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如柴

To the Bone,瘦骨嶙峋,深刻入骨(台)

主演:莉莉·柯林斯,基努·里维斯,卡丽·普雷斯顿,丽贝卡·肯尼迪,阿兰娜·乌巴赫,丽亚娜·莱伯拉托,凯瑟琳·普雷斯科特,莉莉·泰勒,布鲁克·史密斯,瑞塔·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骨瘦如柴》剧照

骨瘦如柴 剧照 NO.1骨瘦如柴 剧照 NO.2骨瘦如柴 剧照 NO.3骨瘦如柴 剧照 NO.4骨瘦如柴 剧照 NO.5骨瘦如柴 剧照 NO.6骨瘦如柴 剧照 NO.13骨瘦如柴 剧照 NO.14骨瘦如柴 剧照 NO.15骨瘦如柴 剧照 NO.16骨瘦如柴 剧照 NO.17骨瘦如柴 剧照 NO.18骨瘦如柴 剧照 NO.19骨瘦如柴 剧照 NO.20

《骨瘦如柴》剧情介绍

《骨瘦如柴》长篇影评

 1 ) 影评

对星二代Lily路转粉,小姑娘确实颜值演技均在线,尤其是称体重那个细节,知道自己不能再轻但看到数字变小就忍不住开心得意简直还原得惟妙惟肖。

患厌食症的成因多种多样,如何治好才是hard core,不是说萌萌站起来就万事大吉,所有的坎都得自己面对自己跨过,与其去批判追求skinny的主流审美观批评家庭的疏忽,还不如脚踏实地的琢磨下如何解决。

全片的立意和三观都很正,虽然会有很多骨瘦如柴的镜头,但整个色调偏暖始终都暖意融融,并不觉得凄利骇人,扣掉一星因为结局反正太快。

 2 ) 用身体与世界抗争

关爱心理病患者的影片有很多,精神分裂、抑郁症、失眠症,各种千奇百怪的病症层出不穷。

但讲述厌食症的电影还真是没有,在这点上[骨瘦如柴]可以说是抢到了先机。

再加上莉莉·柯林斯为了演戏不惜减重的出神表演,为电影增色不少。

20岁的艾伦生活在一个破碎家庭中,父母过早离异,母亲出柜无暇顾及其感受,艾伦将全部激情寄托于自己的艺术学业中。

她的作品感染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一位普通女孩,但后者却因这种“感染”自杀身亡,艾伦身心遭受巨大打击。

从此,她开始患上厌食症,古怪的她被送进康复中心进行治疗,在那里她逐渐获得新生。

在聊到[骨瘦如柴]这部电影时,我们首先要清楚厌食症到底是什么?

它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它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

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属于精神障碍。

极端的厌食症会出现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问题,如女性出现闭经。

严重患者会造成死亡,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诱发感染、自杀等。

电影中艾伦患上厌食症是对个体无法选择生活的反击。

这种反击与[搏击俱乐部]中患上失眠症与精神分裂症的杰克并无出入,他们坚信自毁才是正解。

因此,厌食症患者在进食后的催吐行为就是通过身体与外界进行反抗。

电影中的艾伦曾经是众人敬仰的偶像,这些都是源于她的才华,他们爱的只是自己眼中的艾伦,艾伦清楚其实没有人懂她。

若想让自己在生活中觉醒,就必须保持清醒,饥饿会带来生理快感,它让你忘却困乏,极端自律,比起平常人更容易成为精英。

“Keep hungry!

”这是乔布斯的经典名言,也恰好补充了这种所谓的“精英论”。

艾伦的情况只属于厌食症群体的一部分写照,更多的女孩会患病是源于社会中的歧视。

无论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还是生活中的普通女孩,她们的高矮胖瘦都会遭到别人的品头论足。

这就造成当下社会形成一种对“病态美”的畸形渴望。

减肥中的女孩每次进食都以计算卡路里为标准,每一种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指标倒背如流。

进食后要不惜一切代价消耗体内卡路里,这让她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对于厌食症的真实写照成为本片的最大优点,导演将镜头聚焦在常人忽略的群体中,在这一点上电影是成功的。

