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休假》这部催泪弹电影耗费了我三张面巾纸,画面唯美、感情细腻、情节简单,触及心灵的母女复杂情感却极易激发社会环境相似的东亚女性的共情,尤其是为人女、为人母的东亚女性。
整个电影以心脏病意外独自去世的母亲朴福子的视角展开,天堂里衣着酒红色华丽大衣的福子,被天使向导通知意外获得三天的休假机会,可以去人间看望亲人。
福子没有任何犹豫,选择去看望人世间自己的女儿方珍珠。
她吃惊地发现,珍珠没有如她生前所知在美国加州乌克兰(UCLA)大学当教授,而是在韩国家乡金泉,自己生前的居所开了家“白米饭”乡村餐厅,一切维持原样,土垒的灶、家常的厨具、简陋的陈设、手工制作的食物,甚至没有固定菜单,而是根据当日的食材,记忆中母亲的食谱随机提供。
看到自己精心培养引以为傲的“美国大学教授”女儿,动作娴熟地制作家乡料理、似乎很享受地打理着小餐馆,福子心疼地不禁大喊,我拼命工作就是不想让你重复我的生活!
很遗憾,作为“鬼” ,她无法让女儿看到她、听到她,作为旁观者,她目睹珍珠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既心疼又欣慰,她不解又愤怒,心爱的珍珠不如自己所愿在美国大学当教授,却呆在家乡过着她之前的生活,住着老房子,开着老餐厅,和自己的老友喝烧酒聊天。
福子自幼聪明、要强、有梦想,却因为当时的家境和身处女孩子的身份,不得已初中辍学打工补贴家用,负担起养家和弟弟的教育费用。
成年后,福子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了女儿珍珠付出了所有。
她带着年幼的珍珠去给富人家里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作下人,收入却不足以负担房租,更别说让珍珠接受好的教育。
她再婚,是因为对方承诺保障珍珠的学费包括留学费用,福子不是作为女主人嫁人,实质是作为保姆嫁人,主要职责是照顾对方家庭的两个孩子。
为了不让珍珠委屈,福子将珍珠托付给当老师的弟弟一家来照顾,用充足的金钱换来珍珠在舅舅家不委屈的地位。
福子倾其所有要让珍珠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拥有让邻居朋友艳羡的人生。
妈妈意外离世,珍珠从美国赶回奔丧,失亲的伤痛、过往的经历、遗憾愧疚、打不开的心结,让她痛苦不能自拔,深陷抑郁。
幼时珍珠被寄养在舅舅家,她恨妈妈,觉得自己被妈妈抛弃,彼时她最渴望是想和妈妈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上高中时,看到妈妈在二婚家庭的卑微,她发奋学习,希冀将来有所成就,带妈妈一起生活。
为满足妈妈的期待,她离开首尔,赴美求学,实现妈妈的梦想,成为美国大学教授。
她恨自己。
恨因为自己,妈妈才活得这么辛苦;恨因为自己在美国,妈妈被冷冻两天才下葬;恨自己在妈妈生前没有表达过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目睹女儿深陷抑郁,福子痛苦不堪,听到女儿和好友诉说可能只有死去,才能和妈妈相见,福子泪如雨下。
母亲的本能,福子软硬兼施,恳求天使向导救救女儿珍珠。
天使向导答应福子,同意福子以肉身和女儿相见,但此后回到天堂,福子便没有了任何前世的记忆,删除了记忆,就是删除了任何联系包括心爱的女儿,日后即使珍珠百岁以后来到天堂站在福子面前,福子也将不认识她心爱的珍珠。
一如过去,“我有什么重要,我女儿珍珠的快乐生活才重要”,福子为帮珍珠走出抑郁,宁愿失去所有的记忆。
终于,夜幕降临福子来到女儿珍珠身旁,珍珠满心欢喜,给母亲做了丰盛的生日宴,心愿实现不再遗憾。
母女俩回忆起许多的美好时刻,诉说衷肠,彼此释怀,感恩道谢,相互接纳。
珍珠理解了福子的种种迫不得已,福子欣慰地选择了真正的放手。
清晨,女儿醒来,心结打开,身心轻松,准备重新赴美开启新的生活,打点行装,带走儿时妈妈买的吸铁石文具盒,和一本妈妈的日记,日记内容都是关于珍珠的,珍珠喜欢的歌,珍珠喜欢的雪。
