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至尾你看不到这个青年有任何质的改变,一群loser组成的“无常索命”似乎只是为了凸出他的卑微与无能。
在这个只有舞台大小的便利店里有视财如命的老板,妄想成瘾的警察,好色成性的大佬,外强中干的医生,内心脆弱的姑娘,郁郁寡欢的老者等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香港社会极为典型的职业形象恰如其分的出现在每个环节中,也就此在杀人权的置换中爆发应有的情绪。
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们的行径极为诡异,甚至不可理喻,当知道他们只是阴间的厉鬼之后,也就不难理解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情感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不恰当的时间迸发。
而那个青年似乎就是每个人沮丧情绪的集合体,当每个人在他面前一一倒下的时候,也就宣告他对这个社会的憎恶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以至于最后他宁愿用死亡换取仅存的尊严。
一声巨响,灰飞烟灭,炸掉的却只有他对这个社会最后的情绪。
当一群鬼魂看着这个躯体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接受它,因为这个时候再也看不到这个人对于社会的希望或者抱怨了。
即使青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躯壳,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再也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这部电影带给我一种几乎嘲笑一切的悲凉,哪有什么最后的重燃希望,只不过是无人问津的自我毁灭······
《老笠》,略略有那么点《Kill Bill》的影子,我以为我会报复,是的,我真的在花样报复。
The city is stuck, 生活就像一座牢笼,我就像那头一脸错愕的“红彼得”,半蹲着蜷缩在笼子里,站不能站,坐不能坐,钢筋铁条卡进了皮肉,除了呼吸,动弹不得,唯一需要的,就是一条出路!
卡夫卡说,唔,你有;老笠说,超,你没有。
一个囊空如洗的废青,一个唯利是图的店主,一个老无所依的劫匪,一个错嫁基佬的女工,一个精神爆裂的黑警,一个不甘凌辱的雪梨,一个吃软惧内的大亨,一个穷不离衰的卢瑟,一个癖好龙阳的渣少,所有人的人生,都被一个莫名的错误扭转,于是怒从心头起,于是恶向胆边生,at尼度moment,要爆了。
一如当年那句流行,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
这里没什么隐喻,这里都是明喻,做人的时候往往没得选,做鬼的时候何妨过把瘾呢?
现在就开始reset,群魔乱舞,拿捏一下那副六神无主的躯壳,将鬼不理的风味戏谑到癫狂,让密不透风的活死人墓里也能间或传出几度笑声。
可惜怨懑犹如跗骨之疽,爆头爆衫也挥之不去,终究还是人鬼殊途,各行各路。
因为人,甭管有没有用吧,总得要有个人样儿,check一下。
文 / 为虾米呀 最近一部纯正的港片在影迷圈火了起来,它又给那些唱衰香港电影的人一记温柔的耳光。
如今我们应该要适应香港电影的这种间歇性“抽疯”,这座巨型电影制造工厂虽然有些老旧,虽然已经在内地成立了“分厂”进行代加工业务,但它的精气神还不会消失,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正在靠自己的信念和执著,艰难而缓慢的重建这座电影之都。
<图片1>美国94年的超低成本黑白片《疯狂的店员》被许多影迷追捧,奉为经典,而大陆09年拍摄的《夜店》则是《疯狂的石头》余温未散的产物,勉强及格,他们都是以便利店作为故事发生地。
那么这次同样将便利店作为主战场的《老笠》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
与之前让人忆起港片往日荣光的《打擂台》、《僵尸》等作品不同,《老笠》并没有走一条怀旧复古之路,而是向“鬼马”前辈彭浩翔靠拢,在传统的功夫、僵尸、警匪题材外另辟蹊径,杂糅了各色剧情元素,整个故事天马行空,放浪不羁,极为丰富的人物组合(商业大亨、性感女医生、失败的士多店个体户、便利店老板、废青、警察外加一个Gay)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大胆而亮眼的CULT之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和2014年陈果导演的那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更加接近。
《老笠》由导演火火自己创作的话剧改编,因此在观影中我们会感受到一些话剧的影子。
<图片2>血浆、大波妹与粗口说起基本的CULT元素,首先就得有“爆点”,在《老笠》里,从影片一开始便进入了“爆浆”模式,废青曾国祥没有一丝丝防备的被直接糊一身新鲜出炉的血。
昆汀式的爆头当然也不会少,警察间的枪战,枪枪入魂,干脆利落,子弹从头部穿过时附带的血浆,和观影者的心一样滚烫,充满热情。
士多店小老板说“爆口”就“爆口”,决不拖泥带水,然后给你几秒面部特写,口腔被轰开后,里面还冒着热气腾腾的烟子呢;黑警姜皓文出场便处于“内爆(憋屎)”状态,片中两次畅快的拉屎,在听觉和视觉上给予我们CULT片特有的冲击;从便利店老板林雪脖子上终于(咦?
