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尝试写人物对白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平平淡淡,仿佛生活中的人物对话有多么神奇和不连贯。
从某种角度讲,模仿生活是最困难的。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在一个夸张的标题下,细腻的刻画了两位少女一小段的时间内的人生经历,人物的内心世界诸多转折,在一桩桩巧合、一句句对话的掩盖下,只显露出冰山一角,让人回味、留恋。
这部电影画面十分优异,给观众带来享受。
http://zhenmingzhi.lofter.com/post/3d56b2_9215c48
临摹的画风,散漫的节奏,随意的镜头,让电影有着一种水墨色彩的感觉,它带给人一种内心的轻松,虽然有些无奈与感伤,但丝毫不妨碍人们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而且在这个要求画面精细与完美的动画片时代,电影一反这样一个动画格局,显得十分另类也十分格格不入,还好电影有着非常强大的亲和力,让人不知不觉的就被电影里面的人物与情节所深深地迷住,电影里面的人物感情饱满且细腻,有如真人一般让人觉得真实,而且故事里的小女生气息天真烂漫,让人不知不觉的就仿佛又回到了年少的时光。
我们看这样一部电影,不在拘泥于形式,不在看重它的表现方式,而是用心去感受电影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引发出故事所带给我们的感觉。
电影对于小女生心思的把握相当精准,它刻画出来的人物情节都十分的能够打动人心,它把小女生心中的悸动打磨的非常细致入微,我们甚至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而且导演还非常善于将生活融入电影,用动漫诠释真正的生活,他将真实的人物平面化而仍能让我们感觉出人物角色的真实存在,他用电影带给我们都感觉仿佛就如阅读一篇满是插画的伤感散文,虽然画面硬生生的存在,但却丝丝入扣般刺痛了我们的内心,不得不说导演用电影把我们带回到了青春期的时光,更用一段光影细腻的捕捉到了女孩子们那内敛的感情与深刻的友谊。
饱满的人物塑造是电影最成功的亮点,营造出来的悬疑气氛更是让电影充满了一种颇为诡异的电影基调,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神魔小说似的疑云密布,就是这样的设置,让电影的气氛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兴趣,跟着就被导演拖拽到一个精心设计的剧情里面,从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到,这只是普普通通的青春期电影,可是就是导演用一种独具一格的表现方式让电影充满了趣味性,而且电影将小女生的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就喜欢上了电影的女主角,她的那种性格,那种霸道,以及敢于探索好奇的执着,都让她在电影里面处处彰显出可爱纯真的一面,而且从周围环境中所引申出来的那种对内心心思的独白,更充分的展现出陷入青春期迷茫中的矛盾情绪,它解读出了我们所有的人对于独自一人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以及一个人陷入孤独之中以后那种对于自己不公平命运遭遇的控诉。
电影抛弃了精细的画面而采用一种彰显意识形态的临摹画风,不得不说是导演区别其他动画电影的一种风格,虽然这种动画表现形式乍看起来非常让人感觉不舒服,可是一旦我们深入到电影的剧情当中以后,这才发现,原来这样的表现更能增加电影的艺术气息以及剥离于外界环境以后突出那种细微冷漠的感情描述。
而且缓慢流动的画面,简单模糊的人物,配合周围混沌的环境,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来深刻人物的形象,在不断发展剧情的同时,慢慢的我们就通过自己的眼睛加深了对人物具体的认识,这也让我们感知到了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女主角,而每个人眼中的女主角都是透过自己的眼睛去渐渐丰满她们的个人形象。
电影是带领我们去发现事实的真相,用一种侦探的方式来解开一步步的悬疑,虽然毫无真正意义上的章法可言,却在塑造人物之间友谊产生出来的过程,非常深入细致彻底,电影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告诫我们其实真相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不要被自己的推测与谣言所迷惑了脚步,而当你发现了真相以后,才明白自己错过了多少事情。
导演岩井俊二用一种少女的心态完成了对这部电影的创作,无论从绘画的个人风格,还是对剧情的创作,都满满的饱含着一股大师的风范,区别于宫崎骏对画面与技巧追求的完美,他更追求于属于自己性格的东西,而且他更准确的拿捏住了小女生的心思,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塑造出来了关于小女生的情感秘密,电影不单单是在找寻背后的真相,更是在战胜自己内心对未知的恐惧,积极的去面对才是真正脱离自我束缚的出路,电影就是让我们坚强的去面对,才能收获可能意想不到的友谊与美好。
看日本的动画片,不单单只是看他们的剧情与故事,我们更能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学到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它们不但提供给我们生活之中的感悟与道理,更促使着我们更好的学会怎么做自己,而且电影里面对人物角色的配音也是相当的专业,就像这部电影一样,铃木杏与仓井优的配音让人拍案惊绝,虽然采用的的前期录音的方法,可是她们仍然能够诠释出少女青春可爱的那种情怀,着实值得让人尊敬。
突然意识到,岩井君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塑造人物啊。
不管是超有型的闷骚的怪的可爱的神经质的孤僻的倔强的疯狂的性感的,你都会感觉到这个人真的存在!
