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首页看到的电影,因为男主,决定看起来。
小提琴梗和年少的情愫让我又想到了侧耳倾听,还有不能说的秘密。
说起来我也是钟爱这种类型的电影吧,大概就是讲别人家的初恋什么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少年往事,大概也都能在电影里找寻到自己的影子。
想到自己的往事,自己的那段时光,会流泪还是会释然?
我大概介于两者之间吧,羡慕女主的勇气,可是却也发现她和我一样啊,遇到前方的分岔路,会踌躇,做的每一个决定也不一定全都正确。
其实每一段青春都会有遗憾啊。
电影主题说是爱情,但年少的我们对爱的定义是模糊的,正如男主一直疑惑的究竟怎样才算是恋爱,男女主也从未将心底的爱说出口。
如果你想创造羁绊,就必须承担流泪的风险。
率真会带来羁绊,而年少时的羁绊多数伴随着离别和流泪吧。
错过了很多才学会成长。
感谢每一个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不完美才是最美❤️
这部电影挺好的,我很喜欢的电影。
小朋友这种生硬无伤大雅,反而很清新,否则要像中年人一样娴熟油腻么?
反而生硬直接更反映少年童真。
音乐,场景都很棒,梦开始的地方。
让我想起童年,让我展望未来的人生。
希望像小女主一样真实,勇敢。
小男主也是个勇敢的人,更细心的男生。
青岛很美呀,刚好今天看到视频号上推青岛,想起了这部电影。
刷了好多遍,喜欢这种纯真有梦的电影。
电影最后一个场景,多年了念念不忘。
方忆琳拒绝接受母亲安排她与邻居家的调皮男孩“小乌龟”订婚,负气之下离家出走,在好友尧永诺的掩护下渡过一段海边的流浪生活。
生病了,尧永诺“代表”她去看病抓药自己却反被医生在屁股上打了一针;她陪着永诺去追赶一只名叫“钱小慧”的猫咪以寻找小提琴家唐远骥;为了筹集给忆琳去欧洲寻找父亲的费用,永诺扮盲人拉小提琴在街上乞讨;最后,培理中学的七个大男孩——校园七金刚为了朋友卖掉了心爱的已经跑不动的老爷车。
临行前的最后之夜,大家放烟火,围成圈儿齐唱《友谊地久天长》后全部挤在窄小的“诺亚方舟”(废船)里过夜。
深夜,忆琳悄悄取下了永诺制服上第二颗的纽扣后去看大海,被惊醒的永诺走了出来,两人有了最后的亲密对话。
忆琳:“天快亮了。
”永诺:“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去欧洲可能会很凄凉,没有人照顾你,又会碰上坏人。
”忆琳:“ 是对是错,是我自己的选择,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交待。
”永诺:“我支持你。
”(还是惆怅)忆琳:“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那你想对我说什么?
”永诺:“去死吧”两人齐笑再见了,青岛。
时光荏苒,几十年的岁月很快就过去. 我再也没有回去过青岛. 我们,都各自经历过生命中许多许多的起落. 但是我最高兴的是:我知道你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自己想走的路. 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窗外传来悠扬小提琴声. 突然我很想写信给你.告诉你: 感谢你.小诺。
感谢你曾经陪我走过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方忆琳一九二八年,当方忆琳在开往欧洲的游轮上看着尧永诺为她而谱写的小提琴曲时,她不知道的是在远远的岸上有一个失落的少年在向游轮的方向拉着这首曲子为她送行。
她更不会知道,今此一别,后会无期。
二零零五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部电影,观影感受很是特别。
从小到大,看过的儿童电影电视非常多,小学到初中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集体电影。
印象深的是《霹雳贝贝》、《闪闪的红星》、《小龙人》。
电视就是看一些中央电视台常常播出的了,但现在全部忘个精光。
不是因为记忆力差,而是因为它们拍得太难看:说教、失实、虚假……拍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校园故事。
长大后常常感叹众多的日剧日影完美的拍出了我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向往,而英国的《两小无猜》(melody)、法国的《初吻》、泰国的《小情人》、美国的《怦然心动》、日本的《摇摆少女》、《放课后》、《侧耳倾听》、台湾的《蓝色大门》等等均是青春•纯爱•校园•儿童题材的佳作,常常被我挂在嘴边。
心里却遗憾中国大陆没有“真正”的此类电影,儿童电影不是光找几个嬉皮笑脸装模作样的小孩子再编个教科书和三好学生的故事就能够拍好的!
我想看的是真真正正的少年心事。
在这样的心境下看到了《少年往事》,这般的清新自然,令我惊讶的其实不是故事有多么完美,而是翟天临和马晓倩的浑然天成的表演,带给我极大的感触。
好像周围随处可见的邻家男孩女孩,可能他们天天都从你身边经过,但你却从未想到原来这还可以拍出一部真实的电影。
故事虽然是发生一九二八年的青岛,略显不食人间烟火。
但人物难得的表现出大陆儿童电影中孩童角色少有的真性情和个性。
我喜欢马晓倩饰演的方忆琳,元气满满、爽朗活泼、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小小叛逆千金,男孩子气十足,第一次碰到河对面的校园七金刚,想加入其中,对方问她:“我什么都会,你会什么?
”俏皮作答:“我什么都不会!
”七金刚老大小刚哈哈大笑:“好的就凭你这句话,咱们七金刚就让你加入!
”兴奋的忆琳脱下书包跳入河里向对岸游去,让一群男生大为惊奇;摔坏了永诺的小提琴后心怀歉疚,忆琳发愤考上了培理中学,面对永诺的不理不睬恶作剧的在黑板上、墙壁上到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尧永诺”,郁闷的永诺一边擦她还是一边写,试图引起他的注意;尧永诺带着方忆琳去餐厅听唐远骥的唱片,老板娘问:“她是你的妹妹吗?
