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让你写下你最需要的东西,你会写什么?
影片刚开始,展现了时代的进步【又或说是退步】他们的祖父母,有57件东西;他们的父母,有200件;而现在的我们,平均每人有10000件东西,10000件啊!
然而,这些东西,我们真的都需要吗?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我们总想填补这个洞,用钱、或者别人的关心等等,但是,一个人,必须认清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不被打败,才能和别人一起经营这不完美的生活!
“为什么我要购物?
”“因为购物让你快乐。
”“那不是说明——我本来就不快乐吗?
”其实,真正的快乐,不需要任何物质来满足吧!
当保罗坐在街边和流浪汉感叹:“ 贫穷是一种美德,这世界太恶心了。
” 流浪汉把一个破铁碗砸到了他头上。
不是他说的不对,可是,对于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来讲,这简直是嘲讽。
保罗躺在奶奶腿上,诉说自己的迷茫 —— 你的快乐是这么简单,奶奶,以前你什么都没有,你也快乐。
我们拥有一切,我们饿了有吃的。
没人冲我们开枪,也没人囚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
一开始,以为托尼才是那个更有自制力的人,后来才明白,保罗只是需要指点,他需要一个人,照亮哪怕一点点的路,他就可以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我曾经以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但现在发现我们不过是熟悉。
熟悉和朋友,不是一样东西。
保罗对托尼说的这句话,很令人心碎,这是大家都不愿承认的事实,人的一生,会认识无数的人,千千万万个同你擦肩而过,最后只会有一个,伴你走过长长的人生,那么两三个,可以交心。
托尼躺在保罗的妈妈腿上,妈妈说你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你的生活中需要一些真实的东西,要我说,妻子,家庭,等有了这些,你就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了。
托尼,不知道,只回答了,也许吧。
苏醒影片快结束时,保罗把托尼摁到泥水里 只想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在嫉妒,是因为不满足不幸福,作出一系列的事情,在追求的路途上,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
明天的倒数,保罗,揭示了,他最后的压轴武器。
1.电影的主旋律是极简主义,作为一个非常崇尚这种意识的人,这部电影就是我的菜,物欲越低越自由,则自我会更多,物欲越高则自我就会压缩,而现代人因为这种物欲会变得不快乐,为了短暂的快乐就拼命握紧手中的水,这握紧的手是虚荣心,是周围环境的帮凶,是资本的无情。
2.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是完美的,为了维持自己觉得有短板的人性而拼命用其他东西补充,为了让别人认为完美,倒不如接受自己,否则无法真正自由,连恋爱都是不走心的。
3.资本让我们买什么就买什么,男主发明的娜娜被应用到手机里就是现在我们看的各种推广,软广,软件算法推送等,被资本绑架了还自以为获得了快乐和高人一等,结果连思考都是碎片化的,独立完整的思考空间都被琐碎的打折,购物欲所填满,难以实现自身更高的价值,也就很难体会高层次的快乐,结尾处男主用娜娜警醒人们,那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期待资本有这样的良心,还需要我们自己的觉醒。
4.两个人放弃了高额的所得,选择投身大自然,放弃了精致主义和购物欲望,那请问通往极致的自由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就是推崇极简主义吗,还亟待思考...
很久没有看过如此过瘾的喜剧片了!
一部优秀的喜剧片,既能让人笑得没心没肺,又能让人感动的痛哭流涕,这也是很多喜剧片惯用的伎俩!
那么,比让人感动的痛哭流涕的喜剧片更优秀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让观众陷入深思且自我反省!
本片就切切实实做到了!
这是一部德国的喜剧片。
在我的认知里,德国人严谨刻板,不苟言笑,而本片彻底改变了我对德国人的固有观念!
我作为一名资深段友,最大的遗憾就是,所有的笑话在我面前很少能笑得没心没肺了,因为一个笑话,或者一个梗抛出来,我立马就能知道答案,所以很难笑得没心没肺,很多时候的笑也只是礼貌的回应一下罢了!