而且过了许久都能记得!
于是当我们都已经熟悉了的花与爱丽丝再次出现,我们就不会再被第一次见她们时那种新鲜感吸引,而是想知道这一次她们要经历的事。
有一种「见老朋友」的感觉。
《杀人事件》是《花与爱丽丝》的前传。
诚然,这段故事不如后者丰富和动人,但在爱丽丝身上,我们仍然浓烈地感受到她天真勇敢的青春气息,她和年长者相处的淡定自若;花仍然孤僻,仍然喜欢幻想,做一场莫名其妙的算计和美梦。
故事走向很简单,用一个以为恐怖的传说来包装一段思念——而且恐怖的氛围并不渲染得足,让人始终感觉是在看这几个小女生一惊一乍地好幼稚却又很可爱因为是见老朋友,所以对整个片子都是情感分。
真诚地希望岩井桑能找到下一位合作默契的摄影师(尽管筱田升如此不可替代),再出山拍真人电影。
看少女,写青春,没有人比大叔您眼光更毒了。
写于终于幸福地在影院里看了《情书》35mm胶片版当夜(8.18)PS 片子里那位自称进入魔界的女人根本就是按《情书》里那个神经质女孩大井画的吧!
一毛一样!!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动画片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下面请看前线青春少女们弄清生活的影评了!
果树:依然细腻,依然神配乐,依然让人羡慕青春。
Harper Yug:喜欢里面的部分片段,整体上还是给人感觉太神神叨叨了。
笑意:唤醒了内心沉睡的中二少女!
完美还原那个年纪的轻盈灵动傻缺~回想到和那时候的伙伴干过的一堆傻事,啥都没错过,赛高!
Xavier-耐观影:观看到一半时感觉情节会有小题大做感,但转念一想初中时的世界不就是如此加油添醋的夸张之举吗,到了结尾时会被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深深触动,此外对黑泽明《生之欲》的致敬也是一个大大的亮点,所以满分。
子夜无人:充满脱线感的画风写尽青春世界里的惊心动魄,所有轻盈、慌乱的、易碎的片刻,完美捕捉到用“大惊小怪”四个字就可以写成一整部史诗的少女内心戏。
求而不得的爱意变成蜜蜂的尾后针,变成以讹传讹的咒语,当她重逢擦过他的肩头,换了新校服的少年已经变得温柔,夕阳晃了眼睛又溜走,她已经牵着一双更重要的手,所有的拿起和放下就在那一瞬间,那是生命长河里无人察觉、却会被偷偷铭记一生的波澜壮阔。
Spy Liu:???
毫无逻辑,导演确定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吗?
无厘头到无逻辑的地步。
并不是拍成动画片,人物行为的动机就可以不要逻辑了。
真的是想拍到哪就拍到哪,一个明确的主题都没有,以为是一个精彩的悬疑片,结果全程无趣到极点,还要强煮烂鸡汤。
所有人物画得几乎差不多,毫无特点。
看该片的体验纯粹是感到浪费时间,还会十分后悔浪费时间看了该片的那种感受。
Hethang:导演真的知道自己想要拍什么吗?
一个无关乎于女孩们如何成长的故事,竟然在90分钟里拍出了多种类型鱼龙混杂的水土不服之感。
开头以为是悬疑片,中间突然变成冒险片,结尾又开始无病呻吟的日式鸡汤片,简直让人看得人格分裂。
这样还就算了,那些日本电影中最不愿意被人看到的脚趾抠地名场面竟然还被无限放大,尤其是爱丽丝以为花被卡车带走一边大喊大叫一边奋力追赶那里简直达到我一年观影的尴尬最高峰,拜托,把青春片拍的这么蠢不拉几,你以为我们都是不带脑子长大的吗?
