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儿差点被一个名字毁了。
看完全片每个人都能发现,故事其实和前男友没什么关系,主要讲的是两个女主,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台版的翻译——《老娘也要当间谍》。
好莱坞喜剧电影的成功套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虽然全世界到处都在学习好莱坞剧本创作的流程和模式,但我们总在一边学习好莱坞,一边又给好莱坞片打上“没内涵”“爆米花”的认知标签。
依托于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其实很少有电影真正能做到好莱坞的成熟,哪怕是爆米花片,也拍不出好莱坞的味道,推之于全世界而皆逗的包袱,以及能把色情暴力血腥等重口味元素完美柔和进一部喜剧片中的能力,是目前为止其他国家很少做到的。
豆瓣7.1,上映后口碑应该稳定在6.5左右,烂番茄观众喜爱度69%,与媒体评分的49%差距较大,也彰显着这本就是一部能把观众看乐,看爽,但电影艺术性并不足的喜剧片。
看这部《spy》,别带脑子,带着爆米花去就行了,如果不深究谍战片的故事套路和剧情逻辑,单喜剧元素,你真的会看得很爽。
既然提醒过大家不要带着脑子,一定要在观影之前了解一下片子本身的逻辑内伤,不要多问为什么两个普通美国大妞能一路逃脱CIA和恐怖分子的追杀,为什么瞬间就能掌握特工级别的飙车技能,为什么开枪没有后坐力,为什么可以随意在地铁站抢护照没人追究,为什么踢人要用体操,为什么长得很帅的间谍都能不自主得爱上米拉……一句话:主角光环解释一切。
但细细想,其实主角光环存在于任何一部电影中,漫威DC也不例外,《SPY》只是把主角光环强化到一定程度,然后剥离出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超英系剧情——其实普通人也能拯救世界。
没错,从头至尾大多数观众并不清楚那个u盘中究竟装着什么,但这两个邋里邋遢的30岁美国大妞确实拯救了世界,而且从头至尾没有武器,没有特工技能,没有后援,有的只不过是贱+嘴炮。
整部《SPY》的调性像极了小学课文中的总—分—总,开合有秩,严格按照严肃特工片—逗比片—特工片的套路来走。
刚开始,前男友德鲁在中东的一系列特工操作,还真有些《碟中谍》的质感,
但出现在女友屋子以后,额头那个红点,标志着整部电影已经走向了无可救药的逗比属性。
接下来,是两个美国大妞的表演时间。
虽然看不出刻意设置梗的痕迹,但是《SPY》中的包袱都很生活化,很细腻,将嘴炮属性融入到喜剧氛围中,完全没有《李茶姑妈》那种尴尬。
比如奥德丽前一秒还神情严肃得杀了人,后一秒出门就满街大叫“我杀人了”,
比如姐妹花好不容易开车撞死了追杀匪徒,还要专门下车强行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如上一秒还煞有介事得学人家杰森·伯恩飙车,下一秒抢了手动挡的车都不会开,还开玩笑说这车怎么带着跟棍子(stick 隐晦地指什么大家都懂),
简直是手动挡C照学习宣传片。
《spy》的乐,大多数都是这么来的,甚至片中毫不隐晦地黑了一把CIA,因为摩根煞有介事地给斯诺登打了一个电话,然后解开了u盘密码。
另外,之前我们说过,这部喜剧的重口味,但我又不想把它归到“黑色喜剧”中去,因为影片中的黄暴和血腥,丝毫不影响喜剧效果,也丝毫不让人觉得“黑”,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吧。
开场没有几分钟,就有一个北欧小哥脱裤遛鸟,还给出了正面镜头(国内院线版肯定是看不到的,建议瞅瞅美国原版),片中调侃大多数都和某个大家都喜欢用的人体器官有关系,甚至那个极其重要的u盘,奥黛丽也是灵机一动藏到了自己的某个器官中。
打斗过程中枪爆头,车撵人都是轻的,匕首直插手掌钉进桌子,刀割手指的特写,让这部喜剧片多少带了点R级电影的爽。
笑得爽,看得爽,片子自然也有它的内核。
拯救世界其实只是顺道的事情而已,前男友现男友的间谍身份,不过是喜剧的对冲因素,这些都是情节需要,我觉得导演在《spy》中最想说的,其实是闺蜜。
没错,这是一部没有撕逼的闺蜜电影,唯一的调味料是贱。
