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一句话总评,真的很好看!
这种角色互换的电影我其实看得真的不多,所以出来一部就觉得很新奇,尤其我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性格更喜欢看种乱得一塌糊涂的电影,乱子出得越大越好。
林赛的戏份趣味性不打,扮演妈妈没什么好玩的,两点在于和妈妈互换了身份的女儿身上,真的是辣妈啊,看着她那个疯狂的样子就觉得很过瘾,一把年纪的人了,演戏要演成这样很辛苦啊,哈哈哈,很多动作都很好笑,其实妈妈的演员长得不怎么样,打扮起来也不够漂亮,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狗HIGH,我喜欢,安排男主角喜欢上妈妈的情节真的是很棒啊,一个帅小伙追着个满脸皱纹的女人,真的是很好笑,恶趣味。
结尾当然是大团圆结局,叛逆的女儿和古板的妈妈最后都对对方敞开了心扉,互相都理解了对方,一家和和美美的。
电影中居然还是中国台词呢,而且也算是戏中的关键所在吧,很好玩啊,中国话说得很好笑,我还特意放回去看了呢。
写于2009-08-21[Freaky Friday],倒是真够怪的我总是有种中国人被妖魔化了的感觉,那个神经刀刀的老太婆。。。
故事是炒冷饭,其实倒是挺足的,情怀又是老套的。
妈妈和女儿因为家庭原因总是没事儿就吵架,各自的生活也是各有各得不顺心,在机缘巧合下两个人互换身体,不得不去面对彼此的生活,在这当中开始深层次的了解对方的生活……不用再往下说你也知道是什么情节了。
我要重点说的是杰米·李·柯蒂斯的表演很棒很酷,她把摇滚少女的感觉表现得非常好,那种可爱、搞怪的感觉让人不得不爱。
相反罗汉大妈就有点端着了,也可能是因为身体里是中年人的原因,感觉她是收不起来又放不开,难受得要死。
音乐嘛,Rock,还有什么好说的,够让人爽翻得了。
7剧透警告。
剧情上就是一个现在貌似很常见的灵魂互换的套路,但在当年应该还是挺抓眼球的。
三个优点,一是对于母女的这条主线一直在跟进,围绕一开始提出的"婚礼预演"和"乐队演出"的矛盾,剧情一直在前进,没有因为支线的加入有任何的拖沓,最后首尾呼应收尾,完美。
二是几乎各个支线处理都非常好,母女一开始吵架的时候,妈妈说:为什么你只能拿f。
女儿:老师针对我。
妈妈:明明是你不好好学习。
然后互换之后妈妈发现真的是老师针对。
妈妈:你为什么不和xxx处好关系。
女儿:她太坏了,没法处。
妈妈:明明是你自己不愿意。
然后到了学校被整惨了。
女儿:你的生活那么完美,我就是你生活中唯一的污点!
