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视看了自己一个月了,呵呵,原本是学生的我,在看完第一遍时,就督促自己,放下电视,该好好学习了,偏心飞了就很难收回来,看完第一遍,整个人就像中毒似的,愿长久的陷在他们的蝴蝶梦里,陪他们笑,陪他们哭,不愿醒来!
其实自己看过很多版本的梁祝,唯此版最打动我心,特别是里面的梁山伯,胸怀宽广,勇气和智慧并存,且善良,忠厚,有担当,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胸襟!
喜欢七夕那天晚上。
他对英台说,觉得牛郎懦弱,不应该屈服王母娘娘,如果自己是牛郎,一定会拼命争取自己的幸福!
哪怕在最后,祝英台要放弃的时候,山伯对她讲,别怕,有什么事,我们一起承担,别的我什么都不想要,只要你和我一起,我可以拼了命去争取!
山伯的勇敢,让我为之感动,震撼!
有人说,山伯太过于,忠厚老实,笨笨呆呆的,可是再笨再呆,你也喜欢我不是吗!
多可爱的山伯,就算是笨笨的山伯,却也不失浪漫,在曹娥江畔,与英台共放风筝,他为他们牵上了自己的风筝线,让他们永永远远在一起,这是我看过的浪漫的一幕!
山伯的贤,救灾,抗击外敌,挖渠通水,无不彰显山伯的才智。
将来一定是造福百姓的贤臣,山伯的仁,连王大人这样瞧不起平民百姓的人,都能被山伯打动,在最后那么危险的时刻来帮助山伯!
如此优秀的山伯,一步一步赢得了祝英台母亲的欣赏,以为伸手就能握住幸福的时候,却被重重的打入山崖,想起最后那一幕,英台说忘了她,轻轻的说出来,却如千斤重,打在山伯的心上,他想争取,可是英台的放弃让他空留一腔遗憾,原本想与你白头偕老,可没想到却是这样,留下来徒曾伤悲,字字流露出山伯的心痛,听着远方,看着山伯骑在马背上,摇摇欲坠的身影,自己都心痛难抑,我在远方,盼到心慌,山海苍茫,触景情伤,我在远方,花落心残,生以何欢,死也难安,我在远方,惜君如常,天上人间,蝶舞成双。。。。。
最近脑子一热看了董洁版的新梁山伯与祝英台,看了十几集,完全沉迷于马文才(陈冠霖饰)无法自拔,小时候看的时候很讨厌来着,现在他简直是全剧的颜值担当啊向男色低头……个人认为这个马文才是全剧最大的亮点啊,古代版的霸道总裁,能文能武,帅气多金,骄傲的他为祝英台付出了太多,一往情深,却始终得不到对方心里的一点点位置。
不太喜欢何润东版的梁山伯…太傻太笨而且又是现在不受欢迎的老好人……不说了,沉迷陈冠霖大叔沉迷马文才无法自拔
英武霸气马文才
英武霸气马文才
英武霸气马文才
最近看教育台热播的梁祝改编的电视剧,改编了很多。
看的越多疑问越多。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到底是兄弟之情还是同性之恋。
如果是兄弟,怎么可能出现两人一起手拉手放风筝;互相喂饭吃;最后居然还在一个船家过起了洞房花烛夜,两个男的做这样的事情,你能想象吗?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三种可能:如果不是传说有问题,就是梁山伯这个人有问题,或编剧有问题?