别用那什么粉红色的泡泡来遮蔽我的眼睛,我,不,接,受。
DAY3的动画片场刊将于稍后揭晓,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昨晚想看部动画电影,在微博搜了几部高分动画电影,随意地点开了这部,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岩井俊二的电影,作为一个影迷来说,似乎可以说有点落伍,但是,就好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真正喜欢的,就算晚一点遇见,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之前做好了是一部杀人案件的准备,反正日本电影非常擅长此道。
但是看着看着画风有点不明白。
看到最后发现,岩井俊二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暗恋,什么是喜欢。
我喜欢你,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
而你,就是整个世界。
年少青春时光,很多事情以讹传讹就会变成一件大事;去确认他到底还活不活着这个事实,明明看起来好像很容易的样子,而花却在家里躲了一年半才去做,就好像我们小时候,不小心吞了西瓜子,害怕担心了一整天,以为西瓜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
但是,这就是孩子啊。
结尾处回家的电车上,荒井花感慨道“他说一辈子也忘不掉有多疼,那是爱的告白啊”这句场景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星空下两个人一起跳舞,还有第二天早晨两个人出门上学见面的时候,彼此都行那个芭蕾舞的姿势,真的让人好喜欢。
预警:高度剧透青春成长中,杀人事件大约会一直在发生,杀掉过去的我,和我心中的你。
午饭时间,外面的天气很不好,热了两天之后的突然降温打得人措手不及,也许花与爱丽丝的杀人事件会有升温的效果,听说这是治愈派。
电影的开幕是爱丽丝,或者是彼时还被称作是黑柳的彻子,在芭蕾舞教室里练习的画面,用简单地线条和大片的粉色,渲染出一个轮廓清晰却性格简单的少女形象。
开头曲目结束后,穿着运动服到处吵闹的姑娘的形象就清晰又完全地呈现出来了了。
因为父母离婚,彻子也需要改头换面,从黑柳改成了妈妈的姓氏栖川;从城里来到乡下小镇,需要重新准备房子和学校;朋友和自己。
但此时的爱丽丝就和他转校还没准备好的手续,申请还没有制作的校服,以及上课却没被接纳班级一样,爱丽丝还没有准备好成为爱丽丝。
但所幸的是她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扫清成长的阻碍,然后才能在遇见原先芭蕾舞班神神叨叨的风子,充满神秘色彩来自魔界的少女睦,最后遇见花,和花一起告别过去的自己和过去心理的那个“犹大”。
•商务公司的老爷爷说:真年轻啊,你们才来到这个世界14年。
1.年轻的岁月,面对陌生和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指引。
爱丽丝的成长故事中家庭的所有角色都是缺失的。
妈妈就像是姐姐,完全无法给女儿成长的安全感。
有作家的职业病,将什么都写进小说里。
少女心的妈妈对着女儿的老师表示真是帅气了,如果爱丽丝能进入老师的班级就好了,而面对结果后又毫不在意他人感情后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似乎并不会考虑到是不是这样的表现会给女儿的转校生活带来什么困惑。
爱丽丝完全没办法把自己的心事说给妈妈听,终于在收到莫大的惊吓后嚎啕大哭,擦完眼泪之后的自己却只会十分庆幸于“好险”,还好没有把事情告诉妈妈,虽然妈妈已经承诺不会把事情写进书里。
真是让人又哭又笑。
爸爸的存在更是虚幻,一个穿着西装套着驼色大衣的男人,在和女儿吃完了一场饭,伴随着一些没有营养的对话一起咽下去。
轻浮的爸爸会对着年轻的女服务生说些不找边际的话,爱丽丝治好自己把场面拉回来。
而饭后在相处没有两分钟之后就接了电话表示要离开。
而爱丽丝发现妈妈拜托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只能用双脚的奔跑去追上载着爸爸离开的的士,所幸,爱丽丝的跑步技能还是很够用的。
这两个本该在爱丽丝成长岁月中的指引之人却双双缺席。
2.有人的地方,不平等和欺凌似乎就不会结束。
