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豆瓣影评很差,但冲着何润东看的,场景有点假,但可能我是大姐,我感受到大哥对小弟那种爱与牺牲,很感动啊。
还有何润东在我心中一直是王子,现在扮演这种枭雄也很到位啊。
他的眼神声线邪笑等等都很好。
还有这部戏让我最感悟的是音乐,你会觉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好人还是坏人,有钱人还是穷人,都需要音乐,音乐可以带给人力量带给人净化,这部片有点了这个点,但渲染得太弱,音乐会场面太短,没有感化人的详写。
但战地记者那段我还是挺感动的,一个用生命报道的记者,最后拿起枪支战斗,最后胶卷洒落一地的镜头让我很感动。
继续提就是场景太假了,这个真心不喜欢。
还记得有一部叫做《天黑请闭眼》的电影吗?
没错,奠定了中国惊悚片类型化的行业标准,在获得成功之后,导演阿甘却没有沿着自己开创的路子走下去,等我再次听到消息的时候就是这部风格化鲜明,具备多元化尝试和表达的《钢刀》,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战火纷飞时代里,一对相依为命的的兄弟因为兵荒马乱的残酷现实分隔多年,再见重逢时已是身不由己被卷入那段隐秘敏感的河西走廊战争漩涡,十年,让亲密无间的亲情和手足,被撕裂、对立、相爱想杀的故事。
导演阿甘的耐心打磨,让整部电影凌厉的视觉和独特的黑白主色调,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燃点。
很多人一定会看到这部电影里洋溢着诸多的元素,全3D制作、美式漫画风格、解构主义、暴力美学等等,对于历时五年拍摄完成的这部动作电影,阿甘自己说:拍电影就像是用针缝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很多电影人都在为此作战,电影是有魔法和造梦功能的,大家都爱说梦,有时说不出口自己喜欢电影,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本来就该喜欢,但我用特殊的方法完成了梦想,告诉观众和平多么重要”。
《钢刀》经历了五年的雕琢磨砺,1800多个特效镜头,500 多名数字艺术家的拟景创作让《钢刀》经过层层淬炼,在高对比的色彩渲染和实验性极强的3D制作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名符其实的西北战场中,再加上配乐和表演,你甚至能闻到这些画面色彩的味道,它能够持续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代入感很强烈,给观众制造了一场非常独特的视觉体验,女观众可能会被本片“暴力过度”这点吓得不敢看,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暴力的包装纸之下,仍然是颗糖果,虽然花了大力气去表达暴力和战争,但暴力和战争也同样是作者谴责的对象。
“刀是兵器中的狂客,粗犷、暴力、直接”,而战士的同义词是坚决直接勇敢毫无感情,这样的显著特征让《钢刀》成为国内近年来非常少见独特存在,这样一部充斥着兄弟反目互相诉诸暴力手段,满眼是硬朗直接的战争动作场面的电影里,阿甘用遍了能够动用的所有技术手段实验性的视觉呈现,却在其中包裹着反暴力的诉求以及厌倦战争渴望和平的内核,黑白色调的凌冽背景下,青春美丽的艺术团在漫天黄沙风声鹤唳的西北荒漠中,鲜艳的让人心碎,在越来越紧张和激烈的战争中,代表着美好希望的音乐和青春娇艳的女性符号不断的面临被摧毁的危机,而这场危机的荒谬在于势不两立冰火不容的交战双方其实和片中主角一样,是一奶同生,同一方水土养育的华夏儿女同胞,导演阿甘借用一段真实的历史基调,用充满张力的暴力美学语言讲述着战争的荒谬和对人性及美好生活的摧毁,在硝烟早已散去的和平年代下,用新概念的3D动作片以及年轻人热衷的语境来表达自己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毫不避讳的说:钢刀带来的故事充满着极致的暴力,但暴力的背后是极致的温暖。
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追风同化趋势严重的情况下,以暴力美学来反暴力的《钢刀》理应位列年度必看影片之一。
过去一周,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票房不断攀升,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5月20日,又一位西安籍电影人阿甘(刘晓光)执导的3D动作大片《钢刀》,也开始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
在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情人节,阿甘导演将自己五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当成献给全国观众,写给中国视觉系电影的一封情书。
放眼今天的中国影坛,小成本恐怖惊悚片相当流行,而阿甘早在本世纪之初,就以《古镜怪谈》《闪灵凶猛》《凶宅幽灵》等作品为业界瞩目;青春偶像电影已经严重过剩,却很少有能达到阿甘昔日的《非常浪漫》《短信一月追》的创意水准;各种喜剧搞笑电影纷纷上马,可又有多少能好过《大电影》《高兴》呢?