摩根对30岁的奥德丽,从头到尾都是调侃的,奥德丽背地里其实也并不是十分高兴,刚开始的生日配对其实看的出来,贱兮兮的生日庆祝方式,贱兮兮的给闺蜜找炮友,甚至贱兮兮得怂恿无路可走的闺蜜出国承担间谍人物,都是这对姐妹花“塑料”的铁证。
但其实,她们用“贱”拯救世界的过程,也是她们用“贱”重塑友谊的过程,整个故事中,她们从刚开始的协作,到之后的独当一面,要说的应该是闺蜜友谊中双方的感情,既应该相互依赖,又应该彼此独立。
一路开车逃亡杀人抢劫,她们都是相濡以沫过来的。
可到后来的马戏团大战,摩根自己处理了俄罗斯女杀手,奥德丽亲手抓了黑化前男友,又独立到可怕。
如果没猜错,前边是情感,后边是人格。
闺蜜是生存危机时可以拯救你的人,也是全世界抛弃你时你唯一可以依赖的人,但同时,你们又相互独立,彼此拥有自己的人格,人总要学会独自处理一些事情,然后才有底气在闺蜜和最好的朋友面前说,没事,有我在。
两个弱鸡加起来,永远是两个弱鸡,两个特工加起来,却是一个TEAM,一个小组,甚至一股力量。
作为普通人,这两个美国大妞能拯救世界,恐怕和这种“闺蜜之力”不无关系。
所以,请珍惜你身边亲近到连你内裤颜色都知道的朋友,吃火锅看电影,别忘了喊上她(他)。
我是那种会给《伴娘》《四十不惑》《假期历险记》《随波逐流》《冒牌家庭》打三星半到四星的人。
本片预告,字幕之后还有一小段,除非是全屏黑底白字才是终结,不要先走。
乌鸦·火堂说原版有大尺度特写,如此看来,国内引进版的确删减了一点点。
我稍微整理了剧情,故事大体上能说得过去。
结论一:Drew是双面间谍,公开身份是CIA,背地里和Highland等组织有勾结,贩卖个人数据图财谋利。
他对于Audrey是真爱,但与某些利益冲突时,Drew会选择在保全Audrey性命的前提下争取利益,例如他派人夺回U盘都要求活捉。
结论二:Sebastian是MISS,MISS与CIA有合作。
Drew在酒吧执行暗杀任务时,爱上了Audrey,那时一起执行任务的Sebastian也对Audrey有好感。
结论三:CIA和MISS暗杀曾经的特工Drew是合情合理,因为他泄露数据,勾结黑道。
情节发展:(部分纯属猜测)(1)Drew带上Audrey去找Highland的Tom和Martha吃饭,商议U盘数据的贩卖事宜;(2)Drew被CIA发现是双面间谍并被追杀;(3)Audrey被MISS的Sebastian和Ruffer审问,被告知Drew的间谍身份;(4)Drew现身,三人被CIA袭击,Drew中枪,临死前利用Audrey的感情,把U盘暂时托付给Audrey;Drew深知以Audrey的渣渣能力,U盘在半路上定能被Highland的人夺回,从而保证U盘不落入CIA或者MISS手中;(5)Audrey和Morgan在维也纳餐厅被Sebastian埋伏,枪战中逃脱后,被Highland等组织的人追杀;(6)姐妹花逃往布拉格,准备在Roger家避难;(7)Tom、Martha和Drew派人在Roger家设下圈套,姐妹花被抓;(8)体操馆中,Nadedja杀人不成,姐妹花被Sebastian舍命相救;(9)姐妹花被带回MISS审问,无果;Sebastian被故意解雇,以便接近姐妹花;(10)姐妹花献出U盘,Sebastian三人在Snowden帮助下解密信息,发现是全球泄露的个人信息;(11)三人似乎是为了送U盘给谁,下榻小旅馆;(12)和Highland等黑道有勾结的Ruffer前来夺盘,被大胖打死;(13)三人解锁Ruffer的手机和邮箱,打算将计就计,一网打尽;(14)三人前往柏林,姐妹花以为是抓住Highland的人,Sebastian明白瓮中要捉的鳖是Drew;与此同时,Drew、Tom、Martha和Nadedja也赶去柏林,Drew打算亲自出马,夺回U盘;(15)Morgan在秋千上杀了Nadedja,Drew杀了Tom和Martha,姐妹花协助警方使得Drew落网;(16)姐妹花入职MISS,完。
Drew在片头没有死,电影倒是为此埋了伏笔,因为在美媒新闻报道中,当天在Audrey家里死的只有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而裸体男Hector被Morgan推下楼摔死。
贾斯汀·塞洛克斯有点神似科林·法瑞尔,萨姆·修汉有点神似锤哥,双女主也是嗨到爆炸,整部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有些梗很常见却依然有趣,荤段子层出不穷,暴力画面也有特写例如割手指,把断指藏在唇膏里简直一绝。
在我看来,全篇最高潮的点在于秋千绝杀!