爱丽丝在转学到新学校后,被指令坐在那个尘封许久的座位上。
灰尘很厚,没有人打扫,在新教室的第一个喷嚏就是这个学校和班级欢迎他的姿态。
不和他说话,值日也没人叫他。
正如爱丽丝身上的旧校服一样,从材质到款式都和新学校格格不入,学校中唯一与爱丽丝过去相交的风子也还在叫她黑柳。
欺凌和不平等的故事在现在的社会新闻和是哪个也愈演愈烈。
爱丽丝转学的这所乡下学校也是如此,全世界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性都是差不多的。
善恶就像能量守恒一样是固定会存在的。
但是爱丽丝直爽的性格似乎已经化解了不少尴尬,妈妈还在不痛不痒的宽慰这他,说受欢迎的女孩子总是会被孤立的,这没什么,我以前也是这样,这没什么。
可能曾经有过相同境遇或者更糟糕的神婆睦却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爱丽丝。
3.学校真是一个中二传说和幻想起飞的地方。
十几岁正是中二病最严重的时候,爱丽丝的同学们似乎也都是这样,妄图通过可笑又幼稚的手段来不断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就和被爱丽丝揍得鼻青脸肿的尿布君一样。
小孩子们的中二病不停地犯,但其实也都很好治,掐住要害一下子就治好了。
于是,擦掉了结界的爱丽丝莫名其妙的被卷入了“犹大之死”的案子里,被指责和鼓励,而且似乎自己的新房间也和“犹大”这个似乎已经死掉的人又莫名的关系,而自己是不是会谁在一个死人的房间也让这个直率的姑娘受到了惊吓。
还好,爱丽丝这决定主动出击搞清楚状况,这一路上也是状况百出,但还好我们都完成了自我击杀成为更好的人。
•犹大被四个妻子中一个杀害传说犹大被四个妻子中的一个杀害,杀人的是谁,而一个初中生为什么会有四个妻子,谁又是犹大,谁也说不清楚。
还什么都没有做,坐在犹大作为上的爱丽丝就已经破坏了结界而被孤立。
哪怕是她伸出帮助的手也一样会被拒绝。
因为经济负担而放弃学习了7年的芭蕾舞,又没有朋友的爱丽丝是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但是“犹大的一个妻子”出现了。
1. 风子。
风子是爱丽丝原先芭蕾舞班级的同学,,风子的出现就像是一个标志,开启爱丽丝命运齿轮的反方向。
她带爱丽丝来到乡间的芭蕾舞教室,装修和老师都很不错,但经济负担却成为了爱丽丝的考虑之一,似乎会给妈妈带来负担的想法使得她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
但可爱的老师却完全不在意的开始询问鞋子的尺码。
出现在联系群里的爱丽丝是从影片开始都一直没有见过的美丽的样子,不是调皮地像男孩子,或者是出手利落地走人,又或者是刷着碗筷的模样。
2. 睦。
睦是曾经被欺凌严重的女孩子,短发不说话,被很多女生欺负,也被男生欺负,这些事情都是后来被睦亲手收拾过的尿布君嘴里听说的。
睦被犹大附身,一夜之间成为了来自魔界的女人,风头无人能敌,并且反过来收复了许多原先的恶霸们。
这么中二的情节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是却可以猜测出是不是为了什么而演戏。
果不其然在运动会后睦坦诚了自己的目的是为了不被欺负相处的计策,借助这个已经被死亡的犹大的形象。
而施了一些小伎俩之后的睦也成功地让爱丽丝拜托了孤立。
3.而随着调查的深入, 爱丽丝发现案情的关键人物花,居然就大着胆子私自闯入花家里,而和开头描述的不同的和花的名字相称的是他们家的花房和屋里子面满是阳光和花朵的样子。
正面相见之后发现花就是一个有高智商坐姿的像男孩子嗓音的女生。
和花的对话中,爱丽丝知道了确认了犹大就是自己房间的钱主任汤田,不能确定他是不是死了,大抵是对汤田怀着一份愧疚和惶恐,花要求爱丽丝帮她证明汤田是否还活着。
本来在花的计划中应该是一个很快就能够被证明的事情却因为爱丽丝的和老爷爷的一个阴差阳错产生一大堆鸡飞狗跳的事情。
根据指示应该将自己伪装成为汤田同学去找他的爸爸,可是爸爸在开会,遇见了刚好闲着的老爷爷。
误打误撞的认定老爷爷是爸爸,一路跟踪,没有钱付车费,假装老爷爷是自己不回家的爸爸,司机师傅不仅不收车费还载着他一路跟到了底并拜托老爷爷一定要见见爱丽丝。
爱丽丝大概是一路上把那九千万分之一的超级好运路线走了个遍。
老爷爷不仅没有赶他走, 反倒是请他去高级餐厅吃饭。
人老了之后总是会感叹年轻的时光,然而爱丽丝自己以为机智取得老爷爷的信任之后才被花告知自己跟错了人。
真是乌龙有美好。
