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兄弟,鬼仔强、sam、肥仔富、阿一、永兴、tiger、蛋挞…18年前一起埋了不知道被谁杀死的丧尸胡启思…约定好保密…分道扬镳的十八年,sam做了会计师、肥仔富在日料店当厨师,阿一混黑社会、永兴做地产卖房子、阿虎找了一个母老虎,想用自杀骗保险…而丧尸胡启思是阮sir的私生子很好猜…套路就是凶手替换,不断猜疑又洗清,过半还没出场的蛋挞成了最大怀疑对象,最后证实是植物人…最后引出第八个人…sam作为男主,人设最优秀最正直,不做假帐,不敢闯红灯,不为前女友为了上市虚增利润…从第14集第八个人sam的神经病迷弟赖国明凶手出现开始,sam人设崩塌…面对一个神经病最忌讳的就是说你有病…最后阿一成了最专一最仗义的角色,和哑巴妹的爱情也是曲折…分分钟需要你的甜蜜演变成守寡的悲剧…女主长得像我女神贾静雯,是我坚持看下去的唯一理由了…
妈的,《十八年》 居然烂尾,后面五集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特别是大结局,匪夷所思,不知所谓。
扑街老豆生了个扑街仔,扑街仔累街坊,搞到一班人生不如死,扑街老豆居然有好下场,原来渣男是无问题的,madam是白痴兼无情,Sam无端端杀甘多人,秀智商下限,虽然错,但是杀madam阿妈是无心的,做咩唔讲清楚。
TVB总是英雄气短,不能一鼓作气搞部好剧,本来五星的剧集要减掉两星了。
补充:我最不爽的是那个扑街老豆居然可以和madam和好如初,他怎么可以没有报应呢?
生个儿子不教又不养,利用女儿,欺骗老婆,手段卑鄙,这种人居然可以有好下场?
难道他是编剧的真身吗?
编剧不知道为什么要一哥这样死?
估计拍片的时候超出预算吧。
一哥这样的人在TVB的剧中绝不能逍遥法外,让他坐牢又不够轰烈,让他这样死掉不仅可以节省大把成本,还能够轻松过审,你粉丝骂我脑残又怎么样?
我已经在前面赚了大把的人气,足够我慢慢炒作了。
我并不是要搞一部神剧,而是要赚快钱,不仅要快,还要多!
只能说编剧的目光很短浅,越到后面越显得功力不够。
我极少写影评,估计我是太爱这部剧了,多年没看过TVB的好作品了,这部剧集看了前面几集,居然还不错啊!
就一集一集追下来了,可能因为太爱,就因爱而生恨,编剧怎么能毁掉这部好片呢?
毕竟前面铺排得这么好,完全可以让它成为经典啊!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完成它呢?
我觉得谭俊彦还是很有实力的,起码在这部片里,他的大部分时候是这样,香港也需要新的偶像来支撑。
但是,为什么让他在这几集里不知所谓呢?
完全不符合前面的人设啊?
他可以在madam前大喊,我都不知道你妈在里面!
我怎么知道箱子里有人呢?
这让观众憋着一股气,发泄不出来。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越写越长了,反正想写就写吧。
大东村七子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怕个傻?
埋个尸体,又没有杀人,至于这样吗?
他们怕见面可以说得通,会害怕得像杀了人一样睡不着吗?
我想导演一开始想拍的剧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他是像拍得黑暗一点,因为我感觉一直铺排下来的感觉是这样。
但是后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导演改变了主意。
很明显的是,他居然借一个保安,消灭了前面所有的疑点,显得仓促又突兀。
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
保安用半集的篇幅,讲述了十八年前以及当时杀掉的几个人的过程与动机,这不符合人性啊,也太巧合了吧?
唯一的解释是后面补拍的,这样就不会太黑暗了,也容易送审。
导演不想这部剧成为仓底货啊!
于是仓促修改了。
你看,这部剧的主题曲结束后的画面是很黑暗的,似乎想表达点什么,揭露些什么的。
到大结局,居然变成了一部青少年思想教育片,很不符合片头的色彩。
另外,我觉得导演一开始是想写,阿Sam是杀死丧尸的真凶的。
我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七子里面,大家的性格基本没有变化,唯独是Sam的性情大变,从一个爱玩的学渣,摇身一变成为沉默谨慎的学霸,是什么导致他这个变化呢?
