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伯恩饰演了一位企图捣毁一起军火交易的绅士。
一个男人中了一枪,大难不死,联合了一帮奇奇怪怪的朋友,准备迎头痛击那个敌人。
这是一个错综复杂,却又相当新颖的复仇计划,必然使他们按捺不住激动。
他们还发现,敌人不仅是一个非法军火商,还是一起秘密的军火交易。
电影中出现在一则新闻报道中女记者克里斯提娜·凯莉,在影片快要杀青时换了工作,从09年1月开始她成为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CSA的委员了。
实在是个好片子。
法国,是出产比较深刻片子的地方,而大多数片子实在太沉重了,但是这部片子拍得是属于黑色幽默。
笑中有泪。
当然归功于演员的演技,实在太出色了。
法国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浪漫色彩。
主人公年幼时父亲死于地雷,仇恨在他心底埋下了种子,成人后他的脑子里不幸得被射入一颗子弹,根据地雷和子弹的标记他发现是同一家军火制造商,心里的仇恨变成了愤怒,由于脑子受伤做手术,术后丢失了工作,最后被垃圾处理站收留,在垃圾处理站,他与其他几位生怀绝技的底层小人物协作,戏弄了两位军火制造商,并最后使他们身败名裂。
主人公的脑子被意外射入子弹,极其荒诞。
医生在做手术时,说:“取出子弹他可能会变成植物人,但如果不取出来他可能随时会死”。
医生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抛出一枚硬币,最后决定不取出来。
于是主人公脑子里带着子弹就出院了,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他似乎更加充满了生存和复仇的勇气。
这也许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工业废品回收站竟然就建在堆积如山的工业废品下面,如同一个山洞似的。
推开门进入洞穴,里面住着几个极其古怪的人,其中一位老爷爷喜欢用废铜烂铁做一些有趣的小玩意惹大家开心,一位做一手美食的大妈,一个喜欢将自己装进冰箱的短发软体女孩,一个戴着眼镜精通数字和算术的可爱女孩,一个力大无比的大叔,一个擅长被炮弹发射的男人,还有一个喜欢码字的黑人小伙。
当主人公决定他的复仇计划时,大妈告诉他如果他不请求他们的帮助,就会被从这里赶出去。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树上的一片叶子看似相同,实则都极具个性和魅力。
两位军火商最后被绑在一起,一个脚下踩着地雷,一个嘴里衔着手雷。
这几个小人物则扮演成非洲平民。
这似乎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对政客和参与支持战争的一种鞭笞和讽刺。
同时是对那些遭受战争残害的人类同胞的同情!
响亮招人的犀利名字+长盛不衰的复仇主题+马不停蹄的激紧剧情+诙谐幽默的创意细节一起构筑了这部好看的电影。
电影里的人都是生活在垃圾场内的“无家可归的无用人”,他们用的东西都是别人不用丢弃的废品,但就是这样的人用了这样东西却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而且精彩的收场。
因为这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垃圾,他们都是放错地方的财宝而已。
电影名字翻译的很经典,人生就是一场有智勇打拼的社会游戏,尽情才能精彩!
看完这部电影,其中情节让我想到了童话故事里,一个少年带领六个还是七个各具天赋的怪人,和国王斗智的故事。
一个穿着铅鞋的飞毛腿,一个神枪手,一个大力士…本片开头是悲催的,主人公的父亲战场上牺牲,20年后,自己又阴差阳错地被流弹击中!
唉…倒霉竟然也有遗传。
变成残疾人后的悲催主人公,捡拾垃圾为生,奇遇一帮各具天赋的神人帮!
再次遇到“仇人”,主人公偷窥得知惊天秘密,一群奇人精心策划,精心布局,终于大胜军火巨头!
这就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道理!
这就是人不可貌相!
这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奇才的励志故事!