Morgan和Nadedja这两个在现实生活中受尽冷落与嘲弄的女人在杂技团的舞台上一决高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精彩!
总之,这么闹腾的爆米花电影让人笑到不停,即使俗气也觉得有意思。
很轻松的爆米花电影。
奥黛丽和摩根让我想起末路狂花的姐妹俩,for u,anything。
义无反顾,酷!
俩人变换发色的时候又瞬间跳戏到《破产姐妹》,摩根的父母也是开明可爱的紧,这样的家庭下的生出的孩子才会这么乐观,这么的懂得如何去爱人。
而塞巴斯酱就像《窃听风暴》里的HGX XX一样,叫当局者“清”,旁观的自己却“迷”上了。
塞巴斯酱觉得她有趣,他却一直低估她。
在摩根发出善意的警告时,他说她有点过了。
这句话也戳中了摩根的软肋。
她告诉她:做正确的事,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你一点也不过,那是他们太无聊了。
我为你骄傲。
发自内心的为你的收获而骄傲,为你的喜悦而喜悦。
这才是真朋友。
PS:布拉格好美,wish list。
美国人自黑起来,真是谁都拦不住,不管你是中情局还是MI6,更何况还是一对儿逗比女二货。
虽然看到LIONSGATE狮门影业,我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还是被这对儿满嘴荤段子,敢于自黑和互黑的闺蜜给都乐了。
我相信这翻译已经是够努力了,为了过审多少会过滤掉一些笑点。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标准的好莱坞商业喜剧,故事也很老套,通过一段惊险刺激的欧洲特工之旅完成女主(从来没有完成一件事儿到真正的制服强敌)的个人成长,最终上位升级。
但是其加入特工元素,对于之前经典的特工电影都来了一遍借鉴和改编,比如谍影重重,碟中谍,007等。
其中体操女杀手还算十分抢眼,像极了王牌特工里的刀腿女。
除了这些迷影梗之外,这片子还有似乎那么一些政治讽刺。
不服的是竟然还要黑我DC的蝙蝠侠。
最后吐槽:中国人在外国坐优步也不安全啊。
在给《安娜》写长评的时候,突然想起这部与之对比鲜明的《我的间谍前男友》,所以就想把这一部也评一下。
与《安娜》不同,《我的间谍前男友》没有所谓的空洞内核,导演的定位就很明确——搞笑和动作!
与美艳的安娜不同,这部电影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奥黛丽和摩根,又邋遢又废柴也不性感,特别是摩根,穿得邋里邋遢,做事颠三倒四,贡献了全剧的大部分笑料。
而她们被卷入事件的理由也很荒诞,因为前男友的一个遗物,而且还是在焚烧前男友东西时意外发现的……无厘头的开始,无厘头的经过,连结局也很无厘头!
从女性视角分析,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摩根的成长。
摩根原本是一个几乎每天要跟父母煲电话粥的父母的小宝贝,在欧洲的冒险中,摩根克服了幼年的恐惧,用一场精彩的空中PK,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如果说摩根这个角色是这部电影可爱的存在,那么奥黛丽和摩根的友情是电影的温情所在。
闺蜜这个词,在许多电影中,被刻画成了”塑料姐妹花“,为了男人撕X……但在这部电影中,奥黛丽和摩根一起经历了失恋、冒险、绑架、欺骗……最后一起努力成为了更好的我们,这样的友情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另外,该片的动作戏也挺精彩的,精彩中又带有诙谐,很不错!