各类真3D伪3D大片层出不穷,可早在2010年,阿甘就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全3D电影《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又为两部明星云集的奇幻大片《西游记》担任监制。
正是阿甘的前瞻性眼光,为这几种类型电影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引来了无数跟风者。
也正是在他导演作品中,黄渤、郭涛、姚晨、林心如、佟大为等当红明星开启了迈向成功的坚实步伐。
阿甘导演并没有因为过往的成就而固步自封,也没有因为他人的无端指责而丧失信心,依然努力坚持着自己的电影理想,积极探索更新的拍摄方法与表现形式。
事实上,自《唐吉可德》之后,他将自己的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这部《钢刀》之上。
《钢刀》将镜头对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河西走廊,讲述的是一对好兄弟陈铁金(李东学饰),和王炳生(何润东饰),因为处于不同阵营而最终决裂,挥刀相向的故事。
陈铁金与王炳生从小亲如兄弟,但命运的大潮却让他们无法安宁。
两人分别加入了不同的军事组织,并且都当上了指挥官。
王炳生护送一群女艺术家去高城演出的路上,遭遇了多年前失散的王炳生。
曾经的亲密无间,如今却变成各为其主,曾经的相互扶持,现在只能转为互不相让。
而他们与女钢琴家葛兰(夏梓桐)的情感纠葛,则更为这一故事增加了悲剧色彩。
当千军万马包围了高城,当呼啸的战机疯狂地扫射,当每一条街道,每一处角落都在发生屠杀、掠夺与强奸之时,昔日美丽的高城,转眼就变成了罪恶之城。
而这一对昔日的生死弟兄,最终拿起了钢刀,不得不拼个你死我活……这是一部令人血脉偾张、荷尔蒙上升的热血男人戏,五场动作戏支撑起了故事的走势,不管开篇的渡河强攻,贴身肉搏,还是后面的围城之战,飞机狂轰,场面都非常壮观,气氛也极为惨烈。
在去高城之路上发生的另两起战事,场面相对较小,但也很好的完成了承接剧情的作用,而且用女性的柔美,有力衬托出了战争的无情。
全片戏份的最高潮,自然是两个男人的终极对决。
在阿甘导演的指导下,两位过去略显奶油小生气质的花样美男,在大银幕上为观众呈现了最为铁血的一幕。
为了增加艺术感染力和镜头的震憾力,阿甘导演采用了全黑白拍摄,只有喷涌出来的鲜血和军刀刀穗为红色,这样的反差非常显眼,营造出的氛围也相当悲壮。
当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转眼鲜血喷流倒下时,我们不能不感到生命的脆弱,当正义的一方挥舞大刀砍向敌人之时,我们又觉得相当解恨,非常过瘾。
《钢刀》是国内首部黑白3D片,所有镜头都在摄影棚内完成。
其炫酷风格、明快节奏和明显的漫画风,自然让观众联想到了美国高分电影《罪恶之城》及其编导弗兰克·米勒。
曾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的阿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术派导演,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像一个艺术家,更像一个工匠。
”阿甘对图像技术的痴迷,在业内尽人皆知。
他也丝毫不掩饰对弗兰克·米勒和昆汀·塔伦蒂诺的推崇。
《钢刀》中,阿甘不仅身兼导演、编剧和美术指导,还亲自担任了电影的出品人。
片中特效镜头有1800多个,甚至超过了《三打白骨精》的1300多。
在没有军方支持的情况下,拍摄一部如此规模,且有强烈视效和暴力美学色彩的电影,难度可想而知。
