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巴黎,香奈儿专心投入已成名的事业并与富裕的亚瑟卡柏热恋中。
同年,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春之祭》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剧院中首演,他以特立独行的艺术气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现场几乎酿成了一场大暴动,演出以失败告终。
斯特拉文斯基为此伤心不已。
当时已在时尚界获得巨大成功的香奈儿也在现场,她非常欣赏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天赋,剧中的音乐给香奈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香奈儿的全球品牌形象大使安娜·莫格拉莉丝(Anna Mouglalis)受邀演出《香奈儿秘密情史》,气质出众的安娜·莫格拉莉丝在学期间被香奈儿总监卡尔·拉格斐发掘,令这位时尚至尊为她的脱俗气质所倾倒,立即邀请她担任香奈儿品牌全球形象大使。
安娜·莫格拉莉丝说到:“我非常的荣幸可以演出香奈儿,她是如此的优雅。
”《香奈儿的秘密情史》改编自2002年的一部小说,描述了香奈儿与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一段往事。
“她的嗓音、姿态,所有的一切构成了她独一无二的个性——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她扮演起这个角色来得心应手。
”导演扬·高能说,“安娜就有这种本事,她的气场很强大,但她也有可可身上非常重要的特征,美丽、优雅。
” 对于莫格拉莉丝来说,“香奈儿”是一个驾轻就熟的角色。
“我与好友卡尔及康朋街31号的关系,让我对香奈儿可以了解这么多。
卡尔对什么都好奇,他知道时尚和艺术的历史,总是慷慨地告诉我。
他还为这部电影设计了一套礼服。
但他说得最多的是香奈儿的幽默。
这样一个犀利而充满强烈想法的脑袋,必须具备天生的幽默感。
卡尔告诉我,可可用一个笑话就能让陌生人成为她的忠实粉丝。
” 电影之外的莫格拉莉丝同样烟不离手。
她抽烟的时候眉头微锁,一不小心就流露出香奈儿的神韵。
“以香奈儿与斯特拉文斯基的爱情故事来描述香奈儿很有趣,”莫格拉莉丝说,“在那个本该男人拥有一切的时代,她拥有了金钱、权力和独立性。
她把衣服都做得非常好穿,但男人却受困于他的西装。
是她导演了这一切。
” 现在,莫格拉莉丝有一个3岁的女儿,丈夫是一名法国导演。
两人在2006年合作的一部电影里邂逅,拍摄过程中,她怀孕了。
丈夫总想把女儿安排进自己的电影里,这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身上有太多莫格拉莉丝鲜明的个性特征,小小年纪就懂得说不,正如当年莫格拉莉丝从高中辍学一样。
“我们想让她出现在电影里,但她拒绝了,对她来说,这个职业太无聊。
” 关于现在大家所讨论的时尚问题,安娜·莫格拉莉丝有她自己的一套。
她热爱发掘新品牌,特别是有创意、价格又友善的东西。
她会热烈讨论在大卖场里强盗的好货,像很多法国女人一样爱死了Monoprix(法国知名的评价连锁商场),却不愿意抢购It bag,特别是那种要排队预订的。
安娜·莫格拉莉喜欢去一些精品小店淘一些特别的服饰,像是FaFafia、Jade en Plus等的特色小店,你会发现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哦!!
总说是法国女人漂亮,到底漂亮在何处?
如今时尚都到了达人和潮的地步,究竟什么是时尚?
看了这部片子会有答案。
不知为什么其它瓣友评价都不是太高,我感觉却是“相当地好”。
故事并不是像所说的“一般”水平,不管真实还是杜撰,因才华而生情、因不平而决然分手本身就品味不凡。
更不凡的是其中的挣扎,看完电影后查寻了一下香奈儿的生世,才知到这种孤傲、独立如何在一个女子身上显现,尤其是一个成功美妇人。
影片的画面似乎如其品牌主张的显现,一种简约中的高贵与雅致。
Anna Mouglalis的饰演出神入化,其眼神、口气、嗓音,走路的摇摆与拿香烟的气质令人着迷。
这个演员若仅仅是看静态画面,感觉不到太多东西,但只要动起来你会发现你的眼神是离不开她的。
更想必,令无数女子惊羡的瘦,全身上无一点赘肉,让我也是第一次联想到什么是“骨感美”。
想想终日网上累积不断的日本女优与丰乳肥臀,才知何为稀缺与高贵。
什么是女人,女人的性感来自哪里?
