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体验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去经历的每当参加一些活动,主持人让屋子灯光变暗,然后用一种沉重的声音说:假设你只有一年生命,想想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时候,我真的认真的,严肃的思考,斟酌,取舍来的。
后来次数多了,不免闭着眼睛养神的时候心里骂着:你个sb,我要真的还有一年生命我听你在这里说这些?
而之于我来说也有过那么几次恐慌的时刻第一次的时候,当初诊被医生说成严重需要手术的症状时候,那一瞬间就在想:妈的。
老子还没谈个正经恋爱,没滚个床单什么的就让我挂或者什么的忒不地道。
内心不是不惧怕的,而当看着妈妈比我还要紧张手心都开始出汗的时候,也只能安抚妈妈说着没事没事。
后来确诊之后发现无大碍,对于家人是彻底放心,对于我来说总有那么些许的这个那个的阴影。
再后来,也许自己也习惯给自己一些限定,所以对于很多也一个人很坦然的接受。
小时候不珍惜的那些东西,生命慢慢开始叠加给你,于是你越发珍惜那些在你生命中出现的发生的人和事情。
对于需要耗损很多精力时间体力的人和事情也没那么多的不轨念头了。
活在当下我们总在这样说真正做到的有几人?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开心愉悦或者难过现在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只要享受当下你为他着迷的这一瞬间,对于未来对于以后,那么多未知。
活在当下,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爱人负责。
但是去过属于你自己的生活,爱或者不爱,爱谁或者不爱谁。
而虽然不在被一声惊吓,但是每年也总会给自己这些那些的清单。
虽然一年到头总会很多完不成,有一些也许不到最后也永远没有勇气去做,但是当看着那一些些实现的细碎的小事,也总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就这样很好。
永远记得那些美好的时刻吧,为更多可以记得的,去真真实实的生活去。
去爱去感受,别害怕。
女孩得了白血病,在朋友的劝说下列了一个遗愿清单似的东西,不过这份东西让她远离之前自己乖乖女的身份,让老爸气得要死。
偷东西、吸毒等等,都是生命中想要尝试的小“事故”,不过一份美好的爱情才是她心中的期望。
可能是因为知道她生病的人总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所以她不希望别人知道她生病了,更不希望爱情是建立在怜悯之上。
知道隔壁来了一个男孩,两人互相一见钟情。
虽然男孩很快知道了她的病,但两个人还是选择了坚持。
这中间的彷徨、犹豫可想而知,尤其是爸爸说的“他那么小,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照顾你”。
有这样一个父亲是幸福的吧,因为家里一个生病的孩子,承担了太多太多,自责一直在心里,还需要小心翼翼。
病情的急转直下带来了电影的高潮,妈妈、爸爸、弟弟,还有她的他,还有唯一的朋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担忧。
最后弟弟在她弥留之际说的话超级让人感动,希望你死后也会在我身边萦绕,我已经不害怕了。
虽然她要死去,可她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爱,虽然她的生命停止了,但生活仍在继续。
我们很多时候会选择把一些事情移后再做,尤其是远大而又有点遥远的梦想,总是觉得生命还很漫长,总有时间让我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爱自己想要爱的人。
可当生命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呢,你会想要做什么?
