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文章,更新了2.0,再发一遍流水的春节档,铁打的“熊出没”。
轮空一年之后的春节档终于来了,且作为每年春节档家庭观影的唯一保留项目,《熊出没·狂野大陆》如约而至。
如果没记错的话,《熊出没·狂野大陆》应该是这个系列第7部大电影作品了。
保持着每年一部新作的系列作品,时至今日,“熊出没”已经成了春节档合家欢动画的每年必看的首选作品,每年都有一些小创新,画面剧情也逐年升级,这次更是号称七年之最。
IP价值的延续从2014年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开始,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华语动画的IP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延续到现在,更不会想到,当年这部被不少观众嗤之以鼻、被认为低幼的动画片,能在春节档这个兵强马壮的市场,占得不少的市场份额。
比如上一部《熊出没·原始时代》,票房超越了7亿,比同期星爷的《新喜剧之王》都高,俗话说,成气候了。
不同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这样的动画电影,“熊出没”系列电影坚守着合家欢本位的底线——以老少咸宜的认知与接受能力为考量,恰到好处的内容,不过分哲学的深度,同时发挥作品应有的水平,传递基本的寓教于乐理念,大人小孩看了都有所收获。
就这样,来到了第7部,每年一次升级,娱乐了观众,逼秃了导演。
成绩不用我多说,有目共睹。
为什么这样说,票房逐年上升,上一部《原始时代》更是拥有系列最高的票房,已经很好的解释。
可以肯定的说,以合家欢市场为基础的作品,“熊出没”近几年一直很成功。
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原地踏步,每年都在逐步寻求市场“增量”,那就是对成年观众的重视,今年更是为此推出了一部真人短片。
话题扯远了,说回这部《熊出没·狂野大陆》(如下简称《狂野大陆》),今年整体都进行了升级。
让我这个去年对《熊出没·原始时代》吹毛求疵的“黑子”无处下口。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作为电影版,这个故事依然延续了该系列一贯的风格,简单易懂的叙事和奇妙想象的世界观。
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该片对故事主题进行了一个升级,或者不能叫做“升级”,而是一个“变招”。
可以参考《哆啦A梦》的剧场版,基本都是小伙伴们走出自家街道,穿越古今畅游宇宙的大戏,“熊出没”也是如此,自从《夺宝熊兵》开启电影版之后,主角们围绕着狗熊岭进行拓展,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熊出没”宇宙正在逐渐成形。
不断的寻求变革和突破无疑是危险的,在这个世界似乎就是有许多这样的“傻子”,始终坚持“老套”的“工匠精神”,而市场也恰如其分的予以正向的回馈。
今年《熊出没·狂野大陆》脱离了前两年的奇幻色彩,通过一个后现代科幻故事,来为影片内核增强了思辨的色彩。
在狂野大陆的主题公园里,人变动物的设定,最终失控,就是科幻片中的基因论调,主题就是技术失控,而且结局还指向了智能叛变,这在全系列里是独一无二的。
简言之,电影中的设定,将人类融合动物基因,是“异化主体”类科幻电影定位典型特征,是由“非己”或“他人”的异化现象构成的二元行为统一体(区别于克隆人)。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阿凡达》,人类披上了潘多拉星球的外衣,以及科幻剧集《西部世界》中的世界观,它们更多是在描述异化后的现象,对“异化主体”身份的思考,但技术并不是电影探讨的核心,主要还是描述技术手段之下,对行为主体和世界的影响。
《狂野大陆》正是如此,因为本身电影就是拟人化的,主角光头强与熊大熊二这样让人类与动物处于同一体系下的世界观,而“狂野大陆”主题公园的设定,让二者出现了相互转化的可能。
使得人与动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让没有一根毛的光头强也变成毛发浓密的狮子是怎样的体验?
