐给了福利院,有韧性,很要强,面对爱情毫不犹豫,但同时很倔强很执着,因为爱人过世一直带着精神上的疾病生活。
恩静无疑是个美丽的疯子,不过幸运的是遇到了同样是疯子的导演孙锡久(阿西,长得这么像干银鱼还这么有反转魅力,结果在剧中连名字也没有吗Peach导演?
)他俩的互动全程只能用一个妙字来形容,离别的时候为眼眸干杯直击我的心脏了,一个决定去没人听得懂他说话的Africa,一个为了拍摄朝鲜战争后被送往欧洲孤儿的生活决定去欧洲,最后也只是到互相欣赏的程度,爱情什么的谈不上,但是世上最性感的关系就是男女之间的友谊了不是吗(我的私心),希望不要有续集不要有第二季,停留在这里就刚刚正好。
说说最喜欢的几个片段:范秀导演周六独自在家享受周末,真珠范秀韩珠在勋四人去月尾岛放假放松,恩静和Peach导演一起在福利院的长椅上吃碎碎冰,真珠和范秀以刚好的温度恋爱,恩静和导演离别喝酒为眼眸干杯。
嗯,就这些。
刚看完的时候产生了“三十岁才是最好的年龄”的想法,用剧中的话说就是“三十岁是从头再来也不尴尬的一批人里最老练的,同时也是从头再来已很尴尬的一批人里最年轻的”,又被《没关系是爱情啊》里孝真欧尼的魅力占据了大脑,被成熟的成年人的恋爱观所俘获,因此非常向往轻熟、独立、坚强、有主见的三十岁女性形象,忍不住发出“离三十岁还有好远,还要当很长一段时间的young silly girl”的感叹。
不过思考了一下,我这个可以叫做“阅历焦虑”,魅力这件事是个体差异而非年龄差异,有魅力的人在二十岁也能做到有魅力的吧。
在成为有魅力的成熟女人之前,是需要经历许多的,或许阅历这件事心急不来,虽然但是我还是有点心急。
希望未来有时间能N刷这部剧!
总算是写下了这些话,算是给我的2021的前半段暑假做个happy ending吧!
ʕ •ᴥ•ʔ 第一遍不停歇地看完《Melo的体质》,和朋友闲聊起来,在被问到“好看吗?
”的时候我迟疑了一下。
坦白讲,它很难用好看来形容,当然也不是好看得难以形容--就是一部神经兮兮,婆婆妈妈,同时又很容易戳人的剧。
惭愧,这是我第一次看李炳宪pd的作品。
一见钟情。
选择三十岁的女性视角展开叙事,借助几位女主角的生活脉络,在日常对话里间歇地、诙谐地讨论自我,这在我看来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或者说这行为本身就蛮Melo)。
因为浪漫的现实落处不一定尽美的。
浪漫和现实,几乎被错怪为完全的对立面,就好像女性和三十岁保有魅力这两者不能被统一一样。
那些被称作玛丽苏的,专注于百分百的浪漫的剧本常常因为太过真空而显得虚假和遥远。
而如果只是追踪现实中的日常,又很流于琐碎。
李炳宪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一种平衡。
尽管台词密度高,话题又零散,但我作为观众依然被充分打动了。
这些琐碎的、片段的讨论不会因为没有引经据典、铺陈开来就显得不够隽永。
相反地,这部剧有太多可爱的对话段落。
剧中的三位女主都将三十岁:恩静是拍摄纪录片走红的新人导演,因为知心爱人的离去而一度轻生;寒珠被学生时代曾狂追不舍的前夫抛弃。
独自工作,抚养儿子;真珠因为和相恋七年的男友分手,又离开前辈编剧的工作室,待业在家。
这样三位不算很幸运的女性,加上一个和同性恋人去餐厅吃饭会被老板赶出来的弟弟,四个人住在一起。
她们常常拿着啤酒,和不同的人坐在一起,基于各自生命片段坦诚地交谈着。
正是这些絮语一般的段落,一句一句听下来,回味蛮久的。
有时候生活角落里的几句言语,也可以使我因为共鸣而欲击掌相庆。
恩静正在拍摄的新纪录片里,主要观察对象是过气的三十岁女明星素敏。
尽管不了解彼此所有的故事,她们也不觉得非要和盘托出过往来打动别人。
跟拍素敏的生活,旁观她的爱情,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恩静逐渐与自己达成和解。
那些烟霞一样浓烈的记忆,协同只能看见彼此的故男友,都可以被归置在宇宙的一角。