原来我有一个可以联想的人物是希拉里,“天生丽质+独立睿智”才可成就持久的性感,金发美女只能是一道开胃快餐而已,是不可以做大菜的。
香奈儿树起了另一个标杆,这是由这部片子所得到的。
什么是时尚?
我辈是老派人物,只知道《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只有三套西装,但风靡了整个大陆。
对于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的时装总感觉难以跟得上,对于裤子外面穿裤头的行头竟然能成为潮流也深感诧异,这是咋整的、服装设计师都脑残了吗?
时尚必须是有精神与文化元素于其中的,香奈儿五号——女人的气味,神秘、复杂、迷人的女人气味,这就是时尚,而且是永恒的时尚。
不仅仅是服装,片中房间、壁纸、床单、汽车的设计,均与主人是一致的,看似简单但令人着迷和难忘。
常看经典画卷会提高审美能力,似乎有这么一个原理。
国内的影片(如最近看过的《东风雨》)在画面构思上已非常精致,但缺乏的仍然是一种灵魂性的东西让人过目不忘。
正如一个网友所言的,看完此片再看双C标志,会不会有另样的感觉呢?
对于我来说,确会如此,只是因为此片,更是因为Anna Mouglalis。
听说她还演过波伏娃,法国人是不太一样,这是另一类追求自由生活的美!
Without too much works, the slow scene and motion are impressive, like when Coco takes out her clothes right in front of Igor. Unbelievably Channel has such a story. Independant woman needs a vent.-I saw the same mirror as the one in movie Coco avant Chanel!-why did Co give #5 perfume to Catherine but Catherine didn't even try?
我从没想到过我会去北京。
但是我去了。
熟悉那里的街道,了解好吃的地方,知道好玩的地方。
有买不起的商场,有悄悄经过的房间。
2004年,在兰州火车站挥别我的小吉他手,看着他掏出身上最后的300块,看着他灰暗的消失在甬道尽头,我清晰的记得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流泪。
这是一次告别,我告别的是我的青春。
我们一起在老兵来吧喝酒,一起操着兰州话骂街,一起坐在小雪的街头吃羊肉串。
发高烧住院的时候,他急忙忙的去借钱送我进医院。
在小西湖迷路,花光了身上的钱,安然的站在天桥上等他来接。
我们天真无邪,我们热爱摇滚。
经常在非主流的店里歪着,等待一群人去吃廉价的小火锅。
几十个人,聚在一起,神聊。
送别他的那一刻,我觉得就是永别了,我以为我们再也不会见面。
但是,还好,我们见面了。
我去了北京。
接下来的2004年,我遇到了老王,并且开始下乡,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农村,贫瘠的,朴实的,该死的。
在玉米地边吃青色的苹果,在大山深处看中秋节的月亮吃水啦啦的西瓜。
那一年,我25岁。
有个男孩子发着高烧来看我,他说,让我看看你的脸,这一告别一辈子都不会再见。
他说的没错,有些告别的确是再也不会相遇。
因为彼此都会忘记。
有些人就是小伙伴,忽然来到,一起玩了三天,然后妈妈说回家啦,然后就转身跑开。
无色无味,无有伤害。
非常通明,非常简单,非常美丽。
2005年,因为想念乡下的味道,我又去了下乡的那个城镇,玉米地边,西瓜车前。
在下雨的街边有红色的雨伞跟自行车。
风吹过窗外的白桦树,唰唰的响。
蓝色的房间是娇嫩的烟草味道,我跟一个少年沉默无语的看着电视机。
那一年的中秋节,我回到家乡,在河边望着河水映射的礼花。
在有雨的夜晚,看着电视机里那部《我的野蛮师姐》哭的死去活来,然后站在风口抽烟,怔怔的想。
那一年,我26岁。
最后一次收到马儿的消息,我以为我们已经彻底成为忘记。
然而我忘记了,他还没有。