妈妈:wtf你居然这么觉得,小孩子真是不懂大人的苦。
女儿:你别骗我了你那么潇洒。
最后女儿发现妈妈真的很辛苦。
就是通过这样那样的小误会解开,最后才有临门一脚才有了两人之间坚冰的融化,如果没有这些剧情只有主线就会显得很生硬。
另外还有弟弟的支线,姐弟每天做对最后姐姐发现弟弟是个死傲娇其实很崇拜自己。
继父的支线,最后发现继父是个好人接受了他。
支线这方面做的很不错。
三是笑点很足,不像那种翻来覆去的每个喜剧都在用的嚼烂了的梗,这部电影我几乎是从头笑到尾,不会有尿点。
十几年前的电影很不容易。
总而言之,剧情上乘。
另外中国的蜜汁神秘力量感觉就是歪果仁十几年前对于中国的印象。
还有就是我感觉唯一槽点吧,jack你是什么鬼,你最后是怎么面对这母女俩的啊我好尴尬啊。
表现力这方面,其实没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舞台那里不错。
但是最后那首歌响起的时候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演员方面真的是赞了,母女俩的演技都爆表。
女儿附在母亲身上那种老不正经的动作和表情,母亲附在女儿身上的那种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
关键是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浮夸,这就很厉害了。
另外我很喜欢乐队的短发妹子wwwww但是好像不出名。
继父很帅但是好像也。。。
总之这部电影,表现家庭之间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慢慢化解,一种温情救赎的感觉还是很不错。
另外笑点真的足。
确实值得一看。
我个人感觉《临终千言》和这部电影很像,但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有机会再看一遍。
有时候只是想随便找个片子,没有吸引力的,却有催眠作用的,然后默默的睡着的。
但偶尔就会遇到让我兴奋的好片子,结果就会看到后半夜。
比如上次看的极具黑色幽默的《金库大劫案》,比如昨晚的《辣妈辣妹》。
辣妈辣妹讲的是一个换位思考的故事。
换位思考是我一直觉得最有利于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我常常说情人之间,朋友之前都要常常沟通,让彼此知道彼此的心理历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彼此。
在换位思考的时候能够更准确。
其实不光家人朋友之间,职场里其实也很需要换位思考。
所谓在其位,谋其事。
每个人在职场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不会相同,如果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就会变成永远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冲突永远不能解决。
虽然我自己很能接受每个人以各种各样的性格与处事风格生活。
不过偶尔我也好希望能遇到好人,偶尔也能换到我的位子为我考虑一下。
不过人能控制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别的任何人,不是吗?
其实换位思考很简单,好好听对方在讲什么,你就会懂对方的想法。
人的生活和态度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其实也全是有迹可寻的。
真的不要非要装到对方的身体里才能明白他的处境,这其实也并不是很有趣的经历。
片子里有个讽刺的地方是女儿在妈妈的身体里要去帮妈妈工作,是做心理医生。
然后跟她说“倾听很重要”,可是她自己也没有好好在倾听女儿。
也许可能有句话的说对“关心则乱”因为是自己很重要的亲人,所以没有办法很客观的去看等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
其实我看完这个电影还想说,原来每个小孩都是好孩子,关键在你有没有去关心他了解他。
比如说黛丝开头还以为安娜暗恋的杰克因为是在悔过室认识的,杰克就是坏小孩。
结果了解后才发现杰克是去悔过室打工,而且杰克也是成熟的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小男孩。
有时候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大人觉得小孩子不好可能只是对他有了误会。
这也是沟通的重要性。
一部挺让我惊喜的电影,演员都挺好。
黛丝的男朋友莱恩很帅很成熟很稳重,安娜的男朋友杰克年轻朝气热情。
老外公满头白发,老是听不见别人讲话,还很喜欢和小外孙哈利吵架好可爱。
家里有老有少是最幸福的事情。
还有造成他们换位的中国老太太,超具喜感。
我在想,这种故事其实我们香港片里应该也早就很多,不过我们常常用鬼上身的形式来表现。
中国人对于老外来说真的是很神秘的吧,所以他们会选一个中国老太太来具有这样的能力。
另外音乐很好听,因为里面的安娜在玩地下乐团,里面两首歌都很好听。
每次在电影里看到这种乐团,总会想到林肯公园。
想起大学的时候有时候和蜜友去电影协会组织的看电影,然后他们会长很爱林肯,总会在电影开头放林肯的演唱会。
惊为天人!
我们那些无处可追的青春!
英文里有一个单词,叫“empathy”,一般译作移情。
我却喜欢将其译作同理心或共情,原因无他,因为这代表了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
卡夫卡说:“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
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其实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一个人的情感,对于两个人也是适用的。
与其他人的情感纠纷的产生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方不能理解另一方的情感需求,而另一方也无法做到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
然而,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电影中,直接让一个有点古怪的中国老太太,来促成了完全的真正的感同身受——素有争执的母女二人交换了身体,在磕磕绊绊中,感受着亲人的人生,同时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你毁了我的人生!