虽然[骨瘦如柴]的前半部分过于温吞,剧情平淡如水,但最后一刻终于发力。

康复所内怀有身孕的女孩因为过分催吐最终流产,这让艾伦彻底绝望,她回到母亲家寻找慰藉。

母亲告诉她有一个很原始的方法可以弥补两人多年冷淡的母女情,母亲要像初生的婴儿那样喂食艾伦,将她揽入怀中。

早已成年的女孩要与母亲回归哺乳期的状态,那一幕戳心了。

进食这一举动变得不再简单,它包含艾伦生活失意的最大诱因——母爱的遗失。

此刻,当她再次“回归”母体,她可以像初生婴儿一样安逸的生活,并再次回到原点,从零开始。

 3 ) 饥饿使人快乐

厌食跟暴食有时候仅一线之隔,可为什么不让莉莉柯林斯增重成大胖子去演一个暴食症患者而是即使你骨瘦如柴我依然也觉得差不到哪去。

影片有一句话很对“没有最瘦,只有更瘦。

”切身体会,当时减重减得已经相当病态,我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会不来姨妈会脸色变差已经不重要,瘦才是王道,那些说着你胖点好看胖点可爱的人都是心谋不轨。

即使你也清楚只要运动也还是可以吃的,但总想着那我不吃还运动,岂不是瘦更快?

因为当你摸着扁平的小腹,真的会由衷的自豪。

可没有人会看到你累死累活的做有氧无氧,看到你因为晚上吃了一颗卤蛋站在路边狂吐,看到无论吃什么都想着碳水脂肪热量,能替你感受因为无法拒绝的social吃东西时那种简直想自杀的罪恶。

也会想着,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减到什么样子才肯放过自己。

转眼又觉得可能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或许就没那么痛苦了。

谁都知道饿不好受,但我停不下来。

 4 ) 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当镜头定格在Eli脸上淡淡的那抹微笑时,我意识到,电影已经结束了。

To the Bone,一个关于Eating Disorder(进食障碍)的故事,它比较真实地还原了一个进食障碍患者的挣扎与选择。

对于一个也曾经受过ED困扰的人,观影之后,心潮难平。

故事里的女孩Eli喜欢画画,颇有几分才气,是一个开Tumblr的小”网红“,一个Rexie——患有Anorexia nervosa(神经性厌食症)并以此为荣的人。

浓眉大眼,皮肤白皙,身材纤细柔弱,穿着宽松的衣服,为人直率而随性,带着有些刻薄的幽默感。

她有进食障碍者熟知的种种行为模式:对所有食物的卡路里倒背如流,吃饭时用刀叉挑挑拣拣却不往嘴里送,无事时便做大量的仰卧起坐以至于脊椎上出现淤青,身体也因为缺乏脂肪御寒而长出厚重的毛发。

家里人都对她无可奈何:生母选择把她送到父亲身边,而父亲却长期忙于工作,继母又是个不善于倾听和理解的人,只有异母姐妹Kelly能与她交心,但她同样难以理解Eli厌食的原因。

其实Eli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陷入厌食之中,她只是突然地就选择这么做了。

在她儿时受到母亲出柜、家庭瓦解等种种打击之后,厌食成为了她的救命稻草,一种保护机制。

她通过牢牢地把控住自己的胃,来重获对于世界的控制感,又用一种自我封闭的无所谓姿态,妄图保全自己不再受到情感的伤害。

当外界的压力不堪重负时,对自身的克制或是折磨成了唯一给予自己掌控力的选择,那种无法停止的进食或是无比苛刻的断食能带来难以言喻的成就,因而变成了一种让人上瘾的行为。

ED的表象是对食物的偏执,而在更深一层上,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对现状麻木,能通过对另一件事的偏执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运行Threshold自救所的医生Dr. Beckham是一个意义疗法的推崇者,他希望通过帮助每一个人寻获生活的意义,获得战胜ED的勇气。

他对自己的事业无比热情,对患者也无比尽心尽责。

在第一次与Eli见面时,他便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的要求:”我不救那些不想活了的人。

“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试探和刺激。

他想用这样直白的话语触碰Eli为自己营造的保护壳:在那一块小天地里,她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她享受着虚幻的、麻木的安全感,却刻意忽略了周围人因此遭受巨大痛苦,以及自己的身体正在一天天地枯萎的事实。