老爷爷带着他去吃饭,碰上聚会,听那医生令人激动的Happy Birthday,在街上散步找车站,在公园荡秋千,爷爷的存在似乎比爱丽丝那虚幻的父亲的形象更加清晰。
爱丽丝在这半天的时间里就像个女儿一样撒欢。
告别了老爷爷之后被花指示来到汤田家附近的车站,两个人看着远处亮着灯的大楼猜测汤田的家是哪一间。
电影到达此时,汤田这个犹大的存在似乎变得更加虚弱了,仿佛他的存在就像是一种契机。
一种用来串联起花和爱丽丝的链接而存在。
因为天气太冷,原本坚定要等汤田出现的花也坚持不住想要撤,两人在奔赴车站的路上顺便拐进了拉面店,庆幸比一大波人来的早,结果人家却提前预定。
看着赶不上末班车的话只能放弃拉面了,结果前面的人却选择把自己的面让出来给这姐妹俩,似乎拉面的热气热得人只想流泪。
不过最终还是错过了班车,因为太远两个人像流浪猫一样蜷缩在车子下面取暖,也是在车子下面,爱丽丝第一次正面的了解了犹大和花的故事,年幼的花大概也被自己的幻想和周围人得言论吓得认为,那个曾经疯狂喜欢的犹大被自己冲昏头脑之下,在他的衬衫里丢一只蜜蜂给害死了。
冲动的花向汤田直接递交了结婚申请,似乎直接得把男孩吓到,而男神同时与三个女孩的结婚申请也激怒了被遗漏的花。
才会在这冲动之下网男孩的衬衫里塞一个蜜蜂吧。
有些心里的故事都是被自己幻想出来的,就像当年那一场杀人事件一样,当故事最终被花说出口的时候,反倒是爱丽丝哭得更加厉害了。
后来就看见了电影里最美的一段场景,在星空之下的花与爱丽丝的旋转,他们两人手拉手的旋转像是和地球和星空一起旋转,在好像被加快的时间里迅速地成长起来,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牢固。
星空和人都美丽得让人窒息。
记得在电影播放的同时,手一刻不停得截下每一张画面。
而后醒来得第二天,叫不醒爱丽丝的花选择独自去汤田家对面的栅栏前继续督查,被移动的卡车吓醒的爱丽丝却傻傻地以为花被车带走了,于是自己的长跑神功又再一次发动,并得到了一路上上学男生们的帮助。
然后再一切乌龙都背摆平后的一个偶然的擦肩而过,就为过去那段被传说和猜想捆绑的时间写下了一个大写的结束。
爱丽丝选择叫停这位在想象中已经死亡的男生,拽着花的帽子,掰过她的脸,说两句话,然而似乎过去的一切炙热的感情都消失了,只剩下“好久不见,你过得好么”,还有那些在心里的吐槽,这件校服可真不适合他。
汤田的回答也大大的满足的了花的期待,因为放进衬衫的那只蜜蜂,这种疼痛让我一辈子都记住你了。
然后的然后就是一切都重新开始了,和过去的自己,被黑暗捆绑的自己说再见,爱丽丝拿到了新校服,而花也重新出门上学。
有些成长的粗糙真是令人刚到疼痛,但是有人相互陪伴的日子似乎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最后画风问题,很多人都吐槽说画面帧数不够,整个人物都很不流畅。
这个可能是要承认,但是采用了电影真人角色配音的效果是整个人物的把握听上去更加的精准。
而关于画风和帧数的问题似乎在被人物动作描写的高度真人化的震惊中被遗忘了。
而且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这样线条的人物和画风,也正符合那粗糙的青春成长的样子和感觉。
另一主角花从一开始就出场了,和爱丽丝有过短暂的眼神交流有就快速地消失了,他在房间的窗户前拉上窗帘,只留下很小的一部分偷偷注视着对面的新邻居。
在股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忽然觉得,在花没有出场的那一段时间里,时机和命运都在等待,等待在最合适的是时间相遇,躲避事实的花和努力适应生活的爱丽丝,花在等待爱丽丝的成长和发现,而爱丽丝的命运转动也绕不开当年的“杀人凶手”花。
每一段友情岁月都妙不可言,是命中注定在这段时间彼此认识,相互扶持在这陌生的世界踽踽前行。
開篇是岩井監督親手畫的分鏡用極低的幀數放著,伴隨著熟悉的BGM,淡藍色的自然光 陪著淡淡揮發的水蒸汽,柔軟安靜,融合而不突兀。
然後就是熟悉的芭蕾教室,瞬間就被帶回來之前電影中的alice一個人的芭蕾。
辨識度很高的優醬的聲音響起的時候,亦或是那個很有特色的清軟的聲音響起的時候,現場頓時「喔」的一聲原來就是電影里那個黑黑的alice的同級生阿~因為是由電影改編成的動畫嘛,果然整篇有許多似曾相識小細節都在向電影致敬。
比如「驅魔」時紛揚的紙片和原來電影中的撲克牌 ,比如躺在地上仰視的視角,比如alice和爸爸走在橋中央時響起的電話,再比如影片最後面對著走到一起,兩個女孩子的高中校服照面和芭蕾式的問好。
恰好就是原來電影里開篇的無縫銜接。