日记最后一页是福子昨晚补上的一句话:亲爱的女儿珍珠,我爱你,珍珠,百岁以后你来天堂见到我,就算我忘了你,不再认识你,珍珠,你也一定要来找我呀。
泪目,不能自已。
作为东亚的母亲,福子是有福报的。
世间的福子,衣着朴素,天堂的福子,衣着华丽;世间的福子,辛苦卑微,天堂的福子,随性自我。
在韩国的珍珠,沉重隐忍,在美国的珍珠,自信明亮,或者这都是导演的一种隐喻吧。
东亚文化的内敛、不善表达、背负沉重的亲情,这些相通的性格特质,使整个影片很适合中国观众理解,还是很钦佩韩国能出品这么走心的好影片。
人生是一场旅程,愿所有的父母现世能和孩子好好爱、好好表达、好好告别,珍惜儿女一场的缘分。
苏写于2024年3月11日龙抬头
我满怀期待地打开了这部电影,以为会看到一部讲述母女情深的催泪之作。
然而,看完之后,我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流。
要知道,30多岁后的我,泪点已经低到连看B站上留守狗狗的视频都会落泪的程度。
我讨厌这个电影的理由太简单了:母亲在自我感动,女儿也在自我感动。
唯独作为观众的我,没有一丝丝感动。
母亲的自我感动1. 自己去做居家帮佣,让心肝宝贝似的女儿寄人篱下生活自己从小读书不多,早早就出来打工,供弟弟读书。
好在弟弟没辜负她的期望,成了一名教师。
然后她觉得自己无法独自抚养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弟弟家寄养,自己在外面做居家帮佣,每月固定寄钱给弟弟。
同时, 给女儿画饼 ,说等女儿工作赚钱了,她们就可以一起生活了。
2. 洗坏了雇主家的衣服,执意赔偿她把雇主家的衣服洗坏了,雇主说这不是她一天工资能赔偿得了的,不需要她赔偿。
然而,她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执意要赔偿。
雇主那段台词说得太好了:“这么高自尊的人,就别出来做帮佣。
”说得太好了,自尊心如此强的人,出来做服务人的工作,这不是扯犊子吗?
3. 将自己的梦想转嫁到女儿身上她一直灌输女儿要努力读书,争取成为博士,这完全是因为她自己从小成绩优异却没能读多少书。
这份遗憾一直刺痛着她的心底,所以她希望女儿能替她完成这个未竟的读书梦。
女儿的自我感动1. 放弃国外大学教授的职位,留在乡村开饭店影片中女儿读书读出来了,去到国外,开始当教授了。
要出国和出国后那个时期,她母亲给她打电话,她不接;想在她出国之前见她一面,她也不见。
对于女儿的行为,我完全理解,因为她的童年没有她的母亲,她母亲从来对她说的就是你要学习好考上博士。
如今,她终于超越了母亲所能想象的“读出来的结果”,变得更加优秀,并且也到了母亲所说的“读出来后赚钱”的阶段,本该是她们终于能一起生活的时候,但她却选择不再理会母亲。
这也是她对母亲的一种复仇。
可是,母亲死亡这一事实,好像将她对母亲长久以来的所有怨恨瞬间清零了。
当母亲意外死亡后,她对母亲的爱回来了,因此她选择去爱一个死亡的人,爱一个想象中的母亲。
2. 对母亲的死感到自责,进入PTSD模式当她选择去爱一个死亡的人,去爱一个想象中的母亲时,她需要通过自我惩罚来让这个“爱”升华。
于是,她开始自责,责怪自己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陪伴母亲,没有好好和母亲说说话。
她责怪自己之前因怨恨而对母亲产生的种种行为,就好像在母亲在世的时候,她也是如此深爱着母亲一般。
结尾高潮:我让你走出PTSD,代价却是我永远忘了你所以说韩剧套路深呢?
这种狗屎结尾都能想出来,我也是服了。
我感觉编剧就是硬凑了一个自以为能够感动所有人的结尾,我真的栓Q。
这部电影真的很烂,和其他催泪的韩国电影比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完全就是为了催泪而催泪写的剧情, 我都能编出来的故事,居然还拍成了电影,能不差吗?