Eli应战了,她答应来到Threshold,却仍把自己保护在坚硬的外壳下,不让旁人靠近。

只是,那些朝夕相处的人与她的家人不一样,她们同样受ED困扰,也有着不幸的家庭和悲惨的过去,彼此之间有种惺惺相惜的懂得。

他们一起吃饭,鼓励怀孕的Megan进食,并为孩子的成长而喜悦;Anna为Eli每天疯狂做仰卧起坐的行为保密,她也对Anna的催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ony瘦弱得需要导管以维持生命,于是每一个人都努力照顾她的情绪;还有那个充满康复热情的”拉拉队长“Luke,每天都用言行为大家打鸡血。

有时候我们的确可以被身边的别人鼓励或者拯救。

就像Eli在Threshold慢慢体会到的那种温暖的包容感,她感到被理解,以及被爱。

她有些挣扎,因为这种短暂的安全感,而那个包裹着她的外壳,也正在一点点松动。

但其实,来自环境的推动毕竟有限,没有人能一劳永逸地替你解决问题。

那些帮助都只是外力,它们即使有效,也只是短暂的。

很快,生活便发生了改变,Megan痛失婴儿而离去,Luke也与Eli不欢而散,她的体重再度跌破下限,离插导管只剩一步之遥。

Eli坐在沙发的对侧,麻木地说:我不知道生活有什么意义。

她第一次吐露出了自己的心声,那种年少时被过多变故打击后所陷入的”存在之虚无“。

而Dr. Beckham也坦诚地告诉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此刻无从知晓。

我想,他原本想说的是,当生命这场电影完结之前,我们并无法断言它的确切意义。

更进一步来讲,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

我们应该接受生活的质问,思考自身,并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去选择正确的行动。

但彼时陷入自己的情绪当中的Eli无法理解这层意思,她以为Dr. Beckham有意轻视她的痛苦,于是愤怒地说道:我知道我现在正处于谷底,但你应该教我该怎么爬起来!

而Dr. Beckham则直截了当地戳穿了她的借口:你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别再等待生活自动地好起来,也不要盼望谁会成为拯救你的英雄。

其实你足够坚强。

只要坦然面对这一切,对自己负责,你可以拥有很美好的人生。

Dr. Beckham很聪明地用言语推了Eli一把,让她终于因为情绪的失控而突破底线,自由落体。

在心理防线崩塌的同时,她的保护壳也摔得粉碎。

Eli坐车回到Phenix寻找自己的母亲,带着自己遍体鳞伤的内心和瘦骨嶙峋的身体。

在深夜的小屋里,母亲第一次向她承认了自己的愧疚,而Eli也终于抛开了自欺欺人的保护罩,真实地触碰到母亲对失去她的恐惧和痛苦。

她们相拥而泣,Eli像幼时一样蜷缩在母亲怀里接受她的喂养,失声痛哭,将自幼压抑的失落和无助全然宣泄。

这是第一重的觉醒。

夜里,在严重的营养不足带来的虚脱和幻觉中,她摇摇摆摆地爬上山坡。

恍惚间,她似乎坐在了一棵生机勃勃的绿树上,Luke亲吻着她的唇,告诉她,她的美丽令人目眩。

在这无比美好的欢愉中,她低下头,却看到了另一个躺在地上瘦削垂死的自己,那苍白的身体干瘪而没有生机。

“You did not fondle the weakness inside you though it was there.Your courage was a small coal that you kept swallowing.”她大惊失色,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

当她从脱水的剧烈干咳中醒来时,她不由自主地摸着自己的脉搏,由衷地庆幸道:真好,我还没有死。

这是第二重的觉醒。

而最后的觉醒,则是在她终于回到家中,与迎接自己的继母和Kelly拥抱时。

她紧紧揽住了眼前两个至亲之人,喃喃地对她,也是对自己说着:我会好起来的。

是的,Eli会好起来的,因为她做出了选择。

不是因为过去受过的伤害不再困扰内心,也不是因为周围人的包容、支持和关爱的触动,而是因为她终于选择踏出画地为牢的小圈子,直面自己的生活,并为自己负责。

关于意义治疗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曾提到: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换而言之,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就像Dr. Beckham在一次餐会中说的那样:“坏的事情的确会发生在生活中,那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如何去面对。

这听起来像是一种愚蠢的自欺欺人,一张空头支票,但其实却是根治”存在之虚无“的良方。

找到生命之意义有三大途径,第一是从事某种创造性的工作,第二是体验某种事情或者真心地爱着一个人,而最重要的则是第三个——即使处于绝境,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