等到生命自然将近的时刻,再相逢。
“别去想那份心意是一日短还是千年长。
”听到素敏表达自己的感受,操控着摄像机的恩静,以及屏幕前观看的我,说不清楚谁受教更多一些。
而终于不再掩饰崩溃的恩静,对着亲故说出“我累了,抱抱我”--“感谢你,告诉我们你累了。
” 真珠请妹妹吃饭,在饭桌上敲醒仍然天真的妹妹;世上没有苦尽甘来这回事,钱会一直没有的。
二十岁不会有,三十岁也不会有。
人这一生其实都在持续地为钱而奔波。
导演劝解真珠,不用怕人生这锅拉面是咸了、淡了、没放蒜还是忘佐料,错了的话,修正一下就可以了。
寒珠借后辈前女友的口吻谈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用了十多集铺垫的有些无理取闹的另外一个女孩也只是男朋友单一叙事中的被捆绑者。
如果不能好好配合,让男友可以扮演感情中受害者的角色,就会被抛弃。
因此她不可以不无理取闹。
失败的感情里的双方可能都是太过于专注自己。
“你不是想要爱我,你是想要驯化我。
” 如此等等,这些真诚的对话是在探索Melo是什么。
虽然讨论Melo的定义这件事似乎就很狂妄且极不浪漫。
安排主人公在浪漫的框架里点出现实的无奈,这是成年人的真诚。
“到了三十岁,一切都会好的!
” 和同龄人聊起来当下的自己时,我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中的一些似乎打一出生,就像是奔腾不息的老火车,沿着一条不知何时就已经铺就好的轨道,哐镗哐镗地行驶着。
有时候甚至来不及欣赏沿途风光就继续向着薄雾般的下一站行驶去了;没有到站都不敢轻易停下来,更没想过要跳脱出去—因为一旦脱轨,就是事故。
另一些自我感觉好的,认为坐上了旋转木马,一路都会欢声笑语。
可是笑着笑着,忽然就发现没有终点,而起点也早已经找不到了。
在连贯受难的人生里寻找空隙,小小地越过常理,对既定轨迹反叛一下,这应该也算是Melo吧。
拒绝一些前辈的所谓忠告,无视类似“那就从我身上踩过去”的威胁,全神贯注于此时的危机,也是很酷的事。
三十岁是人生的站点吗?
或许是,但三十岁不是Melo的站点。
真珠说,“三十岁是最棒的时候--在重新开始什么,也不会尴尬的年纪里,最老练;在重新开始什么,会有些别扭的年纪里,最敏捷。
” 而近来日日上热搜的某综未播先火,博尽眼球。
怎么说呢,终于有人愿意在古旧的青春区间外寻找生机。
国综要探索自己的Melo了吗?
这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事。
然而前期的宣传中,“乘风破浪”的立意下过分强调界限,显得有点不自然。
“三十而骊”当然好,在对于女性真实的想象里加上年龄其实并不十分有必要。
真诚、专注地生活着,什么时候都可以生机勃勃,任何年龄都可以Melo。
*首发于公众号:NAN望录
(我会尽量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大力夸奖这个剧,但里面的梗,不会具体展开讲,一定要自己看才有意思)为什么这么想安利这部剧?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还是相信有一部分人共有之的感受,是能够传达并且被接收,我是普通人,相信能打动我的也一定能被别人感受到。
这个剧很欢乐,是那种在深刻真挚的底子上放飞自我的愉悦,笑过之后又被打动。
这个剧的感情和角色,让我感到憧憬美好,我想好好生活。
失去爱人的恩静,无意间知道自己一直和不存在的虚空对话,她站在客厅,轻声说着,我好辛苦,抱抱我,住在一起的真珠、韩珠和恩静的弟弟走过去流泪抱住她,有人轻轻说了一句,谢谢你,谢谢你告诉我们你很辛苦。
努力追求喜欢的女孩,为了她去搞笑剧团当配角,被前辈揍也坚持请女孩去看他的演出,之后他们迅速结婚生子,一年后男生反悔,觉得这不是自己要的生活,提出离婚,已经成了妈妈的女孩问,你的幸福是离婚,那我的幸福怎么办,男生回答:”韩珠的幸福为什么要问我呢?
