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60阵地

Beneath Hill 60,60号高地之下,The Silent War

主演:布伦丹·考威尔,哈里森·吉尔伯特森,史蒂芬·李·马奎德,杜坎·杨,盖东·格兰特利,瓦维克·杨,马丁·托马斯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0

《奇袭60阵地》剧照

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奇袭60阵地 剧照 NO.2奇袭60阵地 剧照 NO.3奇袭60阵地 剧照 NO.4奇袭60阵地 剧照 NO.5奇袭60阵地 剧照 NO.6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3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4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5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6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7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8奇袭60阵地 剧照 NO.19奇袭60阵地 剧照 NO.20

《奇袭60阵地》剧情介绍

奇袭60阵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呈现出胶着状态,来自澳洲的伍德沃德中尉(布伦丹·考威尔 Brendan Cowell 饰)在昏暗的地道中接管了一支爆破部队。18个月以前,伍德沃德尚远离战场,在巴布亚从事矿场爆破工作,同时与年幼的女友渐渐确立了关系……随着战事的推进,伍德沃德响应号召,凭借自身的爆破专长加入军队赶赴欧洲。伍德沃德起初的表现未令下属们折服,但在成功炸毁德国人的机枪阵地后,伍德沃德和战友们一起被派往位于比利时的“60阵地”,那里是一处令协约国士兵闻之色变的德军阵地,大家传说60阵地前协约国的战壕中洒满了鲜血。伍德沃德一行人抵达目的地,发现战友们已在60阵地下的地道中布置了百万磅炸药,然而引爆的时间迟迟未能确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夏天,有风吹过幕后大老爷贴身俏保镖温彻斯特家族将死之人我要和你在一起克罗马小子迈克·艾普斯:委屈求红暗战怪异马大帅2胡同里的阳光花间提壶方大厨第二季囧女珍娜第二季奥维尔号第二季追捕巴斯克久远时光星际侠探林师傅在首尔舍我其谁柏林,柏林:狂奔的爱人性借条2嫌疑人X的献身姐姐,心动了狂风啊暴雨啊德州巡警第一季三颗星彩色冒险蜡美人编号174:错命逆行乐坛毒舌嗡嗡鸡第十一季

《奇袭60阵地》长篇影评

 1 ) 澳大利亚版《地道战》

澳大利亚版《地道战》,土木工程师看应该会觉得蛮爽的。

从影片里看得出,制片方想努力模仿《兄弟连》的风格,不过呢,效果上差远了。

也有可能是坑道工程师这一行业,没有太大的视觉冲击效果,所以,看起来也不是很震撼。

不过呢,在电影院看场景还算真实,道具也很不错。

以前的科幻和战争电影,都是和电子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相关、信息工程师、生物工程师有关的,现在终于有了和土木工程师相关的电影了。

 2 ) 奇袭60阵地

本片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1916年澳洲矿工奥利弗伍德沃德辞别了女友--自己挚友的妹妹,来到了血腥的欧洲战场。

此时的交战双方已经把战斗从地面、空中发展到地下。

双方都招募矿工、工程师组成工兵部队,向敌人的阵地下方挖隧道、布置地雷炸药、把成千上万的敌军士兵炸上天。

双方都在地下延展工事,一场在地下的掘进与反掘进的殊死搏斗开始了。

伍德沃德和他的澳洲工兵一营一连的士兵已出色的战绩赢得了前往比利时60高地的任务,在那里他们克服了地下水的渗透、德军的地下侦查,付出了多名士兵的生命,终于完成了任务。

他们让向来高傲的英国士兵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小觑这些在地下钻洞的澳洲人。

本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但是却能够在狭窄、昏暗、空气污浊、满是泥水的地下表现出另类战场的残酷、血腥。

那些原本不受重视的矿工、工程师是这个战场的主宰者。

影片巧妙地采用了两条主线穿插的叙事手法,让它有别于同类型影片。

在战争主线之余,与之平行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抓取了主人公隧道专家伍德沃在家乡与其心爱的姑娘经历的点点滴滴。

他们的爱情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桥段,但只因二人鲜明可爱的个性照亮了全片。

感觉上,两条叙事线索都很平和,即使是战争线也都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叙事情节。

但正是在这些平和之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才有机会表现出人类本性的生动一面。

也更加兀显,这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

本质上讲,这不是有关于平民利益的战争,但是流血、牺牲最多的却还是平民们!