他说,我会在每一个薄雾的清晨对着你的方向说一句你好吗。
10年过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每个薄雾的清晨,都有一个人曾经对我说过,你好吗。
有时候看到那些薄雾,我会有些难过。
所有的初恋都会死去,这真让人难过。
但我仍旧会希望我的孩子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遇到最美的姑娘深深的来一场美丽的恋情。
这是值得的。
即便最终都是疼痛的。
如今,我35岁了。
我最好的闺蜜仍在北京。
而我离开了。
送我走的时候,我们都有些狼狈,行李,晚餐还有狗。
夜晚的北京是那么的安静纯良,就像枕边的小妇,让人舒坦。
我们开着车,我说,从天安门前经过吧,这一别,就是永别。
我最好的闺蜜。
她怀孕了,就要生产。
然而我担忧的是,她身边除了她,丈夫,母亲都不在。
我感到惶恐,为她这一次决定,也为她跟她孩子的未来。
但是我这几天想明白了。
作为她的朋友,在这样的时候,我应该百分百的去信任她并且爱她。
我不该担忧或者怀疑,因为那不是我应该做的事。
我没喜欢过香奈儿。
在这些大牌的面前,我只是经过。
无感。
即便我曾经期望过自己是个很棒的设计师。
看这部电影,很奇怪,我居然从头到尾认为可可做了不对的事情。
她不该侵略别人的世界,用她彪悍的方式。
她的才情,她的肉体,她的猛烈,她的无所谓以及她的富有。
这是她的,不是他的。
她如果真的爱,就不该这样给。
他被打倒,但是她未必需要。
我甚至认为,男人无时无刻不在等待肉体的召唤。
比如此刻我满脑子里都是我的男人跟别的女人相拥相爱的画面。
柔软的乳房就在那里,坚挺的乳头就是热火。
我就要跟你共去欢愉地,我就是要看着你快乐,昏厥,迷失,凌乱。
但是没有人有资格去侵略别人的世界。
爱是没有错,但是,伤害就是错的。
我错过,所以我变得更加善良。
甚至很无耻的害怕别人这样伤害我。
害怕人类躲不开的报应。
再了不起的人,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小云雀或者小可可。
都是逃不过失去爱甚至幸福的可能性。
杜拉斯到老,都有追随者陪伴她。
但这是爱么?
据说萧红身边也有一个小男孩,但后来,他说他去买火柴,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人,总是在需要别人的时候才会显得柔弱。
其他的时候,人都是只爱自己。
比如我,比如你。
比如我问你,你会在房产证上写我的名字吗?
其实你跟我一样知道,这仅仅就是一个算计。
我知道你会说,是的。
你也知道我需要你说是的。
我跟你之间,还是隔着很多东西。
这就是人。
身体的进入灵魂的融合,但仍是分离。
此刻我想念你。
因为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像我一样的想念着对方。
或者你在亲吻别人的嘴,或者你在亲吻别人的乳头。
但是,我坐在这里,我的世界还在我的里面。
你不打碎这一切,这一切都永恒不变。
可可靠近他,或者他,还有他。
但我坚信,他们不是爱。
就像遗产里,她只是其一。
我很年轻的时候,觉得要做男人的情人,让他们永远爱,永远追求。
遇到他,我变了。
我送他回家。
看着他的窗,难过的不能自控。
我想,我是要跟这个男人在一起。
我想,我是要成为这个男人的妻子。
成为他的她,与他携手站立。
成为他生命的一个伴侣。
从遇到,到死亡。
直到死亡,我也不想放开他的手。
就是这样的简单。
女人想要的,就是这些。
除非我们,得不到。
所以,请祝福我以及我的爱情。
祝福我跟我的爱人。
唯有相守值得我们坚持。
当手握着手没有最初的激动。
我想,还可以有信任维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信任你。
你信任我。
即便有人彪悍的插入。
对不起,我也会手起刀落,杀死这一切。
我来捍卫我的世界。
它,不容侵犯。
可可香奈儿名言: 女人打扮是为了取悦自己,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他们的男人。
你知道吗?