”永诺刚想摇头,忆琳却调皮的哈了他的耳朵说:“不是,他是我弟弟!
”忆琳和永诺的关系引发大家的嘲笑和作弄,忆琳试图解释:“我和尧永诺只是好朋友,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
”校园七金刚:“谁让你是女孩子!
”“难道做女孩子就不能够……”忆琳还没说完大家笑成一团,气愤之下的忆琳毅然当众剪下长发,倔强地伤心离去…………我喜欢翟天临饰演的尧永诺,终于不用再对着《蓝色大门》里的张士豪、《情书》里的藤井树、《摇摆少女》里的中村拓雄等非中国大陆美少年们流口水,永诺的外乡人口音很可爱,尧永诺是这般朴实善良的好孩子,一心一意默默的热爱着小提琴,即使遭到父亲的反对仍然坚持不懈的刻苦勤练,因为丢失了小提琴而意外的和方忆琳邂逅,虽然在与她的相处中遇到了种种烦恼和快乐,但就在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小小的懵懂情愫后为了她的理想,依然忍痛支持她远走高飞……我喜欢小乌龟,忆琳的青梅竹马,邻家的大男孩,喜欢和忆琳处处对着干,两人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扭打成一团,忆琳考去了培理中学后他也上了同一所学校,会在忆琳围着永诺转的时候当众问她:“我问你,地球末日的时候,哪两个地方最安全?
”忆琳不屑离去,他只能自讨没趣的自娱自乐:“我告诉你吧,那就是天堂和地狱!
哈哈哈”后来组建了八大猛男团对抗忆琳领衔的校园七金刚,却在“战争”中被拔下了裤子,落荒而逃;最后眼睁睁的看着方忆琳乘上老爷车离开,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还仍了好几次炮竹试图拦下车自己却被炸得脸乌漆抹黑,在忆琳和校园七金刚的嘲笑声中无助的恳请:“方忆琳,你不要走,你走了,就没人跟我打架了。
我爱你。
”我还喜欢培理中学的“校园七金刚”,喜欢卖杂货的老爷爷、喜欢小提琴家唐远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般的悲剧爱情、喜欢那只可爱通人性的猫咪钱小慧、喜欢青岛的大海和教堂。
电影的故事已经结束,真实的人生还在继续。
好几年过去了,我和电影之外的翟天临、马晓倩一样成长,偶尔在看到别的青春题材电影时,总是不自觉的会想起同样优秀却冷门少人知的《少年往事》,我想象着好似《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后的生活——戏外的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
指望这部电影会有像《肖申克的救赎》般被重新从地下挖出从石头变金子的运气是不现实的,但显然指望报章杂志会报道更不切实际。
真的很渴望了解这之后他们的生活近况;于是把目光放在了无所不为的互联网,既然我能够通过互联网找到很多冷门电影和人物的资讯,这部戏应该也不在话下。
但实际做起来,难度却大大超乎咱想象。
首先,我用“少年往事 主角/主演”在google、baidu搜索,除了得到不断的人名之外一无所获,后来不断的变化搜索名:“少年往事 翟天临”、“少年往事 马晓倩”等等,仍然所收甚少。
我来到了《少年往事》的百度贴吧,无数的灌水贴子和一些不明真假的言论也并未能令我有所发现。
不久之后,经过长期搜索出来后的一个来自青岛“特艺儿童网站”网站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当年电影拍摄完毕不久后为马晓倩建立的个人主页。
寥寥无几的几句自我介绍: 我小学就读于青岛市平安路二路小学。
在校期间,曾担任过节目主持人,和校军乐队单簧管手,荣获过艺术特长生奖牌,还获得四方区少先队献辞比赛中的最佳领诵奖。
绘画,唱歌,跳舞也都是我的爱好。
小学毕业后考入青岛第三十九中学艺术班,于2001年初去上海参加了电影《少年往事》的拍摄。
并在剧中担任女主角。
我个人很活泼、开朗,也比较大方,特别喜欢交朋友,能参加:特艺儿童网站,我感到非常荣幸。
不仅如此,她是1987年12月出生,只比我大1岁。
我还得到了三张晓倩童年时候的艺术照、生活照。
“青岛39中”这个学校引起我的注意,也许晓倩会去百度学校里的贴吧灌水也说不定?
我去了青岛39中的百度贴吧,直接在吧内搜索“马晓倩”——搜出一个同样是喜爱《少年往事》的影迷为了找她而发出的寻人贴,贴子的日期挺早,没问出什么结果,还沉贴了。
为了引起可能知道晓倩下落的所谓校友同学的注意,我把贴子顶了上去,还写了一大堆和那位楼主类似的很想知道晓倩近况的言论。
结果第二天打开贴吧一看,可恶,该死的吧主把那贴删除了!!!
也许是不想老贴占据首页的版面吧,可把我气坏了!!!
而人人网上名为“马晓倩”的ID数量太多,就算我以青岛的马晓倩做为关键词搜索,仍然找不到,谁让大家都很狡猾的设置页面的隐私属性?
2011年我首先找到了翟天临。
在翟天临的百度贴吧,贴吧影迷贴出了他的微博地址。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微博是一个很方便的了解非热门人物生活近况的平台。
我终于看到了尧永诺长大之后的样子和发展——北京电影学院06级表演本科班,现正就读北京电影学院10级表演系硕士研究生班。
我找到翟天临微博的时候他已经发了很多条微博,页数不少,我一页页的翻,终于找到几条他贴出《少年往事》官方剧照的微博,留言:翟天临和马晓倩好可爱啊,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带给我的纯纯美美的感觉。
你们就像中国版本的《怦然心动》。
我很想知道女主角马晓倩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不知道同为男主角的你知道吗?