(可能包含剧透)#高分韩剧[话题]# 《三天的休假》——非常温情催泪的韩国电影。
适合深夜一个人静静观看,安静的农村生活,简单的剧情,是适合疗愈内心伤痕的。
——“当妈的都会忘掉那些伤心难过的事情,真的只会忘记。
作为父母,只想记得美好的事情,所以你也忘了吧,因为你好,所以妈妈也好”。
——“拜托开心的活到100岁再来吧,谢谢你做我的女儿,也对不起,就算以后我忘了你,你也一定要来找我,你要让我留宿啊”。
💡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
最后的场景一下子泪奔,今后的日子,会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日子,多沟通,过不留遗憾的生活。
剧情介绍:从小被寄养在舅舅家的珍珠,因为不理解妈妈的“抛弃”一直对妈妈有所怨恨,直到妈妈去世才发现了妈妈爱她的种种,后悔没亲手给妈妈做一顿生日宴,后悔当时没有留宿妈妈,后悔没有认真跟妈妈打一通电话……种种后悔和自责导致她患有严重抑郁,已经去世但又心疼她的妈妈用丢掉所有关于珍珠记忆为代价跑进珍珠梦里,吃了珍珠为她准备的生日餐,告诉她,“妈妈已经提前为你把这辈子的泪水都流了”,没关系的,要好好生活。
珍珠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觉,带着妈妈的爱,与过去的自我和解,重回UCLA成为教授。
《三天的休假》不仅是一部韩国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死、母女情感以及人生选择的深刻探讨。
影片由尹尚孝执导,韩国国民妈妈金海淑和申敏儿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独特的设定:孤独地离开人世的母亲福子(由金海淑饰演)意外获得了一次“休假”,从阴间重返人间,与无意送别母亲的女儿珍珠(由申敏儿饰演)重逢。
这样的设定很奇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挑战和碰撞,也是对于生死界限的一次探索。
来到人间的福子压根无法触碰到女儿,女儿也无法听到她说话,福子就只能默默地陪伴在女儿身边,但是她只有3天的时间。
而一向品学兼优的女儿珍珠,一直在美国读博,但此刻却突然出现在韩国乡下独居,她学着母亲制作各种美食,还开了一个小饭店,妥妥地成为了当地居民。
这让福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知道女儿为何要回来,还为何一直待在乡下不走。
接着,两人各自回忆起了往事。
福子与珍珠的母女关系在影片中显得尤为复杂。
在福子离世时,都没能见上珍珠最后一面,珍珠在出国前,也没有回来看望一下自己的母亲,所以两人都是带着遗憾的。
珍珠对于母亲态度的冷淡,从回忆中我们得知,福子年轻的时候独自抚养珍珠,生活十分窘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孩子托付给弟弟和弟媳抚养,自己赚的钱全部给弟弟。
而寄人篱下的珍珠一直怨恨自己的母亲为何要抛弃她。
“曾经做过为我好和爱我的事情,其实都伤害了我,只是那时你不知道。
”
影片里有很多细节的描写,都特别容易让人飙泪。
比如,福子去看望珍珠时,珍珠的态度都很差,甚至有一次晚上都没有留自己的母亲过夜,于是福子默默地一个人去麦当劳点了一个甜筒过夜。
其实珍珠一直悄悄地跟着母亲,但是就是没有上前说破。
曾经负气说过的话、做出的举动深深刺痛了她,彼此知道又装作若无其事。
福子知道女儿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因为福子曾多次打电话给珍珠,珍珠都不接,于是福子就会一直听完整首手机铃声。
母女俩都心系彼此,可是因为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最后的遗憾。
福子死后,珍珠回到家乡去体验母亲曾经的生活,烹饪妈妈曾经做过的美食,但是晚上她还是睡不着,抑郁症一直困扰着她,因为她有心病。
妈妈看着福子这样,心疼万分,她想治好女儿的心病。
但是灵界有规定,如果死去的母亲的想要跟女儿说上话,那么关于女儿的记忆就会清空,以后等女儿老了去世后两人相见,她都不见得能认出自己的女儿。
这个选择真的好难,一边想帮助女儿恢复正常,一边又舍不得与女儿所有的记忆,可是福子最终还是选择和女儿对话。
看到有关她们的回忆被一张张删除时,隐忍克制的情绪开关仿佛在某个瞬间被突然打开,我再也蹦不住了,哭得撕心裂肺。
妈耶!
太催泪了。
这部影片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很多人都会代入到自己身上,平时是如何跟自己的父母沟通的,是不是满脸不耐烦,还是根本不想搭理,我们可以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给人生留有遗憾。
影片的结尾虽然略显平淡,但正是这种平淡,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死之间的无常和珍贵。
三天的休假,对于福子来说,是对人世的留恋和告别;对于珍珠来说,则是重新认识母亲、理解生活的过程。
两人通过生死之间的深情对话之后,达成和解!
