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蛙在近年上映的电影中,有几部片子稀缺而难得。
他们在众多的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它们的每一帧画面、每一处的配乐、每一个毛孔,都在挑战着中国电影的下线。
这样的电影,是鞭挞人性的登峰之作,是解构现实的经典巨制。
是人类灵魂的伟大歌者,是中国梦想的卓越先知。
可是我却每一次都与它们失之交臂。
当年《富春山居图》的盛况,我没有遇到;郭敬明华丽的《小时代》三部曲,我又没有遇到;就连今年秋天的那部登峰造极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我也再次错失良机。
可是就是昨天,我居然遇到了。
亲眼见证了一个烂片的诞生。
来,让我们大声喊出它气势磅礴的名字:《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
鉴于你们都不会去看这部电影,所以我就把这个脑残到令人发指的剧情,简单的说一下。
(往复杂了说也没什么可说的。
)郭德纲是个土豪,又土又豪。
于谦是他的司机,是个大龅牙。
郭麒麟是个修车工,穷小子。
岳云鹏是个失忆的人,没职业。
故事就两件事。
一,郭麒麟爱上了郭德纲的女儿。
二,郭麒麟把郭德纲的项链给弄了。
于是这部几乎让德云社倾巢出动的大电影,呈现了非常“复杂又烧脑”的剧情:找项链找项链找项链,追女儿追女儿追女儿。
首先是于谦监守自盗,把郭德纲价值连城的项链给偷了。
然后把罪名栽赃给郭麒麟,郭麒麟不服的说,“我人虽然穷,但是志可不短!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掉了我就给你找回来!
”于是......他就去天桥找个大仙算了一卦。
(你可别小瞧这个大仙,我怀疑他才是幕后编剧。
这个电影的剧情走向,就全指着这位大仙随心所欲的胡说八道了。
)大仙收了300块钱说,“你得找一个贵人,他能帮你找到项链。
”于是郭麒麟一下天桥,就在公共厕所的门口,遇到了贵人岳云鹏。
电影到了这个时候,德云社这两位活宝正式聚首,开始了他们浮夸、陈腐、装腔作势的表演。
下面的情节,就是在狗血韩剧和春晚小品之间,不停地无缝切换。
先是岳云鹏失忆,再是女主对郭麒麟不离不弃,再是男扮女装、再到黑社会绑架、再到扮鬼吓人......最后,大闹婚礼现场。
这几个桥段,单拎出哪一个都是男默女泪!
当它们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爆发出让人看了想死的神奇力量。
最终,在无数次没话找话的尬聊,和无数个不知所云的情节之后,电影终于要结束了。
冤案真相大白,穷小子也终于追上了富家女。
你以为电影就这样平平淡淡的结束了吗?
你太天真了。
一个卓越的喜剧,只有单纯的屎尿棍可不行,一定要有一个让人流泪的精神内核。
所以导演决定,要拔高!
要升华!
要触及灵魂!
但是鉴于导演的十八流水平,根本不知道怎么拔高,最后只能生拔!
拔的龇牙咧嘴,触目惊心。
比如最后一幕是这样的:在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郭麒麟抱着郭德纲的女儿,站在朝阳门的银河soho上。
他一边看着貌美如花的女主,一边望着二环路上挤成了翔的车流,大声的喊出,我要幸福!
你幸福啥?!
我请问你幸福啥?!
是观众的钱太好骗了吗?
是演的实在尴尬,终于要结束了吗?
是觉得所有人都是白痴,还产生出智力优越感了吗?
作为一部相声大电影,这一个多小时看下来,我觉得真的太神奇了,居然全程无笑点。
这个里面唯一好笑的就是,导演连一条线都讲不明白,居然还选择了用好几条线去讲。
而且还有梦境、闪回、倒叙、反转等大师的手法,处处都暗含着导演不俗的创作功力和艺术野心。
为什么?
为什么您如此自信?
为什么给你一个10分钟小品的本子,你就敢整成一个大电影?!
是不是给你一个大风筝,你还想星际穿越啊!