而本片在很多片段把我真真切切地逗乐了,也是久违了的开心,特别在我们国家,我的城市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难得真心一笑。
本片的故事主线比较简单,从一对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同学、合伙人甚至可以说是兄弟(因为其中一人小时候等于寄养在另一人的家里),发明的一款APP被大佬看中,准备高价收购开始切入,到这对好基友在酒精的麻醉下,开始了为期一百天的赌约。
赌约是,两人在这100天内,每天只拿回来一样东西,到第100天谁拿的东西少谁就赢得比赛,并且将全部身家的一半拿出来分给所有员工。
这兄弟俩一个邋遢,一个精致;一个大度,一个计较;一个善良,一个功利;一个随遇而安,一个井井有条;一个理想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最终在这100天内,兄弟俩经历了矛盾、质疑、决裂、复合到最后的理解,并且收获了爱情。
这是一部喜剧片有着该有的感人的大团圆结局!
但是如果说比感人更有价值的是什么,那必然就是让观众深思且反省!
也就是本片想表达的一个主题——“断舍离”!
人们有多少是必须要的东西呢?
男主的曾祖父母只有57样物品,甚至失去了一条腿,也不影响他们相信会有更好的生活:
他的祖父母曾经有200样东西,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甚至一无所有,他们依然相信未来:
他的父母有650样东西,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他们依然相信自由:
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有10000样东西,有财富、有自由、有未来:
然而我们却依然不知足!
男主就在自己发明的APP的推荐下,短时间买了151样没用的东西:根本不会穿的鞋、不会戴的棒球帽、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还买了TT...而女主更是一名消费过度,欠钱破产,甚至需要接受治疗和监督的购物狂!
其实,现实生活中谁又不是呢!
我打趣我的女同事们都是败家娘们,那么前几天我一次买了5件单西,这又是什么呢!
德国电影看的不多,所有演员也不熟悉!
但是悄悄告诉大家,里面可是有几段大尺度香艳镜头哦!
女生们也不要错过啊,里面2位男主的身材可是没得说,绝对不是你们不喜欢的“肌肉男”,自己去看吧!
推荐指数
“都9102年了,我们还有所谓隐私么”最近一款“换脸APP”随着网友的恶搞兴趣而爆红…但它的用户条款却让大家惊了!
其中涉及用户肖像权部分声明完全就是流氓做派…如果你上传自己照片进行创作,那么就代表默许该软件有权使用你的肖像,甚至重新编辑与传播。
细思极恐…网媒马上爆出了骇人听闻的预测 ——“换脸之后,你可能会变成色情网站的主角”“换脸APP轻松解锁你的手机”紧接着就被工信部约谈了…
过去收集“用户偏好”,如今贩售“用户肖像”互联网让我们一丝不挂!
面对如此惊悚的现实,有人却把它拍成了喜剧 —— 一百样东西 100 Dinge
看这海报似乎是一段基情满满的故事?
非也!
听我细细道来…一开始影片是[黑镜]式的开场 ——其实Toni和Paul是对创业伙伴。
软件工程师的Paul创造出名为娜娜的AI系统。
就像科幻电影里虚拟的AI伴侣,娜娜可以根据用户信息量身定做出相应的人格、声音、模式…比如你手机里的Siri和小爱!
他的伟大理想是让娜娜陪伴用户、消灭孤独。
然而这碗“土鸡汤”却骗不来投资!
毕竟投资人要的是赚钱!
主管运营的Toni马上跳出来解释,娜娜可以收集信息,从而摸透用户的弱点然后投其所好…比如开发者Paul就被娜娜攻克…在他和虚拟的娜娜相处的九个月里,不知不觉就买下了由娜娜所推荐的151件商品!