那天我记得刚刚结束师门组织的会议,会议准备工作做的不好,结束后被大家被师姐和老师狠狠骂了一顿,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那段时间住在医院附近,舍友去美国旅游,外面刮着大风,我在路上走着买了张电影票,心情不好去看个电影是我日常的排遣方式。
当时去看电影还要坐6站公交车,就为了那个电影票便宜一点。
贫穷的大学生哎。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个俗套爱情剧,谁知确实挺俗套,即使它有悬疑、恶搞因素,看着依然很疲劳,没什么新意,但是确实是个爽剧,看着结局很欢喜,算是如愿以偿了。
就这样吧,这个电影三颗星
本片单就片名来看就是一部充斥着爆米花的电影,一定程度上似乎说明本片并无亮眼之处,但小编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还是觉得本片值得推荐给大家,首先本片如果单看片名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但好在本片全程和前男友没有太大关系,整体是围绕双女主的设定,前男友的出现不是被打就是被杀,所以本片可以说是一部间歇打渣男的双女主特工电影,喜剧和动作在本片中各有侧重,笑点不俗,动作戏也是拳拳到肉,并无任何偷工减料之感,整体剧情的节奏把控和发展都有着出人意料的亮点,一部简单的喜剧片,却确确实实的做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一部电影除了精雕细琢之外,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亦是其可傲立于世之根本,一味投机混迹于世者,可能会跟随着潮流分一杯羹,但其势不长,其运不济,终将被时代抛下。
就本片而言,也许并没有多么大的设定和剧情做支撑,但本片就是在一个平凡的题材之下,将其仍然演绎的有声有色,化腐朽为神奇才会更被世人称道!
穷尽一生追寻的那一抹虚无,死神面前的那一丝不惧的从容,奋不顾身的背后,是一颗无所羁绊的狂妄,奋不顾身的决绝,是否少了一丝该有的迟疑,也许已经是时候回头,毕竟,漂泊并非终点!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诗词里的影院》
诗词里的影院
高贵冷艳的女狙击手问:目标?
买主答:两个美国蠢女人。
杀手用枪镜瞄了整个布拉格广场,发现了至少不下于三对美国闺蜜,都属于真蠢、真蠢、真蠢那种,不得不叹口气转而用其他方式找寻。
这种美式自损幽默我没觉得好笑。
但是女导演硬是把一部乌烟瘴气的萌蠢女闺蜜亡命欧洲间谍游拍成了一部枪火大剧,顺带扯了一把闺蜜信任和自我成长的主题,不得不说,美国电影很喜欢政治正确。
当然,我也喜欢政治正确。
两位女主,一个逗比不靠谱,一个木讷没自信。
简称逗女和木女,木女是一个便利店员,沉闷呆板,两次大学都没读完,她的口头禅是:我什么都完成不了,我很没趣我很差劲。
逗女家庭中产,父母的宠儿,极度不靠谱,口无遮拦,但是很为朋友着想。
两人同样的人际关系失败,事业失败,爱情失败的败犬女王。
木女男友是间谍,留了一个U盘在她这里,被各国黑帮追杀。
木女被卷入抢夺U盘的混战,和逗女一起要将U盘送往维也纳,一路上惊险不断的过程。
当然,前男友才是反派,而且不论电影回忆了多少他们相识相恋的过程,前男友一直是否定木女的,他认为她就是什么都完成不了,极度没自信,没行动力,没用的一个人。
而在惊险过程中相识的特工小塞同学,却是用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木女。
当木女说自己如何如何没用、什么事情都完成不了的时候,他会说,不啊,你很厉害,你能把U盘收藏得好好的,酷刑拷打你都忍下来,比一般人厉害多了!
整个逃亡和误会和反转的过程中,他们二人始终相信对方,肯定对方……当然,电影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爱人。
无论对方在世人眼里是多么的不成功,废柴,败犬,在他(她)眼里总觉得他是对的,有自己的优点。
我不得不想起小时候看的一个外国通话故事叫《老头子做什么都是对的》,老头子去集市卖猪,以物换物,最后不停地换,换回了一袋烂苹果,旁人都说这下你吃大亏了你老婆要骂死你了。
但是当老头子回家后老婆婆热烈的给他一个吻,说你怎么知道我要做苹果派呀!
相处真的不能用理智来平衡。
再回来说逗女,逗女就更糟糕,疯疯癫癫,但是她最后靠坚定的意志力和自信,战胜了女杀手,在自己的人生中打下了第一个哒BOSS,跨越了极为重要的一关。
其实我想说的是,第一,不要看低任何人,人是复杂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不靠谱如逗比女,也有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
第二,予人信心和爱,很重要。
整部电影欧洲之旅画面非常养眼,阿姆斯特丹的小河边的船屋,多瑙河的明净,布拉格的建筑,就如同逗女的妈妈吐槽:我不喜欢东欧,太哥特了!