说完导演,再说说这部电影的幕后大boss,“德云社家族”的灵魂人物。
郭德纲。
在当今的影视市场上,各路演员花开花落,导演的水平忽高忽低。
只有两个人,他们遗世独立的存在着。
世上的烂片如繁星一样多,但是他们却能一直稳定的输出,没有一部失误过。
一位是郭敬明老师,另一位,就是我们敬爱的郭德纲老师。
尽管《我要幸福》豆瓣只有2.8分,好于0%的喜剧片。
但请相信我,这依然不是郭德纲最烂的。
早在三年前,那个时候天很蓝,人很真,还没有那么多的大IP和小鲜肉,也没有震撼心灵的《逐梦演艺圈》。
那个时候的郭老师,就已经创作出《秘术》这样挑战人类观影极限的作品了。
在今年的三月份,一部《欢乐喜剧人》再一次横空出世,以豆瓣2.5分追平了自己的最烂纪录。
这几年来,郭老师一直在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电影界的最毒奶粉。
也成功地让“郭德纲”与“电影”这两个词结合到一块,就会产生让人闻风丧胆的化学反应。
现在想想“郭敬明电影”,虽然是屎,但是起码是华丽的屎。
尽管在价值观上恶臭无比,但是人家对画面、对摄影,还是有一点追求的。
如果说“敬明”明目张胆的拜金,“德纲”则是恬不知耻的媚俗。
“郭的电影”似乎才更像是这个影视圈的毒瘤,它制作起来更加随意和粗糙。
它对于社会问题的解答,对于大众心态的撩拨,更加的恶毒和不负责任。
更重要的是,它对电影更加没有敬畏之心。
它既不尊重市场,也不尊重观众,更不用说在电影工业上的开拓和创新。
那么郭德纲为什么要拍电影?
为什么一个被称为相声大师级的人物,会把电影拍得这么烂?
有太多的人爱听郭德纲的相声,郭的相声也的确说得好。
如果看早年间的郭德纲,会看出他对这个急剧膨胀的时代充满恶意,对这个庸俗的世界永远是一针见血的攻击。
不同于郭敬明小说,一直以来对浮华世界的跪地膜拜。
郭的相声野蛮、暴戾、永远有一种以俗制俗、以毒攻毒的独特魅力。
它既满足了草根阶级对于江湖的发泄式妄想,也迎合了精英阶层对于庙堂的戏谑式鄙视。
可是这两年的郭德纲,开始对他曾经极度藐视的世界奋力跪舔。
他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和锐利,在这个新新媒体时代里如鱼得水,温顺得如同一头无毒无害的绵羊。
他拍电影、演电视、搞投资、当综艺主持人、做嘉宾,可就是不好好说相声。
或许传播相声需要新形式,或许养活德云社那一大家子不容易,或许现在的钱好挣能捞一笔是一笔,这个我无心考证。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拍出一部又一部烂片的理由。
当自诩为相声大师的郭德纲,第一次戴上长发飘飘的头套,对着镜头眼神娇媚的时候,相声艺术的面子和里子,就已经是一地鸡毛。
当德云社赚的盆满钵满,年底分钱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匀出一点点出来,下次找个稍微读过点书的编剧和导演。
你们要知道你们拍的这个玩意儿是电影,是要放到电影院里去公映的,不是在德云社的群里面内部传阅。
要捞钱也要稍微走点心,要糊弄观众也总要对得起“电影”这个叫法。
中国的喜剧电影可以不需要郭德纲,但是也别把后腿拖得太多。
德云社一众弟子全部出动,先不说这部电影的质量如何,但这里肯定有本年度最强的喜剧阵容。
电影《我要幸福》是一部基于德云社的相声《我要幸福》拍摄的一部大电影,如今IP盛行,能把相声段子作为IP改编的基础也是超乎了大家想象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把一门语言艺术改编成一部以视觉为主的艺术形式,这就好比是挖祖坟式的颠覆,影像还原的难度自不必说,把段子编成故事也需要编剧和导演同舟共济。
作为一部脱胎于相声的大电影,话密是自然的,影片也不乏喜剧效果。
姜超扮演的汽修场顾客凭借自己不输相声演员的三寸不烂之舌好像在里面说了段单人的贯口。
黄健翔、孟非、潘长江的客串给影片增加喜感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生活气息。
再加上本身相声《我要幸福》的开心基调,整部电影还原了一幅生气勃勃,还带着温度的生活画卷。
