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好东西呢.一直认为英国人拍的幽默片拍好了就会很无敌,例如《僵尸肖恩》,但我想《银河系》甚至比《肖恩》更有趣。
英国人的喜剧概念还是很不同的吧。
总的来说没有黑色幽默那么高深,也并没有让人边笑边痛的感觉,但和美国那些满大街流行的屁屎尿喜剧比起来,实在是有水平多了,档次马上提高不少。
(要说那些那性和恶心的东西来耍的人倒也有过水平不错的片子,呃例如假的阿帕图系列之类的?
)有时候我认为,英式幽默真的很无厘头.这在我片头听到海豚们的《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时就深有感受.但这种无厘头让我觉得是,恩~彻彻底底的无厘头.和周星星同志不同,周是故意无厘头惹大家发笑,好笑的台词好笑的动作表情,仿佛你不笑就对不起他们的买力搞笑,所以大家很容易看出笑点。
但英国佬不一样,越是囧的剧情他们就越是要一本正经地拍,一本正经地说囧台词做囧事,也许你只会觉得脸上一阵抽搐——不知该表什么情。
这种一脸严肃的搞笑,杀伤力对我而言是很大很大的,对无厘头有着较多体会的我觉得,真正的无厘头是从来不知道自己是无厘头的无厘头们。
我这么说是不是很无厘头。
无伦如何,好片子,很有想象力,也可以说是很能YY,YY好笑的东西,但自己绝对不笑。
私认为这也是搞笑的最高境界。
现在很多喜剧所以烂糟,我想就是自己比观众还HIGH,绞尽脑汁做尽一切自己认为好笑的事,然后在观众还没笑时自己就HIGH得乐颠儿了,这往往会很冷场,基本原理和讲冷笑话是一样的。
讲冷笑话时自己绝对不能笑,一本正经地讲完后看着他们很囧的反应,再一脸不解地问,怎么了?
难道不该使这样么?
牛B!
很喜欢忧郁的MARVIN,各种文艺青年的装B情怀和他真的没得比.不过蔫了吧唧的MARVIN倒也很可爱~
我没有看过道贺拉斯亚当斯的原著小说,不过我知道英国人的独特幽默感和思辨气质在好几百年前就已经相当的发达,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没有太多变化,因为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的脑海中一再浮现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这两个东西真的非常相似,因此我建议如果有朋友觉得不理解这部电影,不妨先从阅读格列佛游记入手。
(题外话:《银河搭便车指南》和《格列佛游记》的一个诡异的相似之处貌似是都会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儿童文学?
至少我试图将这部电影介绍给身边几个好友时,都得到了这部科幻电影小孩气,不严肃,不成熟,难以理解的结论。
也许是因为英国人黑色幽默的背后原本就是小孩气的天真烂漫?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讽刺的对象包括英国人、法国人直到整个欧洲再到整个人类,王室、政治、新兴科学、宗教乃至人性都被含沙射影地攻击。
《银河搭便车指南》几乎是以同样的手法讽刺了这些东西,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义。
对哲学的讽刺——关于终极问题和终极答案的情节再明显不过了。
沉思电脑可谓是一个终极哲学家,不用吃饭睡觉,可以思考一个问题750万年。
找到了答案却发现并没有理解问题,不得不求助于另一个更强智者——地球与人类。
可惜在得到问题以前电脑和人类都堕落了,沉思电脑变成了整天看幼稚动画片的无聊存在,人类则变成了亚瑟丹特这样的废柴。
问题最后揭晓却是来自于亚瑟在陷入险境时的急中生智——终极问题原来似乎是“一个男人一生要走多少条路”,貌似是Bob Dylan的一句有名歌词我记得。
那么之前的那么多哲学思考算是怎么回事呢?