自由是不会过时的。
我爱你鲍伊,但我只能在不再依靠你之后再嫁给你。
就是接线生和在工厂里工作的女工也有权利穿的优雅。
不要担心我,我会活下去。
作为一个穷逼学生,有生之年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是Chanel的Blue蓝色男士淡香水。
咳咳,你也知道了,男士,所以是在免税店帮别人带的。
直到那时我并没有对奢侈品的概念,也没有想要拥有一件高价百货的心理。
随着和身边朋友的交流,我逐渐打开了通往奢侈品这扇门,开始对各个品牌的品牌史产生兴趣。
我记得第一次听说“香奈儿”这个词汇的时候,是从一个高中同学的QQ名字。
我当时觉得,好美腻好动听的名字啊,说出来口舌都会有高级优雅的感觉,就像说“香榭丽舍”大街时一样。
这样说来,法语翻译为汉语这么美,可见在国人的观念里对法兰西是怎样的一种浪漫化。
其实我想说的是,当我的高中女同学们已经知道“香奈儿”这个国际一流的时尚奢侈品牌的时候,我正在以130斤的体重哼哧哼哧在试卷堆里跋涉准备高考。
就在带着Blue淡香水回加拿大的飞机上,我在面前点播电影的小屏幕上发现了Coco Chanel的名字。
这部电影的全名是《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虽然后面那个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可可香奈儿的名字吸引了我,我用我还不那么熟练的英语听力在飞机上把这部电影看了下来。
后来发现,饰演俄国音乐家斯特劳温斯基的是我在《汉尼拔》的大爱Mads Mikkelsen啊!
瞬间兴奋点被激起。
这部电影在国内被翻译为《香奈尔秘密情史》,由身材高挑(目测178)的Anna Mouglalis和Mads Mikkelsen饰演。
虽然在整个三部关于香奈儿的传记电影中这部评价并不高,但是我个人很喜欢。
我特别喜欢安娜超模的身材不论穿什么都穿的特别有韵味,随便穿一条长丝质睡衣,也让我看的欲仙欲死口水长流,我觉得她的版本是把香奈儿的美演绎的最极致的,谁让人家本身就是香奈儿的品牌代言人呢。
另外两部香奈儿传记,一部是因饰演《天使爱美丽》而著名的奥黛丽塔图诠释的《Coco Before Chanel (少女香奈儿)》,另一部算是正剧,上下两部总共四个小时,是法国电视台为弘扬香奈儿的传奇一生专门制作的《Coco Chanel(香奈儿的传奇一生)》。
说起正剧你也懂,所以笔墨主要集中在描绘可可早年的不幸、中年的艰苦奋斗和老年的成就三个方面。
这一版冗长的正剧中,我很欣赏老年可可雪莉麦克雷恩的扮演。
建立了一个时尚帝国的可可香奈儿是法国人“stubborn”性格的代表,高傲、固执,也坚定不移,仿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想比较于中年可可较为低调平和的表演,老年可可将固执和高傲诠释的可圈可点。
但让我感觉有点断片,估计是老年的太有气场、人物性格不太连贯的缘故。
Audrey Tautou版的《少女香奈儿》用了大量笔墨描绘可可香奈儿少女时期的经历。
奥黛丽塔图本身就是古灵精怪的典型,她饰演的可可完全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活泼少女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假小子”成为了时尚帝国女王。
奥黛丽用力过猛,突出了可可香奈儿的男性化,作为时尚教母,女人味不是很浓,这也是我觉得演绎稍有欠缺的地方。
这三部电影正好分别走了极端,《香奈儿的秘密情史》主要刻画香奈儿性感的一面,正剧《香奈儿》中规中矩,《少女香奈儿》显得很假小子化,而这三部电影正好完整地刻画了香奈儿老中青三个阶段,相辅相成。
在可可的第一个情人、她的伯乐和收留者、赐予她“Coco”的名字的富有贵族鲍森家里,她为了引起他的注意而学习骑马。
当时女子的长裙不适合起马,她就剥下马厩小男孩的衣服和马裤微改动后穿在自己身上,戴上男孩式礼帽出入于上层舞会,一度博人眼球。
鲍森觉得这个古灵精怪又不服输的小女生有点意思。
鲍森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唱女可可带入自己的府邸,为可可进入上流社会奠定基础。
之后因为感情和观念不和,可可香奈儿出走鲍森府邸,自己在外谋生。
幸好那时已经有鲍森的同僚、富裕的年轻贵族鲍伊坎贝尔看重可可的才华,暗中资助她开店谋生,香奈儿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
正剧香奈儿因为有四个小时的时长,因而详细刻画了很多香奈儿身边人的形象,其中有她的姐妹和伙伴,以及年长后的助手,都非常美丽。
香奈儿一直致力于为普通女性创制适合她们穿着的舒适衣物,十分贴合于战时和战后的形势。
富人没有功夫也没有人力去帮他们打点衣物,可可香奈儿的简约式服装就成为大热。
影评还描绘了可可对她的老对手的不屑,说他们是把女性不当女性,用束腰禁锢女性的呼吸,像是穿了一间笨重的房子在身上,我估计是暗指Dior。
与香奈儿不一样,迪奥服饰一直以来要凸显的是女性纤腰、削肩、长颈的美,因而大量使用箍腰。
可可香奈儿在点评了一番女助手即将参加晚宴的衣服后,用旁边的窗帘迅速为她量身打造出一件适合行走又飘逸美丽的晚装。
其实这是她的伙伴们为了重新燃起她的斗志而故意在她面前穿她老对手的衣服。
正剧香奈儿主要凸显了香奈儿时尚帝国的女性主义倾向,这些观念从香奈儿的扮演者嘴里说出:“女人打扮是为了取悦自己,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他们的男人。
你知道吗?
