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感觉

Perfect Sense,末日情缘(台),感官失乐园(港),遗言,末世之恋,最后决定,最后的世界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伊娃·格林,康妮·尼尔森,斯蒂芬·迪兰,艾文·布莱纳,丹尼斯·劳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瑞典,丹麦,爱尔兰语言:英语,手语年份:2011

《完美感觉》剧照

完美感觉 剧照 NO.1完美感觉 剧照 NO.2完美感觉 剧照 NO.3完美感觉 剧照 NO.4完美感觉 剧照 NO.5完美感觉 剧照 NO.6完美感觉 剧照 NO.13完美感觉 剧照 NO.14完美感觉 剧照 NO.15完美感觉 剧照 NO.16完美感觉 剧照 NO.17完美感觉 剧照 NO.18完美感觉 剧照 NO.19完美感觉 剧照 NO.20

《完美感觉》剧情介绍

完美感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场发生在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时的末世之恋。流行病学家苏珊(伊娃·格林 Eva Green)与餐厅主厨麦克(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相识、相恋,但无奈此时此刻的世界正在遭受一场新型流行病的侵袭。随着流行病的蔓延,患者会伴随着情绪失控逐渐丧失味觉、嗅觉 、听觉、直至最后丧失视觉。虽然苏珊和麦克都尽量努力避免患病,但当作为厨师的麦克不再能尝出食物的味道,作为科学家的苏珊也渐渐丧失感觉,这对末世情人便已知晓无人能够逃脱这场灭顶之灾。两人于是选择珍惜仅有的彼此,最后在逐渐模糊的视线中拥抱住对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叶落沐扇勇敢者的游戏2:太空飞行棋云的阶梯非常完美感染寻龙契约2龙炼你听起来很甜新夏威夷神探第四季孟婆传之缘起特工佳丽2:武力巾帼最终休止符~无止境的螺旋物语~陪玩的女人黑暗之域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鸟之歌七夜雪精灵守护者最终章苹果梦复制魔戏杀梦幻山庄覆灭记六尺之下第三季电击女孩编织记忆第一季梦想成真少男的祈祷终极特工一楼一鬼忠诚以黑治黑

《完美感觉》长篇影评

 1 ) 你爱ta什么

有那么一个人,你很在意。

你在意ta的味道,ta的声音,在意ta的电话,在意ta的时间,在意ta的朋友,在意ta的感觉,在意ta的笑,在意ta的哭,在意ta的口头禅,在意ta的冷笑话,在意ta侧光的笑容,在意ta逆光的背影。

乃至在意ta的每一个习惯。

但是,如果这一切都无从体会。

我们怎样去爱?

这是末日来临时的一个爱情故事,我们失去了探索与感知的依据,接下来,怎样证明自己的存在,怎么表达自己的体验,怎么告诉别人“我是如此丰盛而完美的自己”。

不必。

一切不过如来,如是。

这部电影不错,可以作为剪辑的范例了。

电影的剧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但是电影带给我的感受却难以用语言形容。

画面,音乐,整部电影就像是用一组组镜头来表现感情、感受的范例。

虽然也有语言的直白提示,但是画面的组合,还有音乐的搭配,确实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导演所要传达的感情,也让我感同身受。

由此我也想到,其实我们的学习,经历,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让我们有了更丰富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当你的生命经历的越多,你掌握的语言越发丰富,你就有更多的途径来表现自己。

影像语言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有另一种途径传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表现自己想要去表现的生活。

生命不是为了证明,与苍茫的宇宙相比,我们聊胜于无。

但是对自己而言,每一次体验,每一次表现,都是让自己更加丰富与完善的旅程。

所以,去受伤,去遗憾,去悔恨,去哭泣,去悲哀,去恐惧,去发怒吧,去爱,去享受,去拥有,去付出,去微笑,去在拥抱中体会彼此的温暖和重要吧。

只要活着,就好。

 2 ) 《感官失樂園》:無能愛的人最痛苦

2012一直是盛傳以久的末日年,末日電影自然有一定的市場價值與追捧的觀眾,這部《感官失樂園》對於喜歡視覺刺激官能的觀眾來說,恐怕是失望的,但對於愛好文藝片的朋友,或者從中會找到了生存的楔機。

《感官失樂園》(Perfect Sense)是百老匯電影中心與收費電視NOW TV合作的一個電影台MOVIE MOVIE 的開台巨獻,並首創電視與電影院的同步播放。

坐在家裡,留意好時間就可以欣賞到這部電影,真是暢快。

聽聞這個新成立的電影台每個月都會與電影中心同步播放首輪電影,對於一直以來少外語片與有特色電影播映的香港電影院來說,電影台的出現或者可以給愛好不同種類電影,又沒機會看到放映的觀眾來說是一件好事。