除此之外影片对于哲学思考和自我认识的讽刺还有多处,比如那个患忧郁症的大头机器人,还有鲸鱼和花盆的对比。
可以看出导演或是作者对于哲学与哲学家真是有很多偏见。
对宗教的讽刺——那个“揩鼻涕神教”不用多说,绝对是在讽刺宗教了。
对科学的讽刺——《银河搭便车指南》中科技最强的种族无疑是沃贡族,实际上却是一些所生活的星球上禁止一切新想法,又恶心又邪恶的先天不足的野生动物。
福特说它们“They don't think, they just run things”。
而人类自认为拥有强大思考力和先进科学理论,最后连家都让沃贡人给拆了。
这个情节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类的科学是一种光说不练的东西,又或者是科学领先于技术太多年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关于沃贡族的诡异设定和《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的情节有点相似,我姑且认为是在讽刺人类的科学,各位有更好的认识不妨告诉我。
对文学的讽刺——这个真的显得无厘头了。
凭什么认为人类的诗歌是比沃贡族的屎尿屁诗歌还不如的东西?
宝拉 南希是谁我不认识,不过我想如果这个诗人真的存在,可谓是躺着也中枪了。
或者说是在讽刺文艺人士的自我欣赏特质,还是说在讽刺文学作品评价体系?
总之文学以某种方式中枪是无疑的了。
对政客的讽刺——无疑了,政客需要的只是身体上处于演讲台上面的那些部分,下面哪怕是几千条怪异豆芽菜机械腿也没关系。
智慧就更加不需要了,不然双头脑残摇滚歌手能在竞选中打败也许更有智慧的半机器人成为银河系总统?
好吧,也许是因为我曾经深读过《格列佛游记》,再看这部电影时显得有点免疫了。
不外乎是讽刺、黑色幽默和解构,从情节、手法和精神上看和《格列佛游记》都太相似。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部电影还不错,不过不会有太惊艳的感觉。
总的来说给个“还行”的评价吧。
在豆瓣上看到8.1分的高分影评,就找去看了。
结果显然过高了。
首先要说一下电影科幻的标签,毫无逻辑和科学 纯粹的恶搞 称不上科幻,也许用怪诞等没有科技色彩的词更贴切一点。
当然我想在这么一本无厘头的电影中追求逻辑是幼稚的,电影无厘头且风格有点像周星驰的《百变星君》第二想讲一下电影的主题和内容,ok 没什么好讲的,因为根本没有主题和内容。
就想一堆杂乱的笑话勉强凑了一个故事。
生硬的爱情故事,情感描写简单最后及时男女主角在一起也毫无感动可言。
整本电影 昂 看完也不知道在讲什么,毕竟串笑话不容易怎么拼故事呢第三点就是风趣幽默,oh terrible英式幽默。
当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承认看电影时我笑了,宇宙最糟糕的诗人是英国的xxx 幸好他和地球一起毁灭了。
电影充满恶搞还有英式幽默在里面,有一堆堆的冷笑话让你看的时候不禁呵呵,但是只有呵呵不是哈哈大笑最后想吐槽一下,一个故事都讲不好,毫无带入感的电影为什么有8.1分!
简直不能忍!!!
浪费了我一个早晨!
我还不如看几集《生活大爆炸》来得有趣。
当然 也有人喜欢恶搞的风格 努力吧努力吧 在这样的烂片里找有意义的点也不容易
额,不能不说,我是在大年三十漫天烟花炮竹声中观看的此片。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就跟江湖侠士自报家门一样,啊一说,某某,啊我知道,哪位大侠来着,擅长什么,其实见都没见过,一部片子,大名鼎鼎,可能你也只是听过而已,未曾看过庐山真面目,可总是喜欢自以为是的以为这部片子讲的是某某某,看了以后才发现完全不一样啊,我想说我就是如此一直听过此片大名,一直以为是部爆米花式的纯科幻片,真是太低估此片的历史地位和内涵了原来是喜欢的幽默讽刺加科幻,可即使是这样,依然觉得自己很孤陋寡闻,直到看到片尾的for douglas,才知道原来此人便是英伦幽默讽刺文学的代表人物、第一个成功结合喜剧和科幻的作家。
额,我还一直以为血与冰淇淋的铁三角创造了如此有内涵的任性之作,原来Douglas Adams才是开山鼻祖再一次感叹英伦强大的精神土壤那些虽然长的奇形怪状的外星人,看起来不可理喻,细细想来,暗喻着人类世界的各种明争暗斗,哪哪都不缺啊那贡福星人的超低的行政办事效率是在讽刺哪个执政党啊,做什么事都要走流程盖章还有他们被公认全宇宙令人发指的诗歌朗诵,是在讽刺那些天天在电视上高谈阔论却不兑现的承诺的政客吗?