无论是开篇百舸争流的江上大战,还是后来万马齐奔的围城之役,无论是峰峦险峻的峡谷,还是崎岖蜿蜒的弯道,无论是古朴庄严的礼堂,还是简陋零乱的茅屋,这一切居然都是通过CG技术合成的,更不用说那些呼啸而过的炮弹,弥漫开来的硝烟,震耳欲聋的爆炸,轰然坠地的战机,以及喷涌不止的鲜血了。
通过后期制作,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冲击,甚至已经完全不亚于实景,足以以假乱真。
再加上剪辑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配乐营造出的氛围,能让置身于影院的观众,一路沉浸在影片之中,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而纠结而紧张,甚至没功夫想到爆米花。
我们要感谢科技进步带来的观影快感,更要为阿甘导演五年多的坚持付出而点赞。
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技术再好再先进,不能注入思想,不能体现人文关怀,还是会让观众感到空洞和贫乏。
正如《罪恶之城》的一个个血腥的镜头之下,表现的是老警官哈迪的正直勇敢,小女孩南希的善良坚毅,展示的是他们对邪恶势力的绝不屈服。
而阿甘的过往电影,大都关注与关心小人物的命运,歌颂他们的善良与“不识时务”,并对社阴暗面进行无情鞭笞。
《钢刀》之中,为了给男人战争戏增加一些柔情,更为了进一步营造悲壮气氛,导演设计了以葛兰为代表的一群“战地玫瑰”,她们是残酷世界中最美丽的色彩,值得每一个热血男儿用生命去捍卫。
当这些玫瑰一朵朵地凋谢之时,保护不利的男人自然痛苦得无以复加,带给观众的震憾也是无比强烈。
我们当然都能够明白,这样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我们当然都愿意祈祷,让这样的时代永远不要重现。
我们当然都不会怀疑,为了所爱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
与一些科班出身的导演相比,阿甘的导演作品,剧情铺排列难说扎实,悬念设置和反转可能也不够充分有力,但却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显著标识。
这样的视觉系导演,是目前这个时代非常需要的。
在今天的速食时代,有些投资商恨不得用半个月拍出一部电影,而阿甘的《钢刀》花费了五年多,在2010年,李东学还只是《赵氏孤儿》中跑龙套的小演员,夏梓桐还刚刚踏入演艺圈,如今,他们已经是炙手可热的明星了。
放眼全中国,恐怕没有第二个导演,能放弃那么多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放眼全中国,恐怕没有第二个导演,能为一部电影投入五年多的时间,边拍摄边制作,反复修改打磨,一格一格地处理镜头。
放眼全中国,恐怕没有第二个导演,能如此精准地模仿弗兰克·米勒,亲手绘制出全部笔触写实细腻、人物刻画精准的分镜头脚本。
放眼全中国,恐怕没有第二个导演,对于先锋电影如此执着,对于弗兰克·米勒画风如此痴迷。
这五年的经历,证明刘晓光“阿甘”的别名,还真是没有白叫,这种执着,执拗与执迷,当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个中甘苦,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明白和理解。
五年时间里,如果阿甘导演坚持去拍谈谈情、亲亲嘴、堕堕胎的偶像电影,装屌丝、损屌丝、嘲笑屌丝的接地气喜剧片,以披肩发、大长腿和渗人音乐为卖点的惊悚片,能有多大艺术成就不敢说,能赚不少钱是一定的。
可这五年多的宝贵时间,他几乎都留给了《钢刀》,这样的努力是否值当,这样的付出,是否能够有理想的回报?