 3 ) 整个感觉闷闷的

一部很平淡的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引进后被乱切割的关系,很多情节莫名其妙,男主的同学,陪儿子当兵的爸爸,到最后面拾工具想在战后当木匠的小Tiffin(是全队人一直一起在保护的),他们MS应该不用死的,或许电影本来的硬伤,而且对于这个人类战争史上有名的人工爆破,男主好像没起什么很大的作用,第一次爆破算炸药用量,第二次为炸药做防水,其实炸那两个挖洞的德国人,感觉也没太大的必要,也许是我没看懂。

其实我对那个加拿大的爆破专家蛮感兴趣的,地下一呆就是三个多月,没上来过,那洞挖的,炸药布置的水平那叫一个高,21个层次啊,可惜防水没做好,这在现在的中国建筑业也是个难题。

比如我家,自从水管改造后,顶楼的管子没弄好,时间一长,杂物慢慢堵住,就漏水了,频率为一年半/次(啊哦,跑题了)。

可是到电影最后,这个加拿大专家也没再出现,难道说是默默得被一起炸死了?

电影情节处有许多不值得推敲的地方,所幸细节还不错,比如战友们之前相处的点滴。

另有好玩的地方,和情节无关,中国人看老外和老外看中国人一样,认为都长得差不多,以至于我后排的那位大哥错把最先牺牲的那位看成男主了,也难怪,都在地下,脸都黑曲曲的。

还有让我很不解的地方,战争时期处处危险也就算了,怎么现在是和平年代,也会让人感觉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回家路上又遇一车祸。

 4 ) 狗娘养的战争——简评《奇袭60阵地》

因为团购了一家距离自己家40公里远的影院,所以去一次索性就把票用完,一口气连看了《奇袭60阵地》和《关键第四号》,今晚太困了,简单说说这部片子。

《奇袭60阵地》无疑是一部好片。

战争片往往通过宏大叙事、炮火、人海等来展现战争的恢弘场面和史诗意蕴。

而本片,则着力于刻画人物内心。

主要演员就是昏暗狭窄潮湿的巷道里,默默工作的工兵和他们的长官。

巷道是寂寞的,潮湿的,乏味的;同样又是危险的、可怕的。

而选择这样一个群体作为电影的主要表达对象也十分讨巧,毕竟大场面的战争片早已被各路影人用各种方式呈现了无数次,若非有雄厚的资金或者决定的创意,一般很难超越前作。

而这种小群体侧面化的展现,则给了观众新的视角。

我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的拼杀,而每一个士兵内心的挣扎、痛苦、骐骥,伴随着炮火、枪声和死亡,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震颤的共鸣。

战争的残酷这样赤裸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再像评论家军事家一样对这战争大片评头论足、解构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此时就是这些士兵的亲人,面对他们在我们面前,哭泣、沮丧、悲悯、欢笑,甚至死亡。

点滴细节,或许你没有潸然泪下,至少内心也狠狠的骂了一句:狗娘养的战争!

 5 ) 人类史上迄今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炸出于澳洲兄弟之手。

还算不错的一战电影,产地澳洲。

中规中矩的战争场面和故事渲染力,算是澳洲电影近年来少有的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

喜欢战争片的影迷自然不应错过。

巧的是,澳洲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都是战争片,特别是Mel Gibson在1981年主演的【加里波利】(同样是以一战为背景)。

可见一战在澳洲人心中是块不大不小的伤疤,尤其是当人们在谈论这场战争时只会想到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的时候,澳洲人选择用电影的方式向世人提醒:我们也曾在那儿战斗过。

 6 ) 泥泞里的悲歌

写于2011年09月02日,网易博客@从前有座山其实我很少看战争片,总觉得血腥的场面总会不寒而栗,总是这种感觉而已。

奇袭60阵地,或许就不是这样一个调调儿了。

叙述角度是传统的地下隧道,背景设置在一战欧洲战场英法比和德国最为激烈的西线,而故事从两条很明显的线索展开,而这或许便是中西方电影很大的区别了,西方电影总喜欢把时间切割成段,错综开来,一条是战场的炮火轰天,一条是场外的爱情的等待,一段年龄差距十岁的爱情,或许只有朦胧的好感,但是纯洁干净,让人在腥风血雨中体会到一种单纯的温暖。