“
口口声声说着爱情不存在的导演,喝了几杯啤酒以后,大谈感情史,忙得要死也要陪前女友吃不知道是什么的甜品,却在一天约会的末尾被女友质问,欧巴,你有喜欢过我吗?
一脸生无可恋的无奈表情搭配红扑扑的脸,忽然炸鸡店放了一首歌,那张脸瞬间变得温顺,表情像是要死一样呆滞,被坐在对面的真珠嘲笑说,这种反应,难道是前女友写的歌,结果不幸言中。
先说《melo的体质》的戏中戏特质,大约就是主人公真珠是一个编剧,她在剧里写的那个剧本就是《melo的体质》,剧里真珠和导演拍电视剧的过程,也就是《melo的体质》被拍摄的过程,全剧其实就是复制了《melo的体质》在现实拍摄中遇到的事情。
算是用电视剧的形式记录了这部电视剧诞生的过程。
真的很绕啊!
这个剧的导演和编剧是一个人,剧本很强大,随处可见编剧本人强大的自我,充斥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却完全不是那种自嗨和自恋的作品,因为拥有足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让人在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被激发出想要去理解他人和理解自我的冲动,是温柔的,是愉快也是深刻的,却不装腔作势。
接着是《melo的体质》的剧情设置了很多反转,笑得拍腿的,眼泪不自觉流出来的,心里莫名酸楚又甜蜜的,让人一愣的,很多很多,每一次这种情节出现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这颗心和心情,被写这个剧本的人的心,深刻理解了,被关照到了,是想鞠躬说谢谢的程度。
独自抚养孩子的韩珠,在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工作,老板严厉,工作不力会被狂骂,同时也是是公私分明的,从来不会让下属帮她买咖啡跑腿,在工作范围内遵守着职场人的明确距离。
憧憬着这样强大的上司,努力想变得像她一样的韩珠,在剧组和不愿意配合植入广告的演员进行拉锯战,被导演教育,为什么不用与生俱来的女性身份来撒娇,多叫几声欧巴不就解决了。
看的时候很气,韩国这个喜欢让女生叫几声欧巴来听听的毛病,确实有病,导演就安排了戏份去讨论撒娇文化这个东西。
接着大家都会好奇这个难题要怎么解决,毕竟植入广告还是要做,所有人却都不配合,参考套路也想不到导演会怎么安排这个冲突。
接着剧情往下走,完全是想不到的走向,极其神经质且好笑,看的时候就是目瞪口呆,完全脱离韩剧的套路。
(不能剧透,这段太重要,一定要自己去看)这个剧就是那种乍一看,觉得好像挺正经的,职场人士、单亲妈妈、失去爱人的纪录片导演,讨论的话题仔细去看,也不是不尖锐的,但导演总是会用一种消解严肃的方式去处理它们,把很大的问题进行戏谑化地处理,掌握完美的节奏感,在一定场景内完成反转,让你在看剧的时候不断获得新鲜感,也表达了导演对待这个问题的看法。
而且所有这些反转的情节都很妙,如同歌曲的highlight一样,让人想反复看,每一次都叫绝,感觉编剧想出这个点子的时候一定非常得意。
有种他设置了机关,等待观众被满足后大呼编剧牛逼后露出笑容的画面,不知为什么总有这种既视感。
穿绿色运动鞋的人是导演也是编剧李炳宪)而且我很喜欢的这个剧的就是比起一定要有故事的主线,按照起承转合的发展顺序以情节抓住观众不同,导演通过真珠对剧本特色描述告诉我们,通过人物本身的力量来抓住观众。