最后,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电影:《3天的休假》国家:韩国上映:2023导演:尹尚孝主演:金海淑、申敏儿豆瓣:7.8分======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62部:《3天的休假》-over-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担心温情到让我落泪的电影,在于它们往往只止步于温情,感动了,落泪了,现实里的故事继续重演着。
故事的开头,那个拿着平板的天使问了母亲几个问题,母亲笨拙地把女儿在美国工作的地点说成是“乌克兰”大学,母女之间的疏离感从这里开始便传达给了观众。
天使定位中的大学竟是在一处破旧的农舍,女儿从门口走出,母女二人阴阳相隔,故而无法沟通,作为母亲只能在这最后三天的期限里默默地看着女儿的生活。
女儿做起了饭店的生意,能烧制各种自己曾经的菜式,还拉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包饺子,这些都被母亲看在眼里。
生前母亲为了亲近女儿做好饭菜,死后女儿为了怀念母亲学习烹饪,母女情谊通过食物进行传达,即便死后的世界无法交流,也能很好地打动观众了吧。
某天夜晚女儿惊醒,跑出房门在河边大喊,这段抑郁症的描述写实,我就是有类似的症状,发作时需要大口呼气,如同整个人掉进深渊里。
母亲心疼女儿,明白了病因(这里我并不认可将抑郁症简单归因为原生家庭),用换取记忆的方式来试图拯救女儿,最后走向还算完满的结局。
从整个观影的感受上讲,从前半段的铺垫,中间偶尔抖落的笑料,到后半段催人泪下,老套归老套,在这寒冷的冬天看完暖暖胃,挺好的。
电影为了凸显母爱的牺牲,死去的母亲本着为女儿好的目的,请求阴间使者让自己“通灵”,和女儿进行最后的晚餐,顺便说说体己话。
世上没有免费的运营商,“通灵”的代价就是母亲关于女儿的记忆会被一键删除。
母亲犹豫都不带犹豫的,只要为女儿好就行。
这或许就是东亚母亲的通病,没有自我地一味牺牲,以为自己的几句话就能治好儿女的毛病。
当我们在被伟大的母爱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时候,有没有认真想过,母亲一键删除和女儿的记忆——某种程度上也是删除自己生前的全部记忆,毕竟女儿是母亲生前的太阳,是母亲生命活动的全部逻辑——这也许并不是上天的“残忍”,可能是一种类似“好生”之德的“好死”之德?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测试,题目是你以为已经死掉的人,复活回到你的身边,下面哪些选项会让你认为是“同一个人”呢?
这些选项包括:记忆和人格都相同、只是肉体改变了的人,肉体不变、但是被设定了相似记忆与人格的人,肉体和记忆都相同、只有人格改变的人,等等。
你会发现,缺少了记忆、人格、肉体的任何一个项,你都无法将其当作生前的“同一个人”。
这个题目的设计者声称是以此让我们理解“人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同时我觉得这个测试也在告诉我们,“死亡”的内涵是什么。
人类的本质就是此在的连接,我们生活于同一个世界,我们可以进行意向的互通,我们成为彼此存在的印证。
而“死亡”意味着人和人之间连接的彻底中断。
活着的人虽然可以不断发出信号,但是永远只是单向输出。
我们意向的“他者”永远失联了,关于和死者的连接,我们知道永远不会再和生前一样完整。
我们再多的求索,本质上和精神病患者的“臆想”一样,只能沦为自说自话。
我们生命中的告别、失恋、决裂,本质上都是连接的中断,有些是暂时的、有些是“永久”的(加上引号,是因为只有死亡才具有对这种中断的最终决定权)。
这些中断其实就是对死亡的演练。
在态度上,我们对包括死亡在内的连接中断,出于自愿的会认为是解脱和新生,出于被迫的则会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各种生存哲学都在不遗余力地以生者视角,将死亡(和死者)进行各种自圆其说的超越性图解。
推己及人,代入到死者视角,他们会怎样看待我们?