百老匯電影中心基本上是筆者看電影的不二之處,一來是電影中心定時要辦些有別於坊間的小型電影節,例如是法國五月、同志電影節、難民電影節,與舞蹈團合辦舞蹈錄像電影節等等。

給予觀眾更多在主流、商業電影以外的選擇。

在如此的機會下不用進場便能安座於家看首輪電影,固然是喜訊,在今日電影出現在不同的界面的情況下,如侯孝賢導演所說:「觀影的習慣已經改變。

」話雖如此,某部份的電影還應當進場感受電影的質感,菲林電影在拷具過程時的粗糙,那才是電影之味。

或者《感官失樂園》會是一部讓我們有所思考,有所得著的電影。

近年相當多的電影關於末日和傳染病,先是有《2012》、《盲流感》、《世紀戰疫》,在以上的電影裡各有好壞,與《感官失樂園》相類似的是後面兩者,《盲流感》是筆者十分喜歡的一套,當中的人性與隱喻,那種肉體上的盲比喻內心世界是適切的,《盲》裡面的人即使是失明但仍然擁有聽覺,嗅覺與說話的能力,故事中的女主角用她的身體紀錄了接下發生的事,她看盡了人性的醜陋、不信任、自私、但她帶領著一群人看到的是希望。

而《世紀戰疫》只是一邊在把疫症的過程紀錄,對於人性的表現卻有點失色。

《感官失樂園》的電影元素基本上是《盲流感》與《世紀戰疫》的綜合版,但《感》當中加插了愛情文藝的元素,以愛情關係引伸到疫症的發展。

《感官失樂園》在電影的表達手法上是創新的,在同類的電影上算是突出,可是在愛情文藝的部份上卻是草草了事,愛情部份火候不足,欠缺激情,也欠溫情。

故事也故意安排女主角的角色為傳染病學專家,一夜情結識男主角廚師,豈料相識不久,不明疫症開始在社區傳播,繼而全球各地出現感染。

影片由女主角的旁白打開了電影的序幕,從我們的社區有餐廳,有家庭漸漸到人類開始失去了五官的官能,講述人類怎能在一片的恐慌下繼續的生活,繼續的面對,直到我們找到自己的「心」,學懂去「愛」。

愛,一個很深而難讀懂的課題,我們窮一生在追尋愛的意義,在眾多不平凡的事中學習去愛、付出與接受。

故事的主人翁蘇珊與米高的愛情建基於一夜情,或者那未必是愛,是性慾,但透過故事裡的情節二人相見始萌生了愛意。

他也許是個混蛋,有著感情上的缺失與內疚,即使想彌補也回不了過去。

愛人已逝,而他一直在逃避。

她,因為身體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拋棄,她無能力為所愛的人生育。

然而,他們卻愛在瘟疫蔓延時。

起初只是沒有了嗅覺,食客還是有味覺去感受食物,然後是失去味覺,上飯堂只是為了請客與炫耀,卻仍可看到與感受到食物的質感。

電影裡的人開始為著所失去的感覺找尋新的方式,他們未必只吃油脂和麵粉,卻是吃著有質感的食物。

每一次失去一種感覺時,人們都會有異常的舉動,瘋狂的為他們即將失去的東西留住了最後的感覺,就只有那一剎的瘋狂,然後消失得無影無息息相。

每一次,人們都會有所遺憾,傷心,為著未知的疫情,也為著個人身體上的缺失。

人們總是要失去後才懂得回味,才懂得抓緊。

故事中的男人與女人面對疫症時各有不同時候的態度,腦內的認知被一下子而來的沮喪充分頭腦。

愛情故事還是要有一個結尾,那些排除萬難是必須的,因此結尾是個開放性的結局。

接下來,他們有沒有失去視覺就得要觀眾的判斷。

愛,既然是難讀懂的語言,故事為我們引證的是任何肉體上的缺失都比不上心靈上的無能愛。

筆者想《感官失樂園》未必是觀眾最喜歡的作品,但卻是有它自身的隱喻,那種由有到無,再得到新的方式或者是每個人生活中必遇上的課題。

談到未必是愛情,可以是身邊的家人、朋友,以致是一件物件。

我們都在體會生命裡遇上那些不希望看見的事情,疾病、死亡、離開。

每件事都會有始有終,縱然再多的不捨也多是徒然的,無論如何生活還得要繼續,愛的魔力是無限的大。

人間有情,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所體會。

這樣的小品之作,無論是不是寓言,每個人都會有所明白,我們都逃離不了由出生到成長,成長到衰老的階段。

生命的意義那怕就是要我們默默地捱苦,感受別人對你的不滿與歡樂。

然後愛一些人,被一些人愛。

然後無聲地消失。

論電影的表現手法,有一點筆者是喜歡的,就是旁白貫穿了每一個的章節,影片也剪輯得有一定的素材性,旁白所用到的素材也切合電影呈現的方式。

末日電影不一定是血腥,暴力,逃亡,更多的是多花點創意,認真的構造一個美麗的新世界,更能做到探討人性的方向。

文/Dorothy

 3 ) 主观末日论

如果描述客观的世界末日是物质的虚无,那么主观的末日论则是感官的消失,just u can't touch the world.没有了感官,世界还存在吗?

