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颊滚烫地看完《绅士杰克》第一季的第一集,虽然评论还为时过早,却着实在情感上难以自已,寤寐思服了。
故事取自真实人物安妮·李斯特的日记,时间线设置在维多利亚时期。
也许正因为原著是日记体裁,主客视角交错,偶有插叙,让表达方式摇曳生姿。
主角在情感的高昂得意之处故意看向镜头,与观众目光“交接”,这种微妙而调皮的共情同样是其高明所在。
主人公的身份是庄园地主,家底殷实,有钱有势,是一位优秀的封建领导者,这样的身份优势,似乎赋予了她更大的自由空间。
剧情设定中她的伴侣似乎是一位“商二代”,家族靠制造业发迹,在社会地位上略低于地主。
凌厉,果敢,理性,不拘小节,爱憎分明,甚至“除暴安良”,是我理解的Jack(Anne)形象。
从人们对她家族的议论、家人对她的议论、沃克小姐对她的心向往之中已经逐渐铺垫出来。
Jack的正式登场便是策马疾驰在大街上的形象,速度与新女性似乎密不可分,不由得想到拉德克里夫·霍尔对《孤寂深渊》对主角史蒂芬命运的安排(汽车刚出现的年代中的一位司机)。
可想而知,那时的性别革命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械声呼啸呐喊,历史之车轮滚滚向前,是英国多骄傲的时代。
片头对绅士袖口、帽檐、硬领、手套进行了放大的动态特写,看得人心跳过速。
腐国人的同性题材太懂人们的胃口,一股浓浓的禁欲感充斥着屏幕,却是情欲的高级表达方式。
Jack与情妇云雨欢好后,在对方整理平复之际用被角擦手指,继而转身在日记上写过一笔的细节实在妙级,让我回放若干遍,仿佛看得见导演狡黠地与某些观众会心一笑!
剧情铺陈上,编剧似乎无意在情爱上过多粘滞,一如大部分英剧的优点,含蓄矜持,点到为止,反而在大历史观方面埋下了诸多疑似铺垫和伏笔。
地主对下人私会严防禁止,女佣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佃户在租金上耍滑,被戳穿后透露了阶级革命的风声;主角拥有大片的煤矿,在蒸汽机崛起的前夜也许将是一笔烫手的财富……如此这般,加上服装、道具、布景、氛围营造等种种细节方面的精致,约略能看出剧方的野心。
感情线来得慢热却猝不及防,经历恋人背叛的Jack以敏锐的情场雷达捕捉到沃克小姐的爱慕之心,竟“一步到位”地盘算让她作为自己妻子。
天平的另一半是对面的年轻貌美和大量财富,冷酷吗?
的确。
邪恶吗?
却也未必,谁不希望得到一位美好女性衷心的爱慕呢?
Jack是行动力极强、目标明确的人,一段追妻之路明晃晃地肆意铺开;沃克小姐看似内敛沉静,却内心偶尔迸发出火热的光亮,势必拥有格外热烈的感情和勇敢的态度。
无论这段看似情场老手与小白兔的恋情究竟走向何方,它已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心。
尽管还有若干的疑问,将它定义为轻松幽默的第一视角剧情片未尝不可,更何况主角演技了得,场景唯美诙谐,夫复何求?
不禁对明天的更新充满了期待。
(2019.04.29)
脸盲没救了吗好气哟这两个人的脸明显不一样好吧喜欢miss walker的可以去刷布莱切利四人组啊 【安利看不懂脸看不懂英文名中文翻译名也能看出人不一样了吧还让我凑140个字这不是剧评哈眼看着小变态在另一个剧里枯萎大家可不可以拿出点粉丝的热情为什么还不到140字我写纸也没这么痛苦过==============分割线============貌似很多人都陆续修改了或删掉了短评这样挺好的不会给更多的人造成脸盲误解
李斯特的故事非常吸引人。
当然了,一个显然的原因是,这是真人真事。
看到两百年前有人这样勇敢地生活过,既不屈服于社会的制度和压力,也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追求,谁能不感动呢?