为什么我这里要用“终于”)拔出的剪刀,他终于喷血而亡,实践了怪老头冯淬帆的“开香槟”理论;然后让人看着都疼的马志威被“爆蛋”;哦,大亨郭伟亮和“叶子楣二世”崔碧珈的“口爆”肯定也算啦……最后,整个便利店内总是充斥着那句魔性的台词:“要不要加五元换一包爆炸糖呀”。
光有血浆的片子还不能称之为CLUT,还得有点“颜色”,崔碧珈在片中就充当“情色”元素,除了那对大波,本片并没有特别照顾广大男性同胞的感受,这方面的设置并不太多:口爆、捆绑、艳舞和2处心不在焉的情趣画面。
而粗口比起昆汀,甚至彭浩翔来说那就更加的稀少,便利店老板林雪偶尔喷两句,剩下的都是日常和谐用语,那些在CULT片里常见的关于人体器官的口头禅这里相当少。
反倒是剧中的人物时常说几句英文,显得优雅礼貌……仔细想想,在一部血浆横飞的电影里,用英文礼貌的问答,好像本身也挺CULT的….. 你得会玩之前说的一些元素是构成CULT片的基础,但真正让一部影片被标记上这个标签的还是故事的形式——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模式,没有套路……在CULT片里,传统的类型电影形式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可以随意切换,喜剧/悬疑/惊悚/爱情/警匪,甚至是鬼片都可以信手拈来,组合嫁接。
昆汀的那部《杀出个黎明》,以及西蒙佩吉主演的《僵尸肖恩》这种不严肃的打僵尸电影都开了一个“好”头。
换句话说,忘记那些条条框框,你得会折腾!
在《老笠》中,谁是主角?
你很难说清楚,因为随着电影的推进,主要角色会根据自身地位的改变而进行变幻。
电影以曾国祥作为开端和结尾,理所当然以他所代表的废青形象作为主题或者内涵上的主角,但实际剧情里,根据手枪这一重要道具的归属,林雪、冯淬帆、姜皓文都曾一度掌控局面,成为那一阶段的“临时主角”,但很快导演又打破这种控制关系,重新洗牌。
甚至看似最弱的角色,也可以忽然爆发,瞬间干掉“临时主角”……<图片6>黑色幽默、无厘头与致敬纯真的小男孩站在一堆血淋淋的尸体旁边,和店员换心爱的玩偶娃娃;前一秒还杀得头破血流,要致对方与死地的一群人忽然切换到和平模式,曾国祥、姜皓文、冯淬帆、林雪四人围在桌边谈论香烟,谈论人生;大家围在士多店老板的尸体旁做实验,拿着利器在尸体上插来插去;各种躺枪的大亨郭伟亮,这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可不少见。
导演火火甚至直接在影片中让警察姜皓文演了一遍《无间道》里经典的天台戏,然后对着镜中的自己来了一枪,这很难让你不联想到杜琪峰《暗花》和《神探》里的桥段。
<图片5>会说话的色彩本片中除了结尾的电影类型切换赢得喝彩外,在整体画面色彩的呈现上有一番心思,甚至用画面颜色来交待故事的发展。
最初曾国祥点烟刹那画面呈现黑白,随后恢复,你以为屏幕出了点问题;后来,冯淬帆这个老戏骨潇洒的滑开打火机,点燃香烟,浅吸一口,随后吐烟,这一连贯的过程中导演呈现出了明显的色调变化,画面从彩色渐到黑白再到彩色,然后在吐完第一口烟时颜色达到最浓。
我想这将会是本部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画面,在日后我们谈论《老笠》时,你很难不提起这次兼顾了画面美感和艺术表达技巧的色彩变幻。
<图片3>