整个世界都是动物,不穿衣服的熊大熊二却被当成了异类。
而且每个人不单单可以变成动物,更能通过基因手段,变成“怪兽”,比如会跑的鲨鱼,会飞的老虎等等。
终究而言,卡通电影可以让技术基础并非依照科学规律,而展现天马行空的脑洞大开,最终更能突出主题:人类为什么要变成动物,就是为了增强身体机能,也正因为如此,狂野大陆的人们最终走向失控。
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步提升,就代表着人性的逐步缺失,就是一个兽性替代人性的过程。
您要说《狂野大陆》是动画版的《侏罗纪公园》、《生化危机》,也没问题。
而如《侏罗纪公园》、《生化危机》这样展示技术失控的电影里,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技术至上”的破坏性,人类处在拥有一个生产力极为先进的社会,但这一成就的代价就是人性的缺失。
化繁为简的快乐本源不要以为本片的主题很繁琐,毕竟本片以合家欢为主的核心受众是不变的。
所以《狂野大陆》进行了一个化繁为简的转化,技术运用的目的,是追求“快乐是什么”。
终日繁忙、被生活所累的成年人,变成了“无忧无虑”的动物,这就是“快乐的源泉”,这样一来,主题就非常通俗易懂了,大人看的懂,小孩也明白,建立在此之上冒险故事也有了海阔天空的一面,这是本片的新意。
此外,以往在科幻电影中的技术问题,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克隆人,最终的命题还是落回人性方面。
让温暖的人性取代冷冰冰的技术,乃是这类作品一大原则,而本片这一点也与主题贴合的非常好,唤醒人性的,是亲情。
前文说了,“熊出没”电影版在系列片老角色带动下,拓展了新世界和新角色,本片的新角色,就是设计这个技术手段的科学家乐天。
电影后半段,从前期的欢乐冒险,变成了后期的正邪大战,这里就不剧透了。
而在热闹的背后,幕后真正BOSS浮出水面,同样也有着同类型科幻电影的主题色彩,人在技术社会中没有主体性,只是庞大社会机器中的零件,可以随意替换。
而造成这种形势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人类自己,在这部电影里,也是“快乐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出口。
可见电影已经不再是熊孩子的专属,多了来自成人世界的驳杂,友情的写照,亲情的羁绊,用通俗的语言来说,人类的理智和情感造就了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但这也是“快乐的本源”啊。
乐天父女情的刻画升华了主题,给出了答案:我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这个世界美好,因为有着身边的伙伴和亲人,因为家庭的温馨等等,而不是变成无拘无束的野兽!
深邃的主题由浅入深,化繁为简,一部动画片的故事,尽管无法达到传统科幻片的深度,但足以呈现出少见的思辨性,也是该片适合家庭合家欢的特色之一。
有变招就是进步《狂野大陆》通过此段奇妙之旅阐释了何谓“快乐”,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视角转换,使得一个崭新的奇幻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这趟奇幻旅程中,有悲伤,有遗憾,也有感人之处,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温暖有趣之外更积极励志。
当然这个故事,在不否定之前作品的基础上,本片也更加适合全年龄级观影,不要一听到“熊出没”三个字就退避三舍,“熊出没”系列是以儿童受众为核心不假,但这部《狂野大陆》则找准了家庭受众的核心——父母对孩子守护,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暖心家庭氛围的情感刻画,更有“快乐是什么”的本源诉求。
所以这部电影,再次证明国产动漫电影要想冲开一条出路,除了固有的撒娇卖萌外,“熊出没”除了一年一度的“不见不散”外,也要符合观众基本审美需求,我们可能不强求每年有多么的推陈出新,只希望不要原地踏步,不要吃老本。
什么?
画面没提?
因为没有必要,华语动画事到如今,画面早已不是掣肘,故事才是。
我觉得《狂野大陆》这个“变招”,是在不变中的变化,值得肯定。
总之,确实当得起七年之最。
每年都有陪家里的小朋友们去看熊出没的大电影,每年看完都会感叹画面真美,但是今年的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不好看的,3D感觉完全没必要,以前看的时候觉得画面特别好看,3D效果是加法,显得画面更好看,让人想伸手摸摸大树摸摸小花的那种,但是今年完全“懒得伸手”,剧情也就……emmmm……就那样吧,不过最后的亲情牌还是打到我了,泪点低的我,虽然剧情不咋地,但是因为小孩子我还是哭了一下下,想给2分来着,想想也别太苛刻了,小朋友还是喜欢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场起源于爱的冒险!