一股钱味儿飘了出来。
接着故事变成了[宿醉]式的冒险 ——虽然他们获得了投资。
但是被当成“小白鼠”的Paul因为被Toni戏弄而生气…他提议了一场比赛来为自己正名:接下来100天他们从零开始,每天只能从特定仓库取回一件物品,谁能坚持“100天,100件”谁就是赢家…而输的人要拿出一半公司股份送给员工!
原本这只是酒后疯话。
但利益面前,员工们跑的比谁都快…隔天两人就被扒得一丝不挂,出现了海报的画面!
开始“一天一件”百日大作战 ——柏林正值冬季!
冒雪裸奔到仓库,第一件要上衣or裤子?
竞赛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困难才刚刚开始…接下来99天他们只能精打细算、精挑细选的生活!
这部来自德国的喜剧片[一百样东西]用游戏式的剧情,反应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沉迷消费的状态。
人们被物欲驱使,生活被消费填充…尖叫着“OMG买它买它”之后,又假惺惺的“剁手”明志!
不知不觉,大姐都成了商品的奴隶。
影片开头有一段Paul的旁白 ——曾祖父母的时代,全部家当只有57件物品。
祖父母的时代多到200件物品。
父母生活的两德时代,物品增加到650件。
然而最恐怖的数字就在最后…我们生活的时代,平均每人拥有多达10000件物品!
或许我们谁也没有细细算过。
就像Paul和Toni两个性格迥异的哥们。
Paul是个标准宅男…每天赖床被手机叫醒,然后默默从川普推特治国刷到猫咪视频云吸猫,再从PornHub刷到阿迪官网抢鞋。
谁在监视我?
这不就是每天早起的我么 ——睁眼找手机,蹲坑刷手机,赖床打飞机…
然而这些看似宅男的普遍爱好…其实都是漏洞!
就像Paul发出的感慨,这一切好像都排好了似的…互联网大数据发觉你的漏洞,然后引诱你掉进陷阱,一步步诱导你创造它们的利益。
那像Toni那种理性的商人呢?
说到他,更精彩 ——经营着高管、精英、男神人设的他也是华丽一族!
带着高档眼罩入眠,等待智能设备唤醒。
咖啡、健身、保养三连…型男出门前所有细节必须到位,漱口、香水、发胶、套装配齐才能打点出最佳的状态。
这画面,简直还原男士护肤品广告!
总之Paul和Toni的很典型…比如Paul疯狂积攒限量球鞋的行径,以及Toni家科技感十足的现代派装潢,都是消费主义的微观写照。
明星偶像的流量…直播视频的带货…朋友圈微商大会…曾经可以被你隔在视线之外的广告,如今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变成了“成瘾”的精神毒品。
它用数据找到你人性和欲望的弱点…美剧 [西部世界] 里的脑洞早就在现实中投入使用!
如果只是电影中单纯的物欲,或许还无伤大雅…最可怕的就是“用技术绑架大众” ——今年初网飞上线了名为 [隐私大盗] 的纪录片。
全程复盘英国政治咨询公司剑桥数据在当年特朗普竞选时违规使用过亿Facebook用户数据的事件…
事件中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被传唤出庭,掌握用户数据的他显然难辞其咎…电影[一百样东西]中的投资人也暗指扎克伯格。
人们曾乐观认为互联网带来了平等和自由。
奈何天不随人愿…后互联网时代,资本依旧笑看终生被牢牢牵制!