当年无意中听到Ellie Goulding的那首I know you care,MV就是这个电影的剧情剪接,配上歌手幽怨的神情和低诉的声音,让我一下子欲罢不能,单曲循环数周,一直到我考试结束。
也因此我对这首歌有着特别的感情,也总惦记着MV中的那个电影。
暑期的我忙碌了好一阵,每天处于高压之下的工作,让我精神几近崩溃,到快要结束那两天,已经抑郁、焦躁到自己不能忍耐的程度。
好在几乎快崩溃的时候结束了,我回家短期休息。
没想到绷了太久的弦儿一下放松,反倒大病一场。
刚回到家就来了一场重感冒。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这个暑热还未完全消尽的时候,让我仅存的元气也消耗殆尽。
我突然想到了这部等了很久还没看的电影。
其实这是又一部抗癌题材的电影,之前我看过很多类似的作品。
不同的是,影片没有刻意强调面对癌症的勇敢或者脆弱,也并没有刻意渲染悲伤的情绪。
一切就那么淡淡地行进着,正如女主角在一开始提到最后死去时说到的那样:这就是我的人生由一刻、一刻(moments)组成,最后,这些时刻,终将离去。
于是影片多了许多让人喜欢的细节,我最爱的便是男女主角第一次外出坐公交车回家时,摇摇晃晃,纠结、矛盾、羞涩、紧张最后抱在一起,那种说不出的复杂心理,那种情窦初开的羞涩情绪,被他俩诠释得极好。
再比如,影片接近末尾时,女主角说她又有了一个新的心愿清单(list),清单中是一件又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然后是梦想中与男主角以后的生活,然后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和你在一起;和你在一起;还是和你在一起”(being with you; being with you; just being with you)......想想人生真就那么回事,长短未知,也许下一刻你就将离开你所熟悉的一起。
那些身患绝症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健康人要幸运,因为他们早早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于是死期前的每一天都可以不被白白浪费,他们突然开始认真地思考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梦想,有什么最想做的事情,然后可以不怕后果地去做。
在比常人短了不知多少的时间里,他们却突然将人生过得比健康人漫长的一生更加丰满。
最近的我总在怀疑,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当你最初的梦想已经模糊不清,当你被囚禁在现实的枷锁里,去实现你自己为自己或者你自己替其他人为自己设计的“目标”,追求那些看似实际却最终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当然有可能是受到挫折或者压抑之后对自身产生的怀疑。
不过,如果我们能像他们一样,稍微勇敢一点点去拒绝那些不想做的、不想要的,去追求那些自己最最想追求的,哪怕是一次冒险或者一场平常根本不敢玩的游戏,也许人生也不会那么苍白。
浑浑噩噩过完一生的人大有人在,那些只是年长的人,不见得有跟你说教的资格;而那些年轻的后生,也许就是你真正的老师。
爱情是影片的主线,但友情和亲情也安排地恰到好处。
一是女主角与最好的朋友,女朋友想去堕胎时,她想到自己生命想延长都不行,朋友却这么轻易就决定扼杀另一个生命,于是直接翻脸。
当朋友决定生下孩子时,能见到朋友的孩子,成为第一个抱它的人,也便成了她继续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当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时,她张口问医生的竟然是能否撑到朋友的产期,得知不能后,全线崩溃。
另一个亲情的细节让我直接泪崩。
影片中间小男孩:“你死了我还是你弟弟么?
”女主角:“我不会离去的。
”小男孩:“那你的鬼魂会缠着我么?
”女主角:“如果你不想我就不会缠着你。
”小男孩:“我只是有点害怕。
”影片最后女主角陷入昏迷即将离开人世时,家人跟她做最后的告别,小男孩迟迟不愿说再见。
爸爸:“跟姐姐说再见。
”小男孩:“这会让她马上死掉的。
”爸爸:“你说什么都不会让她马上死掉。
”小男孩趴在姐姐耳边小声地说:“姐姐,再见。
你死了鬼魂来缠我吧,我不怕。
”最后,再次出现Ellie Goulding的声音......无论这样的题材有多么的俗套,我还是觉得它是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它是个好电影,绝对不只是因为Fanning
先点一句话,此片导演缺乏对将死之人的心态的深刻理解。
对于没病没痛的人,活在当下可以理解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对立的词语是蹉跎岁月。
对于没有时间的人,活在当下也是如此简单吗?
难道别人不明白顺其自然的道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外明白不明白我不知道,但是这电影导演肯定不懂。
如果女主角真的明白了,不会把父亲说抛下就抛下,不会纠结于能否有性爱体验,不会纠结于能否过同居生活;她的父亲不会把原则看得比女儿快乐还重,不会翻脸像翻书。
至少本片让人觉得父亲过于生硬,缺少对女儿的无尽包容,女儿过于自我,有想法但是始终没觉悟。
至于爱情说来就来,男配角阳光帅气体贴温顺,说爱就能爱,可能吗?