神奇的狂野大陆可以通过基因技术 自由变身各种动物享受无比的自由和快乐,导游事业受挫的光头强阴差阳错与神秘人乐天和熊二组队参加乐园里奖金丰富的比赛却遭遇了队友乐天背叛 ,最后明白了队友乐天窃取基因手环的背后的真相为了守护基因技术所承载美好初衷光头强与乐天冒险插入总部却再次发现在老汤姆背后隐藏着真正的幕后黑手 ,不喜勿喷
电影中,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外,动画场景和效果也与以往不同,有所突破。
根据统计,狂野大陆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动物变身形态,而且还全篇出现387个角色,这些角色每一个都有自己独有的模型。
387个角色的出现,让狂野大陆同比增长了50%的登场角色。
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有种身临其境、目不暇接的感觉,以至于电影结束了,仍然感觉意犹未尽。
想起电影里的不同的卡通造型,都觉得新奇万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或是危险时,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会渡过难关。
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信任。
还告戒我们科技也是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的。
同时,这部电影还有着父女之间浓浓的感情,爸爸与女儿的种种过往,都在电影中以回忆的方式开展,画面温馨,让人热泪盈眶。
熊出没一直是我们的童年 ,他的电视与电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
影片的开头: 光头强在朋友们的介绍下来到了狂野大陆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只要购买变身器,人们就可以变成各种动物并拥有它的能力。
在一场变身大赛中 ,光头强与伙伴们齐心协力, 共克难关。
虽然在比赛中经历了种种磨难 ,正是在这种磨难中,大家变得更加坚定勇敢 ,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 ,影片中有许多奇幻的情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激情。
这部电影画面动感,色彩明艳 .在给人快乐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要学会勇敢,善良珍视友情和亲情
“竞技比赛”是影视、漫画创作中最容易展开故事和吸引观众眼球的剧情元素(如龙珠、圣斗士),其对于影片核心文本内容的创新性和突破性降至最低。
《狂野大陆》的亮眼之处在于,影片前半段“竞技比赛”的主线与“乐天”的暗线交错进行,而处于前半段剧情推进和角色动力核心的“竞技比赛”在影片刚刚过半就已经结束,随之暗线取代主线,剧情由此才真正展开。
对于一部国产子供向电影,在影片过半才真正开始剧情推进,不失为一次大胆的突破。
影片对于“乐天”这一角色的塑造也极为成功。
影片中“乐天”与“汤姆”的角色设置始终相互对立,在影片前半段,乐天的可疑行径、偷偷摸摸的行为方式与汤姆万众瞩目、是所有人的崇拜对象的剧情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影片后半段,乐天的天才科学家、伟大父亲的形象与汤姆仅为一己私欲、不顾实验后果的形象形成了反向对比。
二人就像一株两生花、互为镜像,映照出人类最美好和最罪恶的两重面孔。
当乐天甘愿从美好记忆中醒来、直面失去女儿的残酷现实时,影片这才真正点出和深化了主题。
相较之下,本该作为主角的熊大、熊二,在这部中无论是剧情的矛盾设置还是角色的功能作用都成了彻彻底底的龙套。
除此之外,影片对于人工智能的反思更是一大亮点。
“熊出没”这一IP近年来的贺岁电影在注重视效输出的同时,还在竭力填充子供向的原作中所欠缺的人文关怀。
尽管动画角色们依然处在一个超现实的乌托邦中,但相较于原作对“光头强”这一社会底层角色近乎残酷的阻断其生路和反派化塑造,美其名曰“保护森林”,近年的动画电影中对于光头强的正面刻画和其生活处境的揭露绝对是令人欣喜的进步。
这不是和 头号玩家 电影剧情差不多么,过年时还带着孩子一家三口去看了,孩子还念念不忘的那句光头强的台词,以为是原创,今天看了头号玩家,才知道!