还有那个不靠谱的宇宙总统是在讽刺某个联合国?
那个看似高大上的老鼠计划,为寻找一个关于生命的意义,而创造了地球实验室,结果被地球人一锅拍瘪,^_^,这告诉我们,不要虽然嘲笑别人,即使差很多我一直都没搞懂,为什么毛巾对一个在银河系的旅行者很重要,而且也看不出毛巾的重要性,说起来重要,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这是我的感觉。
网上有这么解释的:亚当斯用煞有介事的笔法来嘲讽那些装模作样的严肃认真,用凸透镜放大人类社会的虚伪和繁琐。
这就是他的毛巾,即使在一片混乱之中,也能看到它叠的整整齐齐地挂在臂上。
这段解释更深刻,很有反抗精神那个全篇里一直不停抢镜的机器人,一直努力表现自己的悲观,都不care周围人,一个人到处传递着忧伤最可爱的是,最后地球,还有一个备用的,明明在一个无聊的早晨,倒霉的“我”,正在吃早饭,拆房子的人就来了,于是乎誓死守卫“我”的房子,额,给朋友打个电话吧,额,朋友说不如先喝着啤酒吧,额房子就被拆了,再然后整个地球被当成高速公路的障碍物给灭了,于是还没调整过来的“我”稀里糊涂经历了那么多,还好一切又还原了生活依然是美好的Ps:1、比尔奈伊、马丁弗里曼简直是此类型片的金牌配角啊2、恶搞任性有深度的,首推英伦No.1,那《十万个冷笑话》简直就是恶搞无下限,我想说,外表、内心皆肤浅3、其实对于这部大作而言,作为屌丝的我们,更喜欢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但是这部片的各种异想天开很让人痴迷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风格4、敢问这种循环式的结尾片,谁敢拍一不小心就是no zuo no die的节奏
第一次看拿世界末日开玩笑的电影,然后不出意外地又笑得傻瓜一样,笑完以后就是思考,如果这一切是真的又会怎么样。
地球因为挡住宇宙多维空间高速路而被炸毁的黑色幽默,各式各样的宇宙生物,神奇而智能过头的飞船,痴迷弱智电视卡通的超级电脑深思,一个有着忧郁症的大头宝宝机器人,当然还有那本无所不包、总是给出搞笑解答的《银河系漫游指南》。
一个懦弱胆小但是总是目标明确的男人还穿着睡衣就突然面对这一切,当然别忘了毛巾——在银河系里混最重要的东西。
幽默的元素的背后总是有引人深思的主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财富名誉爱情家园人生的意义,直到生命的真谛——一个所有生命体追寻了近一亿年的问题答案,想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答。
在深思的思维里那是数字42,而在总是很废柴的男主角心中,或者说在大部分人类的心中,是爱。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地球是深思选择的另一台解答这个问题电脑。
地球被毁,但是还有备份地球2号,地球的统治者老鼠们花了大价钱让行星工厂做出了它们。
看着工厂里的工人手下隆起的山、填满的海、绽放的花,就忍不住想笑,如果地球真的是被这样创造出来的,那么人类就不可能思考出那个问题的答案——生命的珍贵在于它存在的艰辛,如此轻易的生存就不可能真正的思考。
不过对工厂好有爱我也想去那上班呵呵不知所云了一堆之后,强烈推荐这部电影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P.S.那个忧郁的机器人实在是太可爱了Marvin
虽然情节夸张到让人质疑自己逻辑思维的地步,但影片一路大话西游的风范:稀奇古怪本同宗,吊儿郎当也从容。
从开头唱着“拜拜了你呐,顺便谢谢你们的鱼食”的海豚开始,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熟悉的东西陌生化,陌生的东西熟悉化,春秋笔法,皮里阳秋。
影片的观后感也会和大话西游很相似:一笑了之未尝不可,深入思考会更快乐。
顺便说一句:我超喜欢片中那个有抑郁症的机器人Marvin。
另:对片中那个翻译小鱼“Babel Fish”比较感兴趣,查了查资料:Babel一词来源于“Tower of Babel”(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塔”(Tower of Babylon)。
圣经故事中,这个“巴比伦之塔”是指古人类建造的通天之塔。
这个塔没建成,因为上帝认为建造“Tower of Babel”是挑战和质疑自己权威的行为,不能容忍,所以通过扰乱人类社会的统一语言,使得人们无法相互理解,只得分散到世界各地。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偏偏将能充当“万能翻译器”的“最难看的小黄鱼”以“Babel”命名,明显是和上帝对着干。