”安娜总是对母亲苔丝这样喊叫着。
从她的角度看,母亲简直是不可理喻,无论是老气横秋的打扮还是无聊透顶的行为处事,最重要的是,对她的直接专横的指责。
然而从母亲的角度看,女儿安娜实在是让人头疼,一天之内进了两次禁闭室,在挂科边缘徘徊,和从前的好友反目成仇,她的女儿为什么就不能消停一点,用聪明又和谐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呢?
谢天谢地,一切的一切有一个好的解决方式——既然你不理解,你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苔丝经历了刻薄的前好友的折磨和陷害之后,也会擦掉别人的答题卡;安娜深刻体会到了继父对自己母亲的爱,还明白为什么弟弟一直和自己作对——原来是因为他觉得姐姐是世界上最酷的人,而且打打闹闹是那么的有趣。
扮演母亲的杰米•李•柯蒂斯(Jamie Lee Curtis)实在是演技了得,举手投足把成熟女性和怀春少女都演绎的那么好。
Jake真的还挺迷人,一开始看没什么感觉,但是眼神真的蛮性感,看人的时候含情脉脉。
这一点我觉得有点像Nick Jonas。
而且晚上在母女二人家门口高声唱“hit me baby one more time”也太好笑了吧,还唱的那么难听。
不得不提的是,这部电影的歌曲真的很好听,无论是他们在地下室练习的《Take Me Away》还是最后安娜在母亲婚礼上唱的《Ultimate》,都是很棒的单曲。
而且片中对于摇滚音乐的讨论,也会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这实在是一部可爱的电影,情节轻松,演员可爱。
就看电影是为了获得快乐来讲,这样的电影足够好,何况《辣妈辣妹》讨喜的同时又不是那么头脑简单。
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的名字,是因为Lil Dicky和Chris Brown的同名单曲《Freaky Friday》,MV很有意思,两个歌手互换人生。
拖了很久才来看这部电影,但是没有失望,很喜欢这部电影。
互换人生这种主题,拍的可爱轻松才是讨喜,何况那是在遥远的2003年,那时候我才两岁。
就我这个年龄层来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琳赛罗翰(Lindsay Lohan)了。
我一直看到的关于她的新闻,她的形象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感——曾经拥有一切,屡屡复出失败,生活不尽如人意。
我其实不讨厌她,甚至有点喜欢她,那个电影里阳光的她。
我看过《贱女孩》,那是我第一次看她的作品,她真的很漂亮。
笑起来时,甜美的眼睛里仿佛投射了整个加利福利亚的阳光,嘴角上扬的角度也是恰到好处的美丽。
搜索了解过她之后,更是唏嘘无比。
原来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送上了制片人的床,只是为了进入这个名利场。
不知道是否应该说她交友不慎,还是因为她本就渴望着那种从星空堕落的快感。
感情方面,总是爱的一往情深,勇敢追求着无望的爱。
她的确堕落,她也在挣扎,想要如同剥皮抽筋一般的重生,但总是失败。
毕竟这是真实的人生,失败才是常态。
但是我还是希望她能振作起来,拥抱健康的全新的人生,我期待着。
电影在传递着美好,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提醒着我们某些事情的重要性。
我们都期待着共情,但是我们在试图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时候却也都失败过。
这是常态,但是不要失望,毕竟如莫泊桑所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
《辣妈辣妹》讲述了单身母亲黛丝跟自己15岁的女儿安娜因一次意外互换身体,两人才慢慢学会相互理解的故事。
电影属于轻松搞笑类,互换灵魂导致的搞笑事情一箩筐,喜剧效果满满,适合放松休闲观看。
父母跟子女因为立场不同,意见不一致是常有的事,电影用互换灵魂的方式,强行让双方互相体验自己的生活,也正因为这样,母亲开始发现女儿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其实很优秀,女儿也懂得了母亲的不易,也从心里接受了母亲的再婚。
最后,安娜乐队表演那段真的超级燃!
超级帅!