影片在人设上也相当的生活化,郭麒麟扮演的修车工是个乐观单纯向上的年轻人;于谦扮演的大舅哥司机,抽烟喝酒烫头一直是他的三大喜好;岳云鹏扮演的失忆男子实际上是一个好喝大酒不求上进的懒汉;张鹤伦扮演的算命先生经常出没于北京的各大天桥,忽悠起来口若悬河……这些都是身边非常符号化的小人物,德云社的班底丝毫没有违和感,台词、节奏掌握得都很好,这是相声演员的长项。
主演兼导演的郭德纲,他在片中不乏一些自黑和自嘲,之前媒体对他衣着品味的一些嘲讽,也终究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回应和释放。
郭德纲在片中出演的土大款名叫郭壕,住的别墅也是壕宅,开的豪车也是“B”品牌,在片中的服装也都是大金链子大金表,T恤都带大logo,郭德纲也曾回应说“你们总说我土豪,我正经演一回土豪”,可以说,这次演土豪,他是认真的。
电影叫《我要幸福》,其实是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幸福,电影通过对有钱人、小屌丝、懒人、奸人,这些人物人生百态的描述,让观众自己感受并get到幸福的真谛。
影片故事轻松,道理也浅显易懂,但难的是真正能勇敢坚定的做出正确选择的人很少,这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意义所在。
电影中的人物非大奸大恶,都是平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土豪有土豪的心酸,屌丝有屌丝的追求,每天香车豪宅山珍海味美女如云不一定能感受到真正的心灵贴近,只有基于金钱的谄媚,而每天平平淡淡兢兢业业,有自己的小追求小爱好,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郭德纲说过,“笑骂由你,人活为嘴。
你夸我夸成一朵花我该吃饭也要吃饭,你背地吐我口水吐累了也得吃饭。
我心平气和不搭茬不还嘴不上当持杯品茶水,隔窗看你在雨中慷慨激昂装神扮鬼捶胸顿足咬牙切齿找不着北,你美我更美。
”人活一世,心态很重要,心态好,做什么都是幸福的。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送这垃圾片一句话:你死不死啊!!!
脑子呢,之前已经有过一次了,上次的电影还请了憨豆,撑场面,这次呢?
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还是你以为你脸很大哭了我以后不要在嚯嚯了 好好说相声吧 做好该作 off my……在线分组嗯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问我哦哦哦哦微信🐰因为我哦哦哦一物降一物兔兔兔健健康康哦哦哦哦哦喔喔一直小心翼翼
是什么造就了郭德纲呢?
应该是时代吧。
中国人讲时势造英雄,这是真理,你把刘关张放到现在,再有本事顶多是个犯罪团伙。
侯宝林属于改革开放前;马季属于八九十年代;姜昆、侯耀文扛旗在20世纪初;郭德纲属于互联网时代。
郭德纲自语单口比对口说的好,说书比单口相声强。
呵呵,希望大家听听王玥波。
什么是喜剧,什么是相声。
相声更多的是在于插科打诨的语言和人物个体的表现力,而如果要以此来要求喜剧,那是大大的不合格的。
喜剧作为剧情电影,是需要故事作为底的。
电影的本质也固然是讲好一个故事。
在此基础上,在能去做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可是,他们做到了这最基本的东西了吗?他们没有。
我看到仿佛不是电影,而是由一个一个无脑又白痴的对话(你可以把他理解为相声,不过那反而侮辱了相声)拼剪而成的傻瓜蒙太奇。
你们到底想要给观众带来什么?
笑声?我连笑声都听不见。
认识相声文化?别逗了,你能不侮辱他就不错了。
所以,为什么?
为了那一张张用名誉换来的钞票?人,是要有尊严的,你们曾经是喜剧人,是相声演员。
可现在,你们配不上这些称号。
你们是影市的投资者,是对影的亵渎者。
你们没有资格再踏足电影圈。
是的,拍这种烂片的回报是要比讲相声要高的很多。
可人们在看你们的相声时,是敬仰的,看你们的电影时,是唾弃的。
你们赚的还不够吗,去年的欢乐喜剧人,光综艺就够了吧,再加上那部侮辱憨豆的电影,够了吧。
还不够吗?为什么?
为什么他们还在拍?
,可能对于观影者和主创者,我们双方都有义务去改善。
影,200多年了,进步了,可在这里又最大限度的退步了。
人们遗忘了如何去创造,但却学会了享受。
那么,为什么?