如果没有一件重大的事情激发,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件重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杀了人。
他估计之前与丧尸有过节,他们找到丧尸的时候,丧尸其实还没死,是伤得很严重。
只有Sam敢过去摸丧尸的脉搏,然后让大家埋尸,我看到大家把沙土倒下去的时候,丧尸的身体是动了一下的。
我估计导演想埋下这个伏笔,等后面的剧集来解答。
不知道为何就变成了赖国明把丧尸杀透了。
还是那句,是为了送审吧。
对于阿Sam转变的描写,实在不能让人信服。
学生时代的他这么有正义感,为保护赖国明吓走小混混,为什么后来就成了懦弱无耻的人呢?
片中没有深挖其中的原因,只是交代了客观事实就罢了。
至于赖国明,我总是觉得他是Sam虚构出来的人物,为的是制造一种人格分裂的意向,是Sam心中的另一把声音,想不到后面的剧集真的把他写成了一个真实的人物,真的掉眼镜👓啊。
为什么导演不拍好一些,把Sam拍成人格分裂,不愿接受自己杀了人这个事实,在情况不妙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为另外一个人,做出一些恐怖的事情,完事后,忘记了另一个自己所做的事,然后回到正轨。
这样写,不是更有意思,更能把那个将邪恶的自己埋藏在内心深处的Sam,刻画得入木三分吗?
我想,导演是由于种种原因,把原本想好或拍好的剧集“阉割”了。
可能由于时间仓促的原因,Sam这个人物的刻画,也显得乱七八糟。
本来Sam的人设是心思细密谨慎镇静的人,15集以前,在多次的危机面前,他都能以自己的高超智慧和淡定,化险为夷,比如有一次madam在查吹水的房间时,Sam就在里面,但他在最凶险的时候,打开门,告诉madam,吹水重伤在医院,他只是作为好朋友帮吹水拿随身物品到医院。
事后,Sam长舒一口气,我也舒了一口气,真心佩服Sam。
但是,就是这么同一个人,为什么在船上不用智慧和赖国明周旋呢?
他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是蠢得一直激怒这个疯子,生怕他不发作似的,把自己一步一步逼上绝境。
另外,他挣脱之后,和赖国明厮打起来,也完全可以把他打晕,然后跳海离开,凭他的冷静,也是一样可以做到的。
但是他却鲁莽地用扳手🔧一次一次击打对方的要害,直到对方死亡。
这与十八年前那个只是中学生,指挥其他同学进行埋尸的他大相径庭啊。
转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必须交代其原因,才不会让观众云里雾里的。
再接下来,Sam的能力越来越差,原本是其他伙伴求助于他,演变成他常常像个失魂落魄的孩子找一哥帮忙。
这些bug,真的十页纸都说不完。
我真的怀疑,前后的编剧是否同一个人。
我觉得观众失望的是,这部剧丢失了我们所期待的高级感。
后面的剧情就像一个满口奶油的小孩,哭着说自己没有偷吃一样可笑。
至于madam黄智雯的角色,我只能说是太可惜了。
原本就不看好黄智雯Mandy,觉得她还是功力弱了一些。
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她居然渐入佳境,干练知性有原则,因为查案的原因,与嫌疑人在“刀锋上跳舞”让观众直呼过瘾。
换了TVB现在的其他花旦,恐怕没有谁能驾驭这个角色。
但是或许某些不能说的原因,《十八年》的后五集是明显割裂的,这种粗制滥造,匆匆上马,导致madam种种莫名其妙的情感。
假如她真的深爱Sam的话,她的众多低智的举动,比如尽管Sam很多拙劣掩盖事实的举动,她仍然视而不见,选择相信,是勉强说得通的。
但是,最后一集,她的表现太冷静了,根本不像一个深陷爱河,除了男友,一无所有的女孩应有的表现。
比如,当她知道Sam错杀她妈妈时,她应该情感崩溃,痛哭如泪人,不敢相信事实,甚至选择轻生,会更加有张力,更加击中观众内心。
而不是义正言辞地指责,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
她也不应该与扑街老爸重归于好,因为Sam错了,不代表他爸没错。
导演为了完成任务,不去考虑人物的实际情况,是很令人失望的,姑且认为他是有苦衷的吧。
这样,就毁了黄智雯原本有机会挑战视后宝座的机会。
忍不住又想补充一些话了。
导演编剧把这部剧弄得安全一些,就算不真实也没有所谓的结果是,《十八年》到了现在,评分从最高的8.7迅速降到如今的8.4,三天之内(5月17日),直降0.3,《十八年》今后的江湖地位也将大大降低,成不了大台的经典。
有人说,为什么后面五六集得质量下降得这么厉害?
