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向维罗纳求婚,很多次,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气氛中,但都被维罗纳拒绝了。
伯特在镜头中演示“求婚”时,他道出故事之外的故事,他一直想跟维罗纳结婚,维罗纳怀孕了,他更想完成这样的仪式。
后来,这样的困惑在影片接近尾声时,昭示给观众。
维罗纳刚上大学不久,就失去了双亲,她惧怕面对那样的画面,婚礼现场上没有父亲母亲,孤单一人走入礼堂。
伯特早就猜出了维罗纳的心事,其实,他一直在用真爱包容着她的一切,也用不离不弃的执着追随着妻子不安的心。
影片就像是本“路书”,记录了伯特与维罗纳“寻家”旅程中的点点滴滴,也许找不到加油站的具体位置,找不到哪家旅店小馆儿最经济实惠,却能了解相守到老的秘诀,领悟婚姻生活的真谛。
我也选择做出标记,一程一程重温影片中令人难忘的精彩。
A 做旅行前的铺垫伯特满心期待着未来的孩子,他希望他在孩子们眼里是个能工巧匠,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
显然维罗纳不想顺着伯特的心意说,即使她心里认同丈夫的想法。
虽然是正确的语法教育,但还是太冷淡了。
一个词,“削木头”冷却了伯特热情、快乐的心。
伯特打电话声音那么大,这在维罗纳未怀孕前,她一定没留意过。
这或许就是产前心理综合症,嚼着苹果,使出全身的劲儿压制心里莫名的怒火与不安。
伯特表现得那么好,他能感受到妻子的情绪波动,也能找出办法安抚无助的妻子。
伯特的父母选择在不太恰当的时间完成15年前的旅行计划,这在美国人的观念里该不是无法理解的行为。
虽然引来伯特与维罗纳的不满与抱怨,那也不过是“你父母真自私。
”“你爸妈也很自私”这样的抗议,结果两个人还是要独自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
真到了为明天做计划的时刻,出生的孩子要有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作为父母也要选择适合发展的地方安家立业,既然走出了投奔父母的第一步,就有勇气走出第二步,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B 第一站选择凤凰城投奔维罗纳的原上司,一个出言不逊的朋友,有过精神病史的女强人,生完孩子胸耷到腰部的老女人,把女儿训练成同性恋、把儿子当聋子取乐的问题母亲,与丈夫貌合神离地维持着婚姻的妻子。
这里肯定不是久留之地,如果真有这样邻居,生活的糟糕程度恐怕只有想不到了。
C 第二站选择土桑市(亚利桑那州)维罗纳的妹妹格蕾丝是时下典型的个性女,不喜欢附和自己讨好自己的好好先生。
这样的女孩子往往看不见身边的人,只觉得别人拥有的就是自己想要的。
伯特是百分百的好丈夫,看他听老婆话,卖力赞格蕾丝男友的好,他的形象登时高到了天。
格蕾丝欣赏这样的男人,却不知道每天带她去吃牛扒的男人正是伯特这样的黑马王子。
这一站是教育课,平庸的人总是握着幸福抱怨,拥有幸福时真的要珍惜幸福,否则幸福会像不归的小鸟,一去不回。
D 飞机换火车的插曲世俗与现实的对抗;情绪与理智的纠缠。
伯特与维罗纳躺在车厢的上下卧铺位上;伯特与维罗纳坐在车厢里测心率。
两个人的对白,梳理了彼此的心,也消化了一路上淤积的气闷。
E 第三站麦迪逊(威斯康星州)这一站相当有趣,所有站点中最疯狂的一站。
没有婴儿车的妈妈——艾伦,不是伯特的亲表妹,也不是有过密切联系的友人,一切都在儿时的记忆里。
不知道伯特与维罗纳俩人为什么来投奔这对信仰“连续主义”的夫妇。
或许就是为了碰碰运气,找到一个新地方,有个熟人也不是什么坏事。
其实,伯特他们根本不知道,多年后,他们要拜访的这对夫妻已经极端地入了“邪”!