只想拥抱你,亲吻你的冲动还会存在吗?

被你抛弃和无视的失落还会长久吗?

面对永恒的虚无,生命不过是满足感官需求的每一个瞬间。

曾经的感知在记忆中填补着每一个没有反馈的行为所带来的末日般的失落,它让我越发的想念你,远离你……

 4 ) 用《完美感觉》刷爱情里的存在感

追求《完美感觉》是人性的本能,谈一场恋爱最能够获得,在全世界人类都染上五感消失的绝症背景下,男女主角的相互吸引是最原始的,电影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绝症来临前的最后享乐,而每次症状来临之前所带来的情绪反应,却在暗示“存在感”的重要性。

懂感官的人是会撩的《完美感觉得》里的男主角职业是厨师,不是因为会做菜的男人很性感,而是因为厨师是一个需要完美感官才能工作得出色的职业,工作中,厨师用美味佳肴来满足食客,生活中,厨师用美味佳肴来追求自己喜欢的女主角,懂得挑逗感官的人是会撩的,食色性也,女人会因一场美味的前戏,而不太赤裸的目的激发起想要被满足的欲情。

本片的女主角正好是一个压抑欲情的人,她的职业是流行病学家,爱情在她这里也是一种病,所以,当她发现人们失去味觉的不治之症开始流行起来时,她一直强作镇定,她用逃避来解释这种症状会过去,然而爱情中的吸引力跟创伤一样顽固,通常不会轻易就被忘记。

女主的性压抑是需要被撩的,所以,厨师的出现很成功,当晚他们就在床上相拥。

爱情存在的阶段本片因为尺度大而曾被豆瓣封杀,但片子的内涵却需要这种表达,片子表面上在剥夺我们的“五感”,放大“欲情”,每次一种感官功能消失前,都会有一场激烈情绪的先兆,通过这些情绪我们能看到内心复杂的诉求,它们大都来自回忆里没被疗愈的部分,它们是串起本片的剧情线,演示爱情从发生至消亡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嗅觉-悲伤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在作文中常常会写这样的句子:“不经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了下来……”片中女主在吃下男主亲自为自己烹饪的美食后,悲伤起来,她想起了自己对父亲的回忆,同时也把症状传染给了男主,随后两人都失去了嗅觉。

爱情的降临通常是因为悲伤后的乘虚而入,或许你觉得这个说法让你很愤怒,你会觉得这是一种欺骗,但完美无缝的人格意味着孤独,大部分人类都没有抵御孤独的优点,我们是不完美的,我们得给他人让彼此“完整”的机会,像厨师一样无意间打开了女主的心扉就等于打开了这个机会,敲开一个鸡蛋首先得制造裂缝,当我们看到了彼此的裂缝并愿意去接受“它们”时,爱情就自然发生了。

第二阶段:味觉-饥饿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被理解,在爱情发生以后,我们开始想去给予和索求,这是一种互动的需要。

我们通过互相探索找到彼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总想给对方看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这里面带着我们孩子般的“创造力”,把对方带入无拘无束的宽广海域中。

跟全世界的人类一样,厨师男和女主也相继失去了味觉,但他们并没因此而放弃对彼此热情的探索,工作中,他开始在人们的其它感官上下功夫,比如尝不出味道就把菜做得好看,至少视觉可以满足,他带女主角尝剃须泡沫的软,玩弄香皂绵绵的口感,当然不建议我们在现实里面也这样去做,只是提示恋爱中能在对双方身心不造成伤害的范围内,用游戏的方式探索一些未知领域的新乐趣,对彼此的包容度都能做到了解,然后再考虑如何求同存异,最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尺度去定义这份感情。

第三阶段:听觉-愤怒当爱情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我们开始争吵,以此来判断这段感情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下去,片子里的厨师男被“失去听觉的不治之症”传染后,开始挖苦女主角的缺点,攻击她精神上最隐私的痛点,像所有吵架的情侣一样,之前对对方呵护有加的那些弱点,现在都成为了争吵中最有利的武器,即便是在一部有着情绪传染癌背景的末日科幻故事里,男主的丑陋行为依然无法得到女主角的宽容。

女主角用冷暴力暂别了这一切,无视男主打来的道歉电话,这个时候就到了爱情的取舍阶段了,想结束的人通常会选择继续冷暴力,不过一定要坚持不再给回应,否则将会迎来又一轮恶性循环,不想结束的人就去吵架吧,像女主一样也愤怒起来,把心中的不快都发泄出来,用吵架的方式让对方听到自己的立场,也是一种沟通。

