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刷腾讯视频,跳跃快进着看完了这部电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浑身难受。
我不是没看过烂片,但是像本片这样,让我看完想要主动献上脚抠三室一厅和五百字挖苦的烂片真的不多。
果静林,一个名字会让人想起果郡王的中年男性,本片导演,男主角董教授饰演者,曾在狗十三等影视作品中呈现了出色的表演,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戏剧舞台表演经验。
并且通过这部电影的执导水平,我们可以看出,果导是一位很专业的话剧男演员,否则怎么能忍受如此简陋的布景,如此尴尬的台词,如此矫情的情节和如此多的逻辑漏洞。
如果你想象一下,你看的不是电影,而是话剧,是不是一切就合理得多了?
所谓记忆切割的手术过程,是不是只能是通过白衣红唇女子躺在舞台中央的木板上,周围垂手站着七位中华立领实验员,这样来体现?
从尘封记忆中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过程,是不是必须多次重复挤眼睛,或者打牌一类的大段台词,观众才能看懂?
反正观众距离舞台远,所以聘请一位三十五岁的女演员涂烈焰红唇演一位二十一岁的患者,并且再聘请一位六十二岁的女演员梳同款发型演这位二十一岁患者的母亲,这样其实非常恰当?
如果说观众感觉年龄方面不够匹配的话,那一定是台词和表演还不够俏皮——哦,我s过了,不好玩——哦,看来我也需要吃一点冰淇淋,你看,这观感不就立马青春起来了嘛!!!
女主醒悟的时候,是不是必须得制造撒面粉或者强弱光一类的屏障,否则实验员和父母的演员不能互相替换?
女主母亲就算发现女主情况有好转时,是不是也只能背对着女主故作镇定抽烟否认,否则说台词的时候就背对观众了?
女主和母亲走出阴霾时,是不是应该双双飞升一下,舞台剧吊个威亚,那多难得多帅啊!
还有结局,当然是男主角躺在舞台中央裹个抹胸说一些玄之又玄且zzzq的废话了,否则怎么达到升华主题开放结局教育观众的戏剧效果呢!
我说的是不是特别有道理!
一开始是冲着导演去的,想想应该不是烂片挺好看的电影刚开始就有被吓到,像恐怖片悬疑也不像悬疑,还有点催眠,反正同行的朋友睡了,看的吓死一转头他睡了,笑死不知道卖的啥情怀剧情稀里糊涂这结局有也莫名其妙,有一幕还让我想起了“洪世贤和艾莉手牵手在云上”的场景结局还不如,小姨就是小姨不是妈妈,因为很爱女主所以一起做了记忆切割,最后她们都以为俩人是母女关系(其实看完电影我是这么想的)
今天去看了«记忆切割»真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情了,虽然外面下着雨,但是«记忆切割»治愈了我所有的不开心!
董教授先后为张辛儿进行了三次记忆切割,故事大结局张辛儿和刘梅母女得以相认,她们比谁把玻璃珠扔的远。
这两颗玻璃珠都是刘梅在张辛儿幼时送给她的,一颗张辛儿一直带在身边的,另一颗由于记忆混乱最终找回自己家后重新取得。
两颗玻璃珠被扔入水中,意味着这时的张辛儿已经解开了心里的结,有了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如果把这两颗玻璃珠理解成张辛儿过去岁月里的精神支柱和回忆,那么这时认回了母亲、扔掉了玻璃珠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一次一次的记忆切割,回忆的穿插和现实来回转换。
董教授的推理穿插在其中,怀疑、推翻,让人有追索真相的欲望,悬疑氛围足,代入感极强。
观看过程中,影片虽然只有90分钟,但细节却做的很用心:张辛儿家的柜子和绿色的玻璃珠贯穿全片;三次记忆切割实验室里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张辛儿去李家村看到的路牌的内容和实际上路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张辛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追溯记忆真相时挥洒的白粉,父母的长相被还原;刘梅藏身的柜子,也正是辛儿童年里被关的地方,记忆切割进行中都用了第一视角让观众声临其境的感受这个柜子逼仄狭小,代入感很强;妈妈教张辛儿的童谣,她始终只记得六句,在相认之后,妈妈为她补上了后面的部分,同时意味着张辛儿心里的缺失得到了弥补。
看到后半部分张辛儿的痛苦回忆,我哭得眼泪停不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影片的感染力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个人做下的错事,后果却波及到了受害人和她的女儿,原来人的一生,真的不能行差踏错一步。