(4月2日 19:13) 翟天临 回复@游牧人芳汀:谢谢!
她很好!
(4月2日 19:46) 第二天看到这条微博时我既是高兴又是害羞,高兴的是男主角回复我还好心告诉我晓倩的近况,害羞的是我居然没好好表达一下我喜欢他的心情而光是询问他女主角的事儿,真是不好意思。
当然我没忘了在微博以“少年往事 马晓倩”“马晓倩”做关键词做搜索,只是中国叫这个名字的人实在太多,几十个马晓倩没有一个是我想找到的马晓倩。
我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就算完了,虽然猜测着晓倩应该也在哪个旮旯里开通了博客或者个人页面,但能力有限力不从心遍寻不获,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她。
做了《少年往事》的截图和剧照贴子http://tieba.baidu.com/p/1065575214 ,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出高人。
六月里的一天,高人来了,一个贴子引爆我的新一轮热情:http://tieba.baidu.com/p/1107358925 一个吧友找到了晓倩长大之后的照片。
我在惊呆之余立刻发短消息追问她晓倩的博客地址,可惜该人嘴巴硬坚决不肯告诉我,只说晓倩放弃了表演。
我失望之余倒也安慰,不进娱乐圈也是好事,中国的娱乐圈不适合好女孩!
(其实哪个国家都一样)好好的读书将来有个好工作安稳过日子比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要强。
但是相片的意外流出使我意识到晓倩是玩互联网的,虽然不知道她在哪家网站玩,但网上有她的印记。
正好不久后google图片推出“以图搜图”的功能,可以上传图片找到图片的首发地址和来源,我试着用晓倩长大之后的照片寻找相片的出处,唉失败!
七八月暑假赋闲在家有了更多的上网时间,又是一个突发奇想的夜晚,我想再次试着寻找马晓倩。
再次使用“少年往事 马晓倩”在微博上做关键词搜索,终于有了大发现!
有一个扬子快报的小记者说她看过电影后很喜欢还关注了马晓倩。
我马上去翻找她所关注人员的名单,找到了晓倩的微博地址馬晓倩- http://weibo.com/xiaoqian07777 然后翟天临的微博上还贴出了《少年往事》的导演/编剧 陈建忠先生的微博http://weibo.com/2237545475 最令我惊奇的是原来七月初晓倩就和天临“相认”,可惜我却忽略了未能见到这堪比十六年后小龙女和杨过重逢般的一幕:@马晓倩- 你越来越像你妈妈了!
哈哈,十年没见了。
——翟天临马晓倩- 真的假的哈万分想念...哈哈(7月1日 11:19) 翟天临 回复@马晓倩-:上次在上海我时间实在太紧了就没见到。
你真的太像十年前的你妈妈了(7月1日 11:21)马晓倩- 回复@翟天临:哈哈都这么说咳..下次见你提前把你档期安排一下喔...必须得 (7月1日 11:23)翟天临 回复@马晓倩-:你在青岛吗(7月1日 11:32)马晓倩- 回复@翟天临:在呢!
婆媳拼图里有几场我和王姬老师的戏准备拍了 你在哪?
忙什么呢(7月1日 11:37)翟天临 回复@马晓倩-:我在石家庄拍戏。
那个戏里崔松在我们组。
回青岛找你玩儿(7月1日 11:38)马晓倩- 回复@翟天临:什么时候杀青回青岛啊见一面等了十年..真不容易啊(7月1日 11:40)马晓倩- 回复@翟天临:必须的...!
(7月1日 11:40)翟天临 回复@马晓倩-:九月底。
回青岛找你(7月1日 12:37)对于这次微博重逢,我看见不少人的留言挺搞笑:“要不要这么感动我啊><中学时看的念念不忘很多年的电影,时隔那么多年再次看到当初的小少年,今天直接亲眼看到小青梅竹马十年之后的对话,新浪你真的感动到我了@翟天临 @馬晓倩- 这样的再见,让我好想说我又相信爱情了啊”虽然晚了一步,可是我还是想认真的表达我喜爱这部电影和感谢他们的表演的心情,我也上了晓倩的微博留言:游牧人_芳汀:想当年看了这部电影后爱不释手呀,觉得这是俺们国家拍得最好的一部少年儿童电影,小清新味道,美丽的青岛,干净的画面,稍显幼稚的故事却在超萌的两位演员的自然演绎下丝毫不显做作。
尤其是马晓倩,我要大大的表扬你!
演技灵动浑然天成,深深地打动了我。
真希望故事的结局其实忆琳会和尧永诺在一起!
看完电影的这些年我自己经历了学业、毕业和求职的变化,但是心里一直有个小角落存放着你们,好奇你的成长和变化,希冀你会像电影里的方忆琳一样永远开开心心。
好不容易借助微博时代找到了你,我要祝福你的事业步步高升,一帆风顺!
早日找到你生命中真正的真命天子尧永诺!