青春期的孩子和人到中年的父母总会有很多冲突,其实很多时候都因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没有真正的从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
本片以夸张的“变身”作为契机,让母女两人真正体验到对方的工作、学习、生活,让二人开始理解对方。
其实这也是一部教育喜剧片,带有明显的教育意味,以轻松愉快直白的形式传递中心思想,还挺适合分享给父母和青少年儿童观看的。
灵魂交换,这个想法好像已经被许多人用了,互相不能够理解的母女,通过灵魂交换,认识彼此所处的困境,虽然创意不新,但是电影拍的还行吧,不过不能说好,人物冲突没有表现的非常明显,最后人物的转变给人印象也不深刻,再加上一个捣糨糊的小男朋友(感觉这个人物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败笔),所以感觉这部电影原始立意还行,但是整体上来说就不怎么样了。
虽然不是很有新意但是挺好玩的,简单轻松不浪费脑细胞,只要笑就行了,那时候的林赛脸好大啊好像还挺胖呢,我又要发自肺腑的惋惜一下林赛白瞎了!
你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你么?
哦!
其实这部电影也有让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在现实中不能真的和父母角色互换但起码可以在心里换换吧,体谅一下他们的苦衷也让他们理解一下我们,代沟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父母与孩子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们的发展任务是不一样的。
01奇幻电影《辣妈辣妹》讲述了一个中年期妈妈和青春期女儿互换身体体验了对方一天的生活的故事。
电影中的妈妈泰丝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事业有成,且正在与未婚夫筹备婚礼。
女儿安娜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被英语老师为难。
回到家的时候,安娜被弟弟捉弄。
安娜的妈妈不仅不能理解安娜的难处,还认为自己能比女儿做的更好。
而女儿觉得妈妈因为有了男友而忽略自己。
有一天,妈妈在收到学校的通知后,没有经过女儿同意拆下了女儿房间的房门。
各位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看到这个部分,是否觉得画面非常熟悉?
是否能联想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观点不一致,争吵不断,互相不理解,互相看不顺眼。
电影中,妈妈和女儿身体互换后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妈妈发现了女儿被英语老师为难的原因:原来女儿的英语老师是妈妈的高中同学,妈妈曾拒绝英语老师的舞会邀请,所以英语老师一直怀恨在心,一直为难女儿。
妈妈一直不相信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直到自己被女儿的同学推到地上。
妈妈也从女儿的朋友口里得知:女儿担心妈妈有了新男友就不再关心女儿,而妈妈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互换身份后,妈妈终于看见了女儿生活和心理上的困扰,也终于理解了女儿,最终和女儿走向了和解。
结局是令人欣慰的,而这个电影也映射了现实中亲子换位思考的艰难,所以电影用互换身体这种奇幻方式来实现。
为什么家长和孩子换位思考那么难呢?
02 父母与孩子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们的发展任务是不一样的。
电影中的女儿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和想要做什么。
电影中的女儿投入到摇滚音乐中就是在探索自己的表现。
电影中的妈妈正处中年,中年人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抚育下一代和发展自己的事业。
抚育下一代包括生活中对孩子的照顾,也包括对孩子进行管教。
当家长处于管教者的位置时,很容易忽略掉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这件事,很容易就不能与孩子感同身受了。
要想两个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换位思考,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特别是如果家长期待孩子能和自己换位思考,简直就是难上不难。
家长经历过孩子正经历的事情或者能去想象孩子经历的事情,而让孩子去想象多年以后自己作为父母的生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0370后家长和90后孩子的成长背景很不一样,80后家长和00后孩子的成长背景很不一样,90后家长和10后孩子的成长背景也很不一样。
特别是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期待,孩子承受的学习压力,手机的使用,管教的方式方面,如今的家长和孩子的感受是相差甚远的。
总体而言,80后家长背负的学业期待远不如现在的00后背负的学业期待高,80后接触电脑和手机的初始年龄远远大于现在的00后接触它们的年龄。
80后所处的那个年代的很多家庭奉行棍棒教育,而现在的00后所处的时代追求科学育儿。
电影中的妈妈不喜欢摇滚音乐,和女儿安娜因此产生冲突。
正如现在的很多父母不喜欢二次元文化,阻止孩子接触二次元文化,因此双方也冲突不断。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能对孩子的处境进行换位思考,则更容易收获好的亲子关系。
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孩子过度懂事,常常把自己放在父母的位置上思考,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的孩子常常因为很会察言观色而烦恼,有的孩子总是牺牲自己的正常需要去满足父母或者其他人的需要,有的孩子不敢让父母满足自己的合理的需要,这些都是需要去特别留意的地方。
04家长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呢?