下面当然是我的假设,你想想,前期演员高水准的表演,都是经过集体严肃全面的交流,以及严谨反复的彩排,而努力得出得精华,可以说是经得住推敲的。
其实,一但我们看到剧情出现断崖式的跳水,用你雪亮的眼睛很容易猜出,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聪明的观众很明白,不用再抱什么大的期望,可以随便看看,甚至可以果断弃剧。
但是《十八年》毕竟珠玉在前,前面能有如此高的水准实属难得,把它看完,也是对本剧所有台前幕后的人员的尊重,希望他们有稳定高质量的作品诞生。
总而言之,好的剧集、电影,是有一种水银泻地的畅快感觉的,那因为片中各单元是环环紧扣,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有机构成,容不得丢弃的。
但是这些好的作品是极少的,遇上了,就找个好的时间和地方,细细品尝吧。
本来我不准备更新这篇影评了,不过最近有些网友留言与我讨论本剧的剧情应该如何编写为好。
首先,我很感谢大家的支持,特别是一位豆瓣网友朋友经常留言,ta提的问题十分专业,我对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到十分荣幸。
我总结了一下,ta有个问题大致是——如果我是编剧的话,赖国明如果不被杀,剧情应该如何发展下去;如果赖国明不被杀,有没有好一些的编写手法。
我个人的愚见是——赖国明根本不用存在,或根本不用作为凶手的身份存在。
我查到一张关于本剧的照片,才知道本剧正式开拍前有个暂定的名字是《十八年后的杀人告白》,很明显地知道,“杀人”是关键词。
究竟是谁杀人呢?
资料显示,本剧的原型是——秀茂坪童党烧尸案。
秀茂坪一帮中学小混混(童党)长期欺负一个清洁工人。
一个名为陆志伟的学生,认识了这帮童党,因不难童党的所作所为,劝清洁工报警。
童党觉得被出卖,于是把陆志伟虐待致死,然后畏罪烧尸。
说这么多的原因是,既然本剧的原型,童党杀人烧尸,那么《十八年》开拍的原意几乎确定为是Sam等几个同学,在十八年前是有参与杀人的。
整部电视剧前面大半部的布局也是按照这样规划开展的,所以很多粉丝前15集边看边猜Sam等几个人,究竟谁是凶手,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编剧就是要这么做。
而赖国明的原型充其量是那位清洁工,一位目击证人,他知道很多重要线索,能够给警方提供重大的帮助。
所以我想,本剧里就算有赖国明这个人,编剧的愿意是让他成为目击证人的。
Sam等人也知道证人的存在对他们不利,所以千方百计想找到赖国明。
前文我也讲过,根据推断,Sam是主要凶手,其他人也是帮凶,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本案,但是为了逃避追查,十八年来一直隐瞒身份,万不得已不想互相见面。
因为如果见面后不小心交换信息,很可能被对方利用,至于不利的位置,遭受逮捕。
赖国明由本来应该是目击证人的角色,转变成为杀人凶手。
最大的好处是,导演可以很轻松地处理剧情,由他一个人承担所有的罪状流行就行了,十分方便。
另外,由Sam来解决他,甚至解决madam阿妈,Sam就处在矛盾的中心,就可以与madam产生不可调和的仇恨,就可以在5集内解决战斗。
多方便啊,凑够20集然后兑换现金,“袋袋平安”,不用把《十八年》变成仓底货,收不回成本。
不过这样,本剧的口碑就没有了。
假如写回赖国明是目击证人,剩下的人就要勾心斗角,剧情得编排就会复杂得多得多,起码增加10集。
madam就不知道是辞职与Sam拍拖好还是继续当警察查案。
工作量大啊,拍这么多集,弄到剧中七子没个好人,观众不一定买账(起码要留下一哥这个型男,圈些女粉丝)人工也不少了,开支太大,血本无归。
所以想来想去,就改成现在这样子了。
有人说,为什么《天与地》就可以这样拍呢?