这种意淫对在现实病痛折磨下的人称其为侮辱毫不为过。
在死亡的的巨大压迫下,在和尘世渐渐疏离的过程中,不是仅仅产生“念头”这样简单,而是会产生性格巨变。
这也是为什么病重的人会反省,会豁达,会向着至善前进。
行为上会忏悔,会弥补过去的错误,这时候活在当下,是去做最重要的事,都是指向去爱,一面是珍惜最质朴的情感,珍惜每次和父母吃饭的机会;一面是去成全别人,为别人细细考虑。
片中女孩始终攥着没有结局的情感不放手,可以看出编剧没有诚恳的去体验特定人群的生活,导致人物喜怒哀乐以及各种行为的动机很虚弱,笔下角色却没有人类在面对苦难时爆发的人性光辉,而我本人切实感受过晚期癌症病人身上的豁达和宽容,因此我觉得电影拍成这样对于苦难中的抗癌病人是不太公正的。
电影很平静,连哭也是那么淡淡的。
看到有一幕Adam载着Tessa还有她的朋友,Tessa看着车窗外,闪过的一幕幕街景,有一对情侣在街上拥抱互吻着;一位老人一个人静坐着在长凳上;妈妈送女儿出门,嘴里说着一句“Don't be afraid". 我觉得寂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每个人都会害怕寂寞,所以每个人都渴望爱。
当你一个人在街头走着,看着一对对,拥抱,交谈,互吻... ...脸上挂着的一丝幸福的样子,多希望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陪伴着,就在这时刻... ....我觉得Tessa很幸运,至少她遇上了一个让她感到开心,感到安心,甚至感到重生的一个人, 看到那晚她和Adam相吻了之后,第二天Tessa脸上的笑容,那份开心,还给她爸煮了早餐。
这就是爱的力量,一切看起来并没有很糟糕。
我们只是比Tessa幸运多活几十年,但Tessa在她生命临终前遇上了爱她的,她也很爱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彼此珍惜相爱,这样就很美好,不用有太多的时间,人就是有太多的时间,而一直在浪费。
我在想,上帝造人的时候,为什么不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期限,就像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的保质期。
这样,我们就会抓住仅有的每一天,好好生活,好好享受当下每一时刻。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也希望想像Tessa一样,生命也许不用太长,我想刚刚好就正好,像Tessa那样那么幸福,不用等待,不用寻找太久,那爱就来到她身边。
即使结局还是有那么点遗憾,但是来生,希望还可以继续第二次钟情。
最后,贴上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Moments, our life is a serise of moments. 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just let them go ”接着,继续回到生活,继续等待.... ....
影片Now is good(中文名:《活在当下》)是从歌曲I know you care熟知,记得当时是先爱上这首歌,这首歌前奏如天籁般的童声合唱,这首歌舒缓得只有钢琴伴奏的曲调,这首歌为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唱,一个有关梦想和生命的故事......女主人公 Tessa,17岁,花一样的年纪,一个明明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上学,恋爱,追求梦想,对未来无限期待的女孩,却被绝症缠身——白血病。
看得出,这必当是一部悲情片,但影片开头却没有任何潸然泪下的部分。
Tessa看起来活力充沛,正在一步步为自己列下的清单“卖帐”,清单上几乎都是一些疯狂的事sex,drug,crime...刚开头没有对这个女孩抱有太大的同情,她总是很乐观,很爱笑,跟父母赌气,不喜欢别人讨论她的病情,她有时叛逆得像一只野狮。
但这一切的一切到后来却发现都是坚强的诉说。
在所有的事情似乎进行的不如人意的时候,她遇上了邻家男孩Adam,像是上帝对她一切命运不公的弥补,他的确是她的真命天子。
在闯进小树林的那个片段,是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首先场景进入到一片平静的绿色,柔和的日光,女孩爬在树干上,对着天空张望,眼神流露出一丝丝惊喜,兴奋,期待,渴望——"I'm not sick here"的确,也许让女孩烦恼的不仅仅病痛的折磨,更多的是他人另类的目光,父母的不合,毫无意义的生活,还有对死亡的恐惧......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渴望生命,渴望关爱,渴望平静的生活,渴望梦想,但对于她来说连时间都是奢侈的。
——"I just need to stay here in this wood.I need to keep away from the modern world and all its gadgets".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找到了与女主人公的共鸣,也慢慢走进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Adam总是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他对她的病情毫不介意并决定照顾她,守护她,他们一起去兜风、看海......陪她做尽一切开心的事,她像是获得了重生,但女孩的生活却一直被病痛的阴影笼罩,时间越来越长,癌细胞不断扩散,不断的化疗,又发作让她虚弱得无法正常生活,正当她和Adam一起幻想将来的生活的时候,命运如此残酷。
她的时间已经到了一个确定的数字,她开始慢慢温和地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待她那尚未实现的梦想,也许是Adam的出现,也许时间在提醒她该怎样做。