孩子看的挺喜欢!
孩子喜欢熊大熊二!
这不是和 头号玩家 电影剧情差不多么,过年时还带着孩子一家三口去看了,孩子还念念不忘的那句光头强的台词,以为是原创,今天看了头号玩家,才知道!
孩子看的挺喜欢!
孩子喜欢熊大熊二!
这部电影不再是一部低幼的类型的动画片电影,而是讲了一种更高级的东西,比如人工智能真的会统治人类吗?
快乐是什么?
是发自你那种类型的快乐。
而不是由人为定的快乐。
当霍普不在受人的控制,自己思考所定义的一种快乐。
把人永远变成动物,就真的快乐吗?
我想快乐,真的是一种很简单的事。
乐天的女儿生病了,坐在轮椅上,想要让女儿开心,自己就发明了一种可以让女儿飞起来的一种科学技术,但是她女儿心里也愿望,想把快乐传递给别人,于是就有了狂野大陆。
至于其它方面,我也不太想聊了。
就讲讲这部电影吧,这一部作为非常合格的合家欢类型的电影,真的是非常不错。
熊出没系列电影不再往低幼的方向发展,而是往一种更高级的方向。
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可能现在也接受不低幼电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作为一名成年人来说,看这部电影可能会想到很多方面。
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来说,可能不会想到其它方面。
就像国外的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什么会做到如此的成功?
如此的受欢迎?
他在给我们讲故事的同时,又给我们传递并灌输的一种正能量的思想,所以这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就像前几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
最后呢,希望中国的动画电影,能够蓬勃发展!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这几年的春节档里,有一位低调但是华丽的选手,一直默默的发着大财。
它就是“熊出没”系列。
这个看似低幼的动画系列,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吧?
说它是国产主流动画里的隐形扛把子,应该也没人有意见吧?
如果有意见,留言区告诉我扛把子备选是谁吧。
2012年1月,《熊出没》系列动画开始在电视台播放。
它的主要故事,围绕着三个角色展开。
熊大、熊二两只狗熊,外加一个长得很像赵本山老师的光头强。
这三个角色,开创了一个动辄破百亿播放量的国民动画时代。
这么大的播放量,不出剧场版,太可惜了。
于是2014年,《熊出没》的第一部剧场版《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登场。
在这部剧场版上映前,很多人并不看好它。
虽然《熊出没》有名,但动画剧集在豆瓣刚过及格线。
而且和它体量差不多的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人家09年就出剧场版了。
逆风之下,《熊出没之夺宝熊兵》选择了一条“故事不再低龄化”的路子。
第一部剧场版,就讲了一个“富商亲儿子绑架富商养女夺遗产”的虐心故事。
这部蹭了《夺宝奇兵》名字的剧场版,上映首周就破了内地动画的票房记录。
在它之前,很多国产动画基本受众年龄是3岁,家长进了影院,全程玩手机。
这一次,成人总算可以抬头,和孩子一起走进故事了。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招“全年龄段制霸”,孩子说好看,大人也觉得还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故事成人化,本质上就是剧情也合理化了,有了更跌宕的起承转合。
甚至有人觉得比《大圣归来》还好看这种创作路数下,《熊出没》系列剧场版直接战翻了《喜羊羊与灰太狼》。
2016年,《熊出没之熊心归来》上映,单日票房就轻松赶超《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2017年,《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票房迈向5亿人民币。
一年后,《熊出没之变形记》再破国产动画首映票房纪录。
2019年春节档,熊出没系列的第六部《熊出没之原始时代》,紧咬《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了当时国产动画票房榜的第二名。
还真是差点超越《大圣归来》。
当然,这一切都被那年夏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颠覆了。
哪吒:不服?