我们知道生者和死者之间的绝望之处在于连接的中断,我们的求索因为没有反馈所以是无效的。
如果按照同为人类的思维来假设,这一绝望的事实对死者也适用。
作为死者,按照“人”之常情,他们也会执著于和生者建立连接,但是很快他们也会和生者一样,因为反馈的失效而接受生者已经“死亡”这样一个事实。
“死亡”,作为一个暗含“双向连接的中断”这一语意的词汇,不仅对于面对死者的生者是有效的,对于面对生者的死者也同样有效。
对于死者而言,除了接受这一连接永久中断的事实外,与生者相比,还要接受另一个更残酷的事实。
作为曾经的生者,死者此刻拥有的是双重的身份(死者可以是曾经的生者,但生者却只能是将来的死者),所以掌握的是双重的信息。
除了前面提到的与生者的永久中断外,死者对另一个事实了然于心,即他们想与之建立连接的生者,永远不会知道死者处于怎样的世界,而他们对生者的世界有所掌握。
死者至少还知道生者有过求索,生者连死者有没有求索都不知道,设想反馈更是雪上加霜。
这是作为曾经的生者这一身份带给他们的信息,与生者相比,这种多出来的的信息差并不是一种优势,相反是一种难以摆脱的负累。
死者与生者相比,更了然于彼此这种连接的无望。
所以面对亲人即将离世,生者如果能够代入死者的话,会发现死者的的绝望更甚,生者尚存有对方能够知晓自己绝望的奢望,而死者只能领受存有这种奢望的绝望。
作为信息茧房里的生者,对死者的世界一片无知,这种无知却不是一种劣势,这使得他们能够设想各种方式,来安放自己的意向,这也是前面提到的生者对死亡(和死者)各种自圆其说的超越性图解得以可能的原因。
死亡虽然阻断了连接(同时不是生者此在的全部连接),但并没有阻断生者连接的意向(同样也不是全部的意向),只要彼岸仍是未知数,这种对死者意向的安放就不能说是虚妄。
就好像飞机失事后仍未见到亲人的尸体,就仍旧可以期待无数种相遇的可能。
而作为掌握信息差的死者,了悟于曾经生活过的人世间的全部真相,其中就包括生者对彼岸的一无所知。
这种无知对于生者来说,是慰藉借以行走的拐杖。
但对于死者来说,这种无知因为人类发明的辩证法,此时已然换算为已知,这种已知是绝望的确认,预示着他们的意向标的只能是一片虚空。
对于他们来说,人世间纷纭的记忆,就好像囚禁他们的幽闭的密室,遗忘是唯一的钥匙,所以他们必须一键删除人世间的记忆(科技不发达时代叫“喝下孟婆汤”),然后才能获得他们的解脱和新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死者来说,“好死”之德是类似于我们的“好生”之德一样的东西。
回到电影。
对于母亲来说,一键删除关于女儿的记忆,并不见得是坏事,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客观层面的原因外。
从主观上来讲,女儿和她的连接早已中断,只是她一直没有领悟到(或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
那些没有接的电话、站在门外没有跨进去的脚、毕业照片时没有和你挨在一起的合影、对你想和她好好吃一顿晚饭这一邀请的拒绝……在母亲一再释放的连接邀约中,女儿早已在心里将自己设置为“死亡”模式,她对于母亲仅仅是“幽灵”一般的存在:看着母亲和老姐妹谈论自己,自己站在门外不发表任何意见,然后悄悄离开;看着麦当劳店里母亲一个人坐在那里,失神落魄地意识不到手里的甜筒渐渐融化,也没有走进去。
这和母亲死去后重返人世间的休假何其相似。
所以,母亲和女儿的诀别并不是发生在突如其来的生理死亡,而在更早的时候。
这一次只是让母亲双重确认一下这个事实,并将自己手中的那个离线的决定键痛痛快快地摁下。
这样看的话,母亲做出一键删除记忆的决定,更像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断舍离,一次脱胎换骨的觉悟,当连接不可能和不值得的时候。
孤独地离开人世的母亲福子与无意送别母亲的女儿珍珠阴阳两隔后,心灵交流的故事。
她们的重逢得益于母亲获得上天给予的“休假”。
母亲在从阴间便一起同行的向导带领下,开始了限期三天的旅行。
母亲在这期间一直观察著女儿,女儿虽然看不到母亲却能感受到她就在自己的身边徘徊。
这对母女获得了新的沟通机会,她们回顾了过去的时光,也分享了现在的苦乐,一起度过梦幻般的时间。
说是这不电影是韩国版的《李焕英》,对这两部电影,感觉都很一般。
都是很不真实的故事背景,《李焕英》还有大量的母女生活场景的铺垫,而这部电影,真实感欠缺。
珍珠从美国大学教授的位置上离开,回到自己和母亲都没居住太多时间乡村,学会了母亲的厨艺,对未能在最后告别母亲而不能释怀,而回忆的画面却不能成为这一切极大反差的让人信服的经历。
演员的表演中,真情的流露,倒是不乏让人感动之处。
女主角很美,有点像秀气版的倪妮,还有点像白百合。
韩国每年总会出那么一两部催泪大戏,我一下子能想起的片名有很多,《七号房的礼物》、《我爱你》、《国际市场》、《担保》、《季春奶奶》、《婚纱》…他们有一些特点,就是在表达生离死别人间真情时,很用力,也很有力。