不怕拍得敏感收不回投资吗?
你可以看看,《天与地》的演员阵容,那都是当时TVB的台柱,有人在,怎么收视不会太差。
但是本剧的新人太多,就不适宜太过冒险了。
好了,已经深夜,明天还要继续上班,不能再“疯下去”了。
以后有机会在补充吧。
肥仔好烦人,废物又圣父。
阿一蛮仗义。
或者说他们这几个人都还挺重情义。
这七个人的友谊真的很神奇。
每次讨论18年前的埋尸都在公众场合大声讲,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他们当年到底为什么不报警?
如果是18年前的凶手是男主那就比较有意思了。
看完结局,可惜了。
不过后来也确实黑化了,好像是我印象里第一个犯了法的男一。
18年后的终极告白,我一开始真以为是个爱情片来着。。。
中间保安那么变态,差点要想歪。
那意思应该是18年后真相说开了放下了吧。
——原来是18年后的自白。
16,虽然我一开始就知道男主跟他的前女友一定会分手,然后跟女主在一起。
但是!
剧情很突兀啊,分手分得很矛盾,他前女友突然没有底线;在一起的也很快啊,刚死了妈妈、刚知道自己杀了人就可以马上在一起了,这就是相互救赎??
到底谁说男女主一定要在一起的?
这种剧为什么要有感情戏?
19-20,看不出来前女友到底是真好心还是真绿茶。
阿倩没有当初范小莉那么好看了,总觉得哪里长得不一样了。
聋哑人设不知道有什么作用,为了看起来更柔弱?
没想到混黑社会的阿一却是最单纯善良的人。
阿一的死法那么离谱。
拳王的叛变也很想翻白眼。
我感觉有一丢丢烂尾了。
整件事情不都是阮进惹出来的么。
生了儿子不管,儿子死了又活人不管管死人,阮太真倒霉。
最后他们都进去了,父女俩又和好了。
有点无语。
后面六集(?
)编剧是降了智吗。
前面14集五星,加上后面三星半。
该说的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说完了(这里仅仅做个整理)正如一位剧友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你是愿意带着理解去看剧,还是仅仅浅显易懂的看个表面,是你的选择。
这部剧从不是神剧,但是部好剧,我也从头到位没有将它作为神剧来捧,也在最后跟随着编剧的脚步,走到了最后。
本剧只有一首主题曲,但仅仅一首《告白》,就足够阐述了整部剧的道理。
只可惜,我们是人所以我不后悔遇到你们,不后悔陪着你们痛苦,就好像穿越了屏幕的屏障,来到了你们的身边。
请在下次,继续带给我们好剧吧。
【让我难以自拔的悲剧】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885804/ 【最终的评分理由】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7408714/ 【随时陪你们辩驳本剧的含义】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700591/ 【被世界遗弃何以可怕】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671809/ 【无需神化阮Sir这个人物】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672352/ 【你的肩膀】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516113/ 【门与门之间,到底是多么遥不可及】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405847/ 【就算只有一刻的甜蜜】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4989081/ 【爆发般的演技】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4983480/ 【哪对都很好磕】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4799305/ 【让我第一次来到豆瓣剧评的理由】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4790339/ 【证明我真的一直跟着编剧的路线在走】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855850/
我一直爱看港剧,是从黑白时代被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十三妹,警花出更培养起来的。
其中警匪悬疑剧又是我的最爱。
无意中看到这部剧只有二十集,觉着应该很紧凑,很好看,没想到我猜中了开头也猜中了结尾~剧情非常紧凑,多出来的父母爱人都是为剧情服务的,不是为了告诉你做人呢要开心。
港剧最大的特点是热闹浮夸的剧情其实在教你做人,这部剧也一样:不因恶小而为之,一步错步步错。
看着这一群少年只为了莫须有的罪行惶惶不可终日的过了十八年,十八年后又为此付出了生命和自由,感叹人生的怪圈,一旦进入就很难再出来。
弹幕说主角面瘫脸,我是想说林朗生本身是一个上进自律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加重这种特质,再加上十八年的秘密带来的心理压力,生活中的他肯定是沉默稳重开口必定滴水不漏,面部能有多少表情变化,他的内心变化都通过眼神表现,不能说他演技多好,至少是符合剧中人设的。
阿一的角色是港剧常见的有情有义爱冲动的黑社会小老大,最后为了朋友被误杀,这样的结局比被同类杀死或是坐牢更能加深剧情,也不枉死了。
胖子心善迷糊,福兴胆小自私。
阿强和阿虎都可以算是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自我奔溃最终被结束了生命。
20集的剧情结局来的如同满弓断弦,来不及哀伤只有震撼。
做人呢不要怕错,最重要不仅要开心更要安心~TVB还是那个TVB,你说的对!
