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德
Armand
导演:哈夫丹·乌尔曼·滕德尔
主演:雷娜特·赖因斯夫,艾伦·多丽特·彼得森,恩德勒·海勒斯弗特,奥伊斯坦·罗格,扬妮·赫尔特伯格,卢克·尼科莱森,蒂娅·朗布雷茨·沃伦,维拉·维尔约维奇-约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24
简介:这是一个阴郁的下午,空荡的校园内,阿曼德的妈妈和乔恩的妈妈陷入了一场绝望的争斗,所有的手段都已用尽,很快,疯狂、欲望和痴迷交织在一起。真相到底在哪里,我们无从知晓。观众开始意识到,剧情的重点已经从这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开始滑向成年人的世界。导演大量运用演员的面部特写镜头 营造了紧张的叙事感,而以《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详细 >
乔恩妈妈真像哈兰德
#SIFF202402# 上影4排相对大屏坐得太浅了,所以从心理上全程仰视,结果看完反而感谢今天这种“无我”的巧合。片子前1/3各种视听细节超刻意的,进到1/2甚至感觉讨厌,但随着越来越难受、越来越多头绪,我顿悟:电影可以不舒适,电影有权力强迫观众忍受,只有这样挺过一个极窄的眉头,接着才能真正到达另一番心境当中——因为她在用正确对抗错误。她的个人感受被戏剧般的演绎放大,强烈但完全正确!她的“演员”身份没道理被“普通人”有色看待,实际上制造偏见的普通人才是邪典群体。我真的好喜欢后半段所有冲突桥段,巴不得再drama一点,以至于理解结尾只是美好的希冀,是理性的幻觉。
我对于校园暴力的兴趣远大于那些家长之间的破事
一些画面中的镜头处理很冷色调 搞得我琢磨了好久这些谜语人到底要干嘛 女主的微表情和肢体表演很好 但是临近片尾那段艺术化处理有些糟糕 这个干脆叫伊丽莎白好了 别叫阿曼德了
不好看。但当我以为它要飞到抓不住了它又回来了。每个人内心的战争都像一场大风暴。
病得不轻。
那段长时间的大笑很炸裂。有几处突然的舞蹈,有点抽象。孩子的不在场,实际从校园话题转向成人世界的问题。26th SIFF 6.17艺海剧院前面没有人坐,视角不错,体验感佳。
SIFF。 一开始以为是《杀戮》那种,但导演想表达的很多,无奈叙事单薄,更多靠演技推动,整个观感更像是对网络事件中的反转进行的具象描述。
原以为是幼儿早熟造成的冲突,原来是家大人在互相伤害
伯格曼外孙的处女作,剧作很不错,从一桩校园儿童霸凌开始,揭开一个家族所发生的故事的真相,所以直到最后的结尾才出现Armand,在这剧作不断变换的情节中,产生反思的侧重点也不同,一开始可能是儿童成长和教育以及事情的真相和调查等问题,慢慢随着T和Eliz之间的夫妻不睦和家暴被揭开,开始步入成年人夫妻和家庭环境的范围,最后再变成深层的怀疑与构陷,Thomas因交通事故去世,因为哥哥家庭不睦,Sara怀疑是谋杀但也没有证据,恰好Jan又遭越线对待,身上的伤可能是Sara干的以加深可信度,来陷害Armand并且以此引出Eliz的问题...不得不说剧作很有深度,在拍摄上也有很有想法,悬疑的氛围埋得也比较深。
SIFF第四场@上海影城。作为今年戛纳“金摄影机”奖的作品,总的来说观影感受很割裂,前半段叙事性很强,人物对话密集又涉及到一件扑朔迷离的校园事件,甚至一度以为是《坠落的审判》风格;中场开始大女主飙演技大哭大笑都是以五分钟起算的,有点像是独角戏;后半段直接进入意识流模式,靠肢体表达来体现女主的遭遇,还原背后有可能的事件始末(全靠观众猜)。单看每一段都不差,但这类剧本总体是较弱的,看到后面会理解孩子的事情只是幌子,大人的关系及背后的谣言掩盖了家暴的真相。导演的视角更多的为了表现人物的情绪,湿漉漉的天气、昏暗的教室和杂乱的储物室、不断的火灾报警铃响和空旷的学校走廊声,让女主角伊莎贝拉被造谣而孤立打压的窒息感显得更到位,积压的情绪在不合时宜的哭笑、舞蹈及最后的大雨滂沱似乎找到了出口。
Unbelievably 烂,2星都给Renate。
#SFF DAY8想讨论“校园里的孩童性骚扰; 单亲母亲的性别困境; 被大多数者的舆论与谣言所精神强暴”如此众多的议题,却一个都没讨论清楚!最后众人站在雨里的场景—本来群起攻之单亲妈妈,结果叙事发生反转,众人纷纷倒戈,又孤立了另一位母亲。真的想说白人,你们好闲啊!一个这么陈词滥调乏善可陈的故事,被眼花缭乱故弄玄虚的技法编织成了这幅模样,最后还道出了如此厌女的本质!在面对孩童性侵这样的严肃话题讨论时,全程父亲与男性角色又完美隐身!只有母亲在处理和面对着各方各面的压力,还要承受你的孩子做出如此恶行都是由于你教导无方的舆论压力。无论是单亲妈妈还是咄咄逼人的强势母亲,没有一个母亲是无罪的—世人总会找到理由谴责你作为母亲的失责……我真的无话可说😶2/5
一直流鼻血的人,一直忍不住狂笑不止的人,走廊的爵士舞,为严肃讨论增加荒谬感,最后的群舞颇有意味。
siff 挺抽象的 但细品会觉得很不错
有几场戏其实挺有趣的,但故事讲到一半突然变得疲软起来。后半段用超现实主义的类行为/舞蹈后又突然把故事往实的方向讲。故事基本都发生在室内所以用了很多无聊的内景空镜做过渡,看的人累死了。
/SFF
三星仅限给:气氛的营造,脚步、火警等紧张声音的使用,和最后那段摸脸舞。但剧情和表达上都比较陈词滥调,“你从表面上看我们非常混乱,从深处看会发现我们许多不好的东西,但如果恰到好处的话,会发现我们还不错”,作为戛纳“一种关注”的分量还不够。#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07@SHO
从一次“叫家长”开始,抽丝剥茧出关于家庭,仇恨,教育的话题,真相的还原通过结尾处象征大于内容的以及意识流的方式来展现,有些酣畅淋漓,却把前序的内容拉得太拖沓了
发现导演是伯格曼的孙子,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有那种炫技的浮夸感,摄影和音乐是蛮不错的,剧本就很难评,这片为什么不叫伊丽莎白啊?看到半小时感觉有点东西了,表面审判儿子实际还是审判母亲,尤其是美丽惹人嫉妒的母亲,到40分我又开始挠头,个人认为Renate已经不需要用这种浮夸的戏展示演技了,没有清晰故事线纯靠演技来支撑她的信念感真的很顶,看到最后不禁想大喊还有什么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