这个剧在我看来,所有出场的人都有戏,导演都在不断铺陈的场景里尽力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故事。
看起来是漫无目的闲篇儿,却让很多角色的魅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展示,像是都市人物的群像一般,人人都在做选择,都在承担自己的选择,也都在选择中体会属于自己的人生况味,他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啊。
韩珠的老板出场不到五次,时间不长,细节做得好,人物就立住了。
虽然是配角,导演却给了她人设之外又补充了侧面的速写,真实的个性是她社会身份之外的自然流露,这种人物的反差又蕴含了情节上的小反转。
韩珠老板想争取真珠的剧本在自己的公司进行制作,也知道真珠也获得了大制作公司的邀请,虽然知道自己没什么胜算,依旧安排了饭局希望做最后的争取,真诚表达了对剧本的喜爱,也明确自己不希望通过真珠和自己下属是朋友的这种关系,让对方为难,干扰真珠的选择。
整场饭局韩珠的老板都表现得得体大方,是让人安心又尊敬的样子。
镜头一转,真珠和导演走在路上讨论这件事,韩珠和老板那边是在喝酒。
编剧导演那组是在考虑斟酌,老板韩珠那组是预计到落败而沮丧,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人物的情绪形成对比。
就在此时,导演把韩珠老板那种明确强势的职场形象进行了一个小颠覆,以一种略心酸却很可爱的方式,让这个人物在固定形象之外有了反差。
(app:第一弹字幕组:小玩剧)写到这里,我忽然有点明白导演的用心了,比起一定要有个主线讲出很明确的故事,他其实更想描绘很多人的样子,社畜如韩珠有她的苦恼,强势如老板也一样,大家的难处是月亮背面的暗影,是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挫折,不狗血也不激烈,就是你我生活都要遇到的当时很苦恼,但终究会走过去的那段时间而已。
编剧就是在很努力展现这种微妙、琐碎和重要的生活片段,这也是我之所着迷这部剧的地方,编剧的敏锐在于他对人的了解,也是一种深刻的体贴
从来没在一部电视剧里找到如此多的共鸣,这么强烈的连接感,也从来没有在哪部剧里这么代入过自己的心情,好像每个角色的行为我都能理解,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对自己的和解。
像是导演说自己喜欢真珠的理由一样:”能让我笑,能让变善良。
“这个剧也是,当你看着爱的发生和逝去,看着人的偏见和包容,看着甜美和苦涩交织,好像有点明白剧里人的选择了。
就真的没办法很激烈对谁喊出渣男渣女,对一些事情也不会得出非黑即白的结论,就是忽然觉得心被什么温柔欢乐的东西撬动了,软乎乎的。
剧呢,没什么情节,大家谈谈恋爱,吃吃饭,说说话,大段大段的台词很密集,所有人都在聊天,有时候抓狂,有时候大笑,有时候流泪,有时候就是坐着发呆,但莫名很好看。
大约是导演说了想说的话,做了想做的事,而恰好,这些话这些事我都很喜欢吧。
喜欢到哪里我也说不清,像是恩静在一天结束买的那袋子冰棍一样吧,是疲惫生活中的甜味儿。
没有大道理,也没人很伟大,只是大家都珍惜自己的心意,都好好对待家人和朋友,都认真努力做着自己的工作,都对爱进行坦率真诚的表达,大约是这样,我觉得很好。
(社畜的清晨闹铃响起的时候,啊,太贴切了)在我写《melo体质》的时候,总觉得很难,剧里的那些梗和惊喜没办法被文字形容。
那些打动我的心情也不知道是不是同样他人接受。
