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孩子挺有教育意义的,培养他们看书的兴趣。
2.看了半天才知道克里蒂是个男孩……3.电影画风不错呢,水彩的感觉。
放风筝的画面颜色超级美,已截图,当屏保了。
4.大人陪着小孩看最好,可以一起聊一聊其中的道理,比如姐姐的行为。
姐姐看起来感觉眼神坏坏的,还以为最后也要恶意破坏弟弟的拯救行动,没想到还是个好心的姑娘。
清新温暖的画风,伴着悦耳动听的法语,如果身边有位小朋友一起看的话,一定会更有爱。
故事有点简单,克里蒂已经7岁了,还不识字,经常被姐姐嘲笑。
一家人搬进姑祖母留下的海边小木屋度假,姐姐继承了一只美丽的娃娃,弟弟克里蒂却颇具讽刺意味的继承了满满一屋子的书。
可正是这些有魔力的书,改变了克里蒂,他必须要念出格言,才能够拯救书中童话世界的朋友们。
最后的结局是必然的大团圆,可以用这个片子教育小朋友们,不识字真可怕,一定要好好读书认字啦,哈哈是文字和语言让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影片的整体构思很单纯,单纯到让人有点想躺在那样一个童话风格的沙滩上,看着蓝天,听听鸟叫…… 然后,在闭上眼睛的时候,仿佛就能听到小时候,是爸爸、是妈妈、是姥姥在枕边讲着那些动人的故事。
再讲一遍,再讲一遍就睡了,最后一遍了嘛!
每次都是这样的软磨硬泡,那些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讲下去了。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啦,祝我们儿童节快乐~
你还相信童话吗,你还拥有童心吗?
剧情简单甚至有些落入俗套,但影片中童话书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很有趣,并且有些台词很有智慧,“编出来的不一定是假的” “真正的财富往往深藏不露” “爱丽丝始终知道她拥有童心”,我们是不是已经决定童话离我们很远了呢,我似乎就是这么个已经把童话遗忘很久了的人,看完影片之后,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埃雷诺那样还相信梦的有趣老太太,给我的儿孙讲许许多多的童话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冒险、勇敢与治愈的儿童电影,它不只单纯迎合儿童心理与视野,同时也具有教育性。
让儿童在潜意识中理解童话故事中奇特的想象空间,拓展想象力。
另外影片内容想要传达的主题,正是片尾借爱丽丝之口重复所言: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这不仅是儿童电影题材所要阐述的主旨,同时也是剧作家们创造优质儿童电影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与自我要求。
清新温暖的画风,伴着悦耳动听的法语,如果身边有位小朋友一起看的话,一定会更有爱。
故事有点简单,克里蒂已经7岁了,还不识字,经常被姐姐嘲笑。
一家人搬进姑祖母留下的海边小木屋度假,姐姐继承了一只美丽的娃娃,弟弟克里蒂却颇具讽刺意味的继承了满满一屋子的书。
可正是这些有魔力的书,改变了克里蒂,他必须要念出格言,才能够拯救书中童话世界的朋友们。
最后的结局是必然的大团圆,可以用这个片子教育小朋友们,不识字真可怕,一定要好好读书认字啦,哈哈是文字和语言让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影片的整体构思很单纯,单纯到让人有点想躺在那样一个童话风格的沙滩上,看着蓝天,听听鸟叫……然后,在闭上眼睛的时候,仿佛就能听到小时候,是爸爸、是妈妈、是姥姥在枕边讲着那些动人的故事。
再讲一遍,再讲一遍就睡了,最后一遍了嘛!
每次都是这样的软磨硬泡,那些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讲下去了。
今天晚上,补过一次成人六一吧!
我要听晚安故事,立即、马上、否则不睡觉!
小男孩七岁了,还不识字。
讽刺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他,却偏偏继承了姑婆一屋子的书籍。
书的主人不在了,书们也就失去了守护神。
书们极其需要一个新的守护神。
怎么办……必须检讨的事,第一次看此片时,看了十几分钟,我才明白:克里蒂是一个男孩!
大概是克里蒂的那个”蒂“字先入为主造成的误会吧。
怎么也找不到国语版的链接。
抱歉了!
六一节,孩子的节日。
那么,抽出时间来为孩子”同声传译“也是应该的。
而这样的一次看电影的记忆,也会铭刻在孩子心里。
因为存在bug,所以需要设定。
但这部剧的设定根本没有解决bug,反而让人觉得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小男孩能认字,而小男孩不能认字这个设定又是整个故事能完成的前提,两个设定循环自洽。
所以女巫后来还是没有被人注意反而是她与自己和解了,木偶爸爸的眼镜能还给他吗?