社交媒体让网络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毫无隐私可言。
你的每一个点击,每一次输入,甚至对话都被“监视”
虽然[一百样东西]是喜剧…但故事里却有一段淡淡哀伤的剧情 ——Paul的祖母因为患病住院。
他在去往医院探望的路上,比赛中的他什么都没有,只能摘下路边草丛里的花作为礼物…但前去的路上他被其他事打乱行程。
结果面对祖母意外离世…而他剩下的念想就只有口袋里早已枯萎的野花。
或许我们目前还找不到消费时代的最优解答。
但构成我们的东西不应被忽视…它们或许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来的真情实感,往往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勇气、目标和动力。
它们叫亲情
叫爱情
叫友情
看到最后的时候有很多想法涌进我的脑中,影片中男主的奶奶,以前的人为温饱挣扎,只需要生活的必需品就足够生活;现在我们早已不用担心温饱,开始追求满足精神需求,但精神需求有的时候并非只受我们自己的精神控制,也就是经常会被资本喂饭吃,资本想要你为这个买单,就会大量营销,我们被洗脑购买,进而他们赚取利益,用金钱创造自己站在顶端的阶级结构,再用精神享受进一步控制我们,比如说,追求“旅游”,追求所谓“小资生活”,只是想让我们买单。
(并非说旅游不好,只是说不应该旅游只是为了消费,不应该只是只是为了作为拉动gdp增长的分母,不应该只是为了出片,它对于个体来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但对于我们而言,和我们生活切实相关的,并不会花很多钱。
说白了就是耳熟能详的消费主义,但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最真实的抨击。
我前几天才买了很多会让我看起来好看和显贵的穿搭和护肤品,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这是我在现代社会混的必须品。
只能说,身处这个社会身不由己,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想影片中两位男主一样有勇气去和这样的社会现象抗争。
因为有的时候好看的衣服很贵,穿好看的衣服会提升我的自信,会让我更快乐;妆效好,对皮肤好的化妆品也很贵。
男主在里面说,“贫穷是种美德”,被揍了哈哈😂,但这句话也非常令人深思。
和资本相比,我们身处被动地位,所以我们会这样发声,但如果我们处于资本这一方作为既得利益者,我们就会享受这样的金钱和阶级带给我们的优待,开始剥削人民,通过铺天盖地的精神营销,让你乖乖的把钱上交。
总之,通过这部影片我知道了极简主义不只是某种装修、穿搭风格;也不是那种苦行僧般的自我折磨。
这是一种拒绝被外界裹挟的对自我的坚持,这是寻求生活本质保持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对人性阴暗面的拒绝❌,这是一种善良。
片头我们所拥有的物品数量,揭示了文章主题。
如果我知道拍摄的精华和核心都只在在半分钟里,我就不费那么多时间去看后面了。
也许因为这两个男人有的娘,也许因为他们的siri理念最终没有升华到整个社会,感觉最后还是回归了友情,也可以说是(基情)。
有点失望。
这个衣橱里的灯光布置还真是浪漫。
女主的经历像《我不是购物狂》,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拍摄的断舍离主题的电影,就有点像猪鼻子插大葱——不像。
主演之一和导演长得巨像我一个德国朋友,而且,俩人身高一样,名字一样,家乡也一样。
还有这么巧的事情。
很少看德国喜剧,看后想说,少看是正确的。
德国人拍的喜剧咋就不喜呢?
很多情节都显得有点刻意,包括台词设计和表演。
相比之下,还是英国人技高一筹。
电影的主题是不错,但拍得只能说差强人意。
最后,果然,男人都怕脱发
2000年我们的爷爷奶奶只有60几件东西,我们的爸爸妈妈只有200多件东西,而我们现在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万多件,但我们快乐却与这毫无关系他不得不用裤子换了眼镜然后下身只穿内裤竟然还能坦然的和妹子约会,妹子竟然没有逃走。
哈哈如果不停的买东西使你快乐,那说明你本身并不快乐77件东西的他觉得更自由。
妹子更是超级购物狂,外国人扔掉食物的情况太严重。
扎克伯格发现了人们会对他的发明言听计从,从而卖给人们更多更多的东西,这是个武器,不过保罗设定了一个后门,他告诉了人们真相。