这一切来的是如此的平静,感动,悲伤,泪水......来的是如此的平静而自然,她笨拙地给父母做早餐,问候多年的姐妹,一个人在院子里呆呆看着孩童的弟弟玩耍,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许久之下的宣泄终于以一个柔和的方式,在所有不尽人意面前,在可怕的病痛和化疗的面前,这个傲骨的女孩没有掉一滴眼泪,但在这些幸福的画面一幕幕上映时,内心的强大终于被真情揉碎,她其实也疼惜着身边的一切,她何尝不想出现在那些幸福的画面中,却只是美梦。
17岁,我不敢想象这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应该拥有完美的生活,在后院种上自己喜欢的花不应当只是梦想,她的追求像雏菊一样单纯、简单,她也坚强得像仙人掌傲立在风霜中,她毫不忌讳地询问护士自己的病情,“接下来你的食欲会下降,会感到口渴,有时候会发烧,你会非常想要睡觉,几乎没什么精力,吗啡不会让你感到疼并还会做一些美梦......”柔和的日光打在她的脸上,她只是眉头紧锁,没有痛哭,也没有泪水,只是轻问一句:“那会疼吗?
”面对死亡,面对对未知的恐惧,她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毅力,"I hate it when you say days" 女孩坚强的性格再一次被淋漓尽致地发挥。
这时候,已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为那种命运的残酷而流泪;为那种逆境之下的顽强而感动;为那种不舍,那种依恋的美好而惋惜。
"Moments... 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 Let them go,let them all go."女孩就这样在一幕幕美好的幻想镜头中,在亲人的呼唤中,离去——安详,静谧。
"Moments... our 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All gathering towards this one"回想女孩的一生——短暂,疯狂,残忍,却也留下了那些感人的美好。
她坚强,傲骨,美丽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她之所以叛逆,对外界事物反感是因为她想得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同情,而是和其他女孩一样平等的尊重,她只是不想表露出病人的楚楚可怜,而是想告诉世界她的坚强,她的对生活的信念,正如歌词唱道:" Why can't I dream? ”Tessa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时间短暂,她也要她的人生精精彩彩的结束,而不是平庸,可怜,毫无意义。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何况一个完整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这样想,不这样做?
但她同时也是一个柔弱的女孩,被病痛折磨着,恐惧死亡,害怕失去家人,失去朋友,失去爱人,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17岁,白血病,生命即将到尽头,却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渴望生命。
我无法忘记她那张单纯地渴望绿色,渴望自然的脸;那简单的为一只红色的风筝而绽放的笑容;那专注的注视马儿奔跑的眼神,这一切一切都是对生命的生命的渴望啊。
但她的的确确做到了,为了她的梦想,尽管尚有些不完美,但她的的确确是做了,她学会了坚强,她经历了该经历的一切,感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快乐,珍惜了该珍惜的人,欣赏了最迷人的风景,做了最美的梦......可以说她的人生除了短暂和苦痛,并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她用尽自己的努力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完美的收尾,尽管,她只有17岁,美的像花一样的年纪。
残酷点说,有些人活到80岁,如果一生碌碌无为,毫无追求,没有信念,那真是不堪这个女孩的富有热情,敢于追求,热爱生活的17岁。
“死亡很平静也很容易,活下去却更艰难。
” 人生最痛的并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当你回过头来反思过去的人生,却发现,没什么好说的。
Now is good.——谢谢达科塔·范宁
有时候一直在想,我们活着就是为了那些让生命发光的时刻,为了那些可以恒久记忆的时刻,那些在老去之后,储存在记忆中可以时不时翻看的时刻。
那些由琐碎的片段串联成的故事,就是值得我们或长或短的舞台剧,活过的证据。
Tessa知道自己的死期。
谁又不知道自己有深埋黄土的一天。
如果没有明天,如果没有疾病和死亡。
我们是否还会重复和今天一样事情。
是否还会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为了一个擦肩的背影驻足。
是否还会再次抬头,仰望白云漂浮的湛蓝苍穹。
是否还会在节日时对父母说声我爱你。
是否还会对那个错过的人说,从认识你的那天起,从来没真正爱过其他人。
Tessa知道自己要去做哪些事情。
做爱、嗑药、出名,日出日落、触犯法律,可能这是每个青少年心底的小小罪恶,是每一个社会道德被控制者的潜意识中的阻抗情绪。
总之尝试它们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不论偷窃是否成功,父亲是否同意带男友回家过夜,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因为她还活着。
或许有些事情到最后还是没有做完,to do list中还要加上一件一件又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在这期间,她不是收获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美妙时刻吗?