蜷缩在ED的牢笼里,期望通过食物来麻痹自己的感官,而无法正视当下的困境,是很多人挣扎的根源。

我们深陷于存在之虚无中,难以自拔,就像当初困扰的Eli,即使清楚地知道这所有的道理,却仍然做不到改变,非要等到自己坠入无尽深渊,磕得头破血流,方能真正觉醒。

当Eli重新步履坚定地回到Threshold,深吸一口气,走向迎接她的Dr. Beckham和Luke时,故事戛然而止。

没有多余的笔墨描述她最后是否走出了ED的阴影,就像生活,永远给予ED患者一个敞开式的结局。

是否想要走出阴影、直面人生,完全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取决于你敢不敢迈出那一步,重新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于我而言,想清楚整件事来龙去脉,已经是后来的事情了。

我只是在某一天的清晨醒来,看着晨光透过窗沿,突然发自内心地感激自己的生命,并想要好起来。

不是为了当下我无法看清的生活的意义,而是因为我从心底相信,生命本身必然存在意义,而我的选择决定了我日后是否有机会亲手编织这故事的结局。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而我只愿听到,有一天你对我说,你终于昂首撑起了沉沉的痛苦之冠,你步履坚定地踏过那个旧日的自己,张开双臂,拥抱这宛如新生的生活。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5 ) In a favor of Art

It's clear that the director, Marti Noxon, has a certain affirm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since one of the patients group scenarios is dealing with the globally well-known art installation, Rain Room; and the scene shows great amount of romantic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and experience this type of art.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things for me to watch this film is that I can see a undeniable fact that contemporary art does have an existence and aesthetic value, and potentially a social value in some modern directors' eyes.Through one of the characters' voice, we are informed that Rain Room is not just a show-stopper; there's something inside the installation silently speak about the simplicity and profound existence of living for a human being. Those raindrops are artificial, same way as some daily routines for keeping us alive, for instance, breathing and eating. They are too easy to be ignored by most people because they are neither political, nor aggressive; they are silent and fragile. However they are more emotional and essential than most of things we do everyday and talk about in real life. The lack of attention in those types of gentle-voiced issues in today's society is a real problem; and that is the reason why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a movie about eating disorder. And it feels quite right for the director to use Rain Room to deliver the message that for certain people keeping themselves alive is an effort-taking experience. It is a fact, a sad fact; but not a ultimate desperation. Life is beautiful if you can stretch your hands out to reach those soft raindrops.At the end of this movie, we enter into Ellen's dream about her own death. The scene of her wearing a white dress in front of a western-style tree resonates loudly of Cindy Sherman's Untitled Film Stills #43. Their compositions are almost exactly the same. It also feels right to me of picturing Ellen's dream in this way, since in this movie her character is portrayed as a visual artist who holds some quite depressing ideas. I'm not saying that Cindy Sherman is depressing, but we need to admit that her artwork certainly shows some dark sides of our modern life, which made her work worth looking.

 6 ) 和解

Tell me why we are here.Because we are alive.从传统角度来说,netflix出品的这部电影《To the bone 骨瘦如柴》挺对得起豆瓣的分数:6.9。

我能理解分数不高的原因:故事过于简单、平淡,不够扣人心弦、难以引发共鸣,甚至结尾都过于简短,显得草草收尾。

高潮掀起的有气无力,主角觉醒的有点莫名其妙。

我理解的饮食紊乱问题,以至推广到大众性心理问题,都跟与自己内心和解的过程相关。

我们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们找寻不到意义,我们的自责,我们的自我怀疑,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惧怕,我们对他人的失望,我们对不被爱的执着,我们难从他人的爱、肯定和支持中汲取能量。

我们的痛苦,多半是跟自己过不去。

执念太重,和解无门。

每个人抗争与应对的方式都不同。

面对母爱的缺失(出生后缺少亲密接触、母亲出柜和父亲分开、母亲因为她的厌食症崩溃、母亲害怕面对她的问题而选择把她抛弃、居家搬迁凤凰城、母亲组建新家庭有了新的美好的生活……),主角的对策是不吃饭、变瘦、极端否定自己的价值。

爱的缺乏,让人不免一再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配,不配,那我变得好一点会不会就配了。

为什么觉得变瘦就是变得好一点?