《少年往事》在星空卫视、CCTV-6、江苏卫视等还有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过,喜欢这部戏的孩子还是很多的。
很多人在土豆网上重新找到电影后甚至高兴得流泪,留言表示是这部电影令他们爱上了小提琴。
贴吧问晓倩近况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
馬晓倩- 回复@游牧人_芳汀: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接着我又去了《少年往事》的导演陈建忠先生的微博留言,不得不说,香港人的态度好nice,而且他居然还是《功夫皇帝方世玉》《半生缘》《千言万语》等经典香港电影的编剧,别告诉我这些电影你没看过呀游牧人_芳汀:感謝陳導2002年拍攝的《少年往事》,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中國兒童電影,即使是現在,這樣清新動人的少年電影因為市場原因在我國較為罕見 若以後還能再出幾部類似題材的片子就好了。
看拍攝花絮陳導似乎受到了英國電影《melody》(兩小無猜)的影響,那也是我最喜愛的電影NO.1《少年往事》里堯永諾在舞蹈室內看到方憶琳和七金剛跳舞的場景就是模仿自《melody》里的daniel看到melody翩翩起舞的那一幕吧,其實導演當時還可以拍攝得更加唯美一些不過您是以搞笑的手法表現那場戲。
還有憶琳取走永諾第二顆紐扣是採用日本女生的校園畢業傳統吧。
其實我心裡最遺憾的還是陳導爲什麽沒有給這部電影留下一個圓滿的結局?
爲什麽一定要讓憶琳去了國外不再回青島,如果是別的感覺一般的電影就算了,可是他們那麼可愛好希望他們能在一起!
爲什麽這一點您就沒有鑒戒melody的結局呢——孩子們打敗了大人打敗了老師勇敢的遠走高飛!
多麼大快人心。
(8月14日 02:45)陈健忠John 回复@游牧人_芳汀:很开心这电影能带给你一些感受!
是的,这电影的原型是melody,那场跳舞戏的处理方法是想俏皮一点,多点童真,当然也想表现方忆琳在堯永諾眼中的可爱,但当时我的功力不够,拍得不好,呵呵;至于取走纽扣的处理是我自己想象的,我并不知道这是日本女生的校園畢業傳統,是碰巧了!
真实的人生是没有起承转合的,如果你年纪再大一点,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能给你觉得遗憾,其实已经是好事…真的非常感谢你喜欢这片子,作为一个导演,最快乐的事情是作品能打动人心,我会继续努力!
(8月14日 10:23)第二天我立刻跑去贴吧向大家汇报成果,把他们的微博地址全部贴了出来。
于是不少影迷也跑去微博上向他们留言还邀请他们来贴吧看望大家。
我本来不想再留言了,心痒痒又跑去陈导演的微博留言:陈健忠John :碎了,各位童鞋,晚安,今晚可能碎不着呀…游牧人_芳汀回复: 我今晚也睡不着了,想到是我促成大家和陈导、晓倩交流的就好得意啊 。
您不知道这些年没有你们的消息我们是有多牵挂呐都怪能够打动人心的中国校园青春电影实在太少了所以只好一心一意的想念你们啦谢谢陈导百忙之中拨冗到少年往事贴吧和大家打招呼,我和吧友们非常的激动!
(香港人也可以接受简体字吗?
)其实真的不仅是我,有很多在电视台看过片子的青少年朋友都非常的喜欢《少年往事》,曾经我看过的留言中很多人表示是《少年往事》令他们爱上了小提琴,爱上了美丽的青岛!
曾经我抱怨,为什么外国如美国有《怦然心动》、泰国有《小情人》、法国有《初吻》、英国有《两小无猜》等很多精品的青春少年电影,可是我们国家却没有!
应该是市场不青睐此类题材所致。
但《少年往事》却圆了我做为影迷的一个小小的梦。
在青岛发生的儿童电影却清新自然的表达出少男少女最懵懂的爱恋。
所以要再次感谢陈导曾经的工作令很多人收获了久违的纯真和感动抱歉本来不想留言太多怕您厌烦,可是既然我把贴吧里的人都引来了如果自己不多说几句也不甘心最激动的其实是您告诉我melody是少年往事的原型,虽然当年就猜到啦但您亲自告诉我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要知道我爱melody的程度简直无法自拔陈健忠John 回复@游牧人_芳汀: 在香港,日常用的还是繁体字,但我们大多看得懂简体字,而普通话也越来越多人会讲了!
melody很能够触动人心,因为它能够很真挚的去表现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快乐的童年是大部人的共同经验,或者渴望得到的经验,喜欢它的观众都应该是心存童真的人。
再次感谢喜欢「少年往事」的朋友,很高兴这电影为你们的生活带来色彩。
而陈导,也在我将大家的微博地址曝光后重新和十年未见的马晓倩取得了联系,令我惊讶互联网的强大。
enough,这样就足够了,单纯想向你们表达我对电影的爱和对你们曾经努力工作的感谢的最初心愿已经达成,圆满了,功成身退。
——感谢你们曾经陪我走过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方忆琳再见,后会有期!
更新:2018年4月男主角微博怀念《少年往事》—— @翟天临: 这应该是我一生中最真诚的一部戏,无关表演,只有青葱的真诚。
而最让我欣慰的是:胶片的影像记录了在青葱岁月里,我拿最好的年少时光讲述的一段纯净的关于友谊、情窦初开却又不知道爱情来了的故事。
你是否喜欢这个故事取决于你在这部电影里是否感受到了美好
浓浓的少年少女情怀,两小无猜。
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她把那个调皮劲演的超级到位,就比如在黑板上写男主角的名字的时候,很讨厌但是让人恨不起来,如果我是男主角我会无奈死的,女主一开始就对男主有好感吧,就想跟他一起玩,但他俩的两小无猜又被别人误会,说在谈恋爱,其实这样会很尴尬,而且会破坏俩人感情。
电影里面他们就很勇敢,女主很倔强,剪掉自己头发,捍卫自己和男主。
世上无聊的人就是这么多。
这部电影节奏感特别好,刚开始会觉得跳脱,一件事情一个镜头,但习惯了之后,就觉得不必要的事情就不需要拍了,现在的电影啊,就必须要交代的清清楚楚的。
其实,跳脱的事情还蛮多的,比如女主说要好好读书,下一个镜头就在那个学校了。
能表现女主坚定的心又能推进电影进度。
男主的教养真的好好,是他爸爸教他的,说不能作弊,做个诚实的人。
但他爸爸又反对他学小提琴,说是不挣钱的行当,我觉得他爸爸是个自由的人又有点自私,怎么会赌博呢?