比个赞
Madam给伯母吃了药后马上就问好了没,无语,太上老君的仙丹也没那么快吧……sam的高智商在后面几集简直变成了弱智,明明可以不用杀人,明明可以好好说服,偏要刺激对方,事后并不是他杀了 Madam妈妈也迟迟不说出口,让观众憋的难受,Madam和男主做的感情线发展的太快,而且又有点莫名其妙,女主的超高侦查思维一瞬间变成恋爱脑,整部剧丢分就丢在后面几集, 总的来说TVB演员整体演技还是在线,开头前面十几集都很不错,后面再处理好一点就可以成为经典,可惜。
国庆节7天看完这部看第3次我才看完的剧,前2次都卡在第1集,看不下去。
一是名字给人一种剧透的感觉,并且也是非常直白,土了点。
二是第一集比较平淡,加上谭俊彦之前几部剧口碑都很差,根本看不下去。。
而事实是。。
好久没看过这么爽的推理悬疑剧了!
我在看剧之前就被剧透过谁是凶手,导致我先入为主,没想到是前15集和最后5集是两回事。。
前15集悬疑满分!
后5集推理+人性,太赞了!
前后不一样的角度推理案件,更喜欢阮进抽丝剥茧逐渐把整件事推理出来,看得好过瘾!
最喜欢这种从旁观者角度去看主演们如何在获取未知的线索后经过反复推敲把所有人物及事件关联起来的过程。
重点是,没有强行推理下去。
因为无论是阮进还是林朗生一行人,在整理完整件事后也是出现线索断掉的情况。
只能通过一些很偶然的符合逻辑的事情,来推进剧情发展。
观众们还能一起推理,因为连同观众一样,很多事都是未知的,观众也无法从上帝视角来提早推断出真相。
阮丽瑾太惨了。。
黄智雯好几个角色都是这种,使徒3和刑侦日记都有类似的,无论是感情线,还是人物设定。
全剧最正义的就是陈山聪演的阿一,阿一人物塑造得太好了吧,为了死党宁愿自己被冤枉,为了女友宁愿自己背负罪名,为了老大可以去帮死对头,为了帮死党宁愿把真相掩盖。
未曾有坏想法,可惜却得此结局,唉,不过就算不这样的收场,也被人追杀了。
另外杨秀惠演的哑女这条线其实可有可无,结局那段剖白挺感人,分分钟需要你这歌感觉是败北,挺不搭的,每次播的时候都想跳过。
男主角谭俊彦演技大爆发,确实挺适合演这种角色。。
难怪很多观众会猜《失忆24小时》里的他可疑。
想要为阿一掩盖事情而选择埋尸,为什么要埋尸呢?