因为这个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价值标准太深重。

你是女人,你要保持身材和脸蛋的美好,你要确保自己的可观赏性。

以瘦为美,你要美,你要好看,你要瘦。

这样你才会被人喜欢,才值得爱。

这是主角给自己找寻的solution,然而面对类似问题,solution有很多。

每个人的想法和内化方式都不同,加以外界不同的契机和刺激给予不同的催化,得到了可能是愤世嫉俗、可能是嫉妒敏感、可能是仇视社会、可能是暴饮暴食、可能是自暴自弃、可能是情感淡漠,不同的solution。

能与本片产生共鸣的人群可能是与主角找寻到相似solution的那些人,但无论你的应对方法如何,其实本质都一样。

我们是如何在与自己和解,我们是如何给自己的内心找寻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答案。

同时,我们又是如何与外界、他人达成和解。

接近末尾的地方,主角来到了妈妈的家里,母女俩深夜恳谈。

母亲达成了与她自己内心的和解,坦诚的告诉主角:如果死亡是你想要的,那我接受。

主角也逐渐在与室友、与医生的谈话中,以及最后与母亲的谈话中,达成了与她自己的和解。

放得下执念,有吞得下煤块的勇气。

生活里很多很多事情都是无解的,我们抗争,我们痛苦,在艰苦又漫长的过程中学会放得过自己,与自己握手言和,然后继续活下去。

Because we are alive。

 7 ) Please just try this time.

#TO THE BONE.I feel the same way.I suffer from OCD since three years ago.Every time I try to work,to study or to do somthing that's sort of important,I have my OCD.I am afraid that I do everything wrong,that I am going to mess up everything and people won't like me angmore.I am scared that my family,my friends and people I care about will be sad and suffer.I get panicked to death thinking that there's a chance that they may die because of m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Your courage is a small coal you keep swallowing.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LOVE U ALL.Ev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Eve.:)

 8 ) KIKI、朵一、密子君……这些大胃王背后竟有这样的秘密?

如果你沉迷B站,难免会刷到一两个大胃王比赛的视频,比赛内容如其名,就是指定食物的种类,然后比吃得快。

个人最初接触到大胃王视频的时候,看的大多是霓虹的妹纸们,比如俄罗斯佐藤、正司优子、安吉拉佐藤、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木下佑香等等。

当时的内心os是:咦,为啥我们没有这种类型的视频嘞?

然后呢,你也知道了嘛。

大多数事儿都是不禁念叨,没过多长时间wuli大天朝的大胃王吃播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什么密子君、朵一、KIKI、阿伦、甄能吃……感觉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要是放二十年前,我是打死也不信有人坐在镜头前吃吃饭就能赚到一把迷妹和rmb。

不过相对于钱,我觉得大家更关注的是:为什么大多数大胃王不但有吃下四海八荒的肚量,还拥有苗条的身材?

大胃王能吃在于强大的咬合力&胃的容积,下面是一张大胃王吃饭前和吃饭后的对比图肚子确实大了不少啊

多吃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把胃撑大的,可多余能量的消耗就没那么简单了。

除了天赋异禀光吃不胖的极个别选手,其他人基本上把除了吃以外的时间都用在了运动上,毕竟燃烧脂肪才是多余能量唯一的正常出路。

当然,有人走正道,也就有人走歪门邪道——催吐。

(国内的不少大胃王可都是原来度娘催吐吧的金牌会员)这些假大胃王先是暴饮暴食,然后再通过某种方式催吐,将食物全部吐出,以此省去运动环节。

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长期积累下来不但会损坏胃、食道、牙齿,甚至还会使得人患上抑郁症、厌食症。

虽然镜头前他们风光无限,但镜头之外,他们可能过着另一种秘密生活:对于自身体重的增长已经达到了恐惧的程度,以至于通过各种各样非正常的手段来控制、减轻体重,哪怕他们已经瘦的皮包骨。

比如:精准的知晓每一种食物的卡洛里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记性好,而是说他们仿佛患上了卡路里阿斯伯格综合征:不愿与他人沟通,只对减重感兴趣,不停地重复“吃了多少就必须消耗多少”的刻板活动方式,所以就慢慢记下了食物的热量

拒绝吃治疗药物,害怕因此增加体重

吃进嘴里的东西也不想吞进肚子里,只是嚼一嚼再吐出来:

就算好不容易吃进肚,也要疯狂的运动消耗卡路里,比如狂做仰卧起坐:

甚至就连茶余饭后的日常聊天都是如何催吐:

好吧,其实以上这些并不是偷拍了某位大胃王的私生活,而是来自于影片《骨瘦如柴》:

片中的女主艾伦,正是一位与厌食症抗争许久的老病号。

影片一开始,她就因为态度消极而被劝离了疗养院。

继母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帮她又找到另一家治疗机构,俗称门槛治疗所。

这里的门槛指的并非是厌食症倾向和患上厌食症之间的门槛,而是这些深度厌食症们再往前一步就必须进行插管强制治疗的门槛。

这家治疗机构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它并没有过于严格的管理政策,而是采用了积分的方式,吃饭、做家务、保持体重or增重都可以获得积分,并由此获取更多的权利,比如拥有电子设备的使用权、短期离开治疗所的权利等等。

这种治疗方式似乎效果不错,不少病友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意外怀孕的梅根,为了将孩子生下来,正在循序渐进的给自己增加体重

为了获得积分离开治疗所,正逐渐摆脱厌食的安妮

还有几乎完全从厌食症的困窘中痊愈,想要尝遍Top100餐厅的卢克

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艾伦发现这一切似乎都是假象:想要生下孩子的梅根仍旧不能克制自己对于体重增长的恐惧,以至于在某次偷偷催吐过程中用力过大,导致了流产

看起来积极向上的安妮,实则在积分的同时,利用外出机会疯狂运动,而且经常半夜催吐,并私藏泻药。

还有看起来最正常的卢克,为了自己的舞蹈梦想,不得不不断的说服自己去恢复健康。

这样的行为虽然使他自己慢慢恢复正常体重,但与此同时却是坠入另一种偏执的深渊:

艾伦自己也是一样,因为家庭的牵扯,还有自己的粉丝因为自己而自杀的事情都让她不断地陷入“厌食”甚至是“厌恶自己”的窘境之中。

这部电影的评分不算太高,豆瓣只有6.4分。

不少人把原因归咎于,女主瘦的实在太美,容易起到反向的引导

但不得不说,导演将镜头对准“厌食症”这一类人群就值得鼓励。

虽然我们道听途说了许多厌食症的事情,但并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情况。

在表面上来看,他们似乎是在纠结于吃与瘦

但实际上,这是在生与死之间的犹豫和纠结。

厌食,不过是极力逃避某些事情的一种手段。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救赎从来不是把他们的嘴掰开,喂他们吃下东西;而是让他们逐渐放开自己面对那些曾经逃避的问题、逐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而除了这些厌食症患者,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安排也很有意义。

一个话多但实际人不错的继母

她不断地责备艾伦生母对于艾伦的抛弃,同时又和继女小心翼翼的相处,并用尽自己的方式接近、试探她。

一位曾经精神崩溃的生母和她的同性恋人

她们自己就已经自顾不暇,对于生病女儿的颇感无助

还有继母的女儿,艾伦的妹妹

她把她当做亲姐姐,希望艾伦能够永远活下去,能够真正做一个像样的姐姐,而不是让人回想起来只有晕倒、住院、犯病这些可怕的词汇。

当然,还有那位一直被提及却从未现身的父亲。

虽然现实中患者们不一定有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但这些人物的关系与特征却让一切显得十分真实。

尽管原生家庭已经四分五裂四分五裂,但家庭关系中的每个成员都深爱着艾伦,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帮助的她,想要将她拖回正常人的生活。

但如同上文所说,除了自己没人能解开这道谜题,有时候太多的爱反而变成了累赘。

影片以此,又一次描绘了厌食症患者们的绝望又渴求的心理状态。

其实看了这么多,你也知道了,这些假大胃王们不过是我们文章的一个的噱头,真正的厌食症患者显然与其截然不同。

希望你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能对这个群体有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了解。

 9 ) 节食的根源各有各的不幸

大二的时候我节食。

几乎和电影中的厌食症们状态一样。

保持饥饿才能获得安全感,多吃一点都让我无比难受。

幸运的是我还没有那么极端,还会偶尔想要吃些美食。

我节食的原因是我那狗娘养的男朋友总是嫌我不如他前女友苗条。

我甩了他然后在暑假瘦了二十斤,我相信我变得更好多多少少加重了他被甩的痛苦。

后来一段时间我好像得了暴食症,但是我战友们和我一样,到了部队之后食量几乎不像是个人类,体重暴涨令我每天都感觉十分煎熬。

我们那个部队选拔是看脸的,肥胖使我走样,我明显感觉参谋长看我的脸色都变了,那些首长关于我长胖了的议论从没让我变得麻木,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就像Ellen无法控制拒绝卡路里一样。