她遇见Alex,她呆在树林中高高的枝桠。
她跳进冰冷的海水,她在害怕的时候投进温暖的拥抱。
生活的铁圈一环套一环,我们不是魔法师,不能够将其轻易地拆卸开来,而生活却变了新奇的魔术,将世界变小,将生存之美变得无处不在。
Tessa的任性裹挟在生命消逝的悲哀中。
她比谁都要透彻。
她知道Alex不能、父亲不能,谁都不能挽救她的生命。
她知道不论她做了怎样的事情,父亲都会一直在她身旁。
她珍惜朋友的新生命如同忘记自己的生命。
生存和繁衍,当最原始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她的青春定要展现最勇敢的求生训练。
活在当下。
半个青春期的座右铭一直支撑着每一次没有希望的路口。
比前半个青春期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逃进未来更为积极的,认清未来也是当下的将来时,相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活在当下。
未来是每一个今天的累积。
活在当下,即使没有明天,是遇见今天的你,让我走向明天。
活在当下。
即使没有明天,我们依然爱着
上一次看电影哭到爆是《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
在阳光明媚的客厅,周围是暖暖的金色,泪流满面。
怎么说,这部电影,催泪点很全面。
亲情,友情,爱情,在死亡面前完全无力,无奈。
I don`t want you go. I don`t want you go. I don`t want you go.在电影里的父亲的哭泣脑海中是我的爸爸他有多么爱我。
去上大学的时候,和爸妈说再见,他们要离开了,留我一个人在学校。
转身之后,他们看不见之后,内牛满面的走回寝室。
现在放假回家,妈妈说,那天爸爸一直在揉眼睛。
这个坚强的男人,我没见他哭过,从来没有。
妈妈还说,在家里,爸爸有一次抽着烟说,真想姑娘啊。
活在当下,真的该珍惜。
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珍贵的。
现在在家,爸爸为了陪我休了年假。
我为了陪他,尽量不和朋友出去,出去了在外面吃饭回家也再吃一顿。
而片中的男主角Adam,在我的审美观里长得好残啊。
满大街写的TESSA,应该是女生都会感动的。
和一个血癌晚期患者在一起,注定会失去,还是要陪伴。
死者离去是解脱,他要面对的会是无尽的痛苦孤独想念吧。
不过这毕竟是电影,是美丽的爱情故事。
现实生活中,哪来那么多不离不弃。
哪来那么多牺牲精神。
可能男主从开始就根本不会爱上女主。
恩,就这样,写得很乱,只是我的想法。
五星的评价,能让人哭泣感动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Moments,life is a series of moments,just let them go!
Now is good。
除了titanic,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这个了,没有重大的打斗,没有唯美的古典,几个人简单的对话,不同角色对生命的探索,这部电影都已经很好地诠释了。
死的感觉其实是很奇妙的,重生的感觉也没有很特别,我在临死的时候感受到最多的只有黑暗和空荡,你不想说话,也不想动,就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而当你重新回到了这个世界你也不会怎么开心,因为濒临的那些日子没什么记得的,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当年你充满了对生命的追求、你就会像Tessa一样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好比是说人生在世要随自己的性格来,人生来自由,活得潇洒。。。。
虽说还是那句话:爱情能拯救一切,但这电影不同,不像以前的电影爱情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它是通过爱情给人力量为线索教会大家人如果在世上就是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回忆,to regard everything you have now as precious.Our life's a series of moments,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which are my favorite words she had said,and you may get it after seeing this.Trust me,it's really amazing......