每一个关心和喜爱阿甘导演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结果。
自阿甘导演的老乡张艺谋以《英雄》开启了中国院线大片时代以来,大陆电影票房迅猛增长。
但跟风与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过多的偶像片、小妞片和山寨喜剧片,是电影市场不成熟的表现,是看脸时代的畸形产物,也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
让我们欣慰的是,《钢刀》这样极具个性化的类型片,既丰富了电影市场的品种,也能带来别样的感动。
阿甘导演今天的努力,也会鼓励更多的电影从业者厚积薄发,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
今天的电影市场,主流观众当然是90后女生。
不过,女性观众并非是肤浅的同义词,她们绝非一味喜欢看卿卿我我的肥皂剧,内容空洞的搞笑片。
十年之前,连一个女主角都没有的《士兵突击》,女性观众的比率反而超过了男性。
她们中的不少人,同样喜欢表现热血阳刚的男性题材,而讨厌男人没有应有的阳刚之气。
《钢刀》在520上映,这封情书来得可谓恰到好处。
刚看这钢刀在电影院给我气的,肩膀头子刺挠的,这讲的都是丫的什么鬼,这你丫是正常人的三观,要不怎么说这社会越来越没人情味了呢,天天都是这种电影,这种新闻给你洗脑,让你六亲不认的,六神无主,六六大顺的。
我先给你们讲下电影情节啊,故事就是讲一个白眼狼怎么从一个小白眼狼一步步成为一个白眼狼团长的,他哥小时候为他坐牢,长大了被抓去当兵的。
还救他无数次,放过他呗无数次。
结果这白眼狼一次一次的要把他哥整死,最后终于成功的故事,导演翻拍的农夫与蛇?
你丫的都是什么三观啊,随便来一个正常人,告诉我,大声告诉我你觉得这正常吗!
你哥对你这么好,你丫还真能下去手啊,你是不是脑袋叫傻啦梆子踹了,虎啊。
shit!
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还讲什么玩意呢。
你这是还想表达什么玩意啊,是革命理想还是兄弟情啊。
拍摄技巧啥的我也不懂,剧情我也不懂,我也不瞎说,但这种扭曲的变态电影都能上映我也不知道啊评审都是干啥吃的。
广电不是说不许成精,不许小三,不许坏人赢么!
毋庸置疑,电影《钢刀》将以其极具风格化的呈现,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阿甘导演五年磨一剑的精心淬炼,不仅是电影视效特技方面的突破,也是何润东、李东学这对“双东”组合的养成,如此犀利,就似片中战士们冲锋陷阵时所持的钢刀,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钢刀》的故事很典型,以两小无猜的兄弟俩半生“不相为谋”的生存与革命轨迹,来呈现出国共两党“相爱相杀”的斗争历程,从这一点讲,影片中有着大量隐喻,由来自大陆的李东学和来自台湾的何润东,分别诠释这豪情两兄弟,也是足够契合暗藏的交战主题,还是很值得好好揣摩一下。
陈铁金与王炳生两位异姓兄弟,少年时期便流浪街头以擦皮鞋为生,一次被侮辱后的反抗导致的杀人事件,使哥哥陈铁金锒铛入狱,成年刑满后才再与兄弟相聚,而这一次的劫后喜相逢,却又阴差阳错被一起抓了壮丁,运兵途中哥哥助弟弟逃走,从此天涯海角,分入国军共军,铸就了后半生的反目成仇、势不两立,开启了各自刀口上舔血的生涯,也开启了彼此内心滴血的生死对抗。
印象中上一次见李东学,还是两岸合拍的喜剧爱情片《大喜临门》,扮演大陆新郎官的他与林心如上演了一段令人捧腹的两岸联姻,是时的李东学面如冠玉、颜值甚高,却不料在《钢刀》中,就这么涅槃般的成长为一个棱角分明的战争汉子,即能手持钢刀英勇杀敌,又能和蔼可亲护送女团,而最纠结的,还是他和何润东两人的爱恨交织,患难的成长,友情胜过亲情,而战争的残酷,却又泯灭了人性,正义凛然的李东学和匪气十足的何润东,再次相逢在战场,却已经是时过境迁,往昔难返了。
出演《钢刀》,对李东学而言,有两大主要挑战,其一是人物复杂的性格和跌宕的命运,在诠释过程中所呈现的,是时间的量变和性格的质变,其二是面对绿幕的全程表演,本片全部是绿幕棚拍,后期再进行场景的制作,就需要演员完全凭借想象空间进行的演技发挥,目前来看,面对挑战的他,完成度很高。