因为男方的过失而导致女方未婚先孕,却怎么也等不到男方负责,只好嫁给了别人,却不想遇人不淑,连年幼的女儿也要被迫协助贩毒,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上学,对于年幼的张辛儿来说却是难于登天的奢望。
她也许什么都不知道,也许知道的不过是一角冰山,但她的痛苦却因为“爸爸”这个称呼而加剧,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亲近的人,被最亲近的人如此对待,心愿无法实现,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又亲眼目睹了父亲用枪恐吓母亲,母亲失手杀了父亲,回忆里呆呆坐着的张辛儿让人心疼极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想到了一些事引起了共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遇到相似的情况总是忍不住物伤其类,最容易伤到人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他们给予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父母的手里握着最钝的刀,对孩子的伤害却最重,身上的伤会慢慢痊愈,但心里的伤却很难得到治疗。
虽然有很多痛苦的回忆,但就算以后真的可能会出现记忆切割这样的技术,就算它成熟了,我想我也还是会选择保留的。
痛苦的回忆固然令人难过,但我依旧希望自己的记忆是完整的,因为这样的我,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我,如果没有那部分记忆的影响,我也不会是现在的我,宁愿在痛苦中活着,也不希望为自己营造一个真实的美梦,再真实的美梦,也不过是梦而已,也许总有被打破的一天。
真的是,无言以对。
果老师咱能不这么玩吗?
东北有句老话,形容人工作太累了。
叫“实在不行就雇人吧。
” 真的想对果老师说,实在不行就雇人吧。
编剧也要署名,是不是太过分了一些。
给编剧枪手个机会,也顺便积点德吧。
导演的工作更应该放出去。
找个中戏的学生,肯定也不至于如此,带带新人。
这样下去,把自己的路也走绝了。
直接告别了当导演这个事。
演员发起狠来,真的是连自己都怕。
不要以为演员表里有徐峥、刘雪华这种戏骨就是好片,也不要在看到豆瓣都是一星的时候一意孤行,觉得自己万一觉得它没有那么烂呢。
可以徐峥老师刘雪华老师欠了导演人情,要不然实在说不清在电影里的奇怪人设。
郭采洁挺有灵气一姑娘,不知道能不能改改发型,有种顾里傻了的串戏错觉。
说起来顾里那部电影,真说不好两位导演谁更优秀一点。
可能郭导更胜一筹也说不一定。
感觉导演可能想走科幻路线,就是不知道为啥很像三流鬼片。
最后的镜头,我只想说,大家挣钱买票看电影也很辛苦,请你最后穿件衣服吧。
不想吐槽到最后,听到假装升华主题的旁白以为电影结束准备起身时,还看到令人无力……
简单的故事推动故事情节走向的最大悬念就是:张辛儿的父母是怎么死的?
是什么刺激造成了张辛儿精神世界的崩塌?
天天寻死觅活?
有了这层铺垫,影片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故事悬念丛生。
影片三幕剧结构明显:第一幕张辛儿精神在幼时遭受到了严重创伤,爸妈长什么样也不记得,无法正常生活。
科学家董教授研究的动物记忆切割实验打破了这种僵局,他通过切割记忆的方法尝试帮助张辛儿重塑记忆,忘记悲惨的过去用美好温馨的代替,实验第一次很成功。
第二幕辛儿不再寻死觅活,有了第一次的成果,想就此收手的董教授却被刘梅胁迫进行第二次记忆切割,但这次发生了失控,张辛儿真实的过去开始一点点被还原。
正当完成记忆重塑的张辛儿和刘梅回去的时候,意外遇到了充当假父母的实验员,张辛儿意识到自己的记忆是假的,场面再次失控。
第三幕张辛儿终于弄清楚了自己是谁,她的家在哪,和刘梅母女相认,摆脱了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变成了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戏剧张力三个主要人物的身份随着剧情发展都有极大幅度的跳转:董教授原来和张辛儿母亲早年有过一段恋情;刘梅原来就是张辛儿的母亲,从受害者变成了杀人者;张辛儿原来是董教授的亲生女儿。
在几场戏里,感受明显,比如:蔡蔡是谁?