上尉伍德沃或许在结尾处的毫不犹豫按下引爆器有些残忍,但是他绝对是一个至善至美的人,他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抽烟,吃那沾满泥水的面包,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玩橄榄球,他对战士们绝对是最体贴的一个,不像上校那样死守军规不懂变通,他熟透战士的心理,他感受得出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去倒倒茶等等,他对战士又许是最热爱的一个,当得知自己派出的战士被掩埋时,他是第一个冲上前去的,他拼命地挽救。

他有自己的主见,面对上校的质疑,他总能够完美完成任务,他善于学习,而且不以级别压人。

但是对于结尾的狠心,他也迫不得已,一场战役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生死就被影响甚至破坏了,许多人的生命与国家的安慰跟一个战士的生命来说,悬殊,或者说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事实上,他和战士之间有着风雨不摧的友谊,他也不舍,但是他必须这么做,这是责任与高尚的体现,伟大的象征,说到底,也是战争的残酷与苍白。

他需要被人理解,他的处境决定他必须抛弃个人情感。

有时候,事情也得看情况。

该舍则舍。

当断即断。

很容易注意到这个角色小提芬,十几岁的小战士。

从电影开场他便流露出那种尚未成年的怯懦与稚嫩,他害怕战争,他害怕死亡,当听到枪声炮火声的时候他在指挥部的床上蜷缩成一团哭喊哆嗦,叫得真的很可怜这孩子,他或许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国家的需要又抗拒不得。

当听到机关枪扫射的时候他扑倒在了泥泞中,他怕得要命,看到被轰炸的尸体,他眼神中流露出来一种心疼与不忍心与无法抗拒的颤抖。

提芬的怯懦,正是一种真实的写照,电影中的那段关于讨论身上带的照片的情节,妻子,情人,母亲,他们都怀着一种牵挂打仗,他们都有怕死的心理但是每个人都得去克服掉,这才是伟大所在。

提芬无意中听到上尉喜欢的木材,他便暗中做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盒相赠,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地下隧道生活的不堪忍受与痛苦煎熬,整天生活在泥泞与腐臭中,与耗子为伴,与泥土厮守,几个月几个月不见光,拼命地挖隧道,埋炸药,这样的生活空虚,却也疏忽不得。

提芬不知是哪里来的时间去做木盒,但是他或许是想给这样死寂的环境中带来一丝温暖而已吧。

结尾,提芬被困在隧道中,他已经变得不再害怕了,他视死如归,最经典的画面,提着尚未熄灭的白蜡烛,靠在角落里,“你听见了吗,那个是你自己的心跳。

”他没有任何的畏惧,而是极其的淡定从容,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这场战役献身了。

略显老套的形式,在单调的音乐中,却像是一首悲壮的赞歌,为那些远去的生命饯行,为那些尚在的人们欢呼。

 7 ) 残酷地道战,真情兄弟连

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片,倒不如认为《奇袭60阵地》利用战争背景去控诉战争的剧情片。

本片没有战火纷飞的战场,却有极端条件下的人性与友情。

这是一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众所周知,一战号称“人肉绞肉机”,在多数战争合约没有制定的情况下,其残酷性与破坏性举世闻名。

所以一般来说在表现一战的电影中,大多电影并没有直接表现子弹横飞的战场,而是旁敲侧击的通过战争来表现其残酷的一面,比如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和热内的《漫长的婚约》。

其中卓别林的《大兵日记》更是把一战战场的恶劣环境采用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过程中不时笑料迭出,但最后剩下的只有沉默与深思,《奇袭60阵地》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以一队澳大利亚隧道工事兵为视角,通过战场上的友情与人性,更加体现出对战争的无情的控诉。

作为一部发生在战场上的故事,《奇袭60阵地》表现战斗场面的镜头屈指可数,但在反映战场环境方面却通过细节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英国联军与德军在西欧前线惨烈的战况被活脱的表现出来。

通篇泥泞潮湿与肮脏破烂的画面,随处可见的残肢断臂,被污鼠咬嚼得所剩无几的人肉尸身更被淹没于泥泞之内,死状恐怖。

而对于隧道工事兵,不但潮湿幽闭的环境摧残着每个人的身心,而且随时都要屏气凝神,随时准备与德军隧道兵展开遭遇战,随时都可能有丧命的危险。

电影在开场十几分钟,就是把隧道兵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特点完全的展示出来,极度压抑,更加能体现出这群不为人知的小队的饱受折磨的身心与紧张的工作环境。

《奇袭60阵地》采用了两条主线穿插的叙事手法,在战争主线之余,与之平行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抓取了主人公隧道专家伍德沃在家乡与其心爱的姑娘经历的点点滴滴。