至少,我被李斯特深深打动了。
第一季的剧集结束了,但还是没有一天不想起李斯特,不想起沃克小姐,不想起——或者——想象,她们在两百年前的英国是怎样特立独行、无所畏惧地过出了一个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三集里李斯特刚为和沃克的感情进展感到欣喜,立刻有人寄去匿名信,刻意中伤她的名誉,试图伤害她和沃克的关系。
我试着把自己放在李斯特的处境中,我无论如何做不到她的镇定果决。
我的心情和自我判断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我会自问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而社会是对的,我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方向偏颇了而构成了世界大多数的别人是正确的……但是李斯特没有,她的内心始终稳定强大。
她是怎么做到的?
仅此一点就值得让我敬佩她。
她的一生都渴望得到一个人生伴侣,彼此对对方有认真严肃的承诺,在教堂里在上帝的面前缔结契约。
她一路碰壁,就好像从来没有顺利过。
是的许多人都在议论甚至不无羡慕地谈论她的情人众多、魅力无穷,但是我们看到她内心最深的渴望从来是被拒绝的——被Mariana拒绝、被Vere拒绝、被早期的沃克拒绝。
她也痛苦,她也痛哭,她一次又一次地痛苦和痛哭,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向下一目标又信心十足地出发了。
而我呢?
我不用自问我在这种处境中会如何,我连日常生活中一点小小的拒绝和不如意都感到难以忍受。
我经常想到,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人生伴侣而已。
如果她是一个男子,这大概就会是最容易不过的一件事。
但是她不是。
无论是在哈利法克斯、在约克郡、在英国甚至在欧洲,如果她是他,这个愿望会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吧。
但是她不是。
对别人来说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在她怎么就这么难?
如果她的日记里充满了苦楚、抱怨和恼怒,我觉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可是没有。
她在日记里说,她总是看着事情好的一面,她觉得自己更孤单了,可是也更快乐了,“I must wait and see what heaven vouchsafes.” (30th March, 1833)无论遭遇多少失败和伤害,对未来始终怀抱着坚定的信念,从来不惧新的经验的到来,相信上帝为你安排了所有可能命运中最好的那个——这不是简单的乐观的心性,我宁愿说,这是非同寻常的一种勇敢的品质。
这种品质深深打动并且吸引我。
也许我们都不太可能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遇上一个李斯特一般的人。
这种勇敢的灵魂是整个人类中都非常稀少的。
她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命中注定要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开历史的先河,为后世竖立一个典范和标杆。
但是我想我们都在某个方面被她影响和激励了,从而,在我们个人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我们希望像她那样以无畏的精神面对世界和自己的内心,在这个星球的某处也许也留下无法磨灭的某个痕迹……
太喜欢苏菲兰朵了,从罪恶之家跟过来的,罪恶之家里是穷困落魄的小女工,绅士里是富贵单纯的大财主。
看李斯特追她竟然还开始骗她,一副老司机骗小女孩的画风,好怕她以后会受伤。
看评论有个人打二星,说这种叙事方式会毁了人物,我稍有同感,有事没事对着镜头说话有点突兀,而且看了开头,后面再甜也好像注定是个悲剧。
一脸痴笑看完最后一集,我爱上苏菲兰多了,没错就是你的脸蛋,你的身材,你的温柔,你的金发,你的碧眼,你的雀斑,你的脆弱激起了我的保护欲,我要征服你的惆怅,我要你的人也要你的钱……什么情况,画风怎么变了……总之我就是太想要一个这样的lover了对anne也看习惯了,但还是总觉得她不够年轻,不够好看,哪怕有bette深邃的眼眸也好,是我先入为主了。
今晚赐我苏菲兰朵入眠吧……无耻的我……
这绝对是目前为止最黑的一匹马 纯黑纯黑的最初对于这种传记题材的电影没有抱太大期待:女权、同性、时代性标志的Lister,怀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开始追,越来越上瘾,评分也从一开始的8分+一路升到9分,好看的超乎想像,不仅仅是煤老板与小黄鸭的爱情,商业上的竞争、身边生活的刻画也都很出彩。
涉及剧透......及剧透......剧透......透 ......这部剧前半部分甜死人,简直是一部撩妹教学指南,中间部分的犹豫挣扎,到最后一集的坚定,哭着看完。
小黄鸭在最后一集来了个大升级,前几集的时候是小黄鸭的退缩伤了煤老板的心,第7集整整一集两人都没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编剧也太有心机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看到第8集两人同框表白的时候激动泪目。
是姐姐的一番话:Ofen, a good friendship is better than a marrige,给了小黄鸭最终的勇气,在准备离开时姐夫意外的回家,连说了2次:I'II deal with it. 回家后主动去煤老板家,小黄鸭眼中的坚定,两人见面后的互诉衷肠,这是升华后的爱情啊,比一见钟情什么的来的更可贵更美好。
煤老板说:you've got to stop having a such poor opinion of yourself时,小黄鸭说:I don't when I'm with you,拥这样一个人是最难能可贵的,还管他别人怎么看,有什么是比找到一个能把你感动哭又能逗你开心的人更难的事情?