如果要说如泪腺炸弹一般的韩式亲情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哪部,我想起的会是2010年由车太贤所主演的《开心家族》。
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应该都知道,这部片子仰赖一个极其重要的反转设定,在电影前90%戏份里,都是以车太贤的视角,讲述他如何被一大家子鬼魂捉弄,帮助鬼实现愿望之类的,直到电影后15分钟,谜底在一瞬间揭开,直接开启长达15分钟的爆哭时间,我至今犹记得车太贤吃着紫菜寿司时顿住的表情,他终于想起那是妈妈啊,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亲人啊,接着双眼噙满泪水,跑着去找家人,一路上所有回忆都苏醒过来,泪水就在那风中飘荡。
十多年后,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完美复刻了这个设定及类似段落。
鬼魂加亲情的编排,效果极其炸裂,是我对《开心家族》的最大感受。
最近给我类似观影感受的,是一部叫做《3天的休假》的韩国亲情片,2023年12月在韩国上映,我看了,相当感动。
这一回,故事的视角不是活着的人,而是鬼魂。
离开人世的母亲成为鬼魂,故事的开始是母亲获得了来自鬼界的3天休假,她可以到世间走一遭看一看,但人们见不到她,作为一道虚空力量,她也无法与世间的人事物产生互动。
在我看来,《3天的休假》与《开心家族》是有着一些相似性的,借用鬼魂的相关设定,如同《开心家族》一样,《3天的假期》在电影前半段也充满了一些有趣笑点。
故事开篇的母亲,面对自己离世以后产生巨大变化的女儿,她“窥视”着女儿的生活,仿佛一个“隐形”的人形弹幕,不停的在旁边或吐槽或干着急,插科打诨间,让电影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直到层层深入,一个有关母女的悲惨故事徐徐展开,出身穷苦、卑微又自尊心强烈的母亲,离婚后因无法为女儿提供生活保障,不得不把女儿寄养在弟弟家,自己独自生活。
年轻时的这个决定成为她一辈子对女儿最大的愧疚,她拼命努力,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全部付出给女儿,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不要重走她的人生路,她应该去外面的世界,去过另一种生活。
女儿很有出息,去国外留学,并且有机会成为教授。
在母亲的视角里,成长中的女儿后来很少与她流露感情,后来的女儿总是很忙,离开家乡去外上学也没能再见一面,直到自己过世,直到这3天的假期。
电影通过核心设定,当母亲整日“跟随”女儿,看到女儿在自己过世后,变得和她一样擅长厨艺,看到她生活在自己曾生活的地方,出现在她们曾经约着见面的地方,她开始慢慢明白,女儿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弥补母女之间曾经缺失的那份靠近与亲昵。
不善于表达的何止母亲呢,女儿同样对那份情谊深藏于心,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打破。
在女儿心中,如今最大的愧疚或痛,是她一路努力,终于能够去过另一种生活时,却将母亲永远留在了孤独而清冷的角落里,她本来可以放下羞怯,直面那个“你当年为什么要抛下我”的问题,去与母亲重新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在电影《3天的休假》里,母亲与女儿基于对方的情感刻画相当立体而深重,有过不理解、怨恨与牺牲,同样饱含着深情、愧疚与遗憾,经由电影独特的设定,让这个本来很常见的亲情大和解故事,迸发了相当强的情感感染力。
电影高潮时刻,颇有点《开心家族》那般力量,当母女俩终于有机会能够再次面对面,她们互诉衷肠,她们泪眼朦胧,她们一起吃着那顿弥补过去却再无将来的饭,躺在床上聊着那些积蓄了半辈子必须要说的话。
女儿说:“你所献出的,你那如花般的人生,我在替你过呢,妈妈。
可我明知这点,还让你那么孤单。
”母亲说:“好好保重,不要觉得抱歉,我没法一辈子都替你擦眼泪啊。
”在由来已久含蓄的东方文化里,我们总是羞于说出爱,越是重要的人,越是深刻的爱,越是不知如何去表达,每每说出口的话,不是冷淡的回避,就是猛烈的伤害,而我们大多数人就在某种缺失及天然的羞怯里,终其一生也没能学会好好去爱,没能活成一个更完整的人。
电影《3天的休假》很简单,所有故事凝练成一句话,就只是:爱,就要好好说出来。
题图:《3天的休假》海报PS:+公众号“付突突”,后台回复“休假”,获取电影观看资源你还可以:“愿痛苦随汗水流走,恐惧也是…”繁花终有落尽时年会不能停!