垃圾。
其实这个电影我都多余去看。
郭德纲拍电影,那就是票房毒药,说相声可以,但是电影表演他是真垃圾,真恶俗。
我倒也没指望他能出什么奇迹,就是好奇他是不是和从前一样垃圾。
结果,真没让我失望!
这电影是真垃圾!
电影垃圾,德云社垃圾,郭德纲垃圾,他儿子郭麒麟垃圾,孙悦垃圾,烧饼垃圾,岳云鹏垃圾。
整个剧情,剪辑,表演,都垃圾。
唯一能让人忍住不吐的,也就是于谦的表演,还算有点喜剧,还算自然。
而且这电影明显是多年前拍的,就是郭德纲为了捧他儿子郭麒麟,量身定做的。
那时候郭麒麟还没减肥,还是个胖子。
可惜虽然有个好爹,依然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软广告插的恶俗,孟非的小面,高德导航,总之,你如果吃了脏东西,想吐,就去看这个电影。
两个字,垃圾!
笑点设置了不少。
但能让人笑出来的,基本上,没。
开场画面就不好笑——两双脚于床尾叠在一起,包袱抖出来,观众发现搂在一起的是两个赤身裸体的男人。
一个是岳云鹏,一个是郭麒麟。
接着,当二人醒转,毫不意外地发出了一阵惊愕的大喊。
这个笑点,搁在以前,或许还会让人发笑。
它具备一种会令人发笑的性质:不谐。
两个人的性别、他们发福的身材,都与一开始那两双脚允诺的浪漫气质相违拗。
但,放到现在,因为被人用过太多次,这个笑点已经完全丧失了它的效用。
这就像标题中的「大电影」三字,曾经时髦过,但现在陈旧、落伍,早就该丢进故纸堆了。
片中不乏这种对性别倒错的调侃——比如郭德纲的马尾辫发套。
比如于谦的发卷。
比如岳云鹏,本身就以他的「娘」广为观众熟知,在片里又一度穿上了大红大绿的女装。
再比如假称是岳云鹏妻子的一个角色,由女孩饰演,但剧情上却是一个变性人。
最为浮夸的则是一个与主线剧情没有任何关系的配角。
这个配角的形象,类似于周星驰电影中的「如花」。
他在片中屡次出现,喜欢穿女装,想做变性手术,还要跟年轻漂亮的女主角比美。
此外,影片还请到了曾在《武林外传》中饰演燕小六的肖剑。
他扮演一个实质上是妻管严但出了家门却喜欢冒充大男子主义的角色。
所有这一切,都包含着不谐和自欺,按理说,应该是可笑的。
但,无一例外,如果说它们最终产生了什么效果,那只是令人感到坐立难安。
它们都太老套,老套到失却了给人带来惊喜的丝毫可能性。
除了性别,片中用来制造笑点的另一种不协调,是财富与行为的不对等——郭德纲饰演一个富翁,影片对他的定位,采用的同样是一个过时的时髦词汇:土豪。
这个富翁名叫郭壕,而他的别墅,被称作壕宅。
他拥有大量财富,但行为做派,正如惯常对土豪的想象那样,充满了对自己财富的不适应。
且,其间不乏矛盾。
他拥有豪车,但不论他,还是他的司机(于谦饰),都尚不熟悉这辆车的操作。
他雇佣了很多保镖,统统身着西服,头戴墨镜。
他跑去珠宝店买下了该店的镇店之宝,却拒绝问价钱,因为那样有失身份。
他想学英语,于是走到哪里都抱着一本英汉大词典。
他准备娶回家的女友,跟他的女儿年龄差不多,是一个武术教练,时不时会飚两句陕西话。
他跟于谦到孟非的面馆吃面,讨论吃面的门道。
他的床上用品,是豹纹的。
一切奔着高雅而去的举动,均被刻意的粗俗、「接地气」所破坏,变得不伦不类。
有高雅的动机,却不具备高雅的能力,这种反差,便是创作者制造笑料的着力点。
作为一种喜剧技巧,它也被运用的并不富裕的角色身上——郭麒麟饰演的修车工,到美容店里喝茶,不懂装懂,最后点了一杯丰胸茶。
和开场画面一样,给观众一个预期,随后用反转将之崩解,是这部电影再三使用的一种花招。
通常,这种预期,都始自对某种正剧情境的戏拟——几个角色像黑社会电影中一样聚在一桌。
郭壕跟一个年轻人说着一些暧昧的对白,仿佛正在与对方进行毒品交易。
一个反转,我们得知,年轻人是个送外卖的,而郭壕的对白,针对的不过是送来的米线。
接下来,桌上几个人便哧溜溜地吃起了米线。
这个笑料,同样有对财富与行为不对等的运用。
但,不论是上述笑点的哪一个,我都不认为是好笑的,或者说,是「可乐」的。
而之所以不好笑,不仅仅是因为俗套和过时。
我们还记得,几年前,在喝咖啡和吃蒜的问题上,郭德纲和周立波有过一场纷争。
这部电影,因袭了郭之前的立场,且精神分裂般扩大了批判面,将矛头也对准了他自己——愣充高雅、不接地气受到嘲讽。
平民生活习惯、审美素养的欠缺,同样是它的嘲讽对象。
在此范畴之外,它还嘲讽了同性恋、异装癖、变性人、娘娘腔、妻管严,乃至,秃顶、龅牙。
它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嘲笑式喜剧。
对某种正常标准之外的一切,不论是外貌、偏好、欲望还是生活方式,它都进行排斥和抨击。
这个「正常」标准来自于谁呢?
