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酒馆
The Old Oak,老橡树,让我们酒在一起(港)
导演:肯·洛奇
主演:戴夫·特纳,厄布拉·玛丽,克莱尔·罗德格森,特雷弗·福克斯,克里斯·麦克格莱德,科尔·泰特,乔丹·路易斯,克里斯茜·罗宾逊,克里斯·戈兹,简·帕特森,亚瑟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英格兰东北部煤矿工业区的小村庄里,汤米·乔·巴兰坦经营的老橡树酒馆是村里的最后一家酒馆。一天,一辆满载难民的大巴车驶入村庄,这些难民即将在村里安家。即便自己收入微薄,巴兰坦还是热心帮助难民女孩亚拉,两人之间发展出了坚固的友谊,村民也在两人的感召下逐渐放下成见,走向团结。详细 >
不知道怎么打分,最让我惊叹的在于肯洛奇对每场戏的构建能力……太牛了,太对了,仿佛就是那些p人在耳朵边边闹。这对现实的观察提炼复原能力真是太强。这个能力相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实在是太优越和突出,想起那个艺术家把雕塑过于出彩的手砍掉的事。但砍掉,还是能看到电影的功力在。电影也许不出彩,但水准足够经典。
肯·洛奇最擅长拍英国北部小镇的底层人士,而转向难民题材就力有不逮了,和另一位专拍现实主义题材的金棕榈得主达内兄弟何其相似。单独抽出来看,男主角和街坊、家庭的关系,以及心理抑郁都维持了过往的水准。而难民线就处理得黯然失色,过于简单与理想化,除了用视频引出霸凌难民学生的一幕能看出贴近时代的尝试外,其余的描写充满了传统上对难民的刻板印象。消除偏见和种族融合要靠同桌吃饭和死亡为契机才能实现,怎么看都有一种天真与讽刺的味道。
化平凡为至深感动的能力早已在风格的固化下沦为了普通。故事是温吞无聊的,技法是老气横秋的,肯·洛奇这个年纪拍片估计也是玩儿了。
作为电影三星半,但是电影节看的最安静不受打扰的影片。值得一种关注吧。不要去踩踏和你同样受苦的人,沟通和理解给所有人以力量。
善良但疲软
看了一下友邻的短评,我和大家的感受还是比较一致的:不能把严肃尖锐事态的柔化和避而不谈当作一种所谓的温柔,这本身已经脱离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初衷。当我看到想要传达的观点是通过大段“坐而论道”的做作台词表达出来的,我就觉得大事不妙了。这么多年了肯洛奇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有数,无论题材我期待的是一把裹着天鹅绒的尖刀,这一部有些让我失望了。
细致入微,依旧动人
#36thGRFS-12#非常白左的政治正确片
手术刀导演肯·洛奇完整展现了小镇难民议题的发生、发展,每一场谈话,每一次冲突爆发,都遵守着议论的规范。难民问题已被讲述了很多次,这次他呈现了一份“解决方案”,让本片看起来有点主旋律的意思,过去电影里的残酷没有了,倒是多了些温情。
[Cannes 2023]我知道肯·洛奇是个好人,但……这么生硬的solidarité宣传片可能适合在政府机构放。
很温柔美好,但是质量和犀利程度确实不太行
#金鸡影展# 肯洛奇这次实在太勉强了……想要用老橡树酒馆去承载不同时期(主要是时下)的社会议题,却选择用温情去消解,“坚强、团结、抵抗”虚幻得像是在任务片中喊口号。被《核磁共振》吊打得体无完肤。
写几个善良的难民,排外的本国人,以为自己发现了世界的奥秘和爱的真谛。
如同谱写了一首关于善良的生存法则的颂歌 但却未见任何人物的扩写 镜头也从未施舍给人物一点点鼓励 仅凭善良的天性让人物在这部电影里打转 却无法掀开善良老实背后那厚重的悲凉
想到去年因为暴雪没能去成百老汇看这部还是会觉得好遗憾。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电影,虽然不喜欢这个结局,但很理解Ken Loach,其中闪烁着的真诚、悲悯、温暖依然令人动容。
同样是本地失业底层,有人好,有人坏,有人变好,有人变坏又醒悟。绝非将难民置于本地底层之上 (竟然有人理解成这样) ,而是不要底层互害。送女孩回家的戏除了引爆戏剧冲突外,还鲜明地展现了本地人厨房一样空荡荡。大搞 (非计划的) 公社,作为人彼此关爱,相互团结,就像当年的罢工一样,团结罢工不是因为你们都是英国人。最后过于童话的结局跳出了一贯的写实风格,洛奇这是打算抓住最后一点机会竹筒倒豆吗?
肯洛奇真是一部比一部温柔,以小写大的范本。
😨也不能说难看,但确实不好看。和布莱克与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差的太远了。男主人公你说他圣母吧,他还真就是。不过,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和解的奇怪。
有点老好人的意思,底层互助,很善良,很直白,基本没什么力度。
还是那个用朴实风格展现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肯洛奇,但这回聚焦难民议题探讨得太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