第四阶段:视觉-微笑不谈恋爱让人寂寞,恋爱却让人更加孤独,我们微笑,是为了把彼此的距离缩短,这大概就是片子为何安排在视觉消失前人们会有微笑症状的原因吧。

这个时期的爱情已经褪去了探索阶段的新鲜感,多了一份熟悉过后的麻木感,就像互相拥抱太久的两人早已看不见对方的脸。

厨师男主因为“听觉丧失癌”被隔离了起来,在误会产生后,两人互相冲破隔离勇敢寻找起彼此来。

在这个阶段里,爱情像一块鸡肋,摇摇欲坠,想要死灰复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在外形上还特别邋遢就更难了,没有谁想在感情倦怠期还看到一张颜值不高的脸,所以导演让伊万伊娃在本片里“床戏过火”来提醒我们这一点。

“感官”在爱情里依旧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要想这个阶段的爱情重获春天,除了换一个人恋爱以外,也可以再次去“武装颜值”为第五阶段的“触觉”做准备。

第五阶段:触觉-灵魂接第四阶段谈到的准备,这个时候在爱情中的男女如果在之前通过“健身”、“衣着打扮”获取了比之前更富魅力的“外部包装”,那么“触觉”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它能帮助爱情中的两人重温第一阶段的“兴奋”,然后彼此会发现,原来你还在,甚至比以前更好。

双方开始对爱情所经历的那些阶段开始反省,不过本片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让男女主角停留在了失去视觉后的黑暗中,然后我们就在黑屏中听女主角描述两人再度触碰、相拥,对此绿米主观的觉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发现爱情又倒退了回去,无论之前多么努力,也永远无法一劳永逸,所以爱情需要持续努力,这样来看爱情好像有些悲观,也让人疲惫,因此而放弃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另一种解读是爱情里的一片漆黑在说明伴侣双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个小世界叫此时此刻,要延长爱情的生命力,就需要学会知足,同时培养能平静体验此时此刻的能力。

爱情中触觉告诉我们是需要“被存在的”,视觉让我们存在于对方“深深的脑海里”、味觉让我们留在对方“心里”、嗅觉把我们放到对方“梦里”,听觉又让我们出现在对方为我们带来的“歌声里”。

欲望将爱情升华,有一刻,我们会觉得恋爱对象是唯一的,自己和对方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清醒之后,我们又各自孤独,并想把之前的美好体验一再重复。

更多影片解读欢迎关注:yy-fresh(绿米的梦中梦)

 5 ) 如此完美的感觉

依然还沉浸在那无声、无味、黑暗的世界里,淡淡的琴声遮掩了寂寞的恐惧。

没有了味觉,人们用舌尖的触觉来感受食物带来的味道;没有了听觉,人们用肢体语言来传达内心的思想;没有了视觉,人们用触摸来感受对方的存在。

一种功能消失了,在经历短暂的恐慌后,人们都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取代,生活还是会平和的继续。

也许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够很容易宽容,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快乐。

难道我们如今的狭隘、贪婪、痛苦都是因为我们已经得到太多了?

 6 ) 感觉 senses

当感官一样样地离我们而去,嗅觉消失了,我们闻不到花香。

味觉消失了,我们尝不出美食的味道。

听觉消失了,我们听不到彼此的关心,视觉消失了,我们的双眼失去了整座世界。

只是,当这些感官不复存在,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和意志去思考,是否还有耐心去期待未来。

和相爱的人拥抱,体会身体的温度;在黑暗中沉思,尝试去理解生命的真谛。

 7 ) 爱在感觉消失时

英剧,尤其是带了点黑色系的警世英剧,总能看得我脊背发凉,毛骨悚然。

譬如Black Mirror, 譬如此剧。

末世灾难片,好莱坞总喜欢塑造一两个末世英雄,看之前,哪怕没有剧透,身为观众,也能将结局猜个八九不离十,享受的,无非是过程中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大团圆后的放松,却总有一种空虚挥之不去。

内敛的、有文化的、爱和老美别苗头的英国人,当然看不上这肤浅的套路,他偏要重口味、他偏要残缺、他偏要人不能胜天,让你在痛里、在遗憾中品咂出一丝丝味来...常态下的爱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漫长合奏;瘟疫疾病时的爱情,则是舞台上风云诡谲的悲喜剧。

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拥有与失去。

总是要失去,才知道拥有的可贵。

譬如爱、譬如健康、譬如感觉。

这世上,能在拥有时珍惜感恩的智者,又有几何?

这一次,他们失去的,是感觉;他们拥有的,是爱。

此消彼长,爱在感觉消失时......如果给你做选择题,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你又愿以怎样的顺序一一失去呢?

失去前,有没有预警信号呢?

失去后,你又如何live with,又如何move on呢?