2020年的春节档,熊出没又来了,这次出战的是《熊出没之狂野大陆》。
突然席卷全球的疫情,让这部可能再创奇迹的剧场版沉寂了。
和那年所有的贺岁片一样,它静静等待着再临大银幕。
2021年,春节档总算是重启了。
我也终于看到了《熊出没之狂野大陆》。
客观的说,我想推荐它。
理由很简单:它依旧全年龄段皆可,质量也不拉跨。
我先给还没看这动画的小伙伴们聊聊故事。
这次,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来到了一个叫“狂野大陆”的地方。
狂野大陆算是一个主题公园,里面的人只要缴费,就可以通过一种设备变成动物。
变成动物后,你可以释放天性在原野上奔跑,也可以化身为老鹰,翱翔于天际。
狂野大陆还会定期举办大奖赛,奖金100万。
光头强等人来此的目的,就是争夺那100万。
大奖赛的赛制,是现场组团,比赛的项目都很简单,就是大家在各种比赛地图里夺宝。
光头强在狂野大陆里,化身为一头狮子,和他一起组团的另一个选手是个科学家,化身为某种猫科动物(抱歉我实在看不出来,知道的请留言区告诉我,谢谢了)。
队伍里的第三位成员,是调皮的熊二(别问熊大去哪了,熊大在打野)。
他们仨层层过关,终于来到了决赛。
最后的决赛,狂野大陆官方给选手们试用了新的装备,它可以让选手拥有各种动物的混合特征。
这样一来,什么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都可以集于一身了。
决赛的对决方式,是几队人马抢代表不同分数的球。
像不像《哈利·波特》里的魁地奇比赛?
决赛时,因为这个混合变身太给力了,选手们都十分激动。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混合变身还处于试验阶段,它会让人类真的变成野兽。
狂野大陆的人工智能AI隐瞒了这一消息,它有着让人类全部回归狂野的阴谋。
这里的剧情,又有点《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基本也能猜到,光头强和小伙伴们,将与这个AI展开大战。
动画里还提及了一个细节:很多人来到狂野大陆,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
他们在这里像动物一样撒欢,解放自己身上作为人类的束缚。
说白了,成年人来这儿都是为了解压。
动画里狂野大陆这个概念的设计初衷,却并非如此。
开发者为了给残疾的女儿打造一个飞翔梦,才动了研究人类和动物结合的念头。
但这个科学成果,却被合伙人拿走,变成了赚钱的工具。
当纯洁的梦想染上铜臭,它的结局必然是失败的。
这种寓意,大人看懂很容易,孩子就不一定能理解。
在电影院时,我身边坐着一个小朋友,我一直偷偷看他,总觉得他不会看懂故事背后的深意。
动画的后半段,他确实有点无聊,咔嚓咔嚓吃起爆米花。
《熊出没之狂野大陆》这次可能在立意上走的有些远了。
比如那个奖金100万的大奖赛,一开始就带有隐藏的双关性。
本来人们到狂野大陆是想做动物解压,100万却让他们又恢复了贪财的人性,重新背负起压力和欲望的枷锁。
也正是人类这些表里不一的表现,让狂野大陆的AI产生了要“改进人类”的念头。
这些元素,小朋友们可看不懂。
不过《熊出没之狂野大陆》的视觉效果,绝对会让孩子们大呼“哇呀”。
3D特效、云雾山川、光影氤氲,都让人称赞。
在冒险环节上,片方进行了一部分的剧情强度调整,估计也是为了中和立意太深刻的天平。
这种中和,主要表现在角色闯关打怪的一路畅通,有点爽文的既视感。
这一路冒险下来,紧张感对孩子来说足够了,对大人来说就显得平淡。
尤其是最后的正邪大对决。
我在影院里的体会,基本是孩子们都攥起了小手,大人们却开始走神了。
看来这个全年龄段的平衡木,还真是不好走。
动画里一些配角倒是比主角更有立体感,大概主角服务孩子,配角服务大人 《熊出没之狂野大陆》,是该系列的第七部剧场版。