也奉劝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有钱人有权人老老实实,不要嚣张跋扈…
大伯 发布于: 2010-03-24 00:10SDMS评分: 80分3月23日算是《尽情游戏》在香港的首映日,电影开场前半小时,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候入场的观众就已经排出了很长的队。
这并不是一个地道的电影院,其实它原本只是一个演讲厅,所以这个厅很奇怪,显得窄而长,银幕也不大,给人第一感觉还是蛮失望的。
出乎我意料的是,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居然带着女主角来到了现场,看了这么多年热内的电影,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热内本人。
他本人只简单说了几句话,女主角倒是很俏皮地学着粤语,把气氛调动得很好。
不过最让我感到愉悦的是,这一场电影在座的观众都很有水准,可以看得出,大部分人对热内是有所了解的,对艺术家的喝彩也控制得张弛有度。
没有那种例行公事式的“欲罢而不能”的鼓掌,也没有那种春哥上台一样的呐喊声。
100分钟的电影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度过了,出字幕后,银幕下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虽然一部分观众还是在鼓掌之后选择了退场,但还有大量的观众一直坐到字幕放映结束。
反正整个观影过程就是给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非常舒适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professional and comfortable。
让·皮埃尔·热内以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又为观众打造了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
影片的细节从一开始母亲接到噩耗的电话,做出一个强忍住惊叫的表情起,就深深地抓住了我。
而后,无论是那个诡异的废铁场、还是那些匠心独具的小玩意,都饱含着浓郁的热内气质。
这个故事与热内实在是太匹配了,我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谁更适合拍这样的电影。
一个脑子里有子弹的人,联合一群怪人,包括一个软骨女郎、一个爆破专家、一个天才计算少女、一个无比瘦小又无比大力的艺术家……最后整垮了两个军火商。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恶作剧,让观众开心地看着两位大佬如何被整的面红耳赤。
热内对幽默的品味一直保持在一个高度之上,包括外科医生对于子弹头如何处理的哲学般的对话以及赌博式的就诊手段,包括男主角用中式双簧的方式借力要饭,包括一位大佬喜欢收集名人器官的特殊癖好……还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桥段,像结尾处的youtobe视频分享,让场下每个观众笑开了花。
但是笑过之后,问题出来了,这部电影在你心中留下了些什么?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回想起来,自己哪怕没有被打动过一次。
这是难以想象的,在热内的前几部电影中:《黑店》里的爱情是打动人的,《艾米丽》中对于一个人的回忆的重拾,本来就是一个很有哭点的突破口,《漫长的婚约》虽然大而不当,但是失忆的爱情还是可以让人感到心碎的。
而到了《尽情游戏》这里,就真的和片名一样,只剩游戏了,就连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被处理得像是童话速配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美感。
热内的又一特点是很擅于在电影中挖掘小的情节,并适当地玩一些无伤大雅的穿越。
这一次在《尽情游戏》中,热内的穿越次数明显增多。
因为男主角本身就是一个脑里有子弹,一紧张就会大脑失控的人。
所以热内在男主角大脑失控的几次机会中,大量发挥,天马行空。
这一切努力,在带动影片节奏、制造笑点方面增益匪浅;当然在另一面,它也相对更加削弱了影片的情节和感染力。
话又说回来,也许这一次热内就是想尽情地玩一次,让大家使劲笑一笑,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做一部更加自我超越的电影。
很多人应该都会这么去想,并这么来看待这部电影,那么这样一来,我想《尽情游戏》的娱乐性还是很强的,平均每两分钟至少让你张嘴笑一次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看完之后,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小失望,这可是让·皮埃尔·热内的电影啊,多希望能再看到完美如《艾米丽》的有趣电影,一个导演如果不是立足于超越自我,那么拍电影这件事对其本身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
除此之外,细心的观众也许也已经注意到了,在《尽情游戏》中,充满了很多热内对自己前作的“致敬”镜头。
包括像《黑店》里的男女主角一样坐着弹奏音乐的一家人,包括和《艾米丽》一样的进行色情表演的鱼缸……希望这只是一次自恋式的小玩笑,因为一个导演过早追忆自己的荣耀是正在枯萎的标志。
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艾米丽》,我已经会为热内而倾倒了。
电影的一开始,各种因为一些原因并不在传统的社会岗位上混得好的人聚集在一起,让我想起了《功夫足球》:他们练完功夫之后进入社会也是只能在各种无法发挥特长的地方庸庸碌碌,最后集结了起来密切配合,就发挥出了超强的功效。
这些团队也是,在为了义气帮男主做事时功能爆强。
另一部法国动画电影《疯狂美丽都》也在这一点上与之相似:三位退休了的老奶奶因义气而帮助另一位老奶奶寻找孙子,并且团队协作得非常强。
这些“义气”的概念有些类似于江湖,在其中人们以自己为目的、为自己打工。
而在已远的江湖边,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大部分为金钱奋斗。
在不符合也不关心道义的生活历程里,若要被精细地依照道义生活的人细究起来,思维和行动中满是漏洞,根本无法抵御责难。
在“金钱”的偏置下,因为人们对他人的衡量标准也从这一方面出发,在别的地方做得粗糙或模糊带过在日常生活中便也无所谓了。
只是换上了“道义”的滤镜去看时,便发现满目疮痍。
而那些不被偏置的人或团队,或许也因为本就处于生活底层,总之没有基础和雄心去被带得偏置。
他们非常自由而灵活,而在我看来是充分发挥了人类本身应有的智能。
但是,悲观得来说,淡泊名利的人总是少的,甚至是实际存在的那些榜样可能大部分都是为各种原因的现实所迫而不得不放弃这一种追求、或者追寻它本身变得不明智了。
但奇怪的是,我却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当然如果要问在物质穷匮乏的情况下,精神是否有可能真的一直保持这样纯净与智慧聪敏,或许也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意即这样的情况是否可能存在呢?