自由是不会过时的!
”“就是接线生和在工厂里工作的女工也有权利穿的优雅。
”在可可和鲍伊的爱情中,她女性主义的思想显示地更加明显。
在创店之初鲍伊想要和她结婚,她回答:“我爱你鲍伊,但我只能在不再依靠你之后再嫁给你。
”鲍伊回答:“你太骄傲了,你会受苦的。
”可可香奈儿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终于她的时装店大热,她终于有资格还欠鲍伊的投资费用和嫁给他:“如果他要求我,我会明天就嫁给他,无需任何条件。
”这时候鲍伊却出了车祸,可可万念俱灰,创制了小黑裙,但是在事业上没有停止脚步:“不要担心我,我会活下去。
”展现了一个优秀女性在人生和事业的多番变换打击下依然独立自强的形象。
即使到生命尽头,香奈儿也没有结婚或生子。
她妹妹朱莉难产死了,留下了一个儿子。
可可想要领养他,说不允许自己的亲外甥再被送去孤儿院,却被告知那个年代没有结婚的人没有资格领养小孩,即使可可是他的亲姨妈,或她已经完全有能力抚养小孩。
家庭和子嗣的缺失确实是可可香奈儿丰满人生中的唯一遗憾,但是谁又能说不是这个激发了她对事业的热情而成就了时尚帝国呢?
香奈儿刚强了一世,对朋友和老合作伙伴也是一样,但是否她的心中真的这么坚硬冰冷?
影片中的表现是,当马克最后一次去跟可可申诉,要求她停止新一季的服装制作和秀时,可可说:“我的战友和伙伴最终依然背弃我而去”, 马克说:“是你一直把我当做敌人。
我终其一生都在为你战斗。
”可可还是坚硬并略带蔑视的回答:“啊,看来你是那个比我慷慨的人。
但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个性格很差的人,而且我早想到了,像你这样的人群正在逐渐远离我。
”马克着实被气着了,脱下帽子沮丧失态地捋自己早已花白的头发。
这时香奈儿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冷硬无情,停了下来,握住了马克的手腕,说:“来吧,让我告诉你小黑裙的故事。
”之后她告诉了马克,因为鲍伊卡贝尔的死她创制了小黑裙,并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她说她会把这个她和鲍伊共同的事业继续下去,不论有没有马克的支持。
最终,马克明白了她的心意,并立场坚定地支持了香奈儿成功地创制出经典的第二季时装。
再回到《香奈儿秘密情史》,我觉得这部剧是在正剧和戏说之间,展现了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创始人可可香奈儿接地气人性化的一面。
影片开始在香奈儿观看斯特劳温斯基作曲的舞台剧时,那时的她已经颇有名气功成名就。
她看重斯特劳温斯基的才华,在各方面帮助他,请他和他妻子一家人入住自己的豪宅并进行照顾,让音乐家可以专心作曲。
在这时,她可能知道和斯特劳温斯基发生关系是不对的,或者她也并不认为不对。
她认为追求自己心里想要的才是正确的,她这时的思想已经很前卫、很女性主义了,就是不会因为世俗要求去禁锢自己的渴望,懂得愉悦别人之前先愉悦自己。
所以她在与音乐家的妻子儿女都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和音乐家“偷情”。
就像音乐家的妻子卡特琳娜对香奈儿的评价:“您是一位成功的女人,但我却不能敬重你的为人。
”香奈儿做小三都做的这么正大光明让正室无语。
这段秘密情史以两人背景观念不合和音乐家选择了自己的家庭为结束,但是直到影片的末尾,老年的他们还在回忆着对方。
所以这部影片里刻画的可可香奈儿是个坏女人吗?