李东学扮演的陈铁金,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童年就开始在街头流浪,却似乎在成年后才开始迅速成长,出狱后与哥哥相见的欣喜,偷窥哥哥嫖妓的羞涩,共同从西餐厅逃单的忐忑,被抓入警察局后强制参军的惊恐,中途被哥哥冒死解救后孤身一人的无助……似乎一切境遇,都在成就着他加入红军后的百炼成钢,战场英勇杀敌,敌后尽职尽忠,即便在中途遭遇战,撞见失散多年的哥哥后,并没有放弃了战士的原则,至此,一个有担当的汉子脱颖而出。
很难相信一向给人文弱优雅形象的李东学,还可以这般彪悍,战争戏、搏斗戏毫不含糊,待人接物却又能粗中有细,情深意重,在西餐厅的钢琴弹奏,道不尽离愁别绪,在保护女演员们的路上,又是若即若离的情窦初开,英武的短发,怒睁的圆目,带来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观感,或者,整个角色就如一块精钢,只有经过演员与创作团队的千锤百炼,才能完全走心的感人至深。
从《大喜临门》的两岸爱情,到《钢刀》的两岸亲情,当然,还有《绣春刀》的耿直率性刀客,以及最被观众所记忆的《甄嬛传》中的果郡等等,李东学在各种不同类型化的作品中,努力探索着表演的要义,精神可嘉,收获也可喜。
《钢刀》中,我们都看到了李东学的坚强,却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陈铁金内心的痛楚,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在纷乱的影视节目里,自此或将树立起一个刚毅而威猛的身影,如钢刀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奋勇向前。
和老爸一起看的钢刀,毕竟当初电影频道宣传觉得还颇有个性和风格。
尽管明显模仿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罪恶之城,但天朝也可以玩玩呀,但在天朝你要暴力美学是很勉强的。
不过这不是主要缺点,舞台剧效果却没有舞台剧的艺术感,钢琴的存在纯粹是导演的恶趣味了,钢琴约等于剧情脑残.何润东分分钟座山雕灵魂附体,表演风格突破却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
整部剧对白非常非常非常苍白 。
整部看下来也就开头不久的渡江一战还算有点看头,但规模有余气势不足。
打着打着就觉得人数时多时少地。
不计较啥,看时别带脑子,但不可能和导演一起zw到高潮了。
我之前有了耳闻评论不好,但我想真的勇士,是敢于看艾德伍德的…但可惜,说艾德伍德都太抬举了
其实本是奔着宣传片中何润东的造型和主题曲来的,没想到都演得这么棒。
片中讲,战友情,兄弟情,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营队,让两个本是兄弟的人越走越远,哥哥的一次次作为让弟弟很是失望最后亲手结束了哥哥的生命等哥哥真正死亡的时候,又是非常的悲伤,非常的不舍。
场景挺有技术含量的,这特效做的很棒我以一个小白来说只能说做的很像男生玩的那种游戏,外加动漫的感觉。
都说李东学演技大爆发,可我很喜欢何润东的这种感觉。
都是棒棒的,导演是阿甘,怪不得有点血腥,有点深奥,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最后15分钟一定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
全是泪点呀,在电影院里,旁边坐了一个老大爷,有几次都在擦眼睛,估计是满满的回忆。
最后想说的是,钢刀也就是最后十分钟感受到,可能还有两个人的精神吧。
我觉得里面包含了满满的信仰和兄弟。
罪恶之城、炮火连天、自毁形象、手足相残……面对这些词你肯定一头雾水?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是笔者对一部影片最直观的感受,观影后笔者默默打开《新华字典》脑补起来,现有的词汇形容这片有些牵强附会,它就是《钢刀》。
《钢刀》的故事简单明了,兄弟俩相依为命,无奈造化弄人,两人天各一方,弟弟加入红军,哥哥投身国民党,多年后兄弟俩在战场上重逢,亲情烟消云散,你死我亡的搏杀就此展开……
全片都是黑、白、红三种对比强烈的色彩,《罪恶之城》!
