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拉
Yella,耶莱(台)
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主演:尼娜·霍斯,大卫·史崔梭德,辛纳克·勋纳曼,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巴尔巴拉·奥尔,克里斯蒂安·雷德尔,Selin Bademsoy,Wanja Mues,米夏埃尔·维滕博恩,马丁·布拉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07
简介:女会计师耶拉(Nina Hoss 尼娜·霍斯 饰)遭遇生活危机,与具有暴力倾向的丈夫本(Hinnerk Schönemann 饰)离婚后,她在汉诺威阿尔法飞机厂找到一份新工作。在启程的当天,渴望赢回前妻的本上门纠缠,坚持送耶拉前往火车站。路上,两人发生激烈争吵,激动的本撞断桥栏,将车开进河里。 爬上岸的耶拉不顾湿..详细 >
[4+]
寓言味道很浓。人两次不能跨过同一条河流,所有的机缘巧合都是宿命。
芭芭拉前奏曲。整个故事导向可预知,所谓的幽冥影像顾头不顾尾。
佩措尔德家是不是有一本德语聊斋。
聲效運用得妙,大概是後來的《Undine》的雛形?雖然Yella比Undine更不幸
一不感冒经济,二对德国社会丝毫不熟悉,与至于在我看来,影片就是一个女性不仅在现实中,甚至在幻境中都被不同身份的男人欺骗,又一部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消解了对影片的理解与喜爱。
Undine的前奏。尼娜霍斯是葆拉贝尔无法取代的… #补标#
用瞬间的回忆重塑。
曾经被排斥在外的客体借助错乱的幻境走向新世界,阵阵涟漪吹动着经济泡沫,资本的亡魂如死神般冰冷随形,所有人都在桥前绝望喘息,等待借力渡河,但成功者其实寥寥无几,剩下的不过是又一次走回湖底慢慢停止挣扎。
难怪红衣到底
4.5 美妙。像是将人突然抽离开沉溺于悲怆的梦境,迎接着注定死亡却豁然明了的现实宿命,如贝多芬的月光般寂冷荒凉。佩措尔德在静谧湖面下翻腾着炽烈细腻的私密情感,再次提炼出一曲精简隽永的女性伤痛史,在他的电影里,历史总扮演着过去纠缠不清的幽灵,而未来则是可怖的幻觉设想,影像极具释义魅力的缘由不仅来自于高度集成化的景观隐喻,更体现在僵硬且坚固自然表象下被不经意间瞥见的柔韧身躯。尼娜·霍斯则是神赐的演绎,溃缩进怀抱的惊恐,和刚刚落水后便身处命运列的她一样,我们对其的所有的赞美最终都湮灭在消逝的虚空,和阿萨亚斯同样用幽灵般运动的摄像机视点抵达现代爱情剧的归宿与核心——“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新自由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所破坏的社会中,这些人物是对世界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一种反应,试图让失去幻梦的世界再次恢复魔力。”
佩措尔德的匠气剧作已有初形,尼娜霍斯的演技气质无人可比
看来佩措尔德很钟爱“水”这个意向,水像一面镜子,通过耶拉在追求经济独立道路上内心的转变,折射出当代女性追求自由之路的过程中对内与对外的困境。而水本身又是无形的,如同现实中的经济泡沫无法掌控,所以不论是内心失衡还是外力冲击,最后都只会被水淹没。尼娜·霍斯表演大赞~
长于某一时刻的聚力设计,Yella由一个一个瞬间拼成,但处理过渡时段太差了,不免为消耗品。
get到了尼娜·霍斯身上那股不尴不尬又神秘的气质。
没想到温蒂妮的概念这么早就有了。这是佩措尔德叙事最不绕弯的一次,除了没看明白男投资人工作的具体逻辑之外,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虽然还是设置了障眼法,就不会那么令人分心,而且这次声音十分抢眼
最后导演才告诉观众,前面所有的情节都是不存在的。耶拉其实早死了
现实的困境,不管怎么逃,都会回到同一条河中。
结尾神来之笔。女人选择男人,男人选择世界。耶拉展现出冷静和能力,却也没换来资本的青睐,因为代价必须是良心,道德,欺诈。想逃出生天,去往充满希望的新世界,却是一场梦
诡异的故事。不大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