这几年看小说比较少,偏重非虚构,剧也是,对剧情要求没那么高,甚至不怕剧透。
因为大约是放弃了对故事的需要,更看重写作者的感受和剧里人的心情吧,想要得到共鸣,或者仅仅只是想窥探别人的生活那样的,想去看看。
想被关照,也想关照别人,不管是我去看,还是我去写,不管是能不能被接收到,都尽力去理解别人,也因此而更懂得所谓人的心情。
我完全不是温柔的人,对自己和对别人都同样,也很愚钝,好多事情不说明白我也不懂怎么办。
这样的,所以才要多看,多写,想要更明白自己也更明白人。
还是喜欢人的,还是感兴趣的,对人的存在、感情、选择、生活和包括我在内的喜怒哀乐有好奇心的,真好,这样活着真好。
如果你也一样一定要看《melo体质》哦。
(起承转合安利剧
公号:不算认真的对话
目录:包包 / 服饰 / 鞋履 / 饰品 / 口红附带品牌、型号及价格 来源包括ins及韩网、各官网搜索🔍2020.01.29 更新至手表⌚️Part.1 包包篇👝👛👜💼🎒1.林真珠
2.李恩静
3.韩珠
4.夏允
5.秋在勋
Part.2 女士服饰篇👚👗👭
Part.3 男士服饰篇👕👔👖🧥
Part.4 鞋子篇🥿👠👡👢👞👟🥾
Part.5 饰品篇👑💍👓🕶
手表⌚️真珠所戴手表品牌皆为페라가모 타임피스 (Ferragamo TIMEPIECE)
型号:SFIK009-19价格:940,000 韩元
型号:SFBF003-18价格:1,360,000韩元
型号:SFBF001-18价格:1,240,000韩元
型号:SFIK007-19价格:820,000韩元
型号:SFIK005-19价格:官网已下架
型号:SFIK004-19价格:740,000韩元
Part.6 口红篇💄👄💋
韩国人很喜欢感受人生、总结人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他们的讲述往往很隔膜和生硬。
在剧里、在小说里、在哲学里,都能时不时地蹦出一些金句,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又有些腻烦。
不知道真正的韩国人生活,会不会像韩剧一样,说着说着便谈起了人生,并且用尽拗口的语句去形容。
碰巧的是最近几个月正好看到了喜欢的韩剧、韩国小说和哲学,但又真的很难写,硬要总结出一个主题,那就是韩国人对生命和时间的细腻感知。
我是因为一段话去看的韩国作家金爱烂的小说《你的夏天,还好吗?
》。
“每天我都在痛饮城市。
这改变了我的表情和语气,改变了内脏的秩序。
”优美、有力、准确。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8l7ckCiHwaF9rt-k0YSiIg我的日记到底有啥问题哦,又给我🔒了,真的不懂。
恩静终于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问,上一次哭泣是什么时候。
恩静想了想,记不起来。
他去世后的这两年的事,恩静好像都记不起来。
恩静开始描述两年前的事。
他在病房里。
太过痛苦。
他的父母只来过一次。
而她从未离开。
她感激那段一直陪在他身边的时光。
从未掩饰的痛苦,也是他留给她的记忆。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意识。
而某天晚上,她伏在他的床边。
他唤醒了她。
连话都说不出来的人。
她读懂了他的平和眼神。
恩静轻轻跳上病榻,依偎在他颈旁。
他在那一晚离开。
属于恩静的故事,一开始就已经是结束。