我们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了,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爱情名剧,多次改编后故事情节已经烂熟于心,家喻户晓,无人不为梁祝的感天动地,海枯石烂的爱情而动容,但传说毕竟含有杜撰的成分,比如根据考证, “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就有着不同的版本 汝南版:“梁祝”传说符合现代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玉水河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
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宁波版:山伯清廉爱民,英台侠女劫富济贫,两人因被纪念合婚。
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
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
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
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
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
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不管是那个版本,梁山伯开始对祝英台的那份“情”都是兄弟“情”而不是爱情的“情”。
梁山伯对祝应台产生好感是在她女扮男装的时候,完全把他当成男人而喜欢的,当成兄弟去照顾,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但英台则从始至终深爱山伯,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第一个矛盾。
电视剧里,对这一矛盾是这样化解的。
当梁山伯知道祝英台居然是个女的后,先是震惊——怀疑——接受——爱慕。
他的兄弟之情到男女之情的转变十分顺畅自然。
并面对英台时说出了“其实自己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了”。
这就很奇怪了。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男的,A和B,认识很多年,关系很好很好,惺惺相惜,A某一天突然变成女的了,B会因为A变成女的就爱上A吗,除非一开始对B对A就不是纯粹的兄弟之情?
关于这个矛盾,英台想到的化解办法是先暗示梁自己其实是女儿身,并编造出一个与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九妹”,要许配给梁,电视剧中,梁山伯终于知道“九妹”就是应台后,表现的是欣喜若狂,欣然接受。
可是,其实传说中恰恰是梁山伯断然拒绝了英台的暗示,因为梁坚持说自己喜欢的是祝应台而不是和她长成一样的“九妹”。
于是,我在想会不会一开始这个传说就是关于一对同性恋苦恋不成,最终徇情变蝴蝶的故事?
或者说祝对梁是纯粹的男女之情,而梁对祝则是一种复杂的带有同性情节的感情。
当梁知道祝是个女人时其实是很失落的,见到了恢复了女本色的祝英台,梁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最可怕的愚弄——这个女人,竟然伪装成男人来欺骗他的感情!
这晴天一霹雳彻底摧毁坏了他的健康,令他在病怒交加中饮恨而亡。
此时出现了一个三角关系——马文才趁虚而入,更加速了她们情感的破裂。
梁山伯死后,对爱人的突然辞世百思不得其解的祝英台出嫁马文才,途经梁的坟冢,停舟祭拜,从乡人口中获知了梁的根本死因。
原来,她所爱的是一个只会爱男人的男人,或者说他爱的不是她而是一个有她相貌的男人。
这深深的羞辱同样使她痛不欲生,于是选择在梁的墓前自尽。
毁灭掉肉体的同时亦毁灭掉自己天然的性别,用这极端的方式向天意作最绝望的抗议。
另一个更大胆的比较搞笑的假设,祝应台就是一个有些女人气的男人或女性特征不明显的女人,他和梁山伯之间就是懵懂中的同性恋。
因为梁祝同窗,同住三年,梁却始终未发现她是女儿身,按照传说记载因为英台总是“和衣而眠”以及梁山伯的愚钝所以未曾察觉,但即便是这样其他人也都从未怀疑此事吗,英台难道三年都不曾沐浴?
故事本身就存在很多疑惑之事。
马文才和梁山伯一起争夺祝应台,却发现他们三人都陷入了没有结果的苦恋,马文才爱女版英台——英台爱山伯——山伯爱男版的英台,结果事情败露,两人为礼俗所不容含羞而死。
关于化蝶一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两人要变蝴蝶而不是蜻蜓,喜鹊什么的。
在宁波一代,蝴蝶就被称做粱山伯,如果两人真是男欢女爱,那应台应该变成花。
蝶恋花嘛。
两只蝴蝶的感觉是不是还是有点同性的暧昧意味呢。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对男女之间的避讳和戒律让这些身处寂寞书院的男人们如何不滋生出同性之情呢。
厚道一点,也为了子孙后代传诵的需要,还是姑且认为梁祝是男女之情吧。
恳请,编剧大师在塑造梁山伯这个人的时候让他多一点男人该有的气质和思维方式,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联想很多很多。
最早电视上播出,断断续续看过。
几年后,翻了完整版看。
都觉得美好无比。
时隔多年忽然想写对此剧的感受。
看吴奇隆版本电影梁祝之前,人人都说,这是一部经典,无法超越。
我看完却觉得,这样的剧,这样的人物,如何是我心中完美无瑕的梁祝?