有点想不通…好矛盾,他爸爸又说,真的想学就找弹的最好的人去学。
那个时候,大家都很遵守诺言,女主留下信息取回小提琴,男主晚到了,男主竟然按照女主说的不来就是🐍,男主真的照做了!
我觉得电影里好多品质,现代人都没有了。
好像都存在于遥远的以前。
如果搁在现代,我会怀疑。
有年代感。
小乌龟,有点坏坏的小男孩,竟然对女主说我爱你,小小年纪就知道什么是爱啦,就冲这句话,一下子刷新了我的好感,还蛮可爱的,这就解释了他的合理性。
不过后半段感觉是架空女主妈妈和她的家庭写的,女主离家出走,只写了男主和同学对她的支持,我只想说一句好前卫,卖车让她出国并且都没有回国,而且小小年纪的,我这脑洞真的会很大。
我想这就是艺术的表达形式吧。
后半段,女主离家出走这段真的看不懂,导演想表达什么呢?
反抗的也太厉害了吧,完全可以和她妈妈好好聊聊啊!
难道我又以大人的眼光看待了?
小女孩就是以这么激烈的方式去反抗。
还有一点,父母的教导很重要。
女主的爸爸,阔达有见识,妈妈虽然叫她做这做那但又包容她;男主的爸爸虽然限制他但最后还是支持他。
电影里还蛮接地气的,哪像现在就是撒狗血。
还有一件事觉得蛮有意思的,男主乞讨的时候装瞎子,偏偏那个医生还跟他说,我会治眼睛。
吓得男主直接跑路了,那医生肯定知道他在装,但竟然不气愤,这样不符合逻辑的事情,给我感觉还蛮好玩的。
你说,我们现实生活中,能这样嘛!!!
我发现这部电影里面的。
大人都很包容,比如那个外国人校长、那个眼科医生、孩子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什么是谈恋爱的女老师、同意玩最后一次的买车人、告诉他年轻时候爱情故事的著名小提琴家、放唱片的老板娘。
这部向华强出品人,中国星和一百年电影公司出品,郑治平监制,陈健忠导演的电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儿童电影之一。
1928年,青岛。
少女方忆琳,不,应该说是假小子贵公子方忆琳。
她性格顽皮泼辣,同时享受着父亲的宠爱和母亲的严厉却无可奈何的管教。
尧永诺,是个羞涩而又迷恋小提琴的男孩。
两个人因为尧永诺丢失的小提琴相识。
后来方忆琳转入尧所在的中学,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尧永诺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小提琴大师,而方则想周游欧洲。
两个不经世事的少年过着愉快又亲密的时光。
一天尧说:“我一定要作一首曲子,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
” “那你送给我吧。
”长长的林荫道留下两个少年的青春背影。
方忆琳要走了,她不想接受母亲为她订下的亲事,她要去欧洲。
小伙伴想尽办法为她买了船票。
离别前的晚上,海边燃起的篝火,每个少年手举着烟花围着篝火欢笑。
午夜,方忆琳来到睡着的尧永诺身边,伸出手想要抚摸这个少年的脸庞,可手最后还是停住了,她撕下了尧的一粒纽扣。
第二天,尧送给方一张谱子。
“送给你,我写的” “可是我看不懂啊” “你可以拉给她听啊”小伙伴们说。
“可是我忘记带琴了” “没事,等下次吧”,方忆琳轻轻的说。
然而,还有再见面的机会吗?
为了不让大家都伤心,方忆琳让伙伴们背过身去数数。
然后转身离开。
忽然尧永诺对着她大喊:“你等我一会儿” 少年飞奔回去拿琴,方忆琳则点了点头,却转身跑走了。
码头上,大船已经远去,尧匆匆赶来,面对蔚蓝的大海拉奏起他写的歌,送给方忆琳的歌。
导演选取了青岛以及部分上海的老建筑和公园,利用淡淡的怀旧色彩,把1928年迷人的,开放的,充满异国情调的,艺术气息的,华丽的青岛展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少年时光的那种淡淡的感情也让人沉醉。
再说说小演员们,饰演方忆琳的小女孩叫做马小倩,她的脸上永远都洋溢着阳光般的微笑,然而离别时候那种忧伤又是如此的真实。
另一个主人公翟天临,普通话里面有着浓浓的口音,让我一直怀疑这是个青岛人,剧中他羞涩的表情,常常欲言又止的动作,把尧永诺表演的十分传神。
少年饰演少年,就像是不需要加工的璞玉,浑然天成。
另外,饰演经常和方忆琳作对的小胖子,在剧中类似于一个搞笑角色,可是最后他追着方忆琳大喊:“你不要走,你走了就没有人和我打架了”以及“我爱你”这样的话,更是为影片增加了一份忧伤。
我想这样的少年感情,每一个人都能理解。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王晶的中国星公司这次为我们带来了一部优秀的电影。
这部成片于2001年,2004年才有影碟问世的电影让我看到了香港电影的潜力。
在日渐消沉,充斥着黑帮枪战的香港电影业,是否能更多的走到大陆这个更广阔的天地,拍一些题材更广泛的电影呢?