我认为不是。
她恰恰是女性自我成就自我满足的典型。
那些接受不了的人莫非准备让正当年的Coco为鲍伊守寡吗?!
影片的开始鲍伊还活着,他还帮可可解那种很复杂的束胸衣,解开后她长长舒了一口气。
之后鲍伊过世,七年后当她再遇到音乐家,她发现自己无法抑制对音乐家的感情时,她回到自己屋里,看着挚爱的相框流泪。
终于,她将相框“噹”地一声反扣在桌子上,下定决心一般,穿着睡衣去找正在弹钢琴的音乐家了。
这段心理的描写其实是很符合情理的。
面对过世的旧情人,身为一个女强人,她能够将自己放在工作里,但她不能永远将自己封锁起来(像另外两部电影就有意跳过了鲍伊去世后她的感情经历)。
可可面对音乐家的真情流露,是人性,也是自我的和解。
我从香奈儿的三部传记中看出了女性和男性的和解。
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借力于男性,所以香奈儿的经历很能让人理解。
没有鲍森,香奈儿就没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没有鲍伊,香奈儿就没办法自己开店展示才华;没有斯特劳温斯基,中年的香奈儿就没有办法滋润自己几近干涸的内心和情怀,他们也无法互相成就。
香奈儿的这三个男人分别在她的人生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在不同时期支持了她,才使她一步一步走上了事业的巅峰。
时尚与女人是永恒的话题,奢侈品为什么为女人而做?
女人又怎么支付得起昂贵的奢侈品?
大多数奢侈品还是由女人的男人们来支付的,所以这个庞大的时尚商业帝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运作的?
一如几十年前可可香奈儿所问,如今女人打扮真的是在取悦自己吗?
取悦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是获得更多男性的肯定和支持吗?
想着这些问题我越来越没有答案。
如果没有遇到coco,雨果应该拥有平静的一生。
他是作曲人,老婆是乐评人,青梅竹马,养育了一群漂亮的孩子。
怎么看都是令人艳羡的一家子。
可惜艺术家似乎总是骄傲且穷苦,雨果在酒店的房间写着乐曲,老婆在狭小的房间里接受医生的治疗。
《春之颂》首演的失败,让雨果的财务状况更加捉襟见肘,这时候coco被作为金主引荐给了雨果。
乍见相欢,coco来到宴会上,雨果目不转睛盯着这个漂亮女郎甚至失了神,在旁人的提醒下回过神来,朋友随着他的目光,也不禁感叹“连哀伤都时髦”。
第二次见面,coco提出资助雨果,来自艺术家的桀骜,雨果拒绝了。
coco转而提出邀请她们一家到她的别墅里同住,雨果思索再三,最终为了老婆有更好的治疗环境同意入住。
雨果大概没想到,这一次却让老婆受到了更重的心灵伤害。
久处不厌。
每日的朝夕相处,雨果深陷coco的魅力无法自拔。
coco也同样欣赏着雨果的艺术天赋,从钢琴小授开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好的爱情让人进步,和雨果的感情与日俱增,coco的香水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香奈儿五号诞生了。
雨果那边呢,创作灵感层出不穷,情绪激昂奋笔疾书。
面对枕边人的出轨,嘉芙莲怎会一点不知。
她挣扎过,没办法充耳不闻,她找到雨果,让他和她们一起离开这。
她想要体面的让雨果和coco分手,雨果拒绝了她,最终嘉芙莲带着孩子走了,给coco留了封信。
coco看到嘉芙莲信里“你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
而我恳求你,我的孩子需要父亲,我们比你更需要他”。
coco决定放手,她拒绝了雨果做他的情人。
影片最后,两个迟暮老人,都在追忆着这一段年轻往事,何不相逢未娶时。
因为来自是一个真实得故事,两个名人之间得故事。
电影像是一件流水账,只是告诉人们发生过什么事情。
没有细腻得人物刻画,好多桥段忡忡而过,香水5号更像是一个广告,和片子本身得联系很少,只是在时间上有逻辑关系而已。
我不喜欢这个女演员得表演,总体太说看完没什么味道,还不如看书
买不到电影节的票子,于是看了这部片。
之前没怎么了解过,所有感受都是在意料之外了。
首先,看到《春之祭》实在令人激动!