弟弟晓峰上班时,不放心爱人去世后却平静的姐姐,又折返回来。
在浴室中看到了割腕的恩静。
好友们以各种理由搬进恩静的家,小心翼翼的什么都不提。
只提供陪伴。
出院的恩静仍然平静。
日常与好友和弟弟在家中聊天,醉饮,餐食。
独处时,与他对话。
别人道他已离世。
她仍在每天与他对话。
聊他们共同的回忆。
因拍摄亲日派国民的纪录片而开始的相识。
因探访美食与寻找拍摄对象而开始的相知。
从床榻到病榻的依偎。
不知是否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次烟火。
如遇到,便燃烧。
只绚烂这一次。
恩静靠这烟火的余温在度日。
曾是纪录片导演的恩静,开始了新的工作。
不听话的女演员不愿素颜出现在镜头中,调皮的把摄像机对准了恩静。
恩静在剪辑镜头时,看到了日常与他对话的自己。
静止的时间与空间,开始流动。
生活的基调,仿佛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决定。
恩静在十岁的某个白天。
一个吃到了棉花糖,玩到了旋转木马的午后。
因母亲不甚欢颜茫然注视远方的一幕。
没有记下欢乐,而将沉静写入生命。
并没有刻意记得的某件事,一直跟随恩静的人生。
执着不想放手的记忆,却终究要让他远去。
她不该记起。
但又怕忘记。
恩静的爱人在两年前离世。
沉静的恩静遇到爱人时,绽放了一生的绚烂。
爱人离开了。
这世界再与她无关。
他走出了时间,她冻结了时间。
她从未与他告别。
又仿佛在进行一场漫长的告别。
这一次别离要来到最后的时刻请听我说我留在世上的爱人生命不止一次烟火再遇点点星光,也许是另一个我我期望他出现照亮你,温暖你而我,请让我在你心底沉寂不要怕忘记不必去记起只需将这基调写入生命曾有过的时间中有人深爱着你
剧集密度很大。
精神状态癫癫的,但大家都癫时就和谐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好喜欢。
每个人都好有特色好可爱好真实,主角更是很酷。
剖析人性也很有一套。
还真能学到东西,比如令人快乐的骚扰。
“啊,我也想快点成功,幼稚地活一把。
我要是成功了,就要变得彻头彻尾,变得既幼稚又傲慢。
”“撒娇用其他语言怎么说?
”哇好厉害的思路。
经纪人掩护艺人打嗝好可爱。
孙范秀在第7集最后讲的关于喜欢的声音的那段,好扎实好生活。
第13集就放屁这件小事进行认真地讨论,但得到的宗旨适用性强,最后一幕四名女性在一起好赞啊,想起《新闻女王》的结局。
当自己还没意识到已经遇见了甚至喜欢上新人时,回顾和前任的点滴是否就是好好告别?
第15集导演开会的状态酷毙了。
昨天你闹别扭了?
→昨天我让你难过了啊。
小声吵架好搞笑。
真珠对在勋的描述总结起来就是PUA,有点看不明白他俩。?
第16集两个女孩拍奔跑的戏时鸡皮疙瘩一阵一阵起。
“讲讲一直以来都没有说的自己的事。
”另,开头带一点点政治色彩:中国式开放厕所、亲日派。
不到30来看这部戏,应该是看不太懂的,如果看得懂,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很宽广温柔的心怀。
世界上大多数人,多多少少自负,觉得自己很特别,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过了青春时代,过了30之后,发现自己遍体鳞伤,一地鸡毛,生命黯淡无光。
其实人生并不是变成这样的,而是人生本来就是苦涩又枯燥的,但有过野心与梦想的人,为之奋斗过最好青春的人,谁能轻易甘于承认自己的平凡呢?