① 放下自己的期待父母难免对孩子怀抱期待,且常常是高期待。
很多时候,家长的期待会悄无声息地变成对孩子的评价性语言。
比如说家长对孩子说“谁谁谁的数学好厉害呀”,“现在不努力的话,长大你就找不到好工作”,“你这样做很自私”等等。
仔细分析,这些话背后都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期待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好,期待孩子成才成功。
如果家长一直关注自己的期待,关注自己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很容易看不到孩子这个人本身独有的特质,看不到孩子的需要,看不到孩子的感受,就几乎做不到换位思考了。
02多回顾自己的早年经历当家长想要去管教孩子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如果我是孩子,我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我是孩子,我不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我是孩子,我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父母怎么对待我?
03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很多家长和孩子谈论的话题三句不离学习,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想和家长交流。
孩子每天回到家被问学习,仿佛家长在下班后每天被领导问自己的工作进度。
自然,孩子就会抗拒或者回避和家长的交流。
因此,平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听听孩子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的想法,比如听听孩子对周围同学的看法,听听孩子对兴趣和爱好的想法,听听孩子对社会新闻的想法,听听孩子对手机的想法等等。
当家长对孩子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了解的越来越多时,自然就容易做到换位思考了。
家长和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到换位思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家长不妨试试放下自己的期待,多回顾自己的早年经历,再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可能就能变得容易了。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陈琼
小姑娘很漂亮,歌也好听。换位思考再加亲情题材,起点很高,但要出彩也不容易啊。
一锤定音,母女变变身~虽然拿互换身体这个题材做文章真的很老套,但美国母女交换身体后的机遇果然和亚洲人不一样。lindsayLohan的小弟那个萌啊~另,里面的那对华人母女也挺有看头,老太太很可爱。
琳赛罗翰你才出道就美翻了
小時候很愛的ya片,琳賽現在已今非昔比了
母女调换身份时生活各方面的不便表现得不够突出,整片缺少搞笑元素,不够劲儿。
happy together 上来音乐的就让我看到这样的一个喜兴片儿 老妈老妹儿 咱们一起来欢乐!!!
还OK~Lindsay的电影都是一个调调..
挑战演技啊有木有,当妈的那个就是演《真实的谎言》的女主啊
我真的是超爱林赛罗韩。虽然我明知道妈妈的演技实在太好,但是理智无法控制情感。太喜欢那小妞了,就算她堕落得再无边无际我也爱她。
中式餐厅好神奇噢
happy together可是对我意义非凡的歌~听见就想蹦起来~~另外我还想质问一下~:为什么贩卖奇怪物品的总是中国人.....??
幸亏到最后身体调了回来,不然老妈跟帅小子谈恋爱,怎么受得了啊~
如今看来,这个片子的内核被之后多少作品借鉴过了!这片是Lindsay Lohan的演技巅峰吧?
很一般 居然还有我喜欢的男主角
Den 21 nov. 2010, söndag, på Råslätt med Chris.
相较现在,林赛·罗汉还有点婴儿肥
附身的都比较考验演技啊 挺甜的 ……以及中国人又被妖魔化 谁来告诉我中国什么时候有过fortune cookie了~
典型美国薯片片...
LL嫩的脸能掐出水
挺欢乐的,妈妈拿起吉他的时候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