影片的设定,首先是嗅觉的消失。

嗅觉与记忆相通。

在巨大的悲痛来袭后,人们不再有嗅觉,以及与之相连的an ocean of past images. 但是,习惯之后的人们。

Life goes on.接着,是恐慌敲响警钟,在饥饿感袭击后,味觉也不复存在。

平静后的人们,找到了其它的替代。

Life goes on. 然后是愤怒、狂躁、仇恨盛行,发泄后的人们,发现世界安静了,所有的声音,动听悦耳的,暴烈刺耳的,都消失了。

那一刻,人们开始专注于自己还拥有的。

Life goes on.一而再的失去,人们开始Prepare for the worst, hope for the best. 漫漫黑夜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期而至。

庆幸雀跃的人们,渴望拥抱家人,渴望给予温暖、理解、接受、宽恕和爱,于是分开的爱人奔走着,在不知道世界何时变黑暗前先与爱人紧紧相拥。

"It's dark now, but they feel each other's breath, and they know all they need to know, they kiss, and they feel each other's tears on their cheeks. And if there had been anybody left to see them, then they would look like normal lovers, caressing each other's faces, bodies close together, eyes closed, oblivious to the world around them, because that is how life goes on. Like that."You see, Life still goes on. 在一切感觉消失前,让我们好好相爱!

 8 ) 高于面粉和肥肉

近期看到最喜欢的电影。

节奏完美,台词完美,演绎完美,运镜完美,情绪完美,它甚至还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

我会思考如果不是疫情之下,大概我会以轻佻和高高在上的角度去看这个瘟疫带来的末世故事。

对末日题材,我是有一些偏好的。

不爱那些宏大的、废土的、拯救苍生的故事,我爱末日之下对小人物的描述,我们普通人在灾难面前如何应对内心的恶,高于人性的偶然闪光,如何表达善意,如何自处,如何在恐惧和希望中走完自己的故事。

David Mackenzie的电影,总能从镜头里运用环境和色彩令人感同身受。

仿佛催眠一般,每一次在看完的一段时间内,梦境中都笼罩了高地肃杀的风。

开端是一种全篇都没有花费精力去试图解释的疾病。

在阴谋论者眼里是敌人的袭击,在神秘主义者眼里是更高智慧的游戏,在原教旨主义者眼里是神的惩戒。

Susan作为流行病学家的身份只是最高效为观众拉齐信息的手段,很聪明的操作;Micheal的厨师身份则是切入的重点,第一阶段的嗅觉和第二阶段的味觉丧失,在Micheal的叙事视角中有提前和更敏感的叙述。

第一阶段:嗅觉经过短暂的过度活跃,然后消失。

新报道的一种疾病在全世界散发并蔓延。

一开始,人们突然被他们曾经失去的所有击中,那些从未有过的爱人,不再同行的朋友,所有他们伤害过的人伏击了他们的记忆,先是被巨大的悲伤笼罩,在任何场合崩溃哭泣,伤心欲绝过后,他们失去了嗅觉。

当我开始着手写下来的时候才意识到,为什么嗅觉的过度活跃对应的是来自对失去的默哀而导致的极端悲痛。

对我们来说,嗅觉是唤起记忆的捷径,当我们描述气味时通常用到的词是“像……一样”,而不是真正描述它。

嗅觉关联记忆,我们都遭遇过被突然之间熟悉的味道带回到某个场景,并回到当时的感情和情绪中。

可能是类似爱人身上的青草香,让你想起曾经我们也是每刻都在相互渴望,我们也拥有过最纯粹的爱,你会想默哀,想崩溃大哭,觉得人生即是如此了,你再也回不去了,然后你就永远地失去了这种能力。

对于Susan和Micheal的故事,这个阶段代表了所有爱情里最迷人的部分——对刚开始了解的爱人暴露你的痛苦和脆弱。

当这种连接建立的时候,Susan后面需要“make me special”的游戏来证明的一点,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

厨师和顾客都失去了嗅觉,但气味毕竟是五感中最可有可无的,生活继续得也容易。

嗅觉唤醒的记忆逐渐消失了。

悲伤过后,失去了入口前的挑逗,食物越来越咸、越来越辣、越来越甜,但人们依然烹饪和享用,这很合理,很妥协,很本能,我很喜欢。

在这里非常打动我的一部分,是悲剧中绝对的浪漫主义。

小提琴家在街头用一种类似萨满仪式的方式,将音乐与遗失的记忆连接起来,树林的味道,夏季的风的味道。

你再也不能闻到,但我们用通感的方式试图唤醒它,记忆很重要,我们失去的一切也很重要。

第二阶段:对我们来讲是最本能的行为,进食,被放大了。

于是我们也失去了它。

人们开始感受到极度的饥饿,于是他们暴食。

当暴食结束后,他们失去了味觉。

很重要的一幕是Susan和Micheal在浴缸里尝剃须泡沫和香皂的口感,感到好奇和快乐,两位的表演在这里有非常天真和孩子气的处理非常优秀,既是非常私人、无比亲密的分享,也给了Micheal灵感和希望。