不是。
梁祝的情谊是纯粹的,“发乎情止乎礼”不是一句道德约束,而是一种心底的尊重。
我心中的梁祝,是董洁何润东版本。
纯粹,正直,干净,彼此懂得,偶尔有猜忌却也是那种“没足够确定对方心中自己位置”的忐忑和不安。
偶尔意外拥抱在一起了,是欢喜,是小心翼翼,是满足,是美好。
并不会就急于打破现状跑去索求肉体欲望。
因为心中笃定这个人是我的,我们可以一直幸福下去。
这也是董洁何润东版本梁祝迷我的核心原因。
再说董洁何润东版本梁祝电视剧的人物,那时候对“反派”还没概念,如今看剧中几个反派,一一回顾。
1,男二号马文才。
骄傲而孤独,自负又自卑。
某次外出路中,祝英台做了个萌萌的鬼脸,马文才一脸的羞涩转过头去。
那一瞬间,觉得,马文才其实也是可爱的,也是值得爱的,可惜他爱了心有所属的人。
偏偏他又执念,他执念地爱着祝英台,一半是“骄傲而孤独,自负又自卑”的性格要让他要得到,一半是真爱祝英台这个人。
看很多短评说祝英台应该选马文才。
早早选马文才,日子也不算太坏,只要祝英台不再那么倔强,倒是也能夫唱妇随,平安顺遂。
但是,爱了梁山伯后却不能选马文才,从最后成婚时候马文才的心路就知道,他那一半的爱之外,他的恨,他的怨,必会发泄到祝英台身上,在漫长的余生里,马文才有事业,而祝英台,却只有家宅里的一亩三分地。
他随时发泄了,她又如何?
莫不是重演马文才父亲母亲的一生?
也是从日常诸多事件里看出,马文才当坏蛋,不全是他爱而不得。
还是本性有关。
此剧中梁山伯演员不好看,的确是唯一的败笔,估计也是评分太低的关键原因。
2,那什么莲的?
红莲?
英莲?
忘记叫什么了。
起初柔弱本分小人物,梁山伯相救实属正常。
后来的黑化,却也不完全是她爱而不得的执念和被轮奸后的羞辱与愤怒,还有她心气很高,从被厨房伙计喜欢时候她心中不是欢喜而是厌恶看出,她本性并不善良。
她觉得那人喜欢她是耻辱。
比起反派人物,我更心念以下2人。
1,黄良玉,玉无瑕。
剧中最悲情的人物。
为何黄良玉最悲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求仁得仁,生当同枕死亦同穴,总有所得。
并不是最悲情。
那什么莲,属于先可怜后可恨的人,不断利用还不断作践爱她之人。
此人已经无情,也就不存在悲情之说。
而黄良玉,最初为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放弃完美的婚姻和丈夫,婚礼现场逃离,并对祝英齐歉疚不已。
后来为贫穷的爱人赚学费满足爱人的仕途理想,主动献身,委身于青楼,凭她的才貌气质,稳居最大青楼的花魁娘子的宝座。
后来发现爱人变心,准确说,这爱人对她从未真心过,是个彻彻底底的渣渣,那什么莲至少曾经还有爱还有心还有执念,而黄良玉的爱人却是从来没心只有利己的渣,即便如此,黄良玉也依然没放弃他,到最后被抛弃,被当众羞辱,她也没有恨他没有报复他。
青楼期间,遇到祝英齐买唱,祝英齐明知良玉已去却多年不娶,看到青楼的玉无瑕,英齐备受打击,却也执意要娶。
良玉知道她会拖累英齐一生,坚决不再见他。
最后被青楼时期真心待她的嫖客-马文才的父亲赎身养在家中,这位她余生的依靠,只让她别让马文才发现。
不巧还是被马文才发现然后一顿羞辱谩骂。