毕竟,香港电影不仅仅是香港人的电影,他代表着华人电影的力量。
《少年往事》是陈健忠第一次执导的作品。
大学毕业之后,他曾经在TVB工作,当过编导,88年加入电影圈,为德宝电影公司当了一部电影的执行导演,之 后便「转型」做电影编剧。
曾经编过《方世玉》、《三个受伤的警察》、《半生缘》及《千言万语》等电影的陈健忠一直也想拍一些有关 小孩子的电影,所以当监制杜琪?问他有没有想开拍的题材时,他的脑海就实时闪出杜鲁福的《零用钱》 (Pocket Money)及《两小无猜》(Melody Fair)等感觉比较新鲜,如果拍得好的话,会几容易成功的小孩子电影 ,况且市场上已经有太多动作片及爱情片了。
“因为我很喜欢看这些电影,所以有机会的话我也一定会拍这类——虽然我也知道小孩子电影好难拍。
”“小孩子电影难拍”这句说话已不是第一次听,不过拍摄《少年往事》可算是难上加难,因为影片的时代背景设在1928年的青岛。
陈健忠坦白知道自己执导的经验不太足够,这个选择并不是他要向高难度下战书或是要苦辛,而纯粹是“机缘巧合”。
“拣这个地点及时代背景增添了不少难度,但这纯粹是机缘巧合,因为当时我听过一个有关小提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二、三十年代,我觉得那个年代的色彩很浓烈,加上那时的人比较天真纯朴,很适合讲一个小朋友纯真的感情故事。
如果换转在今时今日发生,一定无人信。
” 《少年往事》讲述1928年在充满欧洲色彩的青岛,13岁的女孩方忆琳因在教堂外拾到一个小提琴而结识了同龄的男孩尧永诺,二人由误会、谅解到最后发展成形影不离的好友…《少》片其实并不是《童年往事》那种富自传色彩的童年点滴,而是一个爱情故事,甚至如果将片中13岁男女主角换成成人,也一样成立。
“对,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我们想拍小孩戏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用大人的角度出发,即是我们觉得他们应该怎样。
但当我接触过他们之后,发觉他们的思想模式其实已经是大人了。
”陈健忠笑说小孩其实是任性一点,率性一点 ,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大人。
“拍的时候,他们不开心就会『罢拍』,不会跟职业演员一样,他们不是专业演员,但他们是大人。
” 《少》片大部份场景在青岛实地拍摄,只有一部份内景及接景是在上海拍摄的。
由于陈健忠比较关心一些历史考据,不希望影片出来的时代背景太假,所以拍摄前他走访过不少当地人,也请教过青岛的历史学家。
“我想以男主角学小提琴做背景,我问他们当时青岛有没有这种音乐背景,音乐在青岛重不重要?
他们告诉我 ,青岛在当时确实是音乐之都——幸运地这跟我当初的想象非常吻合。
他们还说当时如果晚上在青岛的街上行走,家家户户都会打开窗,你会听到他们不是在拉小提琴,就是在弹琴,就像在开音乐会。
”本来陈健忠想重塑这幅景像,但碍于现在在青岛已已经找不到那种大规模的街道,所以这个想法未能实现。
《少年往事》全片国语对白,用的演员也全都来自国内。
寻找演员为陈健忠带来过不少痛苦,他更直言如果找不到合适人选,这部电影一定不会开拍。
“根据最初构思,方忆琳这个角色是一个懂跳舞,比较男孩气及活跃一点的女孩,最初我甚至设计了一段她跳舞的场面。
但我们找遍上海及北京,一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最后青岛一所艺术学校向我们推荐马晓倩,起初这个女孩的表现不是太特别,加上她穿上很土的校服,印象一般。
后来叫她演戏,她就好犀利,副导演叫她幻想自己跟好朋友话别,她一开始就哭,演得很好。
” 至于饰演尧永诺的人选则更加难找,陈健忠的要求是样子生得很可爱,很怕羞,不用太靓仔,但就要拉小提琴拉得出色。
在国内小提琴拉得出色的男孩有很多,但要材、貌都符合就不是易事。
“我们找遍上海及北京的音乐学院都找不到,最后决定『转方向』,找一个不太懂拉小提琴的也可以。
结果我的工作人员找来原本来做配角试镜的男孩翟天临,改变他的发型及衣服再试镜,那时我甚至差点认不出他。
结果我选了他。
” 问陈健忠可有想过为男女主角的纯真友情与感情,加插一段「三角恋」,制造多一点戏剧性?
“我不想。
我好想拍得直接,两个人你钟意我,我钟意你,直到尾。
”对,清新纯朴,又何需加盐,加醋呢?
-我什么都会!
-我什么都不会!
-我要去欧洲,我爸爸说伦敦那里有一个海德公园,里面可大了,还能骑马。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的话,你想对我说什么呀?
-去死吧!
-哈哈哈哈哈...-我忘记带小提琴了。
-那下次吧。
成年人说的下次就是没有下次,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临别之际说的下次,却是认真地企盼还有下次。
当年清癯到有些羞涩的翟天临把未经雕饰的自己完完整整地献给了那个内敛的、文艺的小提琴家。
一群人转身从一数到一百,时间刚好够你离开大家的视线,那么我们如果从一百开始倒数到一,你还会不会回来?
ps:很羡慕#翟天临# 这样到成熟时期才达到“萌”的巅峰的人。
pss:去完#青岛# 回来再看#少年往事# 就当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十几岁,重新在1928年活过一次吧。
少女最终还是登上了去往欧洲的船,从此风骤路遥,天各一方。
不知少女在海上漂泊时会想些什么,初见时冒昧砸碎的小提琴;画着鬼脸高昂着头颅遇见他,笑着说又是你;满世界写上你的名字,然后看着你无措的擦掉;蹦跳着跨过沙滩上的欧洲大陆,说会在日记里写上你的名字。
青岛的天是那么蓝,就像无忧的少年,只有梦想,只有自由,只有未名的友情。
手掌中那第二颗纽扣已经没有了他的余温,海风吹过少女的发梢,也吹干了眼角的泪。
少女剪去长发,褪去身上的枷锁,向妈妈宣战祝英台是不会嫁给马文才的!