“Babel Fish”只是影片嬉皮精神的一个小小的表现。
影片几乎处处都存在着对于现实、经典、常理的嘲弄,而且这嘲弄顺理成章的不着痕迹。
所谓“趣味哲学”,此为典范。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其实很早的时候就知道银河漫游指南这部电影正在拍摄了,也就是这个时候,国内一些比较Hardcore的论坛才开始讨论这部科幻小说。
我是在一月份的时候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够得此系列的第一部,回到寝室后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花了三,四天才读完这本不厚的小说。
小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Brit。
所谓非常英式,指的是这本小说的整体风格,讽刺笑话贯穿全书。
其实不必读完全书,你只要看过开头就知道这本书是多么的讽刺。
阿瑟的家正好在政府修建快速公路的规划范围内,当地政府决定拆毁阿瑟的房子,可阿瑟这个典型的爱喝红茶的;庸庸碌碌的英国男人却在当天才发现政府的推土机停在他家门前……而当他抗议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这个计划已经在当地规划部门公示了很长一段时间,而阿瑟却没有去抗议……恰恰这个时候,银河政府也准备修筑一条银河快速通道,而地球就正好在这条快速通道的中间……和美国人的幽默不同,英国人的幽默大多在于讽刺,而我们也可以从以往的许多影视作品中很直接的可以看到:一条叫汪达的鱼,两杆大烟枪,光猪六壮士,僵尸肖恩……那么回到正题,其实在影片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小说的原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在健身房中猝死(默哀一下)……所以电影到后面的整个创作主动权应该是在剧本改编的另外一个参与者Karey Kirkpatrick的手中,而此人是专业的剧本写手,主要作品有小鸡快跑和小吸血鬼(The Little Vampire,不好意思,有幸看过这部幼稚的儿童片……)的剧本,而后者则是根据儿童小说改编而成,同时也曾经作为创作顾问参与过动画片马达加斯加的工作。
而导演方面,则采用了新人加思·詹宁斯,一位从前从未拍过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的新人,这名英国导演以前的主要作品是为乐队拍摄音乐录影带,与他合作的乐队有大名鼎鼎的Blur,他拍摄了其中的Coffee and TV;同时也与R.E.M.乐队合作拍摄了他们的另外一只音乐录影带Imitation of Life。
当然,你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是大卫·芬奇般的人物,又一名从MV转型到电影的导演,当然有些人只认识麦当娜,有些人也只认识Blur。
下面进入主题吧,首先作为MV转型过来的导演,影片的第一部分他就直接操刀玩回了自己的老本行——MV。
将一堆从海洋公园海豚馆里拍摄出来的素材剪成一段带有演职人员字幕的MV,也是一种让调整观众观影情绪的好方法,而配的歌曲则是So Long & Thanks All The Fish;再见,顺带谢谢你的鱼,这同样也是银河漫游指南系列中的其中一部小说的书名。
英国的电影相对与美国的电影来说,平缓很多,这也体现在影片正片开始的部分,一切都是那么平,这么呆板,当然这也和英国的天气造就英国人的性格有关系。
比较一下英式摇滚和比较可以代表美国摇滚风格的金属摇滚;比较一下传统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美式足球(橄榄球);比较一下英国的炸鱼薯条和美国的连锁快餐……如果你看过去年同样蜚声海内外的英国影片僵尸肖恩,你也会发现异曲同工之处。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地球)改编得还算出色,去处掉了工头的蒙古铁骑血统的部分,去掉了福特与工头的对话,而是直接加入了啤酒这个道具,使得剧情很快速的就往前发展。
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要把所有细节都转化为影象,这……不是不可能的,有很好的小说作者与导演合作的例子,例如阿伦·雷奈与杜拉斯合作的广岛之恋。
但是如果向是一部以娱乐性为主的电影,自然是能省略的地方尽量省略,保持故事的流畅性和紧凑感。