豆瓣上从最初的6.7分现在已经缓缓上升到7.2分(截止6月17日),《老笠》的热度继续在圈子里发酵,因为人们对于优秀港片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它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港片的无限可能,这座曾经以电影闻名的国际都市,即使没有再次苏醒,但它在沉静中的力量和创造性依然值得尊敬。
我们在习惯了内地与香港的各类合拍大片后,你愿不愿意花五元钱换一袋充满惊喜的爆炸糖呢?
看树大招风评论时被安利了一下,果然没有上当,虽然开始后的半小时一直以为是夜店那型的,然而反转之多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被惊吓之余又大呼过瘾,这才是港片应有的水准,一如大家都拿来归类的打擂台、僵尸,这个港片最差的时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闪光的绝不会是主流的大片,反而类型片还有个角落喘口气,给踏踏实实拍戏和演戏的那些人一个机会。
近期刷阿b刷到了这部电影的片段,没错就是你想到的跳舞片段。
尽管如此,依然勾起了我对这部电影更多的记忆点,一层接一层的反转,尤其最后那个大反转,都是我钟意的故事结构。
导演借着冯淬帆之口,也说出了当今社会的问题。
也是这部戏开始,我会学着男主角一样,把刘德华叫做刘华。
看完三四天,打算挑战下自己的记忆点,数数反转了多少次。
1,反转一:第一个出场BOSS,紧哥冯淬帆,被肥雪欺负以后,直接买了把剪刀插中了林雪的咽喉。
2,反转二:钢铁侠郭伟亮实际是黑帮大BOSS,直接没把紧哥放在眼里,直接接位成为第二个BOSS,无法无天,欲当场对女医生行禽兽之事。
3,反转三:闹肚子的黑仔实则是卧底神探,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了女医生,也通知伙计来解救众人。
4,反转四:你以为故事就这么结束的时候,黑仔原来是黑j,被另一个伙计发现,然后黑仔开启枪神模式,几乎把所有正派团灭了。
5,反转五:剑拔弩张之际,小朋友过来便利店兑换公仔,众人都有爱心,大家都同意约法三章,让小朋友先兑换。
这一part我实在是太喜欢了,荒诞不羁中又透露出几丝温情,这样的设计,才是我心中的真正的港味!
6,反转六:黑仔欲开枪杀人之际,洪兴最能打的“太子”临时强行入团,打乱了黑仔的杀人节奏。
同时黑仔再次腹痛,把武器交给太子。
7,反转七:众人皆以为终于松一口气可以溜之大吉后,没想到太子也是个神经病,直接把门给锁了,然后讲起自己的故事。
8,反转八:太子原来是炸弹狂徒,下一个危机突然来临,拆炸弹。
9,反转九:众人推举下,让废柴男主来做这个极难的任务,真是合理地来又搞笑非常。
10,反转十:性感女亮出了自己的故事线,她是大医生,给了男主医学方面理论支持。
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全片的第二个场景,四个男人围在一起开始吹水,聊一下有的没的,气氛非常和谐。
11,反转十一:男主拆弹成功,黑仔还是要第一个干掉男主,千钧一发之际,女主美图美女救英雄,同时自己轻度毁容。
12,反转十二:女主通过镜子看到毁容后,爆发洪荒之力干掉了黑仔13,反转十三:你以为完了,结束了?