是狗还是人?
(第二次记忆切割失败的原因)刘梅在讲述张辛儿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在酒吧爱上了一个小男生,董教授意识到这个惹事的小男生正是自己。
(董教授甘愿冒着风险,主动要求做第三次记忆切割的原因,为过去的自己赎罪)张辛儿在柜子中听到的不是枪声而是爆米花炉子的爆炸声。
(弄清原因后,第三次记忆切割成功)以情绪构图情绪来自角色的眼睛,影片常常让观众有种自己也身处在故事里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演员用演技表演出来的,还有镜头语言潜移默化的烘托。
影片用了很多空镜头和第一视角镜头,跟拍,蒙太奇的技法,隔着屏幕,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情节所要表达的情绪。
比如:张辛儿在柜子里的缝隙窥视外面,那狭小又恐惧的感受不禁屏住呼吸;母亲受伤倒地时伸手求助,那手仿佛都伸到了自己的面前。
线索就是悬念刘梅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是第一幕中董教授抛出来的。
随着剧情的推进,刘梅表现出对张辛儿的爱,让人始终觉得辅导员的身份很矛盾。
影片开场时张辛儿手中就拿着一个玻璃球,其实是有两个。
第二个在她找到家后获得,象征着她找回的记忆。
之后和刘梅把两个玻璃球双双扔进大海,象征着已坦然面对过去的勇气和新生活的开始。
张辛儿自言自语的“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原来是小时候母亲教她的,后半段她想不起来了,在母女相认的时候刘梅给补上了“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宝宝长大,赶车去”。
故事的内核其实讲的是爱影片表面上在讲张辛儿的真实记忆到底是什么,但其实刘梅表现出对张辛儿的爱和张辛儿渴望家的欲望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真实的记忆和被替换的记忆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原生家庭的形态。
刘梅和张辛儿母女相认后,通过类似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来具象化张辛儿心目中母亲的样子,因为拉斐尔的圣母在人们心中就是世间一切美丽的化身,美丽、温柔而典雅。
留下了一个像恶作剧一样的结尾影片中最后真相是刘梅(也就是张辛儿的亲生母亲)为了保护张辛儿而杀死自己的丈夫,正觉得电影就此结束的时候,镜头画面一转:董教授躺在了记忆切割的手术台上说:“我宣布,记忆切割失败,即便是小动物它们也懂得爱和恨,它们应该有回忆的权利,它们也一定有面对一切的勇气,任何高超的科学技术最终无法战胜生物最原始的情感,即便你还暂时没有面对过去的勇气。
”不禁又开始思考,整部影片到底是切割了谁的记忆?
是董教授年轻时候的记忆,还是张辛儿的记忆?
如果你想看到底有多烂,那你等手机可以看了再看,千万别费钱。
那个强奸的故事,能跑还回去扶别人,那个男的楼梯下来那镜头,旁边就是开着的大门,偏偏要往厕所跑,绝了。
不承认自己是妈妈,没人问她自己在那说自己整容了以为你认不出来,自己说不配做你妈妈,最后来了一个飞升,他妈真绝了。
不是演员的问题,导演就是一坨屎,全程一点逻辑性没有,乱七八糟的。
浪费时间,郭采洁台词功底太差太出戏。
各种5毛钱特效,剧本分裂的厉害,最后妈妈和教授的反转一点都不突兀,看了一半就猜到了。
几条线索乱得很不知所云,最后治好了郭采洁又安排三个助手见面导致记忆恢复太刻意。
说是科幻电影没有严谨的理论,说是悬疑又没有严谨的逻辑,特效道具场景一塌糊涂,真像小学生导出来的。
女主用了一个个角色形象不符的御姐气质明星,这个让我觉得很别扭。
剧本还是不错的,写的一个心理治疗的故事,讲的很清楚,也挺简单的剧情。
最后的一个镜头,反正我只看了这个电影一遍,觉得有点强行想为影片加上悬疑反转的味道,我觉得有点突兀和理解不了。
但又觉得,导演不该这么笨吧?
应该有我没注意的隐性情节?
另外,刚看了豆瓣,发觉这竟然是2021的片子!