当所有人先后失去味觉,老板表示再也没有人需要去餐厅吃饭,人们只需要买面粉和肥肉维生时,Micheal表示,生活会继续,我们会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但不是面粉和肥肉。

于是餐厅继续提供服务,氛围,酒杯撞击的声音,与他人分享生命的场合。

食物的卖点变成了外观、温度、质地的有趣搭配。

生活确实也继续了。

第三阶段:我们听到太多我们不想听到的,然后听觉消失了。

听觉消失前,症状是愤怒、狂暴、憎恨和暴力。

在所有的伤害中,语言带来的伤害最痛苦。

我们听到最不想听到的话,并说出最能伤害对方的话。

在爱情里,还有什么比“你并不特殊”更伤人吗?

这种毁灭性的伤害,毫无悬念地导致了Susan和Micheal的分离。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Micheal向Susan提问,我们还会损失更多的感觉吗?

Susan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不清楚,但有可能不会,因为味觉和嗅觉本质上是化学感受器,机制不同。

Micheal说,如果你错了呢?

Susan回答,then we are fucked。

因此,也是从第三阶段开始,事情变得糟糕了起来。

症状中的暴力和憎恨带来了太多危险因素,先发病的人群被封锁在家,甚至集中隔离,包括餐厅在内的无数商业停业,餐厅只能接生产基本的救济粮的工作。

当Micheal因为发病而失去听觉,他被工作人员封锁在家,每天被投喂最无聊的维生食物,电视上循环播放“如果你听不见了,请你留在家里,这是最安全的地方,并保持电视打开”。

Micheal给Susan留言,如果你能听到,请务必回来我身边,我说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我爱你。

这是Susan失去听觉前听到的最后的内容,她大骂骗子,控诉命运的不公,控诉人类的无力,等她醒来后,世界也是一片寂静了。

看起来是的,走到这一步,we are fucked。

第四阶段:视觉一度过剩,然后消失。

在这一阶段开始前,气候开始变冷,冰川形成。

这不是简单的瘟疫,而是地球在逐渐杀死人类。

人们开始关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帮助他人,心怀善意,与爱的人拥抱,陪伴在彼此身边。

然而黑暗还是降临。

视觉消失的前驱症状完全不糟糕,甚至很美好。

人们感受到第一缕阳光照耀,脑中的灵光一现,对活着的感恩,以及想要触及彼此的冲动,想给予温暖、理解、接纳、宽恕、爱。

怀着这些感受,Susan和Micheal在城市里冲撞,在失去听觉并即将失去视觉前找到彼此。

他们看到对方,一切都在黑暗中了。

他们感受对方的呼吸,了解彼此,拥抱彼此,感受彼此的泪。

如果此时还有剩下的人能看到他们,会发现他们就像一切发生前的一对平凡爱人,相拥亲吻,遗忘周围的一切。

电影对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是恰到好处的。

我们的主人公绝非完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自私糟糕的普通人,相识的故事并不特殊。

但他们也是心怀爱意和希望,坚定善良的人。

这不是一个人类对抗瘟疫的故事,而是一个人类处理绝望的故事,它放大了人类的弱点,但也强调了人类的坚韧和浪漫。

它没有一些众志成城,甚至人类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它从最平凡的一对情人看过去,末日如期到来,以一种充满希望的方式。

当我看到这些日子真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所有的“非必要不XX“,我们的生活早已被调为了只需要面粉和肥肉,只需要活下去。

我总是怀有强烈的绝望和愤怒,不停有人告诉我们要宽恕、淡泊、不怨恨,忍受,好像理所应当。

但是当你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谁能说自己没有恨意?

恨是自然的,末世是必然的,我们做着最坏的打算,却暗自希望有转机,但还是目睹一切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这部2011年的电影真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给了我一些内在希望。

生活继续,在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东西高于面粉和肥肉,哪怕在一片黑暗寂静的末日中。

 9 ) 地球毁灭之前,让我们紧拥这感觉

一场毁灭性的疾病席卷了世界,它传染的特征是,因为大脑组织对于病毒的初阶反应,病毒首先击溃人的感情底线,让人突然感情崩溃,是为感染的前兆,悲伤、绝望被无限放大,人们通常恸哭失常。

紧接着,五官官能逐步丧失:嗅觉,味觉,听觉,最后则是最重要的视觉。

当这末世即将到来之前,Ewan McGregor饰演的Michael,这位厨师,遇到了他一眼即认定的真爱,Eva Green饰演的医生Susan,两人在地球毁灭之前匆匆相遇,并且相爱。

因为爱情,他们至死不渝,心手相牵。

电影名Perfect Sense中的Sense,和人类的感官Sense同为一词,电影中人的五感逐渐消失,道德法则逐渐失灵,人与人之间的唯一信仰,只剩下感情可以维系,可感情感情,也必须先要有“感”,才能有“情”,当人的感知系统都已经通通消失,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否还依旧存在,依旧能成为末世信仰呢?