她流泪逃回她的金丝鸟笼。
马文才的父亲,不算坏人,为玉无瑕赎身是因为她长的酷似亡妻。
他愿意为她赎身养尊处优且善待,足见有品有德。
虽终身没了身份,但毕竟有身边人善待,这也算是上天对黄良玉总算有了那么一丝善待,再不像之前那样残忍。
2,祝英齐。
祝英齐也悲情,并不是最,因为,至少他的心从一而终,且所爱之人,确是个值得爱的人。
从一而终,人也就没那么坎坷纠结。
最后也死得其所。
剧中最可嫁的,我认为是祝英齐。
人生终究需要望幸福处多看多学习。
本剧中最值得学习的世俗夫妻之道,当属山长之女与荀巨伯。
爱人时,眼光都好。
追求久久无果,不执拗,转身追逐自己的幸福,也满足,最后善待彼此,幸福相守。
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的区别,大概就差一个执字。
执着虽好,却大多变成执拗,变成执念,变成久久挥之不去的痛苦。
人生所有痛苦,源于我执。
正是如此。
很多年前 东南卫视播过。
梁山伯不但颜值盆地 三观也很"感人"。
有一集他对哪个人物讲出了类似"无论你父亲做了什么 你都不该记恨他"的话,离这种人远点好吧 打雷时容易被他殃及... 男主颜值不如男二 三观也那么感人,但他就是有主角光环啊 女主就是非他不可啊。
这部戏是标准的"男主只是留给女主的 男二是留给观众的"。
·何润东好像只有在《三少爷的剑》里适合古装。
他演的其它古装剧我是真的get不到...
马文才帅气加优秀,梁山伯的三观真的正直且善良,祝英台忠贞且专一。
这部剧的编剧其实挺偏爱马文才的,至少在前期解释了他偏执的个性的由来,所以观众才会对他特别心疼,尤其是躲衣柜的情节,让人怜爱。
其实前期真的有点流星花园的味道,马文才一直捉弄祝英台,而英台的不屈服和梁山伯的友情、都让马文才嫉妒,因为他是很缺爱的。
难得的是,祝英台并没有因为心疼马文才而给他很多的关爱,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文才躲衣柜,求着英台留下来的时候,她虽然留下来、但并没有拥抱等动作让马文才误会,祝一直都明确的拒绝马文才,是他的偏执导致后来的黑化。
其实山伯才是暖男,他一直细心照顾着马文才的感受,要不是编剧应该是个直男,不然梁山伯和马文才的CP也蛮好磕的(有点扯远了)。
就是后期为了结局而结局,很多人物的变化经不起推敲。
事事总不尽如人意。
莫说故事老套,莫说陈词滥调,新瓶装老酒,几多滋味几多愁!
再看梁祝,被何润东的男孩式傻笑吸引,被董洁男装版的潇洒俏皮吸引,被马文才出挑的气质吸引(暂忽略他坏人的角色本位),被曲鑫演的巨伯和英台的大哥所吸引,还有诗经的美好意境,及片尾何润东那浑厚低沉的《双飞》。
---看到后来来补充的,太喜欢马文才了(怀疑编剧也是马迷!
)我们的才才为了英台可以委曲求全,可以忍痛割爱,可以心急如焚,可以放下他那高傲的头颅,可以为她勇敢地追求,连我都要质问英台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你不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呢!!