少年将她带到了诺亚方舟,现在也是她的方公馆了!
沙滩上破旧的小船真的成了少女的诺亚方舟,就算海牛如何嘶鸣,少年也能保她平安。
望远镜看到的轮船驶往何方,少女坚定的说是欧洲,是自由的欧洲,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是终究要去的地方。
少年说你会去的,她肯定的点头是我会去的!
年少时的梦想坚定而又鲜活,不曾被世事所烦忧,所以豪情满怀。
可是真的要分别时,眼泪却是止不住的,毕竟还年少,还没有学会内敛。
不需要什么十八里相送,只想背道而送,不再难过。
怎么会舍得,还没有理清那未名的情愫,还没有夸你的曲子谱的好,还没有想要分离。
就回头看一眼,却看到了同样偷看的你,这一眼好似什么东西要冲破牢笼,肆意而来。
你知道不能等他,一鼓作气跑上轮船,不想再一次说分离。
少年拉起了自己做的曲,青涩的音符飘飘荡荡,不知去往何方。
少年往事戛然而止。
此间少年,相遇何必分离,分离不可相忘!
被人们称作为“流量时代之逆袭”的翟天临在上月31日晒出自己北大博士后的录取通知书。
一时之间,众多吃瓜群众打趣地说他是“娱乐圈中最懂经济学,金融圈中最懂演戏的人”。
作为娱乐圈里“尴尬的85后”的其中一员,翟天临用下足功夫的表演和认真的态度为他收获了大批影迷,而他私底下讨喜可爱的性格更为他圈来更多的粉丝。
以至于他在《白鹿原》和《军师联盟》里扮演的角色哪怕多招人恨,观众对他本人简直是“恨不起来”。
But!
现实往往比电影虚构剧情更有反转力。
大过年的,关于他的负面新闻竟犹如雨后春笋般扑面而来。
学术造假?
虚荣心作怪?
道歉???
作为吃瓜观众的一员,我不禁想调侃一句,翟先生,您还是好好演戏吧,学术圈的事儿咱就别瞎掺和了?
毕竟咱戏还是演得挺好。
毕竟咱13岁的时候,就已出现在大荧幕上了。
《少年往事》
导演:陈健忠编剧:陈健忠/厉立监制:杜琪峰类型:剧情/青春主演:翟天临,马晓倩,孙祺片长:90分钟他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个迷恋小提琴的羞涩男孩,尧永诺。
(一脸掩盖不住的帅气童颜也是无敌了)如果说侯孝贤导演的《童年往事》描绘了一幅上世纪80年代台湾风土人情和主人公童年回忆的画卷;
那么陈建忠导演的《少年往事》展现的就是本世纪初青岛海景风貌和主人公怦然心动的青葱时光。
男女主人公的学生时光,是拉帮结派一起对付“校园恶霸”的过瘾,是误会后的释怀,是赌气离家出走后的“惊心动魄”,是男女生交往过密被发现后的尴尬,是笑谈梦想时的畅快,也是临别之际依依不舍的情绪。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主要讲述了因一把小提琴而成为好朋友的尧永诺和方忆琳一起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的故事。
有人说,《少年往事》更像是一部节奏缓慢,叙事平淡的“纪录片”。
但是,影片将镜头对准那些少年时代每天都会发生的“闲趣”如找猫、拍毕业照、校园小团体的“利益纷争”的细节却让人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仿佛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而方忆琳反抗娃娃亲、尧永诺为了学小提琴的理想抗争、两个人私奔到海边小屋,这种放在现在的青春片里能被描述得轰轰烈烈的事情,在《少年往事》中都是以一种很轻松很愉快的笔调展现出来的。
这种别具一格的展现方式不仅不会让原本俗套的剧情落入反感的情绪,而且竟然微微透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味道,再加上画面的别致和纯净感,一副近似“乌托邦式”的青春诗篇就此呈现。
而青春少年的懵懂情愫也是影片中若隐若现的因子。
尧永诺和方忆琳之间淡淡的喜欢,既不像爱情也不像友情。
也许导演想要表达的,就是那种十二三岁时候莫名其妙悄然而至的暗暗欢喜。
欢快的音乐,晃动而又不断切换的镜头,所有的美好汇聚在一起,他们嬉闹玩耍,大声欢笑。
小树林、旋转木马、油菜地,都是孩子的天堂。
水手服,中腿袜,小皮鞋和油头,在板凳上学习游泳的课,高级酒店里的四重奏,海军码头…… 即便这些完全不属于我们年代的东西,我们还是会因此产生共鸣,不禁想起属于我们自己的青葱时光。
作为一部完整的电影,人们所说的剪辑无序和逻辑略乱的确存在。
但这和我们的记忆很像不是吗?
现实中有几个人能清楚记得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呢?
留下些零零碎碎的、有一定意义的片段或镜头,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勾起一代人回忆的老物件儿,对我们来说,已足矣。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
这部青翠欲滴的电影有没有勾起你的往事呢?