从开始的热恋,到犹豫,再到分手,最后到冲破障碍在一起,一部小黄鸭的成长史,经历了思念的痛苦、内心的挣扎、亲人的鼓励后,终于迈出了最后一步,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啊,相互鼓励支持而不是一方永远在付出另一方永远在获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永远比一时脑热的决定要来的有分量的多,经历过失去才知道最想要的是什么。
愿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时,可以 follow my heart愿我们成长过后,一转头,那个TA还在原地等你(PS:期待第二季,被小黄鸭和煤老板的日常甜死,看着煤老板吊打Rawson兄弟爽死)
I've been an Icarus. I have flown too near the sun. And now I crashed back to earth at Shibden.I think the only thing I've ever really been running fro is the banal. Banality and mediocrity are the only things that've ever really frightened me.Isn't every tiny moment an inexplicable delight, packed with potiential?Our time on earth is brief, and we should all strive to make the most of it, and be as happy as we can be. : Nature played a challenging trick on me, didn'y she? Putting a bold spirit like mine in this vessel, in which T'm obliged to wear frills anf petticoats. Well, I'm refused to be crowed by it.: People can be very cruel.: Shame on them.: I don't want you to be hurt.: Some times, If we want to be happy, we have to risk getting hurt.: Do ladies do that?: Not as a rule. No.Every day, I rise above it, the things people say. I walk into a room or down a street, I see the way people look at me, and the things they say.The higher up in society on gravitates, the more ones singularities don’t seem to matter, quite so much. The more one is appreciated for being different, rather than vilified for it. You are on the run from a broken heart.Well, I suppose that’s the trouble with being very rich. You never can be sure of people’s motives.But we are not alive, are we? If we are not taking the odd risk now and again.
李斯特和她的温度计多可爱的一张图。
我是从微博上刷来的。
最近微博炸了许多号。
听说这个月海外IP禁止发言。
我也没去试。
好久了,在微博和朋友圈只做看客。
而最近做看客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草草浏览一番便罢。
专心看剧写评论。
想起刚玩微博时,惊讶于那个纷繁的大千世界就这样徐徐展现在自己的眼前。
不出门便可知天下。
而如今微博沦为娱乐新闻来源,只关注那些鸡毛蒜皮街头巷尾的明星琐事。
我们这个时代,有怎样的局限?
评论都在说李斯特小姐突破了她的时代的局限。
第8集有了一个happy ending。
两场婚礼。
一场是公开的,佃户的婚礼,洋溢着的喜庆气氛中,新娘的母亲却沉着脸,大概总是因为钱或地位。
另一场是秘密的,李斯特与沃克领完圣餐后,那悄悄触碰却又分开的手。
在李斯特与沃克的爱情故事中,沃克的态度起决定性的作用。
而本集中沃克的态度忽然强硬,与她的姐姐伊丽莎白密不可分。
一个被婚姻和孩子织就的大网套住的女子。
姐姐问,What do you want?姐姐说,A good friendship is better than a marriage.是姐姐把李斯特的来信莫名其妙不见的这件事告诉沃克的。
这是这集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李斯特与沃克爱情故事的转折点。
自此之后,沃克不但可以坚决地对来接她的亲戚说,I'll deal with it. 也可以冷冷地对姐夫说,It's my decision. 在剧集的最后,沃克反对李斯特先跟姑姑汇报的计划,提出先move in。
让李斯特刮目相看,not just a pretty face.如果说李斯特突破了她的时代,那么沃克小姐和她的姐姐又何偿没有突破?