这条线索的目的是为了衬托战争的残酷,其恬静与明亮的画面与阴暗泥泞的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过这样的叙事手法有点断断续续的感觉,况且伍德沃的爱情主线波澜不惊,有些拖沓,虽能起到衬托的作用,但还是有些冗长和趋于平淡,倒不如采用伍德沃回忆的方式来表现这条线索,寥寥笔墨足够。

本片以写人为主,小队中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比如沉默寡言的胡子男,憨厚的工兵,气盛的飞毛腿。

当然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为的是让这些角色立体化,形象有血有肉,以至于当某个人物阵亡时令观众产生共鸣。

另外,电影后半部分点缀了德国隧道兵的工作,这样的插入有些突然,但好处在于对战争双方的描写能使得本片的意识形态不发生倾斜,没有沦为那种歌颂杀敌的主旋律电影,而是模糊了正义与邪恶,没有将德军妖魔化,通过两方面的斗智斗勇与遭遇,把战争的危害性活脱的表现出来。

比如最后那个临死前看家人照片的德军新兵,这样手法有些老套,但却是能把战争残酷展现出来的一种最好方式。

《奇袭60阵地》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把人物之间的友情与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极端情况下那种友情最为可贵。

本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从很多对白中表现出了战争伤亡的惨痛,比如“点三支烟”的故事和年轻的担架员与伍德沃的对话,虽说不如镜头来的直接,但作为一部小成本的澳大利亚电影,片中这些细节对白确实大有用处。

电影还有一个角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主人公身边的青涩小兵提芬,从开场怯懦的表现知道最后在倒塌的坑道中点燃蜡烛等待死亡的降临。

一般来说在其他影视作品中,这样处处受到主人公护着的年轻角色最后死亡率很小,但本片中却因一次意外走向终点,极为突然。

从这个人物身上能直接的反映出所以战争电影最直接的主题,反战。

所以当最后所有人在欢呼胜利的同时,提芬独自留在坑道中,手持蜡烛,耳边响起开场时的那句话:你听到的是你的心跳。

简单一个镜头,却是全片最有力度的一个画面。

战斗大捷,但观众却无法开心。

最后说一下本片的音乐,电影的配乐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能然观众在看片时感受到背景音乐的动听,一种是纯粹的烘托主题和气氛,本片的配乐无疑属于后者,在观影过程的中你很难体会到本片音乐的存在,但当结尾处提芬的画面出现时,主题曲响起,观众才能感受到小提琴独奏那其悦耳的旋律,更加把主题烘托出来,这就是作曲家的巧思之处。

 8 ) 生命已为战事留下最后的心跳

这是战争,无论你如何微笑,这是战争,无论你如何强调正义和邪恶的较量,这是战争,真正的鲜血淋漓。

当我前排的观众在飞毛腿死掉的时候轻蔑的笑了起来的时候,我真不知道,如果战争来袭,他会如何面对。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这就是战争中的选择,以生命为代价,换取道义,换取其他人的性命。

当飞毛腿穿越火线,为了伙伴的性命甘愿承担风险的时候。

当迪凡一个人被留在行道里的时候,他们的性命,那些独一无二的美好,被大局所掩埋,被大义所覆盖,不只是一个心跳,更是一个家族的泪痕。

我不知道奥利弗是否会在余生的无数个夜里,被噩梦惊醒,不管我们怎么宣扬所谓大义,人生活的,不过是那些微笑琐碎的幸福,那个教堂橡木制作的小盒子,那双妻子邮寄过来的手套,那个回去做木匠的梦想。

你可知道,战争来袭,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珍贵。

战争总是打着正义的旗号,不管哪一方,都能如数家珍一般说出战争的必要,何苦呢?

只是,这个世界的资源真的有限,人类内部的战争似乎从此角度看去,是永远不能避免的。

困了,睡觉!