肥雪又来了。
他当然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老板,个人的故事线也爆出来,上位做新一任BOSS。
14,反转十四:肥雪跟女主打赌,爱情是信不过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引出了性感女跳舞片段15,反转十五:美图男友是 1,辣眼睛16,反转十六:真正大BOSS,紧哥看不下去了,再次接手,杀了所有人,只留下他和男主,两个人一通嘴炮17,反转十七:最后的最后,男主嘴炮成功,紧哥选择开枪打中了炸弹,爆炸发生,只有年轻人废柴男主活了下来。
最后7,8分钟,我认为是本片可以封神的原因。
诚然前面有不少优点,比如我说的我最喜欢的两个场景,比如这一个接一个的反转,节奏快到让人目不暇接,实话讲最后的一两个反转有点疲了,但真正封神的还是这个结尾。
众生皆苦,除了男主以外,其他人早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前,都已经死了。
他们一起引男主玩了一场戏,最后只是为了谁能借男主这副躯壳上位。
首先这样的设计,我就是很受落的。
其次,终生皆苦的那段交叉剪辑,老人是在大冬天被几个小混混抢走了最后的财物冻死的,美图和男友是结婚当天跟男友起争执,两个人都堕楼身亡,肥雪是一出家庭悲剧,女医生被黑老大看中以后,选择玉石俱焚。
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借用紧哥的一个台词收尾,the city is fucking dying。
今日,刚满三十二岁的我,看这部讲述三十二岁主角的电影,说着三十二岁的李小龙,当然本片与李小龙无关,只关于三十二还依然失败的我们。
如果不是最后的结局,略有点意外且不好接受,它必然是我收藏的一部佳作。
是一部能让我数年都不会忘记的佳作,如前几年的《低俗喜剧》那般。
整个剧情的发展,是你跟本就想像不到的,不单是用大尺度、cult片来形容。
如此荒诞的剧情设定,让人脑洞大开。
每个人、每个演员、每一段故事,每一个衔接以及导演某种变态的美感,是这几年港片里所没能看到的。
而且这片里边还包含了很多东西,一下子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形容,这正是我不专业的地方。
比如说后边说华仔那段,有意思。
前边笑点还不少。
其中一个女主角的胸太猛了,真的怀疑是假的。
有些台词也超赞二十年后,华仔还是华仔,而你已经从小朋友变叔叔了。
辣就好了,辣就是痛,痛就是死不了,我们做人,宁愿痛,都比没感觉好。
理想分是8分,看总评分太低了,有些垃圾故意评1分,所以给个9的高分拉回来。
另外,这确实有点像《夜店》……怀念当年的《夜店》啊,很多好片都是被埋没的。
香港电影这几年可谓是烂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但是每年总有几部片还会让人觉得香港电影有救的,这部片甚至让人觉得香港电影不需要别人救了。
其实香港本身就经历了比现在环境可怕的多的事情 香港却一直挺了下来 也一直不断的有人坚持着 发出声音 做出前进的步伐 英国 日本的轮番操弄 97回归 98金融风暴 03非典(ps 还有梅艳芳 张国荣逝世) 包括最近的一些事件 香港都在这样的好像妥协着 却也坚持着 又在妥协中永远有泛生出各种色彩的美丽浪花 这部电影无论构思 拍摄手法 和 流程衔接上 又新奇又保持了当年盛世的认真 仿佛这部电影不是在香港电影是这样的状态下产出的 而是一直是黄金时代所进化来的作品 让人看完后无限的欣喜 顽皮的调光 饕餮的色彩 各种经典构图 简直完美到爆表 加油香港 加油香港电影 ~things get better~
在所有的电影类型里,我最看不起也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那种故弄玄虚,把观众蒙在鼓里当猴耍的那种。
而这只电影做得更过分,他不但这样做了,而且在结尾的反转里赤裸裸地告诉你,这都是意淫的,都是假的,我想表达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个。
就好像你看完《黄飞鸿》,结尾导演专门出来说:“其实你们看到的不是真的黄飞鸿,是李连杰演给你们看的。
另外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建和谐社会。
”……WTF!