不就是不相信阿一没杀人吗,然后十八年后又再一次冲动,并且一错再错,为了女友去做违法的事,泥足深陷,最后还失去了挚友,很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子错,全盘错。
如果当时没有埋尸,而选择报警,就没这么多事了。
如果十八年后自首,就不会有事了。。
可惜没有如果。
结局还是有点没想到的。
尽管《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2.0》的热评很可耻地剧透了这一部的结局。
但是仍然没想到在背负多条罪名后,还会有出狱后的经历。
重遇那刻,彼此老了,突然看到大家仿佛真的再聚在一起,很开心。
关于第一集一些看似与事件无关的细节,在后续的剧情里,通过男主林朗生的口中再次强调。
例如跑步时不闯红灯,考会计师资格证等等,都是因为那件事导致他有此转变。
主题曲《告白》仿佛就是男主角的心声:若我愿诚实 甘愿揭破那底蕴可能可免过厄运未让它毁一生 这禁区的黑暗罪 若掩盖会更深若我愿诚实 甘愿按照那指引怎能一世靠幸运日后放心做人 我虔诚地等假使当天肯告白 只可惜我是人 《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绝对是TVB近年来最优秀的推理剧!!
本i悬疑真的一晚上肝完!
谁不喜欢阿一和阿倩的爱情线呢!
本来一开头我觉得阿一就是个单纯的反派,但是到后面他英雄救美,我直接,嗨,老公!
后面我发现他并不是个单纯的坏人,他有自己的原则,破坏他原则的事情,他会选择协助警察把贩毒的场子给举报了。
而且他虽然表面上整天老子要杀了谁谁谁的,但是其实比谁都有义气。
十八年前也是因为觉得另外六人之一会是凶手,所以被兄弟们误会的时候也选择没有解释。
阿倩,美女!
嗨,老婆!
虽然是聋哑女但是又勇敢又主动,阿一被拘留,直接跑去警察局等了整整一晚上,阿一难过伤心的时候,会给阿一唱歌。
她真的好温柔喔,知道阿一和哥哥十八年前发生了什么,但是总是说,等你们愿意说的时候再说吧。
太善解人意了。
虽然她身体有缺陷但是好坚强好勇敢哦!!
太爱了!
还是金牌销售呢!
美女一哭的时候我心都化了!
阿一你踏马给我珍惜美女啊!
怎么能让美女流泪[费解]阿一前期不接受阿倩也是因为想保护她吧,而且阿一每次都会跟兄弟们说自己的店很乱,最近不要来。
所以,兄弟情也好真啊!
人性是很复杂的,每个时期会有某种变化,人不可能都是好人也不能都是坏人,只是每个时期决定了我们的立场,除了人性,好像还告诉我们,做错了一件事要用很多件事去覆盖,这个是每个人都会做的,其实tvb有很多电视剧都类似讲过这个道理,我觉得这部电视剧还是挺好看,挺现实意义的,不要扯小丑什么黑化不黑化,那是想象中的产物,现实中的人是变化的不会一直坏一直好,至少正常人不会。
最近在看日剧,突然有个想法,谭俊彦的演技和藤原龙也比如何?
两人年龄差不多,藤原龙也是靠翻拍动画片起家的,一个是专业演员,不同国籍但同是亚洲的,我不是专业的,也看不出来,所以想请教一下,这两人谁的演技更好,香港演员和日本演员总体来说哪边演技更好?
谁能解答一下?
虽说是不同国籍,但两国电影电视有交集,比如《新宿事件》《2046》、《风云》、《妖猫传》、《肥龙过江》、《唐人街探案3》都有日本演员的加入。
我认为演技想要进步,不能局限于国内,两国要多交流
节奏有点慢热,点出很多现实问题,还有病娇“爱情”😂,阿Sam的迷弟不得了。做什么都是“我都是为了帮你啊”,madam的爸爸真的看不下去这人设,恶心心,摆着一副爱妻人设结果外面还有个私生子,既然这么挂住,当初就不要和金铺小姐结婚啊,儿子走歪了混黑欺负同学,被人收拾了难道不是罪有应得,报什么仇,还利用女儿来旁敲侧击找线索,不要脸,编剧果然是想把阿Sam和madam凑对,安排恶婆婆赶走对象先,这间学校的人际关系简直错综复杂,最没用的就是肥仔富了,成天猪队友,被人套话都不明,明知道是骗还有借阿Sam十万给出去,xx心过于泛滥使不得。里面的亲热戏都好尬啊,没CP感。还是有点烦madam的爸爸,成天眉头一皱“贼眉鼠眼”以为自己是柯南,又不是在职的还东查西查的打听。Sam总做完了怕这怕那,软弱无能欸。