好活🌇夕阳自由计划://去年7月初,建了个叫做“让我看看你那里的夕阳”的群(后台回复“加群”)//今日份,来自@小小太阳,摄于1月14日。
很感动,并且觉得感情是一个好奇怪的东西,尤其是血缘连接着的感情。
一开始以为珍珠是恨母亲把自己一个人托付给舅舅一家,所以越长大越不开心对母亲态度也越糟糕,甚至恶语相向。
可是发现珍珠到后面其实也都理解母亲的不容易和决定,珍珠很爱很爱母亲,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在美国当上教授的原因之一。
但是理解并不代表以前的痛苦就不存在,也并不代表没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就可以变得无所谓和开心。
所以发展到后面珍珠陷入进了一种自责的情绪中,严重到了需要看心理医生的程度。
所以,珍珠其实很可怜,小时候承受着为什么别的小孩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而自己不是的难过情绪,长大后承受着理解妈妈的苦难后悔自己对妈妈曾经表露出的负面情绪。
这其实也和现在的很多小孩一样,以前不理解不断内耗并且生出憎恨,之后理解了又开始懊悔进行内耗,一直 一直活在不开心中。
可是你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因为小时候被不加解释的塞给其他大人,他就是会去内耗为什么。
长大后自主能力变强后明白了为什么变得能够理解就会埋怨过去的自己为什么要那么不好的对待。
似乎是无解一样。
而母亲福子女士,为了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好的学习教育,能做出的觉得对孩子好的唯一决定就是这样了。
现实就是这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福子女士也真的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也有可能也许问问孩子的意见呢?
也许孩子愿意跟着妈妈生活,哪怕会更辛苦一点呢。
似乎家长们都是这样,所有的苦都我来吃,只要我的孩子能过得好就行。
只是好除了物质上,还有精神上,情绪上。
说得过分一些,许多父母其实是在一厢情愿的付出,以为给出的是最好的,能做出的决定是最好的决定,当然也许确实,可是如果这个决定涉及到不止一个人时,也许和孩子讨论一下,哪怕最后的决定没变,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形成的可能就不是被抛弃这种观点了。
电影中福子女士见到珍珠抑郁后着急的不行,一定一定要和珍珠亲口说,不要沉溺在过去了,那些你走不出来的对我的不好情绪我都觉得没什么的,走出去吧,过属于你的生活吧。
可是代价是和珍珠的记忆全部删除,以后珍珠对于福子来说就只是一个陌生人了。
福子女士听到代价后直接瘫坐在地,可是她还是选择了要去,因为那是对女儿好的。
可是我又要说,这和把女儿寄养在她舅舅家有什么区别呢,那个时候的事情导致了现在女儿的抑郁,为了解这个环,再次做出为女儿好的决定,可是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后,母女在阴间重逢时,那时女儿知道真相后,会不会又继续后悔或沉溺呢?
母爱真的很伟大,电影最后,福子女士对珍珠说,我把你的眼泪都流干了,你以后就不要再流泪了。
很感动很伟大,可是又觉得这种牺牲太伤自己了,所以伟大就是个人巨大牺牲的代名词,对吗。
女儿唯一的牵挂是逝去的母亲,母亲唯一的不舍是在阳间的女儿,三天的时间天使留给母亲告别。
女儿由于自幼一直被寄养在舅舅家,从而与母亲亲情缺失产生隔阂。
然后接下来的展开解释剧情既无法逻辑自洽,也无法使人信服。
纯是又上韩国最爱的自我煽情与感动的硬戏。
首先一直没有解释父亲缺席的原因,然后母女相依为命由于无法靠做小时家政过活不得不再嫁,这里和剧情又说妈妈初中辍学就从大邱出来到工厂打工有些脱节,为什么后来变成只能做家政小时工过活了没有交代;而且既然母女情深怎么就非选择再嫁来解决生活困境了呢?
而且还非得选择一个不能接受带孩子续弦的。
又交代舅舅靠妈妈打工资助才能上学进而走进城市生活,但并不乐意接受侄女,让她在舅舅家受委屈。
既然舅舅忘恩负义那和把孩子带在身边去再婚家受白眼是不是更好些?
然后妈妈又不知怎么自己孤身一人回到大邱村里生活到患病去世?