故事一切都在正常的发展,但是沃贡飞船这一块,我个人觉得,实在丢失了原作中太多的精华。
例如福特说服沃贡年轻士兵的那一段,以及沃贡人朗诵诗歌的那一段……好,电影中基本都一笔带过了,要知道,沃贡人念诗这一个桥段是我看小说时唯一笑到喷的部分。
接下来黄金之心的造型让我十分振奋,这艘宇宙中最快速的非常的外型十分特别,并非我原本想象中的流线型,而是一个圆球。
而马文的造型更是经典,可爱的大脑袋以及不停抱怨周围事物的性格,都使得它成为全片中最抢戏的角色,我觉得它的风头甚至盖过了赞福德总统,这个两只脑袋四个胳膊的宇宙总统的造型还算可以,拨弄长发的小细节设计的也不错,都可以体现出他是一个自恋的人,但唯一不足的是他的特效做得稍微差了一点。
而后,整部片的剧情改动可以说算是很大的,许多情节不是被删掉就是这里抽一点,然后把抽出的部分去补充,组合成一个新的情节。
追逐他们的银河警察也变成了沃贡士兵,而也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了几十个;深思电脑也从房间移到了户外,成为一座只会看电视的神像……这些改动,尽管大的来说也没有什么太糟糕的地方,可却让读过小说的观众感到有一丝的不舒服,毕竟观众对改编电影都有一条真理:尽量忠实原著,如果没有特别的把握的话,请不要乱改,谢谢。
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阿当斯死后,编剧抛弃了原著的精神要领,以专业思维来重新改写剧本,因为大家知道编剧和作者是不同的,编剧所需要蒙太奇思维,在改编剧本的时候除了考虑故事以外,还要以将文字转化为影象作为服务的第一前提,所以我推测编剧在阿当斯先生去世以后就逐渐脱离了小说,而把精力过于投入为影象服务这方面。
而Karey Kirkpatrick犯下了一个比较巨大的失误,也有许多影迷都在自己对本片的看法中说道,本片看完后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没错,观众有注意到,赞福德总统偷黄金之心号的动机了么?
赞福德偷黄金之心号的动机完全没有提到,而小说中赞福德总统是一个权利非常小的人,因为在宇宙中只有5个人知道总统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所以他才产生偷窃黄金之心到那个失落已久的星球去探宝的念头。
而宝藏的事情却基本没有提到(注意,是基本),而编剧似乎又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富有冒险精神并且带有神经质的白痴……好吧,尽管赞福德的确是个白痴,在小说中,可这一切已经不是脱离小说的问题了,而是整部电影编剧上所产生的严重问题。
我这时候可以联想起黑客帝国2中的那个场面……Smith探员一个一个的走出来,说:It is purpose that created us. Purpose that connects us. Purpose that pulls us. That guides us. That drives us. It is purpose that defines us. Purpose that binds us……可所谓的purpose,在本片中,我却看不到。
说说导演吧,总的来说,导演的表现,还是中规中矩的,没有什么硬伤,也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但剧情节奏方面,总的感觉是很稳当,可是仔细看来就会发现有许多的地方仍然显得他很稚嫩,转场也毫无技巧可言,转场看上去比较生硬,就典型的素材堆积型,这也是拍MV时留下的一个毛病,MV尽管看上去很有节奏感,但那都要得益于后期的剪辑工作,所谓的MV拍摄就是对口型,然后拍N盘带子或N卷胶片,最后把这些胶片和素材中,觉得放在一起视觉上感到舒服或特别的镜头剪在一起,就基本成了我们所熟悉的音乐录象带,我们不用回顾材料和做法。
一部优秀的小说,却有着一个改得面目全非的剧本,实在令人失望,失望。
无论如何,失败总该有个替罪的羔羊,这次分析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看到本片有着:过得去的演员,出色的造型设计,中庸但年轻的导演以及失败的编剧……那这个变羔羊的任务,就光荣的交给了我们的编剧——Karey Kirkpatrick。
最后只希望如果要拍摄续集宇宙尽头的餐馆的话,请在编剧方面慎重挑选,毕竟阿当斯哥已经不在了。
我承认,看到片尾打出For Douglas的字幕时,还是很感动的,同样,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作家,本文也同时献给伟大的Douglas Adams!