没错!
明显是《罪恶之城》。
说时迟那时快,开战了,成千上万名战士在月色和迷雾的掩护下,乘小舟驶向江对岸,随着信号弹升空,江面亮如白昼,枪炮声此起彼伏,颇有游戏抢滩登陆的味道。
登陆后真正的战争才刚开始,“炮弹事件”、“子弹时间”轮番上演,处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仿佛人间炼狱一般,如同将《拯救大兵瑞恩》和《最长的一日》中的“诺曼底登陆”再重现。
其实,《钢刀》的制作周期长达5年,光特效镜头就超过1800个,全片都在影棚内拍摄,就连千军万马的画面也是在绿幕前完成。
这种全绿幕的表演,对演员的演技是最大的考验。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在观影后和阿甘导演见了一面,本想促膝长谈无奈时间不作美,聊了个把钟头。
阿甘导演给人的感觉是和蔼、温文尔雅、有见地,很难想像这部荷尔蒙爆棚的《钢刀》,出自他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人。
翻开他的履历,毕业于无线电专业的他算得上是半路出家,95年进军影视业,编剧、导演、监制都干过。
就导演来说,最早是以惊悚片起家,近年来转行喜剧,《钢刀》是首次涉足战争题材,利用五年的时间,打造出国产战争版“罪恶之城”加“杀死比尔”,和寺山修司的实验作品集有一拼。
本片的主演是何润东、李东学。
本是两位标准的暖男,被阿甘导演改造为形象全毁的“二次元禁欲系直男”。
何润东光头造型出场,嘴里粗口不断、脸上刀疤横行、纹身布满脖子肩膀;而李东学也没能幸免,变身为“神州第一刀+肌肉男附体”。
本是同属于雅典娜阵容的一辉和瞬的兄弟俩,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兄弟俩从武器到冷兵器,从冷兵器到肉搏,就连木板和板砖都时不时出来抢镜,不经意间成为制胜法宝,颇有种《蝙蝠侠大战超人》续集提前上映的感觉。
抛开风格、色彩和实验风格等因素,影片揭示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西路军”历史。
“西路军”曾是党史和军史研究的“禁区”,此次阿甘导演深度挖掘“西路军”这一冷门题材,将镜头对准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通过兄弟情的内核、强烈的CULT片风格,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被遗忘的时光。
说起来,阿甘导演早已靠《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两部贺岁大片证明了自己的硬实力,却偏向虎山行剑指“西路军”,还身兼导演、编剧和美术指导多个职务,不得不承认“阿甘”这个导演真任性!
刚上映,冲着3D和特惠票去看的,演员也是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本以为是一部主旋律兼兄弟情的战争片,结果却赤裸裸的拍成了疯狗哥哥和白眼狼弟弟从相依为命到相爱相杀的狗血腐剧……所有出现的配角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悲剧,最后的肉搏真的是卖肉吗?
明明是卖腐好么!!!
主角兄弟相依为命,被迫分开各有际遇,N年后战场上配角为救主角弟弟挂了,弟弟杀了俘虏(1个!
)报仇,结果身为刚打完胜仗的连长,因为滥杀1个俘虏要被枪毙???