 9 ) 好片子

澳洲人民出产的一部好片。

很多影评网站给分很低,说场面不大,说是地道战。

我估计可能是理解不深。

影片里有很多发人深省的镜头与画面,主题十分的鲜明,各路演员感情投入整体感强烈。

虽然只是一个工兵为主角的战争题材影片,但是全片剧情紧凑,设计合理,很喜欢。

里边有很多令人难忘的镜头。

刚愎自用的军官,懂得每一寸阵地都是浸满鲜血的德国士兵,那句老兵的告诫“照明弹飞起的时候,不要急着趴下,不要动,机枪只会打移动的目标。

”趴在战壕里看明信片的德国士兵。

还有那个故意让儿子给自己沏茶的父亲。

 10 ) 观音山

因为电影票要到期了,周末晚上,又是一家到电影院去找可看的片子。

惊悚的怕阳阳看了晚上做噩梦,所以就选了《观音山》,当时不知道东京电影节获奖,看着范爷儿那张整容过的看着不舒服的脸我还犹豫了一下,不过看到有张艾嘉主演,还是坚定了信心。

因为我喜欢张艾嘉,那首《爱的代价》唱出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真实,伤感,无奈,有淡定豁达。

晚了五分钟进场,我们开始看到的就是三个年轻人在那张狭小的压抑的燥热的房间中休息。

镜头总是乱晃,晃得人心里也毛躁躁的,就像十多年前看《有话好好说》一样,内心无论怎样都不能保持住平静。

大概导演想让人感知这就是青春?

躁动,晃动,摇摆不定,前途未知?

对青春对前途对情感的手足无措无从把握是电影前部分给我的感受,就像那悠长的铁路,单调、刻板,你不知他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而我们就是悠长的铁路边上渺小的孤独的过客,念天地之悠悠,铁路之悠长,令人无助感伤甚至怆然涕下。

不过,观音山呈现给我们的绝不是像挪威的森林那般的虚无,影片中的年轻人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的困惑,没有一味逃避玩世不恭,而是选择回过头来硬生生的面对。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磨灭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南风在酒吧唱歌,丁波和肥皂在酒吧当服务生,低微而乐观的生活着南风最终来到酗酒的父亲身边,用深水炸弹的方式吓傻了父亲;在丁波换灯泡的时候,嫣然出现。

丁波也找到一直耿耿于怀的父亲,解除了因母亲去世而造成的芥蒂。

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不逃避不放弃不抛弃,勇于担当,敢于面对。

就像那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上,不也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重建吗?

再惨淡的生活,只要理想还在,信念还在,那么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奇袭60阵地》短评

题材不错,稍显刻意

6分钟前
  • 困难户
  • 还行

与“洛杉矶之战”的同档期的老电影,场景特效方面虽然不及,但是在刻画人性方面及故事情节方面明显好于前者

7分钟前
  • 二姑娘嗲娃
  • 推荐

2012-06-03

12分钟前
  • Eights|八子
  • 还行

工兵系的战争片很少,战争永远不会因为一个小兵而改变设定好的计划,略显枯燥

16分钟前
  • 洛水沉烟
  • 推荐

嗯。。。这是夸男猪呢还是贬男猪呢。。

19分钟前
  • beborn
  • 还行

老老实实用传统手法讲故事的电影。尽管不够惊艳,但也没什么缺点。

24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战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25分钟前
  • 云上的哈雷彗星
  • 还行

无感觉,无高潮,无味,啥也无。

28分钟前
  • 三尔菇
  • 较差

有点不太给力 第三次影院人数不超过15人了 还是挺爽的

30分钟前
  • 李大水
  • 还行

惨烈。。。丧心病狂的疯狂爆炸,一次杀死上万敌军!!!人类历史上一次残酷的屠杀。。。

33分钟前
  • SoberGGG
  • 推荐

在电影院睡着了!

34分钟前
  • 懒懒
  • 还行

一战背景下的地下矿洞小战场,尽管没有枪林弹雨与激战场面,他们处身于昏暗、肮脏、酷热、狭窄的洞穴里,承担这地下爆破的高危任务,影片带出的人性与氛围营造可圈可点。

39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可能是我不太适合看战争片~但是结果却是我喜欢的,没有落入俗套的去救那个孩子。战争就是千万人为之牺牲的结果。

42分钟前
  • renee
  • 较差

我在电影院看的 竟然睡着了 真是不爱看战争片~

43分钟前
  • 当当当
  • 较差

我错了。。。看到一半从电影院走了

46分钟前
  • 美男殿下
  • 较差

“戰爭不就是上帝的傑作嗎”

51分钟前
  • Lynn
  • 推荐

中央六台.

54分钟前
  • 久处不厌
  • 还行

封面不咋地,电影还是不错的!

55分钟前
  • 李大卫
  • 推荐

人性与战争的又一合力之作

58分钟前
  • 呆妮
  • 还行

地底的监听较量不够过瘾~

60分钟前
  • H.C.McTan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