对弟弟一直“你死后…”的问题报以微笑,却对别人所有善意的询问揶揄抵触。
一个性格倔强的人得了不治之症,往往更多的是想不被人区别看待。
被陌生人当做天生弱者对待是一个要强的人最无法接受的。
所以只想上床的渣男并不一定反感,但如果是因为知道病情而变得细声细语一定会转身跑开。
Tessa对一切因病而带来的不同都嗤之以鼻,所以电台直播中她拒绝成为有病的弱者,也拒绝成为抗争的强者,她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女孩。
这个女孩幼稚,将吸毒偷窃当做活过的证据。
这个女孩固执,烧掉自己的过往,毫不留恋,也不让家人留恋。
这个女孩自私,从不顾及别人感受,哪怕是如此爱她的父亲。
有人说这部电影矫情,其实不然,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一个将死的病人,无论是高大上真善美的“我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益的事情”,还是破罐破摔的“我就看谁都不顺眼,我就要别人跟我一起痛苦”才都是矫情。
而Tessa的时而不羁,时而温柔,才是这个年龄,这个状况的人该有的心理波动。
Tessa对Adam的好感,源于关系里她的主动。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她去他院子里烧东西,第二次是她看见他从车里搬东西主动打招呼,第三次是她去车库找他,他正在修摩托车,第四次她看见他和朋友吃饭,短信给他。
虽然是Adam扶起晕倒的她,带她去森林醒毒,带她去悬崖聊天,他骑摩托载她赶海。
但无一例外的都是Tessa主动找他。
虽然本质上被照顾的还是Tessa,但依然足够满足她不喜欢被别人要求的偏执。
流血的一场戏足够震撼,妈妈的手足无措,Adam的呆若木鸡。
王子冲入屋内不是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而是呆呆的站在那里。
而妈妈能做的也只是呼叫救护车,并且无法给医生提供任何信息。
你们也爱她,但爱无法在这个时候提供任何帮助。
你们会希望爸爸在这里,他会知道怎么处理。
而这是用他全部的生活换来的。
这部电影并没有声嘶力竭,却让人感同身受。
不管最后陪着家人吃饭、抱起闺蜜孩子的长发Tessa,是现实中的她,还是飘回的灵魂。
至少我们看到的结局还算美好。
花絮:1.Jeremy Irvine因本片拒绝了扮演《饥饿游戏》主角'Peeta Mellark'的邀约。
试想如果他出演饥饿游戏最起码在身高上和Jennifer Lawrence般配的多。
2.本片根据Jenny Downham小说《Before I Die》改变。
3.Naomi Watts原先被考虑扮演本片中的妈妈,后来Olivia Williams取得了这个角色。
对于妈妈这个角色Naomi Watts还是太漂亮了些。
da跟kaya是不是一对啊?因为怀了崽吵架 然后那场和解戏da握着kaya的手说我要陪着你生崽 我要做这世上第一个抱着你孩子的人 ←难道不是经典梗吗真的很让人困惑啊……顺便说da妆容精致的 她又不是在医院等死!她还出门呢 得了病就要自暴自弃一脸死人样吗 别说她还没死 就是死人都还得化妆呢呲一一
很安静的一部片子
音乐很好听。快进了不少,心情不适合看这种片子。
生命那么短暂,说停就停了,不过还好,我们还有“爱”~
好矫情
这都啥啊...
爱极了范宁
还是白血病姑娘收获爱情的故事,只是现在姑娘最后都挂了,再没有奇迹了。
Now is good!
不出意料,这是一部糟糕的电影,就像达科塔·范宁从始至终的丰腴和美丽妆容一样,化个白血病晚期的妆毁下容会死吗?范宁姑娘以为自己在演校园青春片呢,就别提那几个死前的心愿了,很难让人想明白这个老生常谈主题俗套的片子想表达点什么,及时行乐大爱一场然后死而无憾吗?好在摄影还挺精美。★★
我的泪点低。。
还好就是青春催泪
可能是太古早的片子了。毫无触动
好假 好美好
01'21'15 翻箱倒櫃 -- 結局
还挺动人
歌曲不错,但剧情太俗套了,打动不了,dont buy it
构成生活的点滴瞬间 不过是些细小的琐事 将一切微不足道的片段凝结 轻描淡写地涂鸦在街边的长椅上 然后平静地离去 在阳光夕照的夏日傍晚
要死了就不要这样把身边所有人都伤害个遍了好吧?两星全给小清新
女主温吞水演技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