我看导演只是在曾志伟的面子上才没被人打死。
这种行为几乎使我心生厌恶,没心再对影片做其他分析了。
我多加的那一星就是因为如果自动截下那个WTF的结尾后,当做一个正常故事来看的话,还是挺有意思的,算是一个还有点萌的cult片吧。
尤其是胖老板的演技着实给影片增色。
算了不想多说了。
总之这是一部欺负人的电影。
微信公众号:燚见(ID:xiaoyizhijian)这部电影的开篇是这样的:男主角穿着睡衣,叼着雪茄,在落地窗前俯瞰香港。
他并不掩饰自己的富豪身份。
紧接着,镜头回拉, 他的房间躺满了各种只穿内衣的美妞儿。
更加紧接着,打回现实。
土豪身份只是意淫。
这个32岁的年轻人和老爸老妈以及哥哥嫂子住在一个狭小的公屋。
老爸老妈整天都在打架,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哥哥又在上铺哼哼哈嘿,可是嫂子明明回了娘家,上面那女的到底是谁?
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没有惹到自己就好。
他依旧看着电视,吃着面。
享受着乏味无聊的人生。
他想要逃离这个家,可也只是想想,如果能做到,也不至于等了三十多年。
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穿着自己唯一的一件名牌上衣上街瞎晃。
如果不是溅上了跳楼女的鲜血的话,他那件名牌或许可以穿很久。
是的,这就是命。
不会因为你很衰而对你仁慈一些。
他选择了到便利店打工。
却遇到了神经兮兮的女同事和奇葩的刻薄老板,以及到便利店借厕所的古怪警察,刚出狱的反社会人格老人,还有兑换公仔的小朋友,大亨和性感女伴等人。
本来互不相干的一众人,却因为一个小摩擦而产生了交集,并且激发了各自心中的恶,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人们在便利店完成了各自变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杀戮相继发生,反转不断上演。
之后的一幕幕真实又戏剧。
人性到底有几种可能?
每个人都在压抑自己?
只是缺少适当的时间点?
来自社会,还是家庭?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病?
问题就一定需要答案吗?
好吧,我承认自己也凌乱了。
答案在风中飘啊飘,地上人儿在地上追。
电影中的老者有段话:刘德华这么多年依旧是主角,依旧被人们称之为华仔。
可是你,已经从当年的小孩子变成了小孩口中的叔叔。
社会也是娱乐圈,有些人可以永立风头,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上位,就是临时演员的命。
老者无情地揭示了一个现实,这段话也命中了他的内心。
换个角度想想,照这样下去,老者何尝不是多年后的自己。
当你习惯了一种惰性模式,以后只会越来越习惯,也就意味着难以改变。
你可能一辈子都是一个人生的十线演员。
但人生是很奇妙的事情,也许你听过很多道理,都过不好这一生。
可是,当有一天,一个瞬间或一个事件,让你有所感触的时候,你就会有新的想法。
就像电影最后,灵魂出窍的年轻人看着自己的尸体,所有鬼魂都不愿意附他的体,因为觉得他是废青(废掉的青年)。
被人嫌弃已经很丢脸了,没想到连鬼都这么想。
这是多么重的打击,多么痛的领悟。
所以,32岁的他终于被唤醒了。
致三十多岁的我们:找到自己,认识自己,一切都来得及。
最后,推荐《老笠》这部香港电影。