这个系列剧场版的方法论,已经被市场证明是有效的,所以片方也一以贯之。
可要想让它成为真正可以称得上“经典”的系列动画,《熊出没》光有方法论,显然还不够。
我特意查了一下,目前《熊出没》系列剧场版,豆瓣评分其实都不算惊艳,一般都是6分上下。
但我注意到,2013年在央视播出的贺岁大动画《熊出没之过年》异军突起。
好家伙,直接8.2分。
这个大动画我以前和大家聊过,但估计你们都忘了,我再简单说说。
或许因为这部动画并不上院线,没有用“剧场版方法论”,所以剧情和TV版动画衔接的很紧密。
前半部分是光头强为了回家过年,要去砍树,熊大、熊二和森林里的动物们对他进行阻挠。
后半部分则开始了公路片模式,动物们看光头强可怜,决定送他回老家。
如果你看过这部大动画,会发现这里面三位主角的性格塑造,比剧场版要夯实。
尤其是光头强。
他一开始就因为父母催他回家过年的电话,表现了一把出门外在的辛酸。
“我在外面都挺好的” 然后又因为没钱买回去的火车票,光头强将电话打给了老板。
老板欠了他好多工钱,结果要账时,又让光头强再砍20棵树给他,再来结钱。
真·卑微的打工人了。
本着回家过年的迫切之心,光头强挺身犯险,知法犯法。
当然在熊大等动物们的捣乱下,他最终并未成功砍树。
可也因此,光头强没办法回家了。
作为欢喜冤家的熊大等小动物,看不过去,决定帮光头强回家。
这一路上,先是光头强以为熊大它们要害他;然后又是开车时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追;接下来熊大、熊二被坏人捉走,光头强又去救他俩……
剧情环环相扣,惊险一波接一波。
追火车的戏,甚至有种《007》的赶脚。
动画的结尾,一人俩熊坐在火车货仓里看烟花。
《熊出没》TV版里的很多场景一一闪过。
一瞬间,我居然有一种“虽然平时打打闹闹,但最终自然和人类实现了大和谐”的圣洁感。
这部动画能拿到8.2分,我想,多半是因为它延续了《熊出没》自身的价值观。
它没有后来剧场版为了扩大市场而增加各种元素搞平衡,单纯只在“一起回家过年”的故事核心上发力。
简单+直接+纯粹,或许就等于真诚吧。
当然,咱也不能说《熊出没》的剧场版不真诚。
这就像是算法打造的面面俱到,与手工捏制的浑然天成之间的区别吧。
希望明年,能看到《熊出没》更走心一点的故事。
让这个国产动画的传奇,能飞越下一座山峰。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这么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亢蒙
一、消费主演名气,强烈抗议熊二的戏份太少了!
熊大的戏份更少!
就像《日不落酒店》一直宣传沈腾出演,结果竟然只有一个立牌一样。
只是为了呼应电影名称,才偶尔让熊大熊二出现一下下,简直就是在消费熊熊的名气。
强行削弱了熊大熊二的战斗力,他俩简直比光头强还不如,谁都能把他俩打得团团转,还蠢的不行,只添乱帮不上忙,就离谱。
比前几部电影都要差。
动画片《熊出没》虽然熊二也是老闯祸但很可爱懒萌,熊大一直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光头强做坏事他们就捣乱,光头强做好事他们就帮忙,三观正得很,俩熊熊设立得住。
二、剧情没新意乐天与女儿的亲情戏份不错,但有点过度煽情。
本来与女儿告别要到泪点了,但这部分戏太长,泪又回去了。
狂野大陆的设定,一看就知道会发生什么,没新意,太套路。
最后坏的是人工智能,汤姆竟然只是被骗?
如果汤姆只是被骗了而已,事情不会发展到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
太强行解释,也没必要太看不起小朋友们吧,很多孩子多媒体平台(抖音快手等)看得比成人还多,能够接受“朋友的背叛”这一设定和“世界上有坏人的存在”。
变身各种动物的视听效果不错。
喜剧效果很差,没什么笑点。
期待明年会更好吧!