劇情完美地解釋了電影中alice為什麼會戀父和照顧母親,hana和alice為什麼會相遇,總之說是前傳一點不錯。
雖然穿插了「殺人」這個刺眼的因素,但結果只是被蜜蜂蟄了一下而完全腦洞大開的「殺人恐慌」呢。
果然世界上最小的殺人事件。
加上一個又一個不經意間拋出的笑梗 ,hana和alice可愛的顏藝,超級超級美的人設 新鮮細膩的場景,清爽流暢的線條,安靜恬淡的色調,悠揚自在的長鏡頭和恰到好處的留白。
又善於捕捉細節,抓住觀影者的心理變化,真正地投入電影中去。
這樣的一切真是非常非常的岩井俊二式。
劇情鋪陳構思也是,看岩井的電影,就像是打遊戲過關一樣,只有明白通關密碼,才能一氣呵成達到彼岸,心的彼岸。
舒緩而明媚。
在愈來愈多用金錢和特效拼湊的電影世界里,實在是感激與佩服。
村上提出了小確幸的概念,說的就是小而實在的幸福感。
是的,這便是一部瀰漫著民族特色的「小確幸」的作品。
“没有男孩子的世界”《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的双女主设定以描绘青春期少女的情谊为特色,细腻柔软的情感与率性明快的对话碰撞,奏响一曲独属于少女们的礼赞。
因父母离婚而搬家后,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陌生,“黑柳彻子”转变为“有栖川彻子”,因为名字的谐音而被称作“爱丽丝”。
转校的她郁闷于同学们的排斥。
幼时好友风子竟也在这所学校中,风子重新点燃了她对芭蕾的热爱。
那是少女对少女的召唤。
睦美用一场“驱魔仪式”解除了爱丽丝被孤立的局面。
那是少女对少女的保护。
坐在“死去的汤田”的位置上是被霸凌的原因,从前是睦美,却装神弄鬼“汤田”附身恐吓众人,反倒成为了“头头”。
荒井花姗姗来迟,却是谜底的解。
为了揭开“死去的汤田”的真相,和汤田同级却自闭于家中休学一年多的花似乎知道些什么,爱丽丝闯入了花的世界中。
为了查清“汤田是死是活”的真相,二人开始了密谋。
按照计划,爱丽丝假扮男生到公司去见汤田的父亲,“蠢萌”地报成了自己的名字,失控的冒险由此开始。
来见她的一位老人,是公司的员工,却被她错当作汤父。
就这样,爱丽丝收获了与这位老人相陪一段路的奇遇。
傲娇花嘴上说着不来陪她,却跟丢了她,只能跟踪着真正的汤父。
她们会合于汤父家前,却赶不上回家的末班车。
只能钻在车底取暖过夜,嬉笑着的少女们却拥有疯疯傻傻的快乐。
难言之隐的潘多拉魔盒开启了。
汤田是花的青梅竹马,花以一封结婚申请书作为表白,即将转学的汤田却给同班的四个女生同样的结婚申请书。
恼恨的花将捉来的蜜蜂扔进汤田的后领中,汤田倒地后生死未卜,恐惧与愧疚就此囚禁了花。
花哽咽难言之际,却听到了爱丽丝的痛哭声。
璀璨星空下,爱丽丝翩翩起舞,教花芭蕾。
她们惊喜地发现了卡车司机睡在没关引擎的车中,这辆车底比之前的都要暖和。
爱丽丝迷迷糊糊醒来,车底从她眼前驶过,惊叫过后是澄澈的天空。
那便是脆弱的青春期了,所有的感伤与迷茫淤积于心,也许会有被情绪压垮而感到“濒死”的时刻,熬过之后方生羽翼,才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
临近结尾,“男主”方来“跑龙套”。
花与汤田擦肩而过,花却又胆怯地蹲下抱成一团退缩着,爱丽丝替花喊出心言。
唤醒沉睡已久的公主是公主。
第二天清晨,爱丽丝与花以芭蕾舞姿相互问好,一同上学。
家庭破碎带给爱丽丝的慌乱消散了,唯剩满满的归属感。
那是少女对少女的救赎。
红与蓝的相遇这个世界总是笼罩在红色与蓝色的光芒之下,刚好契合爱丽丝与花的性格。
花理智谨慎,喜欢按照每一步计划好的行事。
爱丽丝跳脱随性,总是迷迷糊糊地打乱花的计划。
二人却意外地合拍。
花还有点霸道,不由分说地将爱丽丝卷入了谋划,她却不问缘由地顺从。
冷静而胆小的花唯在活泼而勇敢的爱丽丝面前才坦露在爱情中所做的种种极端激情之举。
“红与蓝亦是青春的底色。
”她们于这场青春之旅遍尝人情冷暖。
有免费送爱丽丝一程的出租车司机,也有看她们着急回家让给她们拉面的热心大叔。
有恃强凌弱的霸凌者,也有以为卡车卷死人而蜂拥而至拍照的众人。
那便是真实的人群了。
离婚、校园霸凌、援交种种现实问题在影片中一闪而过,总以轻松的闹剧化解。
伤害性的恶作剧与令人困惑的恋情,不过是还没学会与人相处的孩子,为了那份关注与存在感的稚气。
在本片,亲情与爱情皆成为了友情的陪衬,凸显了友情的独特,女孩子们亲密无间的相互理解是力量的源泉。
有些问题是无解的,可友情足以治愈心伤。
看的时候觉得,被爱丽丝认错的那个大叔,画风(字面意义)和声线也太像爱丽丝爸爸了吧,好跳戏啊。
看完了去上厕所,坐在马桶上突然醒悟:这是故意嗒!
