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星期天
Bloody Sunday,血色星期天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主演:詹姆斯·内斯比特,艾伦·吉尔迪亚,Gerard Crossan,Mary Moulds,Carmel McCallion,蒂姆·皮戈特-史密斯,尼古拉斯·法瑞尔,克里斯托弗·维利尔斯,詹姆斯·休伊特,Declan D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02
简介:1972年,北爱人民因不满英国政府未经审讯便予以拘留的不人道做法,决定在1月30日这天举行一场游行。英国陆军将军福特(Tim Pigott-Smith 饰)同时发表声明,定义这是一次非法游行,并将进行镇压。双方的矛盾冲突在前一夜便凸显开来,形势一触即发。北爱温和派议员库普(James Nesbitt 饰)意识到形..详细 >
多年后再看一遍,发现还是听不太懂他们都在说什么……
这样的事情需要被拍出来,需要被铭记。Sunday Bloody Sunday 我们应当保持愤怒,“今晚,全市的年轻人都会加入北爱共和军,你们会遭到报复”
爱尔兰共和军煽风点火,英国军队磨刀霍霍,爱尔兰年轻人冲动失控,一心希望和平游行的议员无力把握,全球同此凉热。肯洛奇是史诗感,保罗格林格拉斯是现场感,一样的工整和荡气回肠,电影感太好了。风吹麦浪打出五颗星,血色星期天没有理由不打。
伪记录风格,摄影很赞,节奏也都好,一切都像真的一样。对于历史,最尊重的就是最大力度地重现。
绿草哥成名作,适合给渔村废青看看,他们向往的国家是怎么对待游行示威的平民的。当然大阴蒂国不是唯一这么干的国家,只能说政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星期天为什么血腥,因为明天是星期一
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充斥着杀戮和无耻,曝光这一切是电影最大的功德
记得有人说过,历史是两股相反作用而成。我们都是这种辩证关系的论点论据,怪不得厚多人讨厌政治
7.5/10
可能以前我看這樣的電影會絕對很嗨,但是電影並不應該等同於政治論文,劇情片也不應該等同於紀錄片,當然純感性的電影也不能打動我,能打動我的一定是那些先理性再進行感性升華的電影,就像《底特律》裡面剖析了社會運動和眾生的關係之後,結尾黑人男主角唱著一首靈樂哀歎大時代與小人物,而《血色星期天》儘管足夠客觀冷靜,儘管對遊行場面有相當大的影像復原,但它恰恰站了《底特律》所有優點點的反面。
大量的游行场面,群戏的调度相当了得
三星半 风格大于内容 导演过早在立场上站队 失去了高度和深度
爱尔兰;自由从来不是“喝酒吃饭”能争取来的,必然是血流成河;有时候“公仆”反而是敌人!
2010年6月15日 ... 英国首相卡梅伦就开枪事件“深表歉意”。他同时说,“血腥星期天”的开枪行动是“无可辩白的错误”。
其实英国也是有一批对北爱持续持同情立场的牛逼导演了,肯洛奇和保罗都如此。去年在柏林,看了那部关于血色星期天前一年的《71年》,两部片子都非常粗粝而真实,格林格拉斯这部则更彻底的集中事件当天,伪装成一次历史素材重剪。
不喜欢用伪记录的手法拍民运
手持镜头,主角的脸都几乎看不清。为了反抗宗教歧视和随意监禁,库珀组织了游行,但是队伍里却混进了一些小混混。而英军布置大量兵力阻塞道路,妨碍游行。两位主人公跨越宗教的爱情并不被看好。由于道路不通,库珀临时更改路线造成混乱,队伍分成了两批,英军和武器的明目张胆也刺激着群众。事故的出现两方都有责任,游行队伍里的小伙子们冲动暴躁,英军完全没有尊重的态度,而且一线士兵同样是些冲动暴躁的小伙子早受够了只挨打不反击的日子,加上一位同样好战的队长,结果可想而知。值得玩味的是高层的态度,高层从来没有命令过开枪射人,他们完全可以把事件责任推给底层,但是他们却通过栽赃游行群众来维护底层官兵的谎言。或许都是谎言吧。
有点做作...虽然我知道导演是追求记录片风格但既然都是演出来的又何必要做到这样所谓的"记实"...?...新闻节目倒是也罢...但这毕竟还是电影啊...真不知道柏林人怎么想的...如此枯燥的电影也能金熊...也就话题性还过的去...过度摇晃的镜头都让我差点看吐了...好晕...
不喜欢这类电影 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
“感谢英国政府,今天你们摧毁了民权运动。”爱尔兰人誓要为他们的兄弟姐妹讨回正义,他们也确实做到了。2010年,英国政府公布调查报告,正式承认了自己的滔天罪行,即使这个道歉已经晚了38年。政治斗争里没有好人,流血事件中没有赢家,在这么一场真相与耻辱的对决里,输的永远不会是人民。他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掩饰,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但军队永远永远,都不该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