不等来世再相约今生就要无恨无悔不问前缘我是谁只管今尘和你日日月月我愿与你雪中泥红尘寸寸泥中血冷暖相随悲欢同泪朝朝暮暮相依偎我是萍你是水相逢相爱不是罪地久哭天长泪为你染红我的血我愿与你双双飞我愿与你双双飞今生有了你我梦一回来世等你将我醉我愿与你双双飞飞离红尘是与非人间痴情迢迢不归路不如天上比翼蝶--- 双飞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影评
鉴于这部剧经常在女主眼瞎系列中榜上有名,忍不住先说些题外话:不要再嫌弃演员的颜了,作为观众我们是可以外貌协会一下,但没必要要求女主也和我们一样外貌协会吧。
而且,一来从来没人说过梁山伯是绝世美男子,二来演员长得也不算对不起观众,最重要的是我还是觉得巨伯比较帅啊。
扯远了,回到剧情本身。
梁祝这个经典的故事拍过无数版本,其中也有佳作。
从这个意义上,越是新的版本越是难以出彩。
个人其实不喜欢这种将爱情上升到生命意义的戏码,就是出于对人物塑造的好奇才看了好几个版本。
比如,一个可以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讲完的简短故事要如何扩充成电视剧呢?
惊喜的是,这部剧正确利用了电视剧篇幅较长的优势,让人物个性变得饱满了。
圣人梁山伯编剧大哥在博客里写,山伯这个角色最让他纠结。
感谢编剧大哥,他的心血,我真正感受到了,因为我在这部剧里看到了形象最光辉的山伯同学,也是难得一个配得上英台的山伯。
戏曲里的梁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重点是强调和赞美祝的自主选择,所以梁祝其实是典型的大女主戏(笑)。
这部剧里的梁山伯就不一样了,思想开放,才思敏捷,还有治水的专业知识。
最难得的是,这一版的梁有君子之风,这样的主角现在真是很少见了。
不过编剧似乎太执着于这一点,有时反而太过。
比如剪渔网和狩猎不杀生两段就有刻意之嫌。
而且我渐渐地觉得,剧里的山伯简直就是王尔德童话里快乐王子的化身,自己的一切都可以舍去,以助他人,好像他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来牺牲自己的一切的。
从他遇事的各种反应来看,他重视的事情很多,且每一件都比自己的安危看得更重;或者说他什么都在乎,唯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这一点在苏安盗银事件中尤其明显。
梁可能猜到苏安是被人利用,一时没有想到保他性命的方法,他竟然为此挨打都不愿说出他的名字。
自己的命难道就不是命了吗?
此处如果不是祝冲去阻拦,梁可能真的会被打死。
更夸张的是他后来做了县令,因饥荒师爷自作主张抢了军粮,梁的解决方法居然还是不多做解释地顶罪。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出了校门当然不比书院,没有山长主持公道,顶罪非但于事无补,后果也比在书院时更为严重。
其实,从罢课事件可以看出梁的机智,但这种智慧在上任知县一段并没有体现,实在很可惜,因为为官光靠仁义显然是不够的。
相较而言,编剧写他理亏,我反而比较喜欢。
比如梁和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家庭,两人本质上是无法互相理解的。
于是,他责备马对父亲的态度,听着就非常刺耳。
因为观众有上帝视角,所以能看出他言论的偏颇,但这段话又非常符合人物立场。
其实梁与祝相处的某些时候也有些长兄如父的感觉,被母亲带大的山伯同学是很想有个弟弟的吧(笑)。
抛开过度拔高的成分,这版山伯的性格真的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
大小姐祝英台戏曲里的祝英台不仅知书达理,更是勇于抗争,形象近乎完美。
我其实不太能接受徐克的文盲版祝英台,这版的改编倒是很有趣。
祝英台还是那个有才华、有思想的祝英台,但这一版突出了她的大小姐脾气:挑食、讲究、行事冲动不顾利害关系。
虽然她的任性带来了很多麻烦,但对于一个被家人宠大的富家千金而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再正常不过。