不论来自于谁,显然,他都是武断的、家长式的、不包容的、故步自封和洋洋得意的。
他丝毫不打算理解这个世界上有别于他的那些人。
作为结果,是我们无法对电影中的那些被嘲讽对象,产生同情。
而真正好的笑料,是一定会让人笑中带泪,是宽容的,是能引发同情的。
好的喜剧不教育人,这部电影却在教育。
它教育人们要淳朴、要率真。
但淳朴率真,难道就意味着杜绝尝试、追求别种生活方式吗?
有时候,不淳朴、不率真才是真的我们。
我们都想以更好的面目示人。
我们第一次去咖啡馆,不也感到局促,不也想掩盖起自己的无知吗?
我们不也曾雄心勃勃地想背完整本的单词书吗?
我们不也曾去品牌店买衣服,然后不好意思看价签吗?
这都是能够引发同情的时刻,但这部电影,只看到了它们的滑稽之处。
北京这座城市过去的二十年,是书写英雄故事的二十年。
三环外的庄稼地,变成了钢铁丛林鳞次栉比,破旧狭窄的街道,变得车水马龙、酒绿灯红。
一个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在这座弥漫着浪漫英雄主义色彩的城市里写成,潘石屹、罗永浩、筷子兄弟、王宝强——每一个在这二十年间来到这座城市的人,都渴求一种可以复制的成功,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欲望。
郭德纲,是这些奋斗故事主人公中的一个。
1995年来到北京,1998年创建德云社,经历了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无人问津,也经历了为电视节目做效果被人隔橱窗围观的唾面自干。
郭德纲最终在这座城市最灿烂而汹涌的二十年洪流之中浮出水面,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相声第一人。
二十年后的今天,名利满身、家庭和美的郭德纲,面对舞台下动辄万人的粉丝和观众,或许会回想起,他从蒲黄榆演出结束,兜里还剩一块钱,无奈只能夜走大兴黄村的那个遥远的深夜。
那个晚上他从夜里十点走到第二天早上四点,脚底磨得全是水泡,也暗下了一个决心——“我要幸福”。
不知道跟这一晚的遭遇有多大联系,但郭德纲把他的这些苦难用谐谑的方式写成了相声《我要幸福》。
“我”字系列后来成了他现场效果最火爆的作品,那些让人笑出眼泪的段子里,不知道有多少是他在大兴简陋的出租房里苦出来的灵感。
郭德纲几乎搬出了整个德云社班底的《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和那段让他扬名立万的同名相声调性相差无几——小人物的自嘲,用荒诞和糟改自个儿取悦观众。
他深知在这座城市生存的不易,所以在他的电影里,连那些小人物电影标配的说教式的奋斗经历都变得不再重要,自嘲式的乐观精神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
一切就为图个乐儿。
他先把自个儿弄成了一荒谬不经的土豪,再给于谦安上俩大板儿牙,估计谦儿哥这抽烟喝酒应该就都不大方便了;郭麒麟一堂堂富二代成了修车的,为了追求爱情还非得腰里别个死耗子楞充打猎的;人见人爱小岳岳成了人见人恨的赌徒,还让人打成了失忆,相声世家少侯爷侯震男扮女装满大街追着人问“我美吗”……你要说这片子能给电影艺术做什么贡献郭德纲自个儿保准第一个骂大街。
从苦里头过来的人,就会对乐有着强烈的执念,郭德纲自个儿都说了,指着相声教育人,这不是有病吗?