心理治疗的片子国外优秀的太多了,所以这部片子,相对来说,就不出彩了,因为它没有进步和特别优秀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和吸引人的元素,所以,不算太成功,中规中矩吧。
但是豆瓣3.0有点笑到我了,大家打分还是没有把心平静下来,老是和脑子里的优秀作品与期待中的作品做对比,并且因为心理治疗的片子一直国外优秀作品比较出彩,所以大家潜意识地就用苛刻眼光看待国产此类影片了,导演挺冤枉的。
一部很中式化,并且有点年代感年代气质的心理治疗治愈系片子,很中规中矩的片子,我打八分,因为这是导演的处女作品,在我也是对国产心理片有期待和想象的前提下,我觉得很不错了。
希望导演深耕这一块,多了解深入体会和思考一些心理治疗的案例,写出更精彩并超出国外的经典影片!!!!
导演,我们的观众并不都是崇洋媚外对国产片苛刻,只是有种中国式家长的恨铁不成钢心理!
写出个好片子来打醒观众,让观众为你为国产片喝彩吧。
我相信,很多中国人,很希望看到那天,可以说,看,这是我们中国才能创作的心理方面的影片,国外哪个国家都达不到的高度!
剧情的发展、叙事的节奏,很中规中矩的一部剧情片。
相较“精彩的悬疑剧标准来衡量,节奏略慢。
作品是影片男主的导演处女作,同时编剧也是影片男主。
“电影是导演给观众讲的一个故事”——这一直是我个人对影视作品的定义,一个人把自己发生的事(即为影片主人公的剧情)取重点或精彩的部分(编剧)讲给大家听(导演通过调动灯光、镜头、服化道),是肯定能讲的清楚的,但精不精彩就要看功力了,所以说,剧情中规中矩。
通观整部电影,肯定会贴上悬疑的标签。
如果说,讲故事的人没想讲成一个悬疑故事,那叙事方式很纠结;如果想讲成一个悬疑故事,那紧张感个人认为还没打到中规中矩,也就是说有些偏弱。
个人认为,如果最后一个镜头给成女主躺在平台上,旁白基本不需要,我想,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最后……顾里的原声“嗲嗲娃娃音”,还是难免让人出戏……
前面还有点悬疑片的感觉,后面俩人飞在半空中,然后一只老鹰绕着她俩飞,还发出声鹰叫,绝了。
???郭采洁坐实了烂片女王这个事情吧我的天绝了啊我就没看过这么烂的片
果靖霖还是那么自恋,东西也还是那么烂,本来以为是个网大,结果还是拿了龙标的网大,不过好像又比其他网大正儿八经些…
原以为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惜失望了,很平淡很无聊。
还可以呀,就是不知道为啥说记忆切割失败,哈哈哈
郭采洁很适合演这样的片子,但是真的导演导的技巧比较生疏,剧本也是醉了,亲情让一切团聚,结果还是一部父母和子女相认的感人电影,哎记忆交换完全是幌子,完全亲情电影。
新式电影,一开始是心里悬疑片,中间一度变为罪案片,后来有点科幻惊悚片,最后果老师躺下披着浴袍的画面成功变成文艺片。
郭采洁还挺适合这个角色,不过剧情也太套路了,而且很狗血很扯淡啊,郭采洁真的要变成烂片女王了?
闪爆了
要是我有这个技术,我拍个电影最后把大家一催眠,切割掉你看过的记忆,你就能再贡献票房了
What a piece of shit🥲
好看
哲学中有关存在的讨论令人发懵,本片也差一点成了哲学讨论,幸而最后又回归人性,成为一个电影,而不是一个空谈的意识流。不过本片的选角,尤其是配音和片中环境不搭,明明一个三线城市,却浓浓的港台腔,部分梦境更像鬼片,影响了剧本的魅力。
看完希望自己的记忆被切割…大概是疫情期间那种5个演员攒一个电影的企划。有时候也觉得国内编剧怪不得没有钱收,就这个不说人话不干人事的思维,写的什么玩意
里面的大红唇没太懂,后面两人变得轻盈,被爱的光照亮,。
任何高超的科技,都无法代替人类最原始的情感
好看
果静林是个非常好的演员,转行做导演是可以,就是没拿着好本子
又是一个本应该怎么拍都会很好看的题材 却玩脱的片子
超级好看,是我喜欢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