如果说梁被塑造成了一个圣人,祝则是更接地气的角色。
而两个人的交往中彼此都由此改变。
向来克制、理性的梁最后因为感情乱了方寸;而开篇不顾一切帮助朋友逃婚的祝,最后在爱情和家族之间选择了后者。
祝率直的个性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美中不足的是她使性子的时候太像女孩子,大多数人竟都未起疑,简直要让人以为书院里的人眼神都不太好。
马文才&谷心莲:爱极生怨,机关算尽篇幅的扩充让原本只是边缘化符号的马文才有了和梁祝二人成为书院同学的机会。
马不是绝对的恶人,但他从来都不懂得如何去爱。
看书院那部分,我有时会觉得马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比如用虫子吓唬有好感的女孩子,该是初中生乃至小学生爱用的伎俩。
还有看到演员顶着青年的面孔,却要无助地躲进柜子里,总有一种不协调感。
小孩子如此或许可激起母性的怜爱,但马同学已经超龄了,小孩脾气的成人并不可爱。
虽然按照中国古代的风俗,书院学子的实际年龄应比演员的相貌看来要小,也差不多是念高中的年纪吧,仍是与上述两种行为不搭。
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诸多错误。
例如他首先发现了祝的女子身份,虽表示不会公开,却以此为筹码威胁祝,这就只能招致祝的反感,让两人关系更加疏远。
反观两个电影版里看破祝女子身份的梁,却知道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明智得多。
马文才和谷心莲在感情上的态度很相似,本质都是占有,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
只是马文才的竞争手段虽然不磊落,但他的占有欲源自父亲极端的迫力和生于富贵之家的任性。
对于他,一切都是竞争,而他不愿输,也不能输。
谷心莲的爱也是占有,但她不是凭着一股意气。
相反,她很精明,她一心想以这个桥梁实现阶级晋升。
心莲的父亲是有文化的,她因此心气极高,与同是底层的苏安不同。
苏安和心莲都受过很多欺负,苏安是一脸的哑巴吃黄连,心莲则主动抗议以示不服,同时怀恨在心。
苏安一直以懦弱的形象出现,后来当了山贼,看上去厉害,其实软弱的个性根本没变。
过去被马文才利用,之后被谷心莲利用,无一不是因为没有主见、没有底线,轻易地就被人牵着走,可以说毫无长进。
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当上山贼首领的。
观众对于谷心莲的苛责远多于马文才,可能是对家世显赫的男性更加宽容,也可能是因为觉得有苏安一心一意对心莲好,她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但是,占有型的感情只会带来毁灭,这一点在两人身上都适用。
祝英齐&黄良玉:一意孤行,作茧自缚同样是情深,同样是错爱,这两位的特点是自伤。
黄良玉的故事似乎是编剧对传统所谓才子佳人故事套路的解构。
黄良玉是天真的,虽然英齐是她熟悉的玩伴,但她不想要这种水到渠成的稳妥,却想要刻骨铭心的感情,所以她选择了看上去很浪漫的私奔。
于是,她不但得到了甜蜜时的刻骨铭心,也得到了被伤害的痛彻心扉。
她的悲剧在于一再地放低自己,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而心中居然还对背叛她的“爱人”心存幻想,从这个意义上,她甚至不如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清醒。
黄良玉最后的结局是成了笼中鸟。
爱情的美梦破碎了,她对英齐的感情还是愧疚大于爱。
这次,她想得很现实,亲手摔碎的东西回不来,在她同意藏身在马太守宅中的时候,她的心已经死了。
祝英齐又何尝不是在错付的感情中自我折磨。
我们不知道这种深沉的爱慕从何而来,只是看到他一次次付出和一次次被伤害。
他从来都没有明白良玉的心思,所以重逢时才会被她刻意的疏远骗过。
他把情感上的折磨藏在心里,这种痛苦却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终点。
其实个人还是欣赏王兰和荀巨伯的感情观,可以为爱付出,但不会为爱疯狂,争取但不勉强。