实在想不到哇,这出剧会和chanel扯上关系。
本来期待结尾处能再来一大段舞剧片断的,结果就闪到若干年后了,不过瘾。
另外,《春之祭》首演在佩雷的混凝土大剧院里,巴望着有多几个镜头呐,没盼到。
chanel的别墅很不错,全黑白花纹~各式各样的花纹~但是coco小姐自己的卧房里还是挺多颜色的,那个放着老情人照片的黑屋子也很有趣,场景感很强。
芭蕾舞团老板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康定斯基的画耶,总之,作为电影布景来说,很有风格,真不错。
chanel的衣服印象中都是粗花呢,剪裁得很方正立体的。
电影里看到的却都是柔软飘坠的料子,很漂亮,很动人,只是和我想像中的样子不大一样。
当然当然,作为一个柴火妞,我也其实并不知道chanel真正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看完严重地思想起《呐喊与低语》,那些缓慢沉重的大特写(我的联想力果然还是一贯地太丰富了)。
影片最后年老皱巴巴的chanel躺在床上,世界另个角落头发花白的斯特拉文斯基颤巍巍的起身,我居然哭了。
当然这里有着被《春之祭》拉扯起的部分记忆的缘故,却也是因为生命里短暂的花火最为动人啊。
青春易老年华易逝,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吧。
女主角扮演者原本的职业是个模特,高大瘦削的她,喜欢把空袖管里伶仃着的一杆手臂里捏着的一支烟向下斜垂,少含生物热度的低眼瞧人,一个眼神扔出去直泠泠的不急收回,也不是没半点风情,只不对的是气场偏了暗。
夏奈尔一个堂堂磊落狮子女,就算张牙舞爪都是寒光在前,被她叵测成了阴郁的某巫蝎嬷嬷。
要说富有名利资产是有多好,就看怎么运作来使用。
有二套房以上真的很好,尤其是有栋大宅空置着就可以借住给自己喜欢的男人--当时寒酸不得志的斯特拉文斯基。
住在一道的妻女被她漠然无视,想什么时候走进去吃夜饭,就舒坦的落座在首席,这是她的地界。
随时走进他妻子的卧室,敞开衣橱当面翻捡品评。
选中了可以赞美道谢并拎走,只要回头再送给他女儿一套自己设计的衣物。
得说送出手的这套衣服很美很得体,和这栋大屋一样,只有黑白二色,黑白二色是有多么洗练精确无误,在这里出入的活物就有多么不协调的多余,一概成为了这巨大风格理念调调里的附属。
而夏奈尔她自己,在半夜时分走到钢琴边的斯特拉文斯基身边,自动脱衣躺在地毯上等着那男人来吻,怎么就如此心安理得像个收租人。
最后,一段爱情或说知己惺惺相惜被抹杀成了夏奈尔的巧取豪夺。
这绝对属于公然入侵。
而且目中并无对手式来个直接切入主题。
那个背后给斯特拉文斯基改乐谱的羸弱小女人是他妻子,不,只是这栋大屋以及她夏奈尔势力范围内的浮游傀儡。
但在此片中斯特拉文斯基的随之服帖并不是在付夏奈尔账单,也跟爱没啥关系,得到了御姐青睐的他只是个乐意听从甜头安排的小男人,我不大明白为何他会是丹麦最性感男人。
作为安徒生的死忠我捶地问丹麦这是怎么了??!