旁人都说"I can't understand, It's such a easy thing, just to eat or not to eat."但是我想说,真的,那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反正新兵一年里,我一直挣扎在一种失控的感觉里,辗转煎熬。

那时候我男朋友不远万里到部队看我,拖了关系争取到了十五分钟的见面,我却因为自己胖了企图拒绝,他托人带给我一个字条,说:“如果你仅仅因为自己胖了不愿意见我,那真的令我惊讶。

”后来快退伍的时候我开始减肥,我觉得拥抱自由这件事给了我希望和信念。

尝试过四个月的全素,没有蛋奶的vegan。

尝试过十天断食,外加八千米慢跑的运动量,我清楚记得第三天我感觉轻飘飘,又晕乎乎,那也坚持下去了,到了第十一天,执行任务的时候担心自己出闪失,小心翼翼吃了些饭。

最近一次节食,我把假想敌的照片打印出来放在显眼的位置,当我想吃东西,意志力薄弱的时候,瞄一眼我就满血复活。

后来我打败假想敌得到了男朋友,之后却发现,我的假想敌真是个傻逼,居然把这么一个渣男当宝,而我也是傻逼中的战斗机,跟这么一个低质量情敌为一个渣男较劲。

然后我又甩了他,同时也放弃了节食。

经过几轮和自己身体的沟通磨合,现在将体重控制在了九十六斤,放弃更瘦的想法,163 by the way。

这似乎和电影里Ellen患厌食症的原因不太相关,anyway,节食和厌食的原因各有不幸。

我不是要说一个减肥成功的励志故事,现在我可以接受自己再长点肉,看上去气色红润又有点暧昧的身材,我认为很鲜活,很有……人味儿。

那些为爱减肥的女同胞们,我想说,我不反对节食减肥,如果你们瘦下来了,You deserve better, 恭喜你可以换男人了。

如果你们没瘦,just fuck it,嫌你胖的男人老二很出色还是怎么的,为什么跟着他们的思路走。

结尾丧一下,电影里也提了,life is always this hard,有时候什么都没意义,瘦了也许也不会得到全世界,你丑、懦弱、愧疚、不幸,真的不是因为体重。

Thank god,我没有得厌食症。

 10 ) 你得避一避阳光,你都要晒干了。

我几乎是含着泪看完了整部电影,在结束以后哭的不能自己。

曾经我也在短时间内体重急速下降,脸颊凹陷,仿佛老了十岁,而我的家人却是质问我是不是偷偷背着他们去做了医美。

那时候我不需要吃东西,没有饥饿感,没有困意,整宿整宿地失眠,只睡两三个小时也能够一整天保持清醒,对外界的一切感知都格外清晰,却没有人知道你出了什么状况。

我必须得承认,像影片中的伊莱一样,我喜欢那种感觉,我感到兴奋和沉默,冷静,抑制。

只是并没有到那种必须催吐,疯狂运动的地步,我只是吃不下任何东西,直到我意识到再不吃东西可能会影响我学习的时候,我才每天点一顿饭,吃两口,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我感受不到生命的流逝,但我害怕流逝。

电影中伊莱的妈妈说:“如果死亡是你想要的,我接受了,但我爱你。

”而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我的父亲对我说:“你不需要功成名就,也不用出人头地,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你平安,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那一瞬间,如同伊莱起死重生一般似的,我释然了,我庆幸,我还活着。

我去接受生活,接受世界,接受他人对我的关心。

甚至在出现我的卢克的时候,我接受了他的靠近,即使他最后也还是离开了。

他们把我从泥潭中一点点拔起来,不,应该说我选择了伸出手,好让他们抓住我。

伊莱也是,最后她伸出了手。

我能够接受这个世界上正常人的比例大大高过于我们,所以即使对6.8评分感到失落,我也只能给上五星,表达我对它的敬意。

因为影片直击我的内心世界,仿佛又让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而我可能天生残留着一些病态,还想着再回到这种状态。

或许明天?

或许后天?

