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边境
Zielona granica,边境无间(台),边境炼狱(港),Green Border
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
主演:贾拉尔·阿尔塔维尔,玛雅·奥丝塔泽斯卡,贝希·贾纳蒂·阿泰,托马斯·洛索,Mohamed Al Rashi,Dalia Naous,Monika Frajczyk,娅希米娜·波拉克,马赛杰·斯图尔,阿伽塔·库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语言:波兰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波兰与白俄罗斯交界上的这片蓊郁森林,大批中东与非洲难民涌入,叙利亚难民一家也在其中。他们以为只要步行通过边界,进入欧洲,安全的日子就会到来。殊不知波兰政府放任边境警察用暴力驱赶难民,白俄军方会再将他们逐回原地。成为白俄罗斯扰乱欧盟的人肉子弹,又被波兰政府视为洪水猛兽,全家老小困在林中进退不得、饥寒交迫,陷入无间往..详细 >
出字幕和亮灯的时候 电影院里响起了两次掌声。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克制地记录是一种美德。更系统的问题不知道是影片不能问 还是全人类都不方便回答。
【X】会警惕这种狡黠的卖惨电影,对于苦难“精心”的戏剧性编排让真实事件的存在与否都不重要了,更何况它披上了纪实的外衣,看不到对于电影本体的价值展现,而它所指向的政治任务只是逼迫观众一边观看一边内心受难,因为难民的存在价值几乎和电影所展示的其遭受的待遇一般,仅作为情绪宣泄的铁网密林里的野兽。
投胎真的是……
tghff60#17 3.5
#VIFF2023 如果不是后三分一贪大求全导致主题表达越来越弱,应该会给一个更高的评分。另外过于白左的视角就像片中所讽刺的那样,总是很容易将复杂问题理想化,从而导致很多关键细节失真。在这点上蒙吉的《核磁共振》给了更好的表达。更有意思的是,这片子首映后被波兰政府高官猛烈抨击,最近更是取消了对乌克兰的援助,让片尾和谐的波乌边境变成了一厢情愿的构想。
成功地让观众在大屏幕前做了近三小时的黑白噩梦……不过本片也确实太白左视角,不是每一个难民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彬彬有礼会说流利英语曾经有房产有店铺的中产阶级,穆斯林难民大量涌入后不是总能够和原社会和睦相处而不产生社会问题……与其对每一处细微裂隙缝缝补补,不如思考如何切断漏水的源头。
黑白镜头下的森林唯有铁丝网是清晰的被抛来运去的是人还是肉弹他们称他们为货物他们叫他们是猪断裂的眼镜 针叶的露水沼泽中的气泡 箱子后的凝视我不走了祷告和抵抗皆是命运人因怜悯而称为人世界因感同身受而得以存续十二颗金星下分食的馕车窗后的无声抽泣你们已死去一千次但仍愿流离之后会是新生
@ Film Forum. 学到一些东西感受到一些东西,很值得看。后面rap那章简直天降神机,在这种电影里是罪过式的不应该。摸到了很多一下又止住的地方,当然可以说是片子scale局限无法谈开,但向片中这样更多的心理化处理或许并不是唯一可以走的路。
时间稍长但饱满的叙事,穿越国境是真的在沼泽中前行
NIFF第一场,3.5,故事主题很好,切入的多角度叙事也不错,但遗憾的是后半段结构很不连贯,感觉是导演讲着讲着就发散出去了。很多场面也显得有那么点儿浮于表面没打到痛处。还有一点在我看来有那么点儿讽刺,帮助难民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是中产阶级以上,这种有点闲钱闲时间了才能往污泥处看看拉上一把的情节就显得有点反讽了。
活该
圣母。
霍兰实在是宝刀未老,影片最后乌克兰难民顺利入境的情节实在太狠了。难民也分三六九等,霍兰对欧盟虚伪的人道主义救援及地缘政治凌驾生命之上的冷漠指责得着实严厉。
看过留痕
@IFFR24 3.5 放映结束全场起立鼓掌的程度,叙事情感强烈而煽情,很难不为波白边境间被来回驱赶的难民遭遇不感到震撼。Holland在QA时表示,叙利亚难民家庭的故事从若干真实事件中提炼而成,而乌克兰难民入境一开始并不在拍摄计划内,俄乌战争爆发后才决定加上结局的镜头。
和平来之不易,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战争,只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的和平也是通过战争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难民的世界是灰暗的,就像影片的基调一样!阴暗,潮湿!
这主观视角真让人厌恶!直接忽略难民带来的欧洲治安问题?
看过~
二边军人把难民当皮球踢来踢去,难民的遭遇几乎跟战争一样残忍,没点心理耐力坚持不了。
其实前面的多视角真的很好 最后依然沦为一厢情愿的梦 当然电影就是拿来做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