导演David Mackenzie开创了苏格兰电影的先河,引领出像Danny Boyle之类优秀的导演,他们的作品色彩鲜明,剪辑高速,处处有着独到的睿智。

这部电影中,他选用了丹麦作家Kim Fupz Aakeson的作品,故事线索并不复杂,讲述的却是人类在面对世界消亡之前的不同接纳方式,以图展现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特质。

可惜题材虽好,导演却也没能拍出新意。

电影试图营造的一种逼近世界灭亡的绝望,仅仅通过各地的人群因为病毒侵袭而逐渐癫狂的行为来展现,荒诞之余却少了震撼:我们看到人们暴怒、悲恸,人们争抢食物,不知所措,可真正的绝望不在于情绪的宣泄,而在于信仰的放弃,即便导演在非洲、亚洲和其他地区都有拍摄片段,却没能让人感觉灾难的宏大、人类的无望。

相对比较同是英国电影的《惊变28天》,同样是灾难降临,电影一开场的万人空巷,空城死地的几个镜头,就把那种苍凉和绝望展现无余。

该片唯一的新奇之处仅仅在于听觉丧失的那一段:电影也选择了静音处理,给观众以失聪的代入感,但这不过是依照剧本而来的设定,也不算手段高明。

电影着墨甚多的Ewan和Eva的爱情,本该是我们在这绝境之中看到的唯一曙光,可惜两人的感情萌芽始于对彼此的肉体的感觉,也仅仅在世界灭亡前通过性爱维系,肉体的成分多,爱情的成分少。

当然,最后他们还是在一切消失殆尽之前确定了对彼此的爱,感情终于在一切丧失之前让他们找到彼此。

Ewan和Eva的表演都不错,各自的几场情绪失控都很出色,发挥了应有的水平。

当他们在床上紧紧相拥,势要fuck 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的时刻;当他们在浴缸里欢乐地戏水,喂彼此吃下洗浴用品的时刻;当他们在一切谢幕之前找到彼此,紧紧相拥的时刻,我们都相信爱的力量,爱终会在黑暗过后点亮我们的心房。

不管前路如何孤绝,这一刻,让我们紧拥这感觉。

 10 ) 很新意的“世界末日”

在非常疲惫的周五,点开了这部电影,想到这个周末又要匆匆忙忙地画两个图,完成日常的作业。

笔记已经很久没有写了,考试又要来了……我真的想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啊。

我会按想看,主要是从Eva那点进来的。

在《戏梦巴黎》里认识了她,觉得她身上有一种迷离的,厌世的气质。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偶尔也会发现她演技不太好的部分可能是由于她本人身上的气质太重了,以至于在角色的情感流露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很生硬,不懂人物的情绪到底是什么。

但是她还是很适合演这种纠结的,“矫情的”文艺片。

男主的话不认识,但是演得还不错。

要说里面最喜欢的角色是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我还真找不出来。

这也是我为什么只给了四星。

说说这部电影给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哪里。

就是它关于世界末日的设定,不是什么自然灾害,也不是什么星球世界大战,而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把电影视角缩小,世界毁灭不是一瞬间由洪水冲刷掉的,而是一点点,让人从情绪崩溃到失去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就好像一点点地把人的五官都夺走。

每一次失去一种感觉的时候都会发生一些不可控的事情,比如突然情绪崩溃,突然饥饿,突然暴走。

都是一些人很原始的情感外现。

一种“SOS”的传染病,很新奇。

所以电影名字为《完美感觉》,当我们不能闻到,听到,看到的时候,我们怎么与世界沟通,我们怎么感知世界?

很喜欢Eva的话外音,“人们开始接受”。

在独白中,影像拼接,像是一种伪纪录片,你无法分清这是现实,还是影片。

里面的画面选取,很好看,这也是一个很吸引我的点,像这样文艺的电影,放一些“矫情”的片段不为过,甚至让我觉得很舒服。

还有一些摇晃的镜头,我竟然不觉得晕,但是在看国内的某部“伪纪录片”的时候,他好像操之过急了,搞得观影体验很差。

还有失去听觉的时候,影片静音了,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那种绝望与痛苦。

常常感慨人的适从能力。

即使在再多的苦难、变数面前,仍能继续生活。

“人们开始上班了,我们应该上班。

”老天爷,我自愧不如,现在让我去上学,我还是会觉得痛苦,受不了老师在讲台上自顾自地念一些概念,明明自己有在一直认真地听讲,却是什么都听不进去。

但是我一节课也不敢旷。

“人们在上学,所以我也就上了。

”回归正题,当每发生一次病情恶化之后,人们采取很多措施来补救,来满足自己。

餐厅场地的选取也很妙。

失去嗅觉那我们就提供十分重口的食物,失去味觉,我们就提供很有口感的食物,失去听觉,只剩视觉之后,我们就提供很好看的拼盘,最后失去视觉,那我们就拥抱吧,触摸吧……常觉人生苦难很多,原来当真正的变数到来时,人的自洽能力可以让自己很乐观地活下去。