或许更久以后了。

最后我想说,如果不能接受我们的想法,也请做到尊重,你改变不了我们,也救不了我们,唯一的办法,只有自愈。

多一点善意,也许就是给我们多一点活下去的理由。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仅个人看法,如有异议,恕不接受反驳。

《骨瘦如柴》短评

她的进食障碍是一种自我惩罚。那个死去女孩让她惭愧,所以她需要维持那个女孩喜欢的她。还有,她原本以为自己不会死亡。不过本电影似乎没讲清楚她最初进食障碍的原因。

4分钟前
  • 🫧
  • 推荐

没法共情可能因为我是胖子

8分钟前
  • jgdxghfs
  • 很差

矫情……看不下去了

9分钟前
  • 机器人🤖大菜
  • 较差

哎我的妈,真是要了我的命了。看完这个电影我连拿根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Lily Collins演Eli没少遭罪啊,瘦骨嶙峋的她看得我浑身都疼

10分钟前
  • 妙妙
  • 还行

三星半,关注厌食症群体,仅这一点就足够吸睛,尽管过程并没有预想的那样跌宕起伏。开拍前导演对Lily讲不必要减重,但为了融入角色她还是在营养师的辅助下减去不少体重,因此也才有了片中骨瘦如柴的视觉效果。而导演和莉莉·柯林斯本人都曾有过厌食症经历,因此看似平平的剧本其实非常具有可信度。

15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很多女性都应该看一下,无论胖瘦,最重要的是爱自己

18分钟前
  • 刘馍馍
  • 还行

开V8大G的富人子弟,人道主义的自我意淫。三流表演,三流演员,女主的脱水表演,相比于拿过奥斯卡的那三位的敬业程度,妥妥的花瓶,面瘫。ps基努为什么老是接这种这么怪的片子。

21分钟前
  • 星虫
  • 较差

某些美国独立电影臭毛病的集中展现:说教、肤浅、敷衍、啰嗦…毫无电影感,当科教片来拍算了。

26分钟前
  • Jeannels
  • 较差

看前面莫名其妙内牛满面 那种吃一口都害怕自己变得又丑又肥没人爱的感觉太真实了 题材挺好的 不过女主因为什么厌食 家庭吗?最后是亲情和其他人对她的爱唤醒她进食?剧情有点飘 3.5 整体评分有点低

30分钟前
  • xxxxxcoral
  • 推荐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莉莉同父异母的妹妹是怦然心动的女主(后来去查了不是同一个人,但是真的好像),继母是邪恶力量的跑龙套hunter, 治疗师基努里维斯串个场,治疗中心怀孕的患者是美剧良家恶女的女主,治疗中心同时接受治疗的在床底放呕吐物患者是皮囊里面双胞胎妹妹。剧情女主厌食症+抑郁症,妈妈是同性恋狂躁抑郁症,继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哔哔个没完总的来说是一位称职的好继母,女主在剧里评论继母“你知道鲨鱼得不停的游泳,否则就会死,说话对于她就是这样”;🎬那些不好的想法阻碍你去体验一切,包括一切好的事物,别等着生活变得容易,别再指望会有人来救你,你不需要再多一个骗你的人,不是所有事情都合乎情理。如果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没有一样是好的,千万不要让自己堕落,一定要靠自己。

33分钟前
  • 没戴眼镜听不清
  • 推荐

表演剧本都很棒,但更重要的社会意义,让观众了解并理解患有anorexia的人及其家庭的经历

35分钟前
  • muahaha
  • 推荐

又长又臭又无聊

40分钟前
  • xacidbrain
  • 较差

姑娘们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啊。瘦真的有那么好吗。胖就一定不好看吗。2018.01.11

42分钟前
  • miss。miss.
  • 还行

可以算作半纪录片一样的电影,电影本身一般,但进食障碍患者会特别有共鸣。在女主混乱的生活中食欲是她唯一有能力掌控的,好难过。

45分钟前
  • Dawnaif
  • 推荐

建议不要边吃饭边看,感觉吃的东西堵在胃里,消化不下去。以及认清一个真相,没有人可以帮你走出泥潭,以及凭自己无法改变别人的糟糕现状。

49分钟前
  • Cherry 桃
  • 推荐

看莉莉柯林斯瘦弱的样子想到我自己...

50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较差

lily绝世美颜

52分钟前
  • 开开!
  • 还行

存在主义宣传片

56分钟前
  • 燕麦拿铁走冰
  • 力荐

看吧 现实中真正的比这个 对不起 我要用丑这个字 为什么要拍出颓废的美感?

60分钟前
  • 奇小一
  • 还行

为什么豆瓣上这电影分这么低?

1小时前
  • 新source使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