而姐姐,明明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讲,比如对弟弟刻薄是因为外婆(?
)只给弟弟讲故事而忽略了她,但是姐姐只表面地给了个线,前期刻薄地出场,甚至说出“但她已经死了”这样的话,后期对弟弟突然善良起来,所以中间要穿插妈妈讲的那句话“他们表面上天天吵架,其实彼此都在关心对方”,不然后期的转变就像姐姐前期的刻薄一样毫无根据了。
而且,“其实她没有丝毫的偏心”,认真的?
钱对姐姐有什么用?
还不是因为故事的圆满完成需要钱来修理房顶?
而且,轻松的“讲出一句话”就能完成“拯救魔法世界”这么重要的任务,两个根本就不对等啊,而让不识字的弟弟来完成?
为什么?
弟弟有童心而姐姐没有?
那为什么不让姐姐感受童话,这样她也能拥有童心了,魔法世界也能继续存在了,皆大欢喜不是吗?
至于弟弟,看医生去吧( ¨̮ )
类似于玩具总动员的片子。
请原谅我这粗俗的评价——因为法国式的细腻和美国式的豪迈毕竟是不大一样的。
主角的姑奶奶一开始就挂掉了,围绕着她给两个小孩留下的宝藏而展开的故事。
风格上来说,画面感觉像会动的铅笔画,看起来很古朴很舒服。
色彩淡淡的,非常治愈系。
然后童话书里复活过来的人,我最喜欢食人鬼。
特别是他帽子旁边的小骨头,萌死我了。
(我承认我的审美比较奇怪请原谅我吧。
)其实那句personne ne peut vivre sans rêve 还是非常催泪的。
以及后面的咒语:“Ce n'est pas parce que c'est inventé que ça n'existe pas ! ”
爱丽丝是我读过的所有童话中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了,也许和柳林风声里的鼹鼠和水鼠还有老獾不相上下。
那些光怪陆离的兔子洞也从此不停闪现在我的生活中。
虽然影片里的爱丽丝很温柔,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可是看到爱丽丝蓝蓝的眼睛,神经质的兔子,也还是很让我感到熟悉而安心。
影片最后使用各种语言的父母们给孩子讲述童话的场景突然让我心底一热。
无论哪种文化,我们都需要故事。
就像我现在恰好在读的一本谈论虚构故事的书,书里说,我们是纸墨魂灵的后代。
编出来的不一定不是真的。
《爱丽丝漫游奇境》《韩赛尔与格蕾特》《绿野仙踪》的初版怎么可能是法语!
那时候还有多语种同时发行一说?
或者“世界起源在南韩,文学起源在法国”?
而且不管怎么说,小孩崽子实在是讨厌,即便不识字不是他的错,但是一个毫无优点的小破孩,人们不喜欢他更加没错。
让这些珍贵的初版书——如果姑且认为它们是初版的话——落入他的手中,实在不是一件幸事。
能出得起高价买走它们的人能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并且也有条件并有意识去妥善保管它们。
这也是对愚蠢的一家人的报复:既然你们有眼不识金镶玉,对老太太的遗赠毫无感激,那么丧失这些宝贵的东西也是理所应当。
这片子也就看看画风。
如果换一种普通而平庸的画风,你敢说你还会觉得这片子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童心啊什么的)?
世人大抵只重表面罢了,包括哪些所谓追求内在的人。
Ce n'est pas parce que c'est inventé que ça n'existe pas.
典型的儿童片,没有惊喜,对付看吧。画风不好看,剧情没劲。
画风最迷人。
往往好故事都是败在单薄的剧情上令人不知可否。
坚持看了半小时,放弃。。。
好美的动画,好暖人的故事。
法国做动画不用说的 故事就比较俗套了
这么无趣还高分!
不错的童话故事,说童话故事的故事但真的就适合儿童
一群穷b继承大笔财产,有眼无珠欲当破烂卖掉,没文化真可怕。儿童剧就该儿童看,过了年龄看,那些所谓的感动都纯扯淡。
3.5星
书中自有爱丽丝^_^关于特殊儿童的影片,国内也应该多拍些
很棒的构想,以及Christophe Heral的电影原声,有相当温暖的力量。两个高潮点,一个在Nath大战螃蟹,一个在全球父母为孩子读书。
手绘
必须要有梦。
阅读障碍症患者的心路历程。
治愈剧
小励志
真想也有个大阁楼做自己的梦幻书房呀!~
除了中间冒险的一小段情节我不喜欢外,全都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