更多文章、电影资源,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燚见(ID:xiaoyizhijian)燚见——一个新乡八零后的生活态度。
关于电影、书籍、美食、音乐。
香港电影从来不缺少隐喻、反讽、对现实的反思、荒诞、突如其来的反转和惊悚,但是很少有影片能把这些元素揉在一起,老笠横空出世,自由搭配,任酝酿发酵,酵出当下地道的香港味道。
实在是让原本打算看一出cult血浆下饭我喜出望外,片子结尾熟悉的鬼片“附体”的套路更是把整片从荒诞的试验田中拉回了现实的大屎坑里,感情上悲天悯人,逻辑上严丝合缝,让人通体舒畅,久不能自已。
影片讲了一系列发生在24小时便利店的故事,如果把听导演讲故事的感受汇总下,无非一个词-——荒诞。
无比的的荒诞。
荒诞的故事像童话,象寓言,充满了对现实的不可直言的隐喻,越荒诞,越关乎现实。
要理解老笠,不妨撇下具体的情节一会,先看看隐喻和对应的现实。
废青男主,胸无大志,不满现实,穷困潦倒,心怀善良,同样冷漠,他像极了今天的香港底层青年;女店员,香港的底层女性,长得不好,爱自拍,贫困,胆小,寄希望男人改变她们的生活,天真。
店主-尖酸刻薄,唯利是图,恰如香港的中产阶级,有一定的资产,却永远处理不了头痛的家庭问题;老笠-香港的赤贫者,不满于现状,倍受欺凌,不满社会现状,受过殖民时期良好的英语教育,有原则;警察则是香港秩序的维护者,但他们却有好有坏,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有枪(暴力的权利);聪明女,香港的知识份子,受过良好的教育,留过洋,胆小怕事,在胁迫之下可以牺牲色相,有同情心,软弱;黑帮老大;香港的黑恶势力,他们可以欺负知识份子(聪明女),可以威胁赤贫的老笠,但在香港社会中,永远是警察树立威信,或者杀鸡儆猴的对象,以至于躺枪;炸弹人-破产的香港小生产者、小商人,他们仇视中产阶级,抱着自杀的意念要和其他人同归于经;小朋友-外人(外国人,游客,大陆人)当小朋友跨进超市的大门时,任何冲突都可以先放放(好坏警察的争权斗争,老笠的革命,废青男主的反击)香港的矛盾只要香港人自己解决,外人眼中的香港永远是美好,热情,好客的香港。
姗姗来迟的gay恰如香港社会中的非主流群体,他们总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因为自己的爱人卷入冲突,又在这冲突中受伤,被控制、被抛弃。
当这些不同的阶级在象征着香港的便利店中遭遇且冲突的时候,万事皆备,万事皆虚。
导演迫不及待在香港这个便利店中开始了他的社会实验,这实验展开的如此猛烈,迅速,像开枪、像炸弹、像老笠拔出的剪刀,使全篇充斥着压抑和爆发,这一点上又神似了经历过“占中”“反水客”运动过后香港的现实社会。
实验在充满张力的现实与虚幻的对立中展开,导演把不同阶级加入香港这个超市当中,看看不同的阶级在一场剧烈的香港内部发生的权利革命中会有怎样不同的的反应。
香港底层男女青年代表废青男主、天真女主。
无产赤贫,又对社会相当不满的老笠;超市老板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以为牛逼却被杀鸡儆猴、邀功领赏的黑帮老大;任人宰割,好看的花瓶知识份子聪明女;放任矛盾的秩序维护者警察;社会边缘的被迫卷入的小gay;打算同归于尽,绝望的小生产者炸弹人。