浪漫的体质就是非常适合治愈这一部分人的作品。
这个作品的好处有太多人说过了,我说说我看过的弹幕吧。
在夏允和在勋刚刚在一起恋爱的时候,多甜啊,在勋对着下水道说夏允我喜欢你。
甜到一想起他们分开时候那种吵都没力气吵的疲惫,就心酸,弹幕是这么说的:人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多好啊,虚伪又热情,浪漫又新鲜。
这一条弹幕引起了弹幕大军的广泛共鸣,大家对“虚伪”深有体会。
刚刚开始一段感情,刚刚对一个人动心的时候,我们总是美化了自己,隐藏了很多自己的缺点,去吸引那个人,那个人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虚伪,但这种可爱的虚伪其实是一种理想啊,如果我们真的能成为那样的人,那多好,我们就可以对爱的人很好很好,我们的生活也会很好很好,可是,虚伪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等到我们真正在一起,就变成了减分,如同台词里说的,开始恋爱的时候,看到的是恨彼此的心。
所以那么多感情无法继续下去,我们都在说为什么你和当初的你不一样了,感到被骗,我们爱的人也是一样的。
很少有电视剧讲这个主题,偶像的“虚伪”是真实的欺骗,穷人装富人,恶女装白莲花,这种浅表的让人一下判断正误的虚伪,然后理所当然的有个完美的正义的人来成为真正的主角。
狗血,跌宕,可以2倍速看完, 好像大家习惯了偶像剧是麻痹现实的憧憬。
当看到浪漫的体质说的虚伪,惊觉这才是人性,才是真实的恋爱的心情,所以许多人看着默默流泪,不去倍速播放,愿意沉浸在角色和他们的絮语中。
浪漫的体质是温柔的,让人看到了自己,却不去苛责人们,这是这部剧最大的成功,这么多的角色,10多个,每一个人都可爱,没有人是坏人,为什么能做到,因为创作者的心是温柔而慈悲的,他平等地甚至仰望着每一个角色,用绞尽脑汁找出学生优点的好班主任一样,刻画着立体的他们。
人怎么可能只有一面,怎么可能万事完美,对于看剧的人,和现实中经过挫折的人,与其给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境,作家大人选择给了人们一种包容,就是你的挫折是暂时的,你憧憬的恋爱是没问题的,你是可以被理解有知音的,你也是可以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的。
夏允和在勋,夏允的低落在勋没有好好照顾到,夏允的堕落更像是一种求关注,后来变成了报复,而在勋一直拖拖拉拉是自己缺乏安全感不想分手,他想得到关怀而不是很累地去关怀别人。
他们其实并没有好好了解彼此,而是在失望中积累了情绪,扭曲了自己和对方的本来面貌。
我一直担心在勋会真的和韩珠一起,这样在我看来是让职场西垮塌绝望的,因为韩珠对在勋的感情,在我看来是姐姐对弟弟,是一个经历挫折又有一个好上司的前辈,对于彷徨的后辈的关心和培养,如果这种关心是因为掺杂了私人感情,那么韩珠的格局就小了,作家大人塑造韩珠上司酷姐的意义就被大幅削弱了。
职场戏份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作为社畜,被呵斥来去,不公平对待已经成为习惯,韩珠上司从来不让下属为了私人事情跑腿,也不利用下属的友情为公司带来利益,吃饭最先照顾的是下属,这几点,足以让所有社畜泪目。
最后作家大人给了两人分别的结局,真的太开心,太高兴。
韩珠能谈一场合适的恋爱,还在彷徨中带着虚伪的在勋,和最熟悉的夏允有了重新认识彼此的机会。
爱情没有一帆风水的,严丝合缝的太少,大家不都是在争吵中失去了激情?
就像最开始的真珠和焕东,就像在勋和夏允。
作家大大是温柔慈悲的,他仰视着每一对恋人,给他们机会,也是给我们观众机会。
就像对于虚伪的开始,作家大人的观点也是:失望某种意义上是必经步骤,妥协,决裂 妥协,乃至激烈决裂的过程的连续,了解鬼地方的过程,或许亦是变数的连续,爱情的本质,是与变数的斗争。
人啊206块骨头,40-60万亿一个细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当然也会遇到合适自己的体质。
在勋和夏允的体质,才是平凡人最励志的爱情结局
这种群居生活真的不可求啊,太难了。职场戏比感情戏要厉害多了啊!
인생드라마 除了孔明那对看着有点郁闷外,每条感情线都挺有意思的,色彩很鲜明,不会撞“即视感”。最喜欢恩静的两段感情线,非常理想性的志同道合,让人对这样的感情生不出一点忧虑,不会有“电视剧he结局后才是悲剧现实的开始”这样的担忧,因为从故事的开头就难以实现。
导演风格贯彻到底但更丰富的一锅东西,有爽到hhh 以及千禹熙真的好灵哦 泡菜端着演戏的女演员太多了 她就有张有驰地刚刚好 太舒服了。ep7手表店里千姐绝了吧,语气停顿和神态秒切另外一个人,cos神剧233333
这有啥好看的?????