有说抄袭《升级》的,有说抄袭《头号玩家》的。原本还想给个四星鼓励一下呢。唉......
要说疫情之下哪部影片表现最稳,绝对首推熊出没,受众明确,大盘稳定,绝对不会扑
疫情之前带小朋友看的点映,小孩很喜欢看,不知道暑期档会不会上映
硬加煽情戏
我觉得影片应该是受到了美剧西部世界的启发, 对于小孩来说很好看了, 电影做得很不错, 故事情节不难懂适合小孩观看
特效一如既往的不错,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反而被人工智能反控,还好最后人类战胜了人工智能。继续支持熊出没大电影系列
在家陪儿子看的,腾讯云视听
小侄女喜欢
姑姑带蜜桃在私人影院看的。虽然画面比例无法调整到最佳,导致人物有点拉长变形,但是蜜桃看得很认真。这部的剧情设计真的脑洞巨大,一个高科技变形手环就可以让人变成想要变成的动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无所不能。但是物极必反,发展到极致的反噬就是超级变形是各种动物融合,带来了使人失去人性无法控制、无法恢复人身的后果。而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本来是为了人类服务,但是智慧超出预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服从人类的指令,甚至想要保全自己控制人类。或许蜜桃没有完全看懂这部的剧情,只是看了个热闹,但是这部真的很能引发成人的深思。黑豹科学家在回忆的幻境中对女儿依依不舍那段真的很催泪,有了小孩的老母亲非常感同身受。
几年前的国产3d动画进化到现在 还真没那么low 虽然很多剧情很公式化
2021春节档观看的第一部电影,如果是按照计划在去年春节档上映,那我可能都不会想到要去看。今年会看也是为了带家里的小朋友去看,结果看完发现,嘿!故事情节还相当不错👍老少皆宜。我以前从来不知道,一部《熊出没》的作品,竟然也可以有这么丰富的元素!看来我大意了。光头强原来这么善良,这部电影里是绝对的男一号!熊大熊二反而退居二线成了辅助,也带上了悬疑的感觉,虽然剧情过半就猜到了结局,但这个过程还是很愉快的!很适合春节期间去看。
很无趣的一部,小朋友都不带笑的。
我想说的是 这是给小孩看的 ?剧情偏向成人化 云里雾里的
不喜欢《熊出没》的我一如既往地观看其大电影。之前的《变形记》和《原始时代》已经逐渐让我觉得比较原创了,没想到这部《狂野大陆》又回归与《夺宝熊兵》《雪岭熊风》《熊心归来》《奇幻空间》类似有借鉴/模仿其他电影的嫌疑了:去狂野大陆的段落未免也太《疯狂动物城》了吧?抓球赢比分是变了花样的《哈利·波特》魁地奇?人工智能霍普是根据《机器人总动员》自动驾驶AUTO设计的吗?……事实究竟如何?主创们自己心知肚明了。
谁能想到居然比隔壁唐探三好看,评分还是低了点。
在《西部世界》x《头号玩家》里体验一段《侏罗纪公园》的大逃杀,参加一场魁地奇决胜的火焰杯,然后重温《生化危机》里人工智能的反叛和博士与女儿的温情。好吧,就像最后说的,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必须的。
我又要重刷大人帝国反击战了😑
“人变动物”的设定和各式笑料,照顾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对快乐和技术的辩证探讨,能引发成人的反思。最后再以温情收束全片。《熊出没》几乎打通了全年龄层的观众,在合家欢这块越做越成熟了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熊出没,好看没毛病。
陪老妹看的,说实话,和我印象中的熊出没动画片的差别很大,总体看过去还行,但也有一些bug,按道理来说,除了光头强之外的人应该不知道熊大和熊二是熊,应该会把他们当做是使用了变身器的人,直到最后这个变身效果消除后,那么当狂野大陆中的所有动物变回人的时候,熊大和熊二没有变回人时,大家应该会要感到诧异,但是并没有,他们好像一开始就知道熊大熊二不是使用变身器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