但如果你心底真有这样的坚持,那就在我们尚能被偏置影响的时候,多守住一些底线。
或许人类心底有这样的向往,也或许这是利于人类社会发展/或只是进化遗留下的一个植入在人类共性中的秘密?
男主天生一副衰气的长相,低垂的眼帘,总是委屈的表情。
一开始看的时候真有点儿小心疼,看着在寒风凌烈下的幽幽的湖边漏出的一个小脚趾,满满的心酸,好像透过屏幕漏出来。
不过后来的剧情也是温情下带着小惊喜小戏剧。
原来每个无家可归的别人眼里的loser们却个个身怀绝技,不仅善良温情,还有乐意帮助别人的侠骨柔肠。
男主也在他们的帮助下报了两代人的愁,最终也找到了为自己倾心的那个她。
最开始看的时候可能有点儿无趣,其实后来想想,这是很舒心的感觉,不会有像鱼刺卡在喉咙里的惊险桥段,不会有调观众胃口的情节,一切都是顺着主角的计划在走,在这种看似完整周密的计划下,是对完美细节的追求。
比如中间强行让保安大叔看隔壁的live版小黄片儿的时候,柔软女主在房顶上线,吊着一块儿“糖”浸在了大叔的茶杯里,这样的情节让人捏一把汗,也会在他们得手之后,心中划上个十字,默默为他们叫好。
影片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些所谓的聪明伶俐的“犯罪团伙”成员都是一些小人物,甚至是被社会嘲讽和抛弃过的人,他们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智斗取胜的战役。
他们从烟筒里插入传声器,他们用调节高度的桥梁挡住对手前行的路,他们用挑拨离间的方法让两个大坏蛋互相残杀。
当我看到其中一个军火商直接把暖气杠子扔到另一个人的办公室的时候,开怀大笑的同时又有点儿不可思议。
最后的部分也是一个打开新纪元的桥段。
原来以为两个军火坏蛋要被神情严肃的穆斯林女子处决,当时看到那些女子们举起的自己亲人的照片,确实在震撼的同时,引起深思。
战争发生,千千万万人丧命,我们到底要怪罪谁。
正当我思考关乎人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面纱打开,原来那些女子是男主一行人假扮的。
影片的结尾还是没有给两个坏蛋一个痛快的爆炸。
取而代之的是录下他们的口供,让他们在公众的唾沫下淹死。
他们的口供也让一些权威人士在公众面前露出马脚。
至于男主一行人,镜头转回温馨的充满奇形怪状的工具的小屋,他们还是伴着轻快的音乐跳着舞,过着自己有滋有味的小人物生活。
说到这里,你以为我要结尾了?
并不。
提起轻快的音乐,片中的bgm也是用的“恰到时宜”,不管是危险镜头,令人捏一把汗的镜头,还是头脑风暴奇思妙想的桥段,男主女主相互吸引的桥段,这段音乐总是会巧妙的飘入我的耳朵。
阴沉沉的气氛总会突然消散,好像整个故事都是以着轻松愉悦的口吻叙述下来的。
真的是太可爱了。
如果你喜欢《童梦失魂夜》或者《黑店狂想曲》,你应该会喜欢这部片子。
《尽情游戏》具备了热内所有的特点:依旧爆棚的想象力、夸张的金黄色调、不露声色的法式幽默、奇幻的人物和故事设定、暖融融的镜头语言、干净利落的剪辑、小品式的完美配乐,每一帧都很精致有趣。
105分钟看下来,几乎让人应接不暇。
热内把这部奇幻的影片拍成了真人动画,影片所传达的童话式爱憎分明的态度,然而又没有《童梦失魂夜》的残酷和cult劲儿,显得十分温柔。
如果非要挑个毛病,大概就是用力过猛,有了点说教的意思。
特别喜欢热内电影里的小细节,这部片子里,讨喜的点更是多:爆炸时墙上的挂历被冲击波翻了一页又一页,从封面的衣着整齐的梦露翻到了底,赫然出现半裸的梦露。
梦露停留在荧幕上半秒钟,带着她特有的经典表情。
这一处让人只想拍手称妙。
还有一波捣蛋鬼人物设定,主人公的心理蒙太奇,以及分镜头运用,都有很萌的童话色彩。
就连片尾的演员表的出现方式也那么用心,喜欢热内的理由就不用再多说啦。
几周前看过了这部电影,是今年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进入电影被灰蒙蒙的色调给感染,总觉得着电影可能是网悲剧和歇斯底里方向发展的样子。
慢慢的,优雅和富有欧式幽默的电影语言和承接,将这部电影,带到了完全与画面色彩相反的的境地中。