当然,在人物塑造成功的同时,遗憾也在所难免。
例如最后部分的剧本有过改动,导致一些不够合理之处,听说是演员档期问题,不是有意之失。
又如,因为突出梁祝的爱情故事,所以设定为梁好友的荀巨伯大多数时间存在感稀薄。
荀的亮相是公开向王蓝田叫板,可见他也是性格直率的人。
但梁在书院遭遇不平时却罕见他出头。
同样,后期梁与英齐八哥应算投缘,但两人交集很少。
其实,梁每次去祝家,以会八公子的名义比起直接试图和英台见面方便得多,这么好的掩护不知为何不用。
总体而言,这个剧本还是有说服力的(后来才知道,那部把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人物乱炖出的天涯明月基是同一个编剧,心情有些复杂),最后以在贴吧里看到的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截图作结。
最后三集的悲剧其实也可以看作三个理想主义者的末路。
无论故事展开如何变化,这一点是不变的。
07年五一期间的4号及5号,在一连串泪水的陪伴下,看了由董洁、何润东主演的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董洁饰演 清新、可爱的董洁将一位才貌双全、胆识过人又异常坚毅、勇敢追求真爱的家户喻晓的古代传奇女子-祝英台诠释得相当到位,表演也不落俗套,很是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片中的男装打扮也颇有英气。
梁山伯-何润东饰演 刚开始看何润东饰演的梁山伯时,心理很有排斥感的,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
扮相有点怪,怎么看都不觉得像一位文弱书生的样子。
虽然装扮确实有些差强人意,不过表演还算蛮到位的:梁山伯的大智若愚、大勇若拙及温文尔雅、善良质朴的形象表现得合情合理,一点也不唐突或者夸张。
所以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马文才-陈冠霖饰演 该片的另一亮点,就是帅气、霸气的男二号。
该片塑造了一位有血有泪的有别于以往版本的让人又恨又怜的马文才,陈冠霖也将这位霸气十足、时而深情,时而自私、暴戾的反面人物演得有模有样,现在仍能清晰记得他含泪的眼眶及悲戚的神情. 此外,还有万弘杰饰演的宽宏大量且对妹妹疼爱有加的八哥祝英齐、岳跃利饰演的把女儿当做生命来疼惜的祝员外、邬倩倩则饰演严肃但其实爱女心切的女强人般的祝夫人、寇振海饰演的明辨是非曲直、正直公平的尼山书院山长王世玉、詹小楠饰演的绝色才女谢道蕴、姜鸿饰演的由大家闺秀沦为青楼歌妓的黄良玉.......在我看来,该剧对人物的塑造,总体来说是较为完整和到位的。
每一位剧中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不是可以用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评判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题曲《远方》及片尾曲《双飞》,都是很好听、很感动人的音乐。
每次听都有想哭的冲动。
远方 演唱:红布条 李悦君 怎奈黎明不懂哀伤 双人成单。
谁能忘记那段时光 离别容易再见难。
风 吹不动沧桑。
雨 轻弹在眼眶。
这世界 还有谁温暖。
我在远方 盼到心慌 山海苍茫 触景情伤 我在远方 相思更漏短 泪湿白衣裳 我在远方 花落心残 生亦何欢 死也难安 我在远方 伤心倚栏杆 等到人断肠 你在远方 我在远方 想起过往 心薄裘寒 泪眼凝霜 我在远方 最是情难忘 忍不住惆怅 我在远方 惜君如常 天上人间 蝶舞成双 我在远方 魂与梦为伴 千古共向晚 你在远方
当初看这个剧不是冲着哪个演员去的,只是冲着是我一贯喜欢的女扮男装的套路去的。
只是第一集,只是一个片头曲,我便确定下来这会是我喜欢的一部连续剧,欢欣雀跃。
光是这个曲子的制作便相当精良,这首歌一直到现在还喜欢着,光歌词便是一部生死恋歌。
当画面是祝英台举着与梁山伯的信物,捂着心口一付欲罢不能的表情时,歌曲正好唱到:我在远方,盼到心慌。。。
天啊!!
我的心都被揪痛了!