女儿记恨在去美国前没和母亲告别,得知母亲去世后又追悔莫及,但造成她这个情感转变的原因没有交代。
后女儿因这事造成重度抑郁从美国休学返乡,但看表演可一点看不出抑郁的痕迹。
最后又解扣说实际女儿也是关心母亲的,曾一路悄悄跟随母亲从首尔返回大邱,那我就要问了,既然都这么关心了,怎么可能去美国前不去做告别呢?
最后在第三天的夜晚来个灵魂大和解,妈妈就安心上路了,女儿也通过这一梦瞬间抑郁症自愈返回美国上学。
这牵强的设置,漏洞百出的剧情真是我勒个去。
在设置的精巧和剧情的新意上还不如《你好,李焕英》(当然了,李焕英的完成度是真的很差)。
最后说下,日本在2004年都可以拍出《无人知晓》了,韩国这边现在还在用很陈旧又弄不利落的手法去消费原生家庭亲情之痛!
题材很好 拍得就太一般了反正这片的目标受众也不管你怎么拍法
怎么说呢,可以说是讨巧的一种情感,以三时三餐为切入点,但是因为刻意就反而显得不那么喜欢了,可以算是不错但是绝非好看,不值8以上
套路和內核都很老 但...是媽媽啊...
安全又催泪,真的适合中国市场,召唤韩延导演
3.5/5 鬼媽媽的三天假期,女兒的守喪三年,三天假期看著女兒在老家的日常生活,從懸疑手法切入為何女兒不在美國當教授?為何在老家開餐廳過農村生活?繼而一點一滴解答複雜的母子關係,以及各自內心真實的想法。三年的守喪是對自我沒盡孝道的懲罰與懊悔,申敏兒在本片是悼喪版《海岸村恰恰恰》+《我們的藍調》,全片無任何驚喜,單靠溫情撐起全片,最後母女一起吃飯的鏡頭手法非常的小津安二郎,整體算堪看的溫情小品,金海淑既是國民奶奶也是國民媽媽,申敏兒已經快要成為鄉村題材專用戶了。
“你那为我付出的如花的年华,我正替你过着呢。”一部很催泪的亲情向电影。一位母亲想要带大自己的孩子,并且让孩子成才成人,怎么就这么艰难呢。
先是一场暴雨,然后是一生的潮湿。
还是会为了母爱落泪~哭哭T﹏T~
“你所献出的 你那如花般的人生” 感谢妈妈🥹
剧情一般。我太冷血了吗?这种亲情关系我理解不了一点,甚至有些窒息。所谓一味奉献自己一切为了孩子不顾孩子感觉的就是好父母吗?对母亲又爱又恨,全憋闷在心里拼命逃出去,母亲去世又折磨自己的子女又是好的子女吗?最后和解了但是阴阳相隔了又是好的结果吗?我不懂。
形式注定刻意,也不新意,或许干脆按传统叙事来写还更好
棒子流水线催泪亲情片,俗套但有效,看多腻。
母女亲情很讨喜,但是对于休假来说有点呱噪了。照片拍的很美好,反而剧情有点代入不了,明明是有母女情深、有美食、有休假等元素,但没有被打动,男性角色塑造的挺无趣。
《娘家母亲》的又一亲情戏,父母离世后的确会遗憾许多事没为他们做,但完全没必要刻意编成付出误解生前不见面的老戏码,就正常刻画母女感情好、过世后想念温馨治愈就挺好
这部也太好哭了吧
前半段看睡着了 第二天接着看的,一开始就感觉在铺催泪的节奏,整体看完发现竟然是这么单薄的主线,女主在母亲生前和去世后的态度转变原因全靠演员嘴巴讲,又看了一篇高中生作文的感觉。
你曾经做过的每件以为是“为我好”和“爱我”的事情,其实都伤害了我,只是那时你不知道,我也不懂;我曾经负气说过的话做出的举动深深刺痛了你,其实我们都知道却又装无事,后来的后来,那些刺伴随着愧疚又扎回到我心里。
1、对这类过于直白的煽情套路无感了,尤其是加重了东亚母女的刻板印象,母亲无条件牺牲只为女儿更好;2、可以和毛不易的《一荤一素》互为映照,但电影还不如歌打动人。
抖音上刷到片段觉得有意思就找来看,果然还是熟悉的韩式套路煽情。前一部分还很抓我,到后面的模版式母女和解催泪弹就非常无感了。申敏儿总让我幻视《延禧攻略》的纯妃王媛可
这是一部想起妈妈就一直流泪的电影…金海淑,申敏儿演员母女演技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