李斯特的姑姑呢,一直包容她,欣赏她。
当然这个可以理解为对家人的爱。
这集的丹麦女王(或王后)也表现出了满满的好奇心,给人的印象并不古板或不可理喻。
时代的进步依靠个体的不断进化。
我总在想,我们这个时代又有着怎样的局限?
不仅仅是微博,或朋友圈,还有推特或facebook,我们看到的那些,我们对不同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容忍度?
我们对不同的人呢?
从东亚移居北美,我看着身边的加拿大人,寻思他们和我们,究竟在哪里有什么不同。
对待同一件事或物,我们的认知有何差异,谁是先进的,而谁又是有局限的?
“伦敦生活”的200年前,英国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你大概会想到在繁琐的贵族礼仪下,一群没有行动自由,终日与朋友为伴,晕倒了要闻闻嗅盐才能醒来,漂亮的塔夫绸裙子内穿着紧身内衣的女人们。
不过,BBC one与HBO合拍的这部Gentleman Jack绝对会颠覆你的看法。
Gentleman Jack 片头Gentleman Jack并非男人,反而是一位生于18世纪末,成长于英国哈利法克斯的女人——Anne Lister.她也并非编剧凭空创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第一位与女人结婚的女人。
我没有用Lesbian,因为她所生活的时代甚至还没这个词,人们称呼她为Gentleman Jack.
Suranne Jones饰演的Anne Lister这不是Anne Lister第一次登上荧幕。
早在2010年,BBC就拍了一部纪录片《解密安妮·李斯特》,还有一部电视电影《安妮·李斯特的秘密日记》,由Maxine Peake饰演Anne,这部戏更侧重她与Mariana Belcombe的情感纠葛。
而Gentleman Jack的重点不再是Mariana,取而代之的是胆小内向却最终与Anne一起秘密结婚的Ann Walker.
Sophie Rundle饰演的Ann Walker与以往版本不同,Gentleman Jack更为全面地展现了Anne Lister的哈利法克斯生活,不仅呈现了她的情感世界,还突出了她的聪明、博学、果敢、坚毅等特质。
在女人只能呆在家里绣花的19世纪,她早已去巴黎学习了人体解剖,更不用说她那本至今还在不断被破译的日记了。
写日记的Anne Lister在这部剧中,我们除了能看到Anne是如何一步步俘获Ann Walker芳心,还可以看到她怎样处理Shibden Hall的大小事务,怎样应对自己身边的流言蜚语,怎样对付觊觎她煤矿的男性对手,怎样击败想要抢走Ann Walker的男人...一切的一切都太不古典了,除了含蓄的台词,这实在太不像一部古典剧,因为不管是剧中还是历史上的Anne比任何一个现代人更现代。
谈判中的“煤老板”Anne Lister与此同时,本剧也一改以往古典剧的舒缓,采用了和伦敦生活一样明快的节奏。
以现代手法拍摄19世纪的Anne Lister,她永远身着帅气的半绅士服装,昂首阔步地行走于哈利法克斯,身手敏捷地爬上爬下,时不时还要对着镜头“打破第四堵墙”,也打破了我们对19世纪女性的所有刻板印象。
由于幕前幕后皆以女性为主,剧中Anne与Ann的情感拍得十分细腻、唯美,大量近景与特写镜头巧妙地呈现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和05年的《指匠情挑》一样含蓄、节制、欲言又止,因此也有不少观众吐槽“太不HBO了”,但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地重看...论尺度,本剧远远不及02年男导演拍的《南茜的情史》,可它显然取得了更令人心动的效果。
Ann & Anne本剧的创作者Sally Wainwright同样是一位女性,她曾因《幸福谷》《哈利法克斯最后的探戈》两度同时获得BAFTA最佳剧集与最佳编剧,这位生于约克郡的编导作品中还时常带有浓厚的家乡色彩。
她的代表作之一,2016年的《隐于书后》,讲的正是略晚于Anne的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三姐妹就住在离哈利法克斯不远的哈沃斯。