他把德云社最有人气的这些人凑到一块儿逐一糟改,就如同十几年前在《我要幸福》里糟改自己一样——那些鞋底磨穿的苦难讲给你你也不爱听,我们还是讲讲笑话吧。
就让影迷的归影迷,观众的归观众。
抛开了电影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意义之后,在逗乐儿这件事儿上,郭德纲大概没怕过谁。
这部影片是他首次搬出德云社全阵容,在老少爷们分兵作战了多部喜剧之后,大概是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了,老郭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拿出了自己压箱底儿的IP,攒出了这部戏。
郭德纲在影片里扮演的郭壕富甲一方豪车豪宅,跟相声里那个换了三双筷子也没在鱼翅炒饭里找到鱼翅的任人欺凌的小人物不可同日而语。
从城里走到大兴用了一整个晚上的郭德纲,从大兴走回天桥、前门、三里屯用了二十年。
他对告诉你这二十年是怎么过来的显然没什么兴趣,忘掉生活的苦难也没有多么难——从大兴线坐到二号线,找个相声园子或者影院乐呵一下——说相声的拍电影,比那帮作家啊演员啊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啊,强就强在确实哪哪儿都挺逗乐儿的。
如果这部片不按上“大电影”的名头,那它的确是一部烂片,但既然是大电影,就得和那些个综艺节目的大电影比。
这样一来,这部片在同类型当中也算翘楚了。
看这电影,也就是追求一乐。
要是粉丝,可以去电影院支持。
而对于像我这样的路人来了,充其量也就是在家拿来打发时间的东西罢了,和看综艺节目没什么区别。
演员的表演怎么样,不多说。
就小美女表演的来说,确让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我不幸福谁都别幸福!
都是师徒艺人公司拍电影,刘老根比德云社好。
不知道当初这么想的,拍了这样不好看的电影?
完成度不是很高,但是德云社加上一些老面孔,看着不让人讨厌。
这部电影的意义就是给人带来欢笑的。
一笑而过,看过之后笑笑而已的喜剧片
我觉得这是一部高智商烧脑剧,各种剧情展开让人摸不着头脑,电影最基本的是能够完完整整的叙述一个故事,德云社这个根本不能称之为电影,我看着更像是一部片花的合辑,还是烂片的片花。。。我对电影的要求不高,没有那么专业犀利的影评,就想问一遍制作方,成品出来了你们确定看过一遍么。。。
看了二十分钟,要吐了
还行吧,不伦不类的。刷刷手机看看还是挺不错的动静。PS 植入广告的孟非面馆貌似黄埔子了。
像垃圾一样,广电总局,你们不管管?不对,就是垃圾。满屏幕的男扮女装和故意撒娇,太尴尬了。
竟然觉得还不错,于谦要没有两颗大牙就更好了。#老和部队需要我#
你们知道郭麒麟有多丑吗,我的天啊……
一箱子钱引发的故事,不是很搞笑。
感觉挺好的,相声跨界影视挺不容易。故事情节挺简洁,挺完整的。中间悬疑保持、最后抖包也都可以 。最打动我的地方还是结尾, 一是爸爸问女儿想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那块,对我来说有点共鸣。二是前程的旁白什么是幸福那段,珍惜眼前人。作为非专业人来说,这部剧挺良心,挺现实。
德云迷妹报道,本就抱着烂片的心去的,没想到还不错,剧情充实 笑料足,就是少爷未减肥的时候拍的 颜值不在线哈哈哈哈 果然爸爸的幸福我体会不到hhhhh
啥年代的片子郭麒麟还那么肥呐?唯一亮点女主演都还不错!
这是啥?这是啥?为什么从头到尾我都没看明白?
哎,慢慢做吧。
郭大爷洗钱之作,就别指望啥质量了。这是啥年代拍的呀,郭麒麟咋变成个小胖子了
有点意思,配乐很出戏,一点不热闹。郭老师还是负责搞笑吧,大道理不用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