真实不错的喜剧就是翻译差点意思2024年我已经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每天都想着扔东西扔东西让我开心。
其实我也并不是纯粹的极简主义者购物也让我开心。
保罗发现他的合伙人暗自把自己当成了实验者,他伪装成AI推荐给保罗150样东西,他甚至100%全买了,他俩在卖出创意后决定打一个赌打一个非常惊险的赌。
两人成了裸体,每天只能拿一样东西。
保罗来找戴隐形眼睛已经变红的托尼,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因为不快乐才疯狂购。
手洗衣服,自己煮咖啡
炒鸡喜欢电影前面的那段台词“在曾祖父那个年代,他们只有57件东西祖父祖母那个年代,他们有200件东西我们父母那个年代,他们有650件东西我们,到我们这里平均有10000件东西哇哦,10000件东西”(有一丢丢删改比如称呼什么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繁荣昌盛的同时人们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想要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拥有的越多获得幸福感就变得没那么容易,然后就会进一步想获得更多的东西,也就会陷入这个死循环圈。
感触挺深的就是在90年代,也就是祖父母那个年代,祖母收到了祖父的一封信会高兴好几天,甚至一个月。
现在的人们拥有的越来越多,好像学不会珍惜。
现在的人们很少会有像以前那个年代那么容易快乐了。
现在人们家里差不多都有10000件东西,反问一下自己,有多少是有实际用途的,或者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或许当我们真正抛开一切的时候,或者被动抛开一切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容易得到幸福感。
因为偌大的房子里,其实并没有几个东西是你真真正正想要的。
托尼在影片末尾对心上人说“这里有五件东西,没有了他们我就活不了了” 五件东西:衣服,裤子,鞋子,内裤,还有站在托尼面前的她
这部电影或许是我看过最“污”,也是最纯粹的展现生活态度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BGM 和风格都超喜欢,看完感觉神清气爽的那种)好评哦!
有这样一部电影,电影封面是两个男人一丝不挂,你会点进去看吗?
哈哈,羽蒙点进去看了。
当然,剧情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激情满满,而是在通过喜剧的方式告诉大家现代人的快乐到底有多物质,大家又有多空虚。
如果,给你一个挑战,让你一百天内什么都没有,就像这部电影里的封面人物一样一丝不挂,然后一天让你拿回一样东西,你会选择先拿什么,后拿什么呢?
电影《一百样东西》是由弗洛里安.大卫.菲茨执导,弗洛里安.大卫.菲茨和马提亚斯.施维赫夫、米里亚姆主演的喜剧片。
该片讲述了两个最好的朋友托尼和保罗酒醉之后打了一个赌,决定放弃他们所有的物品坚持度过100天而引发的故事。
这部电影就像是剧场版的《断舍离》,保罗是那个我们身边总是买买买的朋友,即使他限量版的胶鞋大多没穿过,但是一有新款上市,他就会马上打开手机进行支付。
可悲的是,我发现我跟那个保罗还挺像的,尤其是这些年,好像购物真的能让人快乐。
但是,我知道,这些快乐都是多巴胺,消费,享受,等等这些易得的东西都会让人产生多巴胺,却不是内啡肽。
曾经有个人说过,只有去尝试那些让自己提升却又没那么易得的东西,比如坚持看一小时书,坚持锻炼一小时,像我这样写一篇影评,坚持学习一项新技能等等,这样而产生的快乐才是内啡肽。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有个朋友又向我咨询贷款的事,她贷款并不是需要做生意啥的,纯粹是因为没钱用。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钱用,或许就像影片里的露西一样,支出已经高于收入,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
露西的事儿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其实很多人已经离露西不远了。
影片的另一个男主角则是沉迷于对自己外表的捯饬,在他选择物品时,他会优先选择发胶和隐形眼镜。
太在乎自己的外表,其实也是一种病,是一种对自己深刻的自卑。