那么长一段“爱丽丝和路人甲大叔吃饭聊天压马路”的戏,是在强调爱丽丝爸爸的缺席啊。
而其实在影片很靠前的部分,爸爸本人短暂的出场之后,几乎是有点突兀的插进了一段慢镜头:爱丽丝竭尽全力的、用肉身追赶汽车里的爸爸。
一般来说在这种时间点插进抒情段落真的有点太早!
但这里是合理的:这几乎就是他们父女关系的写照。
爱丽丝的妈妈比本篇里更加娇嗲,但却更加有母亲的风范。
说着“钱是身外之物”,爽俐的打发爱丽丝去芭蕾教室。
而爸爸调戏女服务生“好白呀,好像人偶”那一段,则是寥寥数语点出夫妻离异的理由(当然也有妈妈什么都往书里写的错)。
这么多年过去了,岩井氏对人物的塑造、对剧情的把控,更加滴水不漏了!
作为岩井氏的忠诚观众,我一开始就不觉得这个片里能有什么正经杀人事件。
果不然我是对的!
剧情分分钟神发展,爱丽丝突然就被欺负了,突然就出现神婆了,突然就闯进小花家里,突然就开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连环斯垛咔了。
而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时,我超级感动!
人设,是这样,完美和本篇统一了!
爱丽丝把懒洋洋发挥到极致,小花燃烧生命贯彻了恋爱病的真谛。
身为事件中心的“喜欢的那个男生”,却始终身在局外。
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女生喜欢一个男生惹出来的,惹出来那么浩浩荡荡一个大事件!
可是直到最后,那个男生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知道男性作者往往会幻想“全世界的女性都围绕我打转”……我岩井氏的这个“男人永远进不去女人的世界”的调调真是太高级了。
说起来,岩井氏安排“青春期小心思”的手段真绝妙!
《情书》里图书馆名场面,学生时代初看,当然只觉得“哇啊好美好浪漫”,但现在看……我只能坑哧坑哧的笑:一屋子的空桌椅,为啥要站在窗边看书啦。
好累好晒哦。
比起看书……这根本就是向屋子另一头的女主角全力呼叫着“看我看我!
看我美不美”吧……而汤田也是。
面临转学的他,一边厢酷酷的致辞“希望大家忘了我,愉快的继续生活”,一边厢用“和尽可能多的女生签婚姻申请书”这种行为全力呼叫着“请不要忘记我的存在”。
……嗳嘛中学男生的小心思太可爱了。
当然更可爱的还是女孩子们啦。
情感上我更喜欢爱丽丝,她真是理想的朋友啊:满怀爱,讲义气!
但理智来看,花是更精彩的戏剧人物。
她的神经病全力推动着本故事以及后续故事的发展。
结尾处,回家的电车上,花感慨道“他说一辈子也忘不掉有多疼,那是爱的告白啊”……这句台词简直精彩绝伦。
你以为她已经够病了,但是这一下却把她推上了病的更高峰。
嗯,宫本前辈,这之后……真是辛苦你了。
总之……十年之后再听到一样的音乐看到一样的颜色,感动坏了。
两个人在星空下跳舞时我忍不住哭了。
青春期的小傻瓜们!
爱你们。
出片率实在太低的岩井氏,谢谢你。
开始的画面实话实说让我有些许不忍直视,尼玛导演啊 你坑爹哪 画的是个啥啊,即使跳过线条的那段画面我觉的丫也不用心,人让你画成啥米样子了。
可是色彩方面我觉得至少导演是用心了,色彩把场景表达的很到位,虽然看上去画的很简陋。
在说名字,《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以为是多紧凑的破案剧情呢!