晚餐餐桌上,艾伦夫妻俩讽刺揶揄伯特夫妇的那一段,气愤,让人气愤到了极点。
还得说这段编得好。
虽然在回击时,伯特夫妇一方未十全十美地扬眉吐气,但依然不失水准。
那辆婴儿车好贵,但没白买,是个好武器。
惊讶刺激,这就是生活。
F 第四站蒙特利尔在蒙特利尔,吃薯条可以沾肉汁酱。
情绪低落的伯特在维罗纳安抚鼓励下重拾继续前行的斗志,这一站,前往大学同学蒙克的家。
这个家庭很国际化,夫妻俩都是个大好人,收养了很多孩子,自己却保不住胎,生不了孩子,第五次流产就在伯特他们到访的那周四。
这般伤心、不给人希望的地方怎么治愈维罗纳始终脆弱的心,继续前行,也因为伯特哥哥的一通电话。
G 第五站迈阿密伯特的哥哥与妻子海伦发生了争执,因为两个人相互不肯退让的倔强,瓦解着本不会崩溃的幸福生活。
那个叫安娜的小孩子是最可怜了,也许就要在爸爸编造的谎言中长大成人,外公被“咒死”以后,妈妈也会在谎言中成为一个死人。
这样的灾难不只是伯特哥哥一家的噩梦。
没有哪个人的婚姻不碰撞到暗礁,伯特与维罗纳正在风浪中前行。
You Promise!
(你发誓)I Do !
(我发誓)俩人躺在伯特哥哥家室外的弹力垫上,一句句贴心温暖的宣言点亮了黑色的夜空。
站在教堂中宣誓,取一份结为夫妻的证明书,如果没有了爱,这些存在的证明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我看来,这一夜后,伯特与维罗纳已结为了正式的夫妻。
滚烫的誓言与冷静的白纸黑字在熊熊燃烧的红心面前,都不再耀眼。
H 最终的家虽然很老套,但这就是一颗阿司匹林治疗疼痛的原理。
回到久别的家乡,拾起记忆里无法割舍的情,日子就能快乐地度过。
伯特这样的男人绝对可以用一个好来评定。
维罗纳虽有点敏感,但作为准妈妈,又有过他人无法了解的伤心记忆,能够做到如此坚强,也可站在好女人的队列里。
在这部剧里,男女主人公虽未成为萨姆.门德斯的箭靶子,但依然可从周遭的环境、人物,感受到生活背后展列出的社会问题,只是这样轻松又发人深省的方式很难得,关键在于深刻,好玩!
萨姆.门德斯掌控情感剧的能力无需怀疑了。
两个人在一起,就应该是这样和谐的吧,男主角显得有点大智如愚,有时很像不成熟的小男孩,有时又可以做的很男子汉,没有一点纠结,有的只是去引导妻子,变得像他一样简单,快乐吧。
还有一点,今后自己结婚了,不要去安排爸妈的生活,让爸妈继续为你打工,责任还是自己多承担些,否则要我们什么时候才去承担,是否只有爸妈在,你就高枕无忧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开始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是什么或是有多大,只是觉得Sam Mendes作为有过Revolutionary Road, Jarhead,和American Beauty这些作品的导演,应该能给些惊喜,但是发现并没有。
这只是一部想要给些温馨气氛的轻喜剧,它确实有笑点,在影院也确实让大家笑了,但是其中有些较刻意且太无厘头。
两个主角想要搬迁而走过几个城市看看是否适合这个想法很好理解,可是就凭一家人来判定一所城市的好坏未免有些太过片面。
当然也能说是导演略去每个城市其他经历而只让观众看看一个城市非典型的家庭生活,可是这些家庭打乱重新排序也并非不可,于是让它们的存在成为仿佛专为剧情服务,只是让主角们能够看看过过场,然后等到最后提高中心思想。
前大半部分还是enjoyable的,可是结尾很败笔,很俗套,很预料之中,很刻意。
是的,这是部轻喜剧,但是也应该能避免落俗套。
于是Away We Go对我来说只是趋于平庸。
原声很好听,很indie,也很符合对这种类型影片的期待。
最后想说,虽然那几个点缀的家庭那么雷,但是Maggie Gyllenhaal真是太好看,太有魅力,是真正的radiant啊!