偶然在豆瓣刷帖,看到有人推荐,看到海报就感觉很喜欢,于是就去看了。
主角们的年龄设定在13岁左右,培理中学读初一。
男主角尧永诺内敛沉静,虽然父亲阻扰,但还是梦想着成为一个小提琴家。
翟天临在外形方面还是很契合的,虽然演技有点。。。
一言难尽。
女主角方忆琳活泼可爱男孩子气,她在初识培理中学“七金刚”时果断地跳下水去对面要求加入,她勇敢地反抗家里的订婚,她梦想着走遍欧洲每一个角落。
女主的扮演者马晓倩眼睛小小的,却无比的有生气,眼神里有着希望的光,大概这就是年轻人所特有的无畏带来的光芒吧。
这部电影其实看得我有点尴尬。
首先,03年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有种90年代的电影的感觉,总是会闪现莫名其妙的雪花,年代似乎极其久远了;其次小演员的演技也是个问题,男主翟天临,虽然现在演技甚好,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他操着青普演着一个在香港出生的男孩说着一段段生硬的完全是像背书的台词。
(这也充分证明演技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小鲜肉们你们还有救!
)相比尴尬的男主,女主角的演技虽然也不是很自然,但对比产生美,台词表情小动作等等看着就还算是不出戏。
还有几个外国小演员,说着不熟练的中文,真的让人很尴尬。
感觉演技最好的小演员是影片中那个个子最小的西瓜头男孩——小刚了,台词自然,演技自然,可惜出场不多,算是小演员中的亮点。
再说说剧情,逻辑性比较弱,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感,剧情也是相当不接地气(比如女主的梦想是走遍欧洲,男主要做音乐家),但考虑到这是一部十几年前的青春片,拍的还是显得有些虚妄的1928年的上层阶级的青春,也就能原谅了。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画面和配乐了,影片全程都是在青岛拍摄的,每一个画面都完全展现了青岛的美。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海景,浪漫且美丽,青岛的建筑也都是民国风貌,甚是复古华美。
小演员的校服现在看来也是很好看,不知道为什么民国时期那么美的校服如何会演变成现在这种丑兮兮的样子。
配乐契合电影的主题,使用的都是钢琴小提琴曲做配乐,轻快活泼,配合着培理中学的男孩女孩们的打打闹闹和生机盎然的青岛风景竟是万分合适。
小姑娘边跳边吹起口哨和着悠扬的小提琴声是真少年情怀。
但是这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场虚妄的梦,上层阶级的少男少女读着由外国人办的贵族学校,学着钢琴小提琴,在课堂上说着不知道是法语意大利语的语言,出行靠十八世纪英国的那种马车,主角们梦想着做音乐家去欧洲游历。
这算是什么呢,1928年的时候中国是这样的吗,有点难以想象吧,找了一段1928年的大事件记录,真实的中国的情况。
1月,方志敏等发动弋阳、横峰起义。
4月28日,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军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4月底,刘志丹等发动渭华起义。
5月3日,日军悍然发动“济南惨案”,外交官蔡公时以下五千中国民众被杀。
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6月3日,张作霖下令奉军退出关外。
6月4日,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后身亡。
6月18日,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7月22日,彭德怀等发动平江起义。
10月5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易帜。
相比真实的历史,电影所讲述的故事真的就是一场虚妄的梦了,和平美好天真而富有生气。
虽然不能否认也许28年的时候青岛的上层阶级真的会发生这样美好的少年往事,但贫穷的我还是缺乏这个想象力了画面配乐少男少女的脸庞,美则美矣,可惜虚妄。
最后想说,导演一定是非常适合拍文艺片的!!!
超级美啊!!!
青岛一定要去啊!!!
初中一年级,我是班长,你是副班长。
你很野蛮,总是和我对着干:班里的同学要男女分化管理;坐在我后面总是踢我;学习没我好还总给我臭脸。
可你才像一个班长,和同学们都处的那么好。
下半学期,你是班长,我是副班长。
我的学习成绩依旧比你好,你还是那么的没心没肺。
我没有失落于正副之间,可你总拿这个说你比我强。
你就是那么的“无可奈何”。
期末,你要转学了。
送你的时候我早走一步,同学们都回来揶揄我:悄悄流眼泪不想让你看见。
我确是没有流眼泪的,但再也没有人那么野蛮的对我了。
“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你会对我说什么?
”“不要走”
女孩短发有点像杜鹃
看过
摄影还是不错的,一股文艺复古青春气息。剧情、台词演技太灾难了吧,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了,太尴尬了。
感觉挺不一样的 他们少年时的思想都好大气 这么小离家出走还是去欧洲 青岛口音有的
三星半 技巧不高但里面童年真誓的感情滤镜很深刻,演员们选的好灵,包括“钱小惠”可爱捏ớ ₃ờ(ps:制片人居然是杜琪峰!!!)
别久不成悲。实在是受不了扔琴。
电影从人物到情节都矫情生硬的不得了,两个小演员算是里面演技最高超的了,但是还是被台词毁了,总之看的浑身难受。但如果把整部电影理解成导演的一个少年梦到是还可以理解某些不合逻辑的情节,可偏偏叫 少年往事 。哎——
已看完,喜欢大簇大簇的白百合,爬进鱼篓里的猫,男孩好看的学校制服,以及被画的乱七八糟仍然自信昂头走过男孩的那张倔强的脸。姑娘吹起口哨和着小提琴声真少年情怀。
人为痕迹明显,但确有动人处。音乐融合得很好;青岛人看得很亲切。
五星。给少年情怀,给美好的音乐和青岛。
青岛真好看
尧永诺和方忆琳行过的每一处青岛都太美 要去看看
少年时的怦然心动,纯粹又美好。
各种bug,但是感情真挚啊!伴随着搬家与离别的成长,再也不见了。
剧情略简单,青岛的孩子看了应该比较有感觉吧。
好多人都在背台词似的表演
情怀片,没有觉得哪里好
好棒的少年往事!
什么破玩意啊,还能更假吗?这片子在豆瓣能上7分简直不可思议!
初二看的,情节都不大记得了,但我想我的青岛情节是因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