随着垃圾站的伙计们的出现,本来孤单,倒霉的主人公,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门,走入了一个真实的wonderland。
每个人卑微,被社会上流人士甚至是一般的民众都看不起的小人物。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天赋和个性,每一个活灵活现,一颦一笑之间,彰显着让皮埃尔对人性细腻的把握与肯定。
柔术,发明,人体炮弹,计算,其实是这些小人物在自己仅有地几英尺的舞台上在展现自己的价值。
“人肉炮弹”先生总是向别人宣示着自己曾经打破过世界纪录,“计算器”不停地在汇报着距离和食物成分,“柔术女”干脆就生活在冰箱盒子里了,老发明家再用仅有的材料,展现着自己的艺术天赋。
他们的舞台很小,他们的观众很少,仅仅是内部交流,但是他们的生活不能不称为一种形式的完满。
简单而易于满足。
他们热心并附有同情,帮助主人公与两个军火商进行着斗争,行为很荒诞不羁,但是富含着幽默和戏谑。
他们都在垃圾站工作,主人公的遭遇令人同情,他们伸出手去给予体恤与帮助。
人类的感情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的光辉与伟大。
尽管他们卑微,尽管他们弱小,但是他们富有同情与爱,并时刻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对明天的期盼。
Every little tiny dust is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best side of the world.主人公仍旧是不完美的,没怎么上过学,经常会想一些歇斯底里神经质的事情,甚至脑袋里还住着一颗子弹,随时都能要掉他的小命。
和所有的垃圾站的人一样,不妨碍我们喜欢他们。
有良知,有勇气,微小而伟大,善良而坚强,让人在皮埃尔着阴雨似的画幕中,心里始终有暖流在涌动。
无论被社会赋予了怎样卑微的生命,充满向往的人,充满爱的人,永远都是整片星空中,那些最亮丽,最迷人的星星。
天馬行空的生活,總讓生活更有樂趣,不理解的一邊去,我有我快樂。任何的生活,總有有趣的一面,做個大大的小朋友,忘記其他,只看這一面,別人不懂也罷,我最多不和你一起玩而已,能一起玩的,才能繼續這上天賦予的無限樂趣。
这是史上最强的广告了……不过感觉还是太天真、太童话了。
和童梦惊魂夜一样看不下去
不知所云。。
很好的影片,值得看
比昆汀.塔伦蒂诺还蒂姆.波顿
冷死你妹……
还是没get到法式幽默,虽然这一系列操作看起来比较喜剧,但是完全没笑点,而且剧情也算老套,5分。
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其实是傻逼片,另外,热内的偏黄色调我也审美疲劳了
这个片最好看的一段是最后,那个爱因斯坦一样的老头看着那个裙摆跳舞。其余的,挺工整的,既然就是一个商业欢乐喜剧,那么严肃的探讨情节,想必也是多余的。顺便一提的是,这个片子有很多的镜头都非常艺考,总体中规中矩。
现在对这样的片,有点看不进去啊
这只是小鬼当家一般的愚弄啊,找一群怪人吃设定,剧情发展实在过于低龄化,几乎是俗不可耐的那种,如果剧情弱那就要看细节桥段的设计,确实也有很多剧情俗套但是十分高质量的电影,但是这片的桥段设计也是十分儿童化,完全GET不到趣味性。
中规中矩的热内的影片,充满了各种耍小聪明搏人一笑的小情节,但和18年前的《黑店狂想曲》比起来基本没突破,越来越周星驰了?7分
让皮埃尔的一贯风格,将黑色幽默进行到底,非常巧思的一部影片,化废铁为神物,小人物大作为,anti-war,anti-weapons。
4+5- 好似中岛哲也的喜剧风格 童话
我开始对电影免疫了吗?为什么别人给那么多分我却觉得一般?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
剧情挺美国,主旨很和谐。我喜欢它的色调,但影片本身没多大可看性。
让子弹再留一会儿。
为了看奥马塞才看的 可惜他在那里也不是主角 这个就不说了 剧情还那么烂 演啥呢 喜剧都没有黑店狂想曲逗 黑色幽默又比两杆大烟枪差一大截 失望
欧洲片很少有合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