垃圾。
越看越舍不得,越看越好看。生活本身平凡而精彩,缺乏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积极幽默的态度。
什么叫中国式开放厕所???
这姐仨是学啥专业的,能做写作,编导,剧广工作的,弟弟又是歌手。时而三星时而四星吧。第六集弟弟好暖,寒珠为了工作低头有弟弟进来按了下肩膀,这简直就是我脑子里的戏份。第七集从赖床到洗衣机到看书到快递到正要吃饭喜欢的人来电话。第十二集前男友叫珍珠吃饭,不论是味道氛围心情,我都不会再和你吃了,同你吃大餐想起的却是他带给我的平壤冷面和海带汤拉面。我觉得尊重我现在喜欢的人,就是对你的尊重因为好多“内部梗”,感情戏又过分磨叽,所以三星半吧。剧完结会哽咽但怎么也给不了四星。看过这片看别的剧,哪怕看到斑马线几条线都会想到这是导演设计好的。
看得气死我了,刻板印象多到爆炸全是恋爱脑,职场戏份更是扯淡。靠一大堆鸡汤当金句佛了。跟另一个仨女主剧比简直天上地下
以对话文本推进的剧电视剧典范,如何让角色的性格和抉择都藏在对话里,说些莫名其妙却有嚼头的话,既是人话又有哲思,编剧们的一课。太喜欢导演那对,笃定的快乐与不快乐,倾尽深情和钱,给世界上应得的一切真实和美好。
卧槽真的是很认真拍的一个剧,女性问题行业问题都很深刻,而且笑点也很足!怎么讲,真的感觉就是身边人的事情而不是在看电视剧
讲真,我会觉得有点做作。拿捏的腔调,无处不在的心理旁白也遮掩不了人物的虚空。一集下来冗长,传达的信息却少得可怜…情节也老套得很,尤其靠绝症强行煽情真的很廉价。看很多国内编剧喜欢这剧,我本来还很纳闷,现在明白了,可能这个剧就是编剧定制剧吧,如果讲得东西只有影视从业者才有共鸣,那么其实他价值不大。就一小圈子自嗨故事。
翻译看得我有点累
我可能是不适合纯爱剧的体质?中段开始拖拖拉拉,后段又草草了事,虽然说想了不错的方式来交代,依然掩盖不了草草的事实啊
看了1集 好無聊 弃
看了一集,弃!
豆瓣2019年度电影榜单-评分最高韩国剧集:《浪漫的体质》→冲着11万多人评价9.2分和剧名选在情人节这天观看。—— 第二集 53:58 段落:-…两个人我都很满意…两个人都很幽默、很帅、很慈祥,两个人都只盯着我看…为了和他们对视我可真是忙坏了。怎么办?你喜欢两个人里的谁?-原来你不知道啊……他们两个 有在交往的人…他们交往的人是彼此。-什么意思啊?抢过来不就行了吗?-不是,我是说他们两个在交往。-他们两个什么?-他们两个有交往的对象,就是那两个在交往。-他们两个在和同一个人交往吗?-他们两个在交往。-什么?-他们是这个圈子里有名的情侣啊!是啊,你有可能不知道。-他们两个在交往吗?-嗯,交往了很久的一对。→《美国小说》中Monk的弟弟是Gay,《小镇幽浮》里Sandy的女儿是Les,此剧有男男情侣,没想到这三部接连观看的影视都有同性恋。
对涉及的话题没有情节上的正面戏剧冲突,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要把平淡拍出意思,不是靠拍得平淡就可以的。植入广告太多减一星。
又好哭又好笑,真是全方位的好,2019年的韩剧继续了不起。(就是结局相对平淡,整体感觉要是旁白少一些,基佬弟弟的部分着墨再多点就好了
第一集就令我先笑成个傻子,再哭成个傻子???几百年不看韩剧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結局都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