现在的生活很平淡,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自己现在也懒得思考,所以也就懒得去做出一些改变。

或许再在某一个疲惫的周五,我能停下自己手中的笔,安静地去想想自己真正想要些什么。

趁着这烂漫的春光,趁着这健康的身体,趁着这完美感觉,去感知世界吧。

自然,人文,与爱。

《完美感觉》短评

当人们依次失去嗅觉、听觉、视觉后,从不安到狂躁,到最终的平静,成千上万的过往片段逐渐消失,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4分钟前
  • 王二嘿
  • 力荐

当感官消失 世界沦陷 离生命的凋零只差那零点几距离 但我庆幸能与你相爱 嗅过你的体味 尝过你的汗 听过你的哼唱 看过你的最美的面容 只是此刻有想触摸你的冲动 即使最后不能拥抱着同归于尽

6分钟前
  • 喵了个咪
  • 推荐

其实人是世界上适应能力最强的生物。

9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充满宗教寓意的电影

11分钟前
  • Shirley
  • 还行

都瞎操什么世界末日心啊!拙劣情节浅薄手法,自以为是的文艺腔,音乐和柔光都快溢出来了。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较差

可以视为《传染病》的延续,形、声、色、味消失殆尽,黑暗中触觉才能穿越心灵,成为彼此信仰的坚持。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很差,非常差,简直就是a master piece of shit,什么玩意,就连我喜欢的伊娃格林也拯救不了这部电影!真是一颗星都不想给。

21分钟前
  • 绛紫
  • 很差

感情戏略无力,一星给万叔一星给大胸。

26分钟前
  • 三红
  • 还行

疫情后时代的回忆,不断失去不断重建的生活。人生仿佛还在延续,但那曾经的爱已不在。疫情三年,是该有一波题材井喷了。不过我觉得这片形式还是过于直白,僵硬,无趣。

31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较差

好难定义的片子,文艺的灾难爱情片。。

33分钟前
  • 贫泪少女丩肉肉
  • 较差

Life goes on,就算末日又怎样

38分钟前
  • 賴床不起。
  • 推荐

在文艺片里,连世界末日也可以如此文艺,谁说科幻片只能是大场面的?当感官功能逐渐丧失,嗅觉,味觉,听觉乃至视觉,最后世界一片黑暗,在此时刻,你是否能和你最爱的人紧紧相拥。寓言式电影,和2012这个氛围蛮搭。PS:床戏真美

40分钟前
  • 随心随性
  • 推荐

Because that is how life goes on like that.

45分钟前
  • 乏了。
  • 较差

I can't endure Eva Green's voice.

49分钟前
  • 高光光
  • 较差

木意思

50分钟前
  • ..E z..
  • 较差

既有《传染病》的影子又像《忧郁症》,有那么一丝文艺有那么一丝圣经的救赎感,不谈片子多么晦涩,反正伊娃格林新晋女神了

51分钟前
  • 朝闻道
  • 还行

情绪爆发,感觉尽失,生活会继续,甚至更加专注。在终于找到彼此时视觉剥落,也还有相拥、亲吻、泪水的末世恋爱。感觉消失,感情维系,life goes on like that.我是ewan的脑残粉,eva和ewan都是敢裸能脱有爆发力的主,偶尔觉得更多缠绵在肉体,关键点情绪到位

53分钟前
  • 井戒
  • 推荐

主题开始的时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盲流感,意义却不尽相同

56分钟前
  • 🤲🏻
  • 推荐

每个人忽然想起自己最悲伤的事抽泣着鼻子时,嗅觉离去了;每个人忽然拿起身边一切可以吃的东西狂吞时,味觉离去了;每个人忽然暴躁着说着最令人发指的言语时,听觉离去了;而当熬过了久日的黑夜享受着眼前最美丽的景色时,视觉离去了.而在那一刻,男女主人公找到了对方,享受着最后的完美感觉...

57分钟前
  • 三水采田.先生
  • 推荐

这海报和名字真心让我以为是纯粹的爱情片好么……太残酷了,失去味觉作为一个吃货那简直是生不如死,失去听觉那我的音乐怎么办,失去视觉还有那么多地方没去那么多电影和书没看……想想就想哭了

59分钟前
  • ≧▽≦蚊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