悬疑能拍的如此狗血也是不容易哈哈哈。没想到还真是告白,预感要烂尾,看到十四集,不知道后面还能怎么演,这种好奇感,剧集已经赢了
号称悬疑剧,逻辑漏洞多到无法忍受。这么多线索可以追,警察天天在查个什么。和嫌疑人倒是聊的火热。几个矛盾的地方,比如定位到黎世达因为他打电话咳嗽,推测那几天请病假,检查上班记录,那几天他确实病假。结果赖在餐厅听到黎打电话威胁咳嗽。他不是那几天病假?犯人都可以装个追踪app,hk警察的追踪能力弱的连死者死前去过哪里,接触了谁都没有。明明是个弱智犯人临时杀人,结果硬是什么都查不出来,搞的高智商犯罪似的。
结局简直太lame了 什么鬼
谭俊彦竟然在这部剧里变帅了,正装太加分了,陈山聪的表演依然很精彩,也很帅,林师杰的正装竟然也有点帅,何远东还是那么可爱,终于又看到黄智雯的剧了,感觉她演技超好的,却一直不被TVB力捧。
15集前五星,19集前四星,20集三星。
TVB现在真的很小有这种猜不到下一步剧情的剧了,而且只有20集,短小精悍,基本没尿点,演员还养眼,挺推荐的
比不上当年的《天与地》,后期走向无趣。
三星半。起初以为是低配版《天与地》,实则完全不同。《天与地》主要讲的是歉疚,本剧主讲的是恐惧,毕竟被杀死的人身份不同,一位是好友,一位是对立的小混混。1-15集悬疑反转的节奏还不错,后5集就完全乱了,节奏乱人设崩,表演也以嘶吼咆哮居多,最终草草了事。
这是对今宵大厦的侮辱。
呃,病态了病态了。我还是要说一句,陈山聪真的可!!!
烂尾
我艹,烂尾了!编剧搞什么啊?最后5集,还不如高中生水平。大结局,阿一无拿拿就甘挂左,可以更假点嘛?佛了!!!
剧情精彩紧凑,虽然不喜欢后面5集男主黑化,如果停留在15集多好,最喜欢的还是sam决定不被阿娣他们威胁时,还是个正直的人。后面5集的发展可以理解,教化意义很明显了,心疼一下阿一,完全就是为了让sam回头的工具人啊,想抗议为什么非要让他死,然后自己可以解答,就是为了产生让sam震撼悔悟的效果,亲手误杀自己的好兄弟。一生好嗑的,特别是阿娣威胁sam做假账,阿一说这样会害了sam,真是窝心。就是女主知道真相时的反应确实不够到位
看了第一集,感觉有点像《天与地》的故事架构。但是从第一集来看,情节的密集度比较低,人设不是特别鲜明,暂时没有继续往下看的打算。但是吧,比《法证4》要强。时隔三年补完了,蛮好看的,立意也不错。不过这个案子,很像法证2Sam和Ivan那个混混的案子。
【劇透警告】【劇透警告】【劇透警告】開篇就埋下一個倒計時為18年的定時炸彈,18年後陸續炸出了當年事件的關聯人員。全劇緊湊懸疑,15集開始Sam的IQ開始下降,20集IQ降到最低,阮Sir設局引他去廢校逼問時,明明可以把所有罪名推給真正的兇手賴國明,Sam反而把賴國明的罪名全部往身上攬,不過也符合Sam這個角色的偏『聖母』設定,如果是一個暗黑型角色,夜神月或郭晉安部分角色,結局肯定爆炸逆天,用計謀脫罪,玩轉司法界,騙過全世界。
剧今年来说算很可以了虽然不算巅峰但是希望大家还是一起举报一下那些打低分胡说八道的
烂尾的剧情!前面十五集可以打高分,后面的剧情太狗血,为了个非法处理尸体罪,自己都在前面说到,要去自首,想必是其言也善,后面却画风突展,要背负更多人命!
绝对是谭俊彦的翻身之作。难得有一个如此适合他的角色。相比起《救妻同学会》,相似,但差了点紧凑。如此多的人物线索,焦点切换却过度照顾师奶。浪费题材。寄望不烂尾。
感觉一股老朽口臭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