这人立在那里很少台词,走动不多。
有时睁着眼,有时候闭着眼,这算是个明显区别。
依我看他面上的金丝眼镜也还比他本人的表现有多几分感情色彩。
他把不可恶,不可怜,不可爱的做派贯彻了整部影片,做到了不为恶人,也有这般质感冷硬石像化的可讨人嫌。
这故事发生在1920年,夏奈尔的男友及资助者车祸刚逝去一年,她与流亡巴黎的斯特拉文斯基重逢,资助并赞助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演出,他们当然最后是分开了。
按影片里讲的是,她觉得不能干扰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生活而离开。
事实也是,夏奈尔一生的情人们实在太多,但是无论是公爵,才子还是间谍,都无法将她的个人色彩泯灭分毫。
她一直维持自我,作为强大意志的独立个体存在。
片中的爱情故事被无端冲击和淡化之后,那只好将这二人推远点作为幕布背景,浮凸在前的是夏奈尔著名的NO5号香水,那作为这段爱情的最后余温存在的不尽华丽尾声。
在挑选香型的过程中,夏奈尔曾不满的表示,这不是我要的,我不要玫瑰味儿,我要的是女人味儿。
最后在她示意之下,就被调制成了如今的香型。
这款香水在去年还在全球十大热销排行居首。
它的特别之处是将化学品乙醛的味道运用在头香中,主调仍然是茉莉和玫瑰。
浓烈并留香持久,瓶子线条硬朗直线型,十分夏奈尔。
在当时一片琳琅的女性风格中,特别触目,曾被笑话是个药瓶。
再说回头香中的乙醛,原本主要用途是: 合成树脂、橡胶、塑料、香料,医药,用作防腐剂、防毒剂、显像剂、溶剂、还原剂等。
2010年里,居然有三部片子同时讲述夏奈尔,兴奋热度类似我们不断出版张爱玲遗留故事种种,古井掘起来好有欢乐,此部是专门用来段写夏奈尔情史,我不得不主观认为,它被成为最差。
那大概情史翻页后的迅速上路也值得被肯定下?
似乎是这样,之后正是两不相怨的各自开花。
反正这世上的美好与丑恶永无规则条理的并行如潮水涌来,有太多情谊急需被定义和诠释,用来辅助挥发与剖白赋以厚度,很遗憾的这一部夏奈尔,在颠倒歪置中,过于大度的被错籍以了爱情之名。
这世上最无法说清的事就是爱情。
你无法预知它什么时候会到来。
7年前的音乐原来早已深深印在心底,那时还没有成熟的我并不十分理解其中的含义,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早已看透诡异的外表,深入骨髓。
我决定追随他。
一如往常的坚定与勇敢。
他来,我们沐浴在爱情的甜蜜里,享受秘密带来的欢愉。
我是风雨后坚强的野蔷薇。
但爱情是有重量的,而你已经开始腐败,你不堪一击的枝桠终究会承受不住重力。
我不发一语承受爱情的重量,选择留给你们。
他的灵感如泉涌,我的事业蒸蒸日上,香奈儿5号的味道,就是爱情。
爱情如潮水来袭,一波高过一波,他的心却无法坚定。
现在的内疚究竟算什么?
我的心并不如外表坚强,争执一触即发。
我发现我和他之间有那么多的不了解,尽管我们的感情没有变。
但我已经看到结局,各自孤独终老的结局。
一切命注定,终究会败下阵来。
我一如既往,暗中资助他。
但我们都明白,已经有东西回不到从前。
他没有勇气面对与你消失的情感,被囚禁在道德的牢笼中。
在感情面前你必须坚强起来,否则……貌似坚定的情感,最终都会归于平静。
时间是永远的胜利者。
我依然是高高在上绽放的蔷薇,花瓣愈加鲜红耀眼。
在每一个月圆的夜晚,我都会与他缠绵在一起。
他与他最终没有分别。
相框中锁住的仅仅只是我的爱情。
爱情是我的生命。
小三安娜的换衣秀
真的是很一般
凡敢于淌过爱情这条激流的都是浪漫的艺术家和伟大的神经病。电影结尾太多余、太垃圾了。
黑白香奈儿 小三香奈儿
小三上位史。
刚开始觉得无聊 后来觉得 小三这种 电影 我又开始怜香惜玉
貌似看了一部阉割版
诡异的影片,星给anna,所看过三部香奈儿里最优雅有范儿
拖沓无力的正房VS小三故事。
床戏太多很无聊。这个女人倒是真的很不简单。非常cool!中国引进这一部是不是脑子有问题。那么多被剪掉了还能看吗?
调子很好,配乐很好
這還真是情史
第一段在剧场的长镜头很不错,中段基础画面也很不错
无比酸涩又强硬的小三事件…
《春之祭》不错,衣服不错
coco chanel
女主太丑,最后树林那段,宛如斗鸡
用料高级讲究的小三包养文艺中老年的故事~
剧情碎的跟满地的渣渣一样,沉闷,太闷了。很不喜欢男主。离心目中的Coco还是差一点。
孤独终老的俄罗斯情结。