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放假的第一天,仿佛泡饭腐乳一样如影随形的,仿佛小指的第一个指节一样安静敲打的,QQ睡了我睡了连360都睡了它还不睡,土豆死了迅雷死了BTchina死了它还活着的电驴君,在我两茬菜的间隔中突然消失。
没有“噗”一声,没有摸口袋交最后一季度物业费,没有天雨粟鬼夜哭。
它带来的不仅是一种马桶在半夜鲸喷的愤怒感,还有一种被生活抽离的感觉,仿佛不是我失去了电驴,而是世界失去了我。
在电脑前徒劳地尝试了半个钟头想找到Buffy第七季的我,就这样怀疑着今后人生是不是只剩下收菜了的我,突然有一种浮游在无重力空间,空气还够支撑七秒钟,默默打开手里电子书看到第一页写着巨大的“No Panic” 的感觉。
《银河系漫游指南》,这部20世纪末的伟大著作,21世纪初的伟大电影,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去面对生存在这世间必将遭遇的各种强拆。
比如说在它开头有这样一段充满安慰性的论述,内容为地球旅行红宝书,大意是: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有各种不开心,各种专家做了各种论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开心和一种小绿纸有关。
这是个奇怪的结论,因为小绿纸自己并没有不开心。
这本书的淡定的旅行者口吻,仿佛谷歌在香港的各种词条一样,对一个生活在无数自以为是的确定性阴影下的小盆友造成了巨大但潜移默化的心灵冲击,直到某年那巨大的'no panic'重新出现在我面前,这一次,我已经准备好和忧郁小机器人(马可?
)一起狂奔。
今天的我怀疑马可原名叫克尔凯郭尔,因为它如此真诚又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如淡定是生产力一样,忧郁也是核武器。
当海豚唱着歌飞向星空,以及无数毁灭武器对准地球的时刻,由于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奇书以及它光辉的No Panic的标语,我们就像路过五庄观的唐僧一样拍个照偷个人参果跑路。
强拆这种事情只相对于占有并依赖所有物者才有意义,这世界上最强大的职业,不是城管,不是李刚,不是房管局也不是快递员,而是神马、浮云、路人甲。
而装备了忧郁和淡定的路人甲则是浮云中的蘑菇云,路人中的穿山甲。
在这个Nothing belongs to me的年代里,谨以银河系漫游指南与诸位共勉:总有一天,在打败了邪恶的白老鼠博士之后,我们会不再漂泊,不再卷入宇宙战争,不再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我们会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在泥泞的花园喝一杯黑啤酒。
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去旅行,如果能买到新版的银河系漫游指南……
1.开头棒!
用人类的理由来摧毁地球,并且以提前通知了50个地球年为由振振有词啊2.女主会和总统跑了也是生殖崇拜吧!
没想到总统是个神经病,所以才不爱了3.马文,树懒,汤圆,sad。。。
总有一些萌萌的设定让视频变得很有意思4.女主包里的老鼠和后来的老鼠同两只吗?
为何要搞破坏咬断电线?
为何女主当时不制止?
5.一开始深思的设定想起了第五元素。。
因为都是貌似完美的东西。。
但是显然这个深思比里路还弱…甚至比马文还弱,因为她根本不愿意思考。
6.为什么马文只开了一枪所有的大家伙都中枪了?