歌词写的相当具有文学水平,与一般的流行歌曲都不是一个档次。
稍后把歌词贴出来。
下面要言归正传了。
电视剧的每个细节都很值得回味,语言不似港台拍的那么现代。
而是真的让人能完全体会到整个古代的气氛,天啊所以说呢看古装剧一定要看大陆拍的。
港台不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不能太完全体会那种古代的不论是语言、服饰、礼节甚至是那一种韵味。
看这个剧之前对董洁的感觉呢,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可是看过这个之后呢,有一点点喜欢她了.古代的韵味表现的很好.对何润东不做过多评价.在这里最想提到的是:马文才.之后查了一下他的扮演者是"陈冠霖".他是这个剧一个相当大的亮点.看过之后完全爱上了他.一张俊脸,再加之用爱之深....明明知道梁祝才是最后的结合,却盼望着英台对他哪怕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关心.这部片子的编剧看来是想颠覆马文才这个在人心中坏人的形象.编剧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仅仅是为爱痴狂了的人,因为爱,才会义无返顾的想去得到.总觉得,山伯的爱是云淡风清,温情蜜意的.而文才的爱却是置地有声,不顾一切的.或许古代女子喜欢的是前者的类型吧...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看着文才受伤,一次次的失望,恨不得自己替他受着,替他抗着,恨不得拿自己的爱去拯救他.当英台对他说:你...执迷不悟.文才用很认真的表情说道:不,是至死不渝! 只觉得心中一震,眼泪不知不觉便刷的淌下.很好的一部片子,相信你看过后会爱上它.会爱上文才一个为爱义无返顾的人.....PS:今天看了大结局忍不住上来再说几句。
就这最后几集已经让我用尽了一卷手纸。
开始时是在吃面一边吃一边哽咽着吃完后干脆拿手纸堵在眼边却浸湿了一张又一张,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在我身边一定被吓的要死,失态失态实在是个让人为之向往的爱情传说。
那种生未同衾死同穴的誓言,那种“即便化做穿花蛱蝶,也将永远相随,双飞花间”的约定实在是人人向往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为他们的爱情所震撼。
总而言之拍的相当好词语又好又震撼人心,实在是不看会后悔地好片子哦!
每一个配角都会打动你...........下面贴上歌词,最好配着歌曲听,你的心潮会随着它一漾一漾.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怎奈黎明不懂哀伤双人成单谁能忘记那段时光离别容易再见难风 吹不动沧桑雨 轻弹在眼眶这世界 还有谁温暖我在远方 盼到心慌 山海苍茫 触景情伤我在远方 相思更漏短 泪湿白衣裳我在远方 花落心残 生亦何欢 死也难安我在远方 伤心倚栏杆 等到人断肠你在远方我在远方 想起过往 心薄裘寒 泪眼凝霜我在远方 最是情难忘 忍不住惆怅我在远方 惜君如常 天上人间 蝶舞成双我在远方 魂与梦为伴 千古共向晚你在远方
这个版本的马文才帅成啥样了都.............
造型不行 古装颜值太重要了 缺乏cp感
我就是想表达一下我对此版梁祝中马文才的喜爱。
这部里面对马文才印象最深,因为长得太帅了,反而对剧情有些意见了233
小时候看的。然后这个梁山伯真的不如🐷的。。。
这个梁山伯让我说不出话,只想让祝英台和马文才在一起。
何润东这个颜呀我真的欣赏不来
再见。董洁其实并没有祝英台那种感觉。何润东就更奇怪了。
这尼玛啥编剧硬生生扯出41集这么长?又臭又长而且毫无新意,快进看我都看不下去
我站马文才
马文才太帅了
马文才很帅,而且讨厌不起来= =
看的只是董洁~何润东实在配不上,马文才比他耐看多了
感动!
重复看那么多遍就是为了马文才。。。。。。真让人心疼的角色
董白莲与何润东气质不符梁山伯与祝英台
歌曲好听
马文才比梁山伯帅……
就觉得很多人会站马文才
有点意思。喜欢董洁。能化蝶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