身为主角当然死不了,结果接到任务要附送一队穿旗袍登小皮鞋的美女艺术家去高城,偶遇主角哥哥,身为敌方的哥哥知道去高城必死无疑,千方百计阻止弟弟送死,由于性格扭曲兼恋弟控,炮灰逐渐开始领盒饭(PS:本以为是女主的妹子居然是第一个挂的!
)随后剧情发展,高城沦陷,炮灰基本死光,兄弟俩正面PK,公然露肉卖腐,哥哥最后要求弟弟一起走,被弟弟捅了一刀,然后被个小屁孩一枪嗝屁,弟弟抱着哥哥情绪爆发……END!!!未解之谜之一,美女艺术家团队中一员,半路累到被发现怀孕(完全看不出大肚子),这一路上枪林弹雨居然没事,到达高城举行音乐会过程中居然生小孩了!!!
请告诉我路上走了多久?
未解之谜之二,哥哥为了让弟弟跟他走,杀了弟弟有好感的妹子,弟弟一怒之下劈了哥哥一刀,哥哥当场倒下,那力道,那一地的血啊,我都以为要把哥哥劈两半了,坚信着主角不死论,果然最后哥哥又出现了,但是!!!
导演能不能走点心,半米长的钢刀啊,用尽全身力气的一刀,居然只在哥哥脖子上划了个小伤口,完全不影响哥哥后期发挥,把弟弟揍得不要不要的……这部电影好不好,完全看怎么定位,冲着主旋律战争片去的,你们可以歇歇了,如果单纯冲着演员颜值演技去的,不得不说,两位主演演技都是杠杠的,酷爱何润东……
导演的想法在色彩上,但是剧情缺乏张力,情节布置的不好!
而且本片可见罪恶之城的影子,很多干脆就是照抄了。
几乎所有演员都智障一样,一言不爽就脱衣服,一言不合就打飞机,感觉是50年代战争片和迪士尼真人电影的大杂烩。
阿甘式山寨华而不实流于形式,虽是暴美片但出奇地乏味和催睡连连。
导演在模仿致敬斯皮尔伯格时摊上了抄袭的大帽子,值吗?
兄弟有情饮水饱,哥们儿看这片正好~^_^~
什么鬼~
在兄弟情意里,没有所谓的是非曲直、善恶对错,两个人一起经历过那么多,早就已经超越了生死。
兄弟情大于天!
多发几个海报的照片啊,满足一下我们的视觉享受
演员们就这么的缺钱吗,屎一样烂片居然还有4分多,真是够瞎,拍这片子就是浪费钱来圈钱
借鉴的心可以,但徒有形式,败絮其中。
因为太差,我就不推荐了。导演这次的尝试很不成功啊!自己反思去吧
推荐给对烂片有爱好的友邻
感觉整部剧从与何润东重逢的那一刻起,兄弟俩就都在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何润东是因为刚毅,李东学则是因为信仰,知道最后战场上兵戎相见,只剩下了兄弟两个人一决生死的时候,感情才被一点点地释放出来,最后何润东倒地,李东学大哭的时刻,感情才爆发到了极致,这种隐忍许久的爆发,就像是一颗一直
有瑕疵,支持国产
画面风格还行,叙述的故事还行,就是故事稍弱了一点点。实话实说,本来一直以为阿甘的片子都很烂。比如从前的恐怖片。这部《钢刀》,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制作方面还是相当有诚意的。
何润东在里面表现的不错哦
画面色彩比较新颖。
应该很多人都因为何润东喜欢这部剧!
画虎不成反类犬
导演你的思想很危险啊,温馨提示:小心送快递,收水电费,社区送温暖的。
比起柔弱小鲜肉,我果然还是更喜欢肌肉猛男→_→
Maya竟然都是铁血硬汉,这样的电影应该看着更过瘾吧?
你当大家都是傻没看过罪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