而当时三个人的时候却一枪只针对一个人7.四十二是什么梗啊?!
片子拍的还是不错。
沃刚人的嘴脸真的是蛮形象,还有那恶心巴拉的样子,也是满足了我匮乏的想象力。
在我心里,其实几行描述沃刚人的文字已经足够了,电影把我心里抽象的文字具象化了,但并没有摧毁他们本身的样子,这就足够好了。
至于阿瑟,我本来觉得是个高个子白皮肤,怎么觉得是卷福。。。
难道看到花生就要看到卷福吗?
他的好基友叫啥来着。
在我的想象力会再胖点。
不过这样也很好。
哈哈哈。
总之,并没有让我失望。
无厘头的恰到好处,话说老鼠还有种萌萌的美感。
它们去地球copy的时候,还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就感慨到这里,希望三体上映也不要让我失望就好。
如果具象不了三体人就不要让他们出现,谢谢!
有点无厘头,傻了吧唧的,感觉有深意,但又没说透。和星球大战比轻松很多,一小队人疯狂宇宙旅行算是开了先河,firefly和银河护卫队都这么一个框架。GPP的marvin还蛮真实的。
完全搞不懂它在搞的什么笑。。。
科幻圣经,reading list 要是全是这样的就好了。真正的sci-fi在英国?
又见summer,各种天马行空各种无厘头~
完全无聊尴尬得看不下去……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好看 看了一半差点睡着了 全程不知所云的脑洞 无厘头但是毫无笑点……实在没有觉得好看的地方→_→
挺无聊的,特效也很山寨,星际迷航才是我的那杯茶
只有片名值得一观的所谓英式科幻喜剧片,既不惹人惊叹也不令人捧腹,松松散散毫无吸引力,还没等我看到毛巾在宇宙里究竟能有什么大用就忍不住点了右上角。
太过荒诞,就忧郁的机器人比较正常一些
实在难以get英式幽默,创意不错。
造海只需要一个红衣工人,造男主的房子却用了二十几个!荒诞的故事,匮乏的想象力和科学架构,随处可见的人形、人造物,与其说是科幻,其实是哲学讨论和对人类的讽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对研读原作小说没有兴趣了。
英语英字。太喜欢这个片子了 !!温情而又狡黠的英式喜剧,笑点密布!还有像小说致敬的段落!最可爱的应该是白馒头抑郁机器人,我爱你!!!!
who's stupid?————————————————————————————————————————瞧,我看了,有的部分在愣神中错过了,会重看的。嘿嘿~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地球是老鼠委托制造的产品,宇宙中所有问题的答案是42,WHAT?
笑料迭出的太空冒險,本有機會成為一部另類科幻經典,只可惜編劇在許多細節上的粗糙處理和選擇性忽視、導演在節奏控制上的前緊後鬆,令影片有太多可被挑剔的缺點。但影片不完美的劇本中還是亮點頻出,再配合Sam Rockwell超級搶鏡的表演,仍不失為一部佳作。
编剧是小说作者么?为什么我觉的电影没擎拿住整个的概念和故事呢?喜欢这个电影的表来揍我。我是觉得作为电影,太散漫,只重音画没抓主体,煽情部分也较随意处理ps:Alan Rickman好可爱~pps:我觉得女主角有点像演summer那个女演员,没查是不是,感觉气场好像
神片!明天早晨我要以沙发的形态醒来,你们满脸花瓣,地球2号准备就绪了!但是我不会臣服于老鼠!因为我的答案还没人回答!!!!!welcome!!to the end!!!OF THE WORLD!!!!!!!!!!!!!!!!!!!!!!
「Freeze? I'm a robot. I'm not a refrigerator.」【Helen Mirren — Deep Thought (voice)】【Alan Rickman — Marvin (voice)】
原著很經典,可是翻拍卻淪為b級二流搞笑片,而且也不怎搞笑!!
如果没看书,会给电影更高的分。看了书新鲜感少了些,但电影还是不错,弥补了看书时影像感的缺失。电影讽刺的味道少了,但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