全程的间谍之旅就是如下图这样鸡飞狗跳,两个蠢女人笨手笨脚,连摔带爬躲过一轮轮杀机。
关于成长,内在的圆满,这个话题永远是讲不完的,我甚至有时候觉得,蠢其实是一种淳的境界,比起大多数自作聪明的人来讲,何不蠢一点?
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喜剧,其实是不太搞笑的,有很多笑点很美国式,但是电影本身的完成度是很高的。
其中对于闺蜜之间的信任,对于废柴的成长,你可以在里面看到无趣沉闷的自己,可以看到哼哈二将的自己和朋友,以及那些神神叨叨的日常糗事。
同类的普通人被迫卷入间谍事件的电影并不少见,但比较少见的是两人均是女性,两个普通的女性,因为一人的男友是间谍而被迫卷入了一场国际间谍风波中,然后不意外的,这两个普通人“偶然”的杀死了追击而来的敌人,其中不乏已经混迹间谍多年的高手,并且凭已之力干掉大BOSS,拯救了人类!
而两人也从此走上了专业的间谍之路!
这类不用大脑费神,简单的剧情,不太差的动作戏,还看得过去,通常我都会在睡觉前看,被我称之为“催眠电影”,对了这部电影与其他R类电影有些不同的是,露点的不是女性的大咪咪,而是男性的大丁丁!
果然是一部觉醒的女性电影!
偶然的机会,和朋友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开始没有抱太大的期待,看下来觉得很不错。
以为会是美国大片的感觉,其实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两个闺蜜,因为前男友的原因去了陌生的国家进行一个任务,就这样参与了一场国家级的特务战斗..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米拉就是黑天鹅里的那个美女,现在才发现她演喜剧也是这么棒。
很不错,女二真的很像我朋友,浑身戏精不行,看着她讲话我就笑道不行,还是挺好看的,值得推荐。
预算:4000万首周末票房:1210万北美票房:3356万全球票房:7532万上映日期:18.08.03-18.09.27上映周数:8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3111北美最高排名:3发行方:Lionsgate
和闺蜜去维也纳,拯救地球不是闹着玩的,但是有她在,就闹着玩呗。
这么一个有趣的题材,是怎么拍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的。同样是动作戏穿插嘴炮,对比叙事流畅张弛有度的《王牌保镖》,可见差距。
一星给主角配角们,完全没有问题;一星给大鸡鸡的JUSTIN客串,但剧本真的很差……
无聊又无脑的屎尿屁喜剧。幸好没有花钱去电影院看。Kate McKinnon演演SNL还行,大银幕上演技真的没法看,又尴尬又僵硬。欧洲还是美!
显然,用狗屎来形容这片子是不对的。它毕竟比狗屎强一点点,但也就是一点点而已。生硬的剧情,满天飞的硬伤和bug,动作不动作,搞笑不搞笑,颜值没颜值,风景没风景,剧情?别逗了。忘了,俺是被B站某个讲电影的忽悠过来的,算了粉转黑
意外的可以,挺幽默的,片名应该改成闺蜜2,很希望看到以女性为主的间谍片~~
和表妹一起看的,美国人真行,拿自己开涮,但最后却一定会赢
CCTV6 看了一半
故事其实和前男友没啥关系,前男友和电动按摩棒的地位差不多,就是开头用一下,后面全靠塑料姐妹花的冒险之旅支撑了、
当你在看一部烂片的时候 比起无聊更让人抓狂的是脑残;女一女二 你们到底在干嘛,糟糕的演技 脱口而出的台词,你们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 但是你们丫的在说什么?并且为什么要说这些?我记得欧美低俗喜剧很喜欢抓台词 从台词上制造笑点-毋庸置疑-这部是个失败的案例。
每个元素都在如此极力讨好观众,尤其金发碧眼的男主,真是恶意满满但又不能抵挡。
哈哈哈哈总评:是会【开1.25倍速+不会看第二遍】的剧。
米拉还是美的
无聊的我要睡着了。。。。
不用过脑子,纯解压爆米花电影。
很久没有看动作喜剧了,还是很好笑的,高大版Ronan Keating男主又那么帅,再加上像跟着重游了一遍欧洲,对这种片子来说就够了啊,期待它有什么深度的以及试图解读出点什么来的人是你自己的问题吧。anyway,喜欢男主出场方式的设计。
电影好看,槽点太多
一般般,不是很搞笑。但结尾看到的续集的可能——逗比姐妹花特工!
很好笑 故事很流畅 但是很扯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