按序依次入场,实验开始了,每个阶级按照他们的天然属性发生着缓慢的反应,迫于生计底层青年给刻薄的资产者不甘心的打工,资产者对赤贫者的并不尊重,引发了来自赤贫的老笠的反击,知识分子和黑帮并不情愿的卷入到不断扩大的矛盾中;此时的一切都是控的,但当香港秩序的维护者内部发生争权的斗阵,坏的执法者取得权利,重披染血的合法外衣之后,这个实验开始想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枪代表着暴力和权力,坏的执法者被干掉,权利流落到不同阶级手里他们会有怎样的嘴脸,男主并不真正参与到这场革命中,他更多的时候只是旁观而已。
有始必有终这场虚拟的社会实验随着实验室的大爆炸终结了,鬼附体的套路出其不意的把这场天马行空的实验由荒诞拉回到现实当中,毕竟它从未发生过。
现实中赤贫的老笠被打死;资产阶级绝望的面对自己的家庭问题,不得解脱;知识份子聪明女不堪欺凌和黑帮老大同归于尽;炸弹人死在自己手里;执法者死于混战‘;女主人依靠男人无果,愤怒之下误杀小gay,随即绝望自尽。
男主人公好像香港这无数的普通青年一样,在压抑着无穷绝望的现实当中感到迷茫,但又怀着不知所谓的希望。
这大概就是现在导演眼中的的香港味道吧
结尾不应该活过来 2021.03.18.20.38
算是这几年很有特色的港片。
cult的港片,不一样的暴力美学,埋没的港片佳作,画面构图,对比明显的色系,台词和映射比较,反思才能一直进步。
萧条就拍B级片
满满一锅的剩菜剩饭乱炖,为了反转而反转地故弄玄虚,拼拼凑凑拖拖沓沓,靠段子讲故事靠吸眼球的画面效果串在一起,最后用鬼来圆也拯救不了啊~
呵呵 这种纯形式主义的垃圾 完全不照顾剧情 臭傻逼
深夜便利店内众生离奇相杀的奇葩故事。“老笠”在粤语里也就是抢劫的意思,这是一个因抢劫而起的血案。一个普通的街边便利店里,似乎集合了各个阶层的人,每个人都带着戾气和对社会不同的控诉,这也是造成杀戮的根本原因。但是离奇的结局,也像在表达杀戮之下依然可以选择重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以对照夜·店来看,套用一句比较俗的话是这「很香港」。五星加了感情分在里头,缺点也有,很多细节处理像是学生习作。
哈哈哈哈,林雪。
李小龙死的时候32岁,是神话,我今年32岁,还有很长时间都不会死,是笑话
2.5
编剧脑洞大得就像磕了药写的本子,不是夸它多好,简直莫名其妙。好在cult趣味性还是有些,马志威看到曾国祥脱衣起生理反应那段把我看乐了。很意外郭伟亮有参演(音乐市场是有多不景气),角色很符合本人气质,演完回家给叶佩雯跪搓衣板
全然一副舞台剧的模样,平白的解说,奇情的桥段,吐露内心戏|概念玩的倒是蛮新的,小天地衬大社会(封闭空间)人物轮番做主(章回体)真实or虚构、喷溅的暴力趣味、恶趣味(后现代)|个别镜头可圈可点,无意义长镜头……ps:反复重申…电影百年之后似乎电影人们不用闪回跟变速就不能讲故事了…
导演磕药了
5/10。发挥空间还有很大。
就喜欢这种一本正经的扯淡,一言不合就爆头,猝不及防就反转。喜剧其外,悲剧其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傻逼片来的 毫无逻辑 不用浪费时间看了 只有中二装逼男喜欢吧
搞了這麼大的一場龍鳳,導演一定沾沾自喜地想:「你哋班觀眾仲唔拍案叫絕?!」
港版《夜店》,卖力搞怪,拿无聊做有趣。1星半。
荒诞之作,黑色幽默,粤语对白诙谐有趣。什么叫老笠呢?粤语意思是打劫,电影里不仅指超市里的打劫案,隐含的更深的是人生的打劫,被劫去时间,被劫去光阴,被劫去色彩,被劫去生命,但更可悲的是,你的人生太垃圾了,连鬼都不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