电影非常好笑,你会看到人类社会的通病:沉迷于手机,沉迷于买买买,生于和平年代,不愁吃穿,物质生活过于丰富,却再也没有当初那种单纯的快乐了。
影片再次表明,弗洛里安.大卫.菲茨在电影制作的各个层面上都具有才华性。
这部喜剧片可能不会改变世界。
但是它提出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建议,就是希望人们可以将手机搁置半个小时去让自己多思考。
某个极简组还是不消费组还是断舍离收纳组看到帖子里推荐的。电影有点过山车,我在“不错”和“看不懂”里面横跳,惹。后面人们还是离不开手机嘛,没有给我一种活着真的不需要许多外物的感觉。反而脱发那个小伙一直没怎么看到他需要手机,后面还找到挚爱了。很不想觉得电影麦麸但是真的就很麦麸也。
一个有意思的主题。拍得略俗套,但是双男主比较可爱。
关于历史与创伤、记忆~
虽拥有一切 却仍一无所有 非常好的立足点 但拍得过分脱线
你们在一起吧
剧情转折靠金句,主人公幡然醒悟靠格林童话。100个东西是什么不重要,两个小时想把亲情爱情消费主义世界观各类型鸡汤好文都通过台词灌给观众,学生作业估计都不敢这么编。最不能理解的是nana这个科幻设定(和Her太像了):购物多怪nana,反转后理性消费提醒靠nana,所以导演认为人类对于消费行为到底有没有自主性?一个断舍离影片还需要科幻设定也是编不下去了。
今天去我妈妈家帮她打扫卫生,她变了很多,之前她几乎不允许我扔她的任何东西,现在却主动让我扔。或许这和她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有关吧,到最后,人需要的东西,真的越来越少……这个疫情也算帮我实现了一个愿望:不带任何负担的休息两个月。哈哈,扯远了~这个电影尽管有很多俗套的东西,到看进去真的不错,有很多小细节很棒~别想多了,虽然两个男主合作的很棒,但这是德国电影又不是英国的~不是腐剧啦~爱了~也终于明白去欧洲捡菜和水果的那些人,为啥是抵制消费主义了~我也在逐渐断舍离吧~
德国电影要么智障喜剧,要么闷炮文艺,多好的题材给拍得这么man child...100天就上市,好奇哪家投行律所这么高效了!?!?一星给gymed dudes,一星给柏林美景。
挺垃圾的中途弃
题材有点意思。构图摄影都不错,几首插曲也挺好听的。物质财富可以丢,但友谊不能丢。
Was für eine Enttäuschung: flaches Humorlevel, Kalendersprüche zum Thema Konsumverzicht und nervige Dialoge, null Erkenntnisgewinn...
还是挺好玩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以德国人的办事效率他们真的可以在一夜之间把满满当当的房间搬成空空荡荡嘛!他们第一次吵架互扇耳光真的很像互扯头花!严重怀疑女主的存在只是为了不让这部影片真的变成基片。过度追求消费主义真的不行的
这应该是两位主演第二次合作喜剧,友情爱情亲情的元素都具备,整体的吸引力上却输于第一部"最爽的一天”(Der geilste Tag)(当然也可能是我没有专心投入进去)但是影片的概念很有意思,在消费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多少东西,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这个概念和断舍离很像,给生活做减法之后,找到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导演审美不错
物质消费只能证明你活着,精神消费才能证明你存在。
就冲三人的肉体和颜值打三星了,剧情好幼稚,还漏洞百出。
一般
导演有点陷入模式的趋势,什么时候两位拍一部严肃同性片来打破一下僵局吧,学学隔壁的《自由坠落》。是拍给极简主义的情书,剧情和人物设置上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但有种什么都想讲但讲乱了的感觉。又讲消费主义,又讲兄弟情谊,还有一条爱情线,同时还讨论一定的家庭关系,甚至引进了人和AI的问题,虽然是用同一条线穿起来的,但是元素太多了反而喧宾夺主,这是这部片不如《最爽的一天》的最主要的因素,好好讲如何用100件物品生存其实就很有意思了
开头还挺有意思,100样东西挑战,到后面就有点跑偏,想加入的元素越来越多,导致有点主线不清。PS,两位男主的裸体很不错。
看到一半反应过来,那么美的女主是我喜欢的那个《父辈》里的姑娘呀~两位男主有才,都自编自导自演过自己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