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船长
Io capitano,寻找彼岸的少年(港),少年的漂浪旅程(台),Moi, capitaine(法)
导演:马提欧·加洛尼
主演:塞杜·萨尔,穆斯塔法·法尔,伊萨卡·萨瓦德戈,希奇姆·雅克比,多多·萨加纳,奈德耶·卡哈迪·希,维努斯·古埃耶,奥马尔·迪奥,乔·拉萨纳,马马杜·萨尼,巴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23
简介:十六岁的少年赛杜,与深爱的母亲和姊妹同住,家乡日子困苦,唯有玩起音乐时的他,眼里才有光。在表哥的怂恿下,他隐瞒母亲,揣着天真热情,以及偷偷打工攒来的现金,踏上前往欧洲大陆的旅途,深信到了那里,就能一展音乐才华,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从塞内加尔到利比亚,穿越撒哈拉沙漠行至地中海,这一趟未知的旅程,人心比环境更加险恶..详细 >
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魔幻童话……收尾更是显得荒唐……一看是意大利选送的冲奥片…………well well well…
偷渡劝退
#2023威尼斯主竞赛# 略带点奇幻的类型化设计手段去处理一个现代摩西的故事,全程单调平稳兜住了题材的下限,却又在结尾处安排了一个让人迷惑的英雄主义任务和结局。就像那长时间的特写镜头一样,只能集中在局部而无法聚焦周遭的环境,因为导演也不知到底该何去何从。
一场梦想之旅、成长之旅。也是一场偷渡之旅、弱智之旅。为了讲好16岁的男主,其它人就都是弱智?幸好这个世界不都16岁。
整个过程我几乎一直在审判这个剧本是不是带着西方世界固有的凝视态度和自以为是,直到最后一幕我才和解,作为男主这段旅程本身,这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故事,在现实与魔幻的模糊界限中探讨悲剧的必然和与悲剧的抗争。但作为完全的第三视角,这种旁观的审视几乎完全让我被隔绝在了故事外面。想不明白这是好是坏。
把苦难励志化-02/25/24 at AMC Empire 25
Venice80 轻快的基调选择弱化了故事本应具有的情感冲击。
#26thSIFF上影影城LaLaPort离影院太远,迟到二十分钟,早退十分钟,淋雨骑单车,赶末班地铁,最后打车凌晨十二点到家,感觉自己像逃难的。不过这和难民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看到了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幸好没出票来看了。
#96th Oscar#+#80th Venice#最佳导演 偷渡故事 冒险成长
故事讲的还算清楚不闷,沙漠美学能看看
神话般的旅行在直升机的轰鸣中戛然而止。欧洲的凝视一路如影随形,却在最后拒绝显影其自身。
非洲润意大利指南
種族 為什麼有些人生兒於平和的社會 有些人生兒於一個腐敗限制的社會 那個平和的地方就成了大家若要嚮往所要追求的地方 黑人像一個玩物一樣 但是黑人也是人 不同的人也是人 只是一些特有的特徵被權威的政治或者各種因素所強化,顯得如此重要,但是其中的文化的不同也不能被忽視 有時候其實只是想去到某一個地方 可就是這麼的難嗎?永遠會被表面的東西所困住 限制住 永遠都達不到。
有种未开化的美
导演,咱下次别自己写剧本了
非洲的走线苦难史,事实上是用路上这九九八十一难来说明为什么这两个男生坚决地要去往意呆。然而,普渡了一船人之后,被甩在身后的那片土地又该何去何从?何时才能受神之眷顾,成为黄金之地?人类有迁徙的权力,但没有改变环境的神技,这就是问题所在。
3.4/5
“西方至上”“政治正确”“白人感动自己”……承认一部电影拍得很好看有这么难吗?
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合适,但总体感觉像是对欧洲喊话的标签式电影
哪来这么多五大联赛球衣可以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