积极正面的剧情片,虽然有喜剧的成分在里面。
一个未婚夫妇,女子怀着宝宝6个月,一起去寻找孩子的出生地。
先后去过妹妹、哥哥、大学同学、过去同事,熟人他们的城市,到他们的家,了解他们不同的婚姻家庭、儿童教育方式等,无法有理想的状态。
虽然社会上家庭形式,家庭教育各式各样,不可相同。
这对未婚夫妇,最终的选择,是决定到女子的父母地生活,住到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旧房子,定居下来。
这部片子,包括最后的结尾,有两个积极的点题,一是,还是提倡传统的家庭生活,稳定的家庭婚姻,正常的子女教育。
二是,人类一代代地继承下去,老的一辈逝去,年轻一代成家,生儿育女,教育后代,人类延续传承,需要家庭这个基础。
影片的结尾,打开后门,海风吹来,正如海子诗句的意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想不到Sam Mendes也能幽上一默,轻松轻松,之前的两部关于家庭的影片都太过沉重了。
其实两位主人公同样面临许多生活困顿,不过从始至终夫妻两人却用乐天豁达的人生观应对着。
相对应的是他们身边林林总总的亲人、朋友、陌生人,加上他们遍布各地的足迹,组成了一幅不小的生活地图。
相比两个主演更为知名的众多配角塑造的的角色简直可用疯狂来形容。
那些神经质角色们反衬出主人公的“正常”以及他们所追寻的“不寻常”的生活。
让我深陷影片氛围的是Verona不结婚的理由和我的一样,而Burt也会很善解她意。
两个人在一起,无障碍的沟通最重要,住处偏僻、朋友圈子不在周围仿佛都不是问题了。
“All You Need Is Love.” 但是有爱不一定长久,长久不一定有希望,有希望不一定珍惜,珍惜不一定再有爱。
Go home吧,至少有家等着我们哪怕有些蹒跚的脚步。
不要期望太多,喜欢孩子不要期望能给孩子许多。
只要两个人互相信任,各自promise过,结婚重要吗。
John Krasinski这里面的扮相还真是性感。
而我不得不佩服Kate Winslet她老公对于生活和家庭的各种见地,难怪Kate总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正想法:“别想PS我!
” 嫁人一定要嫁懂你的。
很逗,里面涵盖了各种disfunctional family(失败的家庭)让人看到当代美国社会的诸多家庭问题。
很多包袱桥段很成功。
导演Sam是美国美人和革命之路导演,继承了之前的特色,以家庭为单位关注美国社会问题,探讨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
最后当女主角回到老宅,面对密西西比河,泪流满面的时候,我也哭了。
家,无论房屋新旧,无论荒草丛生,最终要能给人以希望和鼓励。
这也可以算是个公路片,行走的过程也是疗伤的过程。
男女主角各自成熟,清晰了人生的目标意义,女主角也更直接的面对失去父母的伤恸。
最终准备好了迎接新生命,承担家庭父母的责任义务。
轻松愉快中还有荒诞,挺不错的,就是节奏有点慢。
这部电影适合新婚夫妇和要生baby的准妈妈看,看似是部挺欢快的家庭喜剧片,里面也有严肃和发人深省的主题,门德斯这次没用一位大明星就是要让这部电影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
一趟旅程走下来,影片也有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
故事主人公经历了很多之后愈发觉得彼此才是唯一。
上周终于看了《为子搬迁》。
看完之后我才知道这是萨姆·门德斯的片子,是他在《革命之路》的又一作品。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类似孟母三迁的题材,原来我完全被中文译名欺骗了。
随着Alexi Murdoch标志性的迷人嗓音和吉他分解,以及男女主角挺着大肚子不停地一处处地迁徙,最后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公路治愈系片子。
从这个角度说来说,我更愿意把它叫做《为爱搬迁》。
尽管男女主角在每次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带有戏剧性的,但双方正是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化解摩擦,不断地寻求生活的价值。
表面上看只是为了孩子,从一开始靠近父母可以让父母帮忙凑一下,到后来寻找亲朋好友,但实际上只是为了两人从情侣爱人升级为父母这一生命全新定义而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男女主角终于回到了原来的老宅。
这一结局没有任何意料,包括女主角把房门钥匙递给男主角,让男主人开门,这一举措也在意料之中。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何生活要在别处呢?