To Walk Invisible: The Bronte Sisters与半世纪前的简·奥斯汀相比,19世纪的女性已经不再操心能否嫁一位“有钱的单身汉”的问题,更注重个体的思考与独立,追求灵魂上的平等。
即便现在,还有不少人喜欢“白富美”式的女主,二百年前的夏洛蒂却写出了简·爱这样不富有也不美丽的颠覆的女主角,同时代的Anne Lister,更是活得甚至比书中人物还要精彩,足以让现代人自惭形秽。
不过,在佩服Anne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略她身边的Ann Walker.21世纪尚且有无数不想结婚的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迫于压力选择嫁人,生活在19世纪的沃克却能选择与富有争议的Anne生活在一起,难道不令人钦佩吗?
戏内的Anne与Ann让人着迷,戏外的演职人员也同样令人赞叹,21世纪的女性来拍摄19世纪女性,实在太棒了。
目前,Gentleman Jack更新到第五集,可谁都知道结局是什么——尽管19世纪的英国并不承认同性婚姻,但...
是的,她们还是结婚了。
李斯特的思想与做法绝对是超越时代的,忠于自己,保持好奇心,勇于去探索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她的成功虽与自身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来自家庭的理解支持更能让她去实现她想做的事。
相反沃克小姐在家庭环境上看则没那么幸运,父母双亡,虽然也继承了遗产,但周围的亲戚觊觎她的财产,给她施加的压力可能就是她精神疾病的源头。
不过在这种外压如此强大的环境下她能在29岁还能单身,并且依然掌握着大部分财产,或许也并没有表面上看似的这么柔弱,而当她遇到了李斯特并与之热恋,结婚,甚至李斯特病逝后自己能处理好其遗体并运回家乡,侧面也能表示出沃克的坚毅勇敢,这也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反叛精神。
当这两个超时代的反骨女性相遇,相识相知并碰撞出的火花无疑是那个束缚,透明且静音的女性的时代中一枚灿烂的烟火,虽然短暂但足够出色精彩。
有趣的是她们那个时代遇到的问题如今依然存在,而且可能会永远存在。
但安妮·李斯特和安·沃克小姐给出了她们的答案,虽然经历曲折,结局不算圆满,但她们一起给出了她们的答案。
这不仅仅对于性向,更对其他事情都有深远的意义:若自觉正确,便永不妥协。
一脸痴笑看完第三集,沃克真是太可爱了,这一集疯狂释放大招,那种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过于真实。
从初次见面的害羞一路延续着害羞,第二集李斯特试探亲吻两个人的对手戏简直性感到爆炸,沃克在挑逗下的娇羞不知所措太让人心动,第三集小屋里向李斯特坦言自己其实没有被她想要亲吻的念头吓到真是太可爱了,然后疯狂发糖,点到即止的情欲戏更让人沉迷。
邀请李斯特吃饭过夜明显也惊到李斯特了,不要以为都是李斯特引导做主,沃克才不是那种你骗骗就上当的人呢,不然这29年早被骗跑了吧,她有自己的判断。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被蹲在墙边的哭泣沃克融化到,真的是好纯好天真的宝藏女孩,而两人被撞见亲热后被教育玩火以狂笑回应又是何其洒脱,你以为她柔弱她才不,随时给你惊喜,这样害羞又潇洒骨子里才是强大还有一份桀骜。
幸福眩晕下的一句I love you直抵人心,第四集翘首以盼,希望大家都爱她。
PS第四第五集不出意外的更多戏剧冲突,稍安勿躁,那首歌怎么唱来着?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冲突会让她们更加清晰认识到自己,让情感更稳固。
6.12写在第八集 沃克终于鼓起勇气回到鸦巢,一路上的她神采奕奕,到家马不停蹄赶去找李斯特(这份焦急的心情)。
绝望到失神自残,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甚至想自我放弃嫁给无赖般的路人甲(以上无比心疼),但是我们的沃克小姐怎么可能是无脑花瓶呢,爱指引她找到自己。
需要多少勇气才能在一起?