怀揣着紧张的心态等待,结果尼玛啊!!!!
完全颠覆了个人对这部最初的定位!
其实整部剧就是围绕着青春期的少女展开,学生时代总会有些八卦在同学间越穿越离谱,爱丽丝为了揭开疑惑,踏上了揭秘所谓犹太杀人事件,慢慢看下去在爱丽丝遇到了老者之后我觉得其实导演对这部动画并不是不伤心,老者走路的动作以及少女心态动作把我的蛮到位的,最有感触的其实还是这一段剧情,老者与爱丽丝的对话 ,老了皮肤皱巴巴的,年轻还是好 balabala的,老者哪中对岁月的无奈,对年轻的向往表达的挺到位的。
还有值得表扬的是给爱丽丝配音的声优8错 小细节抓的都很到位哦,最后结尾其实也能猜到,因为谁都会经历这个14岁的青春期,整部片片子其实节奏很轻松,并没有名字带来的那种压迫感,整体的剧情其实略微有些拖沓,可以在简练。
没事就当茶余饭后,对青春的一种怀念也不错。
导演我觉得还是用心了!!!
???无法get到这里的少女心。但是音乐太好听了!
我不该这么期待这部电影。
先看了真人的先入为主,有点看不下去,最后一段和真人版的开始一段有重复,但明显是真人版的好看
虽然没有当初看苍井优在纸杯上跳舞那样惊艳,但岩井俊二一把年纪了少女力还是丝毫未减,不少镜头上的处理也能见到昔日功力,剧情方面在花出现后渐入佳境,同时亦能勾起影迷对这对cp的美好回忆,另外爱丽丝与老头在餐厅那场戏以及之后荡秋千明显是在致敬《生之欲》嘛。
青春期两个女孩成为朋友的故事,感觉不要拍动画拍成真人电影会好看许多,青春的恋曲,一个花心男孩的疑似死亡?
#26th siff #岩井俊二03 氛围完全不一样的前传,少了很多爱情,只有一些悸动,更多是花与爱丽丝之间的青春故事。人物也得以更加鲜明,呆萌且反射弧长的爱丽丝和精明却恋爱脑的花,她们坚韧友情的起点。这次犹大和四个老婆的故事跟花与爱丽丝里失忆的点子一样鬼马,天才,灵动。错位被很诙谐地运用在全片,能让人从头大笑到尾,青春里的笨蛋真是让人羡慕啊!且精简后的故事一气呵成,像是一次轻松的郊游,在枯燥的校园生活里梦一样的意外冒险。人老了就是会感慨时间的飞逝,总觉得自己已时日无多。但年轻又常叹时光的漫长,总觉得自己可以一直这样浪费。或许这样漫长的青春里时间就是要拿出来浪费的,很蠢,但是很闪光不是吗?
流畅的动作,仿真的彩绘背景
没看前作,是奇怪的,但是也好,奇怪的才是青春期呀
暗恋,友情,治愈,挺不错的,别被杀人俩字误导了。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可青春真是美好啊
岩井俊二很用功地雕琢了少女的姿态。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可评的了。这是日本特有的一大作品门类,不论表现形式为何,主题就是:膜拜少女。你观赏的时候什么也别想,就像看一堆猫子。
看得睡着了。。。。。然后人物和背景感觉是分离的。。
色彩还挺好。故事看了看觉得无聊,又看了看别人的影评,觉得不用继续看影片了
其实并没所谓为了治愈感搞成这种淡色画风,有百合就赛高了
十四岁有了喜欢对象的孩子都是令人感动的神经病
真美妙啊,观感随时间流逝盘旋上升,结尾致敬前作时甚至想流泪。岩井俊二同时有新现实主义的眼睛,日本的散漫情调和水瓶座必备的自恋感伤情结(这部里的自恋消退了,而感伤随导演本人年龄增长漫溢了出来),说是天才也不为过。谁能想到作画如此简陋的一部电影能带来不啻安东尼奥尼三部曲的观影体验呢。
分鏡及水彩畫般的背景非常岩井俊二,可惜於我一點觸動都沒有,只能說我沒有少女心。鈴木杏的聲音怎麼變得如此難聽... 囧
好像从没在一部电影里看到这么多追逐的情节,帅气的Arisu同学,14岁真好呢。
看了原著,04年前传,再看这个,才有那么一点点感觉
看一半才知道这是电影的前传。虽然对电影的情怀一直在,但这故事实在是不喜,动画也很糙,实在找不到打高分的理由。配乐依旧动人。突然很想念郭智博,虽然没什么人气,但真的有那么一个角色就足矣,那个一直低头看书的青葱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