真的羡慕老外的生存状态。
还是那句话——西方电影和西方文化真是腐蚀中国民众心理的大毒瘤。
实际上,我们何尝不是为爱搬迁?
从广海花园,到北京知春路罗庄东里,再到如今的员村西街四号大院,以及之后的东圃城市假日园,每一个住处都是一个生活坐标,每去往一处都为了某个目的,而代表着生命中某个时间段的状态,即使我们在每一次的搬迁中劳心劳力,期间发生过争吵,正如《为爱搬迁》中男女主角的一样,但我们庆幸能够在不断搬迁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宿,而且不断地坚定着这一信念。
Alexi Murdoch的《Wait》确实应为本片主题曲:Feel I'm on the verge of some greath thruthWere I'm finally in my placeBut I'm thumbling still for proofAnd it's cluttering my spaceCasting shadows on my faceI know I have a strength to move aheadI can hardly leave my roomSo I'll sit perfecty stillAnd I'll listen for a tuneWhen the mind is on the moonAnd if I stumbleAnd if I stallAnd if I slit nowAnd if I should fallAnd if I cant be all that I could beWill you, will you wait for meCause everywhere I seem to beI am only passing throughI dream these days about the seaAlways wake up feeling blueWishing I could dream of youSo if I stumbleAnd if I fallAnd if I slit nowAnd loose it allAnd if I can't be all that I could beWill you, will you wait for me无论世界这个世界再困顿和黑暗,我只想听你笑。
看了一半觉得无趣,拿出手机顺便上imdb查影片资料和评分,才发现是萨姆门德斯作品。
我还以为是某个想在好莱坞出头的新人用力过猛的处女作呢。
如果每部电影都在不抱预期的情况下观看,是不是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呢?
简单扼要地说,我认为一群神经病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有病,人物形象的过度夸张会导致缺乏共性。
如果说这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拍的那我可以理解,涉世未深,自以为准确的假想与自以为感人的理想。
但从American Beauty 的老练到这等青涩,不知道该说是退步还是豁达,有或者只是逃避而已。
话说人不可貌相,但我说还真不可不貌相,女主角丑且钝,每当看到她我的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飘荡起神秘的印度音乐,教人如何集中精神在电影上?!
我想如果让安海瑟薇来演毫无疑问我会觉得好看许多,请谅解我的肤浅。
再次请谅解我的肤浅,萨姆的电影我看得最带劲的是毁灭之路, Jude Law 演的摄影狂杀手实在太犀利啦。
温馨之作
最忧伤的一段钢管舞;一路见熟人的公路片;两主角形象与角色搭配,表演令人信服
曼妙的温馨之旅。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只是在不断的探寻过程中,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份简单,那份纯净。ps:1配乐2流产女的钢管独舞
3.5
非典型的Sam Mendes,温情、温暖的公路片
萨姆·门德斯新片,影片类似某种意义的公路片,又是一对准父母的成长史。
so 我的magg只是个小配角 怪姐姐 我不是很喜欢这个片子 说不出来为啥不喜欢 反正就提不起来 可能是我用美国美人的高度去看它 搬到蒙特利尔好 有音乐节和各种大湿 男女主角还是挺爱的就对了 even if i cant find your vagina 只是缺少一个婚礼
又犀利又温情,在这种笔触下描述的一切都让人觉得可信、可贵。好中意这种知会与默契,如此平和而充满力量,让我们尽情地用乐观和幽默去对待the damning life吧!
傻逼
希望我怀孕的时候他也能对我这样!
250的亲戚和傻逼朋友哈哈哈哈
Alex Murdoch的歌不错
看得好闷,有点刻意并且符号化。难得觉得看不下去的文艺片,一直没能沉下去。也许自己就不是那么相信相守的两个人能这么相爱吧,囧
house doesn't mean home,home doesn't mean family,need to stick together~
一坨屎一样的烂片,包括二逼的整体剧情设计,和两个从头到尾都在故弄玄虚的傻逼演员:一个40岁开外的墨西哥大妈和一个20岁的白人大学生一边假装彼此是情侣,一边煞有介事的装文艺,装了整整90分钟。
整个影片太平
没有人像我们这样相爱 太怪了 我们该怎么办
挺温馨的
温情门德斯多少有点不习惯,我对这种主题向来没抵抗力
Leesburg, Flor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