矿坑边缓缓走向爱人以及深情告白看到动容:你知道吗如果你再次向我求婚,我不会说不,我会说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ps李斯特:索登亲很抱歉我这里不能参加你的婚礼了呢,我要赶去约克跟我的小沃克结婚呢期待下一季的冲突和糖(编剧请多发点糖谢谢),感谢苏菲兰朵和苏兰琼斯的精彩演绎。
不满意最后一集
開篇不錯,但後面看不下去了,女主P簡直是渣女
无聊
emmm
看女同是看女性身上独有的特质,而不是看举手投足都像男的一样的女的。。。受不了了
Ann Lister确有其人,女性独立先驱。不过这片子讲的道理是,想当迷人的帅T,家里得有煤矿。。。有钱的女人嫁人不幸福,gold digger才能幸福嫁人,所以有钱就别嫁了~ 可是还是有钱好呀,可以到处旅行。psAnn每天真能暴走呀,一定很健康。
女主被塑造成一个拜伦式英雄人物,失去了一个拉拉女王攻该有的魅力
历史上真实的安·沃克太惨了。经历了不幸的童年,亲人的相继离世,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和宗教信仰、公序良俗的压迫,恋爱也是在当时不容于世,最后还要经历恋人猝然离世这样的致命一击。亲戚们只想着算计她,为她的财富争斗,还要抹杀她的存在。她的爱情,是风暴里唯一渡她的那只桨,却那么短暂易折。这轻盈的甜蜜,如何负载如此沉重的一生。她终生躲在乌云下寻找一丝光线,难尝片刻欢愉。我们只能在李斯特的日记里寻觅她的身影。她这一生,血迹斑斑,要染透多少页纸。
试问哪个少女不想被Lister撩!姐姐我在这里啊啊啊啊啊啊!!!!!
豆瓣里,评论电影和电视剧的不是一拨人吧?这么高的分不科学啊
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幕,这狗粮真是被塞的不要不要的,啊我死了。
英国老贵族居住环境真赞!
女主油嘴滑舌见人就撩看着好尴尬
在那个年代 自信 骄傲 博学 有趣 还温柔的女人谁会不爱呢!每次打破第四面墙的时候都好可爱2333
煤老板的艰难爱情,啰嗦了好几集,最后一集拔得太过分了!!期待第二季!
配合史实看更香 以前人居然能这么openminded
情绪刻画地太真实了,以至看到walker拒绝的时候情绪有点小崩溃。(所以我们大家要一起假装对女主星球大战莱娅公主一样的发型视而不见吗?)
剧情也太太太太慢了
可砍掉两集
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才看完。主要是不喜欢女主角。小时候读《寂寞深渊》时,Anne的样子给我印象太深了。即使Suranne Jones再怎么故作粗鄙,快速地行走,都无法盖掉她自身散发的优雅和贵族气,但Anne只是有钱啊!早年间读书的记忆里全是Anne唧唧歪歪深陷感情漩涡的独白,看剧补上了生意和配角的部分,还比较感兴趣。不过,真是没看出来Anne多爱谁,她更像是在寻找一个妻子。再,在刚刚启动新生意的时候,丢下一切环球旅行去修复自己的情绪,也有点儿不负责任吧?另外,抵押祖产负巨债后结了婚?唉,真实人物实在太不可爱。更想看她和新妻子在大时代背景下改革庄园、摈除竞争者的故事。不过,那样就偏离了原著和原本的人物。剧集戴着镣铐 /有些镜头里衣服有破洞。